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学史
《中国语言学史》课件
音韵学
音韵学概述
反切法研究
音韵学是研究语音的历史演变和规律 的学科。在中国,音韵学的研究始于 汉代,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反切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 通过对反切法的分析,可以了解古代 的语音发音和语音结构。
韵书研究
韵书是中国古代的语音字典,通过对 韵书的解读,可以了解古代的语音系 统、音韵规律和语音演变。
其他重要著作及其影响
《康熙字典》
是一部集大成的字典,收录了大量的汉字和词语,对研究汉语词汇 和汉字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对古籍的整理、分类和评价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经义述闻》
是一部重要的经学著作,对研究古代经籍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参考 。
05
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 物
02
中国古代语言学
文字学
文字学概述
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和应用的学科。在中国,文字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的甲骨文。
甲骨文研究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主要出现在商代晚期的甲骨和龟甲上。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 ,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金文研究
金文是指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出现在商周时期。通过对金文的解读,可以了解周 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语言学史》ppt课件
目 录
• 中国语言学史简介 • 中国古代语言学 • 中国近现代语言学 • 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著作 • 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 中国语言学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中国语言学史简介语言Leabharlann 史的定义与重要性语言学史的定义
语言学史是研究语言学发展的历史, 包括语言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发展 过程。
中国语言学史
第一章 绪论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世界性的学科。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世界性的学科。
一、 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P11、 对象和任务: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对象和任务: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时期的语言学。
总的来说,先秦时期的“名实之争”关系到语言社会本质的认识;魏晋南北朝的语音研究兴起;五四运动对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
究兴起;五四运动对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
2、 研究成果:我国研究汉语的历史很悠久,成果也丰富。
研究成果:我国研究汉语的历史很悠久,成果也丰富。
早期: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诂学史》、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中国音韵学史》解放后: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王力:《中国语言学史》(曾在《中国语文》杂志连载)(曾在《中国语文》杂志连载) 国外译作:国外译作:1、 黄振华译丹麦语言学家汤姆逊《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黄振华译丹麦语言学家汤姆逊《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2、 钱晋华译丹麦语言学家裴特生《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钱晋华译丹麦语言学家裴特生《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3、 赵世开译罗宾斯《语言学简史》赵世开译罗宾斯《语言学简史》在西方语言学家的语言学史著作中,只有西方的语言学史而没有中国语言学史。
原因在西方语言学家的语言学史著作中,只有西方的语言学史而没有中国语言学史。
原因在于:一,汉字难学难认,文字的障碍很大;二,我国语言学家研究语言学史的很少,更谈不上向国外介绍中国语言学史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欧洲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语言学科建立于欧洲十九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并由此产生普通语言学)。
在这以前的语言研究,特别是东方民族的语言研究,是所谓“科学前”的语言学,即“语文学”。
这种看法,也影响了我国语言学界。
由于我国历来对语言学的重视不够,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又少,因此,其中存在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语言学?其中存在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语言学?P2 P2二、 关于我国到底有没有语言学P31、 岑麒祥认为只有十九世纪以后的语言研究才是科学的;岑麒祥认为只有十九世纪以后的语言研究才是科学的;2、 王力先生认为中国五四以前的语言研究,大致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篇1中国语言学史是研究中国语言学发展历程的学科,其目的是通过研究历史上的语言学著作和学术思想,了解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和演变,为现代语言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包括文字、音韵、训诂、语法、修辞等方面,其中以文字学和音韵学为主要研究对象。
文字学主要研究汉字的起源、演变、规范和应用,音韵学主要研究汉语语音的演变、分类和特点。
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比较研究、个案研究等。
文献研究是通过阅读古代语言学著作和学术文献,了解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学术思想;比较研究是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学著作和学术思想,发现语言学的演变规律;个案研究是通过研究具体的语言学问题或案例,深入了解语言学的具体应用和发展。
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成果对中国语言学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现代语言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学术思想;其次,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实践提供了历史经验和借鉴;最后,它为中国语言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历史启示和方向。
总之,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了解中国语言学的历史和现状、推动中国语言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篇2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一、背景概述中国语言学史是一门研究中国语言学发展历程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中国语言学各个流派、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思想。
