电机学公式整理

合集下载

电机常用计算公式及说明

电机常用计算公式及说明

电机电流计算:对于交流电三相四线供电而言,线电压是380,相电压是220,线电压是根号3相电压对于电动机而言一个绕组的电压就是相电压,导线的电压是线电压(指A相 B相 C相之间的电压,一个绕组的电流就是相电流,导线的电流是线电流当电机星接时:线电流=相电流;线电压=根号3相电压。

三个绕组的尾线相连接,电势为零,所以绕组的电压是220伏当电机角接时:线电流=根号3相电流;线电压=相电压。

绕组是直接接380的,导线的电流是两个绕组电流的矢量之和功率计算公式 p=根号三UI乘功率因数是对的用一个钳式电流表卡在A B C任意一个线上测到都是线电流极对数与扭矩的关系n=60f/p n: 电机转速 60: 60秒 f: 我国电流采用50Hz p: 电机极对数 1对极对数电机转速:3000转/分;2对极对数电机转速:60×50/2=1500转/分在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电机的极对数越多,电机的转速就越低,但它的扭矩就越大。

所以在选用电机时,考虑负载需要多大的起动扭距。

异步电机的转速n=(60f/p)×(1-s),主要与频率和极数有关。

直流电机的转速与极数无关,他的转速主要与电枢的电压、磁通量、及电机的结构有关。

n=(电机电压-电枢电流*电枢电阻)/(电机结构常数*磁通)。

扭矩公式T=9550*P输出功率/N转速导线电阻计算公式:铜线的电阻率ρ=0.0172,R=ρ×L/S(L=导线长度,单位:米,S=导线截面,单位:m㎡)磁通量的计算公式:B为磁感应强度,S为面积。

已知高斯磁场定律为:Φ=BS磁场强度的计算公式:H = N × I / Le式中:H为磁场强度,单位为A/m;N为励磁线圈的匝数;I为励磁电流(测量值),单位位A;Le为测试样品的有效磁路长度,单位为m。

磁感应强度计算公式:B = Φ / (N × Ae)B=F/IL u磁导率 pi=3.14 B=uI/2R 式中:B为磁感应强度,单位为Wb/m^2;Φ为感应磁通(测量值),单位为Wb;N为感应线圈的匝数;Ae为测试样品的有效截面积,单位为m^2。

电机学公式整理范文

电机学公式整理范文

电机学公式整理范文电机学是电力工程和自动控制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涉及到电机的基本原理、转子动力学、电动机调速、电机转矩计算等内容。

在学习电机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熟悉一些基本公式和理论知识。

下面将对电机学常用的公式进行整理。

1.电动机转矩电动机的转矩计算是电机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转矩公式如下:T=K×φ×I其中,T为电动机的转矩,K为电机常数,φ为磁通量,I为电流。

2.电动机功率电动机的功率可以通过转矩和转速计算得到,公式如下:P=Tω其中,P为电机的功率,T为电机的转矩,ω为电机的角速度。

3.磁动势和磁通量磁动势(F)和磁通量(φ)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F=N×Iφ=F/μ其中,F为磁动势,N为匝数,I为电流,μ为相对磁导率。

4.磁动势和磁场强度磁动势和磁场强度(H)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F=H×l其中,F为磁动势,H为磁场强度,l为磁路长度。

5.电动机的磁场电动机产生的磁场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B=μ×H其中,B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μ为相对磁导率,H为磁场强度。

6.电动机的反电动势电动机的反电动势(E)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E=K×φ×ω其中,E为反电动势,K为电机常数,φ为磁通量,ω为电机的角速度。

7.电动机的效率电动机的效率(η)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η = (Pout/Pin)×100%其中,Pout为输出功率,Pin为输入功率。

8.电动机的转速电动机的转速(N)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N=(120f/P)×(1-s)其中,f为电机的电源频率,P为电机的极对数,s为滑差。

9.电动机的滑差电动机的滑差(s)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s=(N1-N2)/N1其中,N1为输入转速,N2为输出转速。

10.电动机的线圈电压电动机的线圈电压(V)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V=E-IR其中,V为线圈电压,E为反电动势,I为电流,R为电阻。

电机学4.44公式

电机学4.44公式

电机学4.44公式电机学4.44公式是电动机的重要公式之一,在电机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机学4.44公式的定义、推导及应用,并阐述其在电机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定义电机学4.44公式是指电动机中电磁感应电势的计算公式,也称为电磁感应电势常数(K)。

其中,电机学4.44公式的数学表达式为:K = 4.44 × f × φ其中,K表示电磁感应电势常数,f表示电机运转的频率,φ表示磁通量。

二、推导电机学4.44公式的推导,需要从电磁感应现象下手。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当导体在磁场中相对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因此,当旋转子在磁场中旋转时,旋转子中导体上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和导体运动速度密切相关,即:ε = Blv其中ε表示感应电动势,B表示磁感应强度,l表示导体的长度,v表示导体的运动速度。

在电机中,磁通量是由旋转子的磁场产生的,因此磁通量的大小与电机中电流密度和导体几何形状有关。

接下来,我们要推导出磁通量与电机运转的频率之间的关系。

在交流电机中,电流具有正弦形的变化规律,其频率为f,电流的大小则与电机的负载有关。

我们按照牛顿第二定律将导体所在的转子分为质点,将质点所受的电磁力表示为F,其表达式为:F = BILsinθ其中B表示磁感应强度,I表示电流强度,L表示导体长度,θ表示导体和磁场之间的夹角。

由于电机的负载会影响电流的大小,因此我们需要对电机的平均负载进行处理。

假设电机的平均负载为cosθ,则电机中磁通量的大小为:φ = BLcosθp其中p表示电机极对数。

根据交流电机的特性可知,电流在一个周期内的变化次数为f,因此在一个周期内磁通量的变化次数也为f。

因此,电磁感应电势常数K的表达式为:K = ε/φ将前面推导的ε和φ带入上式,化简得到:K = 2πf/60 × p又由于1圈磁通量等于电机中极对数的两倍,因此:K = 4.44 × f × φ三、应用电机学4.44公式在电机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电机常用计算公式及说明

电机常用计算公式及说明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电机电流计算:对于交流电三相四线供电而言,线电压是380,相电压是220,线电压是根号3相电压对于电动机而言一个绕组的电压就是相电压,导线的电压是线电压(指A相 B相 C相之间的电压,一个绕组的电流就是相电流,导线的电流是线电流当电机星接时:线电流=相电流;线电压=根号3相电压。

