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核对核查制度

合集下载

输血科查对制度

输血科查对制度

输血查对制度一、血样采集查对1、采血前须确认患者信息。

2、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血型和诊断。

核对正确后方能抽血,抽血后将试管上的联号贴于输血申请单上。

3、抽血时如有疑问,不能在错误的输血科申请单和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重新填写输血申请单及标签。

4、医务人员将血样标本送至输血科,并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当面共同核对患者相关信息。

二、发血取血查对1、输血科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山东省临床输血管理规程》要求执行。

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科工作人员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3、遇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不得发取:(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4、医务人员到输血科取血时,取血人员与输血科人员共同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等。

5、对血袋标签核查: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献血者血型、血液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有效期、储存条件、血袋编号、血液外观。

确认无误后注明取血时间并签名。

6、发血后,受血者血液标本于2-6℃冰箱保留7天,以备必要时查对。

三、输血查对1、输血前,检查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无凝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输血记录单)共同到病人床旁确认受血者,并核对患者科别、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血型、申请血液成分、血量,核对供血者编号、血液成分、与病人的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

3、输血后,再次核对医嘱及输血信息,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发血单)贴在病历中,并及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保存24小时。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对于患者来说,输血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输血核对核查制度应运而生。

这个制度通过严格执行一系列核对和核查程序,以确保正确的血液被输送给患者,有效地避免输血过程中的任何差错和风险。

一、输血核对核查制度的目的输血核对核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输血过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这个制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 输血物品的核对:在真正进行输血之前,医护人员需要核对输血产品的标签,确保血液来源准确无误,在输送过程中减少任何可能的错误。

2. 输血患者的核查:在将血液输送给患者之前,医护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住院号、血型、血液成分等,以确保输血的血源正确无误,有效地防止输血过程中的错误。

二、输血核对核查制度的程序输血核对核查制度的执行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输血之前,医护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住院号、血型等,并将这些信息记录在输血登记表上。

2. 输血物品的核对:医护人员需要核对输血产品的标签,确保其来源准确无误。

这包括核对血袋上的标签、献血者的信息、血型等,并与患者的身份信息进行核对。

3. 核对血型信息:在输血前,医护人员需要将输血物品的血型与患者的血型信息进行核对,确保血液的血型与患者的血型相匹配,避免不兼容血型造成的危险。

4. 输血记录的完善: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及时记录输血的相关信息,包括输血开始时间、输血液体量、输血的速度等。

这些记录对于后续的监测和分析非常重要。

三、输血核对核查制度的重要性输血核对核查制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 确保输血的准确性:通过核对输血物品的标签和患者的身份信息,可以避免因为输血物品的错误或患者信息的混淆而导致的输血事故。

准确无误的输血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治疗风险。

2. 防止输血传染病的风险:正确核对血袋上的标签和相关信息,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早发现和排除携带传染病的血液,避免因输血而传播疾病。

输血查对制度

输血查对制度

输血查对制度(1)抽交叉配血查对制度1)认真核对医嘱、输血申请单、交叉合血试管条形码的床号、姓名、住院号,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下一步。

2)抽血时要有两名医护人员(一名护士值班时另一名为值班医师)于床旁共同核对输血申请单、条形码的床号、姓名、住院号等内容与手腕带是否一致;如有疑问应与主管医师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如发现条形码信息错误,应重新打印条形码,切勿在错误条形码上直接修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输液的静脉通路中抽取。

4)抽血后在输血申请单、医嘱单双签名及执行时间。

(2)取血查对制度取血时,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住院号、床号、编号、血型、血液成分与规格等是否与交叉配血单一致,确保无误;核对供血者与受血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无凝集无溶血;检查血袋上的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外渗及外观质量,确认未过期、无溶血、无凝血、无变质。

(3)输血过程查对制度1)输血前查对:两名医护人员核对血袋上的姓名、住院号、床号、编号、血型、血液成分与规格等是否与交叉配血单一致;核对供血者与受血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无凝集无溶血;检查血袋上的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外渗及外观质量,确认未过期、无溶血、无凝血、无变质;核对输血执行单与血袋、交叉配血单相关信息是否一致。

