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电源”教学实录与反思
“化学电源”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意义的符号。学生通过各类游戏,能准 确掌握每个声韵母,拿出卡片,让学生读卡片上的声韵母,学生 认读的效果非常好。
四、创设竞争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对学习内容失 去兴趣。这时必须改变教学方式,采用新的刺激方式进行,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情绪兴奋,激发其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意 识和参与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ao、ou、山新授结束后,离下课还有几分钟,这时一年级的小学 已经坐不住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了。这时,我设计了“寻友大 行动,丰收在其中”的竞赛:大屏幕上打出一段拼音及相应的文 字和彩图:“小蝌蚪,游游游,游到东,游到西,到处找她的好 妈妈。找不到,哭鼻子,羞羞羞。”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小组 每一个成员都有一张苹果形的红纸,找出带有复韵母 ao、ou、 山的音节写在上面,如果对某个汉字有兴趣也可以画下来认一认。 写下来的音节不会读可以走出座位请教同组同学,会读就挂到自 己小组所对应的大树上,比哪一小组合作得好,比谁的树上果子 多。这个情境符合低年级儿童注意力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感兴 趣的自主活动中展开语文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的精神,学生在竞争中相互交流、全面提高。 五、和学生建立朋友型教师,多理解孩子,支持孩子,鼓励 孩子 和学生成为朋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大胆,自信的展示自 己的学习成果,这样你就能很快发现他们的错误或不足在哪,并 及时的帮助他们。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欲望。每个学生在班上表现 的欲望都很强烈。运用他们的这一点来学习拼音,快捷又准确。 每个学生在学习时非常认真,当起“小老师”还像那么一回事。 在学习三拼音节 gua 时,我让学生先复习 ga 读法,再让学生试 着拼读,教师从旁引导,学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会拼读,再让 每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监督拼读,然后再请小老师 上台教,这些小老师啊,还挺着胸脯,拿着教棍,非常的认真, 教得清清楚楚。还会变着方法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既煅炼了 学生的胆量,又培养了他们的能力,还让学生体会了要共同学习, 才能共同进步的合作精神。 教无定法,只有充分地、灵活地、恰如其分地运用拼音教学 的这些金点子,针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因材施教,真正地学会汉语 拼音,从而掌握这把金钥匙,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扎扎实 实地把汉语拼音学好。 新课程赋予教师更多的创新空间,教师再不是教材的执行者, 而是教材的建设者、课程的构建者。拼音教学的课堂尤其应该创 设各种学生乐于接受的、能享受其间的情境,提高学生课堂生活 质量。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 [2]《入学早知道》主编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3]《北师大版教师参考用书》。
化学电源教案范文
化学电源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电源的原理和构造;2.了解化学电源的种类和应用;3.实验验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1.区分化学电池和燃料电池的不同;2.理解化学反应在电源中的转化过程;3.学习使用化学电源来驱动电器设备。
教学难点:1.分析不同类型的化学电源的特点和工作原理;2.探究化学电源的可持续性和可再生性。
教学准备:1.板书软件或黑板、彩色粉笔;2.化学电源模型;3.实验器材:电解槽、两根电极、电流计、电线、电池仓、化学试剂。
教学过程:STEP1:导入新课1.引发学生对化学电源的兴趣:展示一个小型的LED灯泡,询问学生如何让它发光;2.给出答案后,引出本节课的话题:“化学电源”。
STEP2:概念解释1.解释“化学电源”的含义:化学电源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通常由电池或燃料电池构成;2.解释“电解槽”和“电极”的概念:电解槽是用来进行电解的容器,电极则是放在电解槽中的两个导体。
STEP3:化学电源的种类和原理1.介绍化学电源的种类:化学电源主要分为电池和燃料电池两大类;2.解释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内部有两种不同的金属和一种电解液,金属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电子流,从而产生电流;3.解释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燃料电池利用氧气和燃料(如氢气)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电流。
STEP4:化学电源的应用1.介绍化学电源的应用领域:化学电源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2.解释为什么化学电源在一些情况下更加适用:化学电源相较于传统电源更加环保且能够提供持续的电能。
STEP5:实验演示1.展示一个化学电源模型(如锌-铜电池);2.通过实验演示来验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将一个锌片和一个铜片放进电解槽中,连接上电线,然后接通电流计观察电流的变化。
STEP6:课堂讨论1.询问学生实验结果,引导他们解释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2.讨论化学电源的可持续性和可再生性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化学电源的效率。
化学电源教案
化学电源一、促进观念建构的教学分析1.教材及课标相关内容分析前一节已经学习了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碱性锌锰电池、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了解化学电源的发展以及电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2.学生分析:前的第一课时学习了: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
3.我的思考:通过视频、学生讨论、交流等方式导出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的各种电池的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然后依次的分析,各种化学电源的原理,电池的缺陷,既增强了学生的分析,综合,应变能力,同时又促进了对原电池原理的进一步理解。
二、体现观念建构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性能及其应用;会判断电池的优劣。
