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成功案例二

合集下载

林场创新案例

林场创新案例

林场创新案例林场创新案例:1. 高效种植技术:某林场引进了一种高效种植技术,通过优化土壤条件、合理施肥和科学管理,提高了林木生长速度和产量。

该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林场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 智能化管理系统:某林场引入了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对林木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该系统可以自动调节灌溉、施肥和喷雾等操作,提高了林场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3. 生物防治技术:某林场采用了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引入天敌昆虫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控制了害虫数量,减少了对农药的依赖。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林场的生产能力,还保护了生态环境。

4. 林下经济开发:某林场开展了林下经济开发,利用林木的副产品开展养殖、种植和旅游等产业。

通过多元化经营,林场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5. 精准施肥技术:某林场引入了精准施肥技术,通过土壤分析和养分监测,精确控制施肥量和时机,避免了过度施肥和浪费资源。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还减少了环境污染。

6. 无人机巡检:某林场利用无人机进行林地巡检,通过高分辨率图像和多光谱数据,实时监测林木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

这种技术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了林木的健康生长。

7. 水资源管理:某林场引入了先进的水资源管理技术,通过建设水库和灌溉系统,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了用水成本,提高了灌溉效率。

这种技术不仅改善了林木的生长环境,还保护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 林木遗传改良:某林场通过遗传改良技术,选育出适应当地环境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具有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等优点,提高了林场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9. 生态修复技术:某林场采用生态修复技术,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等措施,修复了受损的林地。

这种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林场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10. 林木病虫害监测:某林场利用现代技术建立了病虫害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实现了对林木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林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详细描述
一些地区为了短期经济效益,过度采伐林木、开发林地,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 生物多样性减少。这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不仅破坏了自然平衡 ,也制约了林业产业的长期发展。
林业产业与乡村其他产业融合度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总结词
林业产业与乡村其他产业之间缺乏有效融合,未能形成协同发展效应。
详细描述
目前,许多乡村地区的林业产业与其他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产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分割,缺乏深度 融合。这导致资源无法有效整合,产业链未能实现互补,限制了乡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04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某乡村的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总结词
通过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经济多元 化发展
详细描述
某乡村利用当地丰富的林业资源,推动林业 产业从传统砍伐向生态种植、加工和销售转 变。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林 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提高林业附 加值,增加村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 发展。
成功案例二:某乡村的林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总结词
发挥林业科技创新作用,提升乡村产业竞争 力
详细描述
某乡村重视林业科技创新,加强与高校、科 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和培育林业科技人才。 通过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提高林 业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打造特色品牌
,增强乡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成功案例三
要点一
总结词
实现林业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促进乡村可持 续发展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某乡村在发展林业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通 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林业资源,打造生态旅游景 区。同时,加强对游客的环保教育,实现林业资源保护与 生态旅游的良性互动,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全国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全国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一、发展背景近年来,黔东南州委、州政府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推动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根本路径,作为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作为推动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来抓,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黔东南实际的林下经济发展新路。

截至2020年底,全州林下种植和养殖利用森林面积累计达101.53万亩,总产值21.89亿元,带动农户30.91万户(含20.87万建档立卡户)。

二、经验做法(一)全面加强统筹协调。

组建两级专班,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州、县两级林下经济领导小组,组建州、县两级林下经济发展专班,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坚持高位推动,坚持每季度召开高规格林下经济观摩会,参会人员为州四大班子领导、县(市)委书记、县(市)长,切实高位推动、强力推进。

强化考核问责,各县(市)党委政府签订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把各县(市)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成效纳入年终目标管理重要内容,开展一季一考核,将考核结果在全州每季度召开林下经济现场推进会上进行通报,工作较好的两个县(市)的县(市)委书记作交流发言,工作滞后的两个县(市)作表态发言。

对林下经济推进情况进行适时调度、评估、督查,对不作为、慢作为的,严肃追责问责。

(二)积极培育市场主体。

招商引进一批。

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杭州市对口帮扶黔东南州机遇,建好林下经济产业招商项目库,对接杭州市优强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全产业链龙头企业落户黔东南州。

培育壮大一批。

通过“一企一策”“并购重组”参股控股等形式,分类扶持壮大一批林下经济市场主体,对前景好、竞争力强、带动面大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并引导其申报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助推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转型发展一批。

大力推动一批国有企业转型发展林下经济,对实力较弱的林场、公园、园区等经营主体,科学进行产业布局和生产运营,或以入股方式帮助其做大做强。

(三)倾力打造特色品牌。

定好产品标准。

成立州林下经济标准制定领导小组和四大林下经济标准制定工作组,联合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强种苗培育、生产加工、病虫害防治、加工包装等标准全过程全链条管理。

林下经济案例

林下经济案例

林下经济案例
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生态系统内,通过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生态服务,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下面介绍一个林下经济的案例。