以上均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下一步。

2)输血用物查对:检查输血用物是否在有效期内。

3)输血时查对: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交叉配血单、输血执行单)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住院号、姓名,查看床头卡和手腕带是否与交叉配血单、输血执行单一致;核查血型,确认与病历中血型报告单、交叉配血单血型是否一致,无误后方可输血。

4)输血后查对: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核对血袋、交叉配血单、输血执行单、血型报告单上相关信息,确认无误双签名。

5)交叉配血单粘贴在病历中,血袋冷藏保存24小时。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输血核对核查制度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旨在确保输血程序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以保护血液接受者的生命和健康。

本文将探讨输血核对核查制度的必要性、实施步骤和应用前景。

一、输血核对核查制度的必要性输血作为一项严肃的医疗技术,不可避免地涉及诸多风险和安全问题。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的引入可以有效地降低输血事故和错误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这个制度不仅可以消除患者因输血不合适而导致的不良反应,还可以避免输血过程中的人为差错和操作疏忽。

通过强化核对与核查,我们可以确保输血过程中每一步都符合安全和规范的要求。

二、输血核对核查制度的实施步骤1. 患者身份核对输血的第一步是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

这包括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身份证号等。

确保患者的身份信息准确无误是先决条件,以免发生输错血液的情况。

2. 核对医嘱核对医嘱是确保输血程序正确进行的关键一步。

护士应该核对医生开具的输血医嘱,包括输血品种、输血量、输血速度等信息。

同时,还需核对医嘱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以确保患者真正需要输血。

3. 核对血液样本在进行输血前,需要提取患者的血液样本,用于配型和交叉试验。

护士应该核对患者的采血信息,确保采血时的标本编号和患者信息一致。

此外,还应对血型鉴定确认结果进行核对,以避免输血不合适。

4. 核对输血准备在输血前,护士应该核对将要使用的输血袋、输血管和输血器具等。

这包括核对输血袋的标签、血液成分和过期日期,确保输血材料的完整性和合规性。

同时,还需要核对输血所需的辅助设备是否齐全和正常工作。

5. 核对输血过程在输血过程中,护士应定时核对输血速度和输血量,确保按照医嘱要求进行输血操作。

此外,还应确保输血管路通畅,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三、输血核对核查制度的应用前景输血核对核查制度的应用前景广阔。

通过建立全面、系统的核对核查制度,可以减少输血事故和错误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保障水平。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

1 目的:輸血核對核查是保證輸血安全的重要措施,應貫穿於輸血相關的各個環節,各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執行。

2 血液製品入庫前認真核對驗收。

核對驗收內容包括:血液運輸條件、物理外觀、血袋封閉及包裝是否合格,標籤填寫是否清楚齊全等。

3 輸血申請時,經治醫師應認真填寫臨床輸血申請單,特別注意:申請輸血類型,血液輸注時間、申請輸血時間、臨床診斷、輸血目的、患者血型、主要的血液檢驗指標、輸入的血液成分和數量應準確、無誤。

4 採集血標本時,采血人員要核對條碼資訊與患者資訊是否相符,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和正確穿刺。

血型鑒定、不規則抗體篩查、交叉配血及抗體效價檢測血樣用EDTA-K2抗凝血。

5 由醫護人員或專門人員將受血者血樣與臨床輸血申請單送交輸血科,雙方進行逐項核對和驗收。

對不符合要求的標本和申請單做退回處理。

6 輸血科要嚴格執行各項實驗操作規程。

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實驗,兩人工作時要一人配血,他人復核,一人工作時要自己復核。

7 輸血科工作人員對實驗結果要做好記錄,並進行審核後按時發送報告。

8 血液製品發放時,輸血科工作人員要與取血者共同核對患者資訊、血型、交叉配血實驗結果、血液外觀及品質,無誤後雙方在輸血記錄單上簽字發血。

血液製品發出後不得退回。

9 輸血前由兩名醫護人員核對輸血記錄單及血袋標籤各項內容,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顏色是否正常。

