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与思考

合集下载

2024年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2024年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三)对法律有所关注,关心中国法制,但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
对“在你的印象中,法律与你的生活的关系是”的回答中,有47.4%的学生认为关注时事新闻能感觉到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和21.1%的学生认为时刻关注法律事件,能感到生活处处与发现法相关,可见大学生对法律还是有所关注,但很少的同学从法律事件中关注法律,只是从一些时事新闻中感受法律。被问到“你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普法力度够不够?”,有68.4%的学生认为我们国家当前普法的力度还不够,很少有同学认为普法力度这件事表示无所谓,可以看出,法治社会是大学生的追求,对国家的法制建设还是很关心的。被问到“你认为我国法律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是”,居然有78.9%的.学生认为是由于执法机关执法不严,以及一些领导与干部不守法。可见大学生现在的法制现状表示不乐观,官员不守法的风气影响到了法律的威严和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官员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使得普通民众失去了对法律的信心。在“你相信法律途径能够真正帮你解决问题吗”的调查中,有57.9%的学生认为只能解决某些事情,甚至31.6%的学生认为走法律途径只会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可以看出我们学生对法律缺乏信心,在大学生心中法律不是能很好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法制的现状,他们对法律缺乏信心,因而很少有人诉诸于法律,可见,大多数人选择依靠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和执法机关自身执法不严以及官员不守法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
3.对法律的信任度和对当前法治的整体现状的满意度对法律保持信任的学生占35%,认为法律会越来越完善的学生占31.2%,而认为法律不如权利有用及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工具的占33.8%。对“法院做出公正判决有信心”者占26.4%,对“当前整体法治环境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达69.8%。这一方面说明作为法治前提的民主立法及其程序还很不健全,司法不公乃至司法腐败现象仍然畅通无阻;另一方面这种消极的法律意识也会严重地影响到公民法律信仰确立和法治理想信念的最终建立,表现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一定程度的缺失,也反映了不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法治环境和氛围。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研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现状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研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现状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研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现状及解决方法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栋梁,肩负着建设祖国的神圣重任。

他们的法律意识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法治国家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实现。

在历史文化传统的熏陶和现实社会因素等影响下,当代大学生普遍法律认知水平不高,法治观念淡薄,特别是与现代化、全球化、科技化、信息化相适应的现代法律意识还没有树立起来。

近些年出现了很多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比如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泼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撞人杀人事件等等,这些事件都说明了虽然我国高校普遍实施了法律基础教育,但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还是较低的,以致发生了许多令人痛心的时间。

所以当务之急,怎样提高我国高校的法律意识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1.法律知识的知识储备量小。

众所周知,我国的大学生从大一入学开始(非法律专业大学生)就接受法律知识的基础教育,但是就目前发展趋势看来我国高校学生的法律知识掌握的水平并不理想,大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不够,这是因为大多数学生重视自己的专业课而忽视公共基础课,在这种只重视分数的支配下,大学生是很难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的。

2.法律观念非常淡薄。

由于大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所以法律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导致了一些大学生法律观念上的模糊,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德主刑辅”观念也在影响着大学生,所以有的大学生对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感到非常的茫然,甚至存在怀疑的态度。

有的学生认为法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自己是“正确的”,想要得到“公正”的结果,还不如用武力解决的痛快,于是采用报复式的非法手段来讨回“公道”。

3.对权利义务意识存在偏差。

当代的大学生权利意识明显增强,对自己的利益看的非常的重,要求人人平等,事事公平,有着强烈的平等权利愿望,当面对自身利的不合理“诉求”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一些学生竟然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不惜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通用7篇)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通用7篇)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通用7篇)高校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通用7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育我们的科学讨论力量。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高校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共享。

高校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篇1高校新生对法律的正义性普遍认同,但由于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文化、不良社会环境及学校教育局限性等缘由,导致高校新生法律学问不足,法律观念仍旧模糊,法律实际运用力量欠缺,法律意识不强;针对此现状,应实行有力措施培育、提高高校新生法律意识:依据高校新生的思想特点培育高校生法律意识;优化法制教育模式,重视高校新生法律素养的培育;创设社会与校内良好大环境,提高同学的法律力量等。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值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爱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现如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已成为中国基本的治国方略。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动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中国建设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具有重大意义。

