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海南岛的开发和保护
高二地理《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教案
![高二地理《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81742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a.png)
高二地理《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信息技术教案、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sson plans,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二地理《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教案高二地理《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⑴了解海南岛的区位条件和资源条件,理解我国开发海岛和海域的重要意义。
高二地理 南方地区
![高二地理 南方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42250645f01dc281e43af014.png)
南方地区课时目标:1.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2.理解南方地区的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
授课程序单:阅读《区域地理》【活动一】指出图中数字和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说明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地形、气候对水文特征的影响:土壤类型:【活动二】分析南方各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限制性因素(可列表总结)查阅南方主要农作物品种及分布【活动三】分析南方各工业中心、地带发展的优势条件、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查阅南方主要资源分布区及各工业中心的工业门类【活动四】(阅读教材P124到P127完成以下内容)1.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生态建设:(1)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最重要的生态问题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2)为什么说南方水土流失的危害比北方黄土高原更大?有效解决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哪些?(3)分析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有利条件:不利条件:(4)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读P124南方低山丘陵土地利用图,说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
2.海南岛的开发(1)从地理区位、热带资源、海洋资源等方面认识海南岛开发的地理优势。
(2)掌握海南岛的开发知识。
(注意海南岛的特色经济)【探究】读下图回答问题:(1)读图分析,一月和七月气温分布有何差异?(2)全年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3)读图分析盐场的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4)描述海南岛的地势特征,并说出判断依据。
3.西南交通建设(1)从区位、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各方面掌握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条件,注意有利的和不利的方面。
(2)认识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与经济建设:认识出海公路,泛亚铁路,南昆铁路。
【探究】读“南昆铁路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铁路所连接的铁路有:A____ __,B___ ___,C___ ___。
(2)写出图中地理事物名称:D____ __(煤矿),E__ ____(铁矿),F__ ___ _(水能集中分布河段)。
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学生版)
![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a0a02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a.png)
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不同区域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及其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危害。
2.通过实地调查或观看影像,了解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3.结合实例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1.生态退化的主要表现。
2.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减缓生态退化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威胁的措施。
4.中国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范围。
5.生态修复的概念及分类。
6.自然修复的主要措施。
7.人工修复的主要措施。
8.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及其保护对象。
9.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
10.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11.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知识点01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生态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如森林破坏、__________、土地荒漠化、__________等。
生态退化通常是长期渐进的,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2.生态退化的区域差异 (1)乌干达的__________ (2)贵州的__________ (3)印尼加里曼丹岛__________ (4)美国亚利桑那州鲍威尔湖萎缩 3.生态退化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影响 (1)导致自然环境__________。
(2)会动摇国家安全的__________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__________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4.应对措施需要根据各区域生态系统的自然条件、受人类影响与破坏程度的差异,设定不同的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等措施。
限时思考下表为我国某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类型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重度侵蚀总计耕地hm2104526653901454林地hm22282401145362864草地hm212042370199建设用地hm2945372156其他用地hm23772147总计hm2357876924412947201.该地最可能位于()A.东南丘陵B.成都平原C.内蒙古高原D.横断山区2.该地土壤侵蚀主要类型为()A.冻融侵蚀B.风力侵蚀C.重力侵蚀D.流水侵蚀3.该地林地存在较明显的侵蚀现象,推测原因为A.林地树木以幼树为主B.人工林林下草灌退化C.乱砍滥伐现象多发D.山地坡度较大思考探究:分析我国的土壤侵蚀问题1.说出我国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范围。
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2-4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教师版)
![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2-4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efabe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9.png)