这门学科旨在揭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规律,探讨各历史时期语言学的学术成就及其对社会文明发展的贡献,并为当今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参考。
二、内容梳理在中国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语言学家,他们的学术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荀子等,他们提出了“名正言顺”等语言学观点,强调了语言规范的重要性;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学著作,对中国文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则奠定了中国语言学的基础,对后世的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第一篇: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中国语言学史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雅学:《尔雅》首创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和多种释词方法,对后代词书、类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人模仿《尔雅》创作了一系列以“雅”为书名的词书,如《小尔雅》、《广雅》、《通雅》等,而研究雅书又成为一门学问,被称为“雅学”’。
2、小学:“小学”这个名词最初跟学校有关系的,《大戴礼记》云:“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小学。
小学者所学之官也”;汉代小学指童蒙识字课,也即语言文字方面的学问;隋唐时代小学概念扩大;唐代以后“小学”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
3、《切韵》:隋代陆法言所著,是韵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按四声分卷,共五卷;平生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共分韵部193部,记音简略,先释义,后记音。
在汉语音韵学当中,《切韵》被看作是整个语音史的中枢,又是研究历代语音系统和现代各方言因素的首要研究系统。
4、《广韵》:全名《大宋重修广韵》,陈彭年等奉赦编撰,这是目前保留下来最早的,最完整的韵书,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共分为五卷(平声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分206韵。
5、《干禄字书》:是唐中的一部正字书,作者颜元孙。
干禄,求禄位,学好写字就能求得禄位,是科举时代的字体标准。
6、《说文解字》: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简称《说文》,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
系统阐述汉字的造字规律,是中国第一部即后代所说的字典。
7、因声求义:是传统的训诂方法之一,是指通过对汉字声音线索的分析来探求字义。
8、字书:字数是研究字形和根据字形以考证音义的书,包括(1)学童识字课本,如《急就篇》等;(2)解释汉字形体、读音和意义的书,如(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梁)顾野王的《玉篇》,(宋)司马光等的《类篇》,(清)《康熙字典》等。
(3)刊正字书的书,如(唐)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宋)张有的《复古编》等。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摘抄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摘抄
以下是《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的部分摘抄:
1、小学家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汉字的构造和变迁,词义和音韵,也涉及方言的分合和亲属语言的关系。
2、从音韵学的研究开始,由字音、字形的研究扩展到词义和语法的研究,这就奠定了中国语言学的基石。
3、语言学的研究,从广义来说,应该包括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方面。
4、中国的传统语言学偏重于理论,所以直到清末,中国的语言学还是以文字学为主。
5、中国文字学史包括三个阶段:第一是字形的阶段,第二是声韵的阶段,第三是训诂的阶段。
6、中国人重视文字,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利用汉字来统一语言。
7、汉字的优点在于它有超方言的特点,所以能起统一语言的作用。
8、汉字的缺点在于字形难写,而且同一个字往往有几种不同的意义,几种不同的读音。
9、汉字的另一个缺点是它不能表达动态的意义,也就是说,它不能表达“做什么”的意义。
10、汉字的又一个缺点是它的字音和字形往往不能相符。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中国语言学史是一部关于中国语言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著作。
通过对中国语言学的起源、发展和变革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揭示了中国语言学发展的脉络和规律,为我们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在阅读这部著作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动,对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首先,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作者通过对中国语言学的历史沿革、学派演变、理论成果和学术思想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轨迹和学术成果,全面展现了中国语言学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通过对中国语言学历史的细致考证和深入分析,揭示了中国语言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成就和理论贡献,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和理解中国语言学的学术传统和学术特色,深入把握中国语言学的学术内涵和学术规律,为我们深入研究中国语言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其次,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方法是全面系统的。
作者在研究中国语言学史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如历史考证、文献梳理、学术分析等,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学术成就。
通过对中国语言学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著作进行梳理和分析,作者揭示了中国语言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深入剖析了中国语言学的学术特点和学术规律,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方法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和理解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深入把握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规律,为我们深入研究中国语言学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最后,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成果是丰富多彩的。
