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第11章财政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习题1.简释下列概念: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B. 投资;C. 失业人数;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宏观经济学-第11章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南方医科大学2010级经济学(医药贸易与管理方向)W洋1.什么是市场失灵?有哪几种情况会导致市场失灵?解答:在某些情况下,指市场机制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即无效率的结果,这就是市场失灵。
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情况。
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况包括: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等。
2.垄断是如何造成市场失灵的?解答:第一,在垄断情况下,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价格。
因此,当垄断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确定产量时,其价格将不是等于而是大于边际成本。
这就出现了低效率的情况。
第二,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寻租活动是一种纯粹的浪费,这进一步加剧了垄断的低效率情况。
3.外部影响的存在是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解答:第一,如果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即存在外部经济),则当这个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成本大于私人利益而小于社会利益时,他就不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有利的。
第二,如果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即存在外部不经济),则当这个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时,他就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不利的。
第三,上述两种情况均导致了资源配置失当。
前者是生产不足,后者是生产过多。
4.如何看“科斯定理”?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适用吗?它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适用吗?解答:第一,科斯定理要求财产权明确。
但是,财产权并不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
有的资源,例如空气,在历史上就是大家均可使用的共同财产,很难将其财产权具体分派给谁;有的资源的财产权即使在原则上可以明确,但由于不公平问题、法律程序的成本问题等也变得实际上不可行。
第二,科斯定理要求财产权可以转让。
但是,由于信息不充分以及买卖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等,财产权并不一定总是能够顺利地转让。
第三,即使财产权是明确的、可转让的,也不一定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黄亚钧版
《宏观经济学》课后重要习题答案第一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
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
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
(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
(3)总量分析方法。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
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
(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
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3、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哪些宏观变量与周期波动同步?哪些变量具有超前性?答:实际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与周期波动同步,股票价格变量具有超前性。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
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11第十一章 开发背景下的宏观经济)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第十一章开放背景下的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简述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国民收入的决定。
答:(1)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主要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四个部分组成:()=+++-Y C I G X M其中,X为一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总和;M为一国进口商品和服务的总和;(X M-)为净出口,通常用CA表示。
CA也表示经常账户的余额,反映一国商品和服务的净出口情况。
如果CA大于零,即一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大于进口,该国有经常项目顺差;如果CA小于零,即一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小于进口,该国有经常项目逆差。
(2)根据封闭条件下的投资和储蓄的关系,也可以相应的推导出开放条件下的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Y C G I CA--=+即:=+S I CA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投资和储蓄并不必然相等。
当本国的储蓄不足以支持本国投资的时候,经常项目会产生赤字从而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净进口以满足国内投资的需要;相反,如果国内的储蓄超过国内投资需要时,则可以通过净出口,并且将获得的外汇收入投资于海外而形成本国的海外债权。
2.什么是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
一国的国际收支总量和结构既反映了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情况,也反映了一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
在开放宏观经济学中,通常是通过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来描述一国国际收支总量和结构的。