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2.4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结合材料,掌握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特点及意义。
2.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3.结合材料,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1.海洋空间资源的类型。
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意义。
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4.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知识点01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1.开发背景___________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
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使陆地空间显得越来越拥挤,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2.早期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1)早期主要为海岸和近海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___________是海洋空间资源中人类开发最早、利用最多的部分。
滩涂是位于大潮时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可为人类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产养殖、旅游等多种服务。
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阻碍人类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开发)(1)海面上活动要抵御多变的海洋___________和海水的运动(2)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___________、低温、___________的环境(3)海水的___________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4.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及条件(1)意义:缓解沿海地区___________,开发海洋资源,扩展人类___________(2)条件:海洋工程技术逐步提高,___________不断改善目标导航知识精讲5.现代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现代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范围逐步向___________延伸,服务于___________等多个领域。
限时思考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的海滩植物,种子可随海浪传播,其茎干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耐盐耐淹、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减弱海水交换能力。
高二地理湘教必修课件-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高二地理湘教必修课件-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916b41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6.png)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2.如何分析某一湿地的成因 (1)自然因素:①地形:地势平坦或因山脉等阻挡,排水不畅;②气候:降水量大或 蒸发弱;③土质、土层:有冻土层,不利于水的下渗,地面易形成积水;④水文、水系: 河水流至下游失去明显的河床;⑤某些河流的凌汛现象,使河水泛滥成湿地。(2)人 为因素: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工湿地,如稻田、水库、池塘。 3.歌诀法记忆湿地的价值 湿地价值有经济,农副产品多鱼米,航运旅游富价值。生态功能有意义,调蓄洪 水调大气,生物多样净污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1.我国湿地面临的威胁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2.湿地破坏的危害及其保护 湿地的破坏,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其危害和相应保护措施如下图所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延伸拓展 东北地区湿地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4)结合材料分析,针对我国红树林破坏严重的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第(1)题,红树林属于湿地,具有提供农副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 候、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作为众多鸟类的栖息地等作用。第(2)题,结合材料二分 析可知,当地沿海地区过度开发、工程建设以及过度养殖是海南岛红树林破坏的 主要原因。第(3)题,这样既可以合理利用红树林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增加收入, 又能较好地保护红树林及生态环境。第(4)题,结合材料三及学过的湿地保护措施, 从法律法规、人们保护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恢复破坏的红树林等方面分析 。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综合性专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综合性专题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35a3f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6e.png)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综合性专题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大洲基本的地形特征是A.以平原为主,海拔低,地势低平B.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C.自西向东,山地、平原、高原相间分布D.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均海拔居各大洲之首【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40°N经过该大洲,且该大洲地势高,地表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可判断是亚洲。
南极洲被厚达2000米的大陆冰川所覆盖,平均海拔居各大洲之首。
故B正确。
【2】关于Q海域及其沿岸地区的分析,正确的是A.西海岸为温带季风气候,东海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B.冬季东海岸降水较西海岸丰富C.海域内降水丰富,但蒸发量更大,盐度较高D.流入该海域的河流多源远流长【答案】B【解析】Q海域为日本海,东西沿岸均为温带季风气候,A错误;冬季西北风越过日本海携带大量的水汽,又受山地阻挡抬升,会形成丰富的降水,所以冬季东海岸降水较西海岸丰富,B正确;该海域纬度较高,且气候海洋性强,故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且有河流淡水汇入,盐度较低,C错误;流入该海域的河流多短小流急,D错误。
【考点】亚洲地形特征,东亚自然地理特征2.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6分)材料一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材料二: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较耕地面积减少越快,农业劳动力效益增幅就越高,反之则低。
沿海地区农业劳动力收益变化图。
材料三:农业优势指数是指某省域的农业产值占该省GDP比重。
农业优势指数>1反映该省域的农业在沿海具有比较优势,农业优势指数<1反映该省域农业在沿海不具比较优势,其值越高反映了本省农业实力及其在地区经济中的贡献能力越强。
(1)试描述1978-2005年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3分)(2)我国沿海地区农业贡献能力最强的省域是,请分析其原因。
