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时代中的流行音乐

合集下载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流行文化与价值观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流行文化与价值观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流行文化与价值观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流行文化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流行文化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流行文化对于人们价值观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一、网络流行文化的定义和特点网络流行文化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一种文化形式,它以网络为媒介,以大众传播为特点,具有时效性、互动性和碎片化的特点。

网络流行文化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网络迷因、网络热词、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综艺等。

二、网络流行文化对于人们价值观的影响1.积极影响(1)拓宽视野:网络流行文化通过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内容,使人们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文化,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2)促进交流:网络流行文化以互动性为特点,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论坛等平台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3)激发创造力:网络流行文化中的创意和创新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让人们更加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消极影响(1)价值观扭曲:网络流行文化中存在一些不健康、低俗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会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扭曲的影响,使人们追求虚荣、物质和短暂的快乐。

(2)信息泛滥:网络流行文化的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但其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谣言,容易误导人们的判断和决策。

(3)社交隔离:网络流行文化的互动性使得人们更多地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减少,导致社交隔离和孤独感的增加。

三、如何正确看待网络流行文化1.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在接触网络流行文化的同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不盲目追求虚荣和物质,注重内心的成长和提升。

2.筛选优质内容:在海量的网络流行文化中,要学会筛选优质的内容,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信息和知识,避免被低俗和不健康的内容所影响。

3.合理利用网络: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学会合理利用网络,既能享受网络流行文化带来的乐趣,又能保持与现实生活的平衡,不让网络成为我们生活的主导。

时代融合与创新接纳音乐类电视节目的创新路径研究——以《嗨唱转起来》为例

时代融合与创新接纳音乐类电视节目的创新路径研究——以《嗨唱转起来》为例

|RADIO &TV JOURNAL 2021.2一、电视音乐节目概述目前我国关于“电视音乐节目”最早的定义来自于《宣传舆论学大辞典》,其认为电视音乐节目即“以各种音乐、歌曲表演为基本构成框架,运用电视的特殊技术和艺术手段加以制作,通过电视屏幕播出,给观众以音乐鉴赏的音乐节目”①。

我国电视音乐节目的开端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每周一歌》,此后《CCTV 中国青年歌手大赛》《超级女声》《我爱记歌词》《好声音》等应运而生。

《2019腾讯娱乐白皮书综艺篇》显示,2019年卫视综艺播出量继续下滑,降至79部,但头部综艺出现聚焦效应,其中13部收视率破1,平均网络热度和收视率均呈上扬趋势。

2019年卫视综艺收视前十榜单中,仅《好声音2019》《我们的歌》两部音乐类节目上榜,网络综艺(包含卫视网播综艺)也仅有两部音乐节目上榜。

综艺节目口碑前十榜单中仅有《乐队的夏天》(网络综艺)以及《我们的歌》(卫视综艺)两档音乐类节目上榜。

2019年卫视音乐节目共10部,较上一年下降7部;网络音乐综艺则从2018年的10部上升到2019年的17部②。

大部分电视音乐节目内容偏大众流行歌曲,相比之下,网络音乐节目注重受众的精细化运营,针对小众圈层用户进行内容创作,如《中国有嘻哈》《即刻电音》《这就是原创》等都是在音乐领域进行垂直深耕,挖掘小众内容。

二、讨流溯源:多维常态与跨域融合媒介生态环境变动,长篇电视节目生存空间无限压缩。

《嗨唱转起来》以傲人的播出数据与较强的商业价值博得电视界的关注,这一现象需以详尽的框架予以论证。

本文从节目本体、传播渠道、制作团队三个方面探讨其创新发展路径。

(一)语境与情怀的架构:形式与内容的时代性迎合1.传播语境的迎合:类短视频的碎片化内容模式。

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占整体网民的94.5%;短视频用户8.18亿,占整体网民的87%③。

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依赖与媒介替代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依赖与媒介替代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依赖与媒介替代研究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人们对媒体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同时,新兴的媒体形式也在替代传统媒体。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依赖与媒介替代的现象,并对其带来的影响展开研究。

一、媒介依赖的现象及原因新媒体时代,人们对媒体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加。

首先,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设备的普及,人们几乎时刻都与媒体保持接触,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应用等获取信息。

其次,新媒体提供了多样化的娱乐形式,如音乐、游戏、短视频等,吸引了大量用户的注意力。

最后,新媒体平台的个性化推荐算法将用户的兴趣与喜好纳入考虑,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向其提供定制化的内容,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模式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媒介的依赖。

媒介依赖的增加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新媒体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用户可以快速了解到全球各地的新闻动态、时事热点等信息。

其次,新媒体平台提供了用户互动的功能,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他人交流、分享心情和观点,增强社交联系。

最后,新媒体的娱乐性质吸引了大量用户,人们通过在线游戏、音乐视频等方式获得娱乐,满足了个人情感和娱乐需求。

二、媒介替代的趋势及影响与媒介依赖相对应的是媒介替代的趋势。

新媒体的兴起不仅带来了媒介依赖,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媒体。

首先,在传统媒体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情况下,新媒体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

其次,传统媒体通常需要通过纸质媒介进行传播,而新媒体提供了更加环保和便捷的数字化传播渠道。

最后,新媒体平台的个性化推荐算法使用户获得的信息更加精准,避免了传统媒体中的广告信息干扰。

媒介替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面临着读者和广告收入的流失。

许多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不得不转型或关闭。

其次,新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分散和多样化。

社交媒体的出现使个人的观点和声音得以被更多人听到,但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流量造假等问题。

媒介中的周杰伦形象及其对公众的导向意义

媒介中的周杰伦形象及其对公众的导向意义

媒介中的周杰伦形象及其对公众的导向意义摘要:媒介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在新媒体时代,媒介积极探寻契合现代人理念和思维的文化传播方式,并发挥媒介积极正面的舆论影响力。

本文将以周杰伦这位集华语流行男歌手、词曲创作人、演员、MV及电影导演、编剧及制作人于一身的亚洲艺人为例,从音乐专业的角度和媒介传播的角度,阐述周杰伦呈现的突出音乐风格特色,树立的多元化的艺人形象。

同时,探析在新媒体时代,周杰伦音乐风格上的微妙转变,自媒体互动对其公众形象的成熟提升,以及周杰伦作为一个时代的流行文化符号对公众产生的导向意义。

关键词:媒介传播;音乐风格;新媒体时代;流行文化符号;导向作用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253-04传播就是文化的载体,它承担着对文化内容与形式的转换、传输、处理、存储、检索、提取和推广的全过程。

媒介对周杰伦形象的传播,就是这种粘合方式和力度典型的现实体现。

它已渗透到我们华人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并全方位影响着周杰伦粉丝们的生存状态、审美意识甚或是价值取向。

媒体每次对周杰伦的传播,基本是娱乐头条,他是华语乐坛的奇迹,他陪伴并影响了80、90两代人的成长。

在传媒产业飞速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交融发展的21世纪,媒介见证了他出道14年的点点滴滴――从羞涩腼腆的邻家大男孩到成熟淡然的天王巨星,这一传奇般的励志转变。

新媒体时代,媒介以及媒体人积极探寻契合现代人理念和思维的传播方式,并积极发挥媒介的舆论引导作用。

身为天王巨星,一言一行必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引领公众的时代风向标。

此文将结合各类媒介报道,从音乐专业的角度分析媒介传播下,周杰伦体现出的音乐风格、多元化艺术形象;同时,在新媒体时代下,周杰伦在音乐风格上的微妙转变与公众形象的成熟提升,以及周杰伦形象的传播对公众产生的导向作用。