(2)国际收支最基本的原则可表示如下:经常项目余额(CA)+资本净流入=0经常项目余额(CA)=资本净流出如果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的出口小于进口,即经常项目出现赤字或逆差,那么这一赤字就必须通过向国外出售资产或者从国外借款来融资,因此该国相应就会出现资本净流入,即资本和金融项目的盈余或顺差;反之,如果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的出口大于进口,即出现经常项目的盈余或顺差,那么,该国居民就可以将通过经常项目赚取的外汇用于购买外国资产或者向国外贷款进行投资,因此,该国相应就会出现资本净流出,即资本和金融项目赤字或逆差。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一章导论1、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答】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的总体行为。
它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采用总量分析法。
它解决的主要中心问题经济周期与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对产出、失业以及价格的变动作出经济解释,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3)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
宏观经济学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习题库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总量分析、非均衡分析、凯恩斯革命二、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有什么特点?2、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3、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如何产生与演变的?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GDP、GNP、NDP、NI、PI、PDI、名义GDP、实际GDP、GDP紧缩指数二、选择题1、下列那些项目应计入GDP?( )。
A. 政府转移支付B.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C. 购买普通股票D. 购买一块地产2、已知某一经济中的消费额为6亿元,投资额为1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额为1.5亿元,出口额为2亿元,进口额为1.8亿元,则()。
A. NDP=8.7亿元B. GDP=7.7亿元C. GDP=8.7亿元D. NDP=5亿元3、所谓净出口是指()。
A. 出口减进口B. 进口减出口C. 出口加进口D. GNP减出口4、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DP等于()。
A. 消费+投资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C.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D. 消费+投资+进出口5、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 直接税B. 折旧C. 间接税D. 净出口6、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核算GDP的方法是()。
A. 支出法B. 收入法C. 生产法D. 增加价值法7、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有影响?A. GDPB. NDPC. NID. PI三、简答题1、指出下列各项中,哪些是中间产品,哪些是最终产品?①小王购买一本杂志②某电脑公司购买一批英特尔公司生产的芯片③某政府机构购买一批红旗轿车④旅游时付给入住酒店的房租⑤律师支付租用办公室的房租⑥家庭支付的水电费⑦美国公司向中国购买的农产品2、GDP的统计口径是否忽视了对中间产品生产的核算?3、在证券市场购买股票和债券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吗?4、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GDP?5、为什么间接税应该计入GDP?6、GDP指标有哪些缺陷或不足?7、为什么要区分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8、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如何?四、计算题1、若某国GDP为8800单位,总投资为1150单位,净投资为292单位,消费为5800单位,政府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价值为1500单位,间接税为620单位,政府财政盈余为44单位,求该国NDP、净出口、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各为多少。
《宏观经济学教程》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教程》教材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总产出二、分析与思考1,在总产值中包含着中间产品的价值,如果以各部门的产值总和来合算总产出,则会出现重复计算。
2,因为这只是证券资产的交易,在这种交易中获得的利润或蒙受的损失与本期生产无关。
3,可能会,因为销售的产品可能是上年生产的产品。
GDP与GNP应该以后者,即本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为口径。
因为它是用来衡量国家当年总产出水平的量的。
4,不是,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GNP或GDP中减去折旧、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障支付、个人所得税,再加上转移支付得到的。
5,购买住宅属于投资行为,因为西方国家的消费者购买或建造住宅一般都是使用银行贷款,而且住宅也像企业的固定资产一样,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逐步消耗的。
6,一般中间产品在当期生产中全部被消耗掉,其价值完全包含在产品的销售价格中。
而,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则是被逐步消耗的,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成本的仅仅是固定资产中部分被消耗掉的价值,即折旧。
7,不是。
因为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并不只是在消费最终产品上。
8,不是。
总产出包括的是净出口,对外贸易规模大,如果进口大于出口,则总产出规模不会因对外贸易规模大而变大。
9,可以。
因为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是消费价格平减指数,平减指数可以衡量物价水平变化,所以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率。
10,不一定。
因为购买力平价在计算时有样本选择的典型性与权重确定上的困难,不能很好地反映两国货币实际比率。