案例:云南省普洱市勐海县的茶园林下经济
勐海县是中国著名的普洱茶产区,茶园面积达到了10万亩以上。

在茶园中,农民们发现了一种叫做“茶树菇”的野生菌类,这种菌类生长
在茶树下的土壤中,可以与茶树共生,不仅不会对茶树造成危害,还
能够提高茶树的产量和品质。

于是,勐海县的农民开始将茶树菇作为
一种新的经济作物来种植。

茶树菇的种植不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只需要在茶树下的空地上种植即可。

茶树菇的生长周期短,一般在3-4个月内就可以收获。

茶树菇的
价格也比较高,每公斤可以卖到30元以上。

通过种植茶树菇,勐海县的农民们不仅增加了收入,还保护了茶树,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除了茶树菇,勐海县的农民们还发现了其他的林下经济作物,比如茶花、竹笋、木耳等。

这些作物的种植不仅不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还
可以提高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比如保持水源、减少土壤侵蚀等。

总的来说,勐海县的茶园林下经济模式,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还为农民们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森林经营试点典型案例

森林经营试点典型案例

森林经营试点典型案例摘要:一、引言1.1 背景介绍1.2 森林经营试点的意义二、森林经营试点的典型案例2.1 案例一:某省森林经营试点项目2.2 案例二:某市森林经营试点项目2.3 案例三:某县森林经营试点项目三、森林经营试点的成果与启示3.1 生态环境的改善3.2 林业经济的发展3.3 社会效益的提升四、森林经营试点的未来展望4.1 政策支持4.2 技术创新4.3 模式推广五、结论正文:一、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森林资源管理不善、开发利用不尽合理,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我国政府积极推进森林经营试点工作。

1.2 森林经营试点的意义森林经营试点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森林资源管理和利用,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生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来说,森林经营试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促进森林资源保护和恢复,改善生态环境;(2)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林业经济发展;(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社会效益;(4)探索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为全国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借鉴和推广。

二、森林经营试点的典型案例2.1 案例一:某省森林经营试点项目某省通过实施森林经营试点项目,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科学制定森林经营方案;推进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激发林农积极性;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伐等行为。

2.2 案例二:某市森林经营试点项目某市以国家森林公园为载体,积极推进森林经营试点工作。

主要措施包括:加大森林公园建设投入,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开展森林旅游和森林体验活动,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确保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

2.3 案例三:某县森林经营试点项目某县针对本地森林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地推进森林经营试点工作。

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林下经济是指在林木间或林地下方从事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等经济活动的一种发展模式。

下面列举了10个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以展示其多样性和可行性。

1. 林下种植:例如在有树木遮荫的地方种植蔬菜、草药等作物。

林下的阴凉环境可以保护作物免受酷暑的侵害,并且树木提供了有机肥料和水分,促进了作物的生长。

2. 林下养殖:利用森林提供的资源,可以在林下养殖家禽、兔子、蜜蜂等动物。

养殖可以为农民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并且动物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质量。

3. 林下采摘:在林木下种植野生莓果、蘑菇等可食用植物,并进行采摘销售。

这种经济模式不需要大面积开垦土地,能够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同时提供新鲜的野生食品。

4. 林下养蜂:利用森林中丰富的花粉和蜜源,进行蜜蜂养殖。

林下养蜂可以提供优质的蜜蜂产品,如蜂蜜和蜂蜡,同时也促进了植物的传粉,增加了森林的生态稳定性。

5. 林下草药种植:在森林中种植草药植物,如铁皮石斛、灵芝等,进行草药的种植和采摘。

这些草药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可以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保护了森林中的植物资源。

6. 林下养殖蚕蛾:利用森林中的桑叶养殖蚕蛾,获得蚕丝。

蚕丝是高档纺织品的原材料,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林下养殖蚕蛾可以提供农民额外的收入来源,同时也促进了桑树的种植。

7. 林下种植食用菌:在森林中种植食用菌,如香菇、木耳等,进行采摘销售。

食用菌的市场需求量大,可以为农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也利用了森林的资源,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8. 林下养殖蜜蜂:在森林中放养蜜蜂,利用森林中的花粉和蜜源进行蜜蜂养殖。

蜜蜂的蜜和蜂蜡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以为农民带来额外的收入来源,同时也促进了植物的传粉,保护了森林的生态系统。

9. 林下养殖家禽:在林木下方建立家禽养殖场,利用森林提供的阴凉环境和自然饲料进行养殖。

家禽的肉、蛋等产品有很高的市场需求,可以为农民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

10. 林下种植水果:在有树木遮荫的地方种植水果树,如柚子、柿子等。

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山地等自然环境中,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旅游等经济活动,创造经济价值的产业。

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在增加收入和就业的同时降低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本文将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汇报。

一、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1.生态效益显著林下经济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是绿色、有机的,利用后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生态旅游具有观赏、文化、科技、艺术、体育等多种形式,弥补了其他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经济效益可观林下经济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还为当地政府提供了财政收入,同时,林下经济的产业链条较长,涉及到农业、林业、旅游等行业,产生的间接效应也非常显著。

3.可持续发展林下经济利用的是天然资源,其开发利用必须符合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

