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戏曲进校园
戏曲进校园读后感300字(优选10篇)
戏曲进校园读后感300字(优选10篇)第1篇:戏曲进校园读后感今天,我们学校举行了20xx年二七区'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我对戏曲有了很多的了解。
活动一开场,宋老师上台做了自我介绍,随即倒数十个数,在节奏震撼的倒数后,戏曲表演正式开始。
我们看到有三个人上台表演了戏曲,他们衣着鲜艳,声音圆润,同学们听到津津有味,喝彩声和掌声不绝于耳,桌椅、背景、服饰等方面很有古代的感觉,大家全都凝神屏气,仔细观赏。
第二个节目叫《拜别爹娘离家园》,同学们对装扮花木兰的演员很感兴趣。
看她一会儿抬起腿转圈,一会儿耍枪舞棍,一会了说着音调优美的对话。
接着演员的服饰有了变化,有一个人衣着金色,头顶华丽头冠,像皇上似的。
接着又到了另外一个场景,椅子和桌子相比之前都变了,变的破破烂烂,像穷人家的场景,有个老奶奶衣着破烂,裤子上两个大洞,膝盖都露出来了,步履蹒跚。
接着来了很多官府的士兵,手持令牌。
这次活动举办很成功,看到一幕幕场景的变化,我感觉自己身临其境,非常有参与感。
结束后,同学们讨论着今天活动里有趣的事,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操场。
第2篇:戏曲进校园读后感星期三下午,我们班全体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戏曲进校园'活动。
下午,同学们穿着整齐的校服来到了学校的阶梯教室,一进入教室,浓浓的戏曲氛围就扑面而来。
大屏幕上显示着"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戏曲精髓'的主题。
主持人上场了,她先讲述了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粤剧、川剧等;然后说了戏曲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和杂技五个表演艺术组成;最后说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是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
随后进行了精彩的表演。
首先表演了豫剧《朝阳沟》,让我感觉到了豫剧的行腔甘畅。
随后我们又听了几部我不知名的戏曲,但我最喜欢的是《穆桂英挂帅》,穆桂英为了国家安危,披上旧日的铠甲,擂响了出征的战鼓,她挂帅出征的精神令我敬佩。
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戏曲的基本知识,并为这种表演形式所折服,精致的妆扮,精彩的唱腔,精深的文化底蕴都令我沉醉其中。
关于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探讨
关于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探讨随着社会发展,文化多元化成为今天时代的主旋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拥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历史悠久,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年轻人对于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形式的认知程度不高,甚至一些学生和年轻人对戏曲抱有偏见,认为其过于古老和艰涩难懂,导致戏曲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因此,为了推广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积极探讨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戏曲进校园的必要性1. 能够弘扬民族文化和传统价值观戏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它以具体的形象和具体的情节通过语言艺术的手段向人们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戏曲具有独特的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元素和风格,艺术价值极高。
在戏曲进校园活动中,学生能够领略到戏曲的美感和艺术魅力,增强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 有助于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和繁荣发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能够充实学校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活力和吸引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1. 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兴趣度高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调研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戏曲文化的认知程度和兴趣度,发现学生对于戏曲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仍然不够,但是对于戏曲这一艺术形式的兴趣度却很高。
2. 政策支持和社会资源保障政府和社会各界逐渐重视和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振兴,为戏曲进校园活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社会资源保障,如相关的文化专项资金和戏曲艺术家志愿服务等。
3. 校园环境和组织运作条件的具备现代的校园环境以其空间和设施优良,提供了良好的表演和文艺活动的场所和条件。
同时,校园内学生群体的组织和运作机制也比较完善和规范,可以很好地促进戏曲进校园活动的组织和运作。
1. 演出、讲座、人文活动相结合在戏曲进校园活动中,可以结合各种形式,如戏曲表演、讲座、人文活动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戏曲文化,并深入地接触、参与、体验和理解戏曲的内涵和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戏曲文化进校园的意义
戏曲文化进校园的意义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校园里的传播,是青少年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传承的重要载体。
戏曲进校园活动,以戏曲文化在当代青少年中的传播为依托,在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中华优秀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戏曲进校园,不仅是戏曲本身的传播与振兴,其对于当代社会传统文化的复兴也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1.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感受到传统戏剧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通过了解戏曲中的核心情节,传承中华优秀品德。
2.有利于传统戏曲文化能够进一步普及,提高学生对传统戏曲的兴趣,更有利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创新。
3.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戏曲进校园”的活动一定程度上能够坚定文化自信,能够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精品4篇)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精品4篇)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篇2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戏曲进校园活动心得体会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富有情感的艺术之一。
它的特点在于将语言、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台词、唱腔、音乐、表演等手段塑造人物形象,表现社会生活。
而戏曲进校园活动,则是为了传承这一艺术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它。
我参与了这次戏曲进校园活动,并有幸担任了京剧的讲解员。
京剧,作为中国戏曲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以唱、念、做、打、跳等技艺为特色。
在活动中,我通过讲解、示范、演示等多种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了京剧的起源、发展和基本表演技巧。
同时,我还通过让同学们参与简单的表演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京剧的魅力。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
首先,戏曲的语言艺术性极高,通过台词能够准确地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其次,戏曲的音乐和唱腔十分丰富,通过不同的唱腔和音乐,能够塑造出各种不同的角色形象。
最后,戏曲的表演技巧要求严格,每一个动作、表情、眼神都必须精准到位,才能展现出角色的特点和魅力。
在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人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因此对它缺乏了解和兴趣。
其次,戏曲的教学和表演难度较高,需要专业的教师和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戏曲进校园的重要性。
首先,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戏曲就是传承中国文化。
其次,戏曲进校园可以培养年轻人的审美观和艺术修养,让他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
最后,戏曲进校园可以促进文化交流,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加了解和尊重彼此。
总之,戏曲进校园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它不仅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够提高年轻人的审美观和艺术修养,促进文化交流。
