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浪费八大浪费权威贡献
七大浪费八大浪费权威贡献
第一讲制造业常见的管理误区(上)为了能够运用一些精益的手法排除企业车间现场的七大浪费,首先应该对在传统制造业企业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思维误区有所认识,了解它们对企业整个生产效益可能产生的影响。
误区一:离岛式的车间布局(一)表现和特点离岛式的车间布局(如图1-1所示),是指通常在制造型企业里将相同功能的加工设备集中摆放在同一车间或者区域的整体布局方式。
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生产组织方式,具有集中生产、集中搬运、减少搬运次数等特点,但同时也会导致在制品搬运浪费大、等待时间长、生产周期长、空间占用大以及容易造成“乱流”等缺陷。
图1-1 离岛式的车间布局示意图【图解】这个图表示的是一般传统制造型企业“开料”、“机加工”、“表面处理”以及“总装”等四个车间的布局,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它们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对应于大批量、少品种的制造型企业而言,采用离岛式的车间布局是合理的,也是有效的。
然而,现在的市场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更多地面临的是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任务。
因此,企业如今面对的诸多管理问题的根源也在于此,即其设备的布局以及生产的组织方式无法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新形势。
(二)所导致和引发的管理问题正如以上简要提到的一样,传统制造型企业所习惯采用的离岛式车间布局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和问题,其可能导致的连锁反应如图1-2所示:图1-2 离岛式车间布局所导致和引发的管理问题因果分析图【图解】在这个图中,有以下几点是需要进行补充说明的:在如此的设备布局下,由于车间之间相互都不知道彼此的生产进度,因此企业必须设置一个协调能力很强的生产管理部门或调度部门来统筹各个车间之间的生产任务;从中转仓库提领半成品库存进行生产会逐渐成为各个车间的一种习惯,并且随着半成品库存的增加,企业越来越多的流动资金将被锁定;“搬来搬去”的动作反复发生在不同的车间内部以及它们与中转仓库之间,这些动作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交货期确定的条件下,由于生产周期的拉长,所以企业只能依靠提前投产来进行生产;而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物料准备时间以及工艺准备时间的挤占,进一步会导致工序间的停工待料以及产品质量问题频繁等问题;当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大批量搬运会增加返工修补的时间,浪费了花费在这个环节上的人力物力,占用正常的生产时间,同时也会进一步干扰车间的生产计划。
精益生产概述之七大浪费
精益生产概述之七大浪费精益生产是一种旨在消除浪费、提高效率和质量的管理方法。
在这个方法中,七大浪费被认为是导致资源浪费和低效率的主要原因。
因此,精益生产的目标是通过识别和消除这些浪费来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
以下是精益生产中七大浪费的概述:1. 运输浪费(Transportation):指在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物料、产品或信息的运输。
这种浪费可能是由于生产线布局不合理、物料存放位置不当等导致的。
2. 库存浪费(Inventory):指在生产过程中过多的存储物料、产品或信息。
高库存不仅占用了宝贵的空间,还导致资金被束缚,增加了物料管理的复杂性。
3. 过程浪费(Process):指生产过程中的任何不必要的任务、步骤或动作。
这些浪费可能是由于不必要的检查、重复的手动操作或不必要的文件处理等原因造成的。
4. 动作浪费(Motion):指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做出的不必要的动作或移动。
这些浪费可能包括在工作站之间来回移动、长时间等待或不必要的物料搬运等。
5. 等待浪费(Waiting):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等待而导致的停滞或不必要的停机时间。
这种浪费可能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的停机、设备故障或不平衡的任务分配等原因造成的。
6. 蒙眬浪费(Over-processing):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过度加工或处理,超出了产品要求或客户需求的范围。
这种过度加工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导致产品成本增加。
7. 缺陷浪费(Defects):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产品或错误。
这些缺陷可能导致产品退货、修复或重新制造,增加了成本和时间。
通过识别和消除这七大浪费,精益生产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成本。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制造业,也可应用于服务业和其他组织。
通过优化流程,改进布局和减少浪费,组织可以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满意的客户。
精益生产是一个追求效率和质量的管理方法,它的目标是通过消除七大浪费来优化生产过程。
该方法最初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引入,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行业和组织。
IE七大手法和八大浪费
七大手法
防错法、动改法、流程法、五五法、人机法、双手法、抽样法
/01
流程规划
01
防错法
如果避免做错事情是工作第一次就能够做好的精神具体实现。防错法 防错法又称防呆法、防愚法,其意义为防止愚笨的人做错事。也就是说,连愚笨的人也不会做错事的 设计方 法。 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做对。想要做错也不可能,因为不同形状根本放不进去。
流程规划
05
抽查法
借着抽样观察的方法能迅速有效地了解问题的真象。
06
流程法
研究探讨操作人员与机器工作的过程,藉以发掘出可 资改善的地方研究探讨牵涉到几个不同工作站或地点之流动关系, 藉以发掘出可资改善的地方。
03
04
添加标题
04
添加标题
七大手法使用的目的
防止错误法(Fool-Proof) 防错法:如何避免做错事,使工作第一次就能做好的精神能具体实现。动作改善法(动作经济原则) 动改法 :改善人体动作方式,减少疲劳使工作变为更舒适、更有效率。5×5W1H法(5×5何法) 五五法:借助质问的技巧来挖掘出改善的构想。双手换做法(左右手法) 双手法:研究人体双手在工作的过程中藉以发掘出可资改善的地方。人机配合法(多动作法) 人机法:研究探讨操作人员与机器工作的过程,藉以发掘出可以改善的地方。流程程序 法流程法:研究探讨牵涉到几个不同工作站或地点之流动关系,藉以发掘出可以改善的地方。工作抽查法 抽查法:借着抽样观察的方法能很迅速有效地了解问题的真相。改善(IE)七大手法与品管(QC)七大手法之差别:“改善(IE)七手法” 较着重于客观详尽了解问题之现象,以及改善方法的应用,以期达到改善的目标。“品管(QC)七手法” 较着重于对问题的分析与重点的选择,但对如何加以改善则较少可应用。有了“改善(IE)七手法”正可弥补品管(QC)手法的缺陷而达到相辅相成之效果,使得改善的效果更为落实也更容易实现。同时最重要的是改善(IE)七手法亦可单独使用,因其本身具有分析、发掘问题的技巧之故。
生产管理7大浪费
对策:
•库存意识旳改革 •U型设备配置 •均衡化生产 •生产流程调整顺畅 •看板管理旳落实 •迅速换线换模 •生产计划安排考虑库存 消化
注意:
•库存是万恶之源 •管理点数削减降低安全库存 •消除生产风险降低安全库存
6.动作旳挥霍
额外动作旳挥霍
不必要旳动作、无附加价值旳动作,及较慢旳动作
体现形式:
•工作时旳换手作业 •未倒角之产品造成不易装配旳挥霍 •小零件组合时,握持压住旳挥霍 •动作顺序不当造成动作反复旳挥霍 •寻找旳挥霍