一、天王巨星、音乐鬼才(一)华语流行乐坛的奇迹――潇洒前卫、标新立异专访是本文调查研究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它是媒介传播名人形象的最直观方式,也是记者以特别强调的方式获取独家新闻的手段。

新媒体时代山西传统民歌的传播困境及发展路径

新媒体时代山西传统民歌的传播困境及发展路径

2021年第37卷第3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37 N o.32021 (总第177期)J O U R N A LO FN O R T HU N I V E R S I T YO FC H I N A(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S u m.177)文章编号:1673-1646(2021)03-0060-04新媒体时代山西传统民歌的传播困境及发展路径*陈湘渝,韩晋宁(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51)摘要:民间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良性传承民间艺术是时代发展下的必然趋势,亦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视,更是新时代坚定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㊂当前山西传统民歌传播中面临着传承歌者数量减少㊁听众大面积流失㊁自身内容扩散受到影响等方面的困境,新媒体时代,山西传统民歌艺术的传播,应注重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山西传统民歌㊁运用大数据技术作为传播山西传统民歌的方式㊁拓展多种形式的民歌传承路径,以求山西传统民歌在新时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㊂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山西传统民歌;传播困境;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 A d o i:10.3969/j.i s s n.1673-1646.2021.03.011T h e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D i l e m m a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P a t h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S h a n x i F o l kS o n g s i n t h eN e wM e d i aE r aC H E NX i a n g y u,H A NJ i n n i n g(T h eA r t s F a c u l t y,N o r t h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a,T a i y u a n03005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F o l ka r t so c c u p y a ni m p o r t a n t p o s i t i o ni n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v e i n h e r i t a n c e o f f o l k a r t,e x p e c t e d t o b e a n i n e v i t a b l e t r e n d i 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t i m e s,i s n o t o n l y a n e m p h a s i z e d v a l u e t a u g h t i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 b u tm o r e s o a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o f t h e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i n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t h e c u l t u r a l c o n f i d e n c eo f s o c i a l i s mi n t h en e we r a.I n l i g h t o f t h i sb a c k g r o u n d,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m o s t r e c e n t d i l e m m a s c o n f r o n t i n g t h e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S h a n x i f o l k s o n g s,s u c h a s t h e d e c r e a s e i n t h e n u m b e r o f i n h e r i t o r s,t h e l a r g e s c a l e l o s s o f a u d i e n c e,a n d t h e i n e f f e c t i v e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o f i t s c o n t e n t s.T a k i n g i n t oa c c o u n t t h ev a r i o u s a r t i s t i c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f o r m s c o m p a t i b l ew i t ht r a d i t i o n a l S h a n x i f o l k s o n g s i n t h en e w m e d i a e r a,t h i s p a p e r e n c o u r a g e s t h e e m p l o y m e n t o f n e w m e d i a p l a t f o r m s, t h e u s eo fb i g d a t at e c h n o l o g y,a n dt h eo p e n i n g u p o fv a r i o u sf o l ks o n g i n h e r i t a n c e p a t h s,s oa st o e f f e c t i v e l y f u r t h e r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S h a n x i f o l k s o n g s i n t h e n e we r a.K e y w o r d s:n e w m e d i a e r a;t r a d i t i o n a l S h a n x i f o l k s o n g s;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d i l e m m a;d e v e l o p m e n t p a t h国内学术界关于 山西传统民歌 学术领域的研究,从1950年开始出现相关研究,2014年达到研究高峰,至今共有367篇相关研究论文㊂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与 山西传统民歌 相关的研究所和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㊂在歌词研究方面,‘妇女自由歌“是由诗人阮章竞填词的山西传统民歌,再由人民艺术家郭兰英演唱获奖后流传世界㊂[1]在曲调研究方面,王安军对乔家大院交响组曲创作的研究中,在‘看秧歌“的基础上二次创作的第一部分就很有代表性[2];王海燕对钢琴曲‘闹元宵“的研究中,在钢琴曲中运用山西传统民歌元素,将两者有效地结合为一体,不仅推动了山西传统民歌艺术的发展,而且提高了中国钢琴曲自身的辨识度㊂[3]在传播路径研究方面,王*收稿日期:2020-11-26基金项目:2017年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基金项目:山西省高校视唱练耳课程中本土音乐的教学实践与研究(2017041018-3)作者简介:陈湘渝(1998 ),男,硕士生,从事专业:艺术传播㊂斐在说唱剧‘解放“的研究中,将多种艺术形式㊁多样山西元素和多媒体手段融为一体[4];彭栓红对原生态民歌在旅游中的研究,对山西传统民歌艺术在旅游业的延伸进行分析,认为民歌艺术不能被限制于传统,而应换个方向来指向现代化社会主义人民的生活㊂[5]无论是从传播学的角度还是从其他的研究视角来看,山西传统民歌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与转型发展都面临着各种困境㊂从新媒体传播视角来说,学术界关于山西传统民歌的上述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和必要性㊂要想深入研究这一领域的课题,我们必须对现有的信息传播特点进行分析,以求对新媒体背景下山西传统民歌的传播趋势有清醒的认识㊂1新媒体的界定及特点1.1新媒体的界定当前时代背景下,新媒体运用数字技术,利用无线网络㊁有线网络以及电脑㊁手机等电子终端设备,传播娱乐以及其他信息内容㊂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不管是在传播方式还是在适用范围上,都打破了前者的束缚,取得了飞跃式发展㊂新媒体从出现到应用,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扩大了民间艺术的传播范围㊂[6]民间艺术在传承发展中,在结合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运用网络技术㊁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打破传统传播限制,比如文化㊁地域㊁时间等传播技术条件限制,让民间艺术有更加广阔的传播范围,实现了传统的民间艺术与时代同步发展,真正达到了推陈出新的效果㊂[7]1.2新媒体的特点1.2.1传播上的即时性与亲临性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关于信息传播的 即时性 , 直播 最能体现出这一特点㊂ 直播 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具备了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 即时性㊁高效性,从而迎合了受众对信息的需求㊂与此同时,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记者也可以利用一部手机,完成以往电视等传统媒体记者无法完成的采集工作,从而在第一时间传播相关的信息㊂这种及时性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媒体的 滞后性 的缺憾,也进一步满足了受众对突发事件即时性的需求,大大增强了其现场亲临感㊂1.2.2数量上的丰富性与海量化新媒体时代,以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传播模式,实现了传播的即时化㊁快速化,也实现了海量化,尤其是云盘的使用,让资源传播更加方便快捷㊂该软件的使用促使世界各地不计其数的信息,在各自的终端上汇聚㊂同时,这种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纸质媒体特有的版面问题,打破了各种时间㊁地点的限制,只要有信号覆盖的地方就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获取与更新换代㊂只要你有足够的兴趣,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信息,如世界格局㊁家长里短等方面的信息,内容可谓应有尽有㊂1.2.3传播上的交互性与体验性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注重用户体验以及交流互动,在传播形式方面具有多项互动性等特点㊂面对这一现象,传统电视终端媒体转变自身的发展模式,开通了网络电视的渠道,以此增加与受众之间的交互体验㊂用户不仅可以获得内容,也可以参与到节目中的评论㊁分享以及转发等㊂受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而是成为 自媒体人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媒介内容的 