实行可持续发展策略,保证了资源的长期稳定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

二、林下经济发展的形式1.林下生态旅游林下生态旅游是指在天然的林木、山水、溪流等环境中开发的旅游活动。

这种旅游活动强调自然、文化、风俗等各方面的体验和游赏。

林下生态旅游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村、度假村等多个领域。

2.林下生态农业林下生态农业是利用闲置的或劣质的山坡地、披着林下植被的草地绿化等途径,在森林土壤中进行生态农业开发。

该领域涵盖了从种植到养殖,从水上到陆地,从花卉到果品等广泛的领域。

3.林下生态绿色采摘林下生态绿色采摘是指在林下环境中利用天然的自然果实、草药等资源,开发独特的采摘、观赏活动。

此类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保护森林环境和生态环境,同时也能够给当地居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林下经济发展的案例1.川北凉山林下经济保护发展成功经验自2005年开始,四川省凉山州对森林资源进行了保护,实施了林下经济开发计划。

发展林下经济对于凉山州的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2.广西横县林下经济发展横县的林下经济大力发展旅游业,提高了生态资源的价值。

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林下经济指的是在森林中通过种植作物或养殖动物等方式进行经济活动,同时不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一种发展模式。

在中国,林下经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发展典型案例。

其中,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三江并流”示范区就是一个林下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

“三江并流”指的是墨江江、沱江和怒江三条江流在该区域汇合,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在这里,人们采用了一系列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成功实现了森林资源最大化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首先是农业种植。

在示范区内,当地居民在森林中种植了茶树、油茶树、柑橘等经济作物,在保持森林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油茶树是这里的特色经济作物,通过浸润、挤压、提取等方式,可以生产出油茶油、油茶皂等产品,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油茶树产业的发展和推广。

其次是林下养殖。

在示范区内,养殖羊、鹿、野鸡、土鸡、养蜂等成为了当地居民的主要养殖业,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这些养殖活动对森林生态的影响非常有限,反而有助于森林生态的平衡和改善。

最后是生态旅游。

颇具特色的原始森林、壮观的飞瀑怒江第一湾、优美的丹霞地貌等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同时也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同时,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和旅游企业高度重视生态和环保,努力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三江并流”示范区的林下经济发展经验,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践价值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既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森林资源,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又能够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信这种发展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林下养鸡的案例

林下养鸡的案例

林下养鸡的案例林下养鸡是指在林地中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养殖家禽,既能使林地得到有效利用,又能为农民增加收入。

下面将列举10个林下养鸡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养殖方式的优势和实施方法。

1. 林下养鸡案例1:杂粮与鸡的互惠关系在林地中种植杂粮,如玉米、豆类等,可以为林下养鸡提供丰富的饲料。

而林下鸡粪则可作为杂粮的有机肥料,促进作物生长。

2. 林下养鸡案例2:环境友好的饲料利用林下养鸡可以利用农田中的秸秆、杂草等农作物剩余物作为饲料,减少饲料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农田的农药使用量。

3. 林下养鸡案例3:天然害虫控制鸡类在林地中可以自由觅食,捕食害虫,起到了天然的害虫控制作用,减少了对农作物的伤害,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4. 林下养鸡案例4:森林保护与鸡的生态效益林下养鸡可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鸡类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被生长,维护了林地的生态平衡。

5. 林下养鸡案例5:养鸡与林下经济相结合农民可以在林地中养殖家禽,不仅能够利用林地资源,增加收入,而且还可以通过销售鸡蛋和鸡肉等产品来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6. 林下养鸡案例6:林下养鸡与品质安全林下养鸡具有自然环境、无污染的特点,养殖的鸡蛋和鸡肉具有较高的品质安全性,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7. 林下养鸡案例7:农民与林下生态旅游的结合林下养鸡可以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农民可以通过提供农家乐、农事体验等服务,进一步增加收入。

8. 林下养鸡案例8:养鸡与林木的协同发展林下养鸡可以与林木种植相结合,鸡类在林地中可以帮助清理落叶、树皮等有害物质,促进林木的生长和更新。

9. 林下养鸡案例9:科技与养鸡的结合在林下养鸡过程中,可以运用科技手段,如智能养殖设备、远程监控等,提高养鸡效益,减少人工成本。

10. 林下养鸡案例10:林下养鸡与农业生态链的构建通过林下养鸡的方式,可以构建起林下农业生态链,实现农田、林地和养殖的良性循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林下养鸡是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增加农民收入的养殖方式。

林下经济案例

林下经济案例

林下经济案例林下经济是指在林地或林木的生长空间下进行的经济活动,它利用了林木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实现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下面将列举一些林下经济的案例,以展示其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1. 林下种植蘑菇:在林地中种植蘑菇是一种常见的林下经济活动。

通过在林地中培养蘑菇,可以充分利用林木的光照和湿度条件,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保护森林资源。

2. 林下养殖家禽:在林地中养殖家禽,如鸡、鸭、兔等,可以利用林地提供的天然饲料和环境,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家禽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促进林木的生长。

3. 林下休闲旅游:利用林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开展林下休闲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

这不仅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4. 林下草药种植:在林地中种植草药,如人参、当归等,可以充分利用林地的阴凉湿润环境,提高草药的品质和产量,增加草药种植者的收入。

5. 林下养蜂:利用林地中丰富的花粉和蜜源,养殖蜜蜂,生产高质量的蜂蜜和蜂蜡。

林下养蜂既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又有助于提高林木的传粉效率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 林下采摘:在林地中采摘野生果蔬、野花等,可以提供新鲜、健康的农产品,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