三、计算题1,解:Y = C + I + G + NXGN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NNP= GNP-折旧NNP=16000-500=15500NI= NNP-间接税NI=15500-2000=13500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 政府转移支付PI=13500+500=14000DPI=PI-个人所得税DPI=14000-(3000-2000)=13000第二章 消费、储蓄与投资二、分析与思考1,不包括公共产品的消费。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22章一、a.属于微观经济学,因为反映的是个人和单个企业的行为。
b.属于宏观经济学,因为其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经济变化对社会总体的影响。
c.属于微观经济学,因为反映的是霜冻对单个市场的影响。
d.属于微观经济学,因为反映的是单个企业工会对工资的影响。
e.属于宏观经济学,因为反映的是汇率变动对整个国家出口的影响。
f.属于宏观经济学,因为反映的是国家两个整体衡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二、答:这是一个关于节俭悖论的问题。
对于个人来说,当储蓄增加,个人的财富就会增多,这将会为将来的消费提供更高的水平,所以个人能在未来有更多的消费;而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来讲,当每个人增加储蓄的时候,就会导致国家的整体消费支出水平下降,从而使得企业不得不因为投资的减少而裁剪员工,最终导致个人收入进一步下降,消费者降低当前消费。
三、a.不一致。
凯恩斯在其《通论》中主张政府应该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干预措施来解决经济低迷。
b.大萧条这场巨大的灾难推翻了经济学家之前认为经济可以自我管理的观念,由凯恩斯提出了政府应该对经济进行干预管理的观念。
c.2001年政策制定着使用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共同作用去刺激经济,使经济尽快走出低迷。
如果他们想大萧条时的政策制定者一样对经济放任其自我管理和调节的话,这张衰退势必会持续更长的时间,经济也会萎缩的更厉害。
四、答:在美国,拥有独立的专家小组来识别经济衰退,他们通过研究一系列的指标,主要包括就业和生产率等经济指标来确定一个衰退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而在其他国家,经济学家采用的规则是在整个经济产出中至少有连续两个季度的明显萎缩即为经济衰退。
五、略(自己根据自己当时的时间查询和比较)六、A.两国的经济周期具有相似性。
英国大约在1990-1994年处于经济衰退期,而在1994-2002年处于经济扩张期;日本大约在1997年之前都处于扩张期,在1997-2003年处于经济衰退期。
虽然日本的经济周期略滞后于英国,但两国的整体趋势是趋同的。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复习与思考题:1.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存量分析流量分析事前变量分析事后变量分析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主要研究哪些问题?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4.请谈谈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参考答案2.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它考察总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发展趋势和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涉及到经济中商品与劳务的总产量与收入、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国际收支和汇率、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短期的经济波动等现象,揭示这些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
3.答: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法、总量分析法、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即期分析与跨时期分析、静态、比较静态与动态分析、经济模型分析法。
4.答:参考第二节。
(撰稿:刘天祥)本章习题一、概念题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名义GDP、实际GDP、GDP折算指数二、单项选择题1. 下列产品中不属于中间产品的是()A. 某造船厂购进的钢材B. 某造船厂购进的厂房C. 某面包店购进的面粉D. 某服装厂购进的棉布2. 在一个四部门经济模型中,GNP=()。
A. 消费十净投资十政府购买十净出口B. 消费十总投资十政府购买十净出口C. 消费十净投资十政府购买十总出口D. 消费十总投资十政府购买十总出口3. 下列各项中,属于要素收入的是()A. 企业间接税B. 政府的农产品补贴C. 公司利润税D. 政府企业盈余4. 经济学的投资是指()。
A. 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 建造一座厂房C. 购买一台机器D. 以上都是5. 已知在第一年名义GNP为500,如到第六年GNP核价指数增加一倍,实际产出上升40%,则第六年的名义GNP为()。
A. 2022年B. 1400C. 1000D. 750三、判断题1. 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不应计入GNP。
深大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第11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十一章财政政策(cái zhènɡ zhènɡ cè)与货币政策一、判断题√1、流动性陷阱指LM曲线呈水平状,此时(cǐ shí)财政政策最有效。
×2、当经济(jīngjì)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时,可采取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就业。
√3、如果LM曲线是完全垂直(chuízhí)的,那么财政政策在增加就业方面是无效的。
×4、内在(nèizài)稳定器仅指累进所得税制。
×5、政府支出增加时,可能会使私人支出减少,这一效应称为替代效应。
×6、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敏感性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7、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是使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之下。
√8、在凯恩斯主义出现后,财政政策不以实现收支平衡为目标,而是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
×9、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10、一般说来,货币政策的决策要比财政政策的决策迅速。
二、选择题C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LM曲线和IS曲线都陡峭;B、LM曲线和IS曲线都平缓;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D 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A、LM曲线和IS曲线都一样陡峭;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
