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推进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可持续发展
摘 要 :通 过 对 生 态文 明 理 念 的发 展 过 程 、 内涵 的 阐述 ,指 出生 态 文 明 所 强 调 的人 与 自然 - N和 谐 共 处 、 协 同进 e _
化 ,是 实施可持 续发展 战略 的基础和前提 ,有 着重要意义 ;并对 四川省 可持 续发展 具有的优势和存在 的 问题 作 了阐述 ,在此基 础上就如何 建设 生态文明,搞好环境保护提 出了建议 。
.
Ke r s: S c u n Prvn e; S san be d v l p n ; Ec lg ii zto y wo d ih a o ic u tia l e eo me t oo cvl ain y i
1 生态文明的概念与意义
生态文明是指 人类在开发利用 自然 的时候 ,从维 护 社会 、经济和 自然 系统 的整体利益 出发 ,尊重 自然 ,保 护 自然 ,致力于现代化 的生态环境建设 ,使 现代经济社
维普资讯
河北农业科学 ,2 0 0 8,1 ( ) 4 2 5 :l4—15 4 4 ,17 Junl fH b i g cl r c ne o ra o ee A r ut a Si cs i 四川省 生态 文 明建 设 促 进 可 持续 发 展
全 国陆上气层气探 明储量 的 13 / ;煤炭资 源主要集 中于
川 南 和川西南地 区 ,川 东 、川 北 也有分布 ,储量 10亿 I I I 1
t ;四川攀枝 花 的钒 钛磁 铁矿 等矿 资源数 量与 质量堪 称
世界级 ;四川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资源都有一定规模。 2 12 四川省的旅 游资 源极 为 丰富 四川省 不但有 被 .. 列入 《 世界遗 产名 录 》 文化 和 自然 双重 遗 产一 乐 山大 佛 ,文化遗产一都江堰 和 自然遗产一九寨 沟和黄龙 ,还
中国城市的生态文明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以成都为例
172中国城市的生态文明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以成都为例黄 然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摘要:在文中笔者将城市形象分为“客观形象”和“虚拟形象”两个层面,“客观形象”是城市的实然状态,是依托于政府规划而建构出来的城市形象,“虚拟形象”是城市客观形象的镜面反映,是通过媒体报道而传播出来的城市形象。
在此层面上,笔者再从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两个方面来探讨成都生态文明城市形象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成都;城市形象建构;城市形象传播一、成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加速推进,党的十七大将“生态文明”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成都的生态文明建设于21世纪初正式启动,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启动阶段(2004-2006年)2004年,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确立生态立省的战略,成都市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二)推进阶段(2007-2013年)2007年,省政府就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2011年,省政府通过并开始实施《四川省“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2012年,环境保护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进一步加强四川省环境保护工作合作协议》,为保护环境建立部省合作协调机制。
(三)全面深化阶段(2014-至今)2014年,成都市正式成为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5年,成都发布《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坚持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时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2016年,成都市发布《成都市城建攻坚2025规划》,提出到2025年,成都将建成功能完善、生态优良、环境宜人的现代化城市……二、生态文明城市形象的概念(一)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计划”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城市”的概念,指出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是衡量生态文明城市的一个核心指标。
四川芹菜坪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工作的调查与研究
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四川芹菜坪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工作的调查与研究沐川县环境保护局陈柏羽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基础,促进我县和周围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和提高当地群众的生存环境质量,促进芹菜坪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物种资源的有效保护,以加强沐川县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为重点,全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芹菜坪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一)保护区范围及对象芹菜坪自然保护区属于野生生物类、野生动物类型的小型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东南部沐川县境内,地处四川盆地西南缘向云贵高原过渡带的小凉山余脉五指山北麓。
保护区范围在行政隶属上属沐川县永福、建和、幸福、武圣、利店、沐溪等乡镇。
其东部以五指山山脊国有林界与永福、建和、幸福、沐溪等乡镇社区接壤;南部隔五指山山脊县界与宜宾市屏山县中都镇,马边县老河坝、荍坝等乡镇社区相望;西部以西密山县界与马边县劳动、石梁等乡镇社区相连;北部以西密山国有林界与武圣、利店等乡镇社区为界。
区内最高海拔为西部的西密山1900.60m,最低海拔为森林经营所所在地马颈子附近,海拔940m,相对高差960.60m。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3°38′-103°52′,北纬28°49′-28°58′之间,呈“人”字形。
南北最长距离为17.15km,东西最宽距离为23.24km,海拔跨度940m-1900m,面积3662hm2。
所处的五指山是岷江水系与金沙江水系的分水岭,以北属岷江水系,以南属金沙江水系。
(二)保护区的生态效益和作用芹菜坪自然保护区处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区域的凉山山系。
保护区总面积3662hm2,虽然面积不大,但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9.22%,是一座巨大的绿色资源宝库,保护区内调查并鉴定到种的昆虫有20目153科516种。
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材料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新时代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际社会对于现代文明建设的共识。
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各地积极开展了相关经验交流活动,探讨与分享治理生态环境的有效做法与经验。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交流材料。
一、制定生态保护政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定生态保护政策是基础和关键,政策可以制定出很多明确的要求和标准,使得各个环节、各个社会主体都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从而形成合力,共同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例如,四川省凉山州的一些政策就很有启发性,比如,重点扶持生态经济、鼓励农村居民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实行生态补偿政策,以及基于实施最严格的水电开发审查制度等。
二、推进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法,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绿色发展”要求节能、减排、优化产业结构并发展低碳经济。
例如,广东省出台了“十三五”能源环保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能耗总量要降到2015年的80%以下,同时要实现工业SO2排放量同比下降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3%以上。
三、开展生态环保教育开展生态环保教育对提升公众生态环保意识,增强责任感和行动力,很有益处。
