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古代诗文第1章第5节)

合集下载

短歌行翻译全文 《短歌行》译文(优秀5篇)

短歌行翻译全文 《短歌行》译文(优秀5篇)

短歌行翻译全文《短歌行》译文(优秀5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究竟什么样的诗才是好的诗呢?作者整理了5篇《短歌行》译文,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短歌行翻译全文。

《短歌行》译文篇一一首《短歌行》让我读懂了曹操,人生虽然短暂,但是人的思想和事业可以穿越时空,在时间的原野上奔跑。

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那激荡于胸中的壮志之忧,但是我怎样才能更好的把这种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呢?于是我决定让学生通过读真正的去感受,去领会。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以至于有了贤才难求之忧。

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体会作者的情感上,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抓住“诗眼”,再通过读找出诗人的三种忧,并让学生自己试着欣赏三种忧,在学生赏析时,我适当点拨,指导方法,给学生以鼓励。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读,有,学生的齐读,学生的自读,个别学生的美读,共5次,让每次读都带有目的性。

使学生在反复读中理解、赏析诗歌,较终背诵全诗。

在设计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使课堂教学更有效,让学生试着来赏析。

为了使学生的欣赏有的放矢,我引导学生找出诗眼“忧”,并围绕着这几种忧进行赏析。

在赏析中给学生以学法上的指导,如:怎样找诗眼这类问题。

《短歌行》这首诗的理解上有两大难点。

一是用了大量的典故。

在学生赏析的时候我进行了适当的点拨,使学生知道典故的含义,更准确的把握全诗的情感。

二是诗人变化起伏的情感不易把握。

在这方面我引导学生分析诗中三种忧的内在关系,这样对诗人情感的脉搏就可以准确的把握,并理解它的变化。

《短歌行》译文篇二《短歌行》是较能体现曹操诗歌思想艺术风格的名篇之一,其成功的教法很多,但总的说来,大体上都是按照朗读、讲解、分析等教法来授课,而我希望能在这些教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5节文言文专题综合演练

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5节文言文专题综合演练

第5节文言文专题综合演练一、(2012·济宁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劝学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

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

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

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

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

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

圣人生于疾.学。

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

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故往教①者不化,召师②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

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

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

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③也。

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也。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

夫无父而无师者,馀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

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④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

”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

古之贤者,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吕氏春秋·劝学》,有删节)【注】①往教:指老师去找学生,这是有失师道之尊的。

②召师:指把老师叫来。

《韩诗外传》:孟尝君请学于闵子,使车往迎闵子。

闵子曰:“礼有来学,无往教。

”与此同。

③堇:草药名,有毒,能毒死人。

④畏:通“围”。

下文的“孔子畏于匡”即“孔子围于匡”。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理:治理(得好)B. 圣人生于疾.学疾:努力,奋力C. 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兑:通达D. 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硾:使物下沉解析C项,兑,通“悦”,喜悦,使动用法,使人欢喜,让人感兴趣。

《中庸》:第一章原文翻译

《中庸》:第一章原文翻译

《中庸》:第一章原文翻译第一章【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解释翻译】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注释】(1)天命:天赋。

朱熹解释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

”(《中庸章句》)所以,这里的天命(天赋)实际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禀赋,并无神秘色彩。

(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3)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

见(xian):显现,明显。

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

(4)中(zhong):符合。

(5)节:节度法度。

(6)致,达到。

【声律启蒙】分段解释之一先原文及翻译

【声律启蒙】分段解释之一先原文及翻译

一 先1晴对雨,地对天,天地对山川。

山川对草木,赤壁对青田2。

郏鄏鼎,武城弦3,木笔对苔钱4。

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5。

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月华圆。

珠缀花梢,千点蔷薇香露;练横树杪,几丝杨柳残烟6。

[译文]晴空和雨天相对,大地和天空相对,天地和山川相对。

山川和草木相对,赤壁和青田相对,郏的宝鼎,武城的琴弦,木笔花和笞钱相对。

三月,金城的杨柳婀娜多姿;九月,玉井上的莲花争芳吐艳,早春时节,明哩的风景最好,秋夜谁家月亮最圆。

露珠点缀在蓓蕾花梢,像洒上千点的蔷薇香露,一条白色的熟绢横挂在树梢,几丝低垂的杨柳如云雾般绵软轻柔。

[注释]1一先:平声字因为数量较多,所以分为上下两部分。

“先”是韵目代表字,“一”是表示先韵的次序在卷下中排在第一位。

2赤壁:见卷上十三元注。

青田:山名,在今浙江省青田县西北,林泉优美,道教称之为青田大鹤天,为二十六洞天之一。

3郏鄏鼎:郏鄏,地名,即周朝的东都雒邑,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鼎,名词用作动词,定鼎,即建都的意思。