生产者与传播者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表达对节目的喜爱程度㊂新媒体的评价标准也由以前的 收视率 转变成现在的 流量 ㊂1.2.4需求上的差异性与个性化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竞争力逐渐弱化,受众被新媒体 掠夺 , 受众文化空间视率 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受众的喜好,如果没有受众的收看与点击,那么这一切都将归零㊂所有的新兴媒体将个性化㊁差异化体验作为圭臬,一些电视媒体在发展中及时调查受众的偏好与需求,根据数据信息及时细分市场,制作精准化㊁个性化的内容,满足受众的需求,以此增强受众的忠诚度㊂正因如此,受众的个性化以及社群化得到长足发展,被关注感成为吸引受众的最佳选择㊂这一切都是传统媒体所不及的㊂2新媒体时代山西传统民歌的传播困境山西传统民歌兴起于宋元时期,在明清时期盛行,经过 五四 新文化洗礼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20世纪40年代,山西传统民歌发展到一个历史高峰㊂[8]山西传统民歌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传播的环境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传播的渠道也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㊂新媒体时代,多元文化的渗透和新型文艺形式,进一步影响着山西传统民歌这一传统艺术的发展,山西传统民歌面临着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困境㊂16(总第177期)新媒体时代山西传统民歌的传播困境及发展路径(陈湘渝等)2.1歌者数量减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㊂传统民歌中所具有的诉说性㊁劳动性等艺术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正逐渐改变㊂老一辈民间艺人的离世,导致山西传统民歌传唱人逐渐减少,对山西传统民歌艺术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甚至是无法弥补的损失㊂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位民间传唱人的离世,可能就是一所小型民歌博物馆的消逝㊂2.2听众大面积流失新媒体时代,在山西传统民歌的传播中,其听众正不断流失,而且绝大部分都是青年群体㊂质朴而纯粹的山西传统民歌,无法走进追逐流行文化的青年群体的内心深处,更无法引发其流连忘返的情感共鸣㊂究其原因,一方面,新型音乐形式的冲击,造成了山西传统民歌在新媒体时代传播的困境;另一方面,则是山西传统民歌没有更好地去寻求适合自身的传承㊁突破与发展㊂不管是在音乐形式上,还是在素材选择上,山西传统民歌都面临着发展的多重局限㊂2.3民歌内容的扩散受到影响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对于山西传统民歌的音乐形式与文化内涵及其相互融合发展的理解,受众仅仅停留在对其片面化的理解和碎片化的接受,无法从整体上掌握和理解民歌的核心内涵及文化价值㊂目前,尽管我国加强了在文化领域尤其式民族音乐文化领域的建设力度,但是受众仍没有形成融合性认知,无法提升民族认同感㊂山西传统民歌在国家的重点保护下,大多成为了学院或研究所研究的样本,从而无法在社会上实现应有的文化传播价值㊂3山西传统民歌的传播形态与发展路径3.1传播形态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发展,成为了社会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㊂[9]其经济性㊁便利性以及范围广等特点,解决了钳制山西传统民歌传播的关键问题,为山西传统民歌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㊂结合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新媒体时代山西传统民歌传播形态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3.1.1自然传播形态自然传播形态是非常原始的传播模式,不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㊂其外在表现是传播人员与接受人员经过空气介质展开的音乐传播,传播之间的效果很少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㊂自然传播形态这种形式,随着音乐的出现就产生了,直到现在依然是民间音乐的主要传播模式㊂结合山西地域特色来看,山西传统民歌分布较广,随着城市化发展逐渐朝着城镇化的趋势发展,其自然传播形态容易受到城市化发展的影响㊂3.1.2技术传播形态新媒体时代,大数据技术为山西传统民歌的传播形态带来新的契机㊂[10]因此,运用大数据技术将山西传统民歌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融合创新,将是当下加强山西传统民歌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形态之一㊂全新的互联网技术,也对音乐传播媒介的改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㊂民间音乐是传统艺术的关键部分,而山西传统民歌的表现力与特点具有独特的艺术内涵㊂因此,我们在传承中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山西传统民歌的良性发展,其中传统乐谱传播可以起到记录民歌的作用,利用唱片还原音乐的方式使得传播过程更加直观化㊂注重整合音频文件数据格式,有助于保护山西传统民歌代代相传,而利用相关技术将其放置在专业音乐网站中,则可以实现对外传播的作用㊂3.2发展路径3.2.1注重以新媒体平台传播山西传统民歌新媒体平台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以先进的移动㊁数字和网络技术为支撑,运用无线网络渠道,以计算机㊁手机等终端为载体,打破传统单一的媒体趋势,呈现出微博㊁朋友圈㊁推特等社交平台,具有信息传播技术的优势㊂在这一背景下,民间传统文化与新媒体平台相互融合,为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播注入鲜活的动力㊂因此,山西文化教育部门注重结合实际情况,开发专门的手机应用软件㊁小程序,设置对应的微信公众号,不定期地将高质量的山西民间音乐向外推荐,同时呼吁山西人民的关注;注重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山西传统民歌的传播㊂比如,电视频道注重开展左权民歌开花调的传播,其‘民歌中国“栏目对左权民歌开花调进行了介绍,并邀请了众多山西左权民歌的传播者和民间歌手,及时向广大观众展现左权民歌的魅力,成为在电视媒体上的成功传播者㊂山西本地的电视频道在传播左权民歌开花调的基础26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上,进一步推动了民歌艺术的发展㊂随着网络平台的不断发展,这样的传播优势打破了时间及地域的局限,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有效传播㊂3.2.2利用大数据技术传播山西传统民歌当前,我国各省的民间音乐传播均面临一些问题,而政府文化部门很难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所以需要采取数据信息,借助新媒体技术与云计算技术,才可以得到全面的音乐传播状况与确切的数据,从而按照数据展开多维度分析与整理归纳,拟定出合适的方法与对策,切实提升整体的传播影响力㊂将传统媒体产业的传播方法与新媒体产业的传播方法有效结合的主要形式是跨界合作,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切实实现自身产业的快速发展㊂比如,经过综合考量,山西省从2019年开始举办的弘扬中国民歌文化的‘左权民歌汇“国际民歌赛,让世界的民歌在山西唱响,也让山西传统民歌走向了世界㊂这不仅增强了左权人的文化自信,更是实现了山西省经济㊁文化与社会效益的共赢㊂搭着‘左权民歌汇“的快车,左权县的农村居民2019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8.6%,达到了7182元,其中有60%的贫困人口依靠着特色产业实现了增收㊂[11] 3.2.3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歌传承新媒体时代,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注重开拓民歌的传播形式㊂基于当代青年对音乐的欣赏特点,我们可以适当地融入r a p等音乐形式㊂尤其是将动漫作品与山西传统民歌相结合的传播形式,让更多青年看到了山西传统民歌的艺术魅力,如‘走西口“‘大红公鸡毛毛腿“不仅得到了当代青年的认可,还获得了 中国最佳电视动画片大奖 ㊂动漫作品沿袭山西传统民歌的特点,将原汁原味的地域民歌给予创造性转化,从而焕发出新时代的艺术气息,受众因此产生共鸣并喜欢上这类民歌作品㊂又比如萃取了众多山西传统民歌之精华㊁集多种歌舞艺术为一体的‘唱享山西 经典民歌汇“,呈现出原生态的大型山西传统民歌音画舞蹈演唱会,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山西歌舞特色,既融入了现代交响乐因素,交互呈现出现代化的场景模式,又运用现代高科技的灯光技术㊁道具,还原最真实的舞台场景,展现出恢弘的画面效果㊂再比如‘太行奶娘“这部左权花戏歌舞剧,将传统音乐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从剧本还是唱词方面,都原汁原味地展现出传统的音乐色彩,尤其是演唱方面良好地继承了传统 开花调 的特色㊂[12]在舞台设计方面,其保留了 三点步 等基本舞蹈动作,也融入现代化元素,切实从观众的喜爱度入手,以独特的技巧打动观众,让更多的观众喜欢山西传统民歌㊂4结语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应时而生,满足了人们日常的生活需求,为音乐的现代传播夯实了基础,拓展了多种传播渠道㊂山西传统民歌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内容更为多元化,形态更为数字化,才能更符合当代人的需求㊂然而,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需要理性对待,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实现山西传统民歌在当代的传播发展㊂参考文献[1]刘德增.论山西民歌的后现代化 为‘黄河儿女情“荣获 文华奖 而作[J].黄河之声,1994(2):18-21.[2]王安军.赵季平‘乔家大院“交响组曲创作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3]王海燕.中国钢琴音乐与山西民歌的完美结合 解析钢琴曲‘闹元宵“[J].晋中学院学报,2013,30(2):118-121.[4]王斐.大型说唱剧‘解放“中山西民歌之探微[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2.[5]彭栓红.原生态民歌在民俗旅游中的功能及应用策略 以山西传统民歌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1(3):58-61.[6]翟浩澎.黑龙江民间美术在新媒体艺术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美术大观,2016(6):82-83. [7]牛娜娜.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省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3):84-87.[8]李香兰.一样的民歌不一样的命运 山西左权民歌与河曲民歌现状与发展对比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9]王心莹.突发事件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差异与融合[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10]李毅梅.河曲民歌在现代语境下的 创承 [J].音乐创作,2018(8):128-130.[11]裴云锋.点燃激情逐梦太行[N].山西日报,2020-08-26(1).[12] 2013年度中国音乐艺术发展研究报告 课题组.2013年度中国音乐艺术发展研究报告[J].中国音乐学,2014(2):135-144.36(总第177期)新媒体时代山西传统民歌的传播困境及发展路径(陈湘渝等)。

