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句半
十七字诗(宋人张涛所创),全诗17字,5、5、5、2式,故称“三句半”,亦称吊脚诗,常用于讽刺.最后两字,突出主题,画龙点睛,是压台好戏。先学习古人3个经典,再献上本人6个原创,最后请读者4试身手(请准备好整场丸,笑痛肚子时备用).
(1)
明正德年间,某郡大旱,太守不做实事,却大兴祈雨。有一人作十七字诗嘲之:太守求雨泽,万民多感德;昨夜推窗看,见月。
太守得知后大怒,抓之,曰:“闻你善作三句半,今令你以我的别号‘西坡’题写三句半,好则放你,否则大刑。”其人脱口而出:昔人有东坡,今人有西坡.若将二人较,差多!
太守勃然怒,重打之十八大板。其人边挨打边吟三句半:作诗十七字,被责一十八.若上万言书,打杀。
太守哭笑不得,将其发配郧阳充军。其人的舅父闻讯赶来给其送行。甥舅相见,抱头痛哭。其人触景生情,又苦中作乐:发配到郧阳,见舅如见娘.两人齐下泪,三行!
两个人流泪,泪何以三行?原来舅舅是独眼!2×2-
1=3,还颇有算术味道呢!
郧阳县令听说他是个作诗奇才,欲见识之,令其吟诗。见县令夫人刚好从后堂走过,诗人吟曰:环佩响叮当,夫人下画堂。金莲三寸小,横量。
原来县令夫人貌虽美,可惜脚太大!
我肚子笑痛,请读者自行往下编吧……
(2)
相公新赐第,梁上生芝草。
为何脱下来?胶少!
此诗讽刺的是宋徽宗时期,某大丞为取悦皇上而制造假奇观而露馅的丑剧。最后两个字,真像一把小榔头,“咣铛”一声打烂了西洋镜。
(3)
丞相做事业,专用黄、蔡、叶。
一朝西风起,干瘪。
此诗讽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刺的是元末张士城被朱元璋打败,其三大得意高参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被悬尸示众,尸体被风吹干的下场。
以下ABCDEFG六首十七字诗是夏新桥拙作,奉献读者,请多指教。
(A)
莫笑打油丑,诙谐在里头。
不讲平与仄,自由!
打油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相传为唐代张打油所创,他以其《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而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下面是两个有关打油诗的趣事。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讥讽一为夫送饭的广东老妇,妇则反唇相讥,打油诗:“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便是二人礼尚往来的结晶,妙哉!
清代有个新嫁娘,众宾客酒足饭饱之后,开始大闹新房,直至深夜,还逼新娘做(停顿一下!)爱情诗,这真是强人所难。新娘无奈,终于口占一首:“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众人听罢,哄笑而散。个中奥妙,读者揣摩,呵呵。
(B)
博士卖小菜,跳楼死得快。
导师哭什么?白带!
时下虽经济危机揾工难,但要相信否极会有泰来的啊,学士硕士博士们,你们不要“水中放屁——沉不住气”哦!千万别害导师们一个个得妇科病哦!
(C)
烧纸祭祖先,祖曰不差钱。
想想烧些啥?美颜!
时下清明节祭祖,烧什么的都有,汽车、洋楼、美女...己所欲亦施于祖人,给祖先补补课,后辈们太知感恩,太有情啦!
(D)
今日我主刀,情绪不太好。
想要放心点?红包!
老百姓生大病,能上医院就很不错了,本来就差钱,某些不良医生可不要趁火打劫哦!
(E)
灯红店家旺,酒绿十里香。
黄局来干甚?嫖娼。
酒店大搞副业,公安黄局长明里管制,暗里帮衬,呵呵.上梁不正下梁歪,官老爷们要给老百姓做好榜样哦。
(F)
上访屡遭轰,差点被逼疯。
我辈最怕谁?东东!
国家卫生部专家委员、北京大学司法鉴定室主任孙东东称:“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我负责任地说,不说100%,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都是偏执型精神障碍。”(2009年4月5日《都市快报》)。广州日报有作者质疑:到底谁的精神有问题?
(G)
公鸡归纳法,贻笑大方家。
大家谁尴尬?费马。
此诗说的是数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费马大师在天之灵,若见此诗,定会幽默一笑的。
何谓“公鸡归纳法”?1962年,华罗庚教授在首都剧场给中学生作报告时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一只公鸡被某人买回了家。首日,主人喂了公鸡一把米;翌日,主人又喂了它一把米;第三天,主人也喂了它一把米。连续十天,主人每天都给它一把米。公鸡有了十天的经验,就断定:主人一定每天都喂它一把米,直到永远。但是就在它得出此结论不久,主人家里来了客,公鸡就被下菜了。
当时华罗庚把公鸡这种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之为“公鸡归纳法”,这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当然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然而,这种错误并非只有公鸡爱犯,人也不例外。再说一个故事:财主儿子二赖子学写字。老师教他:“一”字写一横,“二”字写两横,“三”字呢?就写三横。二赖子不耐烦了:“我全会了!不学了!”老师要他写自己的姓,他爽快答应了,却老半天未能提交。老师纳闷,进书房一看,只见二赖子挥舞着梳子,汗流浃背,一脸怨气:“姓什么不好,偏要姓万!”原来,二赖子用了公鸡归纳法,以为“万”字得写一万横,闹了天大的笑话。
这种错误并非凡夫俗子爱犯,数学家也不例外,例子还不少呢!且举一个:
历史上,很多数学家都想找到求质数(除了1及它本身以外,再没有别的约数)的公式。1640年,法国数学家费马把n个2相乘的得数记为m,m个2相乘得数记为p,他验证了,当n=0,1,2,3,4时,式子p+1的值3,5,17,257,65537都是质数,于是他高兴地断言:对任何自然数n,p+1的值总是质数。”由于费马在数学上的崇高威望,以及验证这类数是质数异常艰巨,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人怀疑其正确性,并且把这种形式的数称为“费马数”.
但过了一个世纪,1732年,大数学家欧拉指出,当n=5时,p+1=4 294 967 297 =641×6 700417,是合数,从而否定了费马的结论!
更有意思的是,从第6个费马数开始,数学家们在费马数中再也没有发现一个新的质数,全都是合数。有人甚至给出一个新的猜想;当n≥5时,费马数全是合数!
话又说回来,费马的失误,又如同“公鸡错下金蛋”,人们从费马数的研究中获得了许多重要结论呢。所以不能因此否定公鸡归纳法的价值,此法也是许多重大发现的源泉,数学史上例子不胜枚举,在此不赘述。关键是用公鸡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真是假,一定要证明或给出反例。
接着请读者朋友玩个游戏:在圆形蛋糕的圆周上取2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