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中华文化微课设计

合集下载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第一章:中华文化的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定义:中华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和成果。

2. 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多元一体、和谐共生。

3. 中华文化的影响:对东亚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儒家思想、汉字、四大发明等。

三、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化案例,如儒家思想、汉字等,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华文化定义和特点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以及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的认识。

第二章:中华文化的哲学思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佛家等。

2. 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儒家思想:仁爱、礼仪、中庸之道等。

2. 道家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

3. 佛家思想:因果报应、禅宗等。

4. 现代社会的启示:如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

三、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哲学思想。

2.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理解。

2. 小组汇报:评估学生在探讨中的表现,以及对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认同感。

第三章: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如诗词、书法、绘画等。

2. 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文学艺术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传承意识。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活动方法】活动式、体验式。

【课前准备】1.教师、学生共同收集本地的文化资料。

2.分组收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如国画、饮食、民歌、剪纸、书法、武术、瓷器、丝绸等)。

3.分组收集中国在文学、军事、科技、天文等方面的史料(主要收集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世界的深远影响方面的资料)。

4.分组收集对自己的成长影响较大的传统格言、警句、诗歌等。

5.分组收集有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

【活动过程】活动一: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课堂导入:教师播放音乐视频《唱脸谱》渲染气氛,活动铺垫。

(播放视频:唱脸谱)第一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如国画、饮食、民歌、剪纸、书法、武术、瓷器、丝绸等)。

学生交流:说一说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对自己有何影响。

(教师要结合学生所找的资料引导学生作出评论,从而加深学生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品味中华文化独特韵味的能力,引导学生用文化的眼光观察生活。

)活动二:故土寻根第二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本地文化。

教师展示所收集的本地文化(对学生收集的本地文化的补充)。

教师提问:作为当地人,你觉得当地在哪方面的文化让你觉得自豪?为什么?学生交流(略)。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到:本地文化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以当地文化为荣,我们更要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自豪。

)第三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中国在文学、军事、科技、天文等方面的史料(主要收集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世界的影响方面的资料)。

活动三:感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第四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对自己成长影响较大的格言、谚语、诗歌以及典故等。

教师提问:这些格言、谚语、诗歌以及典故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交流(略)。

(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所熟悉的格言、谚语等,体会它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从而感受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

)活动四:走向世界的中华文化第五组学生代表展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

《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

《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

《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第一篇:《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董树贤课题灿烂的中华文化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及影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

2.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二、重、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的力量、特点和影响;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难点: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

三、教学方法例举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板书设计:灿烂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中华文化的产生: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2、中华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中华文化的特点横向看:博大精深纵向看:源远流长4、中华文化的影响对中国: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发展道路对世界: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1、代代传承的美德2、历久弥新的美德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千里江山图》水墨长卷,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真正的无与伦比”的赞誉,既是对精彩的开幕式,更是对灿烂的中华文化。

板书《灿烂的中华文化》)(二)学习新课活动一:比一比,谁知道得最多?(多媒体展示)师:请同学们展示课前布置的你们所收集的“中华之最”并归类1、第一小组——工程建筑方面2、第二小组——科学技术方面3、第三小组——文学艺术方面(生答后师总结)自古以来,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活动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文化(多媒体展示)师:请同学们展示你们所了解的下列中华文化元素的来历1、第一小组——中国的方块字2、第二小组——中国的杜康酒3、第三小组——中国的端午节(生答后师总结)世界历史上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文明,但唯有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充分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灿烂的中华文华【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美好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延绵鼎沸的原因;中华文化的组成;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及影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

能力目标:具备把握住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具备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杰出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重点与难点】重点:1.认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2.中华文化的影响。

难点:1.中华文化对华夏文明的影响。

2.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学法】:独立自主自学、合作探究、体验体悟。

【教法】:情境教学法、互动答疑、重点传授等【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请学生观看“长城、故宫、中国功夫、京剧”等图片导入――灿烂的中华文化二:独立自主自学教师出示学习提纲,学生自学1、美好的中华文化就是如何产生的?2、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3、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地位分别就是什么?有何影响?4、传统美德包含哪些内容?存有什么品质?三:学生展示,老师点评,学生在课本上做标记。

四:探究解疑(点拨):1、你就是如何认知“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关键原因”的?(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1)文化与文明的区分(2)结合“文明古国”的不同命运分析:①外族入侵②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外族侵略③为什么没覆灭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与凝聚力之中,成为民族之根,民族之魂。