三个绕组的尾线相连接,电势为零,所以绕组的电压是220伏当电机角接时:线电流=根号3相电流;线电压=相电压。

绕组是直接接380的,导线的电流是两个绕组电流的矢量之和功率计算公式 p=根号三UI乘功率因数是对的用一个钳式电流表卡在A B C任意一个线上测到都是线电流极对数与扭矩的关系n=60f/p n: 电机转速 60: 60秒 f: 我国电流采用50Hz p: 电机极对数 1对极对数电机转速:3000转/分;2对极对数电机转速:60×50/2=1500转/分在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电机的极对数越多,电机的转速就越低,但它的扭矩就越大。

所以在选用电机时,考虑负载需要多大的起动扭距。

异步电机的转速n=(60f/p)×(1-s),主要与频率和极数有关。

直流电机的转速与极数无关,他的转速主要与电枢的电压、磁通量、及电机的结构有关。

n=(电机电压-电枢电流*电枢电阻)/(电机结构常数*磁通)。

扭矩公式T=9550*P输出功率/N转速导线电阻计算公式:铜线的电阻率ρ=0.0172,R=ρ×L/S(L=导线长度,单位:米,S=导线截面,单位:m㎡)磁通量的计算公式:B为磁感应强度,S为面积。

已知高斯磁场定律为:Φ=BS磁场强度的计算公式:H = N × I / Le式中:H为磁场强度,单位为A/m;N为励磁线圈的匝数;I为励磁电流(测量值),单位位A;Le为测试样品的有效磁路长度,单位为m。

电机学重点公式

电机学重点公式

重点公式:1.p21 (1.14)2.变压器:参数折算公式p42 (2-38)(2-39);电压调整率定义式p59 (2-66)和标幺值公式p55;效率公式p60 (2-71)(2-72)(2-73);负载分配p64 例2-63.直流机:电枢电压方程p93 (3-20)(3-22)电流关系P94;电磁功率公式p95 (3-31)(3-32);电动势公式p92 (3-15)电磁转矩公式p93 (3-19);机械特性公式p102 (3-40)4.交流绕组:p133 (4-19);p142 (4-42);p144 (4-50)5.感应电机:P165 (5-7);P176 (5-43)(5-44;)p177 (5-47)(5-48);P188 (5-69)(5-72)(5-73)P190 例5-5中起动电流公式.6.同步电机:p227 (6-8)向量图;p231 (6-14)(6-15)(6-16)(6-17);p243(6-35);p244(6-38)(6-39);p246 (6-40);p248 (6-42);图6-42;p251 (6-45)(6-46)(6-47)(6-49);电机学如何复习?电机学内容庞杂,公式、概念、原理众多,教学时间又相对较短,同学们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好的掌握相关内容就有一个复习方法的问题,下面谈点我的建议:1.拟定复习提纲(已经公布)2.根据提纲,结合上课笔记,完成复习笔记,(充实提纲内容)3.熟悉、掌握复习笔记,适当的练习4.抛开复习笔记,看到复习提纲能够较快的、准确回忆起相关内容和知识点。

5.独立、闭卷完成适当练习;6.再次重点记忆相关重点公式及公式描述物理量间的关系。

7.注意不同电机间的电磁本质,力求融会贯通。

8.参考。

电机转速和扭矩计算公式

电机转速和扭矩计算公式

电机转速和扭矩计算公式电机转速公式:n=60f/Pn=转速,f=电源频率,P=磁极对数电机扭矩公式:T=9550P/nT是扭矩,单位N·m P是输出功率,单位KW n是电机转速,单位r/min扭矩和功率及转速的关系式,是电机学中常用的关系式,近期在百度知道上常有看到关于扭矩和功率及转速的相关计算式的问答,一般回答者都是直接给出计算公式,公式中的常数采用近似值,常数往往不容易记住,本文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方便的记住这些公式,并在工程应用中熟练的使用。

一记住扭矩和功率的公式形式扭矩和功率及转速的关系式一般用于描述电机的转轴的做功问题,扭矩越大,轴功率越大;转速越高,轴功率越大,扭矩和转速都是产生轴功率的必要条件,扭矩为零或转速为零,输出轴功率为零。

因此,电机空转或堵转就是轴功率等于零的两个特例。

功率和扭矩及转速成正比,扭矩和功率的关系式具有如下形式:P=aTN上式中,a为常数,对应的有:T=(1/a)(1/N)P即扭矩和功率成正比,和转速成反比。

记忆方法:记住扭矩T和功率P成正比,扭矩T和转速N成反比,而系数a 不必记忆。

二记住力做功的基本公式提问者通常都知道上述关系式,问题的焦点在于常数a的具体数值。

如果不是经常使用该公式,的确很难记住这个常数,本人亦是如此。

不过,只要记住扭矩和转速公式的推导方式,可以很快推导出结果,得到系数a的准确值。

我们知道力学中力做功的功率计算公式为:P=FV (2)上述公式为力做功的基本公式。

然而,基本公式中没有出现扭矩T和转速N。

如果我们注意到:扭矩实际上就是力学上的力矩。

就很容易联想到扭矩T和力F的关系。

由于力矩等于力F和力臂的乘积,而力臂是轴的半径r,因此有:T=Fr或F=T/r(3)图2 扭矩和力臂的关系记忆方法:扭矩的单位是N.m,N是力的单位,m是长度的单位,因此,力等于扭矩除以长度,而长度就是半径r。

三掌握角速度和速度的转换方法第二节告诉我们,扭矩与轴的半径有关,可是,扭矩和功率的关系式(1)中,并无轴半径的参数r,也无力做功基本公式(2)中的速度V。

电机学概念以及公式总结

电机学概念以及公式总结

电机学概念以及公式总结电机学是研究电动机的相关理论和应用的学科,它涉及到电动机的原理、结构、工作特性、控制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电机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的总结。

一、基本概念:1.磁通:按照安培环路定理,磁通是由电流所激励在磁路中存在的物理量,用Φ表示。

2.磁场强度:磁场强度是单位长度磁通中所含有的磁通量,用H表示。

3.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磁场中的单位面积磁通量,用B表示。

4.磁阻:磁阻是磁路中阻碍磁通流动的物理量。

5.磁导率:磁导率是衡量磁场介质导磁特性的物理量,用μ表示。

6.线圈电磁力:线圈电磁力是电流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用F表示。

二、基本公式:1.安培环路定理:磁通Φ等于通过环路的总磁动势和环路上电流线圈数目的乘积,即Φ=ΣNi,其中Ni是第i个电流线圈的匝数。

2.磁感应定律:磁感应强度B等于磁通Φ对所围面积S的导数,即B=dΦ/dS。

3.奥姆定律:在磁通不变的情况下,线圈的电磁力F等于线圈中的电流I与线圈中的磁场强度H的乘积,即F=I*H。

4.磁场强度和磁导率的关系:磁场强度H等于磁感应强度B与磁导率μ的商,即H=B/μ。

三、常见公式:1.额定电磁力:F=K*N*I,其中K是常数,N是线圈的匝数,I是线圈中的电流。

2.磁通和磁势的关系:Φ=B*S,其中Φ是磁通,B是磁感应强度,S是所围面积。

3. 电动势和磁通的关系:E = N * dΦ / dt,其中E是电动势,N是线圈的匝数,Φ是磁通,t是时间。

4.磁场能量:W=(1/2)*Φ*I,其中W是磁场能量,Φ是磁通,I是线圈中的电流。

四、应用公式:1.转矩公式:T=k*Φ*I,其中T是电机的转矩,k是常数,Φ是磁通,I是线圈中的电流。

2.功率公式:P=T*ω,其中P是电机的输出功率,T是电机的转矩,ω是电机的角速度。

3. 电磁动力学方程:U - R * I - L * (dI / dt) = E,其中U是电机的电压,R是电机的电阻,L是电机的电感,I是电机的电流,E是电机的电动势。