2.过程与方法:本设计以开放式教学为指导思想,辅助以视频、讨论、归纳等手段,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理论知识,增强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化学电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了解环境保护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及处理策略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性能及其应用是教学重点,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是教学难点。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参与收集有关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材料,视频展示、课堂讨论交流以及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将各类电池的结构特点、反应原理、性能、以及适用范围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主动对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进行建构。
四、促进观念建构的教学整体思路与教学结构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五、促进观念建构的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二节化学电源一、复习原电池1.构成原电池的条件2.原电池的原理(以Cu-Zn 原电池为例)负极(Zn):Zn– 2e = Zn 2+正极(Cu):2H+ +2e = H2↑总反应:Zn + 2H+ = Zn2+ + H2↑二、碱性锌锰电池电极反应:负极:Zn(s)+ 2OH-(aq) -2e- = Zn(OH)2(S)正极:2MnO2(s) + 2H2O(l) + 2e-=2MnOOH(s) + 2OH-(aq)总反应:Zn(s)+ 2MnO2(s)+ 2H2O(l)=2MnOOH(s)+ Zn(OH)2(S)三、铅蓄电池电极反应:(放电时) 可以自发进行负极:Pb(s)+ SO42-(aq) - 2e- = PbSO4(s)正极:PbO2(s)+ 4H+ (aq)+ SO42-(aq)+ 2e- = PbSO4(s) + 2H2O(l) 总反应:Pb(s)+ PbO2(s)+ 2H2SO4(aq)= 2PbSO4(s) + 2H2O(l)电极反应:(充电时) 不能自发进行阴极:PbSO4(s)+ 2e- = Pb(s)+ SO42-(aq)阳极:PbSO4(s) + 2H2O(l) - 2e- = PbO2(s)+ 4H+ (aq)+ SO42-(aq) 总反应:2PbSO4(s) + 2H2O(l)= Pb(s)+ PbO2(s)+ 2H2SO4(aq)四、氢氧燃料电池1、酸性介质的电极反应:负极:2H2 - 4e- = 4H+正极:O2 + 4H+ + 4e- = 2H2O总反应:2H2 + O2 = 2H2O2、碱性介质的电极反应:负极:2H2 +4OH-- 4e-= 4H2O正极:O2 + 2H2O + 4e-= 4OH-总反应:2H2 + O2 = 2H2O七、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电池的一般分类,2.掌握几种典型电池的用途和特点.3.掌握几种典型化学电池的电极反应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学生学习内容:一、课前准备1、想一想如果没有电池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2、你知道的化学电池有那些?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3、你如何判断电池的优劣?二、几种典型电池1.碱性锌—锰干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电极反应为: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电,其电极反应为: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蓄电池放电和充电的总反应式:蓄电池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燃料电池:1、酸性介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电极反应式为: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碱性介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电极反应式为: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料电池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料电池的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课后总结与反思1.本节课通过复习原电池结合学生已知道的电池,让学生相互交流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碱性锌锰电池、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了解化学电源的发展与环境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化学电源”教学设计和反思
“化学电源”教学设计和反思作者:张萍来源:《报刊荟萃(下)》2018年第03期一、教材分析“化学电源”一课选自人教版《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前一课时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后一课时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本节课可以看成是原电池知识的具体应用,并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化学电源相关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科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为: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以及它们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发展要求为:能判断氢氧燃料电池的正、负极和电子流向,并书写电极反应式。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上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的相关知识(熟知电子守恒思想)、原电池原理的基础知识(原电池构成条件、正负极、电子流向判断、电极反应式书写等);从能力上来说,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从情感上来说,学生比较喜欢学以致用和科技前沿知识,对本节课内容很感兴趣。
存在问题:学生对“氧化还原与原电池原理”理论掌握情况参差不齐;自主探究能力有所欠缺。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化学电源及其应用,初步学会制作简易电池,掌握燃料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以制作简易电池和氢氧燃料电池为例,运用实验、观察等手段,结合原电池相关理论,利用比较、分类思想,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通过查阅资料、成果展示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问题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制作电池,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化学电源应用”的成果展示,赞赏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形成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常见的化学电源及应用,燃料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难点:不同介质环境下(中性、酸性、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五、教法和学法(一)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和问题驱动法,即以课本上的“活动与探究”展开简易电池的制作及原理分析,进而螺旋上升至燃料电池的原理研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电源教学反思如何写
