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本领恐慌的三种表现

合集下载

领导干部该如何应对“本领恐慌”

领导干部该如何应对“本领恐慌”

领导干部该如何应对“本领恐慌”作者:墨人来源:《奋斗》2018年第03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

报告从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領、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等8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延安时期,我们党就注意到“本领恐慌”问题。

正是时刻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我们党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始终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早在1939年,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今天,在我们的领导干部队伍里,同样有一些领导干部本领不强、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

在这些干部中,有的已认识到自己的本领不够用,产生了本领恐慌。

但也有一些干部,或者麻木不仁,得过且过;或者投机取巧,作风飘浮;或者不学无术,腐败有方。

这样的干部,更可怕,更危险,他们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本领只会越来越差。

认识到自己的本领存在不足、不够用,产生本领恐慌,是正常的现象,并不可怕。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有本领恐慌,就要把本领恐慌转化为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克服本领恐慌的动机和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领导干部该如何应对“本领恐慌”?一要加强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成为一名学习型的干部,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只有扎扎实实地把理论知识、业务知识等学深、学精、学透、学活,才能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只有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才能克服和消除“知识透支”与“本领恐慌”。

二要转变作风。

新时代需要新能力。

只有拥有新能力,才能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驾驭新常态。

锻造新能力,就要转变作风。

转变工作作风,就要多一点学习、多一点思考,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少一点形式主义的东西。

领导干部本领恐慌的三种表现---精品管理资料

领导干部本领恐慌的三种表现---精品管理资料

领导干部本领恐慌的三种表现发表日期:2015-3—5 【编辑录入:张翔】【信息来源:《中国领导科学》杂志】阅读次数:15952本领恐慌是一个人对要胜任的工作和完成的任务认识不明确,把握不准确,不知怎么办,因此而产生的担忧和害怕,也是由于受自身素质能力等因素影响,对社会和事业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产生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实际工作中,本领恐慌表现在干部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满足现状,不求上进。

工作中,有的同志知识老化严重,知识透支,满足于自己几十年前的本科、研究生学历,停留在当时学得的一些基本知识上,对本职工作只靠过去的“老本”应付,工作起来缺乏卓有成效的工作思路,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有的同志能够比较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知识匮乏、本领不够,但又不知怎么办,不知从何入手,因此时常感到措手不及、缺少方法,表现出无奈和茫然;有的同志虽然事业心、责任感都很强,但由于领导能力和领导方法不够,往往费力不讨好,因而工作压力大,工作信心不足,产生了本领恐慌。

二是华而不实、眼高手低。

工作中,有的同志热衷于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把群众利益放到一边,千方百计琢磨如何“造势”,如何邀功,使自己名利双收,而工作没有任何实效;有的同志工作挑三拣四、挑肥选瘦,干工作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有的同志不能给予部属正确的方法引导,习惯于发号施令;有的干部责任心较差,工作不够认真细致,完成任务的方法少,推脱责任的能力强,对政策措施机械执行、选择执行、推诿执行;有的干部浮躁之气严重,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等。

三是井底之蛙、自以为是。

工作中,一部分同志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的一点点本事、一点点成绩沾沾自喜、孤芳自赏、自我陶醉,小进即喜、小富即安,本领恐慌并没有成为他们的“心病";有的同志忙于事务,疲于应酬,看不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对于即刻到来的恐慌麻木不仁;有的同志自命不凡,自以为是,听不进不同意见;有的同志对上级的决策机制和工作部署缺乏研究,一知半解。

不敢担当的四个表现(四篇)

不敢担当的四个表现(四篇)

不敢担当的四个表现(四篇)一是不讲是非,只讲世故。

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和所谓的“潜规则”,不讲原则、不顾真理,只讲关系,只看领导怎么说,只看部门怎么讲,只看书面材料怎么写,就是不看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

其根本在于把个人的利害得失看得高于一切。

二是不讲有为,只求无过。

在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着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假深“真道”之名,行庸政懒政之实。