通过对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作者全面系统地揭示了中国语言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成就和理论贡献,深入剖析了中国语言学的学术特色和学术规律,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中国语言学史的意义
中国语言学史的意义摘要:一、引言二、中国语言学史的定义与重要性1.语言与语言研究的起源2.中国语言学史的范畴3.中国语言学研究的意义三、中国语言学史的主要内容1.古代汉语研究2.中古汉语研究3.现代汉语研究四、中国语言学史的里程碑事件1.重要著作与学者2.学术流派与争论五、中国语言学史的未来发展趋势1.跨学科研究2.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3.国际交流与合作六、结论正文:在中国语言学领域,语言学史的研究一直备受重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国语言学史的意义:定义与重要性、主要内容、里程碑事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语言学史的定义与重要性。
语言学史是一门研究语言发展历程、探讨语言本质和规律的学科。
在我国,语言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经典,如《诗经》、《春秋》等。
这些经典中包含了古人对语言的观察和思考,为后世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语言学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与语言研究的起源: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工具,也是思维的表达方式。
研究语言有助于了解人类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演变。
2.中国语言学史的范畴:中国语言学史既包括对古代汉语的研究,也包括中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研究。
这三个阶段的语言研究相互衔接,构成了中国语言学史的整体框架。
3.中国语言学研究的意义:研究中国语言学史,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汉语的发展脉络,挖掘汉语的内在规律,提高汉语教学和研究水平,推动汉语的国际传播。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中国语言学史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古代汉语研究、中古汉语研究和现代汉语研究。
1.古代汉语研究: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以甲骨文、金文、文献典籍等为对象,探讨古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问题。
2.中古汉语研究:中古汉语研究以《切韵》、《广韵》等韵书为代表,着重研究音韵、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内容。
3.现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研究以《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为依据,关注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现象。
中国语言学史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说文》的缺陷
p34-36,又, 有些字释义太过笼统、粗疏。 有时用封建说教代替词的释义。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局限:p15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尔雅》的注释
晋 郭璞 《尔雅注》 宋 邢昺 《尔雅疏》 清 邵晋涵 《尔雅正义》
郝懿行 《尔雅义疏》 现代 周祖谟 《尔雅校笺》(整理校勘)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3)说解体例: “凡某之属皆从某” “象形”、“象某形”、“象某某之形”、“象某 某” ——象形字 “指事”、“象形” 、“象某某之形”、“象某 某” ——指事字
四、西学东渐的时期——清末到解放以前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1.先秦时期(以研究实物名称为特色。如《尔 雅》)
2.两汉时期(以研究文字、词汇为特色。如 《说文》、《方言》、《释名》)
中 国 古 代 语 言 学 的 分 期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
一、训诂为主的时期——大致从汉代初年 (公元前三世纪)到东晋末年(五世纪), 是语义研究为主的阶段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中国语言学史——一部叙述从先秦到解放前汉语言研究简史的首创之作王力先生是我国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散文家和诗人,而《中国语言学史》这本书是他1962年在北大中文系开设“中国语言学史”课时编写的讲义,是继岑麒祥的《语言学史概要》(科学出版社,1956)后又一部语言学史著作。
这本书是叙述了从先秦到解放前汉语言研究的简史,它对我国两千多年的语文研究和语言学遗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系统的总结,并对我国传统语言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批判继承,为我国语言学研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阅读《中国语言学史》,我发现王力先生是以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著作和语言学为研究对象的,对中国语言学史的阶段分析有其明确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四个时期”。
所谓中国语言学史的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传统语言学的阶段(先秦-清末),第二阶段为现代语言学兴起的阶段(清末-解放前即1899—1949)。
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则是《马氏文通》的问世。
所谓四个时期,即指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中除了“前言”和“结语”部分,把整个中国语言学史划分为四章四个时期,并且运用“抓住突出性标志,对其时间倾向模糊”的方法论述每个时期的语言学发展情况。
第一时期是“经学时期”、“以训话为主的时期”(先秦两汉),突出了四部笔迹重要的与训话有关的两汉著作:《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和《释名》,介绍了先秦两汉时期我国传统语言学研究的萌芽。
第二时期是“佛学与理学时期”,又叫“韵书为主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明代),重点介绍了《切韵》、《广韵》、《集韵》、《平水韵》和《中原音韵》等韵书。
其从反切的兴起及其广泛运用说起,介绍了韵书、韵图的出现,以及佛学、理学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推动。
第三时期是“经学复兴时期”,也称“文字、声韵、训话全方面发展的时期”(清朝)。
书中提出,这是古文字学的产生时期,重点介绍了《说文》四大家的著作和王氏父子的论著。
中国语言学史课件
• 创造文字的是“圣人”,没指明是某个人
17
• 《说文解字》 •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 可相别异,初造书契
• 《荀子》 • 好书者众矣,仓颉独传者壹也。
18
三、名实论
• 诸子关于名与实的讨论是最早的关于概念 (词义)与概念名称(词形)关系的讨论
• (一)孔子
《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 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又“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侍坐于季孙, 季孙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马,其与之 乎?”孔子曰:“吾闻君取于臣谓之取, 不曰假。”季孙悟,告宰通曰:“自今以 往,君有取谓之取,无曰假。”故孔子正 假马之名,而君臣之义定矣。”
20
• (4)《论语· 雍也》:子曰: “觚不觚,觚哉!觚哉!”