全句指周成王命周公营建东都雒邑,周平王正式迁都雒邑的事,参见卷上十四寒注。

武城弦:武城,地名,春秋时鲁国的一个城邑,故址在今山东费县西南。

弦,弦乐器,代指音乐,此处用作动词,用音乐教化百姓。

据 《论语》中 《雍也》和《阳货》的记载,孔子的学生子游为武城宰,孔子到武城时,听到弦歌之声,孔子说这是杀鸡用牛刀,小题大做。

子游解释说:我听您说过,君子学了道(此处指音乐)就仁爱,小人学了道就容易指挥。

孔子认为子游说得对,就承认以前的话是开玩笑。

4木笔:又名辛夷,花名,属木本类观赏植物,开紫白色花,因花苞形状像毛笔笔尖而得名。

苔钱:苔藓的别名。

同其形状呈圆形像铜钱,故有此名。

5金城:地名,故址在今甘肃皋兰县西北、黄河北岸。

汉朝始设郡。

玉井:井的美称。

“玉”有美好的意思。

唐朝韩愈《古意》诗有“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的诗句。

九秋:秋季共三个月九十天,故称九秋。

6练:一种白色的熟绢,此处指白色的雾气。

翻译(古代诗文 第1章 第5节)

翻译(古代诗文 第1章 第5节)

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第5节题组1 考点针对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萧颖士傲物自侮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敻(xiònɡ)无与比(自认为没人赶得上他)。

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

会风雨暴至,有紫衣老父领一小童避雨于此。

颖士见其散冗(普通平常的样子),颇肆陵侮。

逡巡(一会儿),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前呼后拥)而去。

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也。

”颖士常造门,未之面,极惊愕。

明日,具长笺造门谢。

尚书命引至庑下,坐而夷(斥责)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语出《论语》,意为父亲教训子女)之耳。

”复曰:“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于扬州功曹。

(选自《唐摭言》)1.(1)逐胜郊野,偶憩于逆旅。

在郊外寻找美景,偶尔在旅店休息。

(2)颖士常造门,未之面。

萧颖士曾经好几次前去拜见,未见到王尚书。

(3)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你依仗文才之名,如此骄傲,做一个进士就到顶了吧!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孔子之宋孔子之宋,匡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甲士以围孔子之舍。

子路怒,奋戟将下斗。

孔子止之曰:“何仁义之不免俗也。

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修,是丘之过也。

若似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夫!由歌,予和汝。

”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终而甲罢。

(节选自《说苑·杂言》)2.(1)孔子之宋,匡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甲士以围孔子之舍。

孔子到宋国去,匡简子正要杀阳虎,孔子长得很像阳虎,士兵因此包围了孔子的房舍。

(2)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修,是丘之过也。

不学习《诗经》《尚书》,不振兴礼乐,这是我孔丘的过错。

(3)若似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夫!如果我的相貌像阳虎,那不是我的罪过,这是天命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花云,怀远人。

貌伟而黑,骁勇绝伦。

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10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原文: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

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

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译文及注释:译文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识。

还记得在梦中已将万里江山走遍。

游赏那些风景名胜,只需带上手杖即可,耗损不了几双木屐。

可笑我忙忙碌碌,却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对,长期做来去匆匆的过客。

昔日一统江山,如今却被分为南北两半。

曹操、刘备皆是当世的英雄。

可惜那些英雄豪杰,都已成了旧事,如今已没有一丝痕。

楼台刚刚建成,却已不见人踪;壮志未酬,我却满头白发。

可叹人世间的悲欢,不过是在循环往复,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注释⑴满江红:满江红,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

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

宋以来始填此词调。

《钦定词谱》以柳永“暮雨初收”词为正格。

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

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

另有平声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

[3]⑵溪山:辛弃疾的溪山情节。

早在淳熙五年(1178),辛弃疾已经有了依稀朦胧的“溪山”意识。

事实上,辛弃疾“溪山”意识出现的年代,还可以大大前推。

如《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词云:“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

”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四年(1168)或稍后,时为建康府通判。

又《水调歌头》词云:“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

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辛弃疾“溪山”隐逸情结产生,不能说这是消极颓废的意识;不仅如此,恰恰相反,正说明词人的积极主张收复、抗战。