新媒体时代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上海财经大学

新媒体时代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上海财经大学

第一章测试1.以下关于人类社会的4次传播革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第一次传播革命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B:第四次传播革命是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C:第三次传播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

D:第二次传播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

答案:C2.网络时代的普通公民的传播权利正在上升为影响更大更广,更有社会干预能力的传播权利,将成为一种社会力量。

()A:对B:错答案:A3.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包括()A:新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B: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C:其他选项皆是D:社会关系洗牌,重构行动中心答案:C4.依托于网络的“公共舆论中心”,是自媒体独自构建的。

()A:错B:对答案:A5.在传统媒体转型时代,传统媒体需要做到()A:充分重视新媒体传播地位,积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融合的模式。

B:重新获得网络融合、终端融合、内容融合的新优势。

C:提供具有跨平台性、融合性、创新型的新闻产品。

D:在新媒体时代,必须深刻的理解新媒体传播的特性。

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新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A: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外部效果特征B:其他选项皆是C: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D: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显著技术特征答案:B2.数字化的新媒体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之间的壁垒,使得同一内容具有了多介质传播的可能,大大增强了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联性,传播呈现出立体化全景式的特点,媒介融合因而得以实现。

()A:错B:对答案:B3.以下关于新媒体超时空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新媒体具有传播上的快捷性和时间上的自由性,能够轻易做到即时传播。

B:新媒体利用全球互联的网络系统和通信卫星技术,突破了地理区域的局限,具有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

C: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内部效果特征D:两会中受众通过“屏对屏”的方式了解两会正是新媒体超时空性的体现。

答案:C4.新媒体可以利用全球互联网网络系统和通信卫星技术,突破大量地理区域的局限,那么具有一个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

新媒介时代下《娱乐至死》的解读

新媒介时代下《娱乐至死》的解读

新媒介时代下《娱乐至死》的解读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断被各种新媒介所包围,从电视到电脑,从手机到平板,我们的生活与这些媒介已经密不可分。

然而,在这个新媒介时代下,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仍然为我们提供了对媒介影响深入剖析的视角。

《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这个变化就是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

在书中,波兹曼指出,电视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娱乐工具,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

在电视时代,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

波兹曼在书中勾画了美国官员、新闻、律师、教育家等各色人等的“电视形象”,分析了图像对人类感官和思维带来的影响。

通过林肯和道格拉斯的辩论、电视竞选、教会布道、学校教育等案例,波兹曼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娱乐使人不再思考。

在电视的影响下,公众话语变得脱离语境、肤浅、碎化,一切公共话语都以娱乐的方式出现。

在新媒介时代下,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各种电子设备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但同时也让我们更难获取到有用的信息。

波兹曼在书中提到,“在信息的海洋里,却找不到一点儿有用的信息”。

这种境况在新媒介时代下更加严峻。

然而,《娱乐至死》并非只有批判,它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们应该警惕技术的垄断,提防被新媒介所“娱乐至死”。

虽然文化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

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

在理解这个观点时,我们不能忘记媒介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新媒介时代下,《娱乐至死》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媒介的影响力,同时也要学会批判性地思考和看待新媒介。

在面对新媒介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辨别真实与虚假,理性与感性,以及有意义与无意义的信息。

《娱乐至死》也警示我们要提防技术的垄权。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节目创新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节目创新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节目创新研究作者:张慧君来源:《声屏世界》2019年第08期摘要:新媒体环境下,面对新媒体的诸多传播优势和传播压力,传统广播节目在传播时效、传播范围、传播互动、传播可视化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

尤其是当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已经获得了相同或相似的传播渠道后,广播节目如何在竞争中创新发展,是广播媒体首要解决的问题。

文章分析了广播节目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节目创新发展的路径,希望能对广播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节目创新新媒体环境下,数字技术改变了传媒生态,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形式多样的信息,这对于以音频为特色的传统广播媒体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冲击。

面对新媒体的诸多传播优势和传播压力,传统广播节目在传播时效、传播范围、传播互动、传播可视化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

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广播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是目前广播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节目的发展方向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广播节目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四种:传统收听终端、车载终端、移动终端和PC终端,而且通过移动终端收听广播的用户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鉴于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广播传播方式的改变,广播节目理应审时度势,厘清自身的发展方向。

由大众变为分众。

传统广播媒体是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一对多的传播,广播节目自然也是为了满足大多数受众的需求而策划和制作的。

而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进行点对点的传播,用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得到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对于信息需求就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

用户对差异化的迫切需求,自然带来广播节目的窄播化和分众化发展。

由准时变为随时。

传统广播节目是线性播出,受众被动接受,“准时”便成为广播节目的显著特点,但是新媒体具有随时随地传播的特点,这就使得用户碎片化的时间得以合理利用,碎片化成为用户消费信息的常态。