觚
爵
•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急就者,
谓字之难知,缓急可就而求焉。”
29
• 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 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 喜。 •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周千秋, 赵孺卿,爰展世,高辟兵…… • 锦绣缦旄离云爵,乘风县钟华洞乐,豹首落 莫兔双鹤,春草鸡翘凫翁濯…… • 锦绣、饮食、衣服、臣民、器物、虫鱼、服 饰、音乐、形体、兵器,车马、宫室、植物、 动物、疾病、药品、丧葬
23
• 三个重要观点(P4-5):
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二、语言具有民族的特点;
三、语言是具有稳固性的,同时又是发展的。
24
• 《尹文子•大道下》 :
• 庄里丈人字长子曰盗少子曰殴盗出行, 其父在后追呼之曰盗盗吏闻之因缚之其 父呼殴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 之几殪
王力先生《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
王力先生《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中国语言学史》是目前很多读者普遍都比较喜爱的一部书籍,其详细对中华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进行了分析和浅谈,而且分析得相当的到位,让读者们在阅读之后不禁会感叹中华文化的无尽魅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力先生《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赏析。
王力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是一部叙述从先秦时期到解放前期的汉语研究发展的历史。
该书以研究对象为线索分类,分为训诂为主的时期;韵书为主的时期;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的时期;西学东渐时期,这种分类方式虽然与其他的以时间为线索的分类方式不同,但也基本上与之相吻合。
按照王力先生的观点中国语言学史,真正的语言学始于五四运动以后,之前的各种研究均属于语文学研究,或称为语言学的萌芽时期、积淀时期。
本书从先秦时期的零星的语文学知识开始叙述到解放以前,应视为广义的“语言学”研究,1严格来说,应称为汉语言研究简史。
王力先生对中国语言学史的分期,简单来说可称为“两个阶段,四个时期”第一阶段,从汉代到清代末年,这是封建主义文化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1899年到1949年,这是资本主义文化的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分期,是以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的问世。
按照四个时期来说,第一个时期是经学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以疏解经义为目的,其中重要的著作《说文解字》、《尔雅》。
秦汉时期有很多编纂的识字课本,当时国家对语文教育非常重视。
直到《说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语言学史的一个阶段,童蒙识字课本阶段。
汉代崇尚经学,“训诂”由此兴起,但读古书,在学校讲授经书,不能随便乱讲,《汉书?艺文志》又说“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
“读书应尔雅”就是讲解应该正确,《尔雅》实际上是一种故训汇编。
第二个时期是佛学与理学时期,在这一时期经义虽也还算重要,但主要不在于字义的辨析,而在于章句的阐述,于是语言学的重点转移到音韵学上,以与文学上的声律,哲学上的佛教相配合。
韵书产生的原因是为了适应诗赋的需要。
中国语言学史ppt课件
本
3.词3)源学北音语学源学((近汉音·刘学熙)《释名》、清·程瑶田《果
蠃转语(记元》代、周王德念清孙《的释《大中》原)音;韵》 )
内
4.俗4)语学等(韵清学翟(灏宋《《通韵俗镜编》》、)钱大昕《恒言录》)
容
5)虚字辞例之学(清王引之《经传释词》 、俞樾
四、西学东渐的时期——清末到解放以前
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1.先秦时期(以研究实物名称为特色。如《尔 雅》)
2.两汉时期(以研究文字、词汇为特色。如 《说文》、《方言》、《释名》)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语音研究的开始阶段 ) 4.隋唐宋时期(汉语语音研究趋向稳固、统一
的阶段 )
5.元明时期(《中原音韵》是其中的代表作) 6.清代(以研究古音古义为根本特色 )
•
“子云《方言》虽亦古輏轩之使所有事,然惟
一二附于经者,解经必用之非是类也。士固可以束
而不观。”(清·齐召南《续方言·序》)
.