电机常用计算公式及说明

电机常用计算公式及说明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电机电流计算:对于交流电三相四线供电而言,线电压是380,相电压是220,线电压是根号3相电压对于电动机而言一个绕组的电压就是相电压,导线的电压是线电压(指A相 B相 C相之间的电压,一个绕组的电流就是相电流,导线的电流是线电流当电机星接时:线电流=相电流;线电压=根号3相电压。

三个绕组的尾线相连接,电势为零,所以绕组的电压是220伏当电机角接时:线电流=根号3相电流;线电压=相电压。

绕组是直接接380的,导线的电流是两个绕组电流的矢量之和功率计算公式 p=根号三UI乘功率因数是对的用一个钳式电流表卡在A B C任意一个线上测到都是线电流极对数与扭矩的关系n=60f/p n: 电机转速 60: 60秒 f: 我国电流采用50Hz p: 电机极对数 1对极对数电机转速:3000转/分;2对极对数电机转速:60×50/2=1500转/分在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电机的极对数越多,电机的转速就越低,但它的扭矩就越大。

所以在选用电机时,考虑负载需要多大的起动扭距。

异步电机的转速n=(60f/p)×(1-s),主要与频率和极数有关。

直流电机的转速与极数无关,他的转速主要与电枢的电压、磁通量、及电机的结构有关。

n=(电机电压-电枢电流*电枢电阻)/(电机结构常数*磁通)。

扭矩公式T=9550*P输出功率/N转速导线电阻计算公式:铜线的电阻率ρ=0.0172,R=ρ×L/S(L=导线长度,单位:米,S=导线截面,单位:m㎡)磁通量的计算公式:B为磁感应强度,S为面积。

已知高斯磁场定律为:Φ=BS磁场强度的计算公式:H = N × I / Le式中:H为磁场强度,单位为A/m;N为励磁线圈的匝数;I为励磁电流(测量值),单位位A;Le为测试样品的有效磁路长度,单位为m。

电机学概念以及公式总结

电机学概念以及公式总结

电机学概念以及公式总结电机学是一个研究电动机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的学科。

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它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在电机学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来分析和计算电动机的性能。

1.电机概念:(1)励磁:通过电流在电动机的励磁线圈中产生磁场。

(2)动极转子:电机的转子部分,通常由电流产生的磁场与定子磁场相互作用来产生转矩。

(3)定子:电机的静态部分,包括固定的线圈和磁场。

(4)动极转子感应电动势:当动极转子旋转时,转子线圈就会受到磁场的影响,产生感应电动势。

(5)动极转子电感电动势:当动极转子上的线圈传输电流时,就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2.电机公式:(1)电动势公式:U=E+I*R,其中U是电源电压,E是感应电动势,I 是电流,R是电阻。

(2) 电动机效率公式:η = (Pout / Pin) * 100%,其中Pout是输出功率,Pin是输入功率。

(3)转矩公式:T=k*I*φ,其中T是转矩,k是转矩系数,I是电流,φ是磁通量。

(4)电流-转速方程:N=(U-E)/k*φ,其中N是转速,U是电源电压,E是感应电动势,k是电机常数,φ是磁通量。

(5) 转矩-转速特性公式:T = (Pout * 60) / (2 * π * N),其中T是转矩,Pout是输出功率,N是转速。

3.电机类型:(1)直流电动机:通过直流电源供电,具有较大的转矩和调速范围。

(2)交流电动机:通过交流电源供电,具有简单的结构和较小的体积。

(3)三相异步电动机:最常用的电动机类型,通过三相交流电源供电。

(4)步进电机:通过脉冲信号驱动,可精确控制转动角度和位置。

4.电机特性:(1)转速特性:描述电机在不同负载下的转速变化情况。

(2)转矩特性:描述电机在不同负载下的输出转矩变化情况。

(3)效率特性:描述电机在不同负载下的能源转换效率。

5.电机控制:(1)转速控制:通过调节电源电压、频率和电流来控制电机转速。

电机学概念公式范文

电机学概念公式范文

电机学概念公式范文电机学是一门研究电机工作原理、结构和应用的学科。

在电机学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公式,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电机学概念和公式。

1.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定律是描述电磁场和电流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定律。

它有两种形式:(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一个导体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公式:ε = - dΦ/dt其中,ε是感应电动势,Φ是磁通量,t是时间。

(2)楞次定律:任何变化的磁场都引起周围的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这个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总是使其自身产生的磁通量变化降低。

公式:ε = -N dΦ/dt其中,N是线圈的匝数。

2.物质力矩和电磁力矩物质力矩和电磁力矩是描述力矩的重要概念。

(1)物质力矩: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感受到力矩的作用。

物质力矩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公式:T = BILsinθ其中,T是物质力矩,B是磁感应强度,I是电流,L是导体长度,θ是导体与磁场的夹角。

(2)电磁力矩:当传导电流的导体处于磁场中时,磁场会施加一个力矩使导体转动。

电磁力矩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公式:T = NBIlsinθ其中,T是电磁力矩,N是线圈的匝数,B是磁感应强度,I是电流,l是线圈长度,θ是线圈与磁场的夹角。

3.电磁转矩电磁转矩是电机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电机在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转矩大小。

电磁转矩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公式:T=kφI其中,T是电磁转矩,k是比例常数,φ是磁通量,I是电流。

4.功率和效率电机的功率和效率是电机性能评估的重要指标。

(1)功率: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电机的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公式:P=VI其中,P是功率,V是电压,I是电流。

(2)效率:效率表示输入和输出能量的比率。

电机的效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公式:η = (Pout/Pin) x 100%其中,η是效率,Pout是输出功率,Pin是输入功率。