法律意识指人们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观点、学问、思想等的总和。

在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国家法治的盼望,是体现法治国家水平的标准,同时也是我国依法治国战略实现的重要条件。

当代高校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是中华民族腾飞的盼望,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学问水平的凹凸,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高校新生正处于从高中到高校生活过渡的重要阶段,因此,了解高校新生法律意识现状,实行有力措施培育、提高法律意识对于高校新生自身成长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分析当代高校新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本次调查对象为贵州高校本科一班级同学,在调查对象上从性别、专业等做了相关比例要求,34.97%来自城市,65.03%来自农村,具有肯定的代表性,基本能反映出贵州高校同学的法律意识现状。

2023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研报告精选4篇,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研

2023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研报告精选4篇,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研

2023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研报告精选4篇,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研(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董舆教授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

”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

当前中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

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大幅度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是很困难的。

因此,高校大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里的总和。

法制观点是高层次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现存的法律规范、法律活动和法律关系等现象的概括和总和。

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决定着大学生,甚至是以后走入社会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当前,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知识匮乏,就容易产生错误的法律判断意识、淡薄的法制观念。

在这种错误意识和观念支配下的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无法预料。

(三)法律权利意识弱于法律实用意识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任何法律都不在乎是主体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法律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主体的权利观念的强弱,权利意识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尤为重要。

权利意识既包括对自我权利的认识、要求,也包括对他人权利的必然和必要性。

没有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权利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的进行,大学生越来越关注一些法律现象,在事关社会问题的解决尤其是身边的涉法问题时,他们能首先想到应该运用法律。

但是,当他们自身遇到问题时,却因缺乏权利意识而极力回避,既缺乏对自己权利的维护,又缺乏对他人权利的尊重。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

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3篇

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3篇

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
第一篇: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的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在校的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法律意识不足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法律知识的认识不够深入。

大多数大学生虽然学
习过法律课程,但只是停留在课本知识的层面,还未形成正确深入的理解,更没有将法律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法律意识缺乏归属感。

许多大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
是社会整个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经济等领域密切相关。

这种缺乏归属感的状态,使大学生们对法律的重要性及其实际应用意义持有一种淡漠的态度。

三、法律意识在实践中缺少深度。

以学生时代为例,许
多大学生对校园内法律法规缺乏实践经验,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维护公共利益。

四、法律意识缺少及时的有效引导。

很多大学生因为没
有妥善建立法律意识,没有清晰的法律观念,因此在遇到法律问题时相当无措,才求助于其他人。

但是,很多时候其他人也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导师、班主任、家长等也无法提供及时的、有效的帮助。

总之,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存在很多问题,需要
大力加以解决。

只有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层次和水平,才能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

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及研究

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及研究

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及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法制意识的提升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法制意识是指对法律及其作用的认识、了解和尊重。

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行为规范、社会责任感和法律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目前,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存在如下问题:存在法律意识淡漠的现象。

许多大学生对法律法规不够了解,缺乏对法律的认同感和敬畏感。

这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重视法律的作用,容易违法乱纪。

法律知识学习不足。

虽然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但是在法律知识方面的学习相对较少。

大多数大学专业设置中没有涉及到法学课程,加之一些大学生对于法学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法律知识的学习欠缺。

一些大学生对法律问题的认知存在片面性。

他们往往只知道自己的权利,而对法律规定的限制和责任意识不够强烈。

这种片面性的认知会导致大学生在面临法律问题时偏离正道,违背法律规定。

针对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善:加强法律教育。

在大学教育中,应增加法学课程的设置,让学生们接触到法律知识。

通过课堂授课和实践案例讲解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学校可以组织法律知识竞赛和法律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法律学习兴趣。

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学校等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宣传力度,通过组织讲座、宣传栏、宣传册等形式向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

应当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及时发布法律法规的相关信息,提高大学生对法律问题的关注度。

要建立健全法律咨询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咨询和指导。

学校可以成立法律服务中心,邀请专业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律咨询,解答学生的法律问题。

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各类法律培训和讲座,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应对法律问题的能力。

要加强学生自觉。

大学生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将法律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重要一环。

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法治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价值观。

提升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关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思考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思考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

从人类对社会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的角度来看,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五个方面的内容。

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精神底蕴,既是法律规范建设的精神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不仅影响法律规范创制的质量,而且制约着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制度的全过程,从而决定法律制度建设的成败。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我系以小组为单位,对各寝室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从中了解到我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卷分析1.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他们对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有70%的同学都能答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

