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会址简介

合集下载

遵义会址景点介绍作文

遵义会址景点介绍作文

遵义会址景点介绍作文
遵义会址位于遵义市老城子尹路3号。

这里是1935年1月28日至2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举行的重要会议的会址,因此,它又被称为“遵义会议会址”。

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遵义会址由会址、陈列馆、展览馆、烈士纪念碑等部分组成。

它是一座具有贵州少数民族风格的建筑群,占地面积约500平
方米。

馆内陈列着大量与遵义会议有关的历史文物和珍贵资料。

其中有当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们使用过的办公桌、长椅、八仙桌以及一些生活用品等。

陈列馆内陈列有遵义会议期间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等同志开会时所用过的椅子,其中有一张毛泽东同志用过的椅子。

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和制定正确方针政策的伟大历史时刻。

—— 1 —1 —。

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

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

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一、遵义会议会址简介在遵义老城子尹路东侧,原为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修建于30年代初。

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

主楼为中西合璧,临街有八间铺面房,当年为房主经营酱菜及颜料纸张。

铺面居中有一小牌楼(会址大门临街),大门正中高悬巨匾,那是毛泽东于1964年11月题写的黑漆金匾,上有“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苍劲有力,金碧辉煌。

(此为毛泽东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

街面房连接主楼与跨院之间有一座青砖牌坊。

牌坊上方用碎蓝瓷镶嵌着“慰庐”二字。

牌坊的另一面有“慎笃”二字。

遵义会议会址主楼坐北朝南,一楼一底,为曲尺形,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上盖小青瓦。

楼房有抱厦一圈,楼顶有一老虎窗。

楼层有走廊上,可以凭眺四围苍翠挺拔的群山,指点昔日红军二占遵义时与敌军鏖战地红花岗,插旗山、玉屏山、凤凰山诸峰。

会址主楼上下的门窗,漆板栗色,所有窗牖均镶嵌彩色玻璃。

紧挨主楼的跨院纯为木结构四合院,仍漆板栗色。

会址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楼房,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

上盖小灰瓦,歇山式屋顶上开一“老虎窗”,有抱厦。

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部分。

主楼楼屋四周有回廊,楼房的檐下柱间有十个券拱支撑,保留了我国古建筑“彻上明造”的结构风格。

楼上有梭门梭窗。

檐柱顶饰有垩土堆塑的花卉。

东西两端各有一转角楼梯,外面加有一道木栅栏。

门窗涂饰赭色,镶嵌彩色玻璃,窗外层加有板门。

楼内各房间设有壁橱。

整个主楼通西阔25.75米,通进深16.95米,通高12米占地面积528平方米。

房屋原是黔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是遵义城三十年代最宏伟的建筑。

会址大门临街,门两侧原是八间铺面,是柏辉章家的商店。

进大门,穿过厅,迎面是一座巨大的砖彻牌坊,上有彩瓷碎片嵌字,前为“慰庐”,后为“慎笃”。

过牌坊是小天井,天井南侧有小门通往柏家的内四合院,北侧是主楼。

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总司令部驻此。

遵义会议会址景区介绍

遵义会议会址景区介绍

遵义会议会址景区介绍
遵义会议会址景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
有重要意义的红色旧址。

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是中
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个景区包括了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纪念馆、遵义会议广
场等多个景点。

首先,遵义会议会址是遵义会议的举办地点,是一座仿古建筑,展示了遵义会议召开时的场景和氛围。

这里保存着许多历史文物和
图片,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其次,遵义会议纪念馆是一个展示馆,内部陈列有大量关于遵
义会议的历史资料、图片和实物,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文物陈列,生
动地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历史场景,让游客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遵义
会议的重要性和影响。

此外,遵义会议广场是一个开阔的广场,广场上有着遵义会议
纪念碑和雕塑等纪念性建筑,是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也是举办
纪念活动和庆祝活动的场所。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景点,遵义会议会址景区还有一些配套设施,如纪念品商店、餐饮服务等,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总的来说,遵义会议会址景区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红
色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也是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这个景区,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也能够体验到遵义会议的历史文化氛围。

介绍贵州遵义会议旧址的导游词范文(精选19篇)

介绍贵州遵义会议旧址的导游词范文(精选19篇)

介绍贵州遵义会议旧址的导游词范文(精选19篇)介绍贵州遵义会议旧址的范文篇1在遵义老城子尹路 (原名琵琶桥)东侧,原为黔军 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修建于30年代初。