•不良品存在库房内待修 •设备能力不足所造成旳安全库存 •换线时间太长造成次大批量生产旳挥霍 •采购过多旳物料变库存
库存是万恶旳根源
5.库存旳挥霍
过多旳库存会造成旳挥霍:
•产生不必要旳搬运、堆积、放置、找寻、防 护处理等挥霍旳动作 •使先进先出旳作业困难 •损败北息及管理费用 •物品之价值会减低,变成呆滞品 •占用厂房、造成多出旳工作场合、仓库建设 投资旳挥霍 •造成无形旳挥霍
无法确保可卖出旳产品做了太多
体现形式:
是挥霍旳源头
•物流阻塞 •库存、在制品增长 •产品积压造成不良发生 •资金回转率低 •材料、零件过早取得 •影响计划弹性及生产系统旳适应能力
适
时
J旳
I T
生
生 产
产
方
式
1.制造过多旳挥霍
制造过多是一种挥霍旳原因:
•只是提前用掉了费用(材料费、人工费)而已,并
无其他好处
对策:
•采用均衡化生产 •制品别配置—一种流生产 •防误措施 •自动化及设备保养加强 •实施目视管理 •加强进料控制
注意:
•自动化不要闲置人员 •供需及时化 •作管理点数削减
精益生产八大浪费记忆口诀
精益生产八大浪费记忆口诀
精益生产八大浪费记忆口诀:
1、过程浪费——“7流”(7大过程类型、留存、加工、运输、库存、检查、待机、动作);
2、贮藏浪费——“7看”(7大仓储类型、库存、积压、加工、转化、检查、缺陷、空间);
3、无效劳动浪费——“6气”(6大劳动类型、重复、专注度、运行
速度、计划调度、等待、响应时间);
4、等待浪费——“6拿”(6大等待类型、材料、设备、资源、信息、排出口、时机);
5、运输浪费——“5带”(5大运输类型、内外送货、向远处移动、
停止变化、在前后移动、跨越界限);
6、加工浪费——“5做”(5大加工类型、加工损耗、能动不动、质
量失控、工序套件、不断做最重要);
7、废弃品浪费——“4坏”(4大废品类型、客户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因不良的原理造成的产品、过时的产品、操作错误的产品);
8、能动浪费——“3乱”(3大能动类型、无用动作、不合理动作、
过度动作)。
七大浪费——精选推荐
七⼤浪费七⼤浪费1.1 浪费的认识——是只增加成本及⼯时未增加任何附加价值的活动;——尽管是增加价值的活动,所⽤的资源超过了“绝对最少”的界限,也是浪费;1.2等待的浪费——等待就是闲着没事,等着下⼀个动作的来临。
另⼀种“监视机器”的浪费。
结果:会造成⼈员、作业、时间、机器的浪费及库存、在制品的增加。
分析:⼯序间作业不平衡、计划不周全、⼤批量⽣产、停⼯待料、品质不良、机器配置不当等、排除⼩故障、补充材料。
对策:平准化⽣产⽅式、⾃働化、防错裝置、快速換模、产品別配置。
1.3搬运的浪费——⼤多数⼈都会认为搬运是必需的动作,因为没有搬运,如何做下⼀个动作。
正因为如此,便有很多⼈默许它的存在,⽽不去设法消除它。
更有甚者,做了很长的传送带来代替这种搬运。
这种⽅式只能称为花⼤钱减少体⼒的消耗,但搬运本⾝的浪费并没有消除,反⽽被隐藏起来。
其中搬运浪费若分解开来看,⼜包含放置、堆积、移动、整理等动作的浪费。
结果:空间使⽤的浪费、⽣产⼒降低、搬运⼯时增加、搬运设备增加、不良的发⽣。
分析:⼯程别集中的⽔平式布置、Layout不合理、⼤批量⽣产、单能⼯、坐式作业、低活性度。
对策: U形线配置、流程式⽣產、多能⼯化、站⽴式作業、活性系数的改善、混载搬运。
1.4不良品的浪费——产品制造过程中,任何不良品产⽣,都会造成材料、机器、⼈⼯等,任何返修都是额外的成本⽀出。
若不良品⼀量成为报废品,更造成材料、⼈⼯等各种浪费,甚⾄增加处理报废的善后费⽤。
因此公司在推⾏精益⽣产时要强调第⼀次就把事情做好,前⼯程绝不把不良品流到后⼯程,彻底避免不良品的浪费。
结果:材料费的增加、⽣产⼒降低、检查⼈员、制程增加、不良、顾客抱怨增加。
分析:重视下游的作业、检查⽅法、检查基准不全、品质过剩、标准作业的不全。
对策:⾃働化、标准作业、防错裝置、全数检查、品保制度的健全。
1.5动作的浪费——不必要的动作,不产⽣附加价值的动作,过快或过慢的动作。
是不是要拿上、拿下如此频繁?有没有步⾏的动作、弯腰的动作、对准的动作、直⾓转弯的动作等?若⼯位设计的好,有很多动作都可被省掉。
八大浪费心得体会
八大浪费心得体会篇一:八大浪费学习心得八大浪费学习心得经济学中企业存在的价值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用销售业绩-成本=利润,为达到利润最大化,在销售业绩一定的情况下,削减成本才能提升利润,这也是精益生产的原理所在,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要达到精益生产理想梦工厂,要运用好自动化和准时化生产原则,利用好5S、可视化、标准作业、持续改善、PDCA 工具,通过内在成本控制,获取利润,学习八大浪费,谈一下自己的感悟与见解,具体如下:1等待的浪费。
说起等待,都是纯粹的浪费,不产生任何的价值。
人等机、机等人、机等料、人等人、故障等待,计划脱节都是大大的浪费,在我们实际生产中,出现的UHT 故障、灌装机操作待机、动力能力异常,员工等待,都是纯粹的浪费,造成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影响效率的六大损失、等待中浪费,都是我们应该揣摩端详的。
2搬运的浪费。
生产过程中原料的搬运、成品运输搬运、中转库存的搬运,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搬运的浪费,只留取必要的货运,减少冗余的搬运动作,才是佳境。
3不良品的浪费。
生产过程中不良品、过程返工,在我们的生产过程中,指标不合格、封合不良、质量事故,不但产生不了任何经济效益,带来的反而是成本损失和质量赔偿,不良品会带来处理不良品产生的更多损失,对于产生的原因和危害,都已被大家熟知,可见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4加工的浪费。
加工目标不明确,造成生产浪费,产品不是客户需求,造成货品积压,都是加工浪费,以客户需求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才是正当流程。
5动作的浪费。
做无用的动作,无用功都是浪费,按精益思想,双手共用反向对称,小臂动作最小化,减少弯腰、屈膝、踮脚等不便于操作的动作,取物伸手即来,都是有效削减动作浪费的途径。
6库存的浪费。
库存积压、货品堆积,都是库存积压的浪费,传统观念和不科学管理导致了积压的形成,库存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势必对生产加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造成资金、成本的积压。
7生产过多过早的浪费。
担心工作完不成,计划不固定,工时不平衡,都会产生浪费,带来等待、不良等一系列的危害。
详细:八大浪费,你真的了解吗?(文字版)
详细:八大浪费,你真的了解吗?(文字版)从混沌走向成熟的中国市场,价格战此起彼伏,产品从上市到退出市场,其周期之短、降价之快,已今非昔比,因而,更低的制造成本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企业员工认识不到或不重视企业运营中的各种浪费,那么企业每生产一件产品,就相当于在制造一份浪费。
日本企业管理界也将之形象地比喻为“地下工厂”。
所谓浪费(MUDA)是指所有导致成本增加的不必要的因素或活动。
它实际上有以下两层含义。
(1)一切不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活动都是浪费。
(2)虽然创造价值,但所消耗的资源如果超过了“绝对最少”的界限,也是浪费。
各种各样的浪费现象在很多尚未实行精益制造的企业中普遍存在。
为了杜绝工厂中的浪费现象,首先需要发现不合理的地方,然后才是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推行精益的生产方式。
在许多企业的现场,到处能见到以下现象。
1. 员工仪容不整,工作散漫。
2. 物料混放,标识不清。
3. 现场混乱,无下脚之地。
4. 设备故障多,经常停机。
5. 待工待料,但还要加班加点。
以上这些现象意味着许多企业存在着八大浪费:等待的浪费、搬运的浪费、不良浪费、动作浪费、加工浪费、库存浪费、管理的浪费、制造过多(过早)的浪费。
一、等待的浪费等待的浪费是指由于生产原料供应中断、作业不平衡和生产计划安排不当等原因,员工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而造成无事可做的等待。
一方面,由于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下劳动分工过细,一线员工只管生产操作。
而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就去找修理工;在需要质量检验时,就去找检验员;在需要更换模具时,就去找调整人员,等等。
这些停机找人的等待都是浪费。