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欠缺。

2.有平等的诉求,但对平等的理解不深。

在调查中了解到:他们有平等的思想意识,但对平等认识不到位,在心灵深处,惧怕权势;对他人的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评价和谴责,但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却采取双重标准。

如对在法治社会中您认为对社会经济生活调控影响最大的应当是什么的选答,认为各级官员的意志的表明部分人在心中已经认同官员的特权。

当在寝室里遇到窃贼时,有47%的人选择可能会痛打他一顿。

3.有建立法治国家的法律理想和热情,但对现实法治建设的心理准备不足。

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认同的,但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对建成法治国家的困难和长期性预见不足。

如在对您认为法治国家在我国能实现吗的选答, 70. 3%的人认为可以实现;对您对违法执法的现象持什么态度的选答,有33. 3%的人选择见惯不怪,只有29%的人选择非常气愤。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探析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探析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探析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探析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已经出现了许多的变化。

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也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作为未来的主导人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怎样的,有哪些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就此进行探析。

一、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特点1.1 法律意识逐渐增强随着人们信息量的不断增加,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法律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法律意识的自觉性和维权意识已经明显提升。

1.2 法律知识相对薄弱当代大学生虽然法律意识增强,但是法律知识相对薄弱,例如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刑事法等法律知识的了解并不深入。

这主要是因为高校法律教育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3 维权途径多样化现在信息网络便利,维权途径也多样化,尤其是很多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随时随地提交自己的问题和维权诉求,这种方式给大学生的维权斗争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的途径。

二、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2.1 对法律认知不够深刻虽然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大幅提升,然而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知还需要提升。

在理论等级上,大学生虽然对法律法规的了解比普通人强,但还需要更加深刻的认识。

2.2 法律信息获取渠道不对等尽管信息化带来了便利,但很多学生自身的法律知识储备以及获取途径有限,法律知识的不对等、不公平也造成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足。

信息加工的质量需要不断提高。

2.3 法律意识的思考与维权能力薄弱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大学生除了理论的正确理解外,还需要谨慎的思考和扎实的维权能力。

而在现实生活的一些法律纠纷中,有一些大学生的维权能力仍然不够。

三、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3.1 加强法律教育学习法律知识不能光靠自学,在高校中得到系统、深入的法律教育是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应不断丰富教育课程,吸引更多优秀的法律人才加入高校教育、引导学生学习。

3.2 丰富学生维权技巧和途径学生的维权,既需要根据个人案件的不同情况决定合理的维权途径,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这就要求大学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法律思维和应变能力。

2024年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实证分析

2024年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实证分析

2024年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实证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法律意识已经成为了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未来。

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促进社会的法治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法律意识的定义与重要性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于法律的认识、理解和尊重程度,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法律规则和法律价值的感知、体验和认同。

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法律意识是人们遵守法律的前提。

只有当人们对法律有充分的认知和尊重,才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的法治秩序。

其次,法律意识是保障个人权益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人们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工具。

具备法律意识的人能够更好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法律意识是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一个具有高度法律意识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文明、和谐、有序的社会。

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有助于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法治化进程。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法律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能够自觉遵守法律规则,尊重法律权威。

同时,他们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法律问题,具备一定的法律维权意识。

然而,调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对法律规则和法律价值的认识不够深入。

此外,还有一些大学生在面对法律问题时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和误导。

三、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升:首先,加强法律教育。

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将法律课程纳入必修课程体系,提高法律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开展法律实践活动。

高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法律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法律规则和法律价值。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原因及对策思考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原因及对策思考