正確無誤後方可輸血。

10 輸血時由兩名醫護人員帶病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對患者資訊,確認與輸血記錄單內容相符,再次核對血液後,用符合標準的輸血器輸血。

11 輸血過程先慢後快,並根據病情和年齡調整輸注速度,醫護人員嚴密觀察受血者有無輸血不良反應,如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

12 輸血科及各臨床科室品質與安全小組要定期對本科室制度的落實情況予以評價,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

13 醫務科、護理部定期組織督導檢查,檢查結果納入科室月績效考核。

獲經批准院長日期。

输血查对制度范文(五篇)

输血查对制度范文(五篇)

输血查对制度范文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1)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化验单上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2)抽血时要有____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由值班医师协助),核对无误后执行。

3)抽血(交叉)后须在盛装血标本的试管上贴好写有病区(科号)、床号、住院号、患者姓名的条形码,条形码字迹必须清晰无误。

4)抽血时对验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如发现错误,应重新填写正确化验单和条形码,切勿在错误化验单和错误条形码上直接修改。

2、取血查对制度取血时,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编号、输血量、血型等是否与交叉与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确保准确无误。

检查血液有效期及外观,符合规范要求。

3、输血过程查对制度1)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____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核对供血者与患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

查实相符后进行下一步程序。

2)输血前血液及用物查对:检查血袋上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未过期、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3)输血时查对。

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询问病人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后方可输血。

4)输血后查对。

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核对医嘱,患者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血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

将交叉配血报告单粘贴在病历中,将血袋冷藏保存____小时备查。

4、无菌物品查对制度1)使用灭菌物品和一次性无菌物品前,应检查包装和容器是否严密、干燥、清洁,检查灭菌日期、有效期、灭菌效果指示标识是否符合要求。

若发现物品过期、包装破损、不洁、潮湿、未达灭菌效果等,一律禁止使用。

2)使用已启用的来灭菌物品,应核查开启时间、物品质量、包装是否严密、有无污染。

输血前核对制度(2篇)

输血前核对制度(2篇)

输血前核对制度1、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血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2、临床输血的核对:(1)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贮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前要严格刻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标签上的内容逐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3)确认受血者。

输血实施前,由两名医护人员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案号(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

3、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

4、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

5、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科室负责。

6、输血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填写《输血记录卡》,并与血袋、输血器具于____小时内一并送回输血科,以便进行输血疗效观察和登记。

7、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血液从输血科取走后,一律不能再退回输血科。

8、检验科要及时清理已溶血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的献血者标本,放在规定的试管架上,置4℃—2℃冰箱保留____天以便查对。

输血前核对制度(2)1.引言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程序,用于将血液或血液制品输送给患者,以支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血不匹配、传染病传播等。

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输血前核对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输血前核对制度的相关内容。

2.输血前核对制度的定义输血前核对制度是指在进行输血之前,医务人员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核对步骤,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核对核查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应贯穿于输血相关的各个环节,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1、 输血申请经治医师应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病室、床号等患者识别信息,准确填写患者血型,认真填写临床诊断、输血指征,准确填写既往输血史,是否孕产妇、第几孕第几产,患者主要的血液化验指标,准备输入的血液成分和输入量等。

二、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1、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和验收。

三、血型检测和交叉配血1、实验室人员按照化验单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和准确核对。

按照化验单对血样标本进行认真核对。

2、对患者的血型进行正反定型,一人当班的时候自己进行复查,两人当班时,由第二人进行复查。

确保血型定型结果准确无误,正确率100%,误差率0%。

3、交叉配血时,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进行交叉配血。

4、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四、血液入库核对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2、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3、做好储血冰箱等的温度观察和记录,每日四次。

五、发血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或经培训的专门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2024年输血三查八对制度(三篇)