5.转速和转矩电机的转速和转矩是电机运行状态的两个重要指标。

电机学公式

电机学公式

一、直流电机发电机:P N =U N I N (输出电功率)电动机:P N =U N I N ηN (输出机械功率)反电势:60E a E E C npN C aΦ==电磁转矩:em a2T aT T C I pN C aΦπ==直流电动机(DM )电势平衡方程:a a E a a U E I R C Φn I R =+=+ DM 的输入电功率P 1 :12()()a f a f a a a fa a a f em Cua CufP UI U I I UI UI E I R I UI EI I R UI P p p ==+=+=++=++=++12em Cua Cuf em Fe mec adP P p p P P p p p =++=+++DM 的转矩方程:20d d em T T T J tΩ--= DM 的效率:21112100%100%(1)100%P P p p P P P p η-∑∑=⨯=⨯=-⨯+∑ 他励DM 的转速调整率: 0NN100%n n n n -∆=⨯ DM 的机械特性:em2T j a j a a )(T ΦC C R R ΦC UΦC R R I U n E E E +-=+-=.并联DM 的理想空载转速n 0:二、变压器11112222012121022'''''''''m LU E I Z U E I Z I I I E E E I Z U I Z ⎧=-+⎪=-⎪⎪=+⎪⎨=⎪⎪-=⎪⎪=⎩反电势:E 1=4.44fN 1Φm 、E 2= 4.44fN 2Φm磁势平衡方程:112210N I N I N I +=折算前的变压器方程组(数学模型): 折算后的变压器方程组:电压变化率简化计算公式:ΔU =β(R k *cos φ2-X k *sin φ2)×100% 效率:%100)cos 1(k N202N k N20⨯+++-=p p S p p βϕββη30ao AO E E ︒滞后于的相角联接组号=三、交流绕组1. 反电势频率、转子转速、极对数的关系: f = n /60 / p2. 槽距机械角度:αm = 360°/Z3. 槽距机械角度:αe = p* 360°/Z4. 每极每相槽数:q = z/m/2p5. 导体电动势:E c1 = 2.22 f Φ6. 短距系数:k y1 = sin(π/2*y 1/τ)7. 线圈电动势:E y1 = 2N c *E c1* k y1 = 4.44 N c f Φ k y18. 分布系数:2sin 2sin111ααq q k q =9. 线圈组电动势:E q1 = q*E y1 * k q1 = 4.44q*N c *f*Φ*k y1*k q1 10. 绕组系数:k N1 = k y1*k q111. 相绕组电动势:11144.4ΦfNk E N =φ(N 为每相串联匝数)12. 每相串联匝数:c c ()2()pqN aN pqN a⎧⎪⎪=⎨⎪⎪⎩单层绕组双层绕组11112222122101022mLU E I Z U E I Z E k E I I I kE I Z U I Z ⎧=-+⎪=-⎪⎪⎪=⎪⎨⎪+=⎪⎪-=⎪⎪=⎩13. 相绕组脉振磁动势幅值的最大值:p INk p I Nk F N N 111m 9.0π22==φ(其中I 是电流的有效值)14. 相绕组磁动势基波的表达式:θωθθφφφcos sin cos ),(1m 11t F F t f ==(其中θ=0处为相绕组轴线)15. 相绕组磁动势中的ν次谐波磁动势最大值、瞬时表达式:m m 0.9π(,)sin cos N N Nk INk I F p p f t F t ννφνφνφνννθωνθ===16. 三相合成磁动势基波的幅值F 1:pI Nk F F N 11m 135.123==φ四、异步电机1. 异步电动机的功率: NN N N N cos 3ϕηI U P =2. 同步转速:p f n 1160=3. 转差率:11n n n s -=4. 转子静止时的方程式(转子折算到定子后):()11112222σ0121210mU E I Z E I R jX I I I E E E I Z ⎫=-+⎪'''=+⎪⎪'=+⎬⎪'=⎪⎪=-⎭5. 电动势变比k e :..11112222N e e N N k E k E k E E N k ===,6. 电流变比k i :11121222iN i L N m N k Ik I mN k k ==-,7. 转子旋转时,转子的频率:f 2s = s f 1 转子电动势:2222m 2s s N E f N k sE =Φ=转子漏电抗:2σ22σ2σ2s s X f L sX π== 转子相电流:2222ss sE I R jX σ=+8. 转子旋转时,频率折算后的方程式: 9.转子旋转时,经频率、绕组折算后的方程式: 10.异步电动机的功率总功率平衡:P 1 = P em + p cu1 + p Fe ,电磁功率平衡: P em = p cu2 + P mec机械功率平衡: P mec = P 2 + p mec + p ad功率比例关系: P em : p cu2 :P mec = 1:s :(1-s ) 11. 异步电机的电磁转矩:()2211em em 2212111σ2σ2R m pU P s T R f R X X s π'==Ω⎡⎤'⎛⎫'+++⎢⎥ ⎪⎝⎭⎢⎥⎣⎦12. 最大电磁转矩:m 2maxs T '⎫=⎪⎪⎪⎬=13. 过载倍数: k M =T max /T N 五、同步电机1. 功率N N N N I U P ϕcos 3= (发电机) N N N N N I U P ηϕcos 3= (电动机)2. 励磁电动势:E 0=4.44fNk N1Φ03. 隐极电机负载运行(不饱和时):()11112222σm 12121m m//i e U E I Z E I R s jX I I I k E k E E I Z ⎫=-+⎪=+⎪⎪=+⎬⎪=⎪⎪=-⎭()11112222σ1m 2121m m/U E I Z E I R s jX I I I E E E I Z ⎫=-+⎪''''=+⎪⎪'=-⎬⎪'=⎪⎪=-⎭气隙电动势:E E E a +=δ 定子绕组总电动势平衡: 0a a E E E U IR σ++=+ 励磁电动势平衡:0a a a t E U IR jIX jIX U IR jIX σ=+++=++4. 凸极电机负载运行(不饱和时): 气隙电动势:E E E E aq ad ++=δ 定子绕组总电动势平衡: 0ad aq a E EE E E U IR δ=+++=+∑励磁电动势平衡:0a ad aq a d d q qE U IR jIX jIX jIX U IR jI X jI X σ=++++=+++5. 凸极电机负载运行(考虑饱和时):气隙电动势:d aq E E E δ=+ (由d 轴合成1d f ad F F F =+产生)定子绕组总电动势:daq a E EE E E E U IR σδσ=++=+=+∑6. 电压调整率:0N N 100%E U U U ΦΦ-∆=⨯7. 低转差法求Xd 和Xq 的不饱和值:max d min U X I =min q maxUX I = 8. 功角特性: 2011sin ()sin 22emd q dmE U mU P X X X θθ=+-2011sin ()sin 22emd q d E U U P X X X θθ*******=+-。

电机的常用公式及知识点

电机的常用公式及知识点

电机的常用公式及知识点一、电机负载的计算方法汇总:1、水平直线运动轴:2、垂直直线运动轴:3、旋转轴运动:2负载惯量计算与负载转矩不同的是,只通过计算即可得到负载惯量的准确数值。