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为用户提供了开放的收听平台,用户不再需要固定时间获取广播节目,不但可以随时收听,而且可以回放、重播,甚至能够上传自己制作的内容。

内容、思维、破圈: 新媒体语境下电影音乐的传播逻辑

内容、思维、破圈: 新媒体语境下电影音乐的传播逻辑

内容、思维、破圈:新媒体语境下电影音乐的传播逻辑作者:张璐田晔来源:《电影评介》2021年第16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电影的放映手段和观赏方式不断发生着改变,电影音乐形式也随之变化。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首次以公开售票的方式在巴黎放映了一批电影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但是,这批电影短片只是视觉的活动影像,即默片。

在默片时代,由于缺少声音技术,电影在播放期间出现了现场演奏和唱片伴奏,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弱化了放映机的粗糙声音。

但是,现场的音乐演奏始终存在着音画不同步的问题。

直到声音技术融入电影中,电影从视觉艺术向视听综合艺术转变,随之,音乐成为电影的重要元素,影响着电影的叙事与审美。

随着数字音乐发展迅猛,音乐传播不再局限于线下的实体唱片,而是更换了储存介质,采用流媒体音乐技术,提升了音乐的传播速度,扩展了音乐的传播渠道。

在新媒体语境下,电影音乐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音乐和电影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电影音乐的传播逻辑已然发生了变化。

一、音乐内容增强传播的驱动力音乐在电影中以主题曲、场景音乐、背景音乐以及插曲等多种形式出现,曲目类型也包含了流行音乐、古典音乐以及民族音乐等多种样式,不仅有电影主题创作的原创音乐,也有已发行过的音乐。

历经百余年,电影音乐不断完善创作体系、形式风格和审美特点,在传播过程中显示出强劲的内在驱动力。

(一)以情感为中心,提升审美趣味音乐需要放置在电影中才能显示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特点。

首先,音乐能够拓展时空,在电影《桃李劫》中,陶建平在监狱中回忆毕业场景时,响起了《毕业歌》,画面转移到过去的时空,在毕业典礼上出现了一群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其次,音乐具有刻画人物情感的叙事功能,电影《渔光曲》中的《渔光曲》表达了小猴、小猫的心境,暗示了悲惨的命运。

最后,音乐能够深化主题,电影《桃李劫》的《毕业歌》伴随着人物命运和情节发展而出现,展现出深层次的含义,在结尾处,当年优秀的学生被押赴刑场之时,《毕业歌》再次响起,观众不禁思考为何充满理想的正直青年成为囚犯,陶建平的处境令人悲愤和震撼。

融媒体时代音乐文化传播特征、困境与策略

融媒体时代音乐文化传播特征、困境与策略

尹丽嬡:融煤体时代音乐文化1专播:特怔、困境与策略传播文化融媒体时代音乐文化传播:特征、困境与策略■ 伊丽媛【内容摘要】伴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类媒介平台深度融合,音乐文化传播随之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融媒体时代音乐传播体现出速度与广度的提升、渠道与空间的扩展、圈层与领域的细化等特征,但因为媒介自身的开放性、便捷性和包容性,音乐文化传播也频频遭遇困境,如传播内容质量下滑、国际 影响力不足、精神价值缺失等。

音乐文化传播应当充分利用媒介资源技术和手段,打造本土优秀音乐作品,充分挖掘传统打造中国特色,融合经典创新音乐文化,走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音乐传播之路.【关键词】融媒体时代;音乐文化;文化传播音乐是一种依托于听觉的艺术门类,较多地体现 为音乐作品及依托于音乐作品的音乐演出行为;而音 乐文化是音乐作品本体以外的关于音乐家、音乐知识、音乐美学等与社会和上层建筑、观念密切相关的音乐 行业领域。

音乐文化的传播通常会包括音乐本身,思 维观念被融人到作品之中,通过音乐作品体现。

因此,本文所论述的音乐文化传播,既包含承载着精神内容 的音乐作品、演出行为,也包括音乐作品以外的音乐知 识、观念。

同音乐艺术本身相比,音乐文化主要依靠传播得 以发展与传承。

几千年来音乐文化传播经历了由口语 传播、文化相传再到电子媒介传播的发展变化。

传播 让音乐文化跨越时空流动,音乐文化也在传播这个流 动过程中不断改变。

近年来,媒介深度融合成为当下 的大趋势,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迎来巨大变革,也 给音乐文化的传播带来一定挑战。

当代音乐文化传播 呈现出与传统媒介时代迥异的特质,同时也暴露出一 些问题。

如何在融媒体时代把握机遇,更好地挖掘与 展现音乐文化的魅力及价值,是值得当前音乐文化传 播者们深思的问题。

一、融媒体时代音乐文化的传播特征1.提升传播速度与广度融媒体时代,各类新的传播思路、产品、形态层出 不穷。

海量的内容储存、便利的社交互动、高效迅速的 传输性能,使得音乐文化的传播速度与广度比传统媒 体时代有了极大的提升。

当代文化传播的新形式和新模式

当代文化传播的新形式和新模式

当代文化传播的新形式和新模式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改变着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文化的生产和传播。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形式和新模式成为了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特点。

一、新媒介技术推动文化全球化新媒介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更加快速、广泛地传播。

这样一来,文化的全球化越来越快速地发展。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给予了人们庞大的信息量和超越传统形式的语境范式。

这些信息所带来的越多,文化交流越加频繁和紧密,也推动着文化的融合。

例如,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等文化作品走出国门,经过改编与翻译,被各国观众所喜爱,进而形成文化污染和文化借鉴等现象。

二、跨界合作推动文化创新新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予了文化的生产和传播更加广泛的平台。

以此为基础,跨界合作成为深化文化创新的一种有效方式。

例如,流行音乐人与电影导演、VR厂商与旅游公司等领域之间的合作,将传统的文化与创新的科技相结合,形成了新式文化产品。

三、社交媒体成为新的传播阵地社交媒体,特别是微博、微信等平台,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手段。

社交媒体上的用户可以随时发布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形成一个庞大的话题讨论群体,传递着时代的思潮。

例如,一些热门话题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传播,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社交媒体成为了新兴的思想传播和文化交流平台,对于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数字文化产品盛行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得文化的传播和产品的生产都基于数字技术。

由于数字时代的文化产品可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播放,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设备方便地分享和传播,数字文化产品越来越成为了当代文化传播中的主要形式。

数字音乐、数字电影、数字图书等产品出现时间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在享受数字文化产品中的乐趣。

五、文化IP商业化随着文化形式的多元化,文化IP的版权价值也逐渐得到认可。

浅析新媒体时代的媒介融合

浅析新媒体时代的媒介融合

浅析新媒体时代的媒介融合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媒体格局,引入了更多的新媒体平台和内容形式。

媒介融合是新媒体时代下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媒介融合是指不同媒体形式之间的互补和交错,通过互相融合和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新媒体时代的媒体融合背景、媒体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媒体融合模式的实践探索,对新媒体时代的媒体融合进行浅析。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媒体形态和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媒体的单一形态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人对信息获取和传播的多元化需求,同时新媒体平台的迅速崛起也为媒体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例如,几乎每个传统媒体台都开设了自己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并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获取更大的受众和更广泛的传播效果。

此外,新媒体的特点是媒体形态丰富、传播速度快等等,这些优势也为各家媒体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媒体融合则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二、媒体融合的重要性媒体融合是新媒体时代下,实现传媒资源共享和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