只是在这种积极主张不能实现,在希望彻底破灭之后,才有了美人迟暮,英雄失路之感;更有了迷途实远,昨非今非之慨。

《梅花岭记》全祖望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梅花岭记》全祖望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梅花岭记》全祖望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梅花岭记》是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全祖望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追叙史可法在扬州抗清牺牲的经过以及他的牺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热烈地歌颂了史可法慷慨死难的精神。

作品原文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1,江都围急2。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3,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4。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5,诸将果争前抱持之。

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

忠烈乃瞠目曰6:“我史阁部也7。

”被执至南门8。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9。

忠烈大骂而死。

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10:“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11。

”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已而英、霍山师大起12,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13。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14,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15,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16,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17,实未尝死。

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18!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19,特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扬人葬之于此。

江右王猷定、关中黄遵严、粤东屈大均20为作传、铭、哀词。

《无衣》原文及译文

《无衣》原文及译文

《无衣》原文及译文《无衣》原文及译文此诗与《秦风·无衣》题目及首句皆相同,然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却完全两样。

从字面上看,似觉并无深意,但前人往往曲为之说。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无衣》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无衣》原文:佚名〔先秦〕岂曰无衣?七兮。

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

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无衣》译文:难道说我没衣服穿?我的衣服有七件。

但都不如你亲手做的,既舒适又美观。

难道说我没衣服穿?我的衣服有六件。

但都不如你亲手做的,既舒适又温暖。

《无衣》赏析:此诗与《秦风·无衣》题目及首句皆相同,然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却完全两样。

从字面上看,似觉并无深意,但前人往往曲为之说,《毛诗序》云:“《无衣》,美晋武公也。

武公始并晋国,其大夫为之请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诗也。

”朱熹《诗集传》云:“曲沃桓叔之孙武公伐晋,灭之,尽以其宝器赂周釐王。

王以武公为晋君,列于诸侯。

此诗盖述其请命之意”,“釐王果贪其宝玩,而不思天理民彝之不可废,是以诛讨不加,而爵命行焉。

”(同上)这一说法今人多表示怀疑,如程俊英《诗经译注》就认为“恐皆附会”。

从诗意来看,此篇似为览衣感旧或伤逝之作。

诗人可能是一个民间歌手,他本来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妻子,家庭生活十分美满温馨。

不幸妻子早亡,一日他拿起衣裳欲穿,不禁睹物思人,悲从中来。

诗句朴实无华,皆从肺腑中流出:“难道说我没有衣裳穿?我的衣裳有七件,可是拣了一件又一件,没有一件抵得上你亲手缝制的衣裳,那样舒坦,那样美观。

”“难道说我没有衣裳穿?我的衣裳有六件。

可是挑了一件又一件,没有一件抵得上你亲手缝制的衣裳,那样合身,那样温暖。

”语言自然流畅,酷肖人物声口。

感情真挚,读之令人凄然伤怀。

对于诗中的句读,旧说两段的起句都作六字句,然今人徐培均认为应标点为:“岂曰无衣?七兮。

”前四字为一句,用以自问,后二字为一句,用以自答,诗人正是在这种自问自答中,抒写了一腔哀思。

【】高考总复习:古代诗文 第一章理解并翻译

【】高考总复习:古代诗文 第一章理解并翻译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 2 34 56
78
9 10 11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下面的小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对画线句子的句式 特征作判断,有语言标志词的指出来。 岳飞诉冤 ①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②为奸人秦桧所杀,③魂赴 天庭,④诉冤于灵霄殿。 飞曰:“⑤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 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⑦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 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 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神共鉴。⑩孰 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⑪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⑫则良 善何恃?” 帝命拘桧,庭杖而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7 8 9 10 11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
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
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
之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内填写省略的词语。 ( 客 )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 犬马 )旦暮罄于( 人 )
无有所隐。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降,敕有司优厚发遣,依太平
公主故事。一行以为高宗末年,唯有一女,所以特加其礼。又太
平骄僭,竟以得罪,不应引以为例。上纳其言,遽追敕不行,但
依常礼。其谏诤皆此类也。
(有删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 译文:_我__探__求__了__许__多__年__,__尚__且__不__能__通__晓__,__您__应__该__试__着__多__加__钻__研__,_ 为___什__么__这__么___快__就__还__给___我__呢__?__(_关___键__词__:__“___积__年__”__“__晓___”__“__吾_ 子__”__“__见__还__”__)_____ (2)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 译文:_唐__睿__宗__即__位__后__,__命__令__东__都__洛__阳__的__留__守__韦__安__石__按__照__礼__仪__征__召__ 僧__一__行__,__一__行__用__生__病__为__借__口__坚__决__推__辞__,__不__遵__从__睿__宗__的__命__令__。__(_关__键_ 词__:__“__敕__”__“__征__”__“__固__辞__”__“__应__命__”__)______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自传散文。