2 . 缺乏法律知识, 主动学习 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刚刚脱
离高中教育的大学生 , 由于 教 学 体 制 的 改 变 , 对 自身 的 要 求也 有 所下 降, 对待专业课与非专业课 的态度有所不 同, 这 便 形 成 了考
前突击, 应 付 了事 的不 良学 风 。 由于 这 个原 因 , 大 学 生不 可能 有扎 实的法律知识, 犯 罪 现 象 的 增 加 也便 可 以解 释
E du c at i o n&T e ac h i n g 教育与教学
的特点, 并 结 合 在 模 拟 过 程 中 遇 到 的 问题 , 编 写 一本 配 套 教 材 。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 而 且 还 有 助 于 实 现 利 用较 少 的 课
得尤 为 重 要 。由于 E RP 模 拟带有对 抗性, 随着对手不 同, 每 次 结 果不 同, 因此 , 学生成绩 的评定不能仅看最 后的结果 , 还 要 强 调 过程的控制 , 从而 避 免 个 别 学生 因为 偶 然 决 策 失误 , 导 致 成 绩 出
肖靖 迪 周 海 峰 李 奎 南 昌航 空大 学
摘要: 本文从 当 代 大学生 法律 意识 淡薄、 不 能用合 法手段 维
违法 犯 罪 行 为 的产 生 。
护自 身权益、 缺乏法律知识、 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不高等
方 面进行 研 究, 通过 对历史传 统文化 、 大学生的思想价 值观 、家 庭 背景与学校教 学等多方面影响 因素的分析, 提 出了相应 的解决
[ 4 ] 蒋 平, 王琴. ERP沙盘 模拟 对抗 实验在 财务 管理教 学 中的应用 [ J ] . 江 苏商论, 2 00 7 ( 1 1 ) [ 5 ] 张庆华 , 彭晓英 . 高校 ERP沙盘 模拟教 学存在 自 勺 问题与 改革实 践[ J ] .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意识作为现代人应有的基本素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在这其中,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意识的培养及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那么,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究竟如何?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进行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1.意识上较为薄弱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对法律意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模糊的道德标准或者道德规范上,并没有形成深刻的法律观念。

这也使得他们在法律问题处理或遇到法律难题时表现出的“不屑一顾”或“无从下手”现象。

2.法律知识缺失严重大学生虽然是知识分子的代表,但在法律知识上却较为缺乏。

很多大学生对于一些常见的法律案例、法律名词或法律常识等都只是浅尝辄止,没有形成深刻的了解。

这也为其日后在思想认识、言行举止等方面的误区埋下了潜在的隐患。

3.法治意识有待提高在大学生中存在一些法治意识不强的现象,如出现不遵守法律的现象、法律意识淡薄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在法律上理性思考能力不足、受其他因素影响所致。

二、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影响因素1.教育问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其所受的教育息息相关:一方面,一些“突击”式的教育体制或者教育内容中低下,未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法律知识培训和培养;另一方面,当前国内的法律教育,在与国外高水平法律教育学校相比,还存在差距。

因此,都会导致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相对偏弱。

2.社会环境问题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也有着明显的影响。

当前,大学生在承受着学习、就业、人际关系以及独立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一些外部娱乐和创新形态的宣传亦可能误导大学生,引发一些不利于法律意识的行为。

三、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改进1.教育方面的改进教育也是帮助改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大学校园中,应当将法律意识教育渗透进每个方面,可以专门开设法学课程或者开展讲座、培训等方式来提升学生对法律的了解。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从一个乡土气息浓重的中国迈向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中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在中国,礼治秩序与制度的解构过程同时也是现代化法治秩序与制度的建构过程,而制度变迁最为关键的当是孕育于制度中的法权利观念与文化因子。

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需要予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蕴含法治秩序与制度变迁因子和观念的俊才则更为重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依法治国再一次被提了出来,作为一名大学生,坚持贯彻党的基本方针,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事业。

此时,我们要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分析1 调查研究背景介绍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上有很大的进步,并且已经取得比较骄人的成绩,同时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也日趋完善,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利益分配出现比较大的差距,当前社会出现许多影响社会治安形势的不安定因素,同时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频发,并呈现低年龄化趋势,犯罪倾向组织化,暴力化和手段成人化。

这些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2 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调查研究的目的未来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如何卓有成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

我们要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扫除培养他们法律意识的障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我国法治化建设进程。

2 调查研究的方法我们通过积极汲取现有的关于法律意识培养的理论成果,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研究,更加理性地思考与改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目前存在的不足,笔者这次所做的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形式,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归纳与演绎法、心理分析法等,试图多角度、多视野来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归纳出目前该群体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工作的开展和推进中国法治化的进程。

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分析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分析引言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法治意识是指个体对法律和法律规则的认同、遵守以及在实践中维护法治的一种信念和观念。

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和强化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然而,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内涵、现状以及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内涵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内涵包括对法律、法律精神和法治原则的正确理解和坚定信仰。