1.3C原则在新媒体时代的媒体融合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即“3C原则”,即“内容、渠道、受众”的融合。

媒体融合可以打破原有的传播方式和媒体属性的局限性,将不同媒体间的优势进行整合,为业务文化产生新的变革。

例如,电视台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可以将在电视上播出的节目进行在线回看、互动评论等功能,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为电视台增加了广告收益。

2.资源整合另外,媒体融合可以促进媒体共享资源,实现内容的整合和优化利用,这样能将原本分散的传媒资源整合起来,减少冗余成本。

例如,电视、报纸和网络媒体平台之间的合作共享,在广告资源的开发、人才培养和信息服务等方面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媒体融合模式的探索目前,媒体融合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1. 同业媒体融合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同业媒体之间进行融合的,即同属于某一领域的媒体机构之间的融合,如报纸、电视台、广播站等之间的合作。

大学语文期末问题详解

大学语文期末问题详解

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4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爱是光明磊落的,林徽因曾数次深受感动。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5胡兰成曾将爱玲称作“民国时期的临水照花人〞,也曾将她比作古希腊那位有“自恋〞情结的美少年。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6王小波故事里所讲述的容是“现实主义〞的,讲述故事的姿态却是“荒诞主义〞的。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7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诉求,就是要尽一切努力,将当时美国所有的黑人都能团结起来,争取平等。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8罗大佑被看做是反思国家主义的主体幻觉,即私人絮语阶段的代表人物。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9邓丽君所代表的时代,更多的是反映都市茫然感、疏离感与浓重的乡愁之间的冲撞。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0现代知识分子往往将“心性〞作为安身立命之本。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1东坡曾将中原的文化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了。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2可以说,言论自由是社会弱者的最后一道防线。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3网络媒介包括电子音乐、Flash、MTV、卡拉OK等。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4《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是王国维先生的墓志铭。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5在美国战前,信仰新教的白人所认为的奴隶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战俘,另一种如此是自愿卖身为奴的人。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6汪曾祺写《金岳霖先生》一文,仅仅是为了表达对金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1.0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7《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的上阕,王国维用了很多对照,既有高楼与行人的大小对照,也有描写主人公与行人的忙与闲的对照。

大学语文期末答案

大学语文期末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1《多余的话》是()的遗书。

(分)分A、瞿秋白B、鲁迅C、王国维D、梁巨川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2罗大佑模式中分化的另一种主题是逃离的冲动和无路的出路,对现代生活大压力的回应。

其中下列曲目不属于这一类型的是()。

(分)分A、《私奔》B、《简单爱》C、《回到拉萨》D、《执着》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B3《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一词中,“一霎车尘”的“一霎”,与此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分)分A、它也表示词的上下阕观察角度的变化B、它表示时间尺度的突然变化C、它表达出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一种坦然和豁达。

D、它也表示对世界的认识层次的变化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4对王国维《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结尾场景的突然转变,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分)分A、突然的跳跃表达出作者思想境界转变后的豁然与轻快B、它表达了一种突然的领悟和思想的升华C、最后一句中出现的“又是”表达出一种“缘起缘灭”的意味D、结尾的转变,写出了迷悟之间的难以言表,以惆怅结尾,意绪无穷。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5下列音乐,不能反映一种都市伦理困境和情感的偏执的是()。

(分)分A、《不留》B、《囚鸟》C、《红日》D、《春天里》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6以下对《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的解读中,错误的是()。

(分)分A、高低大小的对照,使得观察者也变成了被观察的对象,而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B、有俯瞰的意味C、没有明确的俯瞰主体D、此文的主人公正是独倚高楼的闲人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7金圣叹的《不亦快哉》共有()则。

(分)分A、31B、32C、33D、34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8在中国古代的正史中,常看到皇帝“北狩”、“西狩”等类似记载,这里的“狩”往往是指皇帝()。

(分)分A、打猎游玩B、逃亡被俘C、微服私访地方视察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9《民报发刊词》的作者是()。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音乐文化的传播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音乐文化的传播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音乐文化的传播探讨摘要:进入新媒体时代以后,音乐文化的传播发生变化,需要充分认识新媒体环境对音乐文化传播带来的影响,通过融合传统元素、融合经典音乐、加强国际传播的重要路径强化音乐文化传播,并把握注意事项,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推动音乐文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音乐文化;新媒体;传播引言音乐是特殊的声音信息,它的保存、传播和发展都少不了媒介技术的支持,受众的使用也和传播方式、传播环境等息息相关。

所以传播对于加强音乐文化的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更具时代价值,在改变传统媒体单一性传播的同时促进音乐文化在更大范围得到更快速的传播和发展,音乐文化传播也因此迎来宝贵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基于新媒体环境加强音乐文化传播势在必行。

一、新媒体环境对音乐文化传播的影响新媒体的强大传播力拉近音乐文化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消解以往音乐文化传播中传播方与接受方的界限,进一步强化音乐文化的广泛传播[1]。

因为新媒体是现阶段最强劲的信息传播媒介之一,它构建的传播渠道、传播环境提升音乐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参与程度,抚育音乐文化更丰富、更新颖的时代特性。

而且新媒体的发展日益成熟,创新传播音乐文化的路径,营造传播音乐文化的私人空间。

从国内音乐文化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新媒体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催生大量音乐类APP,在音乐文化传播中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例如网易APP、酷狗音乐APP、全民K歌等,都是近年来用户数量增长速度较快的大众音乐传媒类软件,它的社交化理念获得巨大的成功,主要基于年轻音乐受众推广听歌看评论的新型行为模式,不仅挖掘大众的音乐创造力,还使大众增强沉浸式音乐文化体验,获得独特的音乐文化感受,提高用户粘性。

凡此种种,这类社交音乐软件基于大众文化进行互动传播,依托音乐的强大情感力量,通过分享歌曲和歌词、发布音乐动态和评论等功能进行音乐文化交互,打造情感型音乐文化社区闭环。

受众在这里可以自给自足,参与群体生活,在分享中传递理念、在评论里找到共鸣,个人行为特色鲜明,夯实音乐文化社交基础,体现出新媒体环境下音乐文化传播的社交性特点。

新媒介时代下中国流行音乐产业发展的前景

新媒介时代下中国流行音乐产业发展的前景

为 代 表 的新. _的 出现 , 传 统 的 流 行 音 令 .媒介_ I ■. 一 乐 产业 发 生 了翻 天覆 地 的改 变 。 由于 盗 版 光 碟 和 网络 免 费 下 载 这 些 渠 道 的 出现 , 新