三是不讲批评,只讲和气。

习惯于当老好人、讲一团和气,对问题不敢说不敢讲。

有的当面不说、背后说,平时不说、关键时候乱说。

更有甚者,身陷其中、推波助澜。

四是不敢担责,只图诿过。

做事怕担责任,患得患失,没有吃苦、迎难而上的意愿。

揽功诿过,事情做得好了,都是自己考虑周、想得全,做得不好都是他人重视不够、操作不好。

第二篇:党员领导担当什么?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领导干部面临攻坚克难、担当责任、经受磨炼的严峻考验。

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大力弘扬担当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奋力推进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

但也有那么一些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岗位职责认识不清,左顾右盼,抓工作不知从何下手;作风不过硬,不敢坚持原则,只顾打自己的“小算盘”,矛盾不敢抓、问题不敢管;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推诿扯皮,退缩不前,甘愿做懒官庸官;宗旨意识淡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当官做老爷,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等等。

这些不能担当的种种表现,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对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危害极大,必须坚决加以克服。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

发展需要有担当精神的创业者,改革呼唤有担当精神的领导者,群众期待有担当精神的为民官。

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唯有以敢于担当的精神,直面矛盾和问题,接受挑战、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业绩,才能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领导干部本领恐慌的三种表现

领导干部本领恐慌的三种表现

领导干部本领恐慌的三种表现发表日期:2015-3-5 【编辑录入:张翔】【信息来源:《中国领导科学》杂志】阅读次数:15952本领恐慌是一个人对要胜任的工作和完成的任务认识不明确,把握不准确,不知怎么办,因此而产生的担忧和害怕,也是由于受自身素质能力等因素影响,对社会和事业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产生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实际工作中,本领恐慌表现在干部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满足现状,不求上进。

工作中,有的同志知识老化严重,知识透支,满足于自己几十年前的本科、研究生学历,停留在当时学得的一些基本知识上,对本职工作只靠过去的“老本”应付,工作起来缺乏卓有成效的工作思路,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有的同志能够比较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知识匮乏、本领不够,但又不知怎么办,不知从何入手,因此时常感到措手不及、缺少方法,表现出无奈和茫然;有的同志虽然事业心、责任感都很强,但由于领导能力和领导方法不够,往往费力不讨好,因而工作压力大,工作信心不足,产生了本领恐慌。

二是华而不实、眼高手低。

工作中,有的同志热衷于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把群众利益放到一边,千方百计琢磨如何“造势”,如何邀功,使自己名利双收,而工作没有任何实效;有的同志工作挑三拣四、挑肥选瘦,干工作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有的同志不能给予部属正确的方法引导,习惯于发号施令;有的干部责任心较差,工作不够认真细致,完成任务的方法少,推脱责任的能力强,对政策措施机械执行、选择执行、推诿执行;有的干部浮躁之气严重,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等。

三是井底之蛙、自以为是。

工作中,一部分同志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的一点点本事、一点点成绩沾沾自喜、孤芳自赏、自我陶醉,小进即喜、小富即安,本领恐慌并没有成为他们的“心病”;有的同志忙于事务,疲于应酬,看不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对于即刻到来的恐慌麻木不仁;有的同志自命不凡,自以为是,听不进不同意见;有的同志对上级的决策机制和工作部署缺乏研究,一知半解。

余心声文章:论领导干部的作风

余心声文章:论领导干部的作风

余心声文章:论领导干部的作风一当前,作风问题突出地摆在全省各级领导干部面前。

省委决定,从3月底到6月底,在全省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开展一次作风教育整顿活动,这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我省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际举措,必将对贵州改革发展事业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正按照省委的部署,走进作风教育整顿的课堂,弘扬新风正气,涤除歪风邪气,以昂扬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迎接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二领导干部的作风绝不是小事。

对个人来讲,作风是思想、修养在实践中的反映,体现了领导干部的党性觉悟、道德境界、情操格调。

领导干部有好的作风,处世干事才能把握分寸,为官从政才不会懈怠。

否则,做人为官都容易跌跤。

对一个单位、部门来讲,领导干部作风是无形的力量。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领导干部作风好了,其人格魅力就能潜移默化地带出好的风气,无形中约束下级不会恣意妄为,而且也利于领导和管理,批评也好,教育也好,处分也好,都能够挺直腰杆,理直气壮。