我希望更多的学校和机构能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让戏曲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得到更好的传承。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篇3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作为一个戏曲的爱好者,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学校组织的戏曲进校园活动。
戏曲进校园的必要性分析及其实践路径研究
戏曲进校园的必要性分析及其实践路径研究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大众文化的冲击,戏曲艺术逐渐淡出了许多人们的生活。
尤其是在校园中,学生们更多地接触到的是流行音乐、流行影视作品,少有接触和了解戏曲艺术的机会。
对于戏曲进校园的必要性,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研究其实践路径。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戏曲进校园的必要性。
戏曲进校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将戏曲艺术引入校园,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
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精湛的表演艺术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通过学习和欣赏戏曲,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增强对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戏曲进校园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那么,要实现戏曲进校园,我们就需要研究其实践路径。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讨戏曲进校园的实践路径:一、加强对戏曲艺术的普及宣传。
在校园内,可以通过开展戏曲艺术讲座、举办戏曲艺术展览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认识戏曲艺术,增强他们对戏曲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组织戏曲艺术表演和演出活动。
在校园内,可以通过邀请专业的戏曲表演团体来校园进行精彩的戏曲表演,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和体验戏曲的魅力,增强他们对戏曲的认知和理解。
三、开设戏曲艺术课程和培训班。
在校园内,可以开设戏曲艺术课程或者组织戏曲艺术培训班,让学生们能够系统学习和掌握戏曲表演技巧和艺术知识,培养他们对戏曲的兴趣和热爱。
四、推进戏曲艺术教育的深度融合。
在校园内,可以通过将戏曲艺术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推进戏曲艺术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戏曲进校园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
戏曲进校园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学和民俗内涵,对传承中华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代社会,戏曲进校园已成为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戏曲进校园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如何有效传承中华文化。
一、戏曲进校园的意义与价值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戏曲进校园能够使学生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领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与自豪感。
同时,戏曲也是国民性文化的代表,通过戏曲进校园的方式,可以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入了解与认同。
二、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方式有效的戏曲进校园实施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且使其获得独立的学习能力。
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实施方式:1. 戏曲社团或俱乐部的建立:学校可以设立戏曲社团或俱乐部,邀请专业戏曲艺术家或传统戏曲团体指导学生,提供学习和表演的机会。
2. 戏曲课程的开设:学校可以将戏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中,安排专门的课程时间,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戏曲知识。
3. 戏曲艺术展示和比赛:通过组织戏曲艺术展示和比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艺和表达能力的平台,激发其对戏曲的热情。
4. 资源共享与传承:学校可以与戏曲艺术机构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传承戏曲文化,并将其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
三、如何有效传承中华文化为了有效传承中华文化,戏曲进校园需要有系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几点建议:1. 强化基础教育: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教育,包括戏曲的历史渊源、剧种分类和表演形式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储备。
2. 注重实践演练:通过戏曲表演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深入感受戏曲艺术之美。
3. 开展戏曲文化周、节日庆典等活动:组织戏曲文化周、戏曲节日庆典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欢乐中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
4. 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动式学习等,使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度。
浅谈戏曲进校园
一、“戏曲进校园”的特点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戏曲进校园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
同时,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振兴民族精神的重要取渠道,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的重要途径,是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唱、念、做、打”表演艺术综合而成,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二、“戏曲进校园”为艺术教育增添新活力
民族传统文化:忠义、孝道、爱情构成中华文化精髓的核心表现当今人们思维的错位。
戏曲艺术教育包括实践内容在内的戏曲课程,比音乐、美术课程要复杂的多,从了解和欣赏初级教育开始,教师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的延续,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一般知识性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的欣赏之中。
三、“戏曲进校园”拓展视野,陶冶爱国情操
在当代艺术素质教育开展戏曲美育,既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与潜移默化
的提高人的修养的音乐、美术相比,戏曲的“高台教化”净化人的心灵,更提高人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关于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探讨
关于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探讨近年来,戏曲这一传统文化形式在中国逐渐受到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了解和感受戏曲文化,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邀请专业的戏曲演员到学校进行表演和讲解。
这种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
本文将探讨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意义、方法和效果。
一、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意义1.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通过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戏曲的特点、魅力和价值,激发他们对戏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2. 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在当今社会,年轻人的艺术生活主要以流行音乐、电影等为主,对于传统艺术形式往往了解不多甚至一无所知。
戏曲进校园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形式,丰富他们的艺术视野,增加对多样化文化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
戏曲是一种高度审美的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元素。
通过观赏和学习戏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升整体的审美修养水平。
4.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戏曲是一种集体艺术,包括表演者和观众在内的每个参与者都可以通过戏曲表演获得愉悦和快乐。