(5分)(3)从1978-1984年,按照农业优势指数,大致可以将沿海省域分为三类:(3分)是,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5)针对以上情况,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的农村应该()(多项选择)(3分)A.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B.加快工业化进程,尽快将农业用地转化为工业用地C.发展外向型现代农业,提升农村生产力D.实现农业产业化E.积极推进城市化【答案】(1)1978-2005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围绕50%上下波动,第三产业比重相应上升(3分)(2)海南省(1分)①现代高效农业地位显现;②气候高温多雨、生长期长;③运输条件的改善(任选2点) (4分)(3)琼京、津、沪闽、浙、苏、粤、鲁、冀(3分,每空1分,答错1个不给分)(4)广东(1分)耕地面积减少较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越快(2分)(5)ACD(2分)(选对两个得1分,只选对一个或错选皆不得分)【解析】(1)直接根据材料一,分别分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二导学案 6.3 维护海洋权益 加强国际合作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二导学案 6.3 维护海洋权益 加强国际合作](https://img.taocdn.com/s3/m/f2b5cfe6e009581b6bd9ebfa.png)
6.3 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公海等概念。
2. 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举例说明建设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1.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2.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学习过程】1.读图填图1)将陆地领土、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填入图中相应位置并标出相应数据。
2)一国所主张的海洋权益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解释说明相关名词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国采用_______________。
6)区别内海和领海7)运用相关知识说明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内海2.读图6.22,探究1)我国国情相关数据:我国大陆海岸线_______________,岛屿_______________,岛岸线_______________,领海面积_______________,可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约为_______________。
2)我国海洋污染状况如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我国的海洋存在划界问题吗?如果存在,应该如何解决?4)_______________是国家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权益有什么重要意义?3.读图6.23及材料,探究1)明确钓鱼岛、冲绳海槽,台湾岛,琉球群岛的相对位置2)利用资料阐述钓鱼岛乃我方领土3)联系海洋权益相关知识点4.海洋的地位和价值归纳1)海洋是地球环境的_______________,对全球环境及变化有着重大的意义;2)海洋是生命_______________,又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本源。
高二地理下第十单元测试
![高二地理下第十单元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ed80fe16cc7931b764ce1504.png)
高二地理选修2第十单元测试姓名:得分:一、填空:(每空1分,共14分)1.受季风影响,海南岛的热带作物在冬春季节需要注意危害。
而夏秋季节活动旺盛,破坏力比较大。
2.海南岛的浅海、面积广大,多,适宜发展人工养殖业。
3.开发海南岛旅游资源,需要突出和以及,高标准地规划和建设生态旅游区。
4.海南岛位于和陆地邻国和的结合部,靠近。
5.海南岛的自然环境具有分布的特点,这些特色受和的影响。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1.海南岛被称作中国的“夏威夷”,主要是因为()A.海南岛经济发达B.海南岛的气候资源C.海南岛的区位优势D.海南岛的生物资源2.我国岛屿数量最多的海域是()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3.海南岛的成因是()A.火山岛B.大陆岛C.冲积岛D.珊瑚岛4.位于我国领土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属于()A.火山岛B.大陆岛C.冲积岛D.珊瑚岛5.海南省20多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主要是因为:()①区位优势;②资源优势;③政策优势;④科技基础优势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6.海南岛的经济从1987年到1999年间,工农贸旅的产值快速增长,其中增长倍数最大的是()A.工业B.农业 C.贸易 D.旅游7.下列海南岛上的热带植物中不属于药用植物的是()A.花梨木B.槟榔 C.益智 D.苦梓8.海南岛的海岸带在开发布局上的重点是()A.大力建设港口 B.大力建设工业加工区C.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D.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9.海南岛的丘陵和台地环带应合理布局的产业是()A.甘蔗制糖业B.粮食加工业C.鲜活农畜产品加工业D.热带农业10.开发海南岛的旅游资源,需要突出开发的是()A.热带海滨 B.热带岛屿C.少数民族风情D.热带海滨和岛屿以及少数民族风情特色11.下列不属于海南岛开发和建设方向的是()A.我国新兴的工业省份B.热带高效农业基地C.度假休闲旅游胜地D.联系港澳台的枢纽12.下列属于减轻海南岛风暴潮威胁和损失的措施是:()①保护和扩大沿海红树林面积;②保护近海珊瑚礁;③兴建海岛防护大堤;④建设环岛防护林带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④13.海南建省的时间是()A.1985年B.1997年C.2000年D.1988年14.海南岛成为我国水果、瓜菜基地的主要因素是()A.光热资源丰富 B.水源充足 C.土壤肥沃 D.国家政策15.下列旅游资源位于海南岛的是()A.鹿回头B.日月潭C.西双版纳D.鼎湖山16.下列自然资源中,不属于海南岛所特有的是()A.石油天然气、海盐、渔业 B.热带沙滩、椰林风光C.红树林、珊瑚礁 D.热带渔群、热带海滨17.海南岛经济特区包括()A.海南岛B.海南全省C.西沙群岛D.海南岛及西沙群岛18.目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是()A.渔业资源开发过度 B.海洋污染严重 C.海滩过度围垦 D.红树林遭破坏19.离海南岛最近的东亚国家是()A.新加坡B.老挝C.越南D.缅甸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开发海岛和海域资源,对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意义重大。
海南自然地理介绍
![海南自然地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e95e28d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a.png)
海南自然地理介绍海南是中国最美丽、最具特色的省份之一,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海南,位于中国最南端,被誉为“东方夏威夷”,拥有独特的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常年气温在20℃以上,一年四季都适宜旅游。
海南是一个拥有神奇地质、独特地貌和丰富动植物资源的岛屿,让无数游客为之倾倒。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一下海南的自然地理介绍。
海南位于南海北部东翼,东、西、南三面环海,是我国最大的岛屿省份,除省会海口外,全省行政隶属海南藏族自治州、三亚市和儋州市等地。
海南省地理位置独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整个岛屿被红河断裂带、中越深水直界裂谷带、南海微板块拆裂构造等控制形成,构造复杂多样,地质构造以火山活动、隆升及水动力作用为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貌类型。
海南岛的地貌主要由山地和平原构成,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50%以上,有“天然动物园”之称的热带雨林以及珍稀物种如蓝眼鹈鹕、蜘蛛猴等居住其中。
而全省的平原则以丹霞地貌为主,有“中国丹霞之乡”之称的白沙市便是其中之一。
此外,海南还是一个拥有壮丽海洋景观的海岛。
