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
《回忆鲁迅先生》本文节选自萧红在鲁迅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文章,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作者以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许多零散的生活细节,将鲁迅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描写,使他形象生活化、真实化,不仅可敬,更加可亲。
本课要求学生能够自主通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思考课本批注中提出的问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读,并借助文旁批注进行思考的能力;2.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萧红对鲁迅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之情;3.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细腻的语言,体会作者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2.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萧红对鲁迅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细腻的语言,体会作者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1.布置预习,扫清字词障碍,通读课文;2.学生课前了解初中阶段需要学习的鲁迅作品,散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小说包括《社戏》《故乡》《孔乙己》等。
一、电影片段导入她是一位传奇人物,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中,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世俗,历经反叛、觉醒与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一生未向命运低头。
2014年许鞍华导演的电影《黄金时代》。
介绍萧红: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原名张迺(nǎi)莹,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毕业于女师大附中,著有《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代表作为《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萧红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鲁迅先生走路很 轻捷,……他刚抓起 帽子拉往头上一扣,
敏捷 性急
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 坚毅
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 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 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 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 得热闹。
爽朗乐观、率真可亲、平易近人
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 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jiǎo ròu 绞肉 xīn jīn 薪金
jiào duì校对cǎo shuài 草率
xí zǎo洗澡 yōu rán 悠然
fēn fù 吩咐mǒ shā 抹杀 ɡē dɑ 疙瘩 阖一阖眼睛(hé) shēn wù tònɡ jué 深恶痛绝
你能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吗?
堵塞 (sè)
差不多 (chà)
4、观察和自己比较亲近的人的行为举止, 采撷具有个性的生活细节,体现人物的个 性特征。
自题小像
爱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国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爱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民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爱
子
板书
语言 质朴浅白
善于撷取生活琐事
写 作 清新隽永 特 捕捉细节 色
作者印象中的鲁迅:生活平凡随意、
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
志坚定
伟大而平凡
布置作业:
1、背诵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和纪念鲁 迅逝世三十周年臧克家写的《有的人》。
2、积累鲁迅先生的一些名言警句。
3、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没 有新的认识?请在随笔中写下你的体会。
对青年严格要求 寄予厚望 深切关爱
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人之友的鲁迅 ③人之主的鲁迅 ④生活中的鲁迅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当堂习作小结教师提出习作要求:
运用今天学过的一种写作方
法来描写一下你身边的同学,要
突显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师结
合照片引导孩子开拓思路,思考
合适的写作素材并进行写作练
习。
感谢萧红教会我们用貌似不经心
的背后写出了对鲁迅的深刻了
解,从貌似轻描淡写的内里写出
了对鲁迅炽烈的情感。
所以我们
要以一颗饱有热情的心来感知生
活,看一朵花开,赏一朵云飘,
品一段青春!