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

主楼为中西合璧,临街有八间铺面房,当年为房主经营酱菜及颜料纸张。

铺面居中有一小牌楼,檐下悬挂着毛泽东1964年11月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字的黑漆金匾(此为毛泽东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

街面房连接主楼与跨院之间有一座青砖牌坊。

牌坊上方用碎蓝瓷镶嵌着“慰庐”二字。

牌坊的另一面有“慎笃”二字。

遵义会议会址主楼坐北朝南,一楼一底,为曲尺形,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上盖小青瓦。

楼房有抱厦一圈,楼顶有一老虎窗。

楼层有走廊上,可以凭眺四围苍翠挺拔的群山,指点昔日红军二占遵义时与敌军鏖战地红花岗,插旗山、玉屏山、凤凰山诸峰。

会址主楼上下的门窗,漆板栗色,所有窗牖均镶嵌彩色玻璃。

紧挨主楼的跨院纯为木结构四合院,仍漆板栗色。

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部与一局(负责作点)即驻在这幢楼房里。

从1934年到现在,会址主楼的房间逐步复原了遵义会议会议室、军委总参谋部办公室、军委副主度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红军总司令朱德与军委直属队指导员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以及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的办公室兼住室、军委总部参谋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住室等。

遵义会议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

面积为36平方米,长方形。

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着一盏荷叶边盖的洋员灯,屋子的东壁有一只挂钟(原物)和两个避柜(原物),其中一个避柜上嵌着一面穿衣镜。

西壁是一排轩亮的玻璃窗。

屋子中央陈列着一张板栗色的长方桌(原物),四周围着一圈木边藤心摺叠靠背椅,共20只,为出席遵义会议的人员所坐。

长方桌下有一只烧木炭的火盆,为当时取暖用。

遵义会议会议室按原来陈列,每天接待成百上千前来的瞻仰者。

遵义会址的红色故事

遵义会址的红色故事

遵义会址的红色故事摘要:一、遵义会址简介二、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三、遵义会议的重要性四、遵义会议的红色故事五、遵义会议精神的传承正文:一、遵义会址简介遵义会址位于中国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是一座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

会址原为黔军25军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始建于1934年。

会址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建筑古朴典雅,砖木结构,分为三层。

1961年,遵义会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在长征途中,红军遭受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损失惨重。

这时,中国共产党党内出现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导致红军在战斗中屡屡失利。

为了挽救党和红军的危局,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三、遵义会议的重要性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纠正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会议明确了党的斗争方向,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四、遵义会议的红色故事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胆识。

会议期间,毛泽东坚决主张打击“左”倾机会主义,并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经过激烈争论,与会者最终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使党的事业转危为安。

五、遵义会议精神的传承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体现。

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坚定信念,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遵义会址也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基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

总之,遵义会址的红色故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历程,为我们树立了信念坚定、艰苦奋斗的典范。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议会址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议会址

谢谢

朱德和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在会址主楼东头第一间, 与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相对.室内按原貌陈列:一张 浅红色的老式木架床上,铺着白色粗布垫单,一床灰薄 被,一床棕黄色的老式俄国毯.室内一角有一对铁皮公 文挑箱.窗下的红漆九屈桌上有铁座马灯,军委会信 , 信封,毛笔,红蓝铅笔等物件.壁上挂竹斗笠,狗版手 枪(康克清所用),望远镜以及朱德和康克清长征到达 陕北后在窑洞前的合影,为我国著名摄影家吴印咸所摄. 朱德忠通而又慈祥的面容配以康克清英姿飒爽的风姿, 不难想见他们共同度过的艰苦曲折的革命春秋. 从外地赶来参加遵义会议的刘少奇,李桌然,彭德 怀,杨尚昆,在会址楼下的房间用木板临时搭铺歇宿, 现在也按原状陈列.1985年初,在隆重纪念遵义会议胜 现在也按原状陈列.1985年初,在隆重纪念遵义会议胜 利召开50周年的日子里,杨尚昆与李伯钊旧地重游来到 利召开50周年的日子里,杨尚昆与李伯钊旧地重游来到 遵义,杨尚昆无比兴奋地在他当年睡过的门板床铺上坐 着照了一张像. 当年在军委总司令部工作的作战局长彭雪枫的办公 室兼任室以及作战局的参谋人员孔石泉,罗舜初,黄鹄 显,总美等的住室,也一一按原貌复原.
军委总司令办公室(作战室)在遵义会议会议室 正对的楼下,面积为56平方米,两间长方形的 正对的楼下,面积为56平方米,两间长方形的 房间组成,中间布一道可折叠的六合门.屋子正 中陈列着两张黑漆大方桌,桌上有铁座马烟,订 书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信 , 报纸做的信封,3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 报纸做的信封,3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 分省地图册以及《陈中日记》 分省地图册以及《陈中日记》等.屋子的西窗下 陈列着两张三屈桌,桌上置西部皮包电话机,桌 下立着线拐子.东窗下陈列着一对灰褐色的铁皮 公文挑箱.北壁上陈列着一幅巨大的云,贵,川 三省接壤地区的军用地图,图上插着红蓝色的三 角小旗,标示着遵义会议召开期间的敌我态势. 当年,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 参谋长刘伯承等经常在这里办公,运筹帏幄,部 署红军如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将红军 引向胜得前进的道路.