大学生应当具备自觉尊重法律、守法遵纪、诚实守信、公正文明、克己奉公等素质,同时发展对公民权益保障、社会公正、公民责任等深刻理解和实践能力。

二、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分析1. 敬畏法律的意识不足很多大学生在法律问题面前缺乏敬畏之心,对法律不够重视,不存在对法律的深入了解和正确理解。

2. 法律意识的浅薄和模糊一些大学生对法律的概念、法治原则以及基本法律知识认知不足,缺乏在社会实践中运用法律的能力。

3. 法律教育的传递不足大学法学教育中,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实践教学环节不足以及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等。

4. 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多元化、法治环境的复杂性等因素,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1. 教育体制问题高等教育体制中,法律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完善性,导致了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薄弱。

2. 学校教育缺失一些学校在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方面投入不够,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3. 社会文化因素当代社会价值观和法治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形成产生了一定阻力。

四、提升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对策1. 完善法律教育体系加强对法学教育的投入,提高法治意识教育的质量和广度。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法治教育体系,加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愈发严重,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教育问题。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将会给社会带来重大的不良影响。

那么,为什么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呢?这样的现象如何应对呢?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是社会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媒体等可以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但是大部分的新闻报道都是关于社会负面事件,比如犯罪、腐败等。

这些负面新闻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使他们对社会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对法律也无所谓。

其次是家庭的影响。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以求学业成功为主,对法律意识的培养并不够重视,因此大学生在家庭中也无法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这种思维方式会延续到大学阶段。

再次是学校的影响。

在一些高校中,法律教育并不是一个重点,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导致学生对法律主题的关注度不高。

对于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首先是要增加法律教育的力度。

学校可以增加法律类课程的设置,包括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实务知识、刑事法律等,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内容和作用,提高对法律的认识和尊重。

其次是要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教育。

家长和家庭成员要重视对孩子的法律教育,可以通过讲述法律案例、引导看法律题材的电视节目等方式,增强孩子的法律意识。

社会也应该提供公共教育的平台,如法制宣传活动、法律知识培训等,让大学生在社会中接受更多的法律知识和信息。

大学生自身也应该主动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他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参加法律知识竞赛、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要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主动遵守法律,不违法,不触犯法律底线。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自身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同时也能对周围的人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共同解决。

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讨论(精选5篇)

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讨论(精选5篇)

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讨论(精选5篇)第一篇: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讨论【摘要】大学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希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不仅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提高全民法律素养的关键。

因此,高等教育中应当重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任。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栋梁,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乏,法律素养的不足,经常有违法犯罪的事件发生,甚至有些是震惊全国的恶性犯罪行为。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亟待加强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它的解决有着重大的意义。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提高全民的法律素养,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因为一个国家法律理想实现的重要衡量标准就是公民的法律意识,而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不仅能为社会提供示范作用,更能影响到下一代公民法律意识的养成。

依法治国的实现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建立起一套完备的法律制度,二是全社会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提高。

这两个方面互为存在的条件。

只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却没有人遵守,法律制度就形同虚设。

并且,法律意识不仅是法律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也是法律制度实施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重要的不是法律制度是否完备,而是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人是否具备法律意识和法律修养,能够自觉主动维护好法律秩序。

因此我们说,建设法治国家,根本还是在于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法律意识的强弱和法律素养的水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市场经济对经济活动的发生采取的是“意识自治”的原则,以“自由、公平、竞争、效率”为基础。

2024年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

2024年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

2024年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引言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因此,分析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法律意识的觉醒与提升1. 法律课程的普及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法律基础课程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这一举措使得大学生能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从而增强法律意识。

2. 法治文化的熏陶通过各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大学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这种氛围使得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提升法律意识。

3. 社会热点事件的触动一些涉及法律问题的社会热点事件,如药家鑫案、昆明火车站事件的审判等,引发了大学生对法律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这些事件促使大学生更加关注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而提升法律意识。

二、法律意识的缺失与不足1. 法律知识的欠缺尽管大学生接受了法律基础课程的教育,但由于课时有限、教学内容泛泛而谈等原因,很多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 法律实践能力的不足法律知识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

然而,当前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普遍不足,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的法律案件中,导致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

3. 法律信仰的缺失在一些大学生中,存在对法律信仰的缺失。

他们可能认为法律只是一些空洞的条文和规定,与自己的生活关系不大。

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在面对法律问题时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