⑤文化、民族精神。

2、中华文化的特点:强调:从历史(纵轴)看――“源远流长”从内容(纵向)看看――“博大精深”3、探究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1)①学生看电视含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探讨:“这些谚语格言对我们立身处世的启示”②得出结论:“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备深远影响。

”(2)①通过观赏“四大发明的”材料重新认识②得出结论:“中华文化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第一篇:《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3、知识目标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代代传承的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教学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启发学生思考和开展主题探究相结合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第三课第一课时曾学过中国哪些方面在世界舞台上哪些方面的的地位提高了?(政治经济文化)。

今天所讲的课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

请翻到课本p64页。

我们将漫步中华文化长廊,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无穷力量。

二、讲授新课——中华文化之旅(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导入: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大文明古国。

(大家知道哪几个?)这些古国的文明曾经在人类历史上盛极一时,如今它们怎样了呢?看课本相关链接:四大古代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历史最久,可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古印度的婆罗门文明极其辉煌,可是却非本土所创;古埃及文明渊源甚远,如今却已是面目全非,有一种文明却能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惟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你知道这是哪个文明吗?(学生: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能绵延不绝5000年,历久弥新,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源远流长)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说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学生活动:根据学生回答生成教学。

点评、表演)活动:中华文化是什么?说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现在我们来做个活动:①学生分八小组,②每组有老师设定的一个观察中华文化的角度,每个小组你们共同从这个角度看到的中华文化有哪些内容,不要重复。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掌握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主要内容;(3)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分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总结中华文化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全球视野。

二、教学重点1.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主要内容;3.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三、教学难点1. 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2.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材、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的图片,如故宫、长城、京剧等;(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华文化?它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主要内容,如汉字、诗词、书画、哲学等;(2)分析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3)介绍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秦始皇陵等。

4.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欣赏与实践(1)让学生欣赏中华文化的艺术作品,如诗词、书画、京剧等;(2)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创作,如书写汉字、绘制山水画等;(3)教师点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价值;(2)强调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2)收集有关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懂得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知道中华文化对我国发展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3)能够从中华民族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材料的能力;提高全面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中华文化,培养和产生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华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

【课前准备】1.教师、学生共同收集本地的文化资料;2.收集中国文学、军事、思想、天文等方面的史料;3.收集对自己的成长影响较大的传统格言、警句;4.收集有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法一: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

开幕式主要分四部分进行:欢迎仪式、文艺演出、运动员入场仪式、点燃圣火。

近2万名中外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用奇妙的创意、高科技的手段、动人的表现手法,奉献给全世界一台经典的奥林匹克视听盛宴。

一张承载着中国文化精髓的“纸",成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最具匠心的构思。

当那张光电效果组合而成的“卷轴"缓缓打开时,青铜、古陶、玉器、水墨山水等等极具中国文化的符号——“写”在纸上.那一刻,无论中国还是外国的观众都在惊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播放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有人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你同意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北京奥运会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今非昔比的强大国力、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等因素外,还有就是5000多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融合中西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让中国闪亮地走向世界,打动了世界。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_1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_1

第五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题】: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知识目标:知道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知道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学情分析】: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

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盲目认同。

【教学准备】、堂练习、学案【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与手段活动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导入(多媒体播放)、听“古典音乐”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3、古诗朗诵…听音乐、欣赏图片、听朗诵情感激励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授新:活动一:看谁说的多、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教师:中华灿烂的文化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根据下预习、经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

讨论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阅读能力、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感性认识,进入教学情境教师:让我们一起漫步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廊中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1、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教师播放多媒体2、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教师: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链接教师:活动三:、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教师播放多媒体2、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教师:根据以上所学总结出中华文化的特点学生根据可下预习的内容回答并看学生回答然后观看多媒体学生看书回答问题学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生探究讨论法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品味中华文化的情趣。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主题,主要讲授中华文化的光彩及其灿烂的历史。

(二)教学要求:
1. 认识中华文化的组成和特点;
2. 掌握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和文化遗产;
3. 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影响。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使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理解中华文化的灿烂传承,体味中华文化的优秀多元性,并能用所学知识来叙述有关中华文化的事实。

学生还要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使其变得多元化并不断发展壮大。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特点、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华文化的优秀多元性。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灿烂传承,体味中华文化的优秀多
元性。

(五)教学方法:
1. 以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主题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中华文化的
发展及优秀多元性,使学生主动调查、思考、发现其中的精神内涵及
学习内容;
2. 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态度以及学习内容的反思,使他们得以深刻理
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3. 结合实际,通过实地考察、实地采访等有效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充实、丰富。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第一章:中华文化的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中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汉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等。