作业:课后完成当堂习作
同学们先结合日常生活
来说素材,然后当堂进行
习作练习,最后由同学结
合本课所学内容进行点
评。
培养学生的写
作能力、表达
能力以及赏析
能力。
三、板书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以小见大显中心
动词准确现精神
细节描写摹人物
侧面烘托衬品格。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_158
教学目标: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体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 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并思考批注中提出的问题。
本课是自读课文,文字较多,片段之间没有严密的逻辑,在指导学生自读时理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通读课文梳理文章的水平,自读时,能够借助文旁的批注,为阅读引路。
2. 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本文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并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体现出鲁迅的个性和气质,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作者对鲁迅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3. 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的细腻等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资料助读了解人物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很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批注阅读,走进文本(一)鲁迅印象方法:默读课文,初步感知导语:思考: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交流反馈,得出答案:“鲁迅先生坐在那,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小结: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个培植晚辈作家的慈祥宽厚的长者、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战士、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人的老人,潇洒、幽默、风趣……(二)鲁迅性格1.深入研读讨论旁批导语:看着旁批,再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旁批里的问题,老师交流点拨。
学生交流探讨结束时,PPT显示教材旁批:“‘喜欢吃硬东西’,有人认为这里暗示了鲁迅性格的刚硬,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课堂讨论。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程教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学会概括事情的方法,提高概括事情的能力。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一)导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诗是谁写的?对,这两句诗是鲁迅写的,同时也把他当做是鲁迅精神品质的写照。
以前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萧红的脚步走进生活中的鲁迅。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二心集》《而已集》等(三)检查自学检测1.让同学上台展示答案。
2.教师订正后全班齐读。
(四)整体感知本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十四件小事,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事情的主要内容。
方法:1.抓关键词、关键句2.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明确:1、鲁迅的笑2、鲁迅走路的姿态3、我在鲁迅家做客人4、鲁迅先生开玩笑5、鲁迅先生看到晴天笑了6、鲁迅先生看青年人的信7、鲁迅先生的原稿 8、徐先生的笑 9、鲁迅先生的礼让10、鲁迅先生的休息 11、鲁迅先生待客 12、鲁迅先生尝鱼丸13、鲁迅先生包书 14、鲁迅先生坚持工作(五)合作探究一文学作品中通常用典型事例反映人物性格特征,这篇回忆录同样也是这样,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十四件小事,从这十四件小事中,概括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用以下格式回答:我从______(某件事或某句话)看出来,鲁迅先生是一个______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2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刻画富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2.揣摩重点语句和段落,品味作者细腻传神的语言,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刻画富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揣摩重点语句和段落,品味作者细腻传神的语言,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萧红回忆的点滴琐事,结识了“凡人”鲁迅。
这节课,让我们深入文本,品读传神的细节,认识“真人”鲁迅吧!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连接新知。
二、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过渡: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往往是点睛之笔。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这篇课文,探讨细节描写的妙处吧!1.探究任务在传神细节里读别样的鲁迅:精读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细节描写,结合其中的关键词句,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鲁迅怎样的精神品质。
2.探究方法(1)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细节,揣摩其深意。
(2)聚焦细节描写中特别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咀嚼生动传神的动词。
(3)留意那些与常理相悖的细节,思考人物言行的根源。
3.成果展示预设:(1)勾连反复出现的细节。
一组写“笑”的语句: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明确:笑的描写几乎贯穿全篇,是对鲁迅先生的神态细节描写。
从这“明朗”、可以“冲下楼梯来”、“冲破忧郁心境”的笑声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先生。
句中的“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笑得咳嗽起来”“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等细节,通过简笔勾勒,反复渲染,使读者对鲁迅先生的开朗乐观印象深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赏析、积累细节描写的语言;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活人物。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既真实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文学家鲁迅先生及萧红先生的生平事迹及相关的作品,收集鲁迅名言。
