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流行病学讲义

合集下载

脑卒中PPT课件

脑卒中PPT课件
• 急性期持续约为二周,恢复期时间较长,2 周到-8个月,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8个月 后则为后遗症期。我国现通用的以一年后 为后遗症期。其中,脑卒中后12小时至2周 为脑卒中亚急性期。
脑卒中的治疗
• 内科治疗 • 手术治疗
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①安静卧床。②镇静、止痉和 止痛药。③头部降温。
• (2)调整血压。 • (3)降低颅内压。 • (4)注意热量补充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 (5)防治并发症。
• 脑卒中的症状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卒中 双重保障 全面修复
脑卒中的治疗:
总体应综合治疗,根据具体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治疗脑出血 患者的重心是去除血肿,减轻脑损伤,最大限度恢复正常的功能。
u恩经复 双重保障: Ø急性期:减轻细胞水肿和再灌注损伤、防止神经元的死亡; Ø恢复期:诱导神经纤维生长和突触重建,加速神经功能恢复。
全面促进患者意识障碍好转、语言恢复,提高肌力。
鼠神经生长因子有效促进血肿吸收,改善患者意识、肌力、感觉功 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高血压性脑出血】
98 96
96.15
94
92
90
88.46
88
86
84 总有效率
信息来源:《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6):435 王飞、李世亭等,早期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26例的疗效观察。
一.评估和诊断 二.一般处理 三.特异性处理 四.并发症处理
评估和诊断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根据:
– 急性起病; – 局部神经功能缺损,少数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 症状和体征持续24小时以上(溶栓可参照适应症
选择患者) – 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 – 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有责任梗

脑卒中基本知识PPT课件

脑卒中基本知识PPT课件
脑卒中可能影响平衡中枢,导致眩晕、头痛或失去平衡。
诊断和评估
01
02
03
04
神经影像学检查
通过CT或MRI等神经影像学 检查,可以观察脑部结构是否 异常,确定病灶位置和大小。
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血脂、血糖 、血压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基
础健康状况。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体格检查,观察患者 的症状表现,初步判断是否为
感谢您的观看
物理治疗
如电刺激、针灸等物理疗法,有助于 促进患者的康复。
患者及家属的自我管理
定Hale Waihona Puke 复查记录病情患者及家属应遵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
患者及家属应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 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学习相关知识
心理支持
患者及家属应学习脑卒中的相关知识,以 便更好地照顾患者。
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出现心理问题,家属应 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脑卒中基本知识ppt课件
目 录
• 脑卒中概述 • 脑卒中的症状和诊断 • 脑卒中的治疗 • 脑卒中的预防和康复 • 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01 脑卒中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卒中(Stroke)是指由于脑部血 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 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 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
分类
缺血性脑卒中(85%~90%)与出 血性脑卒中(10%~15%)。
05 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新药研发与治疗技术进展
01
新型溶栓药物
近年来,针对脑卒中的溶栓药物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些新型溶栓药
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更快速、更有效的治
疗选择。

脑卒中PPT课件

脑卒中PPT课件
一 概述
(一)定义:脑卒中(stroke)或脑血管意外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CVA), 是一组表现为迅速出现的与脑部受累区域相 关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急性血管性疾病。 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 概述
(二)流行病学
✓ 流行病学特点: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致 残率
1、肌张力及痉挛
肌张力是指被检查者肌肉放松,检查者按压肌肉或被动活 动肢体时所感受到的阻力。
痉挛是一种因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的以速度依赖性肌 肉张力增高为特征的运动障碍,且伴有腱反射的亢进。通 常是由于大脑或脊髓对脊髓发射弧的抑制性降低或受损所 致。
严重的痉挛可以导致各种各样的并发症:皮肤损伤、静脉 栓塞、静脉炎、疼痛、搬运困难、排痰困难、骨质疏松、 关节畸形、骨折、关节脱位……
对有站立平衡能力的患者,可以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 有条件可用平衡测试仪检测。 观察法:座位、站位均查
Ⅰ级:稳定后,尽量向后看(从双侧),观察是否能保持平衡 Ⅱ级:稳定后,患者向各个方向伸手够,观察是否能保持平衡 Ⅲ级:稳定后,检查者从各个方向推患者躯干,观察是否能保
持平衡(注意保护)
二 康复评定
✓ 步态测量仪
二 康复评定
步态常用正常定义及参数:
1.步态周期:从一侧足跟着地到同侧足跟再次接触地面 所经历的时间。分为站立相和摆动相。
2.站立相(支撑相):同侧足跟着地到足尖离地,即足 部接触地面的时间,占步态周期的60%。分为5个期:足 跟着地、负重反应、站立中期、站立末期、摆动前期。
3、肌张力异常:特定区域损伤后,中枢(皮质)对运 动的抑制作用丧失,导致脊髓反射亢进,肌张力异常 增高而出现肌痉挛。不同时期肌张力表现可不同。