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等。

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等。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了解。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第二章:中华文化的语言文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语言文字的特点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汉字和汉语语法。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中文字和语言的独特性。

2.2 教学内容:中华文化中文字的起源和发展:甲骨文、金文、小篆等。

汉字的结构和特点:笔画、部首、音韵等。

汉语的语法和表达方式:词序、助词、语气等。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文字的发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汉字的结构和特点。

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掌握一些基本的汉语表达方式。

第三章:中华文化的传统节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不同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节日的文化内涵。

3.2 教学内容:春节:贴对联、放鞭炮、拜年等。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等。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了解不同节日的庆祝方式。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节日习俗的理解。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节日的庆祝活动。

第四章:中华文化的饮食文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饮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影响。

让学生了解中华美食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饮食文化的文化内涵。

4.2 教学内容:中餐的基本特点:烹饪技法、口味、食材等。

中华美食的种类:川菜、粤菜、苏菜等。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篇一: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阙木生一、教材分析《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实验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课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题。

本课在九年级教材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第一目内容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材首先引导同学们认识中华文化的内涵,接着引导同学们感悟中华文化的情趣、特点和影响,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认同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弘扬中华文化。

第二目内容是“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在引导同学们认识中华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同学们了解、学习、继承中华传统美德。

在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其认同感并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二、学生分析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

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就会导致这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所以,学习这一课很有必要。

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由于条件所限,视野狭窄、知识面不广,认识能力、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弱,所以在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关于中华文化的图片及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品味中华文化的情趣和独特魅力。

三、设计思想(一)设计理念1、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生活世界中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典型材料, 创设模拟情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引导学生在预设情境中体验、争论、质疑、总结、反思、求证,最终生成知识、增强情感、培养态度、形成能力,获得人格品质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2、通过预设的各种活动方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师生互动、心理体验与道德建构的场景,把心理教育、思维方法教育、审美教育有机统一,使心理教育与道德素质养成相得益彰,实现教育的“人文化” ;3、通过听歌曲、演小品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课堂切实成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点燃学生创新与智慧之火,开发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二)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2.认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3.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中国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特点3.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4.中国艺术的种类和特点三、教学过程第一课:中国文化的概念和内涵1.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2.让学生思考中国文化对他们的生活和社会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讨论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第二课: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特点1.通过讲解和展示资料,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2.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古代文化的不同方面,如哲学、文学、科学等。

第三课: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1.通过讲解和展示资料,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2.让学生了解中国人过节的方式和意义。

3.引导学生比较中国传统节日和其他国家的节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第四课:中国艺术的种类和特点1.通过展示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介绍中国艺术的种类和特点。

2.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中国艺术作品。

3.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艺术的价值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2.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欣赏分析法:通过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辅助材料: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等材料。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对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评估。

3.作品展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作相应的作品,展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和文化活动,拓宽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2.鼓励学生参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培养他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3.组织学生参加学习中文和中国艺术的课外活动,提高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集合3篇)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集合3篇)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集合3篇)《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集合3篇)《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特点、影响,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

2、能力目标:把握中华文化特点的能力;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文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事例法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用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请同学们欣赏歌曲《中国话》,边欣赏边思考:在歌曲中都介绍了哪些内容?(学生认真听,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导入新课。

)(二)新授(板书课题)灿烂的中华文化师:通过听歌曲我们感受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接下来我们就“话一话”中华文化。

【话文化】1、你还了解哪些中华文化?2、你喜欢哪种形式的中华文化?(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总结。

)师:通过学生列举中华文化的实例,我们发现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包罗万象,那么具体来说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请同学生阅读教材65页末段。

(教师点名学生回答。

)师:以上我们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请同学们根据基本内容概括一下中华文化的特点、特点的标志语是什么?(学生根据教材回答教师问题,教师提示总结。

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向学生讲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师: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一方面特点,下面我们来看教材64页上的探究,通过探究活动总结一下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

【比一比】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的同学分别回答探究上的问题,看哪一组回答得好,然后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概括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

学生总结出:源远流长。

(教师解释源远流长的原因。

)师:下面我们来看“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相关链接,进一步证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

3. 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诗词、书画、戏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重要特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核心价值观和重要特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华文化事例,如诗词、书画、戏曲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灿烂的中华文化》2. 课件:中华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3. 教学道具:如儒家、道家、佛教文化相关的道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基础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中华文化事例,如诗词、书画、戏曲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的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知识测试:通过测试题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中华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中华文化主题活动:如举办诗词比赛、书画展览、戏曲表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文化。