教学建议:本文很长,适合长文短教。
本文的设计技巧在于“线条式选点切入”,在教学中切入到“爱笑的鲁迅”、“陪客人的鲁迅”、“对待青年的鲁迅”三个板块,通过整合提炼各段中描写“鲁迅的笑声”的文字,通过文中描写“鲁迅陪客人”的文字,与课外有关鲁迅陪客的不同做法的文字做对比研读,通过描写“鲁迅对待青年”的文字等三个板块,以点带面,深入感悟鲁迅既真实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感受一个不一样的鲁迅形象。
这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当然,课始的阶段还有一个“文意整体把握”的教学环节,所以有“概况段落大意”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赏析、积累细节描写的语言;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活人物。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既真实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文学家鲁迅先生及萧红先生的生平事迹及相关的作品,收集鲁迅名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既真实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点拨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图片导入:鲁迅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作家,上学期我们阅读他的《朝花夕拾》。
鲁迅的文字比较深刻含蓄,比如《无常》《狗·猫·鼠》,文字大多是批判反讽意味,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威严的愤怒相,有如佛教上所显现的降魔的佛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在本次《回忆鲁迅先生》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精神魅力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他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表示敬佩。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新课导入环节,我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鲁迅先生的了解程度有限,导致讨论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在导入环节增加一些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一些修辞手法和语句含义的理解仍然存在困难。为此,我尝试采用了举例和比较的方法进行讲解,但效果并不理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以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与鲁迅先生生平相关的词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回忆与怀念之情;
-分析课文结构,认识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展现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
-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领悟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敬意;
-通过鲁迅先生的事迹,体会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及对青少年的启示。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精神品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鲁迅先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鲁迅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_630
3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沉浸品读文字,读出字里行间中鲁迅平凡的一面。
(重点)2.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
(重点)3.体会作者多种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体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重难点)【过程与方法】通过细读课文,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重点)设计1:(激发兴趣)请学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
(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所以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教师总结:的确,一旦提及鲁迅之文我们总会找到“匕首投枪”这个词,而谈及鲁迅其人,“我以我血荐轩辕”“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便会立即涌上心头。
然每一个人都是无法用简单的句子来概括的,更何况丰富之如鲁迅,伟人之成就并非一蹴而就,伟人正因平凡而更显非凡,一起走近萧红笔下真实的鲁迅。
设计2:(文学角度)板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问:这两句诗是谁写的?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学生自由说。
教师明确并顺势导入:这两句诗是鲁迅先生写的,人们把它看作是先生自己的品质的写照。
第一句是从他对待敌人的斗争精神来说的,横眉冷对,决不妥协,是一副勇猛的斗士的形象;第二句是从他爱护进步青年方面来说的,表现出一个慈祥智慧的长者的风范。
以前,提起鲁迅,很多人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
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
所以,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鲁迅是严厉的、尖锐的,甚至是可怕的。
其实,这是人们对他的误解。
这仅仅鲁迅先生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即“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个方面,不是他的全部。
在鲁迅显示活着的时候,十分关心爱护进步青年,著名的“左联”五烈士,还有文学家唐弢等都受到他的协助。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了解散文的文学形式。
2、教材分析《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节选自萧红在鲁迅先生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文章,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
作者以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许多零散的生活细节,将鲁迅置身日常生活中去措写,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不仅可敬更加可亲。