B 3、货币供给的变动如果对均衡收入有更大的影响,是因为()。
A、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B、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C、支出乘数较小;D、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
C 4、在下述何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比较大?()A、非充分就业;B、存在货币的流动性陷阱;C、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较大;D、现金持有率较低。
01宏观标准答案-第11章01-PDF
=========================================第十一章书后计算题答案,P284:★★第6题: (此处答案用于说明收入法GDP与总量之间关系的一些知识,简洁答案可看书) 从下表中找出: 1)、国民收入,2)、国内生产净值,3)国内生产总值,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 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资本消耗补偿(折旧) 356.4 雇员酬金 1866.3(假设不含个税) 企业利息 264.9 间接税 266.3 个人租金 34.1 公司利润 164.8(应该是税后利润) 非公司收入 120.8(与工资是一类) 红利 66.4 社会保险税 253.0 个税 402.1(假定不包括在工资内) 消费者利息 64.4(与个人消费是一类) 政府支付的利息 105.1(与政府转移支付是一类) 政府转移支付 374.5 个人消费 199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解:本题书后的答案和尹伯成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上的答案比较简单,现作些拓展。
在做题前,先复习一下收入法GDP: 根据课上讲的国民收入五个总量指标之间关系的方框图,有: GDP-折旧(这时得到NDP,假设无要素的国际流动,它也等于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 府对企业的补助(这时得私人收入即企业与个人的收入NI)-企业税前利润+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 转移支付TR及政府利息+企业红利(这时得个人收入PI)-个税=DPI(包括工资、地租、利息、非 公司收入和转移支付TR及政府利息、 红利等) ―――――――――――――――――――― (公式1)仅政府利息和红利这两项之前课上没有讲过把上面的公式1倒过来,就是收入法GDP,(这部分容易错,应先把下页的方框图(1)先画出,再反 过来对照来推导),即: GDP=DPI(包括工资、地租、利息、非公司收入和转移支付TR及政府利息、红利等)+个税(这 时得到PI) +企业税前利润 (含红利)-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TR及政府利息-企业红利 (这 时得到NI,这里减转移支付TR及政府利息是为了避免上下方框中内容重复,减红利是为了避免上下 圆框中的红利重复) +间接税(含转移支付TR及政府利息)+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助 (这 时得NNP)+折旧―――――――――――――――――――――――――――――――(公式2)1下面可以看出国民收入五个总量指标之间关系与 收入法GDP之间的符号是对应相反的:几个总量之间关系: GDP-折旧(这时得到NDP,假设无要素的国际流动,它也等于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 对企业的补助(这时得私人收入即企业与个人的收入NI)-企业税前利润+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 移支付TR及政府利息+企业红利(这时得个人收入PI)-个税=DPI(包括工资、地租、利息、非公 司收入和转移支付TR及政府利息、红利等)――――――――――――――――――――(公式1)把上面这个公式倒过来,就是收入法GDP: GDP=DPI(包括工资、地租、利息、非公司收入和转移支付TR及政府利息、红利等)+个税(这 时得到PI) +企业税前利润 (含红利)-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TR及政府利息-企业红利 (这 时得到NI+间接税(含转移支付TR及政府利息)+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助(这时得NNP) +折旧―――――――――――――――――――――――――――――――――――(公式2)另外,将上面公式2与课堂笔记或书上的收入法GDP内容[见下面方框图(2)]进行比较,发现公式2 多了不少内容,可见此题还是比较有难度的。
宏观经济学习题册+本科+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册+本科+参考答案(总29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单项选择题概念中最终产品包括()A.有形产品B.无形产品C.自我服务品D.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2.用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表示为()。
A.GDP=C+I+T B.GDP=C+I+S C.GDP=C+S+T D.GDP=C+I+G和NI之间的差额是()A.公司利润B.工资C.间接税D.利息4.用出售最终商品和劳务获得的收入来测算GDP的方法是()。
A.部门加总法B.增值法C.支出法D.收入法5.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
A.研究社会经济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 B.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经济行为或活动及其经济变量C.研究整个社会的国民收入以及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D.着眼于经济政策,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6.个人从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被称为()。
A.国内生产净值B.国民收入C.个人收入D.个人可支配的收入7.在通过国内生产净值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时,不能够()A.扣除未分配的公司利润B.加上政府转移支付 C.扣除企业的间接税D.扣除折旧8.应计入我国2006年GDP的是()A.2005年生产而在2006年销售出去的汽车 B.2006年中国人投资于美国的厂商所生产汽车C.2006年美国人投资于中国的厂商所生产汽车 D.某人2006年自制自用的汽车9.国民收入是()A.国内生产总值减资本折旧B.国内生产净值减间接税C.一个国家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D.个人从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收入10.在两部门经济中,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均衡条件是()A.I=S B.I+G=S+T C.I+G+X=S+T+M D.C+I+G+(X-M)=C+S+T1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指()A.国民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净值D.可支配收入总和与NDP之间的差额是()A.间接税B.折旧C.直接税D.净出口13.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一章 开放背景下的宏观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开放背景下的宏观经济学1.简述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国民收入的决定。