电源教学反思如何写化学电源教学反思如何写?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平日教学中的多总结、多体会,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
以下是关于电源教学反思如何写,希望大家喜欢。
电源教学反思如何写1.精心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创新整堂课每个教学环节,我都采取带着问题去引导学生认识各类化学电池的优缺点及不断改进创新的发展过程。
2.提供新科技信息资源,认识科技创新目前,化学电池的研究进展日新月异。
教学注重电化学知识与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教科书中提供了“锌银电池”“锂电池”“微型燃料电池”等阅读资料,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电池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在教学中,我们还密切关注能源、环保方面的时事新闻,关注科技发展的动态,以适时地教学补充相关素材。
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优质的学习资源,才能激发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兴趣。
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化学电池的研制及使用的新资料,提炼出汽车,飞机、航天飞机等使用新电池的一些信息,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等科技创新的观念。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和STS思想,这些方面都是新课程特别要求的。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把学生放在主要位置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合理的,以学生为主角这种方式,学生能做的,我们老师就不要代替。
老师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发挥创造、创新的机会,学生表现的机会,其实学生能做到,能够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这节课学生表现得就比较充分,他们很快就能发现各种电池的优缺点,积极讨论出改进措施,但如果多给学生一些互动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也能提出相应的问题,发表自己改进电池的一些设想,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了。
电源教学反思如何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思,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化学电源》教学反思
《化学电源》教学反思第一篇:《化学电源》教学反思《化学电源》教学反思学生在必修2中对于化学电源的原理和应用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章在电池的选用标准,以及在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方面均有所拓展和加深。
所以,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1、了解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2、通过认识生活中的原电池[即传统干电池(锌锰电池)、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3、通过引入新型电池(如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体现化学电池的改进与创新,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通过本节学习,能够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4、了解化学电源的发展与环境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
这节课应该怎么去上,才能体现这一教育理念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热爱和学习兴趣放在突出的地位,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等实践活动,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从中学习化学,欣赏化学,热爱化学,和谐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应该侧重于落实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为了落实这样的教学目标,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围绕“化学电池的发展”线索(即按“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的发展线索),从历史的角度介绍化学电池工业随社会、科技发展而发展的历程和前景的角度去展开,导出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的各种电池的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然后依次的分析,各种化学电源的原理,电极材料,电子流向,电池的缺陷,既增强了学生的分析,综合,应变能力,同时又促进了对原电池原理的进一步理解。
培养学生“在化学科技实验中不断改进创新”的发展观和创新意识。
教学的主线是“化学电池的发展”(即按“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的发展线索),而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化学科技在不断改进创新中发展”的发展观和创新意识。
“化学电源”教学设计与反思
“化学电源”教学设计与反思作者:胡巍娜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5年第04期[摘要]基于“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将探究和制作氢氧燃料电池和常用电池的原理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形成化学学科思想。
[关键词]化学电源教学设计实验探究学习主体[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089一、教材分析“化学电源”一课选自苏教版《化学2》专题2第三单元第二节,前一课时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后一课时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本节课可以看成是原电池知识的具体应用,并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化学电源相关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科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为: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以及它们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发展要求为:能判断氢氧燃料电池的正、负极和电子流向,并书写电极反应式。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上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的相关知识(熟知电子守恒思想)、原电池原理的基础知识(原电池构成条件、正负极、电子流向判断、电极反应式书写等);从能力上来说,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从情感上来说,学生比较喜欢学以致用和科技前沿知识,对本节课内容很感兴趣。