3、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由于之前学过很多散文,对于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没有难度,文章内容丰富,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穿着一条情感线索---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
文章包括十四个片段,概括片段内容也比较简单,但此文片段之间并无关联,需要学生对片段进行分类这个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借助思维导图是个不错的方法。
文章重点在于分析人物形象以及明晰作者选材角度,尤其是选材角度,学生很难发现其独到之处,可通过对比阅读,一比较就显而易见了。
学习目标:1、通过圈点批注,品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
(重点)2、比较阅读,分析本文选材特点。
(难点)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体悟作者的情感。
明确文章虽布局漫不经心,心有所忆就落笔成文,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贯穿其中,达到“形散神聚”的效果。
2、针对目标2,设计了一个活动。
通过比较阅读,明确作者的选材特点,深度学习文章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作为时代的伟人,其高风亮节和卓越成就为后人瞩目,有时被近乎虔诚的崇拜,渐渐地,被树立成偶像,使人敬而远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通过学习看看你对鲁迅有哪些新的认识。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_366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多种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
2.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起鲁迅,我们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很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我们就通过萧红的作品来理解一个走下神坛的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理解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协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萧红长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回忆鲁迅先生》,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
萧红是一位经常从记忆深处挖掘写作素材的作家,而这篇文章便是她这类作品的代表。
作者将自己与鲁迅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剪裁提炼,组织成文。
全文自然空行成段,布局自由随意,用女性独有的敏锐目光悉心观察,捕捉到了鲁迅先生很多灵动传神的细节,以质朴浅白、清新隽永的语言,于细微之处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充满人情味的活生生的鲁迅,彰显了一代伟人鲁迅的思想和人格。
*新课讲授*(一)整体感知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2.本文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描写鲁迅先生?有何作用?有以下生活场景:①笑声明朗。
②走路轻捷。
③待人饮食。
④调侃玩笑。
⑤感染快乐。
⑥回复来信等,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部编版初一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案
部编版初一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案部编版初一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精选篇1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与温情,以及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从回忆学习过的鲁迅作品开始,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小说《社戏》《故乡》等,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到鲁迅先生,考试也经常考到鲁迅先生,那么,你平时对鲁迅是如何认识的,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
(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教师总结: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这样吗?提起鲁迅我们还会和伟大睿智联系在一起,但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不苟言笑的吗?他有没有平凡的一面?我们经常说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这句话适用于鲁迅吗?我们是否能从他平凡生活中发掘出他伟大的一面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起探究一下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请同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进行圈画1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板书)明确:笑声步伐品评衣着真诚待友(四处)与青年们交往2这些片段,生活场景,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鲁迅,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哪些字词来描写的?让我们从先生的笑声开始吧(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品词识人,适时板书)明确:笑声明朗(乐观开朗平易近人)“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豁达爽朗的形象跃然纸上步伐轻捷“刚”“一”“同时”(行为描写)品评衣着(细致随和善解人意)“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表格式)
教学设计
手稿当手纸用 许先生的忙碌 去看电影坐车时谦让
以读书的方式当作休息 陪客人到深夜 夜以继日工作
检查海婴的丸子 细致包纸包 病中工作不止
教师小结:通过梳理,你可能发现文章写的是饮食起居、待人接物、休闲娱乐、读书写作,这些不为后人知晓的平凡琐事,离大众印象中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形象,相去甚远,把伟人的平凡生活作为题材拍摄,真实,不落俗套。
当然
作为导演要向观众展现一个怎样的鲁迅?萧红又想展现一个怎样的鲁迅先生呢?我们再读课文,深入了解鲁迅。
(二)活动二:分析人物形象,了解鲁迅
学习方法:整理批注 归纳人物特点
活动要求:请整理批注内容,填入下图的对应位置中
作者通过女性独特视角的细心体察,撷取生活中的平凡琐事从不同侧面,以纪实的方式显示了一个真实的凡人鲁迅,一个鲜活的伟人鲁迅。
在萧红心中鲁迅是实事求是慈爱的父亲、是依赖尊重妻子的丈夫、是导师、是长者,是斗士。
他有铁骨亦有柔情,他是不屈的战士,也是亲切的长者。
人间虽然已无鲁迅,但文中鲜活的笑着、走着、工作着、爱国爱家的鲁迅仿佛和我们一起作息起居,他就
鲜活 真实 体察孩子严谨的父亲 对妻子无比倚重的丈夫
亲切幽默爽
朗的长者 对青年呵护
备至的导师 勇往直前
工作忘我的斗士
敬仰
爱戴
怀念。
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与反思