作风不正,领导干部就会失去威信,从而失去领导资格。

对一个地区来讲,领导干部作风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领导干部有好的作风,就能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反之,不但难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且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甚至激化社会矛盾,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三对于处于欠发达、欠开发的我省来说,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弘扬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紧迫。

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贵州发展总体上比较落后,各方面条件比较艰苦。

我们在“硬件”上比不过别人,必须在思想作风、精神状态等“软件”上下硬功夫,才能补足“硬件”方面的不足。

如果没有扎实过硬的作风,满足于工作的一般化,就只能永远落在别人后面,而且差距可能越拉越大。

延安时期怎样应对“本领恐慌”

延安时期怎样应对“本领恐慌”

延安时期怎样应对“本领恐慌”1. 引言1.1 延安时期“本领恐慌”的背景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面临着“本领恐慌”的严峻挑战。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部分干部在战争环境的影响下,技术能力不足,管理经验不足,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时感到无力应对,这就是所谓的“本颀恐慌”。

这种“本颀恐慌”背后不仅是由于干部个别技能的不足,更是由于革命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对现实情况的认识不足以及对未来任务的估计不足。

由于长期革命斗争的特殊性,使得一些干部对现实的认识停留在狭隘的范围内,缺乏全局和远见,这就导致了“本颀恐慌”的产生。

延安时期面对“本领恐慌”的背景下,急需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干部的能力水平,以应对新形势下的各项挑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延安时期展开了一系列措施和实践,帮助干部克服“本颀恐慌”,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为革命事业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本领恐慌”对延安时期的影响延安时期的“本领恐慌”对整个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广大干部和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艰苦奋斗中,普遍存在着对自身能力和技术素养的不足感,即所谓的“本领恐慌”。

这种“本领恐慌”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和军队的组织建设、干部选拔任用和工作推进,严重影响了整个延安时期的革命事业。

“本领恐慌”导致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对各种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部分干部因为技术水平不够高、工作经验不足,在面对复杂的斗争环境和任务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本领恐慌”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凝聚力。

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和认可是革命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而干部们的“本领恐慌”会导致他们在与群众交往中表现得畏手畏脚、缺乏自信,难以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本领恐慌”对延安时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才能推动革命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功。

2. 正文2.1 制定培训计划提升干部能力在延安时期,面对“本领恐慌”的挑战,领导者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干部的能力。

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题清单(精选3篇)

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题清单(精选3篇)

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题清单(精选3篇)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题清单篇1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感到,当前“为官不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有的在一个方面突出一些,有的三个方面兼而有之。

一是“不想为”。

有些干部安于现状,看摊子、守位子,推着干、看着干,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有的习惯于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少,研究具体工作、具体问题少;特别是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吃苦挨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二是“不会为”。

有些干部一方面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在“擦边球”、“闯红灯”、搞规避变通、靠吃喝处感情、拉关系跑项目等传统打法不能用的情况下,新的办法不多、工作思路不宽,有的甚至束手无策。

三是“不敢为”。

主要表现为“三怕”:一怕工作失误、冒风险。

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

二怕触及利益、得罪人。

担心引火烧身、担心承担责任,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

三怕媒体炒作、成热点。

不善于、不习惯在媒体关注和公众监督下推进工作。

追根溯源,深入剖析“为官不为”问题的成因“为官不为”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密切相关,是“四风”的综合反映。

认真分析产生“为官不为”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理念信念不够坚定,党的宗旨意识淡化。

无论哪种“为官不为”,归根结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

“三观”改造没有做到坚持不懈、深入持久,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对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重,对事业的兴衰成败看得淡。

群众观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没有真正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精神。

一些干部觉得要求严了、“束缚”多了,感叹工作越来越不好干、官越来越不好当,产生了明哲保身的错误思想,想当“老好人”“太平官”,不敢动真碰硬,遇到矛盾就绕,遇到问题就躲,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题清单3篇

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题清单3篇

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题清单3篇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题清单3篇所谓“为官不为”,认为是指一些领导干部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应尽的职责,是非面前不表态,矛盾面前不敢上,风险面前不敢闯,失误面前不担责,歪风面前不敢斗的行为。