存在问题:学生对“氧化还原与原电池原理”理论掌握情况参差不齐;自主探究能力有所欠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及其应用,初步学会制作简易电池,掌握燃料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以制作简易电池和氢氧燃料电池为例,运用实验、观察等手段,结合原电池相关理论,利用比较、分类思想,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通过查阅资料、成果展示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问题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制作电池,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化学电源应用”的成果展示,赞赏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形成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化学电源》参考教案
1.3.2《化学电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应用。
2、了解常见电池的工作原理,初步学会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初步学会简易电池的制作。
3、了解电池在处理上存在的问题及电池应用的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制作水果电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学以致远的思想。
2、通过学生自己解剖一节干电池来帮助学生认识干电池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3、通过以电动车用的铅蓄电池实物展示,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课前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化学电源发展史,讨论电池的功与过。
并结合实际谈谈生活中如何减少电池造成的污染,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和环保意识,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2、利用课堂内学习探究与课堂外调查相互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用辩证的思想分析科学对人类的双重影响,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利用文献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1、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简易电池的制作。
2、通过课外查资料与课内学习探究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
【教学方法】查阅文献、交流讨论、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复习】原电池的构成【复习】根据原电池的反应原理,能否制作简易电池。
提供素材:铜片、锌片、橙子、导线及其它实验仪器。
学生动手制作:水果电池【演示实验】在一瓣橘子上相隔0.5 cm分别插一小段铜片和铝片,把铜片和铝片的另一端通过导线接触耳机的两极,试试能否听到“嘎嘎”声。
能够从耳机中听到“嘎嘎”声,说明了什么?用其他金属、水果、液体再试一试。
【过渡】人们依据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发明并制造了许多化学电源,而且这些化学电源不仅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在高科技领域及航天技术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请同学们举例身边的电池。
学生举例:教师讲述:干电池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电池,你们知道它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吗?学生活动:解剖自带一节锌锰干电池提出问题:1、干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是什么?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2、干电池中的黑色物质是什么?糊状物质是什么?3、干电池是如何工作的?4、若处理不当,废干电池会给人类的环境带来什么影响?讲述:负极是锌筒,正极是碳棒,黑色物质是MnO2,糊状物质为NH4Cl电极反应式:负极:Zn-2e-+4NH3=[Zn(NH3)4]2+正极:2NH4++2e-+2MnO2=2NH3+2MnO(OH)总反应式:Zn+2NH4Cl+2MnO2=Zn(NH3)2Cl2+2MnO(OH)(注:1、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无需学生记,只要了解即可,能根据总反应式推断出正负极材料是什么,正负极发生反应的是哪一种物质。
高中化学_化学电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第2课时化学电源【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结构;2.会正确书写常见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3.分析对比常见化学电源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4.认识不同化学电池的优点和缺点,体会化学电源的演变历程;5.感悟化学电源在科技和生产生活中的贡献,关注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
【重点和难点】重点: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的反应原理、性能及应用难点: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设计思想】本节课以改进原电池提升化学电源使用价值为目标,以化学史为背景,按照“伏打电池→一次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待学)”的变化,感受人类为更好的满足自身需求不断研究改进电池,体现社会“按需设计”的科学发展观。
通过化学史和录像展示,从微观角度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变化,体会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学案设计】[自主学习]一、化学电池分类及特点【合作探究1】二、一次电池——锌锰干电池锌锰干电池是最早使用的一次电池,目前常见的分为两种,如图分析其构造和工作原理1.酸性锌锰干电池:(1)组成:(2)电极反应式:负极正极总反应【思考1】酸性锌锰干电池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优点:缺点:【思考2】酸性锌锰干电池用久了会漏液,为什么?如何改进?(提示:氯化铵溶液显酸性)【合作探究2】2.碱性锌锰干电池已知电池反应为Zn+MnO2+H2O===ZnO+Mn(OH)2,结合构造,试分析以下内容:(1)电极材料:负极正极(2)电解质(3)写出两极反应式:负极:正极:【思考3】比较两种干电池的结构,试分析为什么碱性锌锰干电池有逐渐取代酸性电池的趋势?【合作探究3】三、可充电电池(二次电池)------铅蓄电池铅蓄电池是应用广泛的可充电电池,下面请回答以下问题1.结构:铅蓄电池结构复杂,如图它由两组栅状极板交替排列而成,正极板为,负极板为,电解质溶液是。
2.工作原理:(1)放电时是池,能量转化为:发生的总反应为电极反应式:负极正极(2)充电时是池,能量转化为:发生的总反应为电极反应式:阴极阳极【思考4】铅蓄电池有哪些缺点?【小结】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角度总结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对点训练】铅蓄电池是典型的可充电电池,它的正、负极板是惰性电极,电池反应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试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氢、氧的氧化还原)(1)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将变。