不管是直线运动还是旋转运动,对所有由电机驱动的运动部件的惯量分别计算,并按照规则相加即可得到负载惯量。

由以下基本公式就能得到几乎所有情况下的负载惯量:1、柱体的惯量2、运动体的惯量3、有变速机构时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惯量3运转功率及加速功率计算在电机选用中,除惯量、转矩之外,另一个注意事项即是电机功率计算。

一般可按下式求得:二、电机选型设计常用知识点:第一个当然是减速机,这个很常用。

第二个那必须是皮带和链条减速器,这个老师也经常讲。

这个在一些工厂的背标设计要求中经常用到。

第三个,齿轮箱。

导螺杆折算到电机的转矩 :按照能量守恒定律:如果我们考虑到螺杆,负载,工作台的数据和效率:传送带:最后,齿轮齿条组合常见的机械的效率 :阿基米德螺杆(带铜衬套) : 0.35 - 0.65阿基米德螺杆(塑料衬套): 0.50-0.85滚珠丝杠 : 0.75- 0.85预加载滚珠丝杠: 0.85 - 0.95正齿轮 : ~ 0.75锥齿轮 : 0.90- 0.95蜗轮 : 0.45 -0.85链轮 : ~ 0.95, 0.98调速皮带 : ~ 0.96, 0.98轴承 : ~ 0.98摩擦摩擦的公共模型有三个组成部分 :1、滑动摩擦: 幅值大致不变.2、零速时的粘滞摩擦 (静摩擦).•从零速到滑行的摩擦过渡不明显.•仅仅在很低的速度下发生.•对系统有不稳定的影响, 会造成粘滑运动的现象.3、与速度成正比的粘滞阻尼.常见的滑动摩擦系数 :钢对钢 : ~ 0.58钢对钢 (涂脂) : ~ 0.15铝对钢 : ~ 0.45黄铜对钢 : ~ 0.35紫铜对钢 : ~ 0.58塑料对钢 : ~ 0.15, 0.25惯量系数低惯量 = 高加速度牛顿定律告诉我们, 对于一个旋转的系统 : M = J ω’ 这里 M : 转矩 (Nm)J : 惯量(Kg.m²)ω’ : 角加速度rd/s²ω’ = M / J (加速度 = 转矩 / 惯量)低惯量电机 :•允许高动态系统.•增加系统带宽.•但是增加了负载与电机的不匹配。

电机学概念、公式

电机学概念、公式
电压变化率简化计算公式:Δ U =β(Rk*cosφ2-Xk*sin φ2)×100% 效率:
η = (1 −
p0 + β 2 pkN ) × 100% βS N cos ϕ 2 + p0 + β 2 pkN
联接组号=
̇ 滞后于E ̇ 的相角 E ao AO 30°
三、交流绕组 A. 主要概念 1. 对交流绕组的要求: 各相绕组空间对称, 产生的反电动势基波尽可能大、 幅值相等、 相差 120 度电角度,尽可能接近正弦波 2. 槽电势星形图及其画法、槽距电角度、槽距机械角度 3. 4. 5. 6. 7. 8. 相带、120°相带、 60°相带、每极每相槽数 三相单层绕组画法 线圈、节距 y1 ,极距,短距、长距、整距 并联支路数 a 、最大并联支路数 a max 三相双层绕组画法 每相串联匝数 N
( τ v =τ / v, nv = n1 / v )
17. 三相合成的谐波磁动势:
3 Fmφ 5 sin(ω t + 5θ ) 2 3 f 7 = Fmφ 7 sin(ω t − 7θ ) 2
f5 =
(6 k −1 次谐波,反转) (6 k +1次谐波,正转, )
四、异步电机 A. 主要概念 1. 单相、三相异步电机,绕线、鼠笼转子,铸铝转子 2. 异步电动机必须从电网吸收滞后的无功,用于励磁。 3. 4. 5. 6. 7. 8. 半闭口槽、半开口槽、开口槽 气隙 转差率 s 异步电机的三种运行状态:电动、制动、发电 感应电机 堵转时的异步电机:等效于一台短路的三相变压器(不过其主磁通是旋转的) ;转
折算后的变压器方程组:
̇ = −E ̇ +I ̇Z ⎧U 1 1 1 1 ⎪̇ ̇' −I ̇' Z ' ⎪U '2 = E 2 2 2 ⎪I ̇ +I ̇' ⎪ ̇0 = I 1 2 ⎨̇ ̇' ⎪ E1 = E 2 ⎪− E ̇ =I ̇Z 0 m ⎪ 1 ̇ ̇ ⎪ ⎩U '2 = I '2 Z ' L

电机常用计算公式及说明

电机常用计算公式及说明

电机电流计算:对于交流电三相四线供电而言,线电压是380,相电压是220,线电压是根号3相电压对于电动机而言一个绕组的电压就是相电压,导线的电压是线电压(指A相 B相 C相之间的电压,一个绕组的电流就是相电流,导线的电流是线电流当电机星接时:线电流=相电流;线电压=根号3相电压。

三个绕组的尾线相连接,电势为零,所以绕组的电压是220伏当电机角接时:线电流=根号3相电流;线电压=相电压。

绕组是直接接380的,导线的电流是两个绕组电流的矢量之和功率计算公式 p=根号三UI乘功率因数是对的用一个钳式电流表卡在A B C任意一个线上测到都是线电流极对数与扭矩的关系n=60f/p n: 电机转速 60: 60秒 f: 我国电流采用50Hz p: 电机极对数 1对极对数电机转速:3000转/分;2对极对数电机转速:60×50/2=1500转/分在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电机的极对数越多,电机的转速就越低,但它的扭矩就越大。

所以在选用电机时,考虑负载需要多大的起动扭距。

异步电机的转速n=(60f/p)×(1-s),主要与频率和极数有关。

直流电机的转速与极数无关,他的转速主要与电枢的电压、磁通量、及电机的结构有关。

n=(电机电压-电枢电流*电枢电阻)/(电机结构常数*磁通)。

扭矩公式T=9550*P输出功率/N转速导线电阻计算公式:铜线的电阻率ρ=0.0172,R=ρ×L/S(L=导线长度,单位:米,S=导线截面,单位:m㎡)磁通量的计算公式:B为磁感应强度,S为面积。

已知高斯磁场定律为:Φ=BS磁场强度的计算公式:H = N × I / Le式中:H为磁场强度,单位为A/m;N为励磁线圈的匝数;I为励磁电流(测量值),单位位A;Le为测试样品的有效磁路长度,单位为m。

磁感应强度计算公式:B = Φ/ (N ×Ae)B=F/IL u磁导率 pi=3.14 B=uI/2R 式中:B为磁感应强度,单位为Wb/m^2;Φ为感应磁通(测量值),单位为Wb;N为感应线圈的匝数;Ae为测试样品的有效截面积,单位为m^2。