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题清单,仅供参考。

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题清单篇一:一、“为官不为”情况现状1.不敢为主要表现为三个“怕”:一怕工作失误,不敢冒风险。

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坚持中庸主义,工作无创新;二怕触及利益,不敢得罪人。

该监管的不监管,该处置的不处置,该作为的不作为;三怕媒体炒作,不敢成焦点。

不善于、不习惯在媒体关注和公众监督下推进工作。

2.不想为主要表现为两个“看”:一是看热闹,摆老资格,看别人干,推脱本职工作,凡事能躲就躲,能避就避,能推就推,工作热情减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如:有部分50、60等股级、副科级干部,认为自己升职无望或即将退休,工作无热情,得过且过。

二是看材料,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很少深入基层、了解具体情况,人浮于事,对基层工作不了解,不掌握,不热爱,缺少调研精神和实践精神,下命令做决定全靠“拍脑袋”,凭经验。

如某单位对土地性质实际为农用地(园地、耕地)作为工业用地申报审核把关不严,让某企业占地违建长达十年之久,被《今日聚焦》栏目曝光,对全市“三改一拆”、转型升级和作风效能等造成了不良影响。

3.不会为主要表现为三个“不”:一是面对新业务无所适从,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不仅效率低,成效差,而且返工率高。

如某单位未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进行仔细研究,将多只项目未经招标直接委托施工单位施工;二是面对新困难不知所措,遇到没有参考案例的新问题,新情况,不会利用理论工具科学分析,准确决断,合理解决,总是躲避矛盾,选择绕过;三是面对新形势束手无策,靠吃喝处感情、拉关系跑项目等传统打法不能用的情况下,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想不出,只能干瞪眼,干着急。

加强学习,克服“本领恐慌”

加强学习,克服“本领恐慌”

加强学习,克服“本领恐慌”作者:洪明来源:《中国共青团》2016年第02期青年代表着未来,培养青年是党交给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培养青年需要克服“本领恐慌”提高自身本领。

“本领恐慌”的表现与后果习总书记指出,团干部工作的重点是做青年工作,那么团干部的本领主要体现在做好青年工作上,青年工作的核心是思想意识问题,是价值引领问题。

他所提出的团干部“本领恐慌”主要是指团干部工作能力不足问题,是十八大提出的“四大危险”中“能力不足的危险”在团干部身上的表现。

“本领恐慌”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跟不上新青年,被甩在后面,成为青年的“尾巴”;二是不了解青年(兴趣、爱好、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生存现状等),与他们没有共同话语,缺乏共同爱好;三是做不好工作,“简简单单的做工作”、“套话、官话、老话”太多。

与“本领恐慌”息息相关的还有两个问题:一是团干部自身的理想信念不高,不能引领青年,不能走在青年和普通团员的前面,打铁者自己身子不硬,长期精神“缺钙”,甚至犯了“软骨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二是不能深入青年,工作肤浅,只能成为青年的官,不能成为青年的友,从事青年工作的动机和价值观存在问题。

这虽然不是能力本身,但严重制约着能力的发挥和业务的进步。

有调查显示,团干部存在如下问题:只对上负责(36.1%),官本位思想严重(30.2%),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28.0%),把团干部岗位当作跳板(27.2%),业务素质低(11.0%),关于共青团与青年关系上,三成被调查者认为不如过去密切。

“本领恐慌”的直接表现就是知识欠缺、方法不够:一是对时代变迁了解不充分,对科技革命、社会变革、全球化带来的价值观挑战等认识不足;二是对时代变迁下青年自身认识不足,对青年需求、青年关切、青年价值观念、青年兴趣爱好、青年表达方式等认识不足;三是对价值观引领这个根本性问题缺失有效方法,存在着严重的路径依赖。

“本领恐慌”间接反映出团干部选拔、评价和培训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的具体表现领导干部不担当的表现

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的具体表现领导干部不担当的表现

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的具体表现领导干部不担当的表现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的具体表现不作为不担当问题具体表现:一、精神懈怠、不思进取,不想担当作为1 、有等靠思想。