❖ 《方言》的注释 晋 郭璞 《方言注》 清 戴震 《方言疏证》 钱绎 《方言笺疏》 王念孙《方言疏证补》 …… 现代 周祖谟《方言校笺》
.
第四节 《说文解字》
学也。”
↓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
文字学
小
1)说文学(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学
2)字音样学韵(学唐·颜元孙 《干禄字书》 )
』
13))“六今书音学学(”元(·戴中侗古的音《)六书故》 )
的
4)(古《训文切韵字诂》学学、《广韵》 )
基
1.雅2)学(古郭音璞学《(尔上雅古注》音、)郝懿行《尔雅义疏》)
中国语言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语言学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奠基人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许慎答案:D2. “六书”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许慎答案:D3. 以下哪部著作是汉代语言学家扬雄的作品?A. 《说文解字》B. 《方言》C. 《尔雅》D. 《法言》答案:D二、填空题1. 古代汉语中,“之乎者也”被称为______。
答案:虚词2. “文言”和“白话”的区别主要在于______。
答案:语言风格3. 宋代语言学家陆游的《______》是研究古代汉语方言的重要文献。
答案:《老学庵笔记》三、简答题1. 简述《说文解字》在中国古代语言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字字典,对后世的汉字研究和字典编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请简述“六书”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六书理论是汉字构字的六种基本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四、论述题1. 论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词汇、语音方面的主要差异。
答案: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上,古汉语词序较为灵活,而现代汉语词序较为固定;在词汇上,古汉语词汇较为丰富,现代汉语词汇更加简化;在语音上,古汉语声调较少,现代汉语声调较多。
五、翻译题1. 请将以下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中国语言学史》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学术著作,通过对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脉络和历史变迁。
在阅读这部著作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中国语言学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同时也对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语言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从古代的甲骨文、金文、篆书等文字开始,中国人民就开始了对语言文字的探索和研究。
在古代,语言学主要是以文字学为主,通过对古代文字的研究,人们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字体系和语言规范。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语言学家们不断总结经验,提出理论,推动了中国语言学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语言学也逐渐走向成熟。
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中国语言学开始注重语言的规范和规则,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语言学理论和观点。
同时,中国语言学也开始与外国语言学相互交流,吸收外来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现代,中国语言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语言学得到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发展。
中国语言学家们在语言学理论和实践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同时,中国语言学也开始走向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语言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中国语言学的发展与繁荣。
通过阅读《中国语言学史》,我对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我深刻感受到中国语言学在历史长河中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也对中国语言学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我相信,在中国语言学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语言学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中国语言学史重点
中国语⾔学史重点⼀、语⽂学和语⾔学语⾔学:就是研究语⾔的科学,有⼴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义的语⾔学包括传统语⾔学和现代语⾔学。
狭义的语⾔学指的是同语⽂学相对的现代语⾔学。
传统的语⾔学称为语⽂学,以研究古代⽂献和书⾯语为主。
现代语⾔学则以当代语⾔和⼝语为主,⽽且研究的范围⼤⼤拓宽。