例如,云南省玉龙县通过开展“绿色文明、健康共生”主题教育,加强了群众对保护生态、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认识,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四、加强督察考核加强督察考核,及时检验、发现和纠正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新疆沙雅县每年都要组织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督察考核,通过激励创造积极向上的发展氛围,促进政府、企业和群众共同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五、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既可以解决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例如,厦门市通过建立部门西海岸一级城市生态公益林保护基金池,对绿地进行生态保护,有效提高了当地生态的可持续性,同时还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天府绿道研究报告总结范文
天府绿道探究报告总结范文天府绿道是指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一条全长约1500公里的城市绿道系统,是成都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探究报告旨在对天府绿道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总结其建设状况、影响和将来进步方向。
通过对相关数据和实地考察的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起首,天府绿道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
自2009年启动以来,天府绿道的建设进展迅速,已经完成了大部分主干道和支线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绿道网络。
绿道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环境品质,也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处所。
此外,天府绿道还与周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相融合,形成了奇特的景观风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其次,天府绿道对城市进步产生了乐观影响。
通过绿道的建设,成都市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改善了市民的出行环境。
同时,绿道也增进了城市的经济进步和就业增长。
探究发现,天府绿道的建设为周边的商业和服务业带来了新的进步机遇,推动了旅游、餐饮、零售等行业的茂密。
此外,绿道还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天府绿道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起首,绿道的建设规划和管理还不够完善,导致一些绿道沿线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不足。
此外,绿道的维护和管理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资金投入和管理手段。
同时,绿道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秩序和安全问题,需要加强相关的管理和监督。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进一步推动天府绿道的建设和进步。
起首,要加强规划和管理,完善绿道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其次,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绿道的维护和管理水平。
同时,要加强宣扬和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绿道的应用安全性。
最后,要加强合作与共享,与周边的城市和地区加强联动,共同推动绿道的进步。
总之,天府绿道作为成都市的重要城市绿道系统,对城市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乐观的推动作用。
然而,绿道的建设和管理依旧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规划和管理、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宣扬和教育以及加强合作与共享,可以进一步推动天府绿道的进步,为成都市的可持续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心得
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心得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的转变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四川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四川发展的新篇章所带来的变化和机遇。
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龙头,经济总量和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四川省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四川省加大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推动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四川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对外开放合作持续深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区域之一,四川省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四川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
四川省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各领域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加,对外贸易规模稳步扩大。
同时,四川省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了四川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作为中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区域,四川省近年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四川省加大了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全面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实施,严格环境保护的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同时,四川省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推动低碳生活和生产方式,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和碧水保卫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生保障制度不断健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四川省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生保障制度不断健全。
四川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确保了人民基本生活权利。
同时,四川省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推动了教育公平、医疗卫生兜底、住房安居,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四川
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四川
四川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该省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一、推进绿色发展
四川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注重推进绿色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该省加强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推广了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该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这些产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较低的污染排放。