2024年输血三查八对制度(三篇)

2024年输血三查八对制度一、目的:保证安全用药,防止发生医疗差错。

二、内容:三查。

治疗前查、治疗中查、治疗后查。

八对:床号、姓名(包括性别、年龄)、药名、规格(浓度)、剂量(数量)、用法、时间、有效期(批号)。

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三、要求:(一)、医嘱查对制度1、开具医嘱、处方或者各种申请单、治疗单、手术单等医疗文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门诊号)以及相关信息资料,加以核实。

2、处理医嘱时,应查对医嘱是否符合书写规范,并在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各班应查对医嘱。

处理医嘱者、查对者均需签全名,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并有记录(尚未取消医嘱本的,每班查对新医嘱,每周总查对一次)。

4、对有疑问的医嘱,应查清后执行。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服药、注射、输液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门诊输液病人必须做到接药、化药、输液三签名;住院部输液必须做到化药、输液双签名;输液、换瓶时认真查对无误后,签上时间和姓名。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无变质,针剂有无裂痕、失效。

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4、凡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在试验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

试验结果应由执行者和复查者双签名。

阴性者方可使用。

5、发药和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核对无误后执行。

(三)、手术查对制度:1、麻醉实施前。

由麻醉医师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示、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由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确认。

2、手术开始前。

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示,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医院输血查对制度范本

医院输血查对制度范本

医院输血查对制度范本一、目的与依据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输血工作的相关部门和人员。

三、制度内容1.输血医嘱开具:a)输血医嘱应当由主治医师在患者病历上书写,并经过核实和签字确认。

b)输血医嘱中应包含患者姓名、病历号、血型、血液成分和数量、输血途径、输血速度、输血的频次以及输血目的等相关信息。

c)输血医嘱应在开具后及时通知输血科,并在输血科进行登记。

2.输血前检测:a)输血前,护士应核对患者的姓名、病历号、血型以及输血相关信息与医嘱是否一致。

c)输血前进行患者血型鉴定,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输血。

3.输血执行:a)输血前护士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如姓名、病历号和床位号。

b)护士应按照输血医嘱中规定的输血途径、输血速度和输血频次进行输血操作。

c)在输血执行过程中,护士应留意患者的输血反应情况,并及时记录。

4.输血核对:a)输血操作结束后,护士应再次核对患者的姓名、病历号、血液成分和数量等与医嘱信息是否一致。

b)护士应核对输血血袋上的信息是否与患者的信息一致,如不一致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相关领导。

c)一个以上的护士或医师应参与核对过程,确保输血过程无误。

5.输血记录:a)输血操作结束后,护士应及时记录输血的相关信息,包括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输血量、输血反应等。

b)输血记录应详细准确,确保可追溯与核查。

6.输血反应处理:a)如果出现输血反应,护士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相关医生和领导。

b)在停止输血后,应及时处理所使用的输血器材,防止交叉感染的风险。

7.废弃物处理:a)输血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标准进行分类和处置。

b)输血器材和用品应正确收集、丢弃,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8.质量评估和改进:a)医院应定期对输血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流程和操作的合规性、安全性等。

b)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医院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四、责任与处罚对于不遵守本制度的相关人员,医院将根据《医院管理条例》和《医院行为纪律处分规定》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辞退等。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6篇)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6篇)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1、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rhd 三项)血常规(hgb、hct、plt等)、转氨酶、乙肝病毒五项、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2、临床输血的核对:(1)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贮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前要严格刻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标签上的内容逐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凝块、变色等异常情况。

(3)确认受血者。

输血实施前,由两名医护人员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案号(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

3、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

4、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

5、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科室负责。

6、输血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填写《输血记录卡》,并与血袋、输血器具于____小时内一并送回输血科,以便进行输血疗效观察和登记。

7、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血液从输血科取走后,一律不能再退回输血科。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2)标题: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引言:输血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医疗技术,因失血、贫血、手术等原因需要输血的患者越来越多。