另一方面,由于工作量变动幅度过大,造成员工有时忙、有时闲。
而在生产线上不同工种之间切换时,如果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或上道工序出现问题,就会使下道工序无事可做。
这些原因造成的等待,也是等待的浪费。
企业中常见的等待现象如下。
1. 不合格品造成停工。
2. 生产线工序不平衡。
3. 工作量多,忙忙碌碌;工作量少,无所事事。
精益生产的效率与七大浪费
精益生产的效率与七大浪费精益生产是一种以提高效率和消除浪费为目标的管理方式。
在精益生产中,有七大浪费被视为效率的根本敌人,它们分别是:过产出、等待、不必要的运输、过度加工、库存、不必要的动作和不必要的缺陷。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七大浪费及其对效率的影响,以及消除这些浪费的方法。
第一个浪费是过产出。
过产出指的是生产超过实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这会导致库存过剩,并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和风险。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精准预测,避免生产过多的产品。
同时,采用柔性生产方式和及时调整产能,以适应市场的实际需求。
第二个浪费是等待。
等待指的是等待时间过长,例如等待原材料、机器设备等。
这会导致生产过程中的停滞和延迟,并降低了效率。
减少等待时间的方法包括优化供应链,确保原材料的及时到达;同时,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生产线布局,避免机器设备的瓶颈和拥堵。
第三个浪费是不必要的运输。
不必要的运输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品或材料的运输距离过长或频繁。
这会增加运输成本和交付时间,降低效率。
减少不必要运输的方法包括优化物料搬运路径和方式,合理布局生产线,减少运输距离和次数。
第四个浪费是过度加工。
过度加工指的是对产品进行不必要的加工或处理。
这样做既增加了生产时间和成本,也增加了不必要的风险。
减少过度加工的方法包括优化工艺流程,消除不必要的工序和处理环节,确保产品的加工与客户需求一致。
第五个浪费是库存。
库存指的是多余的产品或材料存放在仓库中,这会增加仓储成本和风险。
减少库存的方法包括精确的需求预测,及时的生产计划和物料供应,以及有效的库存管理和控制。
第六个浪费是不必要的动作。
不必要的动作指的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不必要的移动或动作,这会浪费时间和能量。
减少不必要动作的方法包括优化工作流程和工位布局,减少工人的不必要移动和转移。
第七个浪费是不必要的缺陷。
不必要的缺陷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材料。
这不仅会增加成本和风险,还会影响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7大浪费
七大浪费(一)库存的浪费1.定义库存的浪费是指由于过多的原材料、在制品或最终成品而导致的较长的前置期、陈旧过时品、毁损品、运输与储存成本及延迟。
2.具体表现和影响库存浪费的具体表现和影响为:过度的库存会严重积压流动资金,并且占用资金(损失利息)及额外的管理费用;产生不必要的入库、出库、登账、盘点、防护、寻找、搬运等管理成本浪费;不必要的库房空间、料架、堆高机、自动搬运系统等投资浪费;使用时的重新整理,价值衰减,因订单或设计变更而变成呆料废料;由于企业大量的管理问题都通过安全库存予以缓冲和解决,所以堆积的库存最容易掩盖管理问题、隐藏管理失误,是改革的最大障碍。
(二)搬运的浪费在制造型企业内部,物品的取放、堆积、排列、移动、整列等等搬运的动作大都是无附加价值的动作,由这些所造成的浪费即为搬运的浪费。
搬运的动作会直接造成时间、空间、容器、载具、输送带、人力等等的浪费,并间接造成库存、管理上的浪费,更糟糕的是,搬运过程还经常发生物品的损伤,也会造成许多质量性连锁浪费。
应对搬运的浪费,管理者首先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予以免除,这就需要从厂房布局、设备布置、生产过多/过早、库存中转、波动干扰、流量失衡、计划变更等等造成搬运浪费的主要原因着手予以考虑。
只有当实在无法避免搬运的行为时,才考虑如何搬运更有效率。
(三)等待的浪费1.定义和表现等待的浪费是指因断料、作业不平衡、计划不当等造成无事可做的等待,也称之为停滞的浪费。
从企业资源的角度来看,包括资金、厂房空间、机器设备、原材辅料、人员以及信息等企业资源之间的相互等待,都属于这种浪费,其具体的表现有:生产线的品种切换;每天的工作量变动很大,当工作量少时,便无所事事;时常因缺料而使机器闲置;因上游工序延误,导致下游工序无事可做;机器设备时常发生故障;生产线未能取得平衡。
2.产生的原因分析在企业的各种浪费之中,等待浪费所产生的原因是最为复杂的,最主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所处行业的淡旺季变化会导致在淡季的资源闲置;企业业务部门接单不力,使得企业生产订单不足,进而导致相关资源闲置;企业生产部门受牛鞭效应和被动接单的双重影响,生产量波动大,生产订单时间不确定,从而出现生产排程困难、忙闲不均的现象;接单排单不良,排程像蛇吞蛋也会导致忙闲不均;企业生产排程受到外部干扰和内部计划逻辑不当的共同影响,总是变来变去无法确定,这样也会导致相关资源等来等去;离岛式的车间布局;现场管理不当,使得生产线不安定;流水线设计不当,造成生产线不平衡。
工业工程八大浪费
工业工程八大浪费:1、过量生产的浪费;2、库存的浪费;3、等待的浪费;4、搬送的浪费;5、加工的浪费;6、动作的浪费;7、产品缺陷的浪费;8、管理的浪费。
二、什么是5W2H:What:工作的内容和达成的目标Why:做某项工作的原因 Who:参加某项工作的具体人员,以及负责人 When:在什么时间、什么时间段进行工作 Where:工作发生的地点 How:用什么方法进行 How much:需要多少成本三、工业工程七大手法:1、作业分析;2程序分析(运用ECRS技巧);3动作分析(动作经济原则);4时间分析;5搬运分析;6布置分析;7生产线平衡四、价值工程的公式及公式中每个字母代表的意思:V=F/C V:价值F:功能C:成本五、工业工程的定义:美国工业工程学会(AIIE)对工业工程的定义是: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词语被屏蔽}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
六、工业工程(IE)的主要范围:现阶段的IE(工业工程)的主要工作范围大致是:工程分析、工作标准、动作研究、时间研究、时间标准、时间价值、价值分析(V.A)、工厂布置、搬运设计等。
七、工业工程专业词汇(英汉):OEE :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全局设备效率)IE:Industrial Engineering(工业工程)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物流:logistics LP:lean production(精益生产)LB:Line Balancing(生产线平衡) CT:Cycle time(节拍)Bottleneck (瓶颈)idle time(空闲时间)Cell production(小单元生产) Pitch time(最长工序时间)TQ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 JIT:Just In Time(准时生产方式)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AM: Agile Manufacturing(敏捷制造) AHP: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八、生产线的平衡计算公式:平衡率=(各工序时间总和/(人数*CT))*100=(∑ti/(人数*CT))*100 平衡损失率=1-平衡率九、ECRS四大原则:Eliminate(取消)、Combine(合并)、Rearrange(重排)、**(简化)十、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增加节约就形成了“7S”十一、6S的八零作用:亏损为零――6S是最佳的推销员;不良为零――6S是品质零缺陷的护航者;浪费为零――6S是节约能手;故障为零――6S是交货期的保证;切换产品时间为零――6S是高效率的前提;事故为零――6S是安全的软设备;投诉为零――6S是标准化的推动者;缺勤为零――6S可以创造出快乐的工作岗位。
精益生产七大浪费