语⽂学是为其他学科服务的。
现代语⾔学是⼀门独⽴的学科。
区别:P3前者是⽂字或署名语的研究,特别重在⽂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全⾯的语⾔理论。
(王⼒)中国在‘五四’以前所作的语⾔研究,⼤致是属于语⽂学范围的。
⼆、中国有⽆语⾔学?⽚⾯观点:没有,是语⽂学⽽不是语⾔学。
欧洲有语⽂学(philology)和语⾔学(languistics)的区分,现代西⽅的语⾔学传统中,往往强调语⽂学和语⾔学的区别。
我们有的⼈也⼀切以欧洲模式⾃蔽,谓我国在“五四”以前的语⾔研究都是属於“语⽂学”范围的,是“前科学”的。
原因:(1)我国历来对语⾔学的重视是不够的,从事语⾔学研究的⼈很少,⾄今仍有⼀些问题得不到澄清.(2)根据现代西⽅语⾔学理论,认为有三点理由:P4研究对象、研究⽬的、研究成果驳斥:这些理由似是⽽⾮,不能令⼈信服。
(1)研究对象:“⽂字和书⾯语”与“语⾔本⾝”并不对⽴研究事实:古代语⾔学有优秀的著作,已超出语⽂学范围。
如《⽅⾔》(2)研究⽬的:任何⼀门学科的兴起,都有它的⽬的,不能以此就判断它的性质。
西⽅语⾔学最初也是为阅读古典⽂献服务的。
(3)研究成果:我国古代语⾔学是研究有丰富的理论成果。
⽂字、词汇、⽅⾔、语⾳三、“⼩学”中国传统语⾔学也被称为“⼩学”,包含⽂字学、⾳韵学、训诂学三个⽅⾯。
但⼩学最初是指教育童蒙的学校,后⽤来指语⾔⽂字的学习。
P36四、古代语⾔学史⼤致分期及特点:(1)先秦:萌芽时期,以研究事物名称为特点主要成就:童蒙识字课本的编撰——《史籀篇》名实关系⼤讨论——孔⼦、⽼⼦、荀⼦(2)两汉:确⽴时期,⼩学的建⽴,以研究⽂字、词汇为特点主要成就:识字课本——史游《急就篇》;训诂学、词汇——《尔雅》、扬雄《⽅⾔》、刘熙《释名》、《⼩尔雅》;⽂字学——许慎《说⽂解字》;(3)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发展时期,语⾳研究开始,词义研究进⼀步发展主要成就:训诂学、词汇——张揖《⼴雅》、顾野王《⽟篇》、孔颖达《五经正义》⽂字学——《字林》、正字法专著⾳韵学——韵书:陆法⾔《切韵》、孙愐《唐韵》(4)宋元明:研究范围扩⼤、承前启后的时期,以语⾳研究为特点主要成就:⾳韵学——韵书:《⼴韵》、《集韵》、《中原⾳韵》、《韵镜》等(5)清代到“五四”之前:⿍盛和转型时期,以研究古⾳、古义为根本特点,是对古代语⾔学的总结时期主要成就:古⾳学研究、《⽅⾔》、《尔雅》、《说⽂》研究语法研究兴起——马建忠《马⽒⽂通》知识点:三仓(秦朝)——李斯《仓颉篇》、赵⾼《爰历篇》、胡⽏敬《博学篇》西汉史游《急就篇》:唯⼀流传下来的识字课本。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中国是一个语言种类众多、形式多样的国家,拥有汉语、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等多种语言。
这种多语言的现象反映了中国语言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中国语言学史》系统地介绍了这些语言的历史和特点,从而展现了中国语言学的宏大和厚重。
作者在书中通过详细的史料和研究成果,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语言的悠久历史和繁荣发展。
书中第一章从早期的甲骨文、金文开始,追溯了中国语言学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和音韵方面,通过对文献和史料的考察和比较,人们逐渐认识到不同地区和时期的语言存在差异和变化。
在古代诸子百家中,有不少学者对语言问题进行了探讨,如墨子、荀子等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语言观点。
这些古代学者的贡献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随后的几章中,书中详细介绍了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学、声韵学、语义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作者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对各个时代的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
例如,在汉语语法学领域,书中介绍了《说文解字》、《集韵》等著作的语法观点和研究成果。
这些著作对后世的语法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现代语法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中国古代方言学的研究成果。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方言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古代,一些学者对方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如《广韵》和《集韵》就是对方言进行系统整理和分类的著作。
通过这些著作,人们了解了古代汉语的方言分布和演变。
这些方言的研究成果为今天的方言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另外,书中还对中国文言文和白话文的演变进行了介绍。
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主要以文言文为基础,文言文是一种经过规范化处理和官方流传的文学语言,它具有严格的语法结构和规范的用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人们开始使用更为自然、贴近口语的白话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0世纪初,中国进行了一场以白话文为基础的文化运动,使白话文逐渐成为现代汉语的主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反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内因:汉语音节本身的特点
外因:佛教文化的影响
• 反切的价值 • 在注音字母出现之前,反切一直是汉字注音的主要
