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构建快乐数学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心构建快乐的数学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那么,如何上好数学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成为我们一线教师深入思考、努力尝试探究的新问题。
下面结合我平时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严格要求与体贴入微相结合,呵护每一位学生
严格要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高度责任感的体现,严中有爱。
在数学课堂中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性的活动,而且也是情感活动。
教师要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里效能,强化师爱的作用,做到“三带”,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
在课堂上要注意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你们听,这位同学说得多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他!”“你说得真好,如果声音再洪亮一些,就更好了!”“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这些话语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
这些激励式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对学习的态度是乐意的,主动的。
当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便说:“你肯定行!再动动脑筋。
”“老师知道你一定行!“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学生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
还有,把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幼,往往对物质奖励更喜爱。
课堂上能够适当添加上“趣味”这
调味剂,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二、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动机原则”作为一个重要教学原则,认为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任何学习活动都不可缺少的。
兴趣可以产生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源之一,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才是有效学习活动的开始。
因此,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趣”呢?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玩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
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我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小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
“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正当学生疑惑之际,我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
”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
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小组合作,营造主动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自始至终伴随着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
交流,切不可忽视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动态发展的过程。
课堂教学要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宽松和民主的环境,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局面,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时,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合作学习不仅要重视交流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的方法。
四、强化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联系
数学教学不仅要从儿童的生活中提出较好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更好地理解数学,同时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
如,在二年级下册第126页总复习里的第11题,图上说:“我们有8个碗,14根筷子,每人用一双筷子和一个碗,问题是可以给几位客人?”这是一道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题目,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
充分地展开讨论。
学生的第一个感觉就是8个碗就可以给8位客人,马上就有学生来反驳,那筷子不够怎么办?筷子有14根,怎么不够呢?学生马上会联系到生活,每人难道只用一根筷子吗?学生一阵笑。
在这笑声中,学生明白了14根筷子只能给7位客人。
又有学生犯难了,这么多碗筷究竟给几位客人呢?当然只能给7位客人,不然的话筷子不够,碗多一个大家一起盛汤公用吧!在这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但使学生经历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努力创设愉快、轻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给学生充分观察、分析、思考、操作、想象、推理的时间和空间,再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进而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热情。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西园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