1.直接的财务问题。说明库存和在制品增加,资金周转率低,制造时间变长,资金和利息被占用, 会造成库存空间的浪费,这在现金流量表中是很明显的。
2.产生次要问题。搬运和堆积会产生废物;先进先出的工作造成困难;产品积压导致不良品的发生, 物流阻断过程时间变长,现场工作空间变小,存在滞留仓库的风险和不良品的风险。
1. 优化工艺流程,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其中的瓶颈和不必要的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 采用更高效的加工方法和设备,减少加工时间和工序。 2. 减少调整时间,通过标准化作业、快速换模等技术手段,减少设备调整和准备时间,提高设备的 利用率。 3. 提高加工精度,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加工精度,减少废品和返工,降低加工成本。 4. 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利用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干预, 降低加工误差和浪费。 5. 加强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严格检测,确保产品质 量符合标准,减少因质量问题导致的加工浪费。 6. 培训员工,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质量意识,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加工工艺和操 作方法,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浪费。 7. 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优化加工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
5.建立持续改进文化
建立持续改进文化是实现精益生产的关键之一。通过建立持续改进文化,可以使员工充分认识到 浪费的危害和价值,从而积极参与到消除浪费的行动中来。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交流和 分享经验,以提高员工对精益生产的认识和实践水平。
(三)不良品的浪费
(1)不良品浪费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2)成本增加:不良品的产生会增加原材料、人力、设备等资源的浪费,导致生产成本的 增加。 (3)产能降低:不良品的产生会导致生产线停机、返工时间增加,进而降低了企业的产能。 (4)产品质量下降:不良品的产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顾客满意度下降:不良品的产生会导致交货延迟、产品质量问题等,降低了顾客的满 意度。
精益生产与八大浪费
精益生产与八大浪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大纲:一、制造过早(多)的浪费二、库存的浪费三、不良修正的浪费四、加工过剩的浪费五、搬运的浪费六、动作的浪费七、等待的浪费八、管理的浪费八大浪费是丰田生产方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念.丰田人认为要消除浪费,持续改善,企业才能保持良性运转,竞争力才会提升.在丰田改善是探入人心的,有个说法就是跟他们谈话5分钟没有听到他们讲3次改善就不算丰田人.改善的对象是浪费,认识浪费是改善的第一步,企业现场林林总总,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浪费,不是一般人可以一目了然的.丰田人在长期作业和改善过程中对于浪费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共七种,被称为七种浪费.它们分别是制造过早(多)的浪费、库存的浪费、不良修正的浪费、加工过剩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动作的浪费、等待的浪费共七种.后来人们又加了一种浪费-管理的浪费,合称八种浪费.下面我们从实用性角度剖析这八种浪费.一、制造过早(多)的浪费定义:所谓制造过早(多)就是前制程制造太早/过多,大于客户(或后制程)当期的最小需要量.制造过早(多)浪费是八大浪费中的首恶,在精益生产中则被视为最大的浪费. 福特式思维告诉大家,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量越多,效率越高,成本越低,企业越赚钱,所以企业自然有大批量连续生产的初始动力.作为一个整体的企业是如此,那么企业内各部门也是如此,特别是在一些制程较短,关联性较低的企业中,普遍实施计件工资,那么从最基础的员工开始就有多做、早做,甚至偷做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告知企业里所有人早(多)做是罪恶当然得不到掌声回应.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制造过早(多)的浪费.制造过早(多)浪费的后果主要有三大类.1.直接财务问题.表现为库存、在制品增加,资金回转率低,制造时间变长,占用资金及利息,会造成库存空间的浪费,在现金流量表上很明显.2.产生次生问题.会产生搬运、堆积的浪费;先进先出的工作产生困难;产品积压造成不良发生,物流阻塞制程时间变长,现场工作空间变小,有滞留在库的风险,有不良品的风险.3.掩盖问题.为什么“制造过早(多)浪费是八大浪费中的首恶,在精益生产中则被视为最大的浪费”因为它带给人们一个安心的错觉,掩盖了各种问题,以及隐藏了由于等待所带来的浪费,没有改善的动力,失去了持续改善的时机.1.制造过早(多)浪费的产生原因.(1)生产计划方面.1)信息准确度问题.信息不准,计划失当,信息传递不准确,导致生产计划作业进行盲目,最终导致制造过早(多)浪费的产生.2)生产计划管控机制方面.让某些制程、生产线、工站甚至作业员有生产伸缩的充分空间和提高产出的利益驱动.比如有的不排班生产计划,也不排日生产计划,而是排周生产计划,一天内的生产排配权利下放到制程、生产线、工站甚至作业员,这时候如果有多余的产能、人力、设备稼动过剩,则很自然地就会提前安排生产,安排满稼动生产,从而造成制造过早(多).特别是在某些企业中(如玩具),较有可能安排计件生产,多劳多得,那么过量过早生产的积极性就更大了.除非在实施了拉动生产的精益企业里面,一般的企业还是用MRP在做推式生产.这时候生产计划的排配,生产进度的精确控制是企划部门最基础的功能,不能因为制造能力弱,各制程衔接性差就放松对生产计划实施进度的管控.(2)内部制造能力弱的补偿问题.制造过早(多)多数时候是出于补偿内部制造能力弱的考虑.制造能力弱,特别是制造中的品质差,换型时间长,在市场信息牛鞭效应的驱动下,为了弥补自身能力不足,而提前过量生产以满足客户需求.如一个企业制造能力弱,多制程时的合计良品率在50%-70%之间分布,那么面对100K的P/O时,它就需要备143-200K的原料,为了安全起见,这时候一般会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200K,甚至220K,当这220K投到制程中去的时候,造成生产过多就不可避免了.在这里,制造过多是制造能力弱的补偿,同时制造能力提升也是消除制造过多的必要前提.对于制造过早是补偿制造能力弱的论断,用制造前置时间(L/T)可以清晰地衡量出来.(3)产能不平衡及流程不顺方面.1)制造过程中由于各功能制造单位、制程产能不平衡,不可避免地造成加工能力低的制程前在制品(WIP)堆积,同时给后工站的作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图1是T公司制造的一个产能平衡图,T公司制造有冲压、清洗、打磨、焊接、组装共五个制程,有一个产品要顺次经过这五个制程,那么这个产能如何计算呢要看瓶颈制程的加工能力.在冲压-清洗-打磨-挥接-组装这五个制程中,清洗的加工能力高于冲压,所以清洗处不会造成积压,但下面的打磨制程加工能力明显低于前制程清洗,同时打磨制程是五个制程当中加工能力最低的,如果整个制程的生产计划不是以最弱的打磨为基准线,那么堆积就会在打磨之前出现,这就是制造过多,是浪费.在这五个制程中,换型(膜具)最复杂的当属冲压.如果顾及到冲压稼动率高、制程能力弱不愿换型,而将同一个料号相隔3天的两批次的生产指令合并到一次生产,那么对于后面的制程来说,也仅仅接到了一个批次的生产指令,另一批次的半成品对于它们是无意义的.这就是制造过早,是浪费.在Lean中,平衡产能,使得各制程、工站按照客户需求的节拍(T.T)而实现一个流线生产是实现及时生产的重要一步.2)由于规划不经济不理想,造成制程路程不流线化,无法实现产品流动,而存在迁回、曲折、往复、停滞现象,使得生产不得已提前或有WIP,这也是造成制造过多过早的重要原因.