化学电源的教案反思大班
化学电源的教案反思大班教案标题:探索化学电源的教案反思大班教案目标:1. 了解化学电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探索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电源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
2. 常见的化学电源类型及其应用。
3. 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锌片、铜片、酸性电解质溶液、导线、灯泡等。
2. 实验器材:电池、电线、灯泡等。
3.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化学电源的原理和应用案例。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化学电源的概念,并与学生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化学电源的例子。
- 引发学生对化学电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与实验演示(1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学生介绍化学电源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
- 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展示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和产生电流的过程。
3. 实验探究(2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套实验材料。
- 指导学生按照指定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化学电源的特点和应用。
4. 活动延伸(10分钟):- 鼓励学生提出其他化学电源的应用案例,并进行讨论。
-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电源的优缺点,以及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5. 总结与展示(5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心得。
- 总结化学电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强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在教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需要改进:1. 教学准备方面,需要确保实验材料的充足性和安全性。
2. 在实验探究环节,应提前规划好实验步骤,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
3. 对于不同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对教学反思的分析,我将进一步完善教案的设计,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电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化学电源》创新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化学电源》创新教学设计与反思余彩玲(湖北省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444100)摘要:'化学电源”教学设计主要有5个环节组成,重点是教学流程的创新设计,教学内容由4组学生课堂展示,其余学生质疑、交流、对抗,老师点评共同构成,这样的创新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实施课堂高效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化学电源教学设计展示交流质疑对抗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化学电源》是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在前一节关于原电池的学习,是了解化学能怎样转换成电能的理论性问题,而木节教学是要进一步了解依据原电池原理开发的技术产品——化学电源。
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锌镒干电池、铅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了解化学电源的发展以及电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由于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对许多不同类型的电池有所了解,木节内容也正是为了要学生能自觉的将自己已经积累的感性知识与新课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2、教材内容分析:在具体知识方面,教科书概要性地介绍了电池的分类、优点以及质量优劣的判断标准, 并以三大类型电池一一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相关知识为主线,以碱性锌镒电池、铅蓄电池和氢氧燃料电池为代表,简单介绍了电池的基木构造、丁•作原理、性能和适用范围。
木节内容注重电化学知识与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教科书中提供了〃锌银电池〃、〃锂电池〃〃微型燃料电池〃等阅读材料,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电池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密切关注能源、环保方面的时事新闻,关注科技发展的动态,以适时地为教学补充相关素材。
二、学生分析:高二的学生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有关数据的分析和得出相关结论,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而且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己经知道电池工作的基本原理,在这里,主要是结合现今科技的发展,使学生了解新型燃料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高中化学电源教学反思教案
高中化学电源教学反思教案一、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电源的概念和分类,包括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
通过讲解电源的原理和结构,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不同类型的电池如何工作,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反思与问题解决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在本节课中,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电池及其特点,学会通过电源产生电流。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明确目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2.教学内容设计是否合理:在本节课中,我通过举例和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电源的运作原理,但是可能存在一些不够清晰的地方。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案例和实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电源的工作原理。