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导游词

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导游词

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导游词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导游词各位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到了贵州省遵义市,也是一座非常著名的城市。

在这座城市里,有一处著名的历史遗址,那就是贵州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会议,对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现在请跟我一起来了解一下贵州遵义会议会址。

一、历史背景在1935年初,当时的红军正处于长征的关键时期,在敌人的严密包围下,生命和命运命悬一线。

这时,曾担任军委秘书长的毛泽东同志决定召开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以总结过去的斗争经验,统一思想,确定未来的行动方向。

这次会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市召开,被称为遵义会议。

二、会议背景当时的遵义是中国革命的前线阵地之一,但是由于敌人的围剿,许多部队已经被迫转移。

红军的情况也非常危急,尤其是由于遵义事变的发生,王明等人对中央路线进行修正,引发了与毛泽东的思想分歧。

毛泽东认为这个修正是错误的,所以他决定在遵义召开军委扩大会议,以此来解决军队中的思想分歧和指挥机构中的问题。

三、与会人员在这次会议中,与会者来自军委、中共前敌委员会和滇西、四川、陕西的地方红军领导人,还有当时从偏远地区赶来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

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奠定了他在中国革命中的主导地位,并且通过掌握了上级领导权,扭转了战争的命运。

四、会议意义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转折点,红军在会后重新获得了战争的主动权,遵义会议彻底打败了王明主义影响,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二代领导的地位。

这次会议也为长征胜利和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五、遵义会议会址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遵义会议会址,它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新民街,建筑面积达到2500平方米。

遵义会议会址包括了会议主席台、讲台、代表席等场所,还有一些历史文物展览室、图书馆和纪念品展览室等。

这里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特色和文化背景。

六、参观体验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来到遵义会议会址的各个位置,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红军时期的图片、文件和文物,还有一些历史遗迹和史料介绍。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从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纪念馆于1953年筹建,1955年对外开放,是我国解放后第一批修建的革命纪念馆之一。

“遵义会议会址”6个大字是1964年11月毛泽东同志所题。

这是毛泽东同志为全国革命纪念地唯一的一处题词。

遵义会议会址在遵义老城子尹路东侧,原来是黔军第25军第2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

整个建筑分为主楼和跨院两部分。

主楼坐北朝南,为二层小楼。

遵义会议会议室在楼上,原来是房主的小客厅。

馆里保存的一份11.3万多字的油印本《遵义会议决议》,是遵义会议上通过的主要文件,也是遵义会议保留下来的唯一的重要文献。

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纪念馆以复原陈列为主,先后复原展出了会址主楼的会议室,军委总司令部一局(作战)办公室,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刘伯承、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等同志住室,以及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处(遵义新城古式巷19号)和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全貌等。

遵义会议会议室遵义会议会址楼房的房间里还存有许多当年红军写下的宣传标语。

红军离开遵义后,房主曾强迫工人把所有的红军标语铲掉,泥水工人怀着热爱红军的深厚感情机智巧妙地用石灰水把标语覆盖起来,解放后,经过认真清理,多数标语仍然清晰可见。

1934年10月,第5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走上了长征之路。

在通过敌人湘江封锁线时红军伤亡惨重,指战员由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人左右。

在严酷的形势下,党和红军对自己的失败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许多红军指战员特别是高级指挥员从切身的感觉中逐渐认识到“左”倾路线的错误和危害,一些曾经支持“左”倾错误的同志在严酷的事实面前、在毛泽东的耐心说服下逐步改变了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义会议是在红军长征途中,面临危急关头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迫进行长征。在毛泽东的提议下,红军占领遵义并召开了此次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明确指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严重错误,并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原则。同时,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了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这次会议不仅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更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深远,它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具有独立自主解决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