对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缺乏深入研究思考,思想懒惰,态度消极,行动迟缓;贯彻上级部署要求照搬照抄,不结合实际,不深入了解情况,不研究具体落实措施,上下一般粗,大而化之、没有实效;对上级安排的任务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对承担的工作能拖则拖,不推不动、拨一拨转一转。

有的对一些已经明确要求推进的重点工作,等文、会议纪要;有了文、会议纪要,还要等上级调度,等兄弟市县单位先行、出经验。

2 、有守摊思想。

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一般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平推平拥。

有的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取得一点成绩就津津乐道,看不到与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差距,看不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我感觉良好,裹足不前。

有的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在岗位上无所作为,混天数熬日头,面对先进无动于衷,任凭外边发展突飞猛进也能保持“ 淡定” ,工作多年面貌依旧。

3 、有享受思想。

有的心思不在工作上,想的是享受生活、吃好玩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出工不出力,人在心已散。

特别是一些接近退休年龄的干部,自我感觉付出了这么多年的心血汗水,该“喘口气、歇歇脚”了,追求安逸舒适,做事打不起精气神,进取精神消退。

有的工作拈轻怕重,不愿吃苦受累,有的不愿分管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等方面的工作;有的对长期积累和历史遗留的问题,不愿“ 理旧账” ,靠时间消化矛盾 ; 还有的部门“ 一把手” ,主动请调到二线岗位,不想冲在一线,只求清闲一点。

4 、有旁观思想。

有的习惯当“二传手” 、“甩手掌柜” ,不愿亲力亲为,层层批办转办,谁也没有靠上抓落实,最后工作落了空。

有的喜欢指手画脚、评头论足,只当评论员,不当战斗员,自己啥事也不干。

基层反映,有的干部“只在岸上空喊号子,不到水中用力划船” 。

5 、有功利思想。

基层领导干部怎样克服本领恐慌

基层领导干部怎样克服本领恐慌

基层领导干部怎样克服本领恐慌作者:王明生来源:《人民论坛》2018年第22期【摘要】基层领导干部是党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基础性力量。

面对新时代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基层领导干部要时刻把增强自身本领、苦练内功、努力克服本领恐慌作为重要使命,迎难而上、敢担当、敢作为,坚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

【关键词】领导干部本领恐慌思想建设【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领导干部执政本领的提升。

毛泽东曾提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面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和更高期待,同时又面临各种复杂多变的风险和考验。

全面增强基层领导干部执政本领、克服本领恐慌,是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迫切需要。

基层领导干部的本领恐慌主要是指受自身能力素质及环境等因素影响,不能及时有效完成相关工作或任务,进而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本领不强。

当前很多基层领导干部对党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非常了解,讲起理论“头头是道”,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却与实际脱节。

比如,有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党的理论和大政方针的把握只停留在概念的表层意义上,不能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与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导致一些良好的发展理念不能落地生根,发展成效不能很好彰显。

二是适应新时代新征程的创新能力不足。

新时代对于发展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基层领导干部“身心并用”,但有的领导干部身体步入新时代,思维却仍停留在旧有的、传统的方式上。

思维方式转换的滞后性一定程度上折射了领导干部在新环境下创新能力的不足,需要领导干部在工作的精准性、政策的灵活性、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不断提升。

基层干部本领恐慌心得体会

基层干部本领恐慌心得体会

基层干部本领恐慌心得体会基层干部本领恐慌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深切体会到了基层干部本领恐慌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在工作中,我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是通过努力学习和总结,我逐渐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基层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念。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我们要时刻保持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注重群众需求的导向,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真正做到人民的勤务员。

其次,基层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优秀的工作能力。

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实际工作和锻炼提高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技能。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干部的作用。

再次,基层干部要勇于担当,敢于负责。

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敢于承担责任,勇于担当。

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困境,我们不能回避,更不能推诿,而是要勇敢地面对,积极地解决。

同时,我们要敢于作出决策,敢于承担风险。

只有敢于负责,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此外,基层干部要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

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挥团队的力量,搭建良好的团队氛围,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同时,我们要注重沟通协调。