但需要注意合理采摘,避免过度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7. 林下绿色旅游:将林地打造成绿色旅游景点,提供生态观光、生态农业体验等服务,吸引游客前来旅游。

这不仅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还能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8. 林下生态种植:在林地中种植生态农作物,如有机蔬菜、绿色粮食等,通过无农药、无化肥的种植方式,提供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9. 林下木材加工:在林地中进行木材加工,如制作家具、木制工艺品等,既可以充分利用林木资源,又可以增加木材加工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10. 林下生态研究与保护:利用林地进行生态研究和保护工作,收集和整理林地的生物多样性数据,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为林下经济提供科学依据。

林下经济案例

林下经济案例

林下经济案例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中进行的一种经济活动,也被称为“森林经济”。

林下经济利用森林资源进行农业、畜牧业、养蜂业、草药采集、木材采伐等各种经济活动。

这种经济模式能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条件。

下面将介绍十个关于林下经济的案例。

案例一:农田林下经济在农田中种植果树、蔬菜等作物,利用农田的边角地种植林木,既能增加农田的生态环境,又能为农民提供额外的经济收入。

案例二:林下养蜂在森林中设置蜂箱,利用森林中的花蜜资源养蜜蜂,生产蜂蜜、蜜蜡等产品,林下养蜂不仅能够增加森林的生态价值,还能为养蜂人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案例三:林下草药采集利用森林中的草药资源,进行草药采集和加工,生产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等产品,林下草药采集既能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又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案例四:林下猪养殖在森林中设置猪圈,利用森林中的植物和昆虫资源饲养猪只,生产猪肉和猪皮等产品,林下猪养殖能够提供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案例五:林下木材采伐在森林中进行可持续的木材采伐,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保护森林资源,同时为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行业提供原材料,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六:林下生态旅游利用森林的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林下生态旅游不仅能够增加当地的旅游收入,还能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

案例七:林下蘑菇种植在森林中种植蘑菇,利用森林的湿度和温度条件,生产新鲜的食用蘑菇,林下蘑菇种植既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又能提供丰富的营养食品。

案例八:林下竹子种植在森林中种植竹子,利用竹子的生长速度快和多用途特性,生产竹材和竹制品,林下竹子种植能够提供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案例九:林下能源开发利用森林中的植物和动物废弃物,进行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生物柴油、生物气体等,林下能源开发能够提供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案例十:林下水产养殖在森林中设置水产养殖场,利用森林的水源和水质条件,养殖鱼类、虾类等水产动物,林下水产养殖能够提供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案例

林下经济案例

林下经济案例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中进行的经济活动,通过利用森林资源开展农牧业、采集、旅游等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的一种模式。

林下经济既可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又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机会。

下面列举了十个林下经济案例,以展示林下经济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1. 林下果园:在森林中种植各类果树,如柿子、山楂、核桃等,利用森林的荫蔽环境和土壤的肥沃,生产高质量的有机水果,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民收入。

2. 林下养殖:在森林中开展养殖业,如养鸡、养猪、养蜂等,通过利用森林的草木和昆虫资源,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农民的养殖效益。

3. 林下草药种植:在森林中种植各类草药,如黄芪、当归、人参等,通过采摘和加工草药,生产中药材和保健品,提供草药资源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 林下采集:利用森林中的野生植物和动物资源,进行采集和加工,生产各类食品、药品和手工艺品,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吸引游客和购买者。

5. 林下旅游:开展生态旅游和农家乐等业态,利用森林的美景和特色文化,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和体验农村生活,为当地居民提供旅游服务和增加收入的机会。

6. 林下教育:利用森林的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开展户外教育和生态学习活动,提供专业培训和教育服务,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素养,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7. 林下研究:利用森林的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探索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的方法和策略,推动科技进步和林业发展。

8. 林下能源:在森林中开展生物能源的生产和利用,如生物质能源、生物燃料等,通过利用森林的植物和动物废弃物,提供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9. 林下休闲:在森林中建设休闲设施和活动场所,如露营地、健身步道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运动的场所,促进身心健康和社区和谐。

10. 林下服务:利用森林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提供各类服务业,如导游、摄影、美容、按摩等,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就业机会和消费选择。

天然林保护修复过程中的典型案例

天然林保护修复过程中的典型案例

天然林保护修复过程中的典型案例一、塞罕坝林场:从荒原沙地到绿色海洋。

你能想象曾经一片荒芜的沙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大森林吗?塞罕坝就是这样一个奇迹。