脑卒中ppt课件

脑卒中ppt课件
利用机械方法取出阻塞血管的 血栓,恢复脑部供血。
控制血压和血糖
在急性期,需要迅速控制患者 的高血压和高血糖,以降低脑
部损伤。
恢复期的治疗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使用抗血小板聚集、降
脂、降压等药物。
康复治疗
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 法等,帮助患者恢复肢 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多发性硬化等也可引起类似脑卒中的症状,
但通常有其他典型表现,如癫痫发作时的口吐白沫、双眼上翻等。
04
脑卒中的治疗
急性期的治疗
01
02
03
04
时间就是生命
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时间窗非 常关键,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溶栓治疗
通过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脑部 血流,减少脑组织损伤。
机械取栓
表现为说话不流利、言语含糊或不能理解 他人的言语,这可能是由于脑部语言中枢 受影响所致。
突然出现的视力障碍
突然出现的眩晕和平衡障碍
表现为单眼或双眼视力模糊、视野缺损或 失明,这可能是由于脑部视觉中枢受影响 所致。
表现为天旋地转的头晕、恶心、呕吐或走 路不稳,这可能是由于脑干和小脑受影响 所致。
脑卒中的诊断方法
全身症状
脑卒中可引起高热、消化 道出血、肺部感染等全身 症状,影响患者的康复。
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
血流动力学异常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导致脑 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血流动力 学紊乱,易形成血栓或发生出血

血管内皮损伤
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可导 致血管内皮损伤,使血液中的有害 物质侵入血管壁,引起动脉粥样硬 化和血栓形成。

脑卒中流行病学ppt

脑卒中流行病学ppt

行外科手术治疗。
治疗进展
新型药物研究
不断探索新型药物,以改善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管内治疗
血管内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支架植入、血管内栓塞等,可有效改善脑 卒中的治疗效果。
功能康复
重视患者功能康复,包括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自理能 力的提高。
降低颅内压
采用脱水剂等药物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3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的症状,如癫痫、消化道出血等,采 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
特殊治疗
溶栓治疗
01
通过使用溶栓药物,溶解脑部血管中的血栓,恢复脑部血流。
抗血小板治疗
02
通过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小板聚集,降低脑卒中复发的
风险。
外科治疗
03
对于某些特定的脑卒中类型,如颅内大动脉瘤等,可能需要进
血栓形成
主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引起脑组 织缺血。
脑血管破裂
由于高血压、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原因导致脑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起病急,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CT、MRI等)进行诊断,同时需排除其他病 因所致的类似症状。
THANKS
感谢观看
高血脂
高血脂水平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降低血脂水平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风险。
糖尿病
糖尿病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控 制血糖水平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不良生活习惯
缺乏运动、饮食不合理、吸烟和饮酒等 不良生活习惯也与脑卒中的发病有关。

脑卒中的教学课件

脑卒中的教学课件

XX
PART 05
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
REPORTING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进展及适应证选择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
一种微创的、针对脑血管病变的治疗 方法,包括血管内溶栓、取栓、球囊 扩张、支架植入等。
适应证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和影像学表现,选择合 适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和时机,是 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教育患者学会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 ,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以便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 锻炼,戒烟限酒,以降低脑卒中复 发风险。
心理干预在促进患者康复过程中作用分析
焦虑与抑郁情绪缓解
01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因疾病带来的
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技术进展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和导管技术的不 断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在脑卒中治 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治疗效果也 不断提高。
神经调控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应用前景
神经调控技术
通过刺激或抑制神经系统特定区域或通路,调节神经功能,达到 治疗目的的一类技术。
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神经调控技术可用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 功能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XX
PART 03
脑卒中治疗原则与方法
REPORTING
急性期治疗目标及措施
挽救生命
通过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 ,如溶栓、降颅压等,稳 定患者生命体征,降低死 亡率。
防止并发症
积极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 、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减轻患者痛苦。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等手段,促进受损神经功 能的恢复。
经功能恢复。