如图2所示,A公司制程有射出、印刷、组装等,其制程分布如下:本制程为:1楼的射出完成后,由于后面的印刷效率远远大于输出,所以射出后产品只能先入库,经过印刷后,要先在1楼暂存,等当班结束时再入3楼的仓库,后一个制程-组装需要时来3楼的仓库领取.这个流程中有入存2次,WIP I次,势必造成制造过早的浪费.(4)其他.当设备比较昂贵时,管理及财务人员有倾向提高稼动率,生产过多的产品.下图是P公司的一个案例,其内部各制程分别是SMT-PTH-老化-FT-组装,其产能分布如下:图2五个制程中,产能按照制程顺序逐渐增加,理论上是不会有制作过多的.但SMT,设备远远贵于其他制程设备价值,所以当PTH、组装等制程在每周5天每天18小时的时间稼动率水平上慢悠悠生产的时候,SMT很可能要安排尽量满稼动,很可能是6.5天x 24小时,那么这样在PTH之前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制造过多过早的现象.2.制造过早(多)浪费的消除方法.(1)生产计划方面.1)主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在这方面,应建立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弹性生产系统,保证客户需求信息准确传递.2)在没有实施精益生产,还在用MRP推式生产的企业里,企划部门要负贵任地对生产计划的排配、进度控制负责,不能因为制造能力弱就只排大制程的主计划(MPS),而对于细部的日计划(DPS)放任自流,造成基层各车间、生产线的生产计划脱节.(2)关于补偿内部制造能力弱的问题.内部制造能力弱,品质差,废品率高,制造周期长等问题在生产计划方面的直接体现就是生产计划的不可预知,不知道究竟排多少生产量才可以应付客户交货.实现精益生产的基础是品质稳定化,保证制程内品质稳定,不制造不传递不接收不良品,只有实现了生产稳定高品质,生产的流线化才有可能实现,才有可能生产平准化以至于后补充生产,所以高品质是精益生产实施的基础.(3)产能不平衡及流程不顺方面.1)对于产能不平衡的情况,最终要平衡各制程的产能.仍以T公司为例(见图1),应首先列出客户需求基准线,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产能调配,其中客户需求是每小时加工能力1800,冲压、清洗、组装产能已经超过客户需求,打磨及焊接产能达不到,为此有必要对前者进行降低,后者提升.经过评估后改动如图3所示.组装制程的工站是相对柔性的,产能调配最容易,减少组装人员,对操作进行重组,将组装产能从2000降低到1800;对于打磨及焊接在提高单机效率的基础上增加人力及设备配置并将二者产能分别由800, 1500提升到1800;对于第三类就是冲压及清洗,因为这两类设备是模块化的,无法像组装一样按可调比例降低产能(就是说,清洗或者1条线产能4500,或者没有生产线,产能为0),所以此二设备人力保持不变,这样经过产能平衡后,图1的产能被改善成了图3的产能.这样基本保证了各制程没有制造过多.对于清洗后产能高过打磨制程的问题,这就要求清洗生产在客户需求基准线基础上不过量生产,进行平准化生产排配或者宁可保持非满稼动.2)对于流程不顺的情况,应该在最初的设施规划时,就要将流程流线化作为目标,即便因为制程所限无法完全地实现产品流动,也要尽量减少制程及产品的迂回、曲折、往复和停滞,以尽力减少制程内WIP,从而消除制造过多过早浪费.如上例A公司案例中,可以将制程改善为如下分布(见图3).Layout变动,将Layout由设备式布置改为工艺式布置.射出后暂存,当班产品入到3楼的仓库,由于印刷机非常便宜同时生产效率非常高,在这里将印刷与组装连线,组装需要时印刷才生产,不需要时印刷不生产,这样就减少了1次入库,减少了制造过早的浪费.(4)当设备比较昂贵时,管理及财务人员确实有增加设备稼动的冲动.比如SMT和组装比,因为后者设备价格远远小于前者,所以在对工厂进行绩效考核时,没有人会将组装线的稼动率作为考核指标,而几乎大多数企业都会将SMT线稼动率作为考核指标,稼动低时管理者会坐卧不宁,设法提升.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只需要明了一点.高稼动是否会带来后面制程的半成品堆积,也就是本制程制造过多过早,如果是就应该坚决地停止机器,进而放弃对高价机器考核稼动率的绩效考核模式.从源头上讲,在产能规划时,在设备采购时,对于高价机器应以“少数量高稼动”的设计方案来采购,这样既能保证低的采购成本又能保证客户需求,只不过可能增量时的增产速度慢点罢了.二、库存的浪费1.定义:库存是生产过程中停滞物料的总称.库存可以按照种类、位置、库存成因、库存用途等分成若干类,但今天我们研究浪费,为简便起见,只把它分为原物料、在制品WIP、成品三大类.库存确实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库存是:①量产的必然产物.福特式思维认为量产可以降低成本,这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现在是不适合的,但对于少数还在批量生产的行业来说,批量生产还是降低成本的方法.这些行业一般为市场需要品种少或者是行业价值链上游企业,如食品、纺织等行业在深加工、终端市场上产品的品种非常多,但在上游粗加工时的品种相对少许多.这些为数不多的行业中批量确实会带来低成本,但同时会带来库存.②保证整产零销的局部经济性.当设备快速换线困难(如重化工行业)时,会存在当面对整产零销局面时换线小批量生产的综合效益不及批量生产的局面,这时企业可能会选择整产零销,会产生一定库存.③市场剧烈增加时的缓冲.市场突然增加时,如果有一定库存,会缓解企业生产能力快速爬坡的压力,这是部分企业考虑安排库存的原因.这类情况在一些特殊行业表现非常突出.如空调只在夏季销售,月饼只在中秋节前一两个月销售,而圣诞树、礼品、部分POP电子产品会在圣诞节前热销,这都是行业特性决定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定的库存是必要的.但库存的存在确实带来非常大的损失,是恶物,丰田人认为“库存是必要的恶物”.2.库存损失分类.在精益生产及丰田生产方式里,库存是浪费,是不该被保有的,而我们认为库存造成的损失,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1)表面损失.①产生不必要的搬运、堆积、放置、找寻、防护处理等浪费的动作.②占用过多仓库场地及场地建设的浪费.③保管费用.(2)潜在损失.①占用流动资金,降低资金周转率.②需要额外承担资金利息.③市场变动时有销售不出去的风险.④在库物品劣化变质的风险.(3)意识方面的损失.掩盖问题,造成假象.当库存的水位高涨时,管理者就感受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失去了改善的机会.正因为这么多损失,所以精益生产才强调降低库存,以零库存为目标.3.改善方法.(1)转变观念.不要认为库存是想当然,不要认为大量库存才保险.也不要用现在的资产负债表来迷惑自己,要认识到库存是企业的负担和罪恶.(2)系统改善.库存降低可以促进改善.通常通过降低库存来倒通企业内各环节进行改善,我们研究的各种方法工具都是或直接或间接为降低库存这个指标服务的.比如说用看板管理法可以有效控制或大幅降低制造系统内库存,但之前要有5S、节拍生产、一个流、平准化作保证,而要想节拍生产就要先产线产能平衡改善.要想一个流,就要先Cell,而Cell之前要以多能工、设备小型化、标准化的作业及灵活的组织体系作保障.实际上整个精益生产或者整个丰田生产方式实现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降低库存来体现问题而谋得改善以臻于完美.所以降低库存是个系统工程,要从上面说的各个方面对企业进行改善,体质进行增强,当企业体质增强了,库存自然也会降低.下面是最常见的降低库存改善行动实施步骤:①观念宣导,让大家认识到库存是罪恶的.②降低库存目标KPI订定.主要是金额,但对于一些低阶层的执行人员来说,可能库存数量和占地面积比金额更加直观,那么对于他们用数量和仓库面积等都可以.在这时候,启动目视化管理是很重要的,将库存量、金额、库存周转率、利用率等指标的目标与现状情况用目视化方法明示出来,以利于提醒和监督.③导入JIT,用一个流和后拉式生产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库存.④记得库存管理中的“三不”.1)不大批量生产.在排生产工令时,尽量排小批量生产,并且不要给现场太多自由生产的权利,比如周工令.2)不大批量搬运.要加快物流速度,及时小批量搬运.3)不大批量采购.另外一种思路,面对林林总总的问题不知道如何下手时,谈什么方法、工具都是低效益的,这时降低库存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强制降库存,等问题浮现出来后,再将问题一个个消灭,库存自然降低.在上图中,水面代表库存水平,礁石代表问题点,当水面高时礁石在水底,也就是说库存高时,问题都被掩盖.