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原文内容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yān)。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huì)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bì)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piáo)屡(lǚ)空,晏(yàn)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pō)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

”其言兹(zī)若人之俦(chóu)乎?衔(xián)觞(shāng)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折叠译文解释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因为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

话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向感到快乐。

他大概是无怀氏的时候的百姓吧,又或者是葛天氏时候的百姓吧。

折叠重点语句翻译1.原文: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译文: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2.原文: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译文: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就叫他来一起喝酒。

3.原文:;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译文: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竹篮子和水瓢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

元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元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元日原文翻译及赏析元日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日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日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赏析: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

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赏析二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维清》原文、翻译及赏析

《维清》原文、翻译及赏析

《维清》原文、翻译及赏析《维清》原文、翻译及赏析《维清》原文、翻译及赏析1维清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维清缉熙,文王之典。

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

译文多么清明又是多么荣光,因为文王有着征伐良方。

自从开始出师祭天,至今成功全靠师法文王,真是我周王朝大吉大祥。

注释⑴维:语助词。

⑵典:法。

⑶肇:开始。

禋(yīn):祭天。

⑷迄:至。

⑸祯:吉祥。

鉴赏这是《诗经》中最简短的篇章之一。

作为一首与《国风》一类抒情诗意境迥然不同的《颂》诗,光看原诗十八字的文本,对诗意的理解肯定不会太深,这就有必要通过阅读一些距原诗创作时代相对比较近的汉代学者的阐说以及朴学鼎盛时期的清代学者的考证来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按《毛诗序》云:“《维清》,奏象舞也。

”郑笺云:“《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武王制焉。

”蔡邕《独断》云:“《维清》一章五句,奏《象武(武、舞古通)》之所歌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云:“武王受命作《象乐》,继文以奉天。

”汉儒之说如此。

清陈奂《诗毛氏传疏》考云:“《象》,文王乐,象文王之武功曰《象》,象武王之武功曰《武》。

《象》有舞,故云《象舞》。

……胡承珙《(毛诗)后笺》云:‘郑谓武王所制者,武王之作象舞,其时似但有舞耳。

考古人制乐,声容固宜兼备,然亦有徒歌徒舞者,《三百篇》皆可歌,不必皆有舞。

则武王制象舞时,殆未必有诗。

成王、周公乃作《维清》以为《象舞》之节,歌以奏之。

’案胡氏说诗周公作,是矣。

襄二十九年《左传》,吴公子札观周乐,见舞《象》箾《南》籥者,……此《象》谓舞,不谓诗也。

《礼记·文王世子、明堂位、祭统、仲尼燕居》,皆言下管《象》,……此《象》谓诗,不谓舞也。

制《象舞》在武王时,周公乃作《维清》,以节下管之乐,故《维清》亦名《象》。

”据此,可知《维清》一诗文句虽简单,但在《周颂》中地位却较重要:它是歌颂文王武功的祭祀乐舞的歌辞,通过模仿(所谓“象”)其外在的征战姿态来表现其内在的武烈精神。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江城子;密州出猎》由苏轼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词作于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冬,作者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1)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 今山东诸城。

(2)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3)聊:姑且。

发:(fā)(4)狂:豪情。

(5)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6)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7)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ji):形容从骑之多。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8)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为了酬答满城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我亲自射虎,请你们看看孙郎当年的射虎的英姿。

亲射虎,看孙郎:为“看孙郎,亲射虎”的倒句。

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

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这里以孙权喻太守。

(9)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1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说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

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

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

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

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

《送孟东野序》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送孟东野序》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送孟东野序》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送孟东野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阳县尉而作的一篇赠序。

全文主要针对孟郊“善鸣”而终生困顿的遭遇进行论述,作者表面上说这是由天意决定的,实则是一种委婉其辞的含蓄表达,是指斥当时的社会和统治者不重视人才,而不是在宣扬迷信。

文章屡用排比句式,抑扬顿挫,波澜层叠,气势奔放;而立论卓异不凡,寓意深刻,是议论文中的佳制。

作品原文: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1。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2。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3,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