它的近海浅海滩涂、深海浅海陆棚和深水海域,都是海洋生物的天然栖息地,有着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海南岛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有时会受到强热带风暴或台风的影响,气温常在30℃以上,湿度大,是度假休闲、水上活动的绝佳场所。
而冬季则温暖宜人,是北国人们逃避寒冷的理想去处。
在海南,气候舒适,四季如春,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块净土。
在海南省自然地理资源丰富,有热带雨林、珊瑚礁、淡水湿地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如大小洞天景区、五指山景区、蜈支洲岛等。
这些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地质构造、优美的景观、新奇的地貌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著称于世。
这些风景区不仅是旅游者的胜地,也是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绝佳场所。
海南的自然地理条件十分优越,有海岛、海湾、海洋等优美的海洋景观,这些海洋景观与其特殊的地质地貌相辅相成,形成了宛如仙境一般的美丽画卷。
2024-2025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地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地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89144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d.png)
2024-2025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地理上册期末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东向西B.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C. 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D. 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四季变化答案:D解释: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也是自西向东,故A错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故B错误;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公转形成了四季变化,故C错误,D正确。
2.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说法,错误的是:A.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B. 所有纬线长度相等C.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D.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答案:B解释:所有经线都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因此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故A正确;纬线的长度并不都相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越往两极纬线越短,故B错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C和D都正确。
3.下列关于五带的划分及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 热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B. 温带地区四季分明C. 寒带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D. 温带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多答案:B解释: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故A错误;温带地区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故B正确;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无太阳直射现象,故C错误;热带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多,温带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适中,故D错误。
4.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形以平原为主B.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 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D. 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答案:B解释: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故A错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故B正确;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3,但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故C和D都错误。
高二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fe4dc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49.png)
高二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表示我国江南丘陵地区乡村的能源消费结构,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①大气污染加剧②土壤肥力下降③土壤污染严重④水污染严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A【解析】图中我国江南丘陵地区乡村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煤炭、薪柴和秸秆为主,会产生大气污染,同时秸秆不能还田,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因此正确答案为A。
【2】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①开发小水电②大力发展畜牧业③加强交通建设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答案】D【解析】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地势由一定的起伏,同时降水较多,可以发展小水电,利用清洁能源。
同时,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也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的产生,答案选D。
【考点】该题考查东南丘陵地区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2.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
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反映出()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答案】B【解析】读图分析可知: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正相关,A错;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B正确;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量的影响几乎达到最大值,C错;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输沙率与风速植被的关系比较明显,D错。
【2】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合理利用水资源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C.设置沙障固沙D.小流域综合治理【答案】B【解析】生物措施是防治荒漠化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B项正确。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3.读洞庭湖形态变化图,回答:(10分,每空一分)(1)从生态系统类型看,洞庭湖属于______,从环境效益角度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2020秋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学案:第2章第2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Word