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与反思1.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之一一、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注重语文综合素养的养成,重视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在咀嚼文本、涵泳经典的基础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回忆鲁迅先生》是部编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个单元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卓越科学家邓稼先、爱国诗人闻一多等,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篇章结构、语言形式等方面也各有特色。
捧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我们眼前则浮现出一个作为一家之长的鲁迅,一个情深义重的宽厚长者的鲁迅,平常如普通人,温情如平凡人。
它从一个鲜为人道的角度,为鲁迅先生形象增添了异常真实,异常亲切的一笔,使鲁迅成为更完满、更丰富的“人”。
同时,萧红的散文,情真意切,细腻的笔调充溢着萧红对先生的敬意、怀念种种真情实感,文章内容看似寻常甚至琐碎,背后是对鲁迅的深刻了解,内里是对鲁迅的炽烈情感,实为我国现代散文史上不可多得的怀人名篇。
是为“琐事蕴含人物本色,琐记成就经典篇章”。
三、教学目标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着重在揣摩关键语句和“批注”方法,据此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速读课文,采取旁批的形式,透过一系列细节梳理萧红笔下鲁迅先生的不同“身份”,把握人物形象;2、揣摩重点语句、段落,力求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体会萧红心中鲁迅的“身份”之重,理解作者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和梳理文意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感情,走进作者内心世界。
五、教法与学法(一)教法:1、以批注与文本对话: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批注符号如“~~~”、“——”等做批注式阅读,引导学生有指向性地阅读。
在交流展示中自然归纳鲁迅之“凡人”身份,为后面的品读打好基础。
3.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鲁迅先生以翻一翻书的方式当作休息。对时间的珍惜。
鲁迅先生陪客人到深夜。待人热情、耐心。
鲁迅先生在深夜工作,直到人家都起来了才睡下。工作勤奋。
鲁迅先生检查海婴的丸子。尊重孩子,做事认真,深入实际。
鲁迅先生包纸包很细致。做事严肃认真。
鲁迅先生生病了,但工作不止。工作投入、忘我。
点拨:鲁迅先生虽然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不怕花工夫,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待青年的赤诚之心。
(7)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比如:(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点拨: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严厉的鲁迅形象形成了鲜明对照。
(2)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班级
预授时间
3月6号
课
前
学情分析
通过作者选取了鲁迅先生的生活琐事,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的,生活化的鲁迅先生。这节课重点在于品味语言,揣摩细节,,体会人物精神品质,理解作者情感。
自主学习任务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课
中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品味语言,揣摩细节,感悟写法之妙。
2.体会人物精神品质,理解作者情感。
点拨:“抓”“扣”“伸”,这几个动词,形神兼备地描绘出鲁迅的习惯性动作,体现出鲁迅敏捷果敢、一往直前的性格特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教学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作者萧红的笔触,回忆了她和鲁迅先生相处的日子,展现了鲁迅先生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的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也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
但是,对于鲁迅先生这位伟大作家的生平和品质,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他的人格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培养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伟大作家的敬仰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鲁迅先生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伟大,并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鲁迅先生生平事迹资料:为学生准备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一生。
3.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_79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活琐事体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难点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写作风格。
教学方法朗读法、导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很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就来透过萧红的视角,了解一个不一样的鲁迅先生。
二、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在鲁迅的协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
重病的萧红陷落在九龙,在一所临时医院里去世。
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
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三、文本链接创作背景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
《回忆鲁迅先生》之教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之创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位于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本文节选自萧红在鲁迅先生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文章,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
作者以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零散的生活细节,将鲁迅置身在日常生活中去描写,使他的形象生活化、真实化,不仅可敬更加可亲。
文章内容看似寻常,甚至琐碎,心有所忆就落笔成文,但这恰恰是萧红写作的特点:貌似漫不经心的背后是对鲁迅先生深刻的了解,貌似轻描淡写的内里是对鲁迅炽烈的情感。
