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十大名村
第五届全国“村长”论坛上,评选出“中国十大名村”。这十大名村是:江苏华西村、山西大寨村、北京韩村河村、河南南街村、上海九星村、安徽小岗村、浙江花园村、云南福保村、浙江滕头村、江西进顺村。这十大名村是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旗帜,值得大力学习和借鉴。
华西村:城镇化的先行者
江苏华西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华西村2005年的销售额已达300亿元。其中钢铁和钢铁制品占到60%,纺织业这一块有80来亿,进出口则占到百分之十几,第三产业(品牌合作、旅游、物流等)占的百分比不大,但它贡献的效益比较大,接近20%。华西钢铁厂被誉为“花园式工厂”,华西村所有工厂污水处理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华西村定下了“下千日之功,实现一千亿”的新目标,即在今后3年约1000天的时间里,全村累计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吴仁宝任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在职42年间,该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成为“全国典型”,数十年中“红旗”不倒,现任华西村党、村、企总办主任。
华西村统建的第四代住房是一座三层欧式小洋楼,共400多平方米。底层有三个车库、两个餐厅、一个大客厅,
加上两间住房。二楼和三楼是卧室、客房、钢琴房、电脑房等。一户五口之家,共有8个卫生间。而第五代住房更大、更豪华。
2006年5月,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向社会宣布,今后5年内,将每年为参与西部计划服务期满的大学生志愿者提供200个专用就业岗位。华西村承诺,大学生初来年收入不低于1万元,在待遇和收入方面,按市场规律来论功行赏,什么岗位拿什么工资,多大的贡献拿多少奖金。能拿100万元更好,拿得越多,表明对华西的贡献越大,在华西发挥的作用也越大。
华西的发展,概括说来,就是“苦干农业起家,靠工业发家,建城镇安家”。实际上,这是中国农村建设的一个普遍性规律——靠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靠城镇化带动农村。华西走的就是这个路,只是它的探索比全国早了几十年的时间,是一个先行者。
大寨村:发展产业与生态旅游
大寨是位于山西山区的一个小村庄。现在的人口只有520人,面积1.88平方公里。2005年大寨经济总收入11600万元,年人均收入5500元,远远超过了中国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大寨的经济总收入中,农业收入仅占0.3%,工业收入占56%,流通业占10%,服务业,主要是旅游业占30%。
当年的“铁姑娘”郭凤莲1991年11月新回到大寨担任村书记。上任伊始,郭凤莲在村里的一次大会上沉痛地说:过去是全国学大寨,现在需要的是大寨学全国。在郭凤莲的带领下,大寨重新发展了起来。近年来,大寨村积极推行退耕还林、种草种树,以发展生态为基础,突出观光农业和大寨人文两个特点达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者效益的统一。过去大赛有800亩地,现在只有400亩,少了一半。为防止水土流失,一些地种了树,搞了绿化,还有一些建工厂占用了。种地的农民也只有不到1/3,许多人进了工厂做工。
大寨的新农村建设对中国许多农村来说,很有借鉴意义。而且在中国政府提出新农村建设之前,大寨就已经开始了新农村建设的规划。郭凤莲去年又当选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郭凤莲满怀信心地说:未来几年大寨将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工业将走向联合化,产品绿色化,环境将走向生态化。
韩村河村:乡镇企业“头号状元”
改革开放前,“村破家穷、人常挨饿”的韩村河曾被百姓
称为“寒心河”。韩村河位于北京西南40公里处。1978年,田雄组织村里仅有的30多名“泥瓦匠”成立了韩村河建筑队,走上了为实现韩村河共同富裕而艰苦创业的征程。经过28
年的努力,当初30多人的建筑队逐步发展成为集建筑、房
地产、水利、市政等多元化经营为一体的国家特级资质大型企业——韩建集团。韩建集团由36个附属企业组成、最高年产值20亿元、结算收人15.6亿元、年实现利税2亿元、在全国乡镇集体企业中排名“头号状元”。
韩建集团的迅猛发展,有力地保证了韩村河在新村建设过程中各项工程的资金投入。从1994年集团开始为村民建别墅楼,目前韩村河已完成了581栋别墅楼、21门公寓式多层住宅楼的建设,累计投资5.3亿元,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全村910户2700多人全部搬进了新居,人均住房达68平方米。有“京郊第一村”之誉。在完成旧村改造的基础上,韩村河还大力发展公共事业,实现村政事务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
南街村:树集体主义为旗帜
河南省临颖县南街村是一个人口约3.2万人的农村。过去村子相当贫困,80年代南街村依靠当地粮食资源,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龙头企业上配套项目,大搞粮食深加工,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组建了大型企业——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1991年率先摘取河南省“亿元村”桂冠,到1995年已经达到12亿,实现了飞跃发展。村里有26家村营企业。但是村里不允许办个人的商店及私营企业,也不允许从事卡拉
OK等营业。这是因为,上述的营业被认为不利于贯彻集体主义。
南街村把毛泽东的集体主义树为旗帜。已经富裕起来的南街村的尝试被称为“南街村现象”,并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南街村实行了一种特殊的分配制度,村民每人每月只发少量的工资,包括王宏斌最高不超过250元人民币,称为“发扬二百五精神”。工资虽然很低,但是村民免费享受粮食、肉、油等配给。住宅、教育、医疗、办红白喜事也一概不收费。如果村民上大学,学费也由村里负担。村民享受的福利费用每年每人平均6700元。每年对村民这方面的供给开销,大约在2000多万元。
从1993年起,南街村开始建设高标准的住宅楼,按不同人口分配。一套住室耗资近8万元人民币。南街村的街道、建筑等水平大大超过临颍县城,甚至还要超过漯河市。南街村建有医院,医疗费是全免的,而且村民如有大病需要到外面就医,费用也是由村里出的,省、市、县三级人民医院都是南街村的定点医院,村民去看病拿着村里的介绍信就行,不用带钱。
集体婚礼是南街村集体主义的一个象征。举行集体婚礼的目的是杜绝浪费,培养新人的集体主义观念。虽然不强制参加集体婚礼,但是如果忌讳参加集体婚礼就等于不服从村当局意见。也许是这个原因,据说至今还没有新郎、新娘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