只有当水面低时,礁石才会露出水面,也就是问题点才暴露,这就是库存对于暴露问题的重要意义.三、不良修正的浪费1.定义:生产过程中,因来料或制程不良造成的各种损失,需进行处置的时间、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不良品是工厂中不可容忍的重大浪费现象.我们客户需要的是合乎规范要求的产品,客户不会负担不良品,不仅仅是不良品这部分,随后可能引起的下游延伸制品不良、检查、返工、报废等损失都由企业自己承担.不良品率的高低是企业制程稳定性的最重要的标志,是企业体质好坏的直接体现.2.不良修正的影响.(1)产品报废.报废的产品不仅仅浪费了材料,它还包含了制程中付出的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以及管理、财务费用,这些产品价值本来可以计入营业额的,但现在报废了,成本还白白付出了,利润直接下降,对于企业的损失之大是让我们怎么尽力弥补都值得的.(2)挑选、检查、维修带来的损失.产品不良了,在宣布报废之前,我们可能要处理、挑选、检查、维修,把部分不良品转成良品,这一过程中的全部付出都是浪费,因为客户不会为我们的上述作业负担一分钱,这其中包含我们的时间、人力、设备、场地、辅材等.(3)信誉的影响.不良品出现会引起交货延迟,有时会产生去客户处换货,或者在客户处随线维修的情况.而如果客户用了我们的问题产品做成下游成品出了状况,那问题就更严重了,所有这些都会引起客户不便进而是抱怨,再进一步就是订单的减少、取消或流失.(4)延伸的复合损失.出现不良品造成的复合损失是致命的,可能要产品召回,可能要面临赔偿诉讼,可能会引来公众的质疑抱怨,可能会引起主管部门的干预,比如停产、吊销执照、限制出口权等.2007年发生的利达玩具厂老板张数鸿自杀事件,就是由于油漆供应商的20kg色粉含铅超标而最终造成年产值3亿元,在当地玩具界举足轻重的公司的破产.类似的例子太多了,三鹿奶粉事件,频见报道的汽车、笔记本召回事件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品质问题的残酷和重要性.3.不良修正的产生原因.(1)设计问题.这里的设计问题是指源头问题,包括产品外观、尺寸、功能、可靠性、可制造性、兼容性等产品设计内容;也包括加工路线、加工方式、检验手段、品质控制点等工艺设计内容;也包括来料选择,供应商控制,包装/存储/运输方式等制造系统方面的设计内容.之所以要把上面的内容合并在一起,原因就是和生产过程中的执行力及稳定性相比较,上面这些源头问题影响着绝大多数企业生产的品质问题.(2)制造系统体质问题.即制造阶段的管理影响产品质量--无谓的频繁换线带来生产不稳定,人员稳定度低,作业员熟练度不高,标准作业欠缺,人员技能欠缺等.(3)生产过程执行力及临时性问题.如操作不标准,执行的检验手段有限,货商质量控制不力,来料检验遗漏,对于发生的不良处理不当,原因追查不彻底,选用了非规定的设备及工艺路线等.4.不良修正浪费的改善方法.(1)设计方面.从源头上做到无缺陷,可制造性强,这是我们的目标.但实际上往往达不到,现在的开发设计是个系统工程,会涉及开发部门、工程部门、供应链、品质为主的几乎所有企业内部门.市场是客户左右的,设计方案是客户或者开发部门决定的,能够达到关键设计要求是需要参与的所有部门的努力,而进度不可能整齐划一,在有瑕疵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很可能客户就要求量产了,这时候只能带着缺陷生产,而这会带来无穷后患.这些问题可能包括:①可能一个产品300个尺寸,实际上只有150个不错,而客户认为其中巧15个是关键的,认可了,所以生产了,但某一天另外的120个尺寸中的一个被发现了问题,被重新认定增加为关键尺寸,所以客户退货.②验证中的制程稳定性差,Cpk值只有0.9,没有达到规定的图5的标准,但客户急需产品,所以量产了,但随后的问题也来了.③产品量产了,制程也稳定,但因为只考虑交货能力,所以设计时超过正常水平30%的人力、设备、场地及检验环节,后来降低成本改善时要去掉这30%的人力、设备、场地,需要跟客户沟通,这沟通中需要验证内容太多,几乎等于重新开发一个新产品,得不偿失最后只能浪费着生产.上面三个问题分别是设计时候的规格隐患、制程隐患、制程浪费,都是很典型的设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好的设计是消除不良修正浪费的首要保证.(2)制造系统体质方面.①标准化管理.企业制造系统体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管理的标准化程度.标准化的内容应该包括技术层次的设备、模具、材料、环境、技术参数的标准化,应该包括基础执行层面的5S推动、人员培训、标准化动作、物流规范、模具保养规范等人、机、物料、工艺文件、环境维持、测量系统等方面的标准化,应该包括管制执行层面的计划控制、制造流程、品质管控、产品开发过程的标准化,也应该包括组织系统方面的组织切分、在各制造模块中的部门职责、KPI管理、绩效评定等方面的标准化.在标准化的状态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公开的、互通的、执行面可替换的、稳定的.在这里,当一个产品停产一年后再恢复生产时,不必在人、机、料、技术参数、文件、环境等参数方面调试很久才可以正常运转,而是马上就可以正常运转.管理标准化是制造系统体质优良的一个基本要求.②TQM活动及品质系统的良性运行.为了减少不良修正浪费,开展全员性的TQM活动是有必要的.在实施TQM的企业里,每人都参与品质改善,对品质的关注是全过程的,是源头性的,同时对品质的理解是全方面的,不仅仅是品质报废类的狭义理解.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关注品质的TQM推动同时,逻辑性强、强制性强的品质系统也是不可或缺的,从客户需求定义、检验标准制定、供应商认证、来料检验、制程品保、品质工程保证、出货检验、问题解决及反馈机制等都应该纳入系统范围强制运行.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效降低不良的产生,从而减少不良修正浪费的水平.③TPM.为了减少不良浪费,设备的良好保养是必须的,应该保证设备100%的可动率,不会出现设备原因出现的报废.(3)生产过程执行力及临时性问题.要想保证品质,减少不良修正浪费,在强化企业体质,健全系统,明确责任人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执行力度和问题解决速度.没有执行力上面的一切都是空谈.四、加工过剩的浪费1.定义:加工过剩的浪费也叫过分加工的浪费,是指在品质、规格及加工过程上的投入主动超过客户需求从而造成企业资源浪费的情况.加工过剩浪费分四种情况:过分精确品质带来的浪费(过剩品质)、过分加工带来的浪费(过剩加工)、过分检验带来的浪费(过剩检验)、冗余设计带来的浪费(过剩设计).加工过剩四种情况的解释:(1)过剩品质即超过客户需求的甚至超过规格的过分精确的品质要求带来的浪费.比如一个产品的尺寸公差按照客户需求是±0.05mm,但企业内部出于种种原因(一般原因为部门隔阂,过分自保)自己定义为,±0.03mm,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加工设备由普通射出机变成电动射出机,设备成本及折旧摊销提高到原来的2.5倍.一个产品的外观面杂质客户要求是3 x0.15mm,而企业自行规定是Zx0.08mm,这项变动的结果可能是加工线要搬入无尘室,需要多余花费几百万元.。
七大浪费
过量生产浪费
二. 过量生产浪费
(三) 浪费的产生: 过量计划﹕信息不准﹔计划错误﹔计划失当﹔信 息传递不畅﹔制程反应速度慢﹔
例﹕交货需求5K,5K,5K;计划5.2K,5.2K,5K(4.6K)﹔
前工序过量投入:工时不平衡﹔推式生产方式﹔ 广告牌信息错误﹔不是一个流作业﹔工作纪律﹔
例﹕如下图所示﹐后工程在单位时间内需求1台/次﹐ 提供8台/次﹔
浪费的识别和消除
• • • • • • • • • 浪费的种类: 过量生产 不良品 移动 加工 存货 等待 动作 管理
11
造成浪费的原因: – 超负荷 – 不均衡 – 过程方法
不良品浪费
一. 不良品浪费
(一) 浪费的定义:
维修产品或补偿服务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特点: • 维修和返工的空间 • 增加的检验 • 复杂的生产流程 • 有疑问的质量 • 影响装运/交货 • 客/供关系差 • 由于返工,报废,额外运费造成低效益 • 组织是被动反应(救火,赶工而不是预防导向)
24
过量生产浪费
二. 过量生产浪费
过量生产浪费特点 • • • • • • • • • 货物储备/先做出来 设备富余,或设备的产能过大 供应及生产各阶段产能不平衡 作业员太多 产能/投资过大 不合格品比例高 生产批量大 问题被掩盖(计划混乱、不合格事件、设备管理) 存货管理复杂
25
过量生产浪费
二. 过量生产浪费 (二) 浪费的表现:
40
过程浪费
三. 过程浪费
(三) 浪费的产生:
流程﹕流程设计﹔车间、设备布局﹔参数设定﹔