2024版《脑卒中》ppt课件

2024版《脑卒中》ppt课件

《脑卒中》ppt课件目录•脑卒中概述•脑卒中类型与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与评估工具•治疗策略与药物选择•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总结与展望PART01脑卒中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多由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或栓塞导致;出血性脑卒中则多因高血压、脑血管畸形等引起血管破裂。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

发病率和死亡率年龄和性别分布地域和种族差异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不同地域和种族间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异,与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

030201流行病学特点预防策略控制危险因素,如降压、降糖、降脂等。

定期进行脑卒中筛查和风险评估,早发现早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缺乏运动、心脏病、家族史等。

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PART02脑卒中类型与临床表现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部血流减少或中断,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

血栓形成性脑卒中来自心脏或主动脉的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导致血管闭塞。

栓塞性脑卒中突然出现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

症状包括脑出血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多由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引起。

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症状包括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血性脑脊液等。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不同类型脑卒中的鉴别诊断01020304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症状发生的时间、诱因、伴随症状等。

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言语功能、运动功能等。

包括CT 、MRI 等,有助于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鉴别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脑脊液检查等,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

脑卒中流行病学

脑卒中流行病学

自然史
疾病的自然史包括:
起病情况; 临床表现; 发展过程; 复发; 存活时间; 转归;
这里拟重点讨论脑卒中的存活时间及复 发问题,因为这些是流性病学研究的内容。
(一)存活时间
脑卒中发病后
第 一 天 三 周 内 约有10%~20%患者死亡; 约有1/4~1/3患者死亡;
三 周 后
5年存活率
死亡速率减慢;
约为15%~40%。
影响存活时间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卒中类型 脑出血存活率低于脑梗塞。 2.发病后神志状况 深昏迷者存活率低。 3.发病次数 复发者较第一次发病者存活率低。
4.病因 ①舒张期血压高于110mmHg者; ②心力衰竭及心电图异常者; ③血管病变严重(管腔狭窄明显)者;
病死率明显增高
(二)发病率
死亡率与发病率是观察脑卒中人群分布特征的重要指标。在分析其他各 项人群分布差异(如时间变动趋势,性别,年龄,地理差异)时,都以这 两个指标做比较。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发病率(10万人)
世界平均 首次年发 病率 中国城市 中国农村 哈尔滨 黑龙江农 村 北京市
表4 脑卒中(总体)危险因素(1998) + 肯定,+/- 可疑,- 否定,0 资料不足
危险因素 高血压 高收缩压 高舒张压 糖尿病 心脏病 脑缺血发作 肥胖 血小板高凝聚 性 嗜酒 吸烟 血脂水平高 胆固醇 三硝酸甘油 低密度脂蛋白 高尿酸症 感染 遗传与家族史 北美 + + + + + + +/+/+/+ +/+/+/+/+/0 +/欧洲 + + + + + + +/+ + +/0 +/+/0 + 0 +/南美 + + + 0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日本 + + + 0 0 0 0 +/+/+ 0 0 中国 + + + + + 0 + +/0 0 +/0 + +/中东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印度 + + + 0 +/0 0 0 + 0 + + 0 非洲 + + + + 0 0 + 0 0 0 0 + 0 0 0 0 0

脑卒中流行病学

脑卒中流行病学
回顾性队列研究
利用现有医疗记录等数据,探讨过去暴露因素与现在脑卒中发病之间的关系。
实验性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干预措施比较两 组之间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效果。
临床试验
在人体中测试新药物、疗法或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估脑卒中 患者的预后和康复。
04
脑卒中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脑卒中的人群分布特征
地区差异研究不足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脑卒中发病率和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但针对这些差异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研究展望
加强多因素综 合研究
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多 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 遗传、环境、生活习惯 等。
开展大规模队 列研究
通过开展大规模、长期 的队列研究,探讨脑卒 中的发病风险及影响因 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 科学依据。
脑卒中具有突然发作、进展迅速、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等特 点,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脑卒中流行病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脑卒中流行病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脑卒中的发病规律 、影响因素和分布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脑卒中提供科学依 据。
研究脑卒中流行病学还可以评估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评估 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有效的脑卒中防控策略提供支持 。
谢谢您的观看
压波动等因素有关。
05
脑卒中流行病学的研究应用
脑卒中防治策略的制定
确定脑卒中危险因素
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找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为防 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预防措施
根据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 、药物治疗等。
脑卒中筛查与预防措施的评估
02
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
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脑卒中的分类与流行病学(全文)

脑卒中的分类与流行病学(全文)

脑卒中的分类与流行病学(全文)脑卒中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死因,在所有心脑血管病死亡中,脑卒中居第二位。