以前啊,塞罕坝那地方由于过度砍伐和开垦,就剩沙地和稀疏的几棵树在那“孤零零”的。

后来呢,一群勇敢又执着的林业人就开始了他们的“造林大业”。

刚开始的时候,那条件苦得很呢。

种树的人们住在简陋的窝棚里,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又热得像蒸笼。

可是他们没有放弃,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那些小树苗。

他们不断摸索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像樟子松这种耐寒又耐旱的树就被大量种植。

经过一代又一代林业人的努力,现在的塞罕坝简直就是绿色的海洋。

这片森林不仅挡住了风沙,还让好多野生动物有了家,像可爱的梅花鹿、机灵的小松鼠啥的,都在这儿快乐地生活着。

塞罕坝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天然林的修复就不是梦。

二、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与大象共舞。

在云南西双版纳,那可是有着神秘又迷人的热带雨林呢。

这片热带雨林也面临过不少挑战。

以前,有些人为了经济利益,偷偷砍伐树木,这可把热带雨林的生态平衡给破坏了。

后来,当地政府和老百姓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大力保护这片天然林。

他们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还安排了护林员每天在林子里巡逻。

这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可是大象的家啊。

在保护修复过程中,还发生了很多有趣又感人的故事呢。

比如说,有时候大象会跑到村子附近找吃的,虽然它们体型庞大,但村民们都很友善,把它们当作特殊的“邻居”。

护林员们在保护森林的同时,也会关注大象的活动轨迹,确保大象和人类能够和谐共处。

现在啊,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越来越繁茂,大象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成员都过得越来越好一样。

三、大兴安岭林区:转型中的绿色复苏。

大兴安岭林区,那可是咱国家重要的天然林宝库。

以前啊,这里主要就是靠伐木为生,大量的树木被砍伐运往全国各地。

但是随着对生态保护认识的加深,大兴安岭开始转型了。

林区的人们不再只是砍树,而是变成了森林的守护者。

发展林业经济典型案例

发展林业经济典型案例

发展林业经济典型案例萧山镇生态优异、山川秀丽,辖区现有林地20.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15.7万亩、商品林面积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2%。

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依托国家储备林建设,探索打造林下、林中、林上立体开发利用模式,集合国企、民企、村集体、产业大户等多方主体,持续发展壮大林业经济,真正实现青山绿山变成金山银山。

当前,全镇累计发展林业经济经营面积突破20万亩,其中林下种植面积900亩,林中种植面积2.4万亩,林上经营面积15.9万亩,2023年林业产业实现产值超1亿元。

一、发展林下间作种植。

积极推行林下种植模式,采用绿色循环林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林菌等林下经济,实现“间伐枝丫-有机肥-林下产业”绿色循环产业链。

由国有企业整合资源提供场地,引入龙头企业合作种植,全镇完成规划林下食用菌产业2000亩,已培育林下食用菌500亩,累计收益2000余万元,实现了“山当田种、树当粮管”。

二、发展林中套种补植。

统筹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与中药材、油茶产业融合发展,采取“国有企业+招引企业+村集体+农户”多元投入模式,推进林下套种补植木本油料、中药材,促进生态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引进药企发展种植基地10000亩,预计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

利用国家储备林和低效商品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名类适宜的非耕地国土资源种植油茶3万亩,带动群众务工增收400余万元,项目实现产出后,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均实现增收。

三、发展林上抚育培植。

抢抓政策机遇,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建设国家战略储备林示范基地,全镇已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12万亩,带动群众每年获得流转费用500万元、村集体每年稳定收入增长100万元。

大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累计实施森林抚育项目7万亩、森林改培项目5万亩,通过就近就业务工提供岗位20万人次,累计为当地群众带来务工收入3000余万元,为乡村建设提供强劲助力。

森林经营试点典型案例

森林经营试点典型案例

森林经营试点是为了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而设立的一种试验性项目。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森林经营试点的案例可能有所不同,下面以中国的森林经营试点为例,探讨一些典型案例。

### 1. **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生态抚育经营试点**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巴东县,开展了一项以生态抚育经营为主的森林经营试点。

该项目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为目标,通过有计划地进行森林培育、植树造林、森林防火等工作,提高了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关键举措:**- **生态修复:** 通过采用合理的植被恢复和生态抚育措施,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度,增强了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 **经济林培植:** 在一些适宜条件的地区,引入经济林种植,如竹子、板材木等,提高了森林经济效益。

- **科学管理:**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森林资源进行监测和管理,提高了森林经营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 2.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社会参与森林经营试点**在云南省临沧市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实施了社会参与的森林经营试点,旨在激发地方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推动森林经营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举措:**- **农民合作社:** 鼓励农民组建合作社,参与森林资源的培育、经营和销售,推动农民由资源使用者向资源经营者转变。

- **生态旅游:** 将一些森林区域进行开发,建设生态旅游项目,通过吸引游客来实现对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 **培训计划:** 实施培训计划,提高当地居民对森林经营的认识和技能水平,鼓励其更好地参与和促进试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 3. **黑龙江省漠河市:林下经济试点**在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市,开展了以林下经济为特色的森林经营试点。

该项目通过合理开发林下资源,旨在实现森林经营与农业、畜牧业等的良性互动,提高林下经济效益。

**关键举措:**- **莲藕种植:** 在森林下层种植莲藕等农产品,不仅增加了农业产值,还提高了森林覆盖率。

林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林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材 500亩, ,0 实行半野化栽培, 并积极培育主 育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是关键和根本所 ( 政策支持的重要作用. 三) 我们不能忽略