制造系统柔性﹔浪费警觉性﹔条件局限性﹔
强度﹕系统稳定性﹔标准﹔
41
过程浪费
三. 过程浪费 (四) 浪费的消除:
七大浪费及改善八大手法
ANPS的改善领域 改善不仅仅只是在生产线进行,还包括“面” 的改善,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作业的改善:如对作业点的动作改善 流线的改善:即生产线布置、人员安排的改 善,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和不要有离岛式 作业 设备的改善:用符合LEAN要求的JIDOKA设备 制度的改善:采购、生管、物管、品管、人 力设备资源等 开发的改善:新产品设计—开发—量产
场)
售价主义:利润=售价-成本(利润取决于市场售价
的高低)
利润主义:成本=售价-利润(以利润为目标来设定
目标成本的思想方式)
我们要达到目标利润就必须努力达到目标成本。
成本的主要组成:材料、人工、设备与管理,而材
料由市场调节决定,因此要降低成本,必须消除人 工、设备及管理的浪费。浪费的认Biblioteka ——概述七大浪费的认识——P3
五、 加工的浪费:指在生产过程中有些加工 程序是可以省略、替代、重组或合并的。 如“压缩空气”“切削空气”冲床机器在 整个加工过程中“碰碰”声音间接短效率 高、较少发生“压缩空气”的现象。否则 相反。 加工三不原则:不做切削空气、不做木偶动 作、不做立正动作。
七大浪费的认识——P4
七大浪费的认识——P2
• 三、不良的浪费:任何的不良品产生,皆造成材料、 机器、人工等的浪费。造成原因为制程能力不足的 技术层有问题及生产现物管理方式或管理观念错误 所造成。 • 不良的三不原则: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 、不流出不良品。 • 减少不良的二十字真言:保持新鲜、迅速确实、 三线一体、不要碰触、要一致性。 • 四、 动作的浪费:是指作业过程中不佳的浪费。 常见的浪费动作有:转向、反转、距离、寻找、堆 叠、移动。将产品重复从箱子里拿出来加工、加工 后再放回箱子排列整齐、这是取放动作堆叠、移动 的无驮。 动作三不原则:不插秧、不摇头、不弯腰。
精益七大浪费八大浪费及现场七大效率损失改善法(权威分享含参考答案).pdf
产生不良的损失原因分析与改善策略
(一)产生不良效率损失的原因 制造不良品的浪费应该包括以下几种: 基本浪费 当产生不良品时,会造成原材料、人工、设备、能源、管理费用等成本浪费。 返修和报废的浪费 不良产品需要返工修补时,会产生额外的修复、选别、检验等成本浪费,报废则意味着 完全的损失。 救火成本 若产生不良品,订单交期可能因此而延误,会产生比如紧急换线、调货、加班、海运变 空运等等的救火成本。 防火成本 防火成本是指为了预防救火成本的出现而投入的管理成本。 不良品未被发现而继续向后流出的损失 如果一个不良品在产生的第一时间没有被发现,其结果很可能造成大批量的返工,大批 量的返工会产生连锁反应。比如,大批量的返工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进度,导致生产计划 的变更。而生产计划的变更,会导致产品来不及交付,还可能会影响到别的订单的产品,致 使整个生产进度都会受到波及干扰。同时可能出现救火成本和预防这种情况出现的防火成本。 在管理上这叫做一人错误百人忙,它是一种成本扩大的连锁效应。
制造过多的损失原因分析与改善策略
(一)制造过多效率损失的原因分析 整体生产效率的改善,在于瓶颈的解决。同理,非瓶颈的资源利用率,不是完全由全部 产能决定,而是由系统中的制约条件即瓶颈决定的。例如,企业利用生产中的非瓶颈资源, 开足马力,超时超量,一口气把产品全部做出来,变成半成品。而生产瓶颈并未解决,所以 半成品并不能成为最后的产品,更不可能成为最后的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给企业 造成重大的损失,其中包括: 积压流动资金 库存搬来搬去 库存可能因为搬来搬去产生质量问题 客人若取消订单,则生产出来的半成品就得统统报废 所以说,盲目地追求非瓶颈资源的局部优化,或者最大效能地在局部进行生产,反而会 造成浪费。
比如,技术部门的一张图纸上有一个技术参数写错。在技术部门更改,可能 3 分钟就解决了,也许成 本会低于 1 元人民币;若这张图纸的错误没有被发现,已经进入车间开始裁减材料时才被发现,可能成本 是 35 元人民币;假如这时还没有发现错误,继续往后倒流,员工按照图纸进行加工,在做了 500 个或 1000 个以后,到质量检验的时候才发现错了,这个时候要返工,很可能要花 600 元人民币的代价才能弥补这个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制造业常见的管理误区(上)为了能够运用一些精益的手法排除企业车间现场的七大浪费,首先应该对在传统制造业企业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思维误区有所认识,了解它们对企业整个生产效益可能产生的影响。
误区一:离岛式的车间布局(一)表现和特点离岛式的车间布局(如图1-1所示),是指通常在制造型企业里将相同功能的加工设备集中摆放在同一车间或者区域的整体布局方式。
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生产组织方式,具有集中生产、集中搬运、减少搬运次数等特点,但同时也会导致在制品搬运浪费大、等待时间长、生产周期长、空间占用大以及容易造成“乱流”等缺陷。
图1-1 离岛式的车间布局示意图【图解】这个图表示的是一般传统制造型企业“开料”、“机加工”、“表面处理”以及“总装”等四个车间的布局,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它们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对应于大批量、少品种的制造型企业而言,采用离岛式的车间布局是合理的,也是有效的。
然而,现在的市场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更多地面临的是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任务。
因此,企业如今面对的诸多管理问题的根源也在于此,即其设备的布局以及生产的组织方式无法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新形势。
(二)所导致和引发的管理问题正如以上简要提到的一样,传统制造型企业所习惯采用的离岛式车间布局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和问题,其可能导致的连锁反应如图1-2所示:图1-2 离岛式车间布局所导致和引发的管理问题因果分析图【图解】在这个图中,有以下几点是需要进行补充说明的:在如此的设备布局下,由于车间之间相互都不知道彼此的生产进度,因此企业必须设置一个协调能力很强的生产管理部门或调度部门来统筹各个车间之间的生产任务;从中转仓库提领半成品库存进行生产会逐渐成为各个车间的一种习惯,并且随着半成品库存的增加,企业越来越多的流动资金将被锁定;“搬来搬去”的动作反复发生在不同的车间内部以及它们与中转仓库之间,这些动作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交货期确定的条件下,由于生产周期的拉长,所以企业只能依靠提前投产来进行生产;而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物料准备时间以及工艺准备时间的挤占,进一步会导致工序间的停工待料以及产品质量问题频繁等问题;当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大批量搬运会增加返工修补的时间,浪费了花费在这个环节上的人力物力,占用正常的生产时间,同时也会进一步干扰车间的生产计划。
在图1-2中还可以看到,离岛式车间布局“加工地点分散各地”的特点在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之后,最终会引发制造型企业“生产计划难以控制”的严重问题。
这个问题实际上也就是企业通常所描述的“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的情况,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将其原因定位于以下两个大因素:1.内部波动因素所谓内部波动因素,是指导致生产计划变更频繁的原因在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思维逻辑所出现的问题,例如以上所提到的由于提前投产而造成停工待料或产生质量事故所引起的生产计划变动。
2.外部波动因素所谓外部波动因素,则主要来自于供应商和客户两个方面:供应商供应商提供给企业生产物料的品种、数量以及质量,这与企业能否顺利地执行生产计划密切相关,一旦这些内容出现偏差,原有的生产计划就必须重新再来。