![2020秋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学案:第2章第2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Word](https://img.taocdn.com/s3/m/01141c8b011ca300a7c3900c.png)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生活链接]2019年6月10日,黑龙江省湿地日暨扎龙自然保护区建区40周年主题活动在扎龙自然保护区举行.扎龙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最多的繁殖栖息地,是我国第一个以丹顶鹤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多年来,通过法律、行政手段和人为干预措施,有效遏制了过度开发湿地资源的破坏行为,实现了湿地保护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了解:我国湿地资源的分布。
知道:湿地的概念,分布特点及其重要的生态价值.理解: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形成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应用:掌握分析某区域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途径,并探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人地协调观:调整人类活动,保护湿地资源,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综合思维:总结湿地的环境效应和地球之肾功能;分析湿地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区域认知:理解不同区域湿地价值的差异,湿地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调查家乡有无破坏湿地的现象,分析破坏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湿地概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错误!地表或为错误!浅水覆盖的土地。
3.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错误!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4.我国湿地的分布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07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自我探究]海洋是湿地吗?[答案]海洋、森林和湿地是世界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浅水覆盖的土地。
湿地有水但水较浅,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是湿地,海洋不是湿地,而是和湿地并列的生态系统之一。
二、“地球之肾”1.湿地的价值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三、湿地资源问题1.原因、表现及危害(1)原因:人类对资源、环境的错误!过度开发利用.(2)表现:天然湿地的错误!数量在不断减少,错误!质量在逐渐下降。
高二地理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
![高二地理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9cf8921f90c69ec3d5bb755a.png)
分海洋国土的重要依据,开发利用海岛,有利
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证国家安全。
地理区位优势
热带资源优势 海洋资源优势 旅游资源优势
一、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
海南岛地处我国南部
边陲,四面环海,背
靠祖国大陆,与广东
雷州半岛之间仅隔宽
约30千米的琼州海峡,
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一、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
1.海陆位置: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是环
带产业布局的自然基础
二、丰富的热带资源优势:
3.生物资源
丰富的光热资源使海南
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热带物
种基因库。在原始的热带 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中,生 长繁衍着众多的植物和动 物,其中很多是珍稀物种。
三、前景广阔的海洋资源优势: 海南省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但 又是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又是海
南海5号平台
米天然气和几百亿吨的石油
远景储量,成为我国未来的 油气基地。
三、前景广阔的海洋资源优势:
4.空间资源
拥有大小岛礁600多个,其中大于500平方
米的有225个,可开发成为海上渔业补给、 贸易、旅游热带海洋科研基地。
返回
四、别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沿ຫໍສະໝຸດ 浴场和海滨、海下热带景观珊瑚
礁、热带鱼)、椰
原因
国防前线,难以进行大 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 规模的经济建设,基础 依托区位、资源、政策优势, 设施滞后,缺乏建设资 海南岛经济快速发展。 金
再 见
sigma试剂 /
jds324uip
10.1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
我国岛屿概况及开发意义 一、概况:
我国岛屿面积约8.6万平方千米,管辖海域
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从分布上看,近岸海 岛多,远海海岛少;南海诸岛虽远离大陆,但 分布零散。从面积上看,大岛少,小岛多。 二、开发意义:
高二地理《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湘教版选修
![高二地理《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湘教版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18efc697ddccda38366bafc1.png)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一、湿地的定义及分布1、湿地的定义: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类型及特点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泛洪平原、珊瑚礁、河口三角洲、红树林、低潮时水位小于6米的浅海人工湿地:水库、稻田、渔塘、人工河、人工湖陆地和水体的过渡地带红树林: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因砍伐时遇铁变成红色而得名。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
3、湿地的分布湿地分布很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活动:读图,分析我国湿地分布特点。
分布不均:东多西少【课堂演练】1、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D )A.三峡水库B.海南岛红树林C.水稻田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2、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C )①海洋②耕地③河流④湖泊⑤森林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D.②④⑤4、我国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5、洞庭湖:湖南的名片洞庭湖是我国锦绣山河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更是我们三湘大地的母亲湖,湖畔沃野千里,是我国重要的鱼米之乡,洞庭湖同时又是长江流域的重要调蓄湖和资源生态湖。