1林粮模 式. 、 主要是未郁 闭的杨树幼林地 导产品市场。 据调查, 林下种植中药材, 折合每 在 。 可 以间种玉米、 黄豆、 小豆等粮食作物 。 这种模 亩年收入 50元~7 o 不仅有效地 改善了 0 o 元,
主要是树木生长 的前 3 年进行林粮 间种 , 亩可 植 四倍体刺槐 , 林间种植牧草, 发展奶牛、 用 中相应配套改革的问题。事实上, 肉 配套改革已
羊等养殖业。四倍体刺槐的叶子和牧草, 舍饲 经成为林改的持久推动力。
1林农的需求。对于集体林权改革, 、 对林 帮助农民解决林地生产和发展问题。 许多林农
了地栽香菇、 地栽鸡腿菇 、 平菇、 黑木耳等林下
万元左 右。
( 总结。 三) 根据具体的案例以及林下经济 最苦恼的就是用林权证抵押贷款, 但信用社却
当地只给人工商 品林 的林权证进行抵 押 模式 由于发展历史 比较久, 发展方式和手 段等 放 开,
食用菌栽培试验, 都获得 了成功 , 亩收入达 1 的实际发展状况, . 5 发现林药、 林牧、 林菌等传统 不给贷 , 因为用天然林抵押贷款 的政策没完全 3林药模 式.此模式充分利用林下空间, 较为成熟 , 、 推广难度不高, 容易成功, 效益可 贷款 。 且 国家在短期内对于刚改革完的林地进行 再进行一些合适的技术 的引进将会有 更多 政策 上的限制是处于整体效果 的考虑 , 既可 以为林木 除草松 土、 消除病 虫害 , 材又 观。 药 包括不
的群众创造,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一次水到 与林木相关的经济形式以求致富。 渠成、 自上而下的政府变革。

林下经济案例

林下经济案例

林下经济案例引言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下空间中种植经济作物或进行相关经济活动的一种模式。

由于其可以在保护森林的同时创造经济价值,因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几个林下经济案例,并探讨其潜力和优势。

绿茶和竹笋的种植绿茶和竹笋种植是一种常见的林下经济模式。

首先,森林的阴凉和湿润的环境对绿茶和竹笋的生长非常有利,可使其品质更好。

其次,种植绿茶和竹笋可以保护土壤和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污染。

最后,绿茶和竹笋的市场需求量大,价格较高,因而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下面是绿茶和竹笋种植的步骤示例: 1. 选择适合种植的品种; 2. 种植绿茶和竹笋的季节和地点; 3. 做好土壤改良和施肥工作; 4. 控制病虫害和杂草的发生;5. 种植后及时管理和养护;6. 收获绿茶和竹笋,并进行初步加工;7. 出售或进一步加工产品,获取经济利益。

蜂蜜的生产蜂蜜的生产也是一种常见的林下经济活动。

森林中花草的花蜜是蜜蜂生产蜂蜜的重要来源,而蜂蜜的生产对于维持蜜蜂种群的健康也非常重要。

同时,蜂蜜是一种天然的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并且在市场上有很高的需求。

因此,蜂蜜生产不仅能够创造经济价值,还能保护蜜蜂和森林生态系统。

以下是蜂蜜生产的步骤示例: 1. 选择合适的蜜蜂种类; 2. 设置蜂箱,并选择适当的放置位置; 3. 提供充足的蜜源,如种植蜜蜂喜欢的花草等; 4. 定期检查蜂箱和蜜蜂的健康状况; 5. 收获蜂蜜,并进行初步加工和过滤; 6. 进一步加工和包装蜂蜜; 7. 通过销售蜂蜜获取经济利益。

木材的采伐和加工除了种植经济作物,林下经济还可以包括木材的采伐和加工。

在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适当的木材采伐可以带来经济收益,并促进森林健康生态系统的发展。

同时,木材也是建筑和家具行业等的重要原材料,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以下是木材采伐和加工的步骤示例: 1. 根据森林管理规划,选择适合采伐的树木;2. 进行合法的采伐,并确保不破坏其他植物和动物的生境;3. 进行原木的初步加工和清洁; 4. 进一步加工木材,如锯板、刨平等; 5. 对木材进行干燥和防腐处理; 6. 进一步加工木材,如制作家具、建筑材料等; 7. 销售木材或木制品,获取经济利益。

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综上所述,林下经济在总体规模、产业结构和地域分布等方面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为了 进一步推动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继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强 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以及推动林下经济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03
林下经济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
多种经营模式并存
林下经济逐渐从单一的林木采伐转向 多种经营模式,包括林下种植、养殖 、采集、加工等,为农村经济发展注 入新的活力。
社会效益
林下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一体化 和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 水平,增强了农村社会发展活力。
林下经济的发展历程
起始阶段
早期的林下经济以自发、零散的 林下种植、养殖为主,缺乏统一
的规划和组织管理。
规范化阶段
随着林业政策的逐步完善,林下 经济开始朝着规模化、集约化、 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各级政府加
生态环境破坏
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若不注意生态保护,盲目进行开发,可能会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 环境问题。
技术创新与应用问题
技术水平滞后
当前,林下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 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 需求。
VS
技术推广难度大
林下经济涉及的技术多而复杂,技术推广 难度较大,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 力度。
3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对林下经济产业实行税收减免、优惠贷款等政策 措施,降低林下经济经营成本,提高林下经济产 业盈利能力。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附加值
深化科研合作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林下经济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交流 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加强林下经济产业技术研发
支持林下经济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攻关,提高林下经济产品科技 含量和附加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6大力发展林下后续产业做足退耕农户增收文章一一河北省临漳县临漳县位于河北省最南部,古时称“邺”,曾是“三国故地、六朝古都”,县域总面积744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是一个传统的平原农业大县。