此外,该省还加强了对生态农业的支持,推广了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四川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注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该省加强了对水、空气、土壤等环境资源的保护,加强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同时,该省还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了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治理。
此外,该省还加强了对生态修复和再生的支持,推广了生态修复技术和方法,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
三、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四川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注重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该省加强了对生态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公众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同时,
该省还加强了对传统生态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广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活动和项目。
此外,该省还加强了对绿色旅游的支持和发展,推广了具有生态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项目,促进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总之,四川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该省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川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展。 ¨ 四川 革命 老 区 区域 面积 2 5 . 5万 平 方公 里 ,
占全省 的 5 1 . 8 %; 总人 口4 1 6 8 . 6万 人 , 占全 省 的
4 6 . 4 %。 老区生态资源丰富 , 是长江上游生态屏
障的重 要组 成部分 。 ( 二) 是 四川 生态 省建设 的 需要 2 0 0 0年 , 四川省 委 、 省政 府 高 瞻远 瞩 , 筹 谋 推 进建设 长 江 上 游 生 态 屏 障 的重 大 举 措 。2 0 0 6年
四川地处我国西南部、 青藏高原东南缘 , 是长江的 重要水源地和涵养 区, 其独特的区位特质 , 成为长
江 上游生 态屏 障 、 “ 中国半壁 江 山的水 塔 ” 、 “ 生 物
大量拓展性研究 , 但专题研究 革命老 区生态文明
建 设 的成果 较 少 , 从 利 益 协调 的视 角 研 究 老 区 生 态文 明建 设尤 其是 专题研 究 四川革 命 老 区生 态 文
明建设 的成果 暂 无 发 现 。老 区 生 态脆 弱敏 感 , 经
多样性宝库 ” , 四川生态建设情况直接关 系到长
江 流 域 乃 至 国 家 的 生 态 环 境 安 全 和 可 持 续 发
济社会 发 展滞 后 , 生 态文 明建 设 有 其 特殊 性 。在 已有研 究 成果 的基 础 上 , 本研 究基 于 四川 革 命 老 区生 态 文明建 设 的重 要性 和特 殊 性 , 拟 构 建 利 益
范并行及局部调整与整体推进并驱 的原 则 , 构建利益协调机 制 , 实现革命老 区生产发展 、 生活 富裕和 生 态良好
一
的 目标 。
关键词 :四川革命老 区; 生态文明建设 ; 利益协调机制 中图分类号 : D 6 1 6 文献标志码 : A
以“三型”城市为目标 推进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生态化; 四是转变和改善政府对城 市生态文明建设 的职能; 五是城 乡统筹推进“ 三型” 城市生态文
明建 设。 关键闹 : 资源节约型; 环境 友 好型; 生态安全型; 生态文明建设 ; 成都市
作者 及 单位 : 杜 受祜 , 四川 省社 会 科 学 院 学术顾 问 , 研 究 员、 博 士 生导 师 。 ( 四川 成都
调整 , 由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为以现代服务业 为主的产业结构 , 推进区域经济增长与高能耗、 高污染
开, 扩大群众参与。特别是重大项 目的引进和建设一定
要建立健全环境评价和社会风险评价机制, 维护人 民群
众的环境权益和从源头预防环境突发事件。四要安排和 部署一批对成都市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有重大危害的环 境治理和生态系统修复工程。
1 . 转变观念 , 追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转化统
一
诸多现代问题之苦的地方。为了应对城市所面临的资源 约束趋紧、 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系统退化 的形势 , 把城市
建设成 “ 节约高效的生产空间、 宜居适度 的生活空间、 山 青水秀的生态空间” 和人类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成都
65
市应 当把“ 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 生态安全型” 城市 ( 简称为“ 三型” 城市 ) 作为建设国际化城市和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的目标模式。
整优化经济结构是成都市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空间。国
入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成为对各级政府重要的考核指标、
奖惩依据。二要提高环境 台 理保护的执行力。改变生态
环境治理保 护中的“ 多龙治水、 政出多 门” 的状况, 建立
“ 三型”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挥机构 , 领导和协调全市生
际经验表明, 保护环境未必减缓经济发展 , 快速的经济发
四川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方案
实施成渝城市群(四川)国家重点控制区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实行脱硫脱硝并举、多种污 染物综合减排,加强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东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等大气污染联防 联控联治。全面推进涵养区、源头区等水源地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取缔饮用水水源地所有排污 口。严格实施农产品产地安全区划和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加强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整治, 强化农产品产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可以看到四川是如何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资源利用 上得以优化。 然后,构建生态环境安全体系,这是四川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保障。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 到四川是如何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上得以安全。 此外,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是四川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保障。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 到四川是如何以制度为保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管理上得以规范。 同时,树立生态文明社会风尚,这是四川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基础。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 到四川是如何以社会教育为引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上得以普及。 此外,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这是四川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保障。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四 川是如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技术上得以提升。
切实加强城镇管理。
方案