3.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可能缺乏一些互动性和参与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4.学生是否能充分理解:本节课中,学生学习了电源的原理和分类,但是可能存在一些深度理解不够的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设计更多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5.未来的教学改进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倡导探究和研究的精神。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更深入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电源这一领域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三、课堂内容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电源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和案例,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电源的运作过程,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课后作业安排1.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理清自己的思路和理解。
2.选择一个电源的类型,了解其结构和原理,并撰写一篇学习笔记。
3.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我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总结,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向。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探讨,我相信我的教学水平会不断提高,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完整版)《化学能与电能――原电池》教学实录及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原电池》教学实录及反思为了配合小学课程改革,全国小学教师教育化学教学研讨会在山东莱芜召开。
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教授、化学教研员、教师参加了研讨会。
江苏省、山东省的四位教师展出了精彩的示范课。
下面是《化学能与电能―原电池》的课堂教学实录。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带领学生进行了“发现科学现象”、“提出科学问题”、“尝试解释和假设”、“收集实验证据”、“形成科学概念”、“拓展科学概念外沿”、“尝试运用科学”等七个教学环节,为如何将探究式学习应用于化学理论教学做了精彩的诠释。
教具准备教师实验用品:锌片、铜片、稀硫酸、导线、自制二连体电解槽、拆掉电池的音乐贺卡、西红柿一只、电流计、乙醇、烧杯。
学生实验用品:锌片、铜片、稀硫酸、导线、烧杯、电流计。
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多媒体投影仪,音响设备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利用的能量有光能、热能、电能,其中应用最广泛、最方便、最清洁的能源是什么呢?生:电能。
师: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电能呢?生:冰箱、电视机、电脑等。
【幻灯片】电池――便携式电能,展示各种各样的电池师:生活中电池的应用多吗?说说看。
生:手电筒、收音机、复读机、手表、手机等。
【幻灯片】(1)汽车排队加油(2)奔驰纯电动概念汽车师:众所周知,2008年石油价格猛涨,目前已达139美元/桶。
而2004年只有30美元/桶。
这对汽车的销售有很大冲击。
目前,很多汽车制造商都在开发电动汽车。
它的关键技术就是电池,设计电池首先要了解电池的构成、工作原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电池的工作原理,将来大家有可能参与车用电池的开发。
(考虑到在外地上课,师生需要磨合,所以选择了从生活中的问题切入,让学生有认同感)科学探究环节1―发现科学现象【实物投影】实验:1、锌片插入稀硫酸中2、铜片插入稀硫酸中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师: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同时插入稀硫酸中,现象会不会有变化呢?生:思考、猜想、个别同学发表看法。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二节化学电源教案
第二节化学电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一次电池与二次电池的区别(2)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电极反应的(3)书写理解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等途径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掌握三类电池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和适用范围。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从能量的角度比较深刻地了解化学科学对人类的贡献,体会能量守恒的意义。
在探究三种电池的基础上,学会利用能源与创造新能源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性能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理论联系实际。
主要教具实验仪器药品、多媒体教学过程学与问]在日常生活中,你用过那些电池?你知道电池的其它应用吗?投影]板书]第二节化学电源问]什么是化学电池?回答]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讲]化学电源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等。
一次电池的活性物质消耗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用了,如普通锌锰干电池、碱性锌锰干电池;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放电后再充电可以使活性物质再生,这类电池可多次重复使用。
板书]一、化学电源1、化学电源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等。
交流]电池与其他能源相比,其优点有那些?讲]能量转化率高、供能稳定、可以制成各种大小和形状、不同容量和电压的电池或电池组,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并可在各种环境下工作。
板书]2、化学电源的优点:(1)能量转换效率高,供能稳定可靠。
(2)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不同容量和电压的电池和电池组,使用方便。
(3)易维护,可在各种环境下工作。
投影]图4-2电池及其用途问]面对许多原电池,我们怎样判断其优劣或适合某种需要?讲]看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输出电能的多少,或输出功率大小以及电池储存时间长短。
除特殊情况外,质量轻、体积小而输出电能多,功率大储存时间长的电池,更适合电池使用者。
化学电源的教案反思怎么写
化学电源的教案反思怎么写
教案反思是教师在完成一堂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的重要环节。
在撰写化学电源的教案反思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引言: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以及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
资源。
2. 教学目标评估:回顾教学目标,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成果。