基层干部工作涉及到各个方面,需要与各种人进行沟通和合作。

只有做到有效沟通和协调,才能顺利推进工作,做好各项任务。

最后,基层干部要勇于创新和开拓进取。

在工作中,我们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和方式。

只有不断开拓进取,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变化,推动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基层干部本领恐慌是我们在工作中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正确面对,积极应对,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积累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社会作出贡献。

领导干部如何在危机治理中避免“本领恐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伟大斗争中的领导干部学习力建设

领导干部如何在危机治理中避免“本领恐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伟大斗争中的领导干部学习力建设

经验交流Exchange experience领导干部如何在危机治理中避免“本领恐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伟大斗争中的领导干部学习力建设文/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谭宏旭【摘要】领导权变理论认为,认知资源与认知能力对压力情境下的领导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伟大斗争中,领导干部的学习能力关系到危机治理的过程与效果。

本文试图将危机理论与学习理论相融合,对新时代我国领导干部在危机治理能力中的“本领恐慌”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应把领导干部学习力建设作为加强危机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危机治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伟大斗争;本领恐慌;学习力建设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要随时随地做好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准备。

2020年初的疫情就是一次来自公共医药卫生体系的重大风险,是对我国危机治理能力的全面考验。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批领导干部显示出了他们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卓越能力,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和组织的重视。

然而疫情期间也暴露出一些危机治理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在面对重大风险时思想松懈、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因此必须要让各级领导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全面提升危机治理能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基于认知视角的危机观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在《风险社会》中指出: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而风险社会是全球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吉登斯则认为现代性社会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风险,是因为今天的人类生活在自我建造的“脱域”社会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个人行动造成的风险,更应该警惕那些潜在影响全球每个人的“风险环境”。

给领导干部“本领恐慌症”找找病因

给领导干部“本领恐慌症”找找病因

给领导干部“本领恐慌症”找找病因作者:范逢春来源:《人民论坛》2018年第26期【摘要】领导干部肩负着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是实现我们党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少数”。

然而,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患上了“本领恐慌症”,具体表现为观念钝化、知识老化、能力弱化。

观念钝化则“不想为”,知识老化则“不善为”,能力弱化则“不能为”。

查找病因才能对症下药,领导干部“本领恐慌症”的三大病因是脱离实践、疏于学习、安于现状。

【关键词】“本领恐慌症” 脱离实践疏于学习安于现状【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严格来说,产生“本领恐慌”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世界在变化,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我们现有的经验、知识、能力无时无刻不在“折旧”,每一个人都面临着与时代“脱节”的风险。

适当的“本领恐慌”是一个“增压器”,既能产生压力,也能提升动力。

但是,一些领导干部患上了“本领恐慌症”,主要症状可以概括为“三化”:观念钝化、知识老化、能力弱化。

观念钝化则“不想为”,知识老化则“不善为”,能力弱化则“不能为”。

领导干部一旦“为官不为”了,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就会产生巨大伤害。

只有找到了病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

但是一些领导干部没有通过实践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没有通过实践去提高自己的本领,没有通过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能力,出现了“脱离实践”的问题。

这种“脱离实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没有紧贴问题。

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党和国家发展面临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

世情层面,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复杂演变、大国关系深入调整、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国情层面,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另一方面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党情层面,我们党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四大风险”和“四大考验”。

为官不为有哪些主要表现

为官不为有哪些主要表现

为官不为有哪些主要表现作者:肖志坚李燕来源:《领导之友·综合版》2016年第08期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这是人民群众对为官不为者最直接的评判。

何谓为官不为?就是指领导干部消极对待职责的思想状态,以及不履行工作职责,不作为、慢作为、不敢作为,从而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