工具。(克服了之前的注音方法的局限)
• 反切法的创造,意味着韵书的产生已为期不远了。
• 反切不仅有注音的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统一
今本《方言》共十三卷。大体卷一、卷二、卷三、卷 六、卷七、卷十、卷十二、卷十三释语词,卷四释服 制,卷五释器物,卷八释兽,卷九释兵器,卷十一释 虫。 卷一至卷十一的体例基本一致,每一词条之下,都列 举有关方言区的词相比较,以通语担任释词。 (例见 p18) 十二、十三两卷,大部分条目都是以一个单词来解 释一个或两个单词,如:备、该,咸也。
1)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用个人力量进行全国性
方言词汇调查的一本书。
2)《方言》为我们了解汉代‚普通话‛的词汇提供
了重要依据。
3)《方言》在词汇研究方面的作用 (沟通古今)
《方言》的影响
•
《续方言》(杭世俊)、《续方言又补》、《广续 方言》; 李实《蜀语》、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广州话 本字》(詹宪慈)、杨恭恒《客话本字》、近代罗 翙云的《客方言》
•
总的来看,在体例上仿照《尔雅》,大多是先 列举一些同义词,然后用一个常用词解释。例如:
《尔雅· 释诂》:佥qian1、咸、胥:皆也。
《方言· 卷七》:佥、胥:皆也。自山而东五国 之郊曰佥,东齐曰胥。
《方言》中提到的四种语言现象
1)通语——或称凡语、凡通语、通名,四方之通名。这是 指没有地域限制、在西汉时期通行地域较广的共同语。 例如:
价值:1.首创了按词的义类编排词汇的体例;
2.对词义进行解释时,态度比较实在,故释义 较科学; 3.是一部研究汉语词义演变史的好书; 4.保存了一些天文、历法、地理、动植物等方 面的资料……
局限:p15
《尔雅》的注释
晋 郭璞 《尔雅注》
宋 清 现代
邢昺 邵晋涵 郝懿行 周祖谟
《尔雅疏》 《尔雅正义》 《尔雅义疏》 《尔雅校笺》(整理校勘)
正篆字数 异体字字数
3)说解体例:
‚凡某之属皆从某‛
‚象形‛、‚象某形‛、‚象某某之形‛、‚象 某某‛
——象形字
“指事”、‚象形‛ 、‚象某某之形‛、‚象 某某‛ ——指事字 ‚会意‛,‚从某,从某‛,‚从某某‛ ——会 意字 ‚从某,某声‛ 、‚从某,某省声‛ ——形声字
《说文》对中国语言文字学发展的贡献:
读音的作用。 • ……
• 反切的改良
• 避免类隔。
如:沓,长答反 → 徒答切
• 尽可能使二字连读成一音。如: 传统韵书 干 官 古寒切 古丸切 《音韵阐微》 歌安切 古剜切
坚
古贤切
基烟切
四声的发现
四声的发现和如下两点密切相关:
1)文学创作
2)佛教传入
第七、八节 韵书
• 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韵书
生活
自 然 万 物
释天——————————————天文
释地、释丘、释山、释水—————地理 释草、释木———————————植物 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动物
百 科 名 词
《尔雅》的性质
为两个目的服务的教科书: 1. “正名命物‛ 2.解经 “尔雅以观于古,足以辨言矣。‛
‚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 《尔雅》的价值与局限
中國語言學史
主講:侯小英
hxy49@
参 考 书 目
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上海古 籍出版社) 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北 京大学出版社) 邓文彬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巴蜀书社) 胡奇光 《中国小学史》(上海人 民出版社 )
『 小 学 』 的 发 展 过 程
初级学校
《大戴礼记· 保傅》 :‚及太子少长,知妃 ↓ 色 ,则入于小学。小者所学之宫也。‛
等各有乖互。江東取韻與河北復殊。因論南北
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選精切,除削疏緩。 顏外史、蕭國子多所決定。魏著作謂法言曰: “向來論難,疑處悉盡,何為不隨口記之!我 輩數人,定則定矣。”法言即燭下握筆,略記
内容:解释各种名称的来源
体例:
全书根据义类分为27篇
编排体例(分类)近《尔雅》,二者差别主要在于? (收词原则、释义方式) 声训体例:①以同音字或近音字为训
雨,羽也,如鸟羽动则散也。 ②以双声字为训 勇,踊也,遇敌踊跃欲击也。 公,广也。可广施也。 ③以叠韵字为训 月,阙也。满则阙也 。 骂,迫也,以恶言被迫人也。 含,合也。合口停之也。
创学科
通百科 存古篆 ‚达神恉‛ 存古音
《说文》的缺陷
p34-36,又,
有些字释义太过笼统、粗疏。
有时用封建说教代替词的释义。
《说文》的影响
“许学”“说文学” 仿《说文》之作,如:晋吕忱的《字林》、陈 顾野王的《玉篇》和宋司马光《类篇》 整理《说文》之作,如:大小徐、说文四大家
第五节 声训
文字学 卢辩注:‚古者太子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太 学也。‛ ↓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 小 学 』 的 基 本 内 容
文字学
1)说文学(清·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字样学(唐· 音韵学 颜元孙 《干禄字书》 )
3)六书学(元· 戴侗的《六书故》 ) 1)“今音学”(中古音) 4)古文字学 (《切韵》、《广韵》 ) 训诂学 2)古音学(上古音) 1.雅学(郭璞《尔雅注》、郝懿行《尔雅义疏》) (清代戴震、段玉裁、钱大昕等) 2.方言学 (钱绎的《方言笺疏》 ); 3)北音学(近音学) 3.词源学 语源学(汉· 刘熙《释名》、清· 程瑶田《果 蠃转语记》、王念孙《释大》 ); (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 4.俗语学(清翟灏《通俗编》、钱大昕《恒言录》) 4)等韵学(宋《韵镜》 ) 5)虚字辞例之学(清王引之《经传释词》 、俞樾
影响
开创了以声训推释词源的方法,对后世语言
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开导了右文说和因声求义
的先路。
思考: 声训和“约定俗成”原则的关系?