电机转速转矩计算公式

电机转速转矩计算公式

电机转速转矩计算公式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针对你的问题有公式可参照分析:电机功率:P=×U×I×cosφ电机转矩:T=9549×P/n ;电机功率转矩=9550*输出功率/输出转速转矩=9550*输出功率/输出转速P = T*n/9550公式推导电机功率,转矩,转速的关系功率=力*速度P=F*V---公式1转矩(T)=扭力(F)*作用半径(R)推出F=T/R ---公式2线速度(V)=2πR*每秒转速(n秒) =2πR*每分转速(n分)/60 =πR*n分/30---公式3 将公式2、3代入公式1得:P=F*V=T/R*πR*n分/30 =π/30*T*n分-----P=功率单位W, T=转矩单位Nm, n分=每分钟转速单位转/分钟如果将P的单位换成KW,那么就是如下公式:P*1000=π/30*T*n 30000/π*P=T*n 30000/*P=T*n*P= T * n电机转速:n=60f/p,p为电机极对数,例如四级电机的p=2;注:当频率达50Hz时,电机达到额定功率,再增加频率,其功率时不会再增的,会保持额定功率。

电机转矩在50Hz以下时,是与频率成正比变化的;当频率f达到50Hz时,电机达到最大输出功率,即额定功率;如果频率f在50Hz以后再继续增加,则输出转矩与频率成反比变化,因为它的输出功率就是那么大了,你还要继续增加频率f,那么套入上面的计算式分析,转矩则明显会减小。

转速的情况和频率是一样的,因为电源电压不变,其频率的变化直接反应的结果就是转速的同比变化,频率增,转速也增,它减另一个也减。

关于电压分析起来有点麻烦,你先看这几个公式。

电机的定子电压: U = E + I×R (I为电流, R为电子电阻, E为感应电势);而:E = k×f×X (k:常数, f: 频率, X:磁通);对异步电机来说: T=K×I×X (K:常数, I:电流, X:磁通);则很容易看出频率f的变化,也伴随着E的变化,则定子的电压也应该是变化的,事实上常用的变频器调速方法也就是这样的,频率变化时,变频器输出电压,也就是加在定子两端的电压也是随之变化的,是成正比的,这就是恒V/f比变频方式。

电机学公式

电机学公式

一、直流电机 发电机:P N =U N I N(输出电功率)电动机:P N =U N I N ηN (输出机械功率) 反电势:60E aE E C n pN C aΦ==电磁转矩:em a 2T aT T C I pN C aΦπ==直流电动机(DM )电势平衡方程:a a E a a U E I R C Φn I R =+=+ DM 的输入电功率P 1 : 12()()a f a f a a a fa aa f em Cua CufP UI U I I UI UI E I R I UI EI I R UI P p p ==+=+=++=++=++12em Cua Cuf em Fe mec adP P p p P P p p p =++=+++DM 的转矩方程:20d d em T T T J tΩ--= DM 的效率:21112100%100%(1)100%P P p pP P P pη-∑∑=⨯=⨯=-⨯+∑ 他励DM 的转速调整率: 0NN100%n n n n -∆=⨯ DM的机械特性:em2T j a j a a )(T ΦC C R R ΦC UΦC R R I U n E E E +-=+-=.并联DM 的理想空载转速n 0:11112222012121022'''''''''m LU E I Z U E I Z I I I E E E I Z U I Z ⎧=-+⎪=-⎪⎪=+⎪⎨=⎪⎪-=⎪⎪=⎩二、变压器反电势:E 1=4.44fN 1Φm 、E 2= 4.44fN 2Φm 磁势平衡方程:112210N I N I N I +=折算前的变压器方程组(数学模型): 折算后的变压器方程组:11112222122101022m LU E I Z U E I Z E k E I I I k E I Z U I Z ⎧=-+⎪=-⎪⎪⎪=⎪⎨⎪+=⎪⎪-=⎪⎪=⎩电压变化率简化计算公式:ΔU =β(R k *cos φ2-X k *sin φ2)×100% 效率:%100)cos 1(k N202N k N20⨯+++-=p p S p p βϕββη30ao AO E E ︒滞后于的相角联接组号=三、交流绕组1. 反电势频率、转子转速、极对数的关系: f = n /60 / p2. 槽距机械角度:αm = 360°/Z3. 槽距机械角度:αe = p* 360°/Z4. 每极每相槽数:q = z/m/2p5. 导体电动势:E c1 = 2.22 f Φ6. 短距系数:k y1 = sin(π/2*y 1/τ)7. 线圈电动势:E y1 = 2N c *E c1* k y1 = 4.44 N c f Φ k y1 8. 分布系数:2sin2sin 111ααq q k q =9. 线圈组电动势:E q1 = q*E y1 * k q1 = 4.44q*N c *f*Φ*k y1*k q110. 绕组系数:k N1 = k y1*k q111. 相绕组电动势:11144.4ΦfNk E N =φ (N 为每相串联匝数)12. 每相串联匝数:c c ()2()pqN a N pqN a⎧⎪⎪=⎨⎪⎪⎩单层绕组双层绕组13. 相绕组脉振磁动势幅值的最大值:p INk p I Nk F N N 111m 9.0π22==φ (其中I 是电流的有效值)14. 相绕组磁动势基波的表达式: θωθθφφφcos sin cos ),(1m 11t F F t f ==(其中θ=0处为相绕组轴线)15. 相绕组磁动势中的ν次谐波磁动势最大值、瞬时表达式:m m 0.9π(,)sin cos N N Nk INk I F p p f t F t ννφνφνφνννθωνθ===16. 三相合成磁动势基波的幅值F 1:pI Nk F F N 11m 135.123==φ四、异步电机1. 异步电动机的功率: N N N N N cos 3ϕηI U P =2. 同步转速: pf n 1160=3. 转差率:11n n n s -=4. 转子静止时的方程式(转子折算到定子后): ()11112222σ0121210mU E I Z E I R jX I I I E E E I Z ⎫=-+⎪'''=+⎪⎪'=+⎬⎪'=⎪⎪=-⎭5. 电动势变比k e : ..11112222N e e N N k E k E k E E N k ===, 6. 电流变比k i :11121222iN i L N m N k Ik I mN k k ==-,7. 转子旋转时,转子的频率:f 2s = s f 1 转子电动势:2222m 2s s N E f N k sE =Φ= 转子漏电抗:2σ22σ2σ2s s X f L sX π== 转子相电流:2222ss sE I R jX σ=+8. 转子旋转时,频率折算后的方程式: 9.转子旋转时,经频率、绕组折算后的方程式:10. 异步电动机的功率总功率平衡: P 1 = P em + p cu1 + p Fe , 电磁功率平衡: P em = p cu2 + P mec 机械功率平衡: P mec = P 2 + p mec + p ad功率比例关系: P em : p cu2 :P mec = 1:s :(1-s ) 11. 异步电机的电磁转矩:()2211em em 2212111σ2σ2R m pU P s T R f R X X s π'==Ω⎡⎤'⎛⎫'+++⎢⎥⎪⎝⎭⎢⎥⎣⎦12. 最大电磁转矩:m 2maxs T '⎫=⎪⎪⎪⎬=13. 过载倍数: k M =T max /T N 五、同步电机 1. 功率N N N N I U P ϕcos 3= (发电机)N N N N N I U P ηϕcos 3= (电()11112222σm 12121m m//i e U E I Z E I R s jX I I I k E k E E I Z ⎫=-+⎪=+⎪⎪=+⎬⎪=⎪⎪=-⎭()11112222σ1m 2121m m/U E I Z E I R s jX I I I E E E I Z ⎫=-+⎪''''=+⎪⎪'=-⎬⎪'=⎪⎪=-⎭动机)2. 励磁电动势:E 0=4.44fNk N1Φ03. 隐极电机负载运行(不饱和时): 气隙电动势:E E E a +=δ 定子绕组总电动势平衡: 0a a E E E U IR σ++=+励磁电动势平衡: 0a a a t E U IR jIX jIX U IR jIX σ=+++=++4. 凸极电机负载运行(不饱和时): 气隙电动势:E E E E aq ad ++=δ 定子绕组总电动势平衡: 0ad aq a E E E E E U IR δ=+++=+∑励磁电动势平衡:0a ad aq a d d q qE U IR jIX jIX jIX U IR jI X jI X σ=++++=+++5. 凸极电机负载运行(考虑饱和时):气隙电动势:d aq E E E δ=+(由d 轴合成1d f ad F F F =+产生)定子绕组总电动势: d aq a E E E E E E U IR σδσ=++=+=+∑ 6. 电压调整率:0N N 100%E U U U ΦΦ-∆=⨯ 7. 低转差法求Xd 和Xq 的不饱和值:max d minU X I =min q maxU X I =8.功角特性: 2011sin ()sin 22em d q dmE U mU P X X X θθ=+-2011sin ()sin 22emd q d E U U P X X X θθ*******=+-。