依托山体、水系、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镇绿地系统,划定并强化 城市绿线管制。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便捷的交通体系,加快成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城 市建设。积极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提高城镇供排水、防涝、雨水收集利用、供气、综合管廊、市 容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推进遂宁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四)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科学编制乡村规划。落实科学规划理念,坚持规划先行,调整完善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对新 村聚居点、旧村落和传统村落进行整体规划和统筹布局。研究制定四川省乡村规划标准,提升全 省乡村规划编制水平。加快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传承农耕文化和农村民居特 色,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特色乡镇、精品村寨。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四川
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四川摘要:一、引言二、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与意义三、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1.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2.优化产业结构3.推进节能减排4.提高资源利用效率5.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四、四川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1.生态环境质量改善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双赢3.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五、总结与展望正文:【引言】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人民福祉、民族未来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大事。
近年来,我国四川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全国范围内的优秀案例。
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与意义】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四川省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在四川省具有重大意义,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的重要举措。
【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1.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四川省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如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等,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
2.优化产业结构四川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高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准入门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3.推进节能减排四川省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推广节能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4.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川省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5.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四川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普及生态文明观念,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
【四川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1.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四川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污染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双赢四川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绿色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
3.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成都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设“ 宜人成都 ” 作 为建设“ 美丽 中国”
和“ 美 丽 四川 I ” 的落 脚 点 . 把水 生 态 文 明建设作为建设 “ 宜人成都 ” 的 重 要 着 力 点 及 城 市 转 型 升 级 的 战 略本 底 和 根基 . 扎 实 开展 全 市水 环境 综 合 治 理工 作
美丽四川 ” 的要 求 . 切 实 把 生 态 文 明
理念 融 人 经 济社 会 发展 全过 程 . 把 建
2 O 0 1 年 总投 资 3 2 . 4 8亿元 的 沙河 综 合 整 治 工 程 正 式 动 T .并 于 2 0 0 4 年 1 2月 全 面 竣 l T .该 工 程不 仅 获 得 住 建 部 颁发 的 “ 人居 范 例 奖 ” . 还 获 得
Wa t e r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i n Ch e ng d u Ci t y : pr a c t i c e a n d e x p l o r a t i o n / / Gu o S h u i s h u i Abs t r a c t : Wa t e r p o l l u t i o n h a s a t t r a c t e d i n c r e a s i n g l y a t t e n t i o n f r o m t h e g e n e r a l p u b l i c a l o n g wi t h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e c o n o my a n d s o c i e t y . A s e ie r s o f me t h o d s a n d g o o d p r a c t i c e s h a v e b e e n e x p l o i t e d f o r i mp r o v e me n t o f wa t e r e n v i r o n me n t
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四川
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四川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巨大挑战。
然而,近年来,四川省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案例。
首先,四川省注重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其中最为著名的案例之一是四川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该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大熊猫繁育基地之一,通过科学的繁育和保护手段,帮助增加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并提高大熊猫的野外生存能力。
同时,四川省也积极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保护和恢复了大片的生态系统。
通过这些努力,生态文明建设在四川省得到了积极的推进。
其次,四川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四川省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成为中国最大的水电基地之一。
四川省积极推进水电开发,建设了一系列大型水电站,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为全国提供了大量清洁能源。
此外,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方面,四川省也加大了投资力度,建设了大规模的太阳能和风能电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再次,四川省加强了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
四川省成立了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建立了覆盖全省的环境监测网络。