答:(1)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主要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四个部分组成:()=+++-Y C I G X M其中,X为一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总和;M为一国进口商品和服务的总和;(X M-)为净出口,通常用CA表示。
CA也表示经常账户的余额,反映一国商品和服务的净出口情况。
如果CA大于零,即一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大于进口,该国有经常项目顺差;如果CA小于零,即一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小于进口,该国有经常项目逆差。
(2)根据封闭条件下的投资和储蓄的关系,也可以相应的推导出开放条件下的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Y C G I CA即:=+S I CA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投资和储蓄并不必然相等。
当本国的储蓄不足以支持本国投资的时候,经常项目会产生赤字从而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净进口以满足国内投资的需要;相反,如果国内的储蓄超过国内投资需要时,则可以通过净出口,并且将获得的外汇收入投资于海外而形成本国的海外债权。
2.什么是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
一国的国际收支总量和结构既反映了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情况,也反映了一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
在开放宏观经济学中,通常是通过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来描述一国国际收支总量和结构的。
(2)国际收支最基本的原则可表示如下:经常项目余额(CA )+资本净流入=0经常项目余额(CA )=资本净流出如果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的出口小于进口,即经常项目出现赤字或逆差,那么这一赤字就必须通过向国外出售资产或者从国外借款来融资,因此该国相应就会出现资本净流入,即资本和金融项目的盈余或顺差;反之,如果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的出口大于进口,即出现经常项目的盈余或顺差,那么,该国居民就可以将通过经常项目赚取的外汇用于购买外国资产或者向国外贷款进行投资,因此,该国相应就会出现资本净流出,即资本和金融项目赤字或逆差。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名词解释二、单项选择题11. 以下可以计入 GDP 的有 ( )A.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B. 居民购买粮食C. 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购买办公用品12. 用收入法核算 GDP时,应包括( )。
A. 政府转移支付B. 间接税C.政府投资兴建一所学校D. 企业投资13. 用支出法核算 GDP 时,应包括 ( ) 。
A. 政府转移支出B. 折旧C. 企业投资D. 间接税14. NI 包括的项目有 ( ) 。
A. 利润B. 间接税C. 折旧D. 企业转移支出15. 当 GNP 大于 GDP 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6. 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A. 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
B. 建造一座住宅C. 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 以上都是17. 在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1. 国内生产总值2.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3. 国民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1. A.用支出法核算 居民消费支GDP 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 B. 政府转移支付 C. ) 。
政府税收 D. 居民对债券的支出 2.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的有 ( )。
A. 政府转移支付B. 工资C. 资本折旧D. 间接税3.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 A. 收入与增长分析B. ( ) 。
收入与就业分析C. 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D. 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4. 下列产品中能够计入当年 GDP 的有( )。
A. C. 纺纱厂购入的棉花家务劳动 B. 某人花 10 万元买了一幢旧房D.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 20 万元5. 属于 GDP 但不属于 NI 的项目有(或按收入法计入A. 政府转移支付B. 企业转移支付6. GDP 与 NDP 之间的差别是 () 。
A. 间接税B. 折旧税 D. 净出口7.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不包括如下哪个变量 (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净值 8. 用收入法核算的 GDP 应包括( )。
宏观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高鸿业主编)
宏观经济学习题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2国民生产总值3名义GDP与实际4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5总投资和净投资6重置投资7存货投资8政府购买和政府转敌支付9净出口。
二、选择题1、宏观经济研究哪些内容?()A、失业率上升一个百分点会使GDP增加多少B、研究为什么从事农业和渔业的人的工资要比其他工人的工资低C、降低工资会对单个厂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D、分析对企业征收的环境特别税对整个环境污染的影响2、下列项目哪一些计入GDP?()A、政府转移支付B、购买一辆用过的汽车C、购买普通股股票D、购买彩票赢得的1万元E、企业支付的贷款和债券利息3、某国的GNP大于GDP,说明该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与国居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相比的关系。