全县有林地面积21.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9.3%。

2007年林权改革后,林农对树木的管护意识明显增强,但由于林木生产周期长,林农短期内只是管护而见不到收益,特别是在平原地区,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出现了“林木生长周期长农户近期见不到利不愿植树、林木受市场波动较大价格偏低林农不愿管理、林木后续产业不活林农不敢发展”等现象和问题,导致农户植树和管护积极性有所降低。

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临漳县着眼于破解退耕农户远期得林与近期得利的矛盾,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上做文章,积极探索多种林下种养新模式,开辟林下后续产业新渠道,使“国家远期得林、农户近期得利、远近互惠互利”得到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以发展林下经济,带动林业后续产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新路子。

目前,全县发展以林菌、林药、林畜、林禽等为主的林下经济总面积2万余亩,年实现产值1.5亿元,直接带动农户增收5000万元。

一、制定规划,多措并举,真正让林下产业“活”起来紧紧围绕“以林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实现近期得利与远期得林的优势互补。

一是规划引领。

县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林下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林业及林下产业的推进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指导林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09年,又聘请高资质单位,编制完成了《临漳县林业及林下产业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总体布局分为四大块,即在县域东部重点发展林药间作,县域中部重点发展林菌间作,县域南部重点发展林禽(畜)养殖,县域西部重点发展林农间作。

分别新建四个1万亩以上的林下中药材基地、林下食用菌基地、林下畜禽养殖基地、林下农业种植基地作为突破口,激活林下产业发展。

二是政策扶持。

重点做到“两延长两优先”,“两延长”,就是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延长林地经营权至50—70年不变,真正让林农放心放开经营。

“两优先”,就是将林下经济重点村优先列入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对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性较高的乡镇、村户优先进行资金扶持。

同时,公开扶持标准,对林下食用菌棚室每平方米补助10元,林下种植药材、牧草每亩补助150元,林下舍施养殖每平方米补助200元,特别是对林下经济发展快、规模大、效果好的村和企业,县政府积极协调贴息贷款给予支持,以此带动林下经济发展。

三是宣传发动。

充分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多方面进行算帐对比,每年定期组织群众外出到安徽亳州、保定安国等地参观学习,解放思想,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二、创新机制,多种模式,真正让林下产业“壮”起来紧密结合临漳实际,因乡因地制宜,强化技术保障,发展多种模式的林下产业,促进林下经济发展壮大。

一是龙头带动。

以培育省级林果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扶持发展壮大以林下养殖为主的河北森旺生态农牧有限公司、以林下食用菌为主的临漳县华森生态菌专业合作社、以林下中药材为主的临漳县望邺林木有限公司等10家大型林下种养企业,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子,从业人员2000余人,带动农户1000余个,带动增收5000余万元。

临漳县华森生态菌专业合作社是河北省林果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利用合作社+农户形式,发展林下食用菌,同林农签订收购合同1000余份,回收产品1200吨。

该合作社已与农户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也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通过龙头带动成功的实现了同大市场的对接。

二是基地带动。

在每个乡镇培育一个50 -100亩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引导农户发展。

重点培育发展了临漳镇东五岔口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等10个面积分别在300亩以上的林下种养示范基地。

目前,全县形成了林农、林药、林菌、林禽、林畜、林草等“六种”林下经济模式,发展白芍、牡丹、双抱菇、鸡腿菇等种植品种22个,发展牛、羊、鸡、鸭、鹅、狐狸、驼鸟等养殖品种16个,建成林药基地6个,林菌基地5个,林农基地13个,林下养殖基地26个等。

临漳镇东五岔口村地处漳河北故道,是2005年国家重点退耕还林项目村,2007年开始从安国购进荆芥、射干、丹参等品种在林下进行试种,截止2010年底,全村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00亩余,实现产值350万元,当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0余元,比2007年没有种植药材之前增长了37%三是典型带动。

鼓励家庭承包经营,培育发展林下种养大户,以其现身实例增强说服力,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林下经济。

岗陵城农民孙俊光承包50亩林地发展林下食用菌,亩效益在4000元左右;协王村农民胡海庆承包200亩荒地,发展林果种植和林下养牛,综合效益在上百万元。

诸如此类的林下种养大户,全县已拥有40余个,年种养效益在2300万元左右。

四是技术保障。

重点做好“三抓”:一抓技术推广。

县林业、农业、畜牧等技术人员组成技术小分队定期开展种养技术培训,近年来,共举办技术培训班200多期,推广食用菌、药材、养鸡等种养技术16项,培训农民1.2万人次。

二抓技术示范。

从适宜林下发展的品种抓起,以林下种养基地为依托,抓好种养品种的试验示范,重点对白芍、药牡丹等20余个药材品种和双抱菇、鸡腿菇等10余种食用菌在林下进行示范试种,筛选查找适合郁闭林下种植品种,并逐步推广。