三相电机设计常用公式

三相电机设计常用公式

三相电机设计常用公式三相电机是一种常见的电动机类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在进行三相电机设计时,需要考虑多个参数和公式,以确保电机的性能和效率。

下面是三相电机设计常用的公式的整理。

1. 输入功率(Pinput)的计算公式:Pinput = √3 × V × I × cosφ其中,√3 是一个常数,V 是线电压(单位为伏特),I 是输入电流(单位为安培),cosφ 是功率因数。

2. 输出功率(Poutput)的计算公式:Poutput = Pinput × η其中,η是电机的效率(以百分比表示)。

3. 负载转矩(Tload)的计算公式:Tload = Poutput / ω其中,Poutput 是输出功率,ω 是电机的转速(单位为弧度/秒)。

4.转矩与电机转速的关系:Tload = Kt × (Nf - N)其中,Kt是电机的转矩常数,Nf是电机的额定转速,N是电机实际转速。

5. 额定转矩(Trated)的计算公式:Trated = Poutput / ωrated其中,ωrated 是电机的额定转速(单位为弧度/秒)。

6.转速与电源频率的关系:N=K×f/p其中,N是电机的转速,K是一个常数,f是电源的频率(单位为赫兹),p是电机的极数。

7.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Iline = Iphase / √3其中,Iline 是线电流,Iphase 是相电流。

8.电机效率(ηm)的计算公式:ηm = Pout / Pin其中,Pout 是输出功率,Pin 是输入功率。

9.电机滑差(S)的计算公式:S = (Nsync - N) / Nsync其中,Nsync 是同步速度,N 是电机实际转速。

10.频率(f)与电机转矩的关系:f = (PolePairs × N) / (120 × p)其中,PolePairs 是极对数目,N 是电机的转速,p 是电机的极数。

电机学概念公式

电机学概念公式

一、直流电机A. 主要概念1. 换向器、电刷、电枢接触压降2 U b2. 极数和极对数3. 主磁极、励磁绕组4. 电枢、电枢铁心、电枢绕组5. 额定值6. 元件7. 单叠、单波绕组8. 第1节距、第2节距、合成节距、换向器节距9. 并联支路对数a10. 绕组展开图11. 励磁与励磁方式12. 空载磁场、主磁通、漏磁通、磁化曲线、每级磁通13. 电枢磁场14. (交轴、直轴)电枢反应及其性质、几何中性线、物理中性线、移刷15. 反电势常数C E、转矩常数C T16. 电磁功率P em电枢铜耗p Cua励磁铜耗p Cuf电机铁耗p Fe机械损耗p mec附加损耗p ad输出机械功率P2可变损耗、不变损耗、空载损耗17. 直流电动机(DM)的工作特性18. 串励电动机的“飞速”或“飞车”19. 电动机的机械特性、自然机械特性、人工机械特性、硬特性、软特性20. 稳定性21. DM的启动方法:直接启动、电枢回路串电阻启动、降压启动;启动电流22. DM的调速方法:电枢串电阻、调励磁、调端电压23. DM的制动方法:能耗制动、反接制动、回馈制动B. 主要公式:发电机:P N=U N I N(输出电功率)电动机:P N=U N I NηN(输出机械功率)反电势:60E a E E C npN C a Φ==电磁转矩:em a2T a T T C I pN C aΦπ==直流电动机(DM )电势平衡方程:a a E a a U E I R C Φn I R =+=+ DM 的输入电功率P 1 :12()()a f a f a a a fa a a f em Cua CufP UI U I I UI UI E I R I UI EI I R UI P p p ==+=+=++=++=++12em Cua Cuf em Fe mec adP P p p P P p p p =++=+++DM 的转矩方程:20d d em T T T J tΩ--=DM 的效率:21112100%100%(1)100%P P p p P P P p η-∑∑=⨯=⨯=-⨯+∑他励DM 的转速调整率: 0NN100%n n n n -∆=⨯DM 的机械特性:em2T j a j a a )(T ΦC C R R ΦC UΦC R R I U n E E E +-=+-=. 并联DM 的理想空载转速n 0:二、变压器 A. 主要概念 1. 单相、三相;变压器组、心式变压器;电力变压器、互感器;干式、油浸式变压器 2. 铁心柱、轭部 3. 额定容量、一次侧、二次侧 4. 高压绕组、低压绕组 5. 空载运行,主磁通Φ、漏磁通Φ1σ及其区别,主磁路、漏磁路 空载电流、主磁通、反电动势间的相位关系,铁耗角 6. Φ、i 、e 正方向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H !.
ΦH
ã — !. + !/ = !H
!H