在中低收入国家,脑卒中死亡率尤为严重,因脑卒中所导致伤残而损失的调整寿命年(DALYs)是高收入国家的7倍。

近年来,世界各国均非常重视脑卒中的临床防治,并相继开展了众多脑卒中流行病学研究,提出了新的分型方法,开展了多项临床防治新措施,使脑卒中发病率、病死率等有所下降,治疗成功率明显提高,阐述如下。

一、基本概念(一)定义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也称为“脑血管意外”,是指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疾患所致的一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ICH)、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均采用WHO的定义:脑卒中是指迅速发展的神经局灶性(有时为全球性)神经功能缺损,持续24小时以上乃至死亡,并排除血管源外其他任何致死原因。

脑卒中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故有学者将其统一称为“总卒中”( total stroke) 或“卒中”(stroke)。

(二)分类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1.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占脑卒中患者总数的60%~70%。

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狭窄、脑动脉内形成血栓或其他部位的血栓脱落堵塞脑动脉而引起。

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1)血栓性脑梗塞(脑血栓):是由于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腔逐渐狭窄甚至完全闭塞所引起的一种缺血性脑卒中。

(2)栓塞性脑梗塞(脑栓塞)。

是由于患者身体其他部位血管(多为心脏与四肢的大血管)中的血栓脱落后进入并堵塞脑动脉而引起的一种缺血性脑卒中。

(3)腔隙性脑梗塞:是由于患者大脑深处的微小动脉发生了闭塞,引起脑组织发生缺血的一种缺血性脑卒中。

(4)多发性脑梗塞(多发性脑软化):是指患者大脑内出现了多个缺血性软化梗塞灶的一种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课件PPT课件