通过对水质、大气质量、土壤污染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同时,四川省还加大了治理污染的力度,通过严格的环境执法和监管,确保企业和个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生产和生活,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此外,四川省还积极推进生态品牌建设。
四川省作为一个旅游省份,不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注重生态旅游的发展。
四川省设立了多个生态旅游区,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打造了一批具有生态特色的旅游品牌,如九寨沟、峨眉山等。
这些生态品牌的建设,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还提高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四川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案例。
通过注重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以及推进生态品牌建设,四川省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生态文明视阈下地方政府生态治理研究——基于宜宾市生态建设的实证分析
党的十八大将环境 保护 、 资源节约 、 能 源节约 、 发展可再 生能源 、 水、 大气 、 土壤污染治理等一系列事项统一 为“ 生态文
大本土 网站对环境保护 的讨论与关注 , 使得全 民对宜宾环保工 作的重要性认识得到了较大提高 。 三是发挥媒体的环保监督功
能, 增强社会的环保 意识 。在报纸 、 电视 、 网络发布城市空气质 量 日报和预报 , 并通过重点企业治污任务 和进度进行热点曝光 等方式对企业进行监督 , 社会公众的环保 意识得到普遍增强。 2 、 落实重点生态工程 , 生态市建设稳步推进
文史博 览( 理论)
2 0 1 3年 1月
C u l t u r e A n d H i s t o r y Vi s i o n ( T h e o r y )
J a n . 2 0 1 3
生态文 明视 阈下地 方政府生态治理研 究
— —
基于宜宾市生态建设 的实证分析
一在建设美 好新 宜宾 的探源自索实践 中 ,宜宾市展开 了一 系列
的环保 宣传工作 。 一是开展丰富多彩 的环保宣传活动。以环境
是狠抓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 近年来 , 宜宾市 以开展城乡
环境综合治理为契机 , 重点加大城 乡垃圾 、 污水 、 医疗危险废弃 物处理等环保基础设 施建设和农村面源污染整 治力度 , 制定并 实施了《 宜宾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 , 环保基础设施建 设 进程逐步推进 。 二是加大工业 园区集 中治污力度 。宜宾 市列 入《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 染防治规划》 和《 污染减 排责任书》
生态 文 明视 阈下地 方政 府 生 态治理 研 究— — 基 于宜 宾市 生态建 设 的实证 分析
共3 7个 工程项 目,其 中工业治 理项 目 l 8个 ,污水处 理厂 1 0
主城区建设“美丽成都”的路径探索——以成都市成华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为案例研究
经济研究导刊
EC ONOMI C R ES EARC H GUI DE
No . 3 1 。 2 0 1 3 S e r i a l No . 21 3
主城 区建设 “ 美丽成都, , 的路径探索
以成都 市成华 区生态文 明建设探 索为案例研 究
态系统永久支撑能力的基础 之上 。 2 . 人和 自然 的统一性 。 工业 文明以人类发展 为中心 , 过分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7 — 1 9
基金项 目: 2 0 1 3年成都 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 究项 目( 中共成都 市成 华区委 党校课题组 , 成 员: 彭浩( 执笔 ) 、 陈新) 作者简介 : 彭浩( 1 9 7 9 一 ) , 男, 四川内江人 , 讲师, 硕士研究 生, 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 究。
附近居民群众 的正 常生活 。
其核心是统筹人与 自然 的和谐发 展 , 把经济发展 与生态环境 保护 紧密 联系起来 。广义 的生态文 明涉及到社 会发展各 方
面, 是指人类遵循人 、 自然 、 社会和谐发展规律 而取得 的物质
与精 神成果 的总 和 , 是 人与 人 、 人 与社会 、 人 与 自然 和谐 共
中图分类号 : F 2 9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 2 0 1 3 ) 3 1 — 0 2 4 3 — 0 2
近年来 , 随着 经济 的快 速发展 , 成都 市的生 态环境 问题 日益严 峻 , 尤其 以主城 区最 为明显 , 空气质量 较差 、 河流污染
善造成 了巨大压力 , 河流污染 、 空气污染 、 噪音污染 、 建筑 废
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四川
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四川(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与意义二、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秀案例1.成都市锦江区生态文明建设2.广元市青川县生态文明建设3.阿坝州理县生态文明建设三、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与启示正文【一、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四川省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区域,一直致力于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全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川地域辽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尤为重大。
【二、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秀案例】1.成都市锦江区生态文明建设成都市锦江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锦江区通过实施生态补偿、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举措,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此基础上,锦江区还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2.广元市青川县生态文明建设广元市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
近年来,青川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通过实施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生态补偿等措施,积极推进绿色发展。
此外,青川县还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3.阿坝州理县生态文明建设阿坝州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理县充分发挥自身自然资源优势,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通过实施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生态补偿等措施,理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理县还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实现了绿色发展与民族文化的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四川
四川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四川盆地生态修复与保护1. 背景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资源,四川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四川省政府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在盆地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
2. 过程2.1 四川盆地生态修复规划2008年,四川省政府启动了《四川盆地生态修复规划》,旨在通过恢复湿地、植被覆盖、水土保持等措施,提升整个盆地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该规划涵盖了整个四川盆地范围,并制定了具体的修复目标、措施和时间表。
2.2 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于维持水域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四川省政府在生态修复中重点关注湿地的保护与恢复。
他们通过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和水质改善等措施,有效提升湿地的生态功能。