这是萧红用心血谱写的一曲鲁迅先生的赞歌,也是一曲深沉凄丽的挽歌,萧红对鲁迅的景仰、敬爱、怀念之情缓缓地流淌其中。
学生分析:小学时候学过萧红的《祖父的园子》,也学过不少鲁迅先生的文章,因此萧红和鲁迅这两个人物,对于学生们来讲,并不陌生。
在七年级上册同学们集体阅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对鲁迅先生的生活点滴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这些都是学习本文的基础。
此外,七年级的学生们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力已渐渐加强,能够从字里行间初步理解萧红与鲁迅先生的深厚情谊。
不过本文所述之事繁多,对学生们梳理文章带来不小的困难。
鲁迅先生的伟人情怀,也是同学们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1. 结合文中林林总总的事件来训练学生小标题概括的能力2. 在自学本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写结合,仿写回忆性片段。
3. 聚焦详写的段落,分析人物形象,感受鲁迅先生的伟人情怀。
重点、难点:借助旁批旁注,运用批注法梳理文章的脉络。
读写结合,仿写回忆性片段。
教学准备:1.课件;2.《朝花夕拾》3.《呼兰河传》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结合《朝花夕拾》来谈一谈我眼中的鲁迅。
二、初读1. 默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2. 勾画重点语句,谈一谈读完本文后,你对鲁迅有了一个什么样的新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并思考批注中提出的问题。 本课是自读课文,文字较多,片段之间没有严密的逻辑,在指导学生自读时应当注意 培养学生独立通读课文梳理文章的能力,自读时,可以借助文旁的批注,为阅读引路。 2. 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本文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并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 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展现出鲁迅的个性和气质,字里行间也流 露出作者对鲁迅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3. 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的细腻等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 妙处。 萧红作为女性作家对生活有敏锐的感知力,而且他的语言细腻明丽,平实自然,如话 家常却又感人至深,注意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语言特点,赏析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教学设想: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采用三层推进教学法,一深入研读 讨论旁批 根据课文批注,小组讨论,初步感知文意,形成对鲁迅的初步印象,二是主题阅读 做 上批注,三是专题阅读 写好笔记,然后整理成读后感。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2) 鲁迅的坐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 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 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 不象夜里那样高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小结: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鲁迅之所以成为文化巨人,是有着深刻的生活的体验的, 是有着沉实的步履的,是有着水到渠成的过程的。我们可以说鲁迅是个大人物,但我们不可 以说鲁迅是个突兀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外来客。在萧红眼里,鲁迅是伟大的,却并不是须仰 视才见 作业设计:1.课外找《回忆鲁迅先生》原文阅读,借鉴课堂指导,摘抄你印象深刻的 细节,并分析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怎样的性格,做读书笔记。 2.准备《呼兰河传》并开始本月推荐书目的阅读,做主题摘抄“灵动的语言”,心有所 感,摘抄下来,把握玩味,争取能做到迁移运用。
第二课时 导语 教学要点:继续专题阅读,语言的品味,然后指导写读后感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 教育初中语文
【反馈指导】 叠词 反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 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许先生是忙的,许先生的笑是愉快的,但是头发有一些是白了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可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常常把要寄出的书,鲁迅先生从许先生手 里拿过来自己包,许先生本来包得多么好,而鲁迅先生还要亲自动手。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 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 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小结:文章里还有这样的句子,1936 年 56 月份,鲁迅重病在身,有一段时间,高烧不 止,卧床不起。萧红去看望他。“天气热起来了,客厅的门窗都打开着,阳光跳跃在门外的 花园里。麻雀来了停在夹竹桃上叫了三两声就又飞去,院子里的小孩子门唧唧喳喳地玩耍着, 风吹进来好象带着热风,扑到人的身上。天气从刚刚发芽的春天,变为夏天了”画面感很强, 读到这里时,心情沉重。一边是生,另一边是死;一边是阳光明媚,另一边是死气沉沉;一边 是希望,另一边却是绝望。鲁迅更是夜以继日,病中笔耕不辍.他想抓住有限的时光,多给 后世留点东西。 语言浅白质朴、清新隽永,语言很富有表现力。这一点在《呼兰河传》里也得到了充 分的体现,激发阅读兴趣。 (一)关于萧红 作者简介显示萧红生平及作品, 1911 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 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 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 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 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 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 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