三、影响法律意识的因素分析1. 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然而,一些家庭中缺乏对法律知识的重视和传授,导致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法律意识的熏陶。

2.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现状描述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们的思想境界和社会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与之相比,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却显得相对淡薄。

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对法律知识的缺乏。

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并未系统学习过法律知识,导致他们对法律的了解仅限于表面,对法律规定和法治精神缺乏深入理解。

这使得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容易出现法律意识不足的现象。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现实社会中,一些负面案例时有发生,犯罪事件频繁,不法行为屡禁不止,这种现象也给大学生传递了消极的价值观念,使得他们对法律的敬畏感和遵守意识降低。

一些学生自身也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

个别大学生由于年轻气盛,对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产生怀疑,容易出现犯罪意识淡化或是觉得法律禁止的事情可以随意为之的情况。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十分严峻,亟需我们共同关注和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法律教育,改善社会环境,以及引导学生自身提升法律意识,才能有效遏制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确保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遵纪守法,做一个文明守法的好公民。

1.2 问题意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程度较低,对相关法律知识知之甚少。

他们往往只对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有所了解,对于更深层次、更具体的法律规定则知之甚少,这使得他们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缺乏正确的法律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二,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法律法规存在忽视和漠视的倾向。

他们可能觉得法律太过繁杂,不易理解,或者觉得自己遇不到法律问题,因此对法律的重要性不够重视。

这种漠视法律的态度会导致大学生在面临法律问题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误区较多,存在一些对法律规定的错误理解。

他们可能会根据个人主观想法对法律进行歪曲解读,导致对法律的理解偏差,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大学生法律意识缺乏的现状、成因及改善

大学生法律意识缺乏的现状、成因及改善
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要 性认识不足,缺乏遵守法 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法律实践能力欠缺
大学生在遇到法律问题时 ,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法 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影响因素探讨
学校教育因素
部分高校对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 不够,法律课程设置不合理,师 资力量不足。
个人因素
大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价值观 念、心理素质等也会影响其法律 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通过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 演中了解法庭审判程序,加深对法律 条文和司法实践的理解。
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1 2
加强法律宣传
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强法律宣传,普及法律 知识,提高公众对法律的认知度和敬畏感。
整治网络环境
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和整治,打击网络违法犯 罪行为,维护网络秩序和公共利益。
教育背景与知识水平
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 和文化素养,但法律知识储备不足。
社会地位与角色转变
大学生逐渐脱离家庭和学校的管束,开始承 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需要独立面对法 律问题。
法律意识缺乏表现
01
02
03
法律知识掌握不足
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不 够,甚至存在误解和盲区 。
法律观念淡薄
大学生法律意识缺乏的现 状、成因及改善
汇报人:XX 20XX-01-31
目录
• 引言 •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 • 成因剖析:教育、社会与个体层面 • 改善策略与建议:多维度综合施策 • 案例分析:成功实践经验分享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背景
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较为缺 乏,对法律知识掌握不足,法律 素养有待提高。

关于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思考

关于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思考

专业研讨632019年第31期关于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思考◎.方美琪/大连财经学院.......一、法律意识的定义法律意识仍然是我国社会法治意识的组成部分。

是研究人们关于科学法的各种思想、观点、理论和社会心理的一种统称。

包括传统法律意识心理和现代法律意识思想体系两个大部分,前者主要涵盖现代人们对国家法的伦理本质和法律作用的基本看法,对现行国家法律的伦理要求和审判态度,常认为是自发培养形成的,属于人们法律意识的一个初级阶段;后者指现代人们对现行法律的认识评价和法律解释,对现代人们的法律行为方式是否合法的认识评价以及树立法制观念等,属于对法律意识的一个高级阶段,需经不断培养、教育之后才能逐步自发形成。

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法律法规保护意识淡薄和对于法律法规的认识缺乏,是许多违法者最后不能踏入这些违法经济犯罪危险路面的最大凶犯,那麼我们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怎么工作才能真正意识和看到这些法律法规的缺乏必要性呢?做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大国和家族的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务必充分明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关键性和实际意义,都务必遵纪守法。

仅有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必须保证遵纪守法,国家才能社会平稳,社会持续发展才能学会平静,历史性的时间才会还可以持续发展。