说白了,为官不为者就是患上了官场综合征,包括缺乏理想信念的“软骨症”、从严治党下的“焦虑症”、保守陈旧思维的“依赖症”、迷恋官本位的“成瘾症”。

这些病症具有极大的隐蔽性,从而使为官不为现象往往难以辨识。

从为官不为的具体表现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庸懒怠政型一是安于现状当“懒官”。

所谓“懒”,就是懈怠,懒于学习,懒于思考,懒于做事,碰到问题绕道走、遇到矛盾往上交,在其位不谋其政,染上一身“懒惰病”。

二是碌碌无为当“庸官”。

“庸”,就是平庸,因循守旧,凭经验、吃老本,不愿开动脑筋搞创新,得过且过。

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态对待工作,充当“公堂中的木偶”。

三是无利可图当“混官”。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在各地刚性落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机关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被要求全面制度化、精细化、公开化、具体化,一些权力部门的“福利”后门被封堵,利益链条被切断,一些干部权钱交易的潜规则被打破,再无“油水”可捞,无利可图了便消极作为,充当“撞钟的和尚”。

一些群众反映,过去政府机关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则是“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拖着磨着,天天“老故事”,事事“马拉松”。

有的领导干部整天在办公室里消磨时光,被群众总结为“一杯茶水、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满足于当“混官”。

四是倚老卖老当“僚官”。

尽管等级森严的封建官僚制度在我国早已不复存在,但官本位意识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一些领导干部的头脑中。

在日常的行政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习惯和陶醉于发号施令,将一切事务交给下属办理,自己则悠闲度日。

一些领导干部长期在行政机关工作,深谙机关“环境”,论年龄属“大哥”,论资历属“前辈”,论晋升无条件,工作上有唱功无做功,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岁岁老样子,抱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理做事,缺乏主动担当的责任感。

党员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党员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党员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准确掌握我市党员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市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开展了深入调研,与20个市级部门“一把手”个别访谈,到55家基层单位专题调查,召开各层面座谈会15个,分层分类有针对地发放问卷11600余份,广泛听取了各方面意见。

从调研掌握的情况看,当前我市党员干部队伍作风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24种比较突出的具体表现。

一、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1、学习流于形式、学用脱节。

有的不愿学、不勤学、不真学,学用“两张皮”,说一套做一套、学一套用一套,遇到矛盾问题就无所适从、束手无策。

有的对上级政策和部署要求一知半解,遇到问题凭经验主义办事,习惯于吃老本,很大程度上存在“本领恐慌”、“能力不足”。

有的缺乏钻研精神,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事物不能及时学习掌握。

有的对自己负责的业务政策不熟、情况不明,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导致群众来办事时做不到“一口清”。

2、调研不深不细、走马观花。

有的下基层蜻蜓点水,喜欢看亮点、看特色,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摸不到真情,听不到实话。

有的浮于表面,只到事先安排好的点进行调研,发现不了基层真实情况,有的明知是不实的情况,也听之任之。

有的把下基层调研当作休闲,景区散散步、点上讲讲话,不解难题、不办实事。

3、文山会海、文来文往。

有的抓工作习惯开会发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

有的层层开会、重复开会、层层陪会。

有的讲究会议规格规模,不区分具体情况都要求主要领导参加,开会“撞车”现象时有发生,牵扯了领导干部太多精力。

有的作报告写文章八股习气浓重,大话、套话、官话、空话多。

有的文件刚下发,就要求基层汇报情况、上报总结。

有的信息简报只注重形式和数量,不重实际内容。

4、花拳绣腿、工作浮夸。

有的抓工作落实力度不够,工作布置了不抓跟踪、不抓检查,没有结果,一些工作要求在嘴上、停留在会上、落实在纸上。

基层干部普遍本领恐慌、能力不足

基层干部普遍本领恐慌、能力不足

基层干部普遍“本领恐慌、能力不足”2013-05-24 08:53来源:《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很快,群众利益诉求不断增加,基层工作要求越来越高。

”“当前基层工作的形势、任务、对象都在变,我们怎能不变?”前不久结束的河南商丘全市乡镇党委书记、镇长轮训班上,求变、转型、升级……成为基层干部强烈的呼声。

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

当前,干部队伍能力不足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问题相当普遍。

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基层干部反复提起的一个话题。

工作转型、能力升级,是对基层干部与时俱进的现实要求。

拆掉“隔心墙”,感情上与群众零距离“交通方便了,干部离群众却远了;通讯发达了,干部与群众交流却少了;干部文化程度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却降低了;干部下基层频繁了,基层工作的底气却不足了……”在一名基层干部的手机微信群里,记者看到,段子引起了热烈讨论。