一 丁
产 业 中 的 最 早 体 现 . D 来 的 不 仅 仅 是 C 带
立 日
重 要 的 是 改 变 了 人 们 对 流 行 音 乐 的 收 听 习惯 , 们 可 以 随 时选 取 自己喜 欢 的 一 首 人 播 放 . 可 以 任 意 编 辑 组 合 , 在 以往 都 还 这
蝶》 彩铃 的火 爆 情 况 才 有所 改 观 。 0 3 , 2o年 中移 动 首 次 提 出彩 铃 的 增 值 概 念 . 出不 推
手 机 的 现 , 且产 生 了 无 线 音 乐— — 流 并 行 音乐 产 业 未 来 发 展 的方 向 。 “ 光唱 片 ( 激 CD) 数 字 技 术 在 音 乐 是
众 传 播 媒 介 的广 泛 应 用 , 得 现 代 流 行 文 - ●■I , 使
化 得 以产 生 和发 展 。以互 联 网和 手 机媒 体
式 和发 展 方 向等 都 发 生 了 巨大 变化 。 文试 图从 新媒 介传 播 特 性 、 流行 音 乐产 业 之 间 的 互动 关 系、 本 与 与数 字化技 术共 生 共 荣 , 媒介 技 术 与 流 行 音 乐 产 业 的 融合 , 流 行 音 乐 产 业 发展 影 响 等 方 面进 行 分 析研 究, 望 能 为 当前 和今 后 中 新 对 期
年 来 .Dg 的 需 求 不 断 下 降 , 量 也 不 C ¥片 销
断 下 降 。 着 网 络 的 出 现 . 来 越 多 的 音 随 越 乐 爱 好 者采 用MP 的 格 式 来 保 存 音 乐 , 3 从 网 七 接 下 载 或 在 线 收 听 也 成 为 很 多 人 直

网络和新媒体技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笛的传播研究

网络和新媒体技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笛的传播研究

2019-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民族文艺网络和新媒体技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笛的传播研究王瑾(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摘要:网络和新媒体技术是实现数字信息传输的主要载体,代表了最新的传播途径。

羌笛音乐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优秀文化,被纳入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之内,是羌族极具特色和历史的文化瑰宝。

本文主要就是从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方面探索,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帮助羌笛音乐文化的传播研究。

关键词:网络和新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笛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2-0131-02一、引言羌笛是羌族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融合了羌族人千百年来对生活的希冀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更蕴含了一代又一代羌族人民的思想和情感,是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作为羌族乃至中华民族最具历史感的乐器之一,羌笛无疑是名副其实的艺术瑰宝。

但随着时代的更替变化,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取得了显著发展,同时也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大众生产生活方式。

网络和新媒体技术代表了最新的传播途径,从客观的角度反映出网络带来的影响和价值。

我们在文化工作中更应把握好新媒体技术浪潮,将羌笛这一古老时代留下的音乐艺术更好的传承下去,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播作出保障。

二、羌笛音乐文化的起源羌笛是羌族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乐器,探究羌笛音乐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是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因素和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

根据相关历史的记载,羌族是我国四大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甘肃、青海、四川西部等偏远山区。

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劣,交通非常不便利,再加上羌族人民又都以游牧和打猎为生,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和寂寞,羌族人就用音乐和歌曲为他们助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羌笛音乐。

羌笛就是这样伴随着羌族人民生活了数千年,不仅是他们日常生活唯一的娱乐器具,也是羌族人民文明发展历程的标志,是文化和音乐的结合物。

三、网络和新媒体技术近年来,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取得了显著发展,同时也极大的改变了大众的生产生活方式。

音乐与互联网文化:网络时代的音乐传播

音乐与互联网文化:网络时代的音乐传播

音乐与互联网文化:网络时代的音乐传播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音乐与互联网文化的结合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大特色。

网络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深刻地影响了音乐的传播模式,为音乐产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可能性。

互联网作为一个全新的平台,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音乐传播方式。

在过去,音乐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广播、电视和唱片等物理媒介,这些渠道往往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音乐可以瞬间传遍全球每一个角落。

艺术家们不再需要通过传统媒体中介,可以直接将作品上传至各大音乐平台,让全世界的听众几乎实时地欣赏到最新的音乐创作。

网络时代也催生了全新的音乐格式和风格。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更多简短精悍的音乐作品开始流行。

这些作品往往更加注重旋律的抓耳和节奏感,以适应社交媒体快速消费的特性。

同时,互联网也提供了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音乐人可以尝试不同风格的融合,创造出全新的音乐类型,从而丰富了音乐文化的内涵。

此外,互联网还极大地降低了音乐制作的门槛。

借助各种在线音乐制作软件和采样库,音乐创作者可以在家中就完成高质量的作品录制和制作。

这一点对于独立音乐人来说尤为重要,他们无需高昂的录音棚费用就能将自己的创意实现并分享给全世界。

但网络音乐传播的便利性并非没有问题。

版权侵权、艺术品质的参差不齐以及市场的饱和等问题逐渐浮现。

互联网使得音乐作品更容易被非法复制和分发,严重侵害了音乐人的权益。

同时,由于市场门槛的降低,大量质量不一的音乐作品充斥市场,使得优秀作品更难脱颖而出。

尽管存在诸多挑战,互联网对音乐文化传播的积极影响不可忽视。

它不仅让音乐更加易于接触和传播,也为音乐人提供了更大的创作自由和多样性。

未来的音乐产业将继续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演化,而我们既要享受其带来的便利,也要直面并解决伴随而来的问题,以促进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

在网络时代,音乐与互联网文化的关系日益紧密,二者共同塑造着一个多元、开放和充满活力的音乐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介时代中的流行音乐摘要:流行音乐以大众文化的身份被广泛接受,同时,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为流行音乐的传播带来新契机。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虽然有特色,但在国际一体化、消费社会的宏观环境下,新媒体为流行音乐传播带来的动力并未完全转化为正能量,甚至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论文以新媒介环境下流行音乐的发展为基础,进而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流行音乐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期望作为大众文化的流行音乐能够将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机遇有效使用,促进流行音乐发展,促进大众文化进步。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流行音乐新媒介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以现代数字通信为手段,以网络交换为传播形态,以此构成对信息内容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应答传输的新兴媒体。

新媒介传播工具主要有互联网、城域网、局域网以及含卫星通信的数字载波的无线网等,收发终端工具主要有电脑、手机、读报屏、数字电视等。

新媒介传播特点主要有无时差、无国界快速传播文字图片信息量大互动直播多媒介直播及短信、彩信、动漫、博客、播客等灵活多变的传播手段。

数字化技术是新媒介的基础,而数字化技术正好也开启了流行音乐的数字化时代。

激光唱片媒介的产生成为流行音乐产业的数字化的开端,然后是电视媒介,随后是至今繁荣发展的网络媒介,还有出现的在线音乐,再接着的就是第五媒介——手机的出现并产生了无线音乐——流行音乐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激光唱片是数字技术在音乐产业中的最早体现。

带来的不仅仅是高品质的音效、数字化的清晰效果更加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对流行音乐的收听习惯。

人们可以随时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播放还可以任意编辑组合这在以往都是很难办到的。

”所以说数字化技术才真正开启了流行音乐产业的大门。

新媒介时代中流行音乐的发展新媒体扩大了流行音乐的传播范围。

新媒介本身具有的一些媒介特性,这使得流行音乐的传播范围大大增强。

在传统媒介时代,流行音乐的传播必须依赖电台或电视等媒介,但这些媒介都是有一定的地域性的,这使得流行音乐也只能局限于小范围内。

但随着新媒介,例如网络的发展资讯做到了真正的全球共享,那么流行音乐就没有了先前鲜明的地域特征,国际化影响力更大了。

又如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在开幕式演唱后,通过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平台,首发小时内下载次数就达到万次,突破了汉城奥运会主题歌《手拉手》用了几年在全世界发行唱片的数量。

可见新媒介对中国流行音乐产业的巨大推动作用。

新媒介带来的另一个优势是随时随地的人际传播。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是非常有效的。