具体措施包括:修复受损湿地,重新建立湿地植被;加强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限制开发活动对湿地的影响等。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还能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促进珍稀濒危物种的繁衍和保护。
2.3 水土保持工程四川盆地地势较为平坦,且多山丘、丘陵区域,土壤容易受到水流侵蚀而导致水土流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四川省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程。
具体措施包括:修建沟渠、梯田和隔离带,防止水流直接冲刷土壤;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农田排水系统,减少水土流失等。
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的程度,保护了农田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4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为了及时掌握生态修复的效果,四川省政府建立了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
他们通过定期监测空气质量、水质、植被覆盖率等指标,评估生态修复项目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3. 结果经过多年的努力,四川盆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以下是一些取得的成果:3.1 湿地恢复通过湿地修复项目,四川省成功恢复了大量受损湿地,并建立了一系列湿地保护区。
中国西南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中国西南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中国西南地区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南部,包括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和西藏五个省份。
这个地区有着丰富的生态和文化资源,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压力,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一度受到了严重破坏,如今仍然存在许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西南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资产中国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环境资产,包括珍稀动物和植物物种、森林、草原、湖泊、河流和地质遗迹等。
其中,西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居全国之首,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西南地区还是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
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资产在生态保护、气候调控、水资源保护和土地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区域和全球生态安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
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尽管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资产非常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压力,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一度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例如,水土流失、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在西南地区比其他地区更加突出。
其中,水土流失和水污染问题尤其严重,给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了重大的危害。
另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也不断增加,如垃圾处理、水资源短缺、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等问题都需要得到有效的治理和管理。
西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研究现状近年来,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从学科角度看,该领域主要包括生态学、环境科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和地理信息科学等学科。
在研究方法上,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研究主要采用量化分析、模拟实验、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等方法。
在研究内容上,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研究主要涉及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森林资源保护、物种保护和气候变化适应等方面。
西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四川
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四川摘要:一、引言二、四川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概况1.生态环境现状2.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三、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秀案例1.成都市锦江区白鹭湾湿地公园2.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生态旅游区3.阿坝州九寨沟县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四、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与借鉴意义五、结语正文:【引言】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势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近年来,四川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其他地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本文将从四川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概况、优秀案例以及启示与借鉴意义等方面进行介绍。
【四川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概况】【生态环境现状】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拥有众多的河流、湖泊、湿地等水域生态系统,以及丰富的森林植被和动物资源。
然而,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增长等因素,四川省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污染。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四川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环保投入等。
同时,四川省还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推动各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秀案例】【成都市锦江区白鹭湾湿地公园】成都市锦江区白鹭湾湿地公园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是一处典型的城市湿地生态系统。
公园内拥有丰富的水生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休闲场所。
白鹭湾湿地公园的成功建设,充分展示了成都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
【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生态旅游区】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生态旅游区依托曾家山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成功打造了一个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曾家山生态旅游区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阿坝州九寨沟县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阿坝州九寨沟县在经历了2017 年地震灾害后,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工作。