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4。

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5。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6。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7,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夺8,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

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9。

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10。

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11。

伊尹鸣殷12。

周公鸣周13。

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14。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15。

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16。

”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17。

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18。

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19。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20。

秦之兴,李斯鸣之21。

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杨雄,最其善鸣者也22。

其下魏、晋氏23,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

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24。

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25?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26。

论语第一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一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一章原文及翻译论语第一章原文及翻译导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第一章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原文】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原文】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古代汉语 课文翻译

古代汉语 课文翻译

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注释1、曰:叫作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4、状:形状5、乌:乌鸦6、文首:头上有花纹。

文,同“纹”,花纹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8、是:这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10、故:所以11、湮:填塞古今异义词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逐走:赛跑。

逐:竞争。

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

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邓林既“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⑨渴:他感到口渴。

⑩弃:遗弃。

夸父逐日全文翻译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lǎn)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除夕》赵翼古诗翻译

《除夕》赵翼古诗翻译

《除夕》赵翼古诗翻译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除夕》赵翼古诗翻译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除夕》赵翼古诗翻译《除夕》清.赵翼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

翻译:烛影摇曳着红色的光线,灯焰尚还光明,知道天气寒冷,雪积已深;我冒着寒冷披衣起来,要听除夕夜后新年雄鸡的第一声啼鸣。

赵翼在85岁时作的《除夕》,此诗写诗人虽已年老,仍旧雄心不减,在除夕之夜冒着寒冷,披衣坐起,要听新年雄鸡的第一声啼鸣,抒发了诗人不同凡响的志向,写出自己老当益壮、惜时奋进的豪情。

诗中“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一句特殊有意思,它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夫聊发少年狂”意趣相像,诗人虽已年老,却不服老,仍要冒冷披衣,听雄鸡啼鸣。

宏大的气概与雄浑的格调,布满了斗志昂扬,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是“除夕”难得的文学佳作。

二.求除夕、春节或者元宵节的诗词(包括意思解释),越多越好,春节:1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照射着,每家每户都在新年的时候取下了旧桃符换上了新桃符。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快气氛,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

2 《田家元日》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这首五言律诗写的亲身经受,作于他去长安应试的那年春节。

诗中首尾两联反映了我国古代农夫特别重视观测天象,留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其中虽有某种程度的迷信颜色,但更多的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阅历,有肯定的科学价值。

《诗五首》课文翻译

《诗五首》课文翻译

《诗五首》课文翻译《诗五首》课文翻译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下面是《诗五首》课文翻译,请参考。

《诗五首》课文翻译1、饮酒(其五):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2、行路难: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万文钱。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拔剑四望心中茫茫然。

想渡黄河冰塞住河流,想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

空闲时在碧绿的溪水中钓鱼,忽然又梦见乘舟从日边经过。

行路难啊,行路难,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里?定有机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坚决挂上高帆渡过大海。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濛濛的,渐渐黑下来。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似的。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

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

象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铺天盖地能把白草吹折,西北边塞八月就纷飞着大雪。

爱莲说翻译简短

爱莲说翻译简短

爱莲说翻译简短1.爱莲说翻译简短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2.爱莲说的简单翻译一定要简单急~~~1、译文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2、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扩展资料:一、写作背景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癸卯。

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县至于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并有诗刻石。

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五抟篆额。

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

”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相州昼锦堂记》是欧阳修为宰相韩琦在故乡相州修建的昼锦堂写的一篇“记”,作于1065年。

作者围绕“昼锦” (白天穿锦衣,无比荣耀之意)二字发挥,先说明富贵还乡,衣锦而荣,是古今所同,并生动描述了古人衣锦还乡、得意扬扬的场面,然后避实就虚,不写昼锦堂本身,而是着重写昼锦堂主人的高尚品德。

作者用苏秦、朱买臣等炫耀富贵的庸俗行为作陪衬,盛赞韩琦不以夸耀富贵为荣,反而引以为戒的行为,讽劝权贵们不要“夸一时而荣一乡”,而以“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 为志,进而“耀后世而垂无穷”。

全文写得含蓄隽永,迂回起伏,是历来公认的名篇。

作品原文:相州昼锦堂记1仕宦而至将相2,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3,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4。

若季子不礼于其嫂5,买臣见弃于其妻6。

一旦高车驷马7,旗旄导前8,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9,瞻望咨嗟10;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11。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12。

公,相人也,世有令德13,为时名卿。

自公少时,已擢高科14,登显士15;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16,盖亦有年矣17。