()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判断4、在国民生产和国民收入中,哪种行为将被经济学家视为投资?()A、购买新公司债券B、生产性生活而导致的当前消费C、购买公司债券D、上述都不对5、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A、销售税B、公司利润税C、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6、下列哪一项不是转移支付?()A、退休军人津贴B、失业救济金C、困难家庭补贴D、退休人员的退休金7、在一个有政府、投资和外贸部门的模型中,GNP是下面哪一个选择中各项之和?()A、消费、总投资、政府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在商品和劳动上的支出和净出口C、国民收入和简洁税D、工资、租金、利息、利润和折扣8、假设一个经济第1年即基年的当期产出为500亿元,如果第8年GNP物价减指数提高了一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年的名义产出等于()A、2000亿元B、1500亿元C、1000亿元D、750亿元9、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DP的政府支出是指哪些?()A、政府购买的物品支出B、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C、政府工作人员的薪水和政府转移支付D、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10、今年的名义GDP增加了,说明()A、今天的物价上涨了B、今年的物价和产出都增加了C、今年的产出增加了情况D、不能确定三、简答题1、简要说明国民收入的三种核算法。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1. 为什么GDP 既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收入,又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支出?答:GDP 能够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又能够衡量对经济中商品和劳务产出的总支出。
之所以能够同时衡量这两个量,是因为这两者实际上是相同的。
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同时二者都等于产出。
从会计的角度来看,一笔收入一定对应着相等的一笔支出。
总收入从总供给的角度衡量总产出;总支出从总需求的角度衡量总产出,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经济总量的度量。
正如收入流量循环图所显示的,总收入和总支出是计量经济体系中收入流量的、可以相互替代的、均等的两种方法。
2. 消费价格指数(CPI )是怎样计算出来的?用来衡量经济中的什么?答: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是反映消费品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标。
,衡量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物品和服务总费用的变化,反映了消费者的生活费用水平。
CPI 衡量的是居民购买的一篮子产品的价格。
这一篮子物品的清单是由统计部门根据对典型的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有选择地选取固定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种类,找出一个典型消费者商品篮子内各种物品的购买价格的变化,来构造消费价格指数。
CPI 有拉斯派尔指数和帕舍指数之分。
区分这两个指数的关键是所确定的一篮子物品是否可变。
拉斯派尔指数是用一篮子固定物品计算的价格指数,倾向于高估生活费用的上升;帕舍指数一篮子可变物品计算的价格指数,倾向于低估生活费用的增加。
3. 失业率是如何测算出来的?我们可以把经济体系中的每个人归入哪三种类型?答: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即: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数)×100%以u 代表失业率,则有:%100⨯=L Uu经济体系中的每个人,可以归于就业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者三种类型。
4. 解释度量失业程度的两种方法。
答:度量失业程度的指标是失业率。
失业率的获得,实际中可以用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两种方法。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及答案
十二章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
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2)1999年名义GDP;(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
”这句话对否?(6)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
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试计算:(1) (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十三章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2.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b<1),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P增加()。
A. 20亿元;B. 60亿元;C. 180亿元;D. 200亿元。
12.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解答:总需求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需求,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需求。
税收的变化与总需求的变化是反方向的。
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需求也减少。
2023年宏观经济学习题库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导论[练习与思索]一、名词解释1. 国内生产总值2.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3. 国民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二、单项选择题1.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旳项目有( )。
A.居民消费支出B. 政府转移支付C. 政府税收D. 居民对债券旳支出2. 如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NI)旳有( )。
A. 政府转移支付B. 工资C. 资本折旧D. 间接税3. 宏观经济学研究旳中心是( )。