二、“地球之肾”(作用)中国历史上第一大淡水湖泊东方湿地——洞庭湖1、洞庭湖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2)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3)河湖密布,灌溉便利,水产养殖业发达2、洞庭湖的功能:(1)产出功能:产生人类需要的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动植物、矿产、水产)、生活资源(2)调节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3)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4)降解功能:净化水中污染物质(5)其他功能:美化环境、旅游、航运、各种动物的栖息地3、湿地的作用湿地的作用湿地的美称产生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生命的摇篮”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天然空调机”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水库”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地球之肾”净化水中污染物质→“鸟类的乐园”众多鸟类的栖息地→“资源的宝库”三、湿地资源问题分析洞庭湖由“第一”沦为“第二”的原因,并由此探究湿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之中国的自然资源课件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之中国的自然资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658c6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8.png)
实施资源管理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推 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04
区域地理与中国自然资源
华北地区的自然资源
总结词
华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基地。此外,该地区还拥有广阔的平原和肥沃 的土壤,适合农业发展。
详细描述
华北地区是中国能源的主要供应地之一,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其中,山西省是中国最大的煤炭 基地之一,为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此外,华北地区的平原和肥沃的土壤为农业发展提供 了优越的条件,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
土地利用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土 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变化,建设 用地增加,部分耕地和林地转 为建设用地。
土地保护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 护土地资源,如退耕还林、土
地整理等。
水资源
水资源总量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较少,时空分布不均。
水能资源
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及其支流上。
西南地区的自然资源
总结词
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能、矿产和生物资源 ,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和原材料基地。此外, 该地区还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 适合旅游业发展。
详细描述
西南地区地处中国西南部,拥有丰富的水能 、矿产和生物资源。其中,长江、澜沧江等 河流的水能资源为中国的电力发展提供了重 要的支持。同时,该地区的矿产资源也十分 丰富,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 料支持。此外,西南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 民族文化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的 和谐共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二地理下册知识结构
![高二地理下册知识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b5d3a2e404a1b0717fd5dd5f.png)
培育和发展支柱工业 发挥大温室作用,建设热带高效农业基地 发展特色经济 开发旅游资源,建成度假休闲、旅游胜地 扶持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 提高公众意识,鼓励公众主动参与环境保护 加强海洋环境的管理和监测
环 境 保 护
第十一单元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
潜力 巨大
我国天然气资 源跨区域调配 的地理背景
地跨三大阶梯 地形复杂多样
地质条件:地质灾害频发 矿产 资源丰富、搭配合理 能源 资源条件 种类丰富,组合较好 农林 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建 设与区域经 济发展 输发 的展 重交 要通 性运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 交通制约经济的发展
连通沿海,优势互补 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加快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开辟旅游热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最清洁的高效矿物能源之一 我国天然气在能源构成中比重低 栺局: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陆地上集中分布区:四川、塔里木盆地、陕甘宁、 柴达木盆地 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东部储少用多 西部储多用少 有可靠的资源和技术保证 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分布 状冴
开发利用栺局 建设背景
西 气 东 输 工 程
西气东输建设的地理条件 中 西 部 东 部
地势、气候、植被 土壤、生物、水文 人类活动
东 部 季 风 区 三 大 自 然 区
原因
南北热量变化 东西湿润程度不同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四个自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然地区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原因:降水量由东向西减少 西北干旱 表现:植被的差异 半干旱区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 两个自然区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区 原因:水热状冴的变化 青藏高寒区 高原面上:水平分异 表现 同一地区:垂直分异
2.4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课件)高二地理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2.4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课件)高二地理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2215232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7.png)
大陆架的外部界限,若其自然延伸不 足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若自 然延伸超过200海里,则一般不应超 过350海里
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 域,包括沿海国沿岸的河 口、港口、海湾、海峡等
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 一带海域。毗连区的宽 度不超过12海里
是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带 海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 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我我国国海的洋海空洋间空资间源资源
海洋国土是我国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 海岛: 11000多个 ② 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③ 大陆岸线:约1.8万千米 ④ 海岛岸线:约1.4万千米
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① 宣示海洋国土主权,体现和行使海 洋权益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开发滩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滩涂