由于新媒介的互动性特征,无论是流行音乐生产商与消费者间的互动,还是消费者间的互动都是频繁进行的,这一优势是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

拥有及时的反馈与沟通流行音乐产业必将更贴近大众。

发展得更好。

同时新型的音乐播放载体,如可以随身携带的新型载体(MP4\MP5\IPOD )等,为流行音乐的传播提供客观条件,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使得这些可随身携带的播放载体更为廉价,为普通大众获得流行音乐提供了机会。

新媒介的出现还影响了流行音乐受众的消费行为。

网络音乐的出现,体现了消费者追求个性化的特点。

通过自主选择的下载行为,人们不需要听电台、电视台主持人的唠叨,不受播放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喜爱的音乐。

大众还可以通过网络流行音乐排行榜快速地获取时下正在为受众所接受的流行音乐,这就形成对流行音乐的“口碑营销”,使得流行音乐广泛传播。

所以,新媒体为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搭建了新型的传播平台。

新媒介还改变了流行音乐产业的传统销售模式。

数字音乐出现前,人们主要通过购买各类特定存储媒介,通过播放设备欣赏音乐产品。

而音乐商品数字化后,计算机成为音乐获得、播放和存储的综合性设备。

网络存储使海量音乐内容提供成为可能。

在数字时代,音乐载体媒介物质已经从唱片实物变成计算机数字音频文件。

流行音乐商品形态已经从过去的有形而转向无形了。

音乐商品也从物质财富转化为信息财富。

现在的流行音乐商品已经无形化,根本不需要特定的物质载体而且更方便分享和交流。

作为音乐格式存储的音乐商品一般存储在数据库里,没有占用实物空间,使商品的成本下降,有利于降低音乐商品的售价。

在线音乐销售和无线音乐销售慢慢成为流行音乐产业两条主要价值链。

传统音乐产业的产业链从创作到最后听众消费经历了创作、生产、宣传推广和销售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可以盈利,但是数字音乐造成的最大颠覆就是每个环节都存在无法盈利的状况。

在新媒介繁荣发展的今天流行音乐产业传统的运营渠道已经受到严重的破坏。

以往唱片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就是产品的销售唱片公司将音乐复制上交给音像公司销售,消费者在音像市场购买实物。

在新媒介时代。

流行音乐产业链中工业制造环节消失了。

音乐商品直接进入网上销售,传统商品的分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都被淘汰。

但新媒介也给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除了免费下载行为带来的使正版音乐销售下降之外,还使得正当的运营商在音乐产品的售价上不断作出下调,甚至在新式的传播模式上提供免费下载,以保证听众数量。

这种免费听歌的趋势使人们对流行音乐产生了一种新的价值观,承认音乐具有价值并用各种渠道收听,但是缺乏一个价格标尺加以量度,甚至慢慢会默认它的价格为零。

所以说新媒介的出现对流行音乐产业的发展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流行音乐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新媒体环境给流行音乐带来以上的传播动力,促使流行音乐有了更为深入地发展,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工具,也给一般大众带来参与文化的空间,虽然仅仅是大众文化,可这种变革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流行音乐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的问题依然是存在。

1、新媒体下流行音乐的内容单一,甚至趋同。

虽然新媒体为流行音乐的传播创造了新的平台,比如网络歌曲的多种形式的传播方式;而且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为普通大众提供了演唱音乐的平台,亦成就了许嵩、黄小琥等流行音乐歌星。

但是当代传播媒介越来越趋向形象传播,由现代传播媒介操纵控制或影响的精神文化活动,也因此日益形象化:文学变成了电影中的一连串画面,音乐变成了风景画面或某种环境氛围的背景乃至成为歌星形象的陪衬,关于世界价值的思索与追求变成了赏心悦目的景观,对生存意义的探索变成了显现个人形象的生活方式……人们尽管在观念上追求着价值,然而消费却是形象。

当下流行音乐的创作就是这种状况,有学者认为:大众文化明确将自身定位于一种商品,以市场原则为导向,以大众消费为目的,所以大众文化本能地追踪大众的文化消费心理,迎合大众的消费口味,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前卫性和有效性。

它以浅层的商品平等原则代替空洞的教条说教,以紧张工作后的情况原则参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以压抑意识的释放原则缓解社会的紧张,已优胜劣汰的选择原则不断推动产品的更新。

所以,在如此状态中的流行音乐,内容大多以情爱为对象,要么是歌唱恋爱的美好,要么是倾诉失恋的悲伤。

但我认为,流行音乐作为文化,虽然是大众文化,但也应该将题材予以拓展,反映不同人物的生活、生存,甚至生命现象。

要有很深层次的思考,传达的内容也不应该那么肤浅。

2、新媒体环境下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经典”越来越少。

新媒体造就的一批流行很多都只是昙花一现,比如前几年很火的《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猪之歌》是以情爱为主题,并且内容也很肤浅,现在也几乎淡出了流行音乐的舞台。

另外,原创的优秀流行音乐也很少,大多数网络歌手仍处于翻唱状态,总的来说,经典的流行音乐可谓是“囊中羞涩”。

换句话说,以流行音乐为主要传播内容的手机彩玲彩信,虽然为通信公司带来了收益,但是这种效益局限于通信公司。

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流行音乐相较,新媒体环境下的流行音乐虽然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可作为一种文化,能够如同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一样传承下来的高质量流行音乐之数量少之又少,从流行音乐角度来看,这并没有促进流行音乐的发展,更没有促进大众文化的进步。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产生了一批“经典”的流行音乐,比如《外婆的澎湖湾》、《童年》、《军港之夜》、《我的中国心》等等,这些流行音乐内容健康向上,成为了几代人传唱的“经典”流行音乐。

这与我们现在的流行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3、流行音乐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仅限于国内,走上国际的流行音乐数量几乎为零。

虽然新媒体为流行音乐带来新的契机,但全球化成为主流的时下,我国的流行音乐并未像欧美的流行音乐一样走向世界,美国的麦当娜、迈克尔杰克逊、小甜甜布兰妮等都是世界性的流行音乐歌手,他们所演唱的流行音乐在世界范围内传唱,但我国的流行音乐能够走向世界目前来看还需一段很长的征途。

虽然周杰伦将流行音乐的演唱形式、内容进行了发展,但是周杰伦以及其歌词创作者方文山这些少数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他们虽然为流行音乐带来新契机,但这种契机并没有将中国的流行音乐带向世界。

结论我国的流行音乐虽然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所发展,但是内容取材的单一、能传承下去的“经典”数量颇少、走向世界的更是罕见。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流行音乐还需在内容上有所发展,演唱上有所创新,推广的方式上有所改进。

而做到这些并非些许力量就能完成,需要国家政策、音乐制作公司、作词作曲人的共同努力。

所以,虽然新媒介为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机遇,但我国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但真正成为一种优秀文化,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1. 英格雷姆伯顿著,史安斌译:《媒体与社会—批判的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2.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国际新闻界》2008 年第6 期,3. 叶婷:《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价值》,《深圳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4.周恩平:《从流行音乐传播中的从众现象引发的思考》,《潭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4 期5. 罗锡文:《关于流行音乐》,《音乐探索》2006年第1期。

6. 黄荟:《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问题》,《南京艺术学院报》2004年第2期7.傅泽:《文化想象与人文批评———市场逻辑下的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8.殷莹:《大众文化的复杂面向———以中国流行音乐为中心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