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复习提纲PDF.pdf
政治必修四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政治必修四一二单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功能):①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与实践;②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③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④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区别: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方法论含义: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17页word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史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把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3、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6、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7、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8、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者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9、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原因: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华,就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人物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10、哲学的作用:生活: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正确地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学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社会变革: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政治高中必修四部分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单元线索】
本单元讲的是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第七课) 总特征—— 发展的观点(第八课) 唯物的 实质与核心—— 矛盾的观点(第九课) 辩证法 要求—— 树立创新意识(第十课) 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 分歧之一 分歧之二 分歧之三 根本观点 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 联系的观点 孤立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全面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 承认矛盾 否认矛盾 是否承认矛盾
世界观(原理)
(对应)方法论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 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1、对立统一规律 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2、矛盾的普遍性
矛 盾 的 观 点
3、矛盾的特殊性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 盾
坚持两 分 点论与 重点论 析 相统一 的方法
4、矛盾的普遍性 把一般方法(要求)和具体 和特殊性的辩证 实际结合起来,坚持共性与 关系 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要矛盾和次 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 要矛盾辩证关系 点,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
世界观 1、联系的 普遍性 辩 2、联系的 证 客观性
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从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 性;但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或创 新条件,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 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的 联 3、联系的 系 多样性 观 4、整体和
1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论) 世界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标准、目 的),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 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 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重视实践,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高中政治必修4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4复习提纲高中政治必修4的学习要求我们要做好知识点整理,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复习的如何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4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政治必修4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高中必修一至四政治复习提纲(完美)
第一课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一、商品(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区别:(1)含义不同。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价值结在商品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形态不同。
使用价值具体;价值抽象。
(3)性质不同。
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
(4)主体不同。
使用价值是卖者拥有;价值是买者支付。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
(统一)对立: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二)十大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5.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6.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7.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8.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9.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10.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二)商品价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三者的关系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
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三)价格与交换价值区别与共同点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区别:A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
B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1)公式不同: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人教政治必修4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重点,考点
必修4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7-8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了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P7-8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P8-9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是:一方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哲学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区别是:4、(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P10-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或者说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认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5、(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P12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6、(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P1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7、(了解)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P10划分标准是: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凡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
8、(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P16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
必修四政治复习提纲
1、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及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知道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2、哲学的功能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是知道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②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2)联系:①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1)区别: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1)区别:①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②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1)意识与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意识与物质有没有同性的问题,即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物质的关系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为什么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3)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必修4 政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与哲学的关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上述两点表明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 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一)世界观、哲学区别:1.含义: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特点:世界观是零散的、自发形成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觉形成的。
3.存在:世界观人人都有, 哲学不是人人都有的.(二)联系①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三)错误倾向①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②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注意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注意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错误倾向(1)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2)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
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只有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注意:并不是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高三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高三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一哲学的产生与存在1哲学的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实践活动。
2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二哲学的本义与任务1哲学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意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2 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三世界观与方法论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2方法论: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3二者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四具体和抽象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生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① 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② 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2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① 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的,就是可知论;② 否认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的,是不可知论。
六思维和存在(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①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②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地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2唯心主义:①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本原。
高一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第⼀单元:⽣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课:美好⽣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于⼈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然、社会和⼈⽣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法论是⼈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法论,⽅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法论的统⼀: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法论的指导。
第⼆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人教高中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思想政治必修四??政治生活复习提纲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高三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精心整理高三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为大家整理的高三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高三考试网1212 12方法论: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3二者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四具体和抽象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生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12题。
②否认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的,是不可知论。
六思维和存在(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在哲学,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
八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形态的经济和1231②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成为可能。
③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理论来源)2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①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2*3三个代表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科学发展观①第一要义:发展本质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2原因: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教学复习提纲 (1)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教学复习提纲★☆★哲学常识唯物论1.世界本原是物质的(理解)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总之,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物质和意识关系(理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脑这一物质器官特有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二: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事物的发展。
3.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理解)(1)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和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总之,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其内容归根到底来自于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4.对同一事物有不同反映的根源(理解)产生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主观原因:(l)立场不同。
(2)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
(3)知识构成不同。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理解)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即那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对这个题的不同回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6.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方法论)(运用)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着不同的反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及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及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与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对待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变化及开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与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与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及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与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原那么与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表达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及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及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及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根底,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开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根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①哲学的根本问题及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答复的问题。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根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根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想,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_复习提纲
政治必修四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知识网络结构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美好生活的向导哲学就是知道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时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观点百舸争流的思想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社会变革的先导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并不是搞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是个动态过程。
)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3、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4、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电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含义不同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内钙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修订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修订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思想政治必修四??政治生活复习提纲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从“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地吸取)]※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与活的灵魂②邓小平理论及其主题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本质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理解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2、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辩证关系: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方法论: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什么是联系?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关系及其把握二者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作用。
4、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什么是发展?(即发展的实质)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的事物。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3、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把握这一观点有何意义?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它在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社会领域内的新事物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因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3)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而,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意义: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既要充满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接受挫折与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相互关系:(1)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4)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5、把握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的意义做好量的积累,为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什么是矛盾?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才能历经风雨,又见彩虹。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意义:想问题、办事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5、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变化的。
方法论意义:(1)应该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2)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联系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就是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