然而,输血操作涉及多环节、多人员参与,若不严格控制,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制度的重要性、建立内容、执行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完善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提供参考。

一、制度的重要性1.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检查核对制度,可以有效防止输血血型不符、输错血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2. 制度的建立可以明确各操作环节的职责和工作流程,提高输血操作的规范性和效率。

3. 通过建立制度,可以培养医务人员对于输血过程中细节的重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一、护士接到《血型鉴定申请报告单》(首次输血)或《输血记录单》后,必须核对医嘱并查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门急诊、诊断和《输血治疗同意书》。

二、抽取血型鉴定或交叉配血标本时,必须有二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时与值班医生)到患者的床边,按照《血型鉴定申请报告单》或《输血记录单》共同核对床号、姓名后方可抽血,执行者、核对者在临时医嘱单上签全名。

同时有二名以上患者需备血时,必须严格遵守“一人一次一管”的原则,应逐一分别采集血标本,严禁同时采集二名患者的血标本。

血标本试管必须注明病室、床号、姓名、住院号。

三、护理人员或专职人员将血标本与《血型鉴定申请报告单》或《输血记录单》同时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四、配血合格后,由护理人员根据医嘱所开血液品种及数量到血库取血。

五、取血时带取血盒。

取血护士与血库人员双方核对:1、受血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2、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袋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的有效期;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双方核对无误后,在血库专用的发血本上共同签全名。

六、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拒领: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七、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核对的信息同取血时的信息,并在《输血记录单》上签上输血时间及执行者、核对者的全名,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如一名患者有两袋及以上的血液,先进行总核对,然后一袋一核对一签全名。

八、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严格执行“三查十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十对即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袋号、血液成分、血量。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范文(三篇)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范文(三篇)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范文1. 目的:为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避免可能发生的输血事故,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输血的医疗机构及相关人员。

3. 责任:3.1 医院管理者应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并定期开展相关培训;3.2 医生、护士及其他相关医务人员需严格遵守本制度;3.3 质控部门需对输血前检查核对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4. 检查核对流程:4.1 接收医生在开展输血前检查之前,应按以下流程进行核对:4.1.1 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和住院号;4.1.2 核对患者的输血申请单,确认血型、配血结果等信息的准确性;4.1.3 核对患者的相关化验结果,如血红蛋白、凝血功能等指标;4.1.4 核对患者是否有输血禁忌症,如严重过敏反应、免疫异常等;4.1.5 核对患者是否存在输血相关的特殊条件,如孕妇、新生儿等;4.1.6 核对血液制品的标签和有效期;4.1.7 核对血液制品的配血记录和交叉配血结果。

4.2 护士在输血前执行核对时,应按以下流程进行核对:4.2.1 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和住院号;4.2.2 核对患者的输血申请单,确认血型、配血结果等信息的准确性;4.2.3 核对患者的相关化验结果,如血红蛋白、凝血功能等指标;4.2.4 核对患者是否有输血禁忌症,如严重过敏反应、免疫异常等;4.2.5 核对患者是否存在输血相关的特殊条件,如孕妇、新生儿等;4.2.6 核对血液制品的标签和有效期;4.2.7 核对血液制品的配血记录和交叉配血结果;4.2.8 核对血液制品的类型和数量;4.2.9 核对开展输血的时间点;4.2.10 核对输血相关的器械和设备是否完好无损。

5. 相关记录:5.1 接收医生需在患者病历中记录核对情况,并签名确认;5.2 护士需在输血记录单中详细记录核对情况,并签名确认;5.3 质控部门需对相关记录进行定期审核和归档。

6. 异常处理:6.1 如在核对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身份信息有误,应立即报告相关人员进行核实;6.2 如在核对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输血申请单与配血记录不符,应暂停输血并报告相关人员进行核实;6.3 如在核对过程中发现患者存在输血禁忌症或特殊条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相关人员进行处理;6.4 如在核对过程中发现血液制品的标签与实际不符,应立即暂停输血并报告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模版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模版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模版一、目的和范围本模板旨在确保输血前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规范操作流程,适用于所有输血操作单位。