也因为仅有每一个中国公民遵纪守法,社会经济发展才开始会和睦,家中才开始会和谐,生活才开始会幸福快乐,老百姓才开始可以国泰民安,社会政治经济才开始可以保持稳定发展趋势。

因而,遵纪守法对一个国家,对每一个中国公民而言十分关键。

仅有每一个中国公民必须保证遵纪守法,每一个当事人,每一个家中,每一个民营企业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在培训、工作中才完全可以真正获得基本确保,国家的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发展才不容易地遭受重大影响。

三、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一)缺乏法律知识,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刚刚正式脱离普通高中职业教育的许多大学生,由于考前教学管理体制的发生改变,对自身的能力要求也开始有所明显下降,对待一般专业课与非一般专业课的对待态度上也有所较大不同,这便逐渐形成了利用考前问题突击,应付问题了事的不良复习学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与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对济南市六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抽样调查和分析显示,当前大学生对我国法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认知水平仍有欠缺,缺乏拜从法律的心理;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的渠道多样化,但效果并不显著。

同时对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性策略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原因;对策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

它是一种观念的法律文化,对法的制定实施非常重要。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法律意识普及化的重要实施对象。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掌握程度如何对我国建设法治国家、创造法律环境、完善法律体系以及更好的实施法律有重要作用。

因此,为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改进法律教育方式,了解大学生对法律的态度,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关于“济南市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社会调查。

本次社会调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济南市选取了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山东建筑大学,共六所高校。

总计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7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5%。

其中样本的男女比例为:男生44%,女生56%;专业构成比例为:文科非法律专业45%、文科法律专业4%、理工科40%、其他11%;年级比例为:大一27%、大二17%、大三33%、大四23%。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基本现状(一)对我国法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认知水平仍有欠缺我国的法律种类繁多,除法律专业的学生外,普通学生不可能对每一部法律都有专业性的理解,但这并不能成为法律知识匮乏的原因。

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我国现有法律有一定了解,但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其中,对我国法律非常了解的大学生仅为3%,其余大部分学生则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法律的了解程度较弱。

这反映出有关法律基本知识还未在大学生中普遍掌握,完整的法律知识框架没有形成,特别是在法律的基本问题上仍存在疑问。

如当涉及权力和法律的关系时,76%的学生对两者的关系没有清醒认识,甚至认为权力大于法律,法律不是服务于人民而是服务于权力。

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我国的法律体系和法律的作用持不信任态度,不具备正确的法律信仰,容易受现实中的个别案例影响。

此外,在对权利和义务的把握上也存在不足。

如部分学生过分强调个人权利而忽视应履行的义务,对他人的权利没有足够的尊重,不懂得“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

显然,现阶段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缺乏对法律的深入理解,法律信仰并不坚定。

这种现状不利于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影响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

(二)学习法律知识的渠道多样化,但效果并不显著大学阶段的法律学习通常是大班课堂教学,教授方式过于陈旧,学生大多只是一味接受而不知如何应用,而且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更让大学生无法产生兴趣。

对于这种授课模式,49%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一般,29%的学生觉得没什么实效。

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媒介层出不穷,除传统的课堂教学外,网络、报刊杂志、电视等方式也被应用到法律知识的学习中。

对这些学习法律的途径,学生具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其中选择比重最大的是网络和报刊杂志。

但问题是尽管学习的方式较以往有很大改进,学习效果却并不显著。

从调查数据看,大学生学习法律效果不显著的原因并不在于学习方式有多大改进,而在于学习的主动性。

网络作为新时代的学习工具雖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但选择学习法律的人只是少数。

调查种,只有17%的学生能够做到经常关注法律案件,大部分学生则认为法律离自己很远,只要不违法犯罪,法律就不会发生作用。

显然,大学生对我国法律持冷漠态度,法律情感有待加强。

(三)大学生法律观念淡薄,缺乏拜从法律的心理大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曲直,也认识到守法和护法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但在践行法律的具体行为上却稍有欠缺,缺少守法精神和护法品格。

当被问到如果亲属中有人犯罪,要面临法律和亲情的选择时,只有48%的学生会选择站在法律一边,劝亲属自首。

也有部分学生徘徊在法律边缘,不知如何是好。

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在践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平公正原则时信念不坚定,面对亲属犯罪无法作出客观准确的判断,这在无形中就触碰了法律。

更为普遍的一个现象是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提醒失主但对小偷不敢吱声,21%的人选择视而不见,13%的人厉声制止且敢去抓。