可以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 教学过程回顾: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参与
情况以及教学资源的使用等方面。
可以列举一些教学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以及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困难点。
4. 教学效果评估:评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兴趣的提高情况。
可以结合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估,以及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馈和
提问。
5.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可以思考教学中的成功经
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对于不同学生群体的个别化教学策略的思考。
6.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提出具体的教学改进措施。
可以针对
学生的困难点和学习差异性,制定个别化的辅导计划或调整教学方法和资源。
7. 结语: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强调教师对于教学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的重要性。
鼓励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持续反思和改进。
在撰写教案反思时,应尽量客观、具体地描述教学过程和效果,同时结合教学
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
此外,教师还可以参考其他教师的教案反思,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教学策略,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化学电源”教学设计与反思
料、 成 果 展示和 实验 操作 , 帮助学 生 树立较 强 的问题 意 识, 逐步形成独 立思考 的能力 。 3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 过动手 制作 电池 , 体 验科 学探 究 的喜悦 , 感受 化学世 界 的奇妙 , 提 高学 习化学 的
兴趣 。通 过“ 化 学电源应用” 的成果展 示 , 赞 赏化学 对人
六、 教 学 流 程
1 . 课 前 准 备
教师 : ( 1 ) 准备与化学 电源相关 的科 技前 沿资料 、 教
学课件 ; ( 2 ) 准备 常 见 电源 ( 实物 : 纽 扣 电池 、 锌 锰 干 电
池、 蓄电池 ) 、 学 生 实验 所 需 的 实验 仪 器 ( 橙子、 音 乐 卡 片、 多孔碳棒 、 电解槽 、 直流 电源 、 发光 二极管 、 电流计 ) 、
【 设计 意图】 通 过环 节一 , 调 动学 生积 极性 , 激 发学 生学 习化 学 的兴趣 , 使其感 受 到化学无 处不 在 ; 培 养学
生 的动手能力 和观察 能力 。通过 环节二 , 使 学生更 加深 刻地理解 原电池反应的原理和形成 的条件 。 【 解决 问题】 通过简易 电池 的制作 与理论分 析 , 巩 固 旧知, 加深学生理解原 电池原理、 正负极和电子流向判断。
识( 熟 知 电子守 恒思 想 ) 、 原 电池原 理 的基 础 知识 ( 原 电 池 构成条件 、 正负极、 电子 流 向判 断 、 电极 反 应 式 书 写 等) ; 从 能力上 来说 , 学 生具 有一 定 的动 手能 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 察 能 力、 归纳能力 ; 从情感 上来 说 , 学 生 比较 喜欢学 以致用 和 科 技前沿知识 , 对本节课 内容很感兴趣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探究情境中掌握“主导”与“主体”的平衡
——“化学电源”教学实录与反思
杨明华
重庆市求精中学校邮编:400015
[摘要]本课以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二节“化学电源”为蓝本,结合电池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常见电池的产品特性,以“提升电池综合性能”为切入点,创设题为“探究提升电池综合性能的一般途径”的研究情景,设计出一堂既贴近生活、融汇知识又展示方法、培养情感的探究课。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框架,有效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角色平衡。
为满足课堂探究教学笔者还专门设计并制作了一套新型验器材“原电池原理实验套装”,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探究主导主体实验套装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高中化学电化学板块历来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新课标教材基本都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教学一是必修部分,只介绍原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初略介绍的常见化学电源,二是选修部分,探讨了原电池的改进模型“带盐桥的原电池”,也从电极反应、电极材料、电池结构方面,相对深入的介绍了常见化学电源。
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二节“化学电源”处在整个原电池原理教学的最后阶段,实际上是对之前教材内容的概括和应用,是将化学原理应用于产品设计和技术改进的典型案例。
这一节的教学内容,看似松散,实则是从电池的发展历史,性能改进,技术创新,绿色理念等角度精心攫取了最典型的案例介绍给读者。
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树立学生辩证观念的好素材。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复习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掌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会进行简单的原电池设计。
(3)通过实验与分析,了解简单原电池的缺点和改进方法。
(4)知道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与氧化还原反应、装置设计的合理性及电极所处的环境等有关。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装置的构成要素。
(2)经过对简单原电池装置的优化改良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3)通过探究与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4)使学生在探究与活动中,学会运用观察、分析、实验、推理、归纳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小组合作实验、学习、讨论过程中,体验并享受合作探究带来的快乐,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2)增强联系实际学习化学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3)树立绿色化学理念,培养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
(1)常见化学电源的反应原理、材料和基本结构。
(2)提升电池技术性能的基本思路和常见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对具体电池反应的观察、分析的训练,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对课本介绍的几种常见化学电源都有基本的了解,包括:反应原理,电极材料,电池基本结构。
学生对废旧电池引起的环境问题略有了解。
教学的难点在于,要引导学生从几种常见电池的发展历史、性能特点、结构特点中归纳提炼出提升电池性能的一般途径,是一个更高层次思维能力挑战。