二、术语和定义1. 输血前检查:指接受输血患者的相关检查和核对操作。

2. 输血操作单位:指执行输血操作的医疗机构或者医疗单元。

3. 输血记录单:记录输血患者姓名、床位号、输血物品信息等的单据。

三、操作步骤1. 患者信息核对1.1 查看输血记录单,确认患者的姓名、床位号和住院号,并与患者口述信息进行核对。

1.2 核对患者血型和血红蛋白等相关检查结果是否在有效期内。

1.3 核对患者是否存在输血禁忌症和过敏史。

1.4 核对患者是否已签署输血同意书,若未签署则需告知患者并征得其同意。

2. 输血物品核对2.1 核对输血袋标签上的患者信息与患者身份信息一致。

2.2 核对输血袋标签上的血型和输血成分是否与患者医嘱一致。

2.3 核对输血袋封口是否完好,无泄漏迹象。

2.4 核对输血袋的有效期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2.5 核对输血物品的质量合格证书是否完整。

2.6 核对输血物品是否存放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

3. 输血操作核对3.1 确认输血操作人员的身份和资质。

3.2 核对输血操作前所需的设备和器具是否齐全,并进行相关清洁消毒。

3.3 核对输血操作区域的环境洁净程度。

3.4 确保输血操作区域安全无菌,并佩戴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3.5 核对输血操作前患者的静脉通畅情况。

3.6 确认输血操作前已进行必要的皮肤消毒。

四、培训和考核1. 输血操作单位应开展相关人员的培训,确保其掌握本检查核对制度的内容和操作流程。

2. 输血操作单位应定期进行考核,以确保输血操作人员的技能和操作流程的准确性。

五、责任和追溯1. 输血操作单位应明确输血操作的责任人,并保留相关的操作记录和资料,以备追溯。

2. 对于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输血事故,责任人应及时整改,并向相关部门报告和追溯。

六、不良事件的处理和纠正措施1. 对于发生的不良事件,输血操作单位应立即停止输血操作,并联系相关科室和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2024年输血查对制度范例(三篇)

2024年输血查对制度范例(三篇)

2024年输血查对制度范例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规定,建立并执行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制度和输血查对制度。

1) 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①仔细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检验单、病房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号和住院号。

②抽血时需有____名护士在场(如仅有一名护士值班,应由值班医师协助),一人负责抽血,另一人负责核对,确认无误后执行。

③抽血交叉配血后,应在试管上粘贴条形码,并注明病区(号)、病房号和患者姓名,确保字迹清晰以便核对。

④确保血液样本符合要求的血量,不可从正在输液的肢体静脉中抽取。

⑤如对检验单或患者身份有疑问,应与主管医生或当值高级责任护士重新核对,不得直接在错误的检验单或标签上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的检验单和标签。

2) 取血查对制度在从血库取血时,需仔细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病房号、血袋编号、血型、输血量、血液有效期,以及血液的外观,确保无误;将血袋放入铺有无菌巾的治疗盘或清洁容器内取回。

3) 输血查对制度①输血前患者查对。

需由____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的患者病房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以及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和患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②输血前检查输血用具。

检查血液采集日期,确认血袋无渗漏,血液外观正常,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同时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和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血液取出后避免剧烈震荡,勿加热,勿放入冰箱速冻,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③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病房号,询问患者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身份。

④输血前后使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如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应在前一袋血输完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

输血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输血反应。

⑤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核对医嘱,患者病房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血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输血核对核查制度为了确保医院输血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制定输血核对核查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核对流程、核对内容和监督措施三个方面详细阐述输血核对核查制度。

输血核对核查的流程是一个复核的过程,需要准确地核对,不可马虎。

首先,在医生发起输血之前,护士需要核对病人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确保病人的身份和医嘱一致。

其次,护士需要根据病人的诊断结果和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并核对献血者的相应信息,如血型、肝功能、抗体筛查等。