“ 9. = −$. + !. i. 9. = −$. + !. B. + !. k. m. m. = !. , 9.
h
i

^å = −\å + _å `å + _å çå ^é U + _é `é + è_é çé = \é U _å + _é = _ê ) ! s ∆9 = ! d Ω° 9.8T !.8T ë.8 =
s s s s s s s s s
s s
○ ○ ○ i ○
3C>
%
B )
9.8 /9/8 p8 !.8 /!/8 L8 a a i i
Ω a a a a a p e, m h p
p8 = 9.8 !.8 = 9/8 !/8 p8 = 39.8 !.8 = 39/8 !/8 p , z c
, = p cos m z = p sin m p = 9!
EM
’ $/ ′!/ ′ = “ $/ = !/ B/ + jk/h ! π B/ + jk/h ! π o/ $!! o. . .
z $/ ′ = !/ ′ ! t c !H = !. + !/ ′! iH = BH + jkH ! “ c “ 9. = −$. + !. B + jk.h ! B/ $/ ′ = $. ′ = !/ ′ + jk/h ! π !H = !. + !/ ′!
b
“ $/E = π! $/hE i k/hE = 2GL/ ∫/h = πk/ ! i/hE = B/ + jπk/h ! “ !/ = $/E π$/ = ! i/hE B/ + jπk/h π$/
/ B/ + πk/h /
!/ = 4 ! “ —
!
)/ = π). − )! “
g. + g/ = gH ! !. = !H + − 5 ! % ! π$/ $/ ⟹ !/ = ! B/ B/ + jπk/h + jk/h π B/ + B/ 1 − π B/ = ! π π
,/ ,. − & & = =1− ,. ,. ,.
;=
,/ ,. − & & = =1− ,. ,. ,.
3C>
% % !
B
)=
! = !" = 0 )
9K = L(!# ) “ 9K = L(!)
9K = −!" B" + $" = $" = >? ! ) = )8 c
!# = !#8
∆9 = ) % ! > ! ! ! ! ! % ! ! i % ah
$T = 4.44*Ll. u£ = 4.44*Ll. u°
2& ú*ü ( $T = 4.44*Ll. u£ = 4.44*Ll. u° *=

UN7 U17 U27 IN 7 I1 7 I2 7 Im 7 E1 7 E2 7 fn7 f17 f27 n7 n1 7 n2 7 ∆)7 s7 p7 Z1=R1+jX17 Z2=R2+Jx27 Zm=Rm+jXm7 ki 7 ke 7 kz 7 T7 KM 7 sm7 Tmax7 P17 P27 PM7 PΩ7 CM7 cos m!
!
−$. = !H (BH + jkH )! 6 ! % ! ○ ○ “ “
/ / &rs. = 3!. B. ,7777&rs/ = 3!/ ′B/ ′! / &I? = 3!H BH ! ○ &∆ = 0.5%&8 ! !
9. = −$. + !. i. s ! % ! s w g/ x */ pe*. “ 9/ = $/ − !/ i/
$/ ′ = u$/ 7 $/h ′ = u$/h 7 9/ ′ = u9/ 7 !/ ′ = 1 !7 u /
Y B/ = u / B/ 7 Y k/h = u / k/h 7 Y iw = u / iw 7 ⇒ Bw + jkw ′ = u / (Bw + jkw )7
%
B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i
>? = “ %%
&* 60(
9 = −!" B" + $" − 2∆DE % 9 = !" B" + $" + 2∆DE i i
% = >F i >F = ) % ! ! ! ○ ○&H ○&I? ○&#
!"
&* 2G(
/ &# = 9# !# = !# B#
!
○&" ! &J ○&" ○&J
/ &" = !" B"
&J = 2∆DE !" ) ! ○&∆ “ ,- = %P = >F “ ,. = ,/ + i & = &H + &I? + &# + &" + &J + &∆ ,/ = 9! ;= “ ,- = %P = >F “ ,. = ,/ + i & = &H + &I? + &# + &" + &J + &∆ ,/ = %/ P & !" P = 9" !" & !" P = 9" !"
!
i i ’ — —
3C>
1 !’ % ! 2)! !
B %

UN IN 7 PN
b ,8 = 398 !8 cos m8 ;8 ! ,8 = 398 !8 cos m8 ;8 !
! ) ! 2 !’ ’ % ! a
nN fN
a a ’ c
F
t
F% F≠F% ∆) = ). − )! π= ). − ) ! ).

∗ &K =
&K &K = p8 o9.8T !.8T
!
○ “ ;= ó / &q8 = &I? ,/ óp8 cos m/ = ,/ + & óp8 cos m/ + &I? + ó / &q8 ○ td ○
3C>
% a Ω
B
a
a s i i s ° i
a % ! $ÉÑ % ! s òUez( 、 òUez( ) ! S a % ! > ! ! ! A ! ! p ° d 9. i 1 1 − uÉ uÑ !t = iqÉ + iqÑ T x òUez( d i i nòUez( S T 、 $"J S T $"J $ÉÑ
120°
bc t
h % t
h
t
! a tΩ
3C>
%
B %%
h
i
L= —
&). 60
ù = 2ôL $H = GLl. Ω $û = 2.22Ll. Ω $ü = 2.22Ll. ó = ã(ô − †) $ü = 2$û. uü 2$û. cos 2$û. ó 2 = cos ó 2
uü =
$° = ú$ü u° úã sin $° 2 u° = = ú$ü ú sin ã 2 u¢ = u° uü Ω *= & ú* ( ü
3C>
% ! % ! z
B
“ $. = 4.44L*. ΦH $/ = 4.44L*/ ΦH “ $. = −j4.44L*. ΦH $/ = −j4.44L*/ ΦH 7
2)!
“7 “ 9. = −$. + !K i. ≈ −$.
“ii. = B. + jk.h s “ 9/ = $/ ! “ u= “ v= ! d iB. + jk.h t ) ! ΦH z BH z ! % ! “ “ “ g. + g/ = gH ≈ gK !. *. + !/ */ = !H *. ≈ !K *. “ !H e !.w r ○ $. z −$. = !H BH + j!H kH = !H iH kH
.ΩE E
o/ */ u¢/ ! ! o. *. u¢. /
!/ =
B/ ! !/ ′ = ED ’ 1 !, uæ /
b
uæ =
o. *. u¢. ! o/ */ u¢/
Y $/ = u? $/ ,7777777u? =
*. u. ! */ u/
EB

Y Y B/ = uø B/ ,777777k/h = uø k/h ,7777777uø = uæ u? !
3C>
%
B %
ô ô= Gö 2& i. 2& — &× — h
% ! ′
ô= ! — — — ! “ ú= ã ã=
e p ) )
360N —
&×360° ú

i. ô = 2&o o &×360N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