2. 参观文化遗址: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地,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3. 邀请文化专家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分享中华文化的研究成果和心得。

九、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反馈,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

《灿烂的中华文化》公开课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公开课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平安城镇中学—李华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五课《灿烂的中华文化》。

本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通过前面学习已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国情;爱我中华,从何唤起学生这种爱国之情?从了解到爱是升华。

设计思路本课主要解决的是文化认同感的问题,仅靠教师的讲解,远远不够,效果也不好。

所以,以学生的合作探索为主,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实现教育目标。

基于此点,设计本课时,从导入到展开再到升华,各个环节都强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在知识上,使同学们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及中华文化的力量。

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能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演示、讨论、讲授等方法,并设置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

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影响。

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影响。

传统美德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学法和教法分析学法: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

)教法:创设情景法、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归纳法、活动探究法、练习法、提问法、讲授法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中华文化、传统美德都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但又可以寓于形象、生动的历史资料之中。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的最后一课,从了解到爱是升华,从制度认同到文化认同也是升华,而制度的制定、实施无时无处不渗透着文化的特点,所以使学生学好本课,有利于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

本课的第一课时为《灿烂的中华文化》,使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感受代代传承的中华传统美德,为下一步民族精神的教学做铺垫。

● 学情分析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文化融合、斗争、渗透、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三年级学生。

面对这样的文化冲击,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了解民族精神特别是其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要消除这些影响,引导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就有必要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加以弘扬。

由于扬子一中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化工园区,学生在知识层次和见识上差别很大,所以需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功能,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知道中华文化的内容组成;知道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知道中华文化的特点;理解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明确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搜集资料,交流分享,对比分析,理解、归纳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增强搜集整理、分工合作、归纳分析的能力;通过问题反思,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华文化内容的博览,对中华文化历史的追根溯源,对中华文化地位和影响的分析,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美德之旅”、“传承之旅”的分析、感悟,反思,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ftWord文档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ftWord文档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上传: 黄立珍更新时间:2012-5-19 17:20:06《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上传:黄立珍一、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当中;中华文化对今天的中国人具有深刻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够从中华文华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结合各个民族对中华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从今天的独特生活方式和中国人的性格特征,能够感受中华文化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培养和产生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华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二、教案重学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本课的重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是本课的难点三、课前准备1、教师、学生共同收集本地的文化资料2、收集中国古代故事或民间故事3、收集中国文学、军事、思想、天文等方面的史料4、收集对自己的成长影响较大的传统格言、警句5、收集有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四、教案过程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欣赏中华文化课前播放背景音乐—黄梅戏,启发思考:唱的是什么?家乡还有哪些文化?教师引导:其实,我们黄梅的文化是中华文化大花园中极小的一部分,中华文化还包括哪些内容呢?设计意图:从家乡文化导入,拉近学生与文化的距离,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进入教案情景。

第二步:通读教材初步感知-----细说中华文化学生带问题研读课本,领悟基本观点,说出如下问题的答案:1、灿烂的文化是谁创造的?2、中华文化包含哪些内容?3、传统美德有哪些方面?你还能说出其他内容吗?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围绕问题在课本上做标识,初步了解教材,生成基本观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3、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教师作适当点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的组成
难点:中华文化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中华的文化知识,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那么今天就请大家来当小导游,下面是第一个情景。

情景一:美国人约翰一家来到中国旅游,他们想了解中国的文化,却不知道从和入手,而你刚好是他们的导游,请你给他们介绍中国的文化。

(二)讲授新课
说道我们的中华文化,老师想给约翰讲的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这个大家都不陌生,相传在很多年前,有一个村庄有一个怪物叫“年”,人们都很害怕,有一个乞丐到了这个村庄乞讨,并帮助了这个村庄赶走了怪物,人们就奔走相告,大肆庆祝,久而久之,这一天也就成为了中华的一个传统节日。

这不仅仅是一个节日,还是我们中国人团聚的日子,更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大标志。

这说明,我们的中华文化历史是非常源远流长的!(板书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说到了各个方面的能代表我中华的文化,那么同学们知道我中华文化是如何产生的吗?又是谁创造的?(请各位同学认真看书后回答)
1、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是由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组成
都说我们的中华文化是灿烂的,那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认真看书67页,然后回答。

六个方面: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瀚如烟的文化典籍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业
异彩缤纷的文学艺术
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
(这些都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问:“五千年不断的中华文明史”说明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