三.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适合采用问题分析、演示讲解、合作探究、实作体验、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课堂进展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初就建立起本堂课的活动框架,使师生都能在一个彼此默契的活动路线中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角色平衡。
四.教学程序
1.教学环节设计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教学理念的反思
开放式教学,渊源于科恩1969年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同时,还渊源于斯皮罗1992年创建的“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这些教学理论模型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剂”与“助产士”。
教师不应把主要精力局限于所教的内容上,而应注意学习者的心态(即情感与动机)变化。
本设计以开放式教学为指导思想,辅助以图片展示、讨论、分析、归纳等手段,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加深了对知识与技术的辩证认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理论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深入分析教材结构和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合理节选教学内容,适当拓展知识范围,并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框架,有效实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平衡。
在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设计上始终关注教师的“引导到位”和学生的“互动参与”。
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遵循如下的平衡关系:
2.教学内容的反思
学生在必修化学2中对于化学电源的原理和应用,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在电池的选材标准,性能指标,结构特点,以及反应原理方面,均有所拓展和加深。
所以本课的主要内容是:①了解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②讨论电池性能的主要指标及影响因素;③通过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认识改进电池性能的基本思路;④通过了解生活中的原电池[即传统干电池(锌锰电池) 、蓄电池和燃料电池]的结构与性能,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⑤通过引入新型电池(如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体现化学原理和化学技术在电池的改进与创新中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⑥了解化学电源的发展现状与废旧电池环境污染形势,增强环保意识。
3.教学思路的反思
“开放式的教学”并不是放任教学活动的随意发展,而是要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感受,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
因此,要把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热爱和学习兴趣放在突出的地位,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交流、思考实践。
在此过程中学习化学,热爱化学,思考化学,和谐地落实三维目标。
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应该侧重于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为了落实三维目标,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围绕化学电池的发展线索(即按“原电池→盐桥湿电池→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的发展线索),导出大家熟悉的各种电池的产生和革新过程,分析或展示其反应原理、电极材料、结构特征、技术特色,并配合实验探究,实践制作。
既增强了学生的分析、综合、动手能力,同时又促进了对原电池原理的进一步理解。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的发展观和创新意识。
最后还安排了对废旧电池环境污染问题的讨论环节,提出“提升电池产品综合性能”的方向。
树立了学生辩证认识科学与技术的观念。
4.教学方法的反思
精心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创新。
整堂课每个教学环节,我都采取用问题去引导学生认识各类化学电池的特点及其改进创新的过程。
提供新颖科技信息,认识科技创新。
化学电池的研究日新月异,教科书中提供了“锌银电池”“锂电池”“微型燃料电池”等阅读资料,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电池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激发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兴趣。
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化学电池的研制及应用的资料,筛选出汽车,飞机,航天机械等使用的新型电池的信息,向学生渗透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观念。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做的,老师就不要代替。
本课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讨论、实践、创新的机会。
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很快就能发现各种电池的优缺点,并积极探索改进措施,分享自己改进电池的经验,教学收益丰富,效果明显。
创新实验器材,突破探究障碍。
为了在一节课上完成如下实验任务:演示原电池的基本
原理,探究多物态(片状、粉末状、气体)电极反应物的原电池反应,演示带盐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初步探究改进电池性能的基本途径,笔者专门设计制作了新的实验装置:“原电池原理实验套装”,它能解决如下技术问题:①能方便的安装、更换片状金属电极,②能方便的观察电极反应的现象,③减少电解质溶液的使用量到1mL以内,④能方便的添加电解质溶液,⑤能用同样的装置实现电极间的盐桥连接。
⑥能随时切换精确测定电池的短路电流或者空载电压,⑦能方便的改变电解质种类或者浓度,⑧能灵活改变电极之间的距离,⑨能放置粉末状药品作为电极反应物,⑩能容纳或吸附气体物质作为电极反应物。
○11能在较低电压和较强电流时(约0.6V,50mA)带动小型用电设备工作,增加实验趣味性。
装置原型如图:
为了满足相关实验的开展还准备了若干附件,如:盐桥板,粉末电极盒
上述实验套装,操作简便,演示内容丰富,适合在原电池实验教学中推广使用,笔者亲自动手设计组装,配置了一个教学班的分组实验器材,用于课程教学和学生科技创新实验活动,效果理想。
主要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化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2,选修1-6)[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王金良,马扣祥.化学电源科普知识[J].电池工业,2000,(4)
[4]夏熙.中国化学电源五十年(1)-锌/二氧化锰[J].电池,1999,(5)
[5]肖晓军,高剑南.几种发展中的化学电源简介[J].知识介绍,1999,(7)
[6]曹云平.锂离子蓄电池的进展[J].化工纵横,2000,(11)
[7]夏熙.纳米微粒作为电池活性材料的前景[J].电池,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