第一课时 一、资料助读 了解人物 关于鲁迅 导入: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及同学们对鲁迅的传统印象引入。 鲁迅的诗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 教育初中语文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 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 “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 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批注阅读 走进文本 (一)鲁迅印象 方法: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导语:思考: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用一句文中的话概括。 交流反馈,得出答案:“鲁迅先生坐在那,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小结:鲁迅也有如此生活化、人性化的一面,我们完全可以很放松地走近这位文化巨 人。萧红当时经常出入于鲁迅先生的家中,她用自己的笔,把读者轻轻地领进了鲁迅家敞开 的大门,她细腻地描绘了鲁迅、许广平、海婴一家生活起居的习惯,在萧红的笔下,鲁迅不 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还是一个和蔼宽厚的老人;他不仅是中国文化界的思想领袖,他 还是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个了解儿子的好父亲,一个辛勤培植 晚辈作家的情义深重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二)鲁迅性格 1.深入研读讨论旁批 导语:看着旁批,再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旁批里的问题,老师交流点拨。 学生交流探讨结束时,显示 教材旁批: “‘喜欢吃硬东西’,有人认为这里暗示了鲁 迅性格的刚硬,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课堂讨论。 【反馈指导】爱吃硬饭就是性格坚毅的表现吗?毋庸置疑,就选文读以为太牵强,根本 就没有讨论的必要,这种说法太突兀了,有拔高人物之嫌。可是看原文, “鲁迅先生家里, 从楼上到楼下,没有一个沙发。鲁迅先生工作时坐的椅子是硬的,到楼下陪客人时坐的椅子 又是硬的。”还有许广平的话“周先生人强,喜欢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饭也喜欢吃硬 饭……”觉得鲁迅先生的性格却也可见一斑,就是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从不在 意用什么精致的东西,简单随意的生活也隐隐透露着鲁迅刚毅倔强的个性。这样说也很有道 理,所以读文要完整,不可断章取义,教材旁批的设计有问题,仅从节选部分无法得出这样 的结论,读文章一定不能割裂原文,肢解分析。
还有他虽然胃不好,但对着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的不好,鲁迅也还是在桌上举 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地流露出对妻子尊重与依赖的爱意,还有 更多对小辈的体恤。
小结:细节描写,尽显性格 3.专题阅读 写好笔记 【反馈指导】这样写读书笔记 (1) 鲁迅的笑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 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 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然展然的会心的笑。” 小结:作者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 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 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 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 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是萧红用自己心灵感受的非常 个人化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鲁迅。文中尚有多处提到 了鲁迅的笑声: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 教育初中语文
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 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 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随便,这样孩子化 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萧红时时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也居然学会了以自己 的好心情来回报鲁迅先生,那一次天晴了,太阳出来了,“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 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这又是一种如何温馨和谐的其乐融融的景致啊。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 教育初中语文
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
不同角落里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他强 烈地要求着别人,严格地约束着自己,却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谁说鲁迅不可亲近?他对于 青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的可亲的体温,他是那个寒冷年代的一个无可替代的 强大的热源。
如果没初中语文
2.主题阅读 做上批注: 阅读主题: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的性格的? 在课本旁边的空白处写上 你的阅读感受。 【反馈指导】 示例: 这样写批注 1.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拉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 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批注:从这些急火火的动作里,我看到了一个敏捷性急坚毅的鲁迅。 2.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 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批注:生活中的鲁迅普普通通,就像身边的朋友一样,有偏好。 3.青年人写信,写的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 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批注:信写得草率,读信的人便需花比正常更多一些的功夫方能明白,如果是平常的 一个人,恐怕很容易就把这些信丢在一边算了,况且这些信又都是一些“陌生人”来的 ——然而,鲁迅先生则不,即使对写信草率的事情心里多少有点不痛快,也是对事不对人的, 故而才看到眼镜酸痛、看到深夜,他也要把青年人的来信认真看完,这足见鲁迅先生对青年 人之关怀与责任感。 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 小结:“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 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我以为,这是对鲁迅形象的最好定格。那么 多人与鲁迅有过交往,甚至很深的交往,那么多人描写过鲁迅的形象,唯有萧红记忆中的这 个细节,最能概括鲁迅的精神形象。“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这是萧红对鲁迅抓起帽子跨 出门去那个瞬间动作的主观性想象,是最符合先生内在品格的一个想象。鲁迅的一生,对自 身悲观的逃离也好,向敌人淫威的冲锋也罢,都给人不顾一切向前的印象。他的思想和行动, 在坚持在中质疑,在质疑中坚持,但从没有停止过前行的脚步,甚至是很坚定的脚步。不管 他有多阴郁,有多怀疑,他最终给人的,却是个“硬”的印象,这使人想起他的饮食起居之 爱好,不喜欢一切“软”的东西,包括汤、沙发之类。萧红还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 习惯动作,比如走路很轻捷,“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 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