三抓技术创新。

长期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奥瑞食用菌研究所、邯郸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常年聘请教授、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提供林下种养新技术、新方案,不断创新林下产业新品种。

三、多方得利,多重效益,真正让林下经济“富”起来通过近10年来的探索实践表明,发展林下后续产业是促进林农增收的有效途径,它已显现出多重效益。

一是可观的经济效益。

通过调查发现,林下种养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收益大。

以种植食用菌双抱菇为例,一亩林地中有半亩可用于发展林下种植,每平方米需材料、人工费用等投入20元,按每平方米产菇10公斤、每公斤3.5元计算,效益不低于35元,纯收入在15元以上,亩纯收入在4000元以上。

且食用菌生产周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即使每年按3茬计算,年效益也在1.2万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二是显着的生态效益。

农户发展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在作物施肥、浇水、除草、除虫的过程中,林木也得到了管护;在发展鸡、鹅、鸵鸟等林下养殖的过程中,畜禽粪便增强了林地的肥力,促进了树木生长。

通过发展林下后续产业,不仅使林下种养的农产品实现了无公害、纯生态,而且树木长势较好,改善了自然环境。

三是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发展林下后续产业,让退耕农户不仅近期得到了实惠,而且使整个后续产业不断集聚壮大,全县已涌现西羊羔乡千亩林药种植、临漳镇千亩林菌栽培、砖寨营乡千头林下奶牛和鸵鸟养殖等多个示范种养基地,带动周边乡村3000余个农户发展林下种养。

实践证明,农户在发展林下后续产业的同时,管护和造林的积极性显着提高,真正实现了近期得利和远期得林的双赢。

1.7千方百计为林下经济铺路搭桥一一河北省邱县邱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辖4镇3乡218个行政村,面积455平方公里,耕地58万亩,人口26万,是一个平原农业县。

2003年以来,基于宜林沙荒地多的实际,邱县借助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机遇,每年都在春秋两季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9年来累计植树1700余万株,林地面积达25万亩,林业及相关加工业成为全县第一主导产业。

为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提高农民即期收益,邱县县委、政府积极探索林下肉鸭、柴鸡、野兔、鸵鸟、金蝉等多种养殖模式,全县林下经济面积突破3万亩,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008年,河北省发展林下经济现场会在邱县召开,2009年5月,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试点经验交流会在邱县参观现场,邱县已成为林下经济发展的先进典型。

一、多元给力促发展,林下经济风生水起林下经济对于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开辟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受传统的“平面单样”的棉粮种植模式影响,在发展林下经济之初,农民普遍有所顾虑。

为此,邱县从激发内在动力、破解外在制约等各方面采取了系列有效措施。

一是换脑+示范,破解思想障碍。

为了让农民接受林下经济模式,邱县由县财政出资,从养殖基础较好的东锚寨等村中挑选头脑灵活、思想解放的能手100余人,分期分批先后到武安、涉县、景县等地参观林下柴鸡养殖,使农户切身体验到林下经济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了林下养殖的“要我搞”到“我要搞”。

同时,县林业局着力培树了一批林下经济先进典型,发挥标杆作用。

通过优先培养的谈振山等63家示范户带动,消除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思想障碍。

二是政策优惠+贷款扶持,激发发展热情。

邱县成立了林下经济开发办公室,负责做好群众政策咨询、技术辅导和协调服务等各项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群众发展林下复合经济的若干优惠政策》,规定凡发展林下种养的群众由县、镇、村出面优先协调用地;在资金上有缺口的,帮助协调低息贷款,先后帮助60户协调贷款560万元,同时随时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激发了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三是集中办班+现场指导,破除技术制约。

为解决起步阶段农民不懂技术的难题,邱县加大了技术支持力度,采取开办种养技术培训班、农民夜校、放映技术指导录像、派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搞示范基地等多种举措,使农民熟练掌握了林下经济种养技术。

同时,从农牧、林业、科技等部门抽调农艺师组成服务小分队,入村到户,帮助农户解决技术难题。

通过树典型、定政策、给技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形成了发展林下经济的合力。

以东锚寨村为例,2004年,该村被确定为林下柴鸡养殖试点后,当年发展养殖示范户10户,在探索成功后带动全村规模发展,2010年底全村已发展40余户,成为辐射周边2公里的核心林下养殖示范区。

二、基地带动扩增量,林下经济规模初具为形成规模效应,邱县规划建设了林下经济基地,推广“基地+农户”的运营方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格局。

一是科学规划谋长远。

着眼林下经济长远发展,聘请省市林业、畜牧等技术人员制定了林下经济发展十一五、十二五规划。

在“十一五”期间,先后规划建设了“一带四廊十基地”,“一带”即以老沙河沿岸各村为核心的百万只蛋鸡养殖产业带;“四廊”即以106国道、311省道、邱新路、邱广路为主框架的四条林下经济长廊;“十基地”即东锚寨、霍赵屯林下30万只肉鸭养殖、郭吕庄万头生态猪养殖等共计10个林下经济发展基地,通过科学规划和强力实施,邱县林下经济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二是外向拓展增效益。

东锚寨林下柴鸡养殖基地与邯郸美食林集团签订了购销协议,所创锚寨牌柴鸡蛋畅销各大中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