客户客户作为外部波动因素对企业生产计划的影响,则表现在其对订单数量和交期所可能提出的变更。
误区二:机器位置固定不动在传统的制造型企业中,一般在设备安装完毕之后其位置就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了(如图1-1中数字所在的方框所示),这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观念。
然而,从精益生产的角度来看,这种传统做法也会产生相当多的连锁反应,具体包括(如图1-3所示):图1-3 机器设备位置固定不动所导致和引发的管理问题因果分析图1.跳跃前进和等待由于机器位置的固定不变,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员工的生产能力,半成品必然需要在各个忙闲情况不同的工位之间反复地搬来搬去,这种状况就是所谓的“跳跃前进”。
在这个过程中,经常性的搬运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于是萌芽于外观损伤的质量问题就有可能频繁地发生。
与此同时,见缝插针地分配工作任务也难免造成对半成品加工的等待;而由于加工等待所导致的半成品或产品堆积又会引发其他很多问题,例如由于误拿误用而造成的加工错误或质量问题、对车间内部空间的挤占以及车间内部物流线路的阻塞等。
2.乱流生产在车间内部,由于机器位置的固定不变所导致的反复的、成批的产品搬运,很容易造成加工路线的混乱,这种生产方式就是所谓的“乱流生产”。
在乱流生产中,对车间生产现场的班组长的管理能力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首先,他对于整个生产的组织和工作任务的分配要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其次,出于质量责任的考虑,他需要记住每个批次产品的加工过程和经手人员。
然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要明确地追溯产品的质量责任难度也是很大的,这样也就为其后的“推诿扯皮”、“蒙混过关”、“隐藏问题”以及“忙于救火/善后”等问题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最后,管理者对各种突发事件自然是分身乏术,也就没有时间进一步追查问题形成的原因了。
如此,随着时间的延续,管理的难度只能是越来越大。
3.企业总体效率降低与“离岛式车间布局”一样,在车间里将“机器位置固定不变”也是一种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思想,看似能够实现更简便的现场管理,但实际上是为了追求局部的效率而牺牲了整个企业总体的效率。
因为,无论是库存增加所造成的流动资金积压还是生产周期时间的拉长,都极大地削弱了企业面对市场的竞争能力。
第二讲制造业常见的管理误区(下)误区三:后推式的生产任务安排(一)具体表现后推式的生产任务安排是指在传统的制造型企业中生产计划的制定通常会从最前面的车间开始,按照加工工序流程的顺序由前往后推的方式。
(二)所导致和引发的管理问题这种方式可能导致和引发的管理问题也是相当多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车间接活后,班组长就视组员忙闲情况见缝插针、机动派活,接活者不管后道工序消化能力全力赶活,做完后就往下塞活,遇到阻塞就只好一旁堆积等待或再次见缝插针;2.当物料、工艺等等出现问题必须暂停生产时,就得拉下旧款,紧急补上新款或重新派活;3.等待时间拉长了生产周期时间,换款换线增加了搬上搬下的动作,增大了班组长的管理压力,也增加了物料的堆积,占用了空间,也影响了动线,搬运、堆积又会衍生出寻找、误拿误用、污损、造残等问题。
误区四:事后管理事后管理是传统制造型企业中管理人员所养成的一种习惯,在这种习惯的驱使下他们只会在问题发生之后再采取相应的反应措施。
(一)具体表现既然是一种管理习惯,那么事后管理在传统制造型企业中则已经成为一种通病。
企业内部任何一个问题,无论是质量事故或者生产计划被迫变更,都是存在某一个潜在原因的,这个原因即称之为“乱源”。
通常,乱源在发生的时候不会被发现,只有在经历了若干道工序、问题逐渐地显现之后,才会被重视和警觉,但此时问题的后遗症已经扩散开了。
在事后管理思想的指导下,面对这种情况,生产管理者往往会采取以下的反应:1.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围堵,即想办法让这个问题不再扩散,例如将出现质量问题的不良品撤下生产线。
2.采取紧急应变措施对局面进行收拾善后,例如重新安排返工或者变更生产计划。
以“浴室没关水龙头溢水”来做比喻,人们通常的做法都是先关水龙头,然后再来处理善后——擦拖地板。
然而,在传统的制造型企业中,由于绝大多数信息都是顺着生产工序一路往后传递的,这就使得每个信息传递的点都成了一个“水龙头”;在管理的流程中,前面一个环节的水龙头没关好,就有可能直到最后才被发现,届时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了,不仅时间上有延误,在事后管理的思维下传统制造型企业的管理者还往往只顾“擦拖地板”来处理善后,而不注意去关那个“水龙头”;更有甚者,为“擦拖地板”还制定了很多的标准化动作并进行相关的绩效考核。
(二)原因分析事后管理可能导致的连锁反应如图1-4所示,在很多制造型企业中,管理者之所以还在习惯性地进行事后管理,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图1-4 事后管理所导致和引发的管理问题因果分析图1.长期的惯性积累这种管理思维模式在我国企业中经历了漫长的计划经济时代,已经在很多管理者头脑中根深蒂固了,短期内很难发生彻底的转变。
2.部门或岗位的本位主义这个原因其实更加的深入和透彻,即事后管理是来源于传统企业部门分工的一种特殊的现象。
在传统的制造型企业中,每一个部门的主管或者每一个岗位由于分工责任的关系,基本上只能够看到其自身的立场,每个人都在想尽办法完成自己的生产任务、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及达到自己的考核指标,而完全不顾其他部门以及企业整体的效益和效率。
在这样的前提下,对于内部问题源头的“水龙头”,通常会有以下两种情况:“看不到”与离岛式车间布局一样,部门分工的结果使得各个部门相互之间联系很少,一个部门的管理漏洞或缺陷其他的部门根本无法发现。
“管不了”同样是由于部门分工的原因,在各个不同部门之间即便发现了管理漏洞或问题,也还是出于责任归属的考虑而对问题保持隐忍的态度,一味地通过善后处理来进行事后管理。
【案例】某企业维修部门的事后管理企业中的各类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如果陷入到事后管理的漩涡里,则其整体的思维逻辑都会产生一些改变,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上海某企业最初设计的售后服务流程如下:销售部接听客户投诉电话并填写客户投诉单;销售部将客户投诉单转交售后服务部的维修人员;售后服务部的维修人员对投诉的客户进行电话咨询和反馈,了解产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情况并据此准备工具和零部件上门为客户服务。
然而,此流程在实际的操作中却无法得到很好地执行,具体原因在于:当售后服务部的维修人员全部外出上门为客户进行维修服务时,销售部所转交过来的客户投诉单及其对应的客户投诉事项就会被延误;在这种延误产生后,售后服务部的维修人员为了避免与投诉客户在电话里纠缠,习惯性地直接打出租车上门力图尽快解决问题。
由于缺乏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初步诊断,这种做法往往造成维修人员上门进行产品维修的准备不足,导致他们需要反复地乘坐出租车来往于公司和投诉客户之间。
如此的情况就会引发“维修人员出租车费用居高不下”的管理问题。
为了应对和解决这个问题,该公司相继出台了以下的一系列管理办法:制定《维修人员出租车费用申报办法》,并由专人负责相关规定的具体执行;在发现该办法对费用控制的作用不明显之后,公司决定出资为维修人员购买出勤所需的面包车;而在购买出勤用车后,该公司又发现维修人员开始形成“没有车就不出勤”的习惯,于是接着又出台了《出差强迫轮流指派办法》以保证客户投诉的及时解决。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该公司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所遵循的思维模式就是典型的事后管理:管理者将工作的焦点放在压制问题的扩散上,而实际的结果却是在不断地创造和衍生出新的流程和制度,与之相伴的是越来越多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