然后,护士需要在病人接受输血之前,和检验科人员一同核对病人和血液制品的标签,确保病人和血液制品的一一对应。

最后,护士需要在输血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确保输血的顺利进行和检测病人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输血核对核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首先,护士需要核对病人的个人信息,确保病人的身份和医嘱一致。

其次,护士需要核对献血者的信息,确保血液制品的来源可靠。

然后,护士需要核对血液制品的标签,确保病人和血液制品的一一对应。

最后,护士需要核对输血过程中的血液和病人的数据,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为了监督和保证输血核对核查的质量,还需建立相应的监督措施。

首先,医院需要设立输血质量管理科,对输血核对核查的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其次,医院需要定期对输血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然后,建立核对核查的记录和文档,便于后期追踪和审核。

最后,对于不合格的输血核对核查,医院需要给予相应的处罚。

总而言之,输血核对核查制度是医院输血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规范化的核对流程、内容和监督措施,能够有效地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医院也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以进一步提高输血核对核查的质量和效率。

输血科核对核查管理制度

输血科核对核查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库)核对核查管理制度本制度为输血科(血库)核心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临床输血全过程中的血液接收与入库、血液标本的接收、血清学检测结果审核前、交叉配血试验、临床血液领取与血液出库等关键环节的核查核对与监督管理,输血科(血库)所有工作人员操作时必须仔细核查核对,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内容包括:一、血液标本接收的核查核对1、接收样本时双方当面仔细核对:输血申请单有关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科室、床号、初检血型和诊断等信息是否填写完整、准确;2、送检样本是否打印条形码,条形码信息是否与输血申请单信息一致,条形码检测项目信息是否正确;3、核查送检样本是否合格;4、核查核对过程中如有不符,核对人员应及时处理,与相关临床科室联系。

二、血清学检测与结果审核前核对1、检测标本编号时核对:应核对编号输血申请单与血标本信息和检测项目信息是否一致;2、检测标本信息录入核对:应核对检测样本条形码信息与电脑录入信息是否一致;3、检测结果录入后核对:应核对输血申请单原始检测结果记录与电脑对应标本检测结果信息是否一致;4、检测结果审核前核对:应仔细在对照工作模式下核查初、复检血型结果是否一致;结果初、复检不符时联系临床科室、检验科进行复查,并最终确认检测结果,及时做好相关质量与技术记录。

在缩略模式下审核检测结果。

三、血液的接收与入库核查核对:1、血液接收核查核对:应三查:一查血液是否在有效期、二查血液质量(有无凝块和溶血)三查血袋有无破损;十核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2、入库信息核对:应核对入库血液信息与管理系统录入信息是否一致,核对管理系统录入血液汇总信息是否与供血方出库单信息是否一致,如不符应查找原因并修正。

四、交叉配血试验的核对1、核对供、受者交叉血样信息是否正确、合格;2、核对申请血液品种与剂量与所发血液品种与剂量是否一致;3、核对配血患者有无初、复检血型检测结果及血型检测结果是否一致,未检测血型者不得进行交叉配血试验;4、上述核对准确无误方可进行交叉配血试验;5、核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相合或授权配合型相合方可进行下一步血液发放;五、血液发放与出库前核对1、血液发放前应核对输血配血单上的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与输血申请单是否一致;2、核查供血者献血条形码、血液的种类、数量与输血配血单上信息是否一致;3、核查血液有效期与血液质量是否合格。

输血三查八对制度(5篇)

输血三查八对制度(5篇)

输血三查八对制度一、目的:保证安全用药,防止发生医疗差错。

二、内容:三查。

治疗前查、治疗中查、治疗后查。

八对:床号、姓名(包括性别、年龄)、药名、规格(浓度)、剂量(数量)、用法、时间、有效期(批号)。

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三、要求:(一)、医嘱查对制度1、开具医嘱、处方或者各种申请单、治疗单、手术单等医疗文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门诊号)以及相关信息资料,加以核实。