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使得九寨沟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
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感悟
“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感悟自古以来,四川就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
一、坚定发展信心,把握时代机遇新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把握时代机遇,全面推进治蜀兴川事业。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推进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二、深化改革创新,提高发展质量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要深化改革创新,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当前,四川省正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
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发展短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动四川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强化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我们要强化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推动四川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四川省正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四、推进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当前,四川省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我们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五、深化改革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我们要深化改革开放,拓展发展空间,为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研究2012-12-4 李慧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与野蛮相对,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指的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不野蛮开发,不粗暴对待大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从社会形态建构意义上来看,生态文明主要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一、四川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劣势分析(一)优势分析1. 自然基础:四川地处我国地形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西部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东南边缘,属长江、黄河上游地区。
境内海拔从187 米到 7556 米,垂直地带性明显,以高山与高原为特色。
总体上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多年平均降水量 1150 毫米。
气象灾害种类较多,发生频率高。
2. 自然资源:2009 年全省拥有耕地 594.74 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4.89%;林业用地 1912 万公顷;园地 71.7 万公顷;草地 1521.5 万公顷;湿地439.66 万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 17.69 %,其中有高原沼泽草地 99.75 万公顷,是长江、黄河上游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水资源丰富,经济可开发量为 7611 万千瓦,均居全国之首。
四川省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已发现矿产种类 132 种,探明储量的 90 种,钒钛及稀土矿均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
四川是世界 25 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全省有维管束植物9254 种,占全国种类的三分之一,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63 种,有药用植物约 3000 多种,有 60 多种地方药种,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基地。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45 种,占全国总数的 39.8%,其中野生大熊猫数量占全国的 76%以上,是驰名中外的大熊猫故乡。
四川是我国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3. 经济基础:2010 年四川省国内生产总值17185.48 亿元,GDP 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达4.28%,列全国第 9 位,西部第 1 位,四川经济在西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川是西部最大市场和物资集散中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列西部第 1 位。
四川是中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大省和重要的粮油、畜禽、果蔬、茶基地。
四川是全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规模较大,门类基本齐全,2009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 18071.68 亿元,居全国第9 位。
四川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建筑、建材、食品、医药、皮革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四川省商业、餐饮、娱乐等近年来也得到快速发展。
4. 社会基础:是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又一个重要的科研基地。
随着 2011 年科技部对四川省宜宾市建设国家精密模具与特种材料集成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批复,四川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已经达到 17 家,预计到 2015 年,基地将形成总产值 150 亿元,工业增加值 80 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形成产值 400 亿元。
全省有两院院士 61 人,列西部第一。
四川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技工校)5.3 万所,2009 年“普九”人口覆盖率99.64%,高、中、初等教育体系基本健全。
四川省城镇及农村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中医药事业得到大力发展。
全省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国家级重点学科、西部重点学科、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中医专科达 74 个,先后获得中医药科技进步奖励 49 项。
5. 人文基础。
四川历史悠久,是我国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早在 4500 年前成都平原就诞生了最早的城市文明。
四川现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2 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7 座。
四川历史悠久的巴蜀文化资源,使文化产业具有繁荣发展的深厚底蕴。
四川是多民族地区,有 55 个少数民族,有彝、藏、羌等 14 个世居少数民族。
此外,风格独特的川剧、川菜、川酒、川茶、皮影、木偶、杂耍等民俗文化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四川是道教的起源地,道教文化资源极为丰厚。
四川佛教历史悠久,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峨眉山不但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也是四川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演绎了独具一格的天府文明。