A. 收入与增长分析B. 收入与就业分析C. 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D. 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4. 下列产品中可以计入当年GDP旳有( )。
A. 纺纱厂购入旳棉花B. 某人花10万元买了一幢旧房C. 家务劳动D.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旳20万元产品5. 属于GDP但不属于NI旳项目有(或按收入法计入GDP旳有)( )。
A. 政府转移支付B. 企业转移支付C. 间接税 D. 直接税6. GDP与NDP之间旳差异是( )。
A. 间接税B.折旧C. 直接税D. 净出口7.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不包括如下哪个变量( )。
A. 国内生产总值B. 国内生产净值C. 政府税收D. 个人收入8. 用收入法核算旳GDP应包括()。
A. 工资、利息、租金和非企业主收入B. 企业税前利润C.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D. 资本折旧9. 已知C=6亿,I=1亿,间接税=1亿,g=1.5 亿,X=2 亿,M=1.8亿,则( )。
A. NNP=8.7亿B. GDP=7.7 亿C. GNP=8.7亿D. NNP=5亿10. 用支出法计算旳GDP旳公式为( )。
A.GDP=C+I+G+(X-M)B. GDP=C+S+G+(X-M)C. GDP=C+I+T+(X-M)D. GDP=C+S+T+(M-X)11. 如下可以计入GDP旳有( )。
A. 购置一辆用过旳卡车B. 居民购置粮食C. 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购置办公用品12. 用收入法核算GDP时,应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一、判断题
√1、流动性陷阱指LM曲线呈水平状,此时财政政策最有效。
×2、当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时,可采取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就业。
√3、如果LM曲线是完全垂直的,那么财政政策在增加就业方面是无效的。
×4、内在稳定器仅指累进所得税制。
×5、政府支出增加时,可能会使私人支出减少,这一效应称为替代效应。
×6、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敏感性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7、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是使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之下。
√8、在凯恩斯主义出现后,财政政策不以实现收支平衡为目标,而是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
×9、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10、一般说来,货币政策的决策要比财政政策的决策迅速。
二、选择题
C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LM曲线和IS曲线都陡峭;
B、LM曲线和IS曲线都平缓;
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D 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A、LM曲线和IS曲线都一样陡峭;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
B 3、货币供给的变动如果对均衡收入有更大的影响,是因为()。
A、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
C、支出乘数较小;
D、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
C4、在下述何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比较大?()
A、非充分就业;
B、存在货币的流动性陷阱;
C、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较大;
D、现金持有率较低。
B 5、以下何种情况不会引起收入水平的上升()?
A、增加自主性支出;
B、增加净税收;
C、增加自主性转移支付;
D、减少自主性税收。
A 6、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相关。
D7、下列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A、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B、稳定的实际GDP增长率;
C、国际收支平衡;
D、政府预算盈余。
C8、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决策人的意愿;
B、IS和LM曲线的交点;
C、IS和LM曲线的斜率;
D、货币供给量。
A 9、中央银行在公开的证券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会使货币供给量()。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确定。
C10、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导致()
A.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降低B.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提高
C.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提高D.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降低
C11、下述哪一项是经济的内在稳定器?()
A、政府购买;
B、税收;
C、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B12、2008年12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属于()
A、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C、紧缩性财政政策;
D、紧缩性货币政策。
三、计算题
假设货币需求L=0.2Y-5r,货币供给M=200,消费C=60+0.8Y
d,税收T=100,投资I=150-5r,政府支出G=100。
求:
(1)IS和LM方程、国民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从100增加到120时,收入、利率和投资会有什么变化?(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
提示:已知条件中M=200改为M/P=200。
(1)根据已知条件IS曲线满足条件:AD=C+I+G=60+0.8(Y-100)Y+150—5r+100=Y即Y= 1150—25r
LM曲线满足条件:L=0.2Y-5r=200=M/P,即Y=25r+1000
将IS曲线和LM曲线方程联立可以求得均衡状态时:
Y=1075 r=3 I=135
(2)根据已知条件IS曲线满足条件:AD=C+I+G=60+0.8(Y-100)Y+150—5r+120=Y即Y= 1250—25r
将IS曲线和LM曲线方程联立可以求得均衡状态时:
Y=1125 r=5 I=125
即收入增加、利率上升、投资减少
(3)挤出效应是存在的,因为随着政府支出增加,提高了利率,导致私人投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