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

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

然则高牙大纛18,不足为公荣;桓圭衮裳19,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20,勒之金石21,播之声诗22,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

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公在至和中23,尝以武康之节24,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25。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其言以快恩雠、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26。

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27,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28,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29,乃邦家之光30,非间里之荣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第5节
题组1 考点针对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萧颖士傲物自侮
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敻(xiònɡ)无与比(自认为没人赶得上他)。

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

会风雨暴至,有紫衣老父领一小童避雨于此。

颖士见其散冗(普通平常的样子),颇肆陵侮。

逡巡(一会儿),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前呼后拥)而去。

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也。

”颖士常造门,未之面,极惊愕。

明日,具长笺造门谢。

尚书命引至庑下,坐而夷(斥责)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语出《论语》,意为父亲教训子女)之耳。

”复曰:“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于扬州功曹。

(选自《唐摭言》)
1.
(1)逐胜郊野,偶憩于逆旅。

在郊外寻找美景,偶尔在旅店休息。

(2)颖士常造门,未之面。

萧颖士曾经好几次前去拜见,未见到王尚书。

(3)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
你依仗文才之名,如此骄傲,做一个进士就到顶了吧!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孔子之宋
孔子之宋,匡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甲士以围孔子之舍。

子路怒,奋戟将下斗。

孔子止之曰:“何仁义之不免俗也。

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修,是丘之过也。

若似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夫!由歌,予和汝。

”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终而甲罢。

(节选自《说苑·杂言》)
2.
(1)孔子之宋,匡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甲士以围孔子之舍。

孔子到宋国去,匡简子正要杀阳虎,孔子长得很像阳虎,士兵因此包围了孔子的房舍。

(2)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修,是丘之过也。

不学习《诗经》《尚书》,不振兴礼乐,这是我孔丘的过错。

(3)若似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夫!
如果我的相貌像阳虎,那不是我的罪过,这是天命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花云,怀远人。

貌伟而黑,骁勇绝伦。

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

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

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兵至,遂克滁州。

太祖渡江,云先济。

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

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

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

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

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

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

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

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

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
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

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

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

”云被执,郜赴水死。

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

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

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①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逾年达太祖所。

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

”赐儿名炜。

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注】①偾军:溃败的军队。

3.
【答案】C
4.
【答案】B
5.
【答案】B
【解析】
“谒太祖于临濠”
“在临濠拜谒太祖”,属介词结构后置。

A.太祖在太平建立行枢密院
C.花云的妻子郜氏在家庙祭祀
D.他的五世孙向明世宗请求”
B.军队陷入山中洼地长达八天
题组2 考点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曹锡宝,字鸿书,一字剑亭,上海人。

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

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

大学士傅恒知其欲以甲科进,乃不为请迁,二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

以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

三十一年,散馆①,改刑部主事,再迁郎中。

授山东粮道。

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居三年,上以锡宝补司业无期,特授陕西道监察御史。

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

锡宝将论劾,侍郎南汇吴省钦与锡宝同乡里,闻其事,和坤方从上热河行在,驰以告和珅,令全毁其室,衣服、车马有逾制,皆匿无迹。

锡宝疏至,上诘和珅。

和珅言平时戒约严,或扈从日久渐生事,乞严察重惩。

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又令步军统领遣官从锡宝至全家察视,无迹,锡宝自承
冒昧。

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坤“杜渐防微”,乃有此奏。

复谕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覆询,锡宝又承“杜渐防微”语失当,请治罪。

下部议,当左迁。

上手诏略言:“平时用人行政,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

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而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此政体。

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托为正言陈奏。

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

”五十七年,卒。

仁宗亲政,诛和坤,并籍全家,乃追思锡宝直言,谕曰:“故御史曹锡宝,尝劾和坤奴刘全倚势营私,家赀丰厚。

彼时和珅声势薰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

今和珅治罪后,并籍.全家,赀产至二十馀万。

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

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

”锡宝,一士从子,再世居台省,敢言名。

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注】①散馆:明清时期庶吉士学习期满称“散馆”。

6.
【答案】B 第:副词,只是,尽管。

7.
【答案】D
8.【答案】C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

这样(看来),曹锡宝所弹劾的内容没有虚假,应该加以优待奖赏,来表彰他的敢于直言。

(2)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曹锡宝的)家里有个瓮,(用来)焚烧谏书的草稿,曹江曾经向那些能够写文章的人请求(给曹锡宝)写诗歌,(这些诗歌)被传诵一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