滩涂是位于大潮时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
滩涂
滩涂与潮间带示意图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滩涂
利用方式:提供盐田、耕地、水产养殖、旅游
滩涂可开辟为盐田,是盐化工 原料基地。图为天津长芦盐场
排盐后的土地可以用来植树 造林、种植粮食和牧草。图为江 苏盐城海水稻
滩涂可作为水产养殖场地。 图为福建霞浦滩涂养殖
海洋国土
海洋国土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特定的海域及其区上空和底土,不仅 包括内水和领海、还包括该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是内水、领海、 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海洋国土
为邻接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 带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况下 则为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 定宽度的海域。领海的宽度 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宽不超 过12海里
D 3.与海上钻井平台相比,“海油陆采”( )
海南地理高考必备知识点
![海南地理高考必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a68575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2.png)
海南地理高考必备知识点海南地理是海南省的一门重要考试科目,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海南地理的必备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海南地理高考必备的知识点,供考生参考。
一、海南地理概况海南位于中国南海,是我国最南端的省份,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而闻名。
海南地理概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位置:海南位于北纬18°10′-20°50′,东经108°37′-111°03′之间,东临台湾海峡,南界巴士海峡,西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相望,北濒北部湾。
2. 地理特点:海南是一个岛屿省份,全省领土面积约为3.4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岛屿经济特区。
海南地势较为平坦,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勢南高北低。
3. 城市分布:海南省下辖8个地级市,包括海口、三亚、三沙等市,分布在全省的不同地方。
二、海南地理要素了解海南地理要素对于掌握海南地理知识至关重要。
主要的地理要素包括:1. 地貌:海南地貌以山丘、丘陵、平原为主,北部地区以山地为主,中部地区以丘陵为主,南部地区以平原为主。
2. 气候: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高,降水充沛。
主要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夏季多雨,冬季相对干燥。
3. 水系:海南拥有丰富的水系,主要有龙江、澄迈江、回龙江等河流。
此外,海南周围环绕着海域,拥有众多的海湾、海峡和海岛。
4. 植被:海南植被丰富多样,主要分布有热带雨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等类型。
热带雨林是海南植被的代表,这种植被类型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三、海南地理资源海南地理资源丰富,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了解海南地理资源的重要性是为了更好地开发、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
1. 自然资源:海南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等。
其中矿产资源有铁、锰、钛、铜等;水资源包括河流和海洋资源;土壤资源以红壤、亚热带土壤为主。
2. 人文资源:海南的人文资源包括人才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等。
海南作为一个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旅游景点和特色文化,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要求和措施:
(1)扶持生态环 保产业的发展 (2)提高公众的 环境意识和参与 意识 (3)加强海洋环 境的管理和监测
受地势高低和离海远近的影响,海南岛的自然环境具有环
带状分布的特点。读海南岛地形结构示意图,回D答1—3题
1.a、b、c三地年降水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b>c B.a<b<c C.b>a>c D.b>c>a
海南岛的自然环境受地势高低和距海远近的影响较大。读
下图,完成4—6题。
C 4.能正确反映自海口到三亚地形剖面图的是 ( )
A 5.近20多年来该岛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依靠( )
①区位优势 ②资源优势 ③政策优势 ④科技优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该岛输出蔬菜运输量最大的季节是
①纤维作物:剑麻;②油料作物:椰子、 热带作物基地 油棕;③香辛作物:胡椒、香茅;
④饮料作物:可可、咖啡、茶叶
育种繁殖基地 北方各省的育种繁殖基地
水产养殖基地 大力发展远洋捕捞和近海深水养殖
4.特色旅游(度假休闲旅游胜地)
①资源特色: 热带海滨和岛屿以及少数民族风情 ②旅游项目:
规划建设生态旅游区, 发展海洋生态游和热带 雨林考察游。
(2)在海南岛拟建一纯 碱厂,此厂应建在_莺__歌__海__盐场 附近,根据是纯碱厂的布 局需要 接近原料地(盐场)。
(3)沿海地区有利于建设 工业加工区,从环境因素考虑,重化工区应主要分布在 ____西_部____沿海。
(4)海南省开发和建设的方向是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有关问题:(14分) 材料一:海南各地气温和降水的月份分配图(见图10) 材料二:海南省探索订单农业之路,始于冬季瓜菜,起步于1998 年,大面积推广于2000年。时下,海南全省种植反季节瓜菜近170多 万亩,与农民签订保价放种订单达130多万吨,形成独特的订单农业 海南模式。海南八成以上反季节瓜菜销往岛外,产销衔接,全靠订 单,而且海南特别提倡大面积发展无公害瓜菜。 材料三:我国加入WTO后的近几个月以来,农产品 (如茶叶、苹果、 大蒜、白兰花),动物性肉食品等出口、关税壁垒等资格因素而导致 的贸易限制已逐渐减少,但随之而来的是受到欧、美、日等发达国 家制定的高标准绿色壁垒限制日趋严重,致使出口农产品一次次遭 到退货甚至索赔,造成江浙、福建一带农民深受其害。
海
海岸带
平原
<100
25
丘陵和台地环带 台地、丘陵 陆
10-200
50
山地丘陵带 丘陵、山地 500-1100 25
3、生产力的环带开发布局(因地制宜,有所侧重)
⑴.海岸带
——重点开发地带
①自然和经济特征:
位于海陆交界处,
经济基础和运输条件较
好,城市集中,是促进
内陆资源开发的前沿和 ②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
⑶.山地丘陵带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①自然和经济特征: 位于中部偏南,生物物种资源丰富,河流多发源于 此,为全岛的水源区。
②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 首要任务是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其次是发
展特色旅游业,适当配置山区特色工业。
二、发展特色经济 1.含义和方向
发展特色经济是指 依托海南的区位优势和 资源优势,结合国家需 要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 在全国具有鲜明特色的 产业部门,主要为新兴 工业、热带农业和旅游 业三大支柱产业。
区的首要任务是恢__复__和_保__护__热带森林植被 _____ , 其次是利用热带山区的____自__然__景__观___和____民__族__风__情___发展旅游业
,还可以适当配置具有山区特色的工业。
8.读海南岛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椰林主要分市在海南 岛的东__部__沿__海_ 带,其原因 是:①_山__地__迎__风__坡__,__降__水,丰富 ②__平__原_分__布__广__________。
(1)据资料一回答海南岛的气候类型是: 热带季风气候
海南岛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丰富的光热资源使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 基因库,为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农作 物可一年三熟。
(2)据资料二回答海南推行“订单农业”,大面积发 展反季节瓜菜的决定性因素有哪些?