当代大学生在对待法律问题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和对违反法律行为的惧怕和纵容行为,体现出面对违法行为时的不成熟心理以及缺少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胆识。

二、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原因分析(一)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具有心理不够成熟、人格不够完善、自控力较差等特点,对一些反面的案例容易抱有偏激、片面甚至极端的态度,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有时会比较固执,有时他们也明白这种心理态度是不积极的,希望摆脱这种状态,但现实的情况却让他们不得不面对这种暂时无法改变的现状,因此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

在调查中发现,认为大学生违法的主要原因中自身心理因素占26%。

不可否认,在这一阶段培养较高的法律意识难度较大,毕竟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确立,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还缺乏完善的认识能力,加之随着大学生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他们极力想摆脱来自外界的干涉和约束,亦容易对法律、制度产生心理抵触。

(二)法律教育方式的影响现有的法律教育仅限于守法教育和法律条文教育,没有把法律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中,这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大学阶段的法律教育方式仍然是学生被动的学习,同时在课堂上所讲授的法律知识远不能满足他们走出校门后的需求,因此大学阶段的法律教育应以实用为主,多让学生掌握一些实用性法律,例如经济法、合同法、劳动法等。

另外,从整体上说,我国的法制教育比较薄弱。

通过调查了解到在大学生违法的主要原因中法制教育薄弱这一因素占23%,很多法律知识是在课堂、网络、报纸上了解的,并不全面也不具体。

另一方面,在法律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义务上的教育远大于权利上的教育,影响了大学生健康法律心理的形成,导致大学生头脑中缺乏现代法律意识,认为法律就是盲目的背诵法条,这难免会使大学生产生普遍厌恶和反感情绪。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现代社会中权力至上、专制特权、义务本位以及与现代法律精神相悖的、消极的法律观念的存在,部分执法机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让大众颇为失望,导致现今仍未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尚未树立应有的法律尊严。

鉴于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大学生们对法律没有充足的信心,特别是司法腐败现象的滋生更加降低了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同时,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崇尚“仁治”,使人们习惯处于平淡、和气的氛围之中,缺少追求民主、人权和法治的民族理性,这种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根深蒂固,使人们在遇到法律问题时会尽量避免使用法律手段,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法律权威的树立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

调查中有2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违法的原因是外界的不良诱惑所导致,这反映了我国法律环境尚未形成,需要在完善法律体系和树立法律权威上加强措施。

三、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一)将守法教育发展成为对法律的素质教育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场所,要合理建构大学生的法律基础课程,帮助他们强化法律知识框架,要让学生了解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真正实现法律与生活的结合。

其次,全面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

可以引用互动式教学理念,通过互动式教学把死板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场景,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或者在课堂上设立模拟法庭,使学生从“角色体验”和对法律事件的直观认识中感悟法律的尊严。

另外,高校要加强对学生正确的舆论引导,对一些负面消息和案件不能一味的批驳、反对,要通过分析来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减少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最后要鼓励学生多进行法律实践,增强法律意志。

(二)创造良好的法律大环境我国现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观念相互碰撞、行为模式错综复杂,加上司法领域中各种负面因素的存在,对良好法律环境的形成不啻巨大挑战。

为创造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环境,应采取多方面措施,尤其应加大对司法人员和执法人员的管理力度,重塑民众对相关领域的信心,为良好法律环境的营造奠定基础。

本次调查对执法违法现象的态度中,75%的学生感到非常气愤或厌恶,这说明执法人员知法犯法,会直接影响到法律的权威性,影响民众对法律的信心以及法律环境的建设。

另有14%的学生见怪不怪,则说明现实生活中法律相关从业人员犯法导致部分民众已丧失对该机关的信任,这也充分体现出加大对司法、执法人员管理力度的紧迫性。

(三)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具备对法律的依赖感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关键在于其学习法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法律信念,培养法律情感。

一方面,大学生自身要端正学习态度,对法律具备客观认识,不因个别反面案例而对法律产生怀疑。

另一方面,要结合法律環境和舆论媒体的作用来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观念。

总之,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

我国法律制度在不断完善,法律体制在不断健全,但这并非意味着大众的法律意识也同步提高。

因此,社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都要共同努力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培养法律意识,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1]刘旺洪.法律意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陈新开.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3]张立兴,鲁昕.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