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然而,确有部分基层干部在感情上、思想认识上与群众产生了距离。

在调研中,有群众反映,少数基层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群众感情淡漠。

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和群众上访问题时,有的基层干部自觉不自觉地把群众作为对立面来对待;还有一些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抓的“大事”主要围绕着上级下达的责任指标,而群众关心的问题被认为是“小事”,不屑一顾;有的干部热心立项目、出政绩,群众关心的诸如电视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喊破了嗓子也没能引起干部的应有重视……山东沂南县委书记刘淑秀讲起了一件事:以前县里一年拟定10件或20件大事,花很大力气办下来,群众却并不买账。

今年初,县里改变做法,向群众征求意见,从最不满意的10件事抓起。

此举一出,立马受到了群众好评。

山东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任刚说,少数干部长期不直接和群众打交道,拍脑袋决策,凭感觉办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干部本领恐慌的三种表现
发表日期:2015-3-5 【编辑录入:张翔】【信息来源:《中国领导科学》杂志】
阅读次数:15952
本领恐慌是一个人对要胜任的工作和完成的任务认识不明确,把握不准确,不知怎么办,因此而产生的担忧和害怕,也是由于受自身素质能力等因素影响,对社会和事业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产生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实际工作中,本领恐慌表现在干部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满足现状,不求上进。

工作中,有的同志知识老化严重,知识透支,满足于自己几十年前的本科、研究生学历,停留在当时学得的一些基本知识上,对本职工作只靠过去的“老本”应付,工作起来缺乏卓有成效的工作思路,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有的同志能够比较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知识匮乏、本领不够,但又不知怎么办,不知从何入手,因此时常感到措手不及、缺少方法,表现出无奈和茫然;有的同志虽然事业心、责任感都很强,但由于领导能力和领导方法不够,往往费力不讨好,因而工作压力大,工作信心不足,产生了本领恐慌。

二是华而不实、眼高手低。

工作中,有的同志热衷于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把群众利益放到一边,千方百计琢磨如何“造势”,如何邀功,使自己名利双收,而工作没有任何实效;有的同志工作挑三拣四、挑肥选瘦,干工作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有的同志不能给予部属正确的方法引导,习惯于发号施令;有的干部责任心较差,工作不够认真细致,完成任务的方法少,推脱责任的能力强,对政策措施机械执行、选择执行、推诿执行;有的干部浮躁之气严重,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等。

三是井底之蛙、自以为是。

工作中,一部分同志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的一点点本事、一点点成绩沾沾自喜、孤芳自赏、自我陶醉,小进即喜、小富即安,本领恐慌并没有成为他们的“心病”;有的同志忙于事务,疲于应酬,看不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对于即刻到来的恐慌麻木不仁;有的同志自命不凡,自以为是,听不进不同意见;有的同志对上级的决策机制和工作部署缺乏研究,一知半解。

布置工作停留在表面,督促、指导、落实不够,只讲局部,不讲全体。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领导干部本领恐慌有各种原因,但其中主要的还是其主观方面的问题,如对自己的本领不能客观把握,以为自己当领导干部多年样样精通可为人师了,特别是取得一些小成绩或者受到一些部属吹捧,自以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有的干部没有把学习作为一种时代使命、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忙于事务性工作,在学习上应付差事;有的学习时断章取义,学用脱节,言行不一;有的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官到岗上必胜任,或不求有功,只求无过;还有的干部不敢面对现实,在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畏手畏脚。

在思想修养方面,有的干部享受着高待遇,却未具备相应素质,思想上不思进步,工作中不求务实,消极被动;有的一心想干大事,却心浮气躁,乐于搞表面工作;还有的不患知识恐慌,而患官位不高、升迁不快。

因此,如果领导干部不能在思想上认识自己的能力不足,不能客观对待自己存在的问题,不仅不能克服本领恐慌,而且以不懂装懂、装腔作势掩饰自己的无知无能,反而会加重本领恐慌。

党的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者,领导干部的本领恐慌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解决领导干部的本领恐慌和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否则,势必在社会现实碰壁,势必被历史发展所淘汰。

(摘自《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必备的18种能力》,中共中党校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