6. 生态基础:生态建设进展顺利,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四川近年来加大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
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国土整治、地质灾害治理、川西北沙化退化草原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2010 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 34.8%。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80%以上的省控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Ⅱ级以上标准,主要江河水质进一步改善。
(二)劣势分析1. 四川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突出。
四川省总人口 8984 万人,人地矛盾尖锐,人均耕地面积只有 0.069 公顷,比全国要少 27%。
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资源总量不少,但时空分布不均,全省 17 个市人均水资源在缺水上限 3000 立方米以下,其中十二个城市在1700 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以下。
2. 区域性贫困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突出。
四川省地处西部,是全国贫困人口数量较大的区域,贫困问题比较突出。
全省共有国家级扶贫县 36 个,扶贫村 10000 个,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4%。
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川西北江河源区、川西高山高原区、盆周部分山区,区域性贫困问题和生态脆弱环境问题叠加在一起,特别是居住在高寒山区及江河源头区的少数民族,其生存和生态保护的矛盾尖锐。
3. 与国家生态建设要求相比,四川还存在差距。
从生态省建设的部分指标情况看,四川生态建设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4. 四川的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对生态文明建设构成制约。
建设生态文明,既要在全社会加强生态伦理教育,梳理生态文明观念,更要在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等经济社会领域有所突破。
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与全国相比,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还有一定差距。
与西部地区整体水平相比,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
与北京、广州、上海相比,四川省在所在经济区域中的产业结构差距较大,详见表 2。
四川省的科技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势头也不够强劲。
从横向比较看,四川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偏小,详见表 3。
从表 3 可以看出,四川省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偏小。
从实现总产值看,四川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偏低,2009年仅占全国比重的 2.1%;北京为最高,占全国比重为7.2%;其次是上海和广州,分别为 5.3%和 2.7%。
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项目结构。
从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等产业转移情况看,资金主要向第二、第三产业集中,而且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等传统产业,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项目比重较低。
5.四川生态文化教育不足。
为了能说明问题,我们选取了成都及绵阳等部分地区的高等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参与调研的院校也普遍缺乏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忽视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生态文明教育的责任感。
通过回收的有效问卷结果与实地调查显示,不论是国家 211 工程重点院校还是一般院校;不论是生物、环境类专业还是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生态文明普及教育都很缺乏。
二是生态责任意识淡薄。
统计问卷显示:93.86%的学生选择“环境恶化与己无关”,91.15%的学生认为“环境保护应该是政府的行为,百姓起不到多大作用”。
三是生态环境知识匮乏。
关于“大学期间是否接受过有关生态文明理念学习”的问题,在收回的 897 份问卷中,有88.62%的学生选择“从未接受过”,有6.50%的学生选择“接受过一些零星的学习”,只有4.88%的学生选择“接受过系统的学习”,而且接受过系统学习的大多是环境类专业的学生。
四是生态道德教育缺失。
不注意节约用纸、用水、用电;用过的塑料瓶、塑料袋、电池随处乱丢;随地吐痰、践踏草坪的行为时有发生;爱面子、图虚荣、攀比消费的学生也不占少数。
表1四川省生态建设的部分指标与全国的比较名称单位国家生态建设指标值资料来源:《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及《四川统计年鉴2011》。
表22005-2009年四川与其他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数据来源:根据2005-2010年全国和各省市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表32009年各地区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相关经济指标比较注:四川只统计成都和绵阳。
二、推进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及对策建议(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基于生态理念视角的生态文明建设1. 实施生态文化教育行动计划。
建设一批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加强生态环境、绿色产业、循环经济等学科建设,加强生态省建设的人才培养,加大国内外人才引进力度。
把生态理念贯穿于文化教育领域,树立良好的公众环境道德、创建和谐的生态文化氛围。
2. 实施生态文化工程行动计划。
充分挖掘和保护四川历史文化资源,合理利用人文遗产资源,发展生态文化产业。
成都平原区以三星堆、金沙遗址、峨眉山、乐山大佛、三苏祠、都江堰、青城山为代表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川西北江河源区、川西高山高原区以藏羌文化、康巴文化为代表保护和利用民俗民风文化资源,盆地丘陵区、盆周山区以近代革命根据地为代表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大力宣传生态理念,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创作一批弘扬民族生态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建设一批生态文化示范工程。
3. 实施绿色消费行动计划。
倡导“绿色消费”,坚持绿色消费观。
以绿色消费推进绿色生产,以绿色生产推动绿色消费,以绿色消费促进生态建设。
倡导适度住房消费,推广建设生态型住宅。
创建“绿色饭店”,宣传安全、健康、环保理念,推广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培育“绿色市场”。
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实行生产、流通、消费全程监督管理。
加强食品流通过程中的安全卫生管理,建立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的“菜篮子”产品物流网络。
按照绿色市场标准,加强硬件建设,逐步推进市场设施现代化。
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建立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专柜,鼓励开设“绿色商店”、“绿色超市”等绿色市场。
(二)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构建———基于保障措施视角的生态文明建设1. 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保障。
按照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根据四川省的实际需要,在实施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基础上,完善立法,重点制定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清洁生产、强化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