①自然因素:终年高温,夏季降水多,热量条件可以 满足四季瓜果的生长,使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 温室。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量大;保鲜技术的 提高;交通、通信设施的完善,为海南推行“订单农 业”以及农产品的外运创造便利的条件等。
(D)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读下图“海南岛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为___五__指__山。 (2)A为著名盐场__莺__歌__海_盐场,
这①里地晒处制夏海季盐风的的有背利风条坡件,是晴天多, 蒸发旺盛 ;②地形平坦,为泥质 海滩,有利于建设盐场;③沿海的海水 盐度大(高达3%以上)等。 (3)由于海南岛的自然环境具有__环__带__状分布的特点,开发海南
开发海洋资源的前进基
重点发展、大力建设港口
地。
以推动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带动全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⑵.丘陵和台地环带 ——面积最大的环带
①自然和经济 特征:
地处海岸带 与山地丘陵带 之间,地形平 坦,土壤较好
海南兴隆咖啡
②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 发展热带农业,建设蔗糖、粮食、牧业、城郊等农业基地。
2因3..地开海制发南宜海 岛,南 游有岛 资所的 源侧资 丰重源富。,,需因要此应把旅游业作为海南岛的特
色产图业中来甲抓地。带海,南在岛产旅业游布资局源的开发宜突出 ( C ) 上①的喀首斯要特任地务貌是( A )②热带海滨和岛屿
A③.热恢带复雨和林保景护观热带森④林少植数被民族风情 B.利用少数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 CA..建②设③山④区热带农观发展旅游业
2.新兴工业
发展方向
培育和发展支柱工业 建设现代大工业体系 建设西部工业走廊,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大力发展生态型工业 和高技术产业
3.特色农业(热带高效农业)
农业基地
具体内容
瓜菜生产基地 ①为城镇居民和旅游者供应蔬菜的基地; ②面向大陆市场的冬季蔬菜基地
热带水果基地 菠萝、龙眼、芒果、香蕉、荔枝等 生产和加工基地
一、合理布局产业:
1.自然环境的环带状分布特征
形成原因:受地势高 低起伏和距海海洋远 近的影响,自然环境 呈环带状分布。
全岛近似椭园形
环 形
环距 状海
海岸带
地势中高周低
层
分远
丘陵和台地环带
状 布近
山地、丘陵、 台地、平原
地 貌
特差 征异
山地丘陵带
2.环带的组成
→
环带名称
地貌类型 海拔(m) 比重(%)
③旅游市场:
以国内市场为基础,稳 定发展港澳市场,重点 开拓东亚和东南亚周边 市场,积极拓展欧美市 场,同时发展出境旅游
三、海洋环境保护
1、现状和问题:
热带海洋性气候,海洋的自净能力强;开发 较晚,人类干预较轻,环境质量良好。但环保的 形势严峻,由于海上油气开发、港口和港湾工业 发展及城市化的发展,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3)据资料三回答:什么叫绿色壁垒?你认为采取哪些 措施可以打破绿色壁垒?
绿色环境标志,即产品具有安全、卫生、无毒性。主 要措施:①不使用化肥、农药,推广使用有机肥(农 家粪肥和绿肥),②培育抗病虫害的高产、优质农产 品,③转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管理技术,④树立 国际绿色环保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⑤强化农业结 构的调整等。(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岛的资源也应因地制宜,有所侧重。B地区的区位优势是经济基础和运 _输_条_件__较_好__,_城__市_集__中_,__既_是__促_进__内_陆__资_源__开_发__的_前__沿_,__又_是__开_发__海这洋里资源应的该基大地。力建
设__港__口_,就近建设_加__工__工__业__区;C地区适宜发展_热__带__农__业__;D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