脑卒中课件PPT课件

腔隙性脑梗死
长期高血压引起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通动脉病变和闭塞,导致缺血性微
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腔隙。
出血性脑卒中
脑出血
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称 自发性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 20%~30%。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 下腔。
不同类型脑卒中的鉴别
并发症防治
肺部感染
定期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预防肺 部感染发生。
深静脉血栓
使用弹力袜、气压治疗等预防措施, 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压疮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使用 气垫床等预防压疮发生。
关节挛缩
开展关节被动活动和主动训练,预防 关节挛缩和畸形。
05
康复训练与护理指导
康复训练原则和方法
早期康复介入
一级预防措施
控制高血压 戒烟限酒 控制糖尿病
健康饮食与运动
通过定期测量血压、减少盐摄入、增加运动等方式,降低高血 压患者的脑卒中风险。
宣传吸烟和过量饮酒的危害,鼓励戒烟限酒,以降低脑卒中发 生率。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脑卒中的发 生。
推广健康饮食,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盐食品摄 入;鼓励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危险因素及预防
危险因素 高血压
糖尿病
危险因素及预防
高血脂 吸烟
饮酒
危险因素及预防
不健康饮食 缺乏运动
心脏病
危险因素及预防
肥胖 年龄和遗传因素等 预防措施
危险因素及预防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 和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
合理饮食,减少高盐 、高脂食物的摄入。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 生活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 脑血管病分类编码(TCD第九版)
类编码 430 431 432 434 434.0 434.1 434.9 435 436 437 438
疾病名称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内出血 其他(未指明)颅内出血 脑动脉闭塞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未指明的)脑梗塞 暂时性脑缺血发作 急性难定的脑血管病 其他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后遗影响
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
人群的代表性:
疾病诊断的可靠性:
由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复杂,在制定诊断标准时必 须做到准确、适当,既要把误诊和漏诊减少到最低 限度,又不能使诊断依据过于繁琐而难以在人群调
查中应用。目前,尚缺乏一致赞同的最低诊断 标准和统一的分类方法,因此往往造成各家调
查结果的很大差异,表1为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的 脑血管病分类编码。
世界平均患病率:500~600/10万人口); 我国6城市平均患病率:719/10万人口; 21省农村平均患病率:394/10万人口(表2); 北京、哈尔滨、银川、黑龙江农村等,患病率很高;
河南、陕西农村及长沙市等,也有较高的患病率。
最近台湾的一篇报道,脑卒中患病率高达1642/10万人口, 值得注意。
这两个数字位居迄今文献报告中的最高水平。
(二)发病率
死亡率与发病率是观察脑卒中人群分布特征的重要指标。在分析其他各 项人群分布差异(如时间变动趋势,性别,年龄,地理差异)时,都以这 两个指标做比较。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发病率(10万人)
世界平均
首次年发 病率 中国城市
(五)年龄差异
图1所示为我国6城市调查脑卒中的患病、发病、死亡年龄专率的半对数线图
(六)性别差异
脑卒中的死亡率与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
比较45~54岁、55~64岁、65~74岁3个年龄组男女性动 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ABI)与心肌梗塞(MI)的发病率, 发现男、女性ABI发病率几乎相等,而MI发病率则男性明显 高于女性;
约有10%~20%患者死亡; 约有1/4~1/3患者死亡; 死亡速率减慢; 约为15%~40%。
影响存活时间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卒中类型 脑出血存活率低于脑梗塞。
2.发病后神志状况 深昏迷者存活率低。
3.发病次数 复发者较第一次发病者存活率低。
4.病因 ①舒张期血压高于110mmHg者; ②心力衰竭及心电图异常者; ③血管病变严重(管腔狭窄明显)者;
中国农村
哈尔滨
黑龙江农 村 北京市
(三)患病率
时点终生患病率(Point Life Time Prevalence Ratio)
只要在调查时点前曾患脑卒中的,不论是否已 经痊愈,均作为一个病例计算。其意义在于通过调 查了解该病在人群中波及与危害多大范围,这对政 府制定相应的防制措施有重要参考意义。
病死率明显增高
5.年龄
65岁以下>65~74岁> 75~84岁> 85岁以上。
6.病后失能程度
不能自己行走的 年后生存者不足一半; 而长期卧床者,只能存活-年半;
7.其他
如有无痴呆,括约肌功能状态及大脑半球受累等, 均影响存活时间。对后者,与通常意料的相反,如 非优势半球受累,预后则更差。
①可能:即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 及医生经验做出的诊断;
②肯定:即除临床症状外,还有 CT诊断或尸检证明。
自然史
疾病的自然史包括:
起病情况; 临床表现; 发展过程; 复发; 存活时间;
转归;
这里拟重点讨论脑卒中的存活时间及复 发问题,因为这些是流性病学研究的内容。
脑卒中发病后 第一天 三周内 三周后 5年存活率
(二)复发
人群分布特征
(一)死亡率 大多数国家近于100/10万人口.年; 六城市调查的平均死亡率为116/10万人口年; 21省农村的平均死亡率为142/10万人口.年;
这两个数据可资参考,在世界上居于中间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1980年的调查结果: 北京市脑卒中死亡率为281/10万人口.年; 哈尔滨市1982年脑卒中死亡率272/10万人口.年,
男性ABI发病率低于MI的一半,而女性则二者相近。 为什么女性对冠心病有更大的“免疫力” 目前尚不清
楚,但由此可以说明,脑梗塞与冠心病心肌梗塞,虽然有相 似的病理学基础(动脉粥样硬化),但在病因学与发病机理 上都有不同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七)地理分布差异
我国脑卒中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的地理分布差异(2):
表2 我国脑卒中的民族分布, 患病率、发病率及死亡率地区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10万人口.年)
(四)时间变动趋势
死亡率下பைடு நூலகம்趋势
1920年以来,工业发达国家的死亡率一直呈下降趋势; 美国自1970~1977年共下降17%,每年平均下降3%; 非白种人死亡率下降大于白种人; 加速下降的趋势与防治高血压的进步有关; 日本十几年来也有较明显的下降; 相反,原来脑血管病死亡率较低的国家,如比利时、葡 萄牙、希腊等死亡率近年有上升迹象,其原因尚不清楚; 我国死亡率变动并非十分显著,1970~80年代初呈上升 趋势,以后则趋平衡或略下降。 与死亡率下降趋势相应,脑卒中的发病率也一直在下降, 1970年以来在美国也有加速下降的趋势,但相对下降更 快的是在女性及70岁以上的老龄组。
脑卒中流行病学
概况
定义: 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或脑血 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是 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 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是由各种 血管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
分科: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编制的国际 疾病分类(ICD)中,在分科较细的临床医疗 机构中,脑血管病现均被列为神经系统疾病, 是最常见的神经科疾患。
其中430~434及436均属于脑 卒中,在流行病学研究中434中 所含三项由于难以区分,统称为 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 暂时性脑缺血发作(435,TIA) 临床上有时被称为“小中风”, 属于急性脑血管病的一种,但由 于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在24小时 内消失,不列入脑卒中。为了统 一标准,提高诊断的可靠性和资 料的可比性,国际上建议对脑卒 中诊断分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