第六节 反切的兴起和四声的发现
• 反切产生之前的注音方法:
譬况法
《公羊传》:‚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 注曰: 读若法 ‚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 直音法 “珣,读若宣‛;‚觭,读为奇伟之奇。‛ 之。‛
第一章 训诂为主的时期
何为“训诂”?
第一节 语言研究的萌芽
语言、文字研究的萌芽
借字义、字形的解释来阐明哲理或政治主张 对古书字义的解释
先秦古籍中一些有关语音分析的材料值得注意
先秦诸子的语言学理论
孔子(‚正名‛思想) 墨子(《墨经》) 荀子(《正名篇 》)
第二节
一、童蒙识字课本
《古书疑义举例》 )
中 国 古 代 语 言 学 的 分 期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
一、训诂为主的时期——大致从汉代初年 (公元前三世纪)到东晋末年(五世 纪),是语义研究为主的阶段 二、韵书为主的时期——大致从南北朝初 (五世纪)到明末(十七世纪),是以 语音研究为主的阶段 三、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的时期— —清代
•
君者,元也;君者,原也;君者,权也;君 者,温也;君者,群也。
王者黄也,王者方也,王者匡也,王者黄也,王者
往也。 (《春秋繁露》 )
《释名》
作者
写作目的: 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 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 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 《释名》。
‚魏时有李登者,撰《声类》十卷,凡一
万一千五百二十字,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
(唐· 封演《闻见记· 文字》)
我国历史上的重要韵书
• 《切韵》系韵书
• 《中原音韵》系韵书
切韵系韵书
• • • • • • 《切韵》 《唐韵》 《广韵》 《集韵》 《五音集韵》 平水韵
《切韵》
隋· 陆法言《切韵· 序》:
什么是“声训”?
~指的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某一词语 所代表的客观事物最初的命名立意之义的一种训诂 方式。 声训产生与初步发展于先秦,大盛于两汉,集 大成于《释名》。
•
•
•
•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 颜渊》)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礼记· 中庸》) 王者,往也。神所向往,人所乐归。 (《春秋文耀钩》) 男者任也,子者孳也。男子者,言任天地之道,如长 万物之义也。故谓之丈夫。丈者长也,夫者扶也,言 长万物也。女子者,言如男子之教,而长其义理者也。 故谓之妇人。妇人,伏于人也。 (大戴礼记· 本命》)
今、古文经学之争
作者
‚五经无双许叔重‛
体例:
1)部首、文字编排体例:
‚始一终亥‛(部首的排列) ‚据形系联‛(部首的前后顺序)
‚以类相从‛(每部中文字的排列)
2)文字体例:
全书收正篆九千多 ,正篆并不限于小 篆,还包括古文和籀文。正篆之外,又列或 体、俗体、奇字。
每部末尾注明‚文若干‛、‚重若干‛
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为嫁 也。逝,秦晋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
2)某某之间通语——这是通行地域较广的方言。
逢、逆,迎也。自关而东曰逆,自关而西或曰迎,或曰逢。
3)某地语——通行地区较小的方言,例如:
叨、惏,残也。陈、楚曰惏。
4)古今语,或称古雅之别语。
《方言》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四、西学东渐的时期——清末到解放以前
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1.先秦时期(以研究实物名称为特色。如 《尔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