2、处理医嘱时,应查对医嘱是否符合书写规范,并在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各班应查对医嘱。

处理医嘱者、查对者均需签全名,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并有记录(尚未取消医嘱本的,每班查对新医嘱,每周总查对一次)。

4、对有疑问的医嘱,应查清后执行。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服药、注射、输液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门诊输液病人必须做到接药、化药、输液三签名;住院部输液必须做到化药、输液双签名;输液、换瓶时认真查对无误后,签上时间和姓名。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无变质,针剂有无裂痕、失效。

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4、凡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在试验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

试验结果应由执行者和复查者双签名。

阴性者方可使用。

5、发药和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核对无误后执行。

(三)、手术查对制度:1、麻醉实施前。

由麻醉医师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示、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由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确认。

2、手术开始前。

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示,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输血查对制度中三查八对的内容

输血查对制度中三查八对的内容

输血查对制度中的三查八对1. 引言输血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所需的血液成分。

然而,输血过程中有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和传染病。

为了确保输血安全有效,医疗机构制定了输血查对制度。

其中,“三查八对”是一项关键内容,它包括三个环节的核查以及八项信息的对比。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查八对”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

2. “三查八对”内容2.1 三个环节的核查2.1.1 输血前核对在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以下核对:•核对患者身份: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与患者自身情况相符。

•核对医嘱:确保医嘱中明确指示了输血,并确认医嘱的有效性。

•核对样本标签:将采集到的患者血样与标本上的信息进行核对,避免样本混淆。

2.1.2 取血时核对在取出待输血的血制品时,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以下核对:•核对患者身份:再次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

•核对血制品标签:与医嘱中的信息进行核对,确保血制品与患者匹配。

•核对血型:将受血者的血型与所需输注的血制品的血型进行核对。

2.1.3 输血后核对在输完血后,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以下核对:•核对输液记录:记录输液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输液量等相关信息。

•核查不良反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核查输液效果:观察患者是否有症状改善或生命体征稳定等。

2.2 八项信息的对比在“三查”环节中,还需要进行八项信息的对比,以确保输血安全。

这八项信息包括:1.患者姓名2.患者性别3.患者年龄4.医嘱内容5.表型(ABO/RhD)6.表量(数量)7.表源(来源)8.表质(质量)医务人员需要逐一对比以上信息,确保每一项都与患者和血制品的实际情况相符。

只有当所有信息都核对无误后,才能进行输血操作。

3. 操作流程为了确保“三查八对”制度的执行,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操作流程。

以下是一个示例操作流程:1.输血前核对:–医务人员在患者入院时核对患者身份,并记录到病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核对核查制度
核对核查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应贯穿于输血相关的各个环节,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01
输血申请
经治医师应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病室、床号等患者识别信息,准确填写患者血型,认真填写临床诊断、输血指征,准确填写既往输血史,是否孕产妇、第几孕第几产,患者主要的血液化验指标,准备输入的血液成分和输入量等。

02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1.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和验收。

03
血型检测和交叉配血环节
1.实验室人员按照化验单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和准确核对。

按照化验单对血样标本进行认真核对。

2.对患者的血型进行正反定型,一人当班的时候自己进行复查,两人当班时,由第二人进行复查。

确保血型定型结果准确无误,正确率100%,误差率0%。

3.交叉配血时,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4.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04
血液入库核对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2.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3.做好储血冰箱等的温度观察和记录,每日三次。

05
发血环节
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
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06
输血环节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
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病案号、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
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输血“三查七对”制度
1.三查
•查血液包装有无破损,血液有无渗漏和血袋标签的内容是否齐全清楚。

•查血液质量,有无变色凝块溶血等。

•查输血器材,即输血器效期,有无漏气,有无污染。

2.七对:核对以下诸项在标本管、申请单、配血报告单及取血单上是否一致。

•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血型。

•核对献血员姓名或条形编码、血型、血液品种、血量、采血日期、配血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