在学生中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娱乐方式,释放压力,陶冶情操。
1. 邀请专业的戏曲演员到校表演。
这是最直接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真正的戏曲表演。
学校可以与当地的文化艺术机构或戏曲团体合作,邀请专业的戏曲演员到校表演并举办讲座,让学生了解戏曲的起源、发展和演出特点。
2. 组织戏曲知识讲座和培训课程。
学校可以邀请戏曲专家或老师给学生讲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还可以开设戏曲选修课程,让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深入学习和了解戏曲文化。
3. 组织学生戏曲表演团体。
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仅可以是学生 passively 接受戏曲文化的展示,也可以是学生 actively 参与其中。
戏曲进校园激发艺术创造力
戏曲进校园激发艺术创造力背景介绍:戏曲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戏曲在当代社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青少年的艺术创造力,倡导学校将戏曲融入教育体系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1. 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戏曲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高度的艺术价值,通过将戏曲进入校园,可以让学生接触到这一优秀传统艺术形式,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学习唱、念、做、打等基本功,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等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发他们对创造力的追求。
戏曲所要求的精湛技艺和独特表演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2. 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审美能力:校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将戏曲融入校园教育中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审美能力。
戏曲艺术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剧情等多种元素,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戏曲,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以及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
这不仅有助于增进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欣赏、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
3. 促进学科交叉与综合学习能力:戏曲进校园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艺术活动,它还可以与多个学科进行交叉,促进学科融合和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学生在学习戏曲的过程中,需要掌握音乐、文学、历史、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促使学生在多个学科领域形成更全面的知识结构。
戏曲演出也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舞台美术、服装设计、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弘扬传统文化与创新发展的结合:传统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戏曲进校园不仅仅是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更是创造了一个新的舞台,让青少年有机会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
学生可以通过改编剧本、创作音乐和舞蹈,以及设计服装和布景等方式,将传统戏曲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戏曲作品。
戏曲进校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修养
戏曲进校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修养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戏曲进校园的教育活动逐渐成为教育界的关注焦点。
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韵律和表现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戏曲进校园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展戏曲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一、戏曲进校园教育活动的意义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内涵。
通过将戏曲引入学校教育,可以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了解戏曲的发展历程和内涵,从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戏曲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风格,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他们艺术欣赏能力。
通过观看戏曲表演,学生可以欣赏到舞台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对美的感知和欣赏水平,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戏曲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涉及到历史、人物、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通过接触戏曲,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理念,增加对历史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水平。
二、有效开展戏曲进校园教育活动的途径1. 组织戏曲表演和比赛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戏曲演员来学校进行表演,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真正的戏曲艺术。
同时,可以组织戏曲比赛,鼓励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艺术才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开设戏曲课程和俱乐部学校可以开设戏曲课程,让学生系统学习戏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同时,可以成立戏曲俱乐部,为对戏曲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激发他们对戏曲的热爱和学习的动力。
3. 举办戏曲讲座和展览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开展戏曲的相关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戏曲知识和解读。
同时,可以组织戏曲展览,展示戏曲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引导学生走进戏曲的世界,感受其中的魅力。
论地方戏曲进校园的传承途径
论地方戏曲进校园的传承途径地方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间传统。
在当今社会,由于社会变迁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地方戏曲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这一珍贵的文化资源,一些地方戏曲界的爱好者和团体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校园,希望能够通过进校园的方式,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并参与到地方戏曲的传承中来。
论地方戏曲进校园的传承途径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话题。
一、地方戏曲进校园的意义地方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方戏曲在当今社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戏曲进校园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地方戏曲进校园能够为学校的文化教育提供珍贵的资源。
地方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学校的文化教育提供具体而丰富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地方戏曲进校园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通过观赏和学习地方戏曲,可以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
地方戏曲进校园可以促进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
将地方戏曲引入校园,可以为戏曲界输送更多的新血,为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鲜的动力。
地方戏曲进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学校的文化教育、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
地方戏曲进校园的传承途径涉及到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开设戏曲课程、组织戏曲演出、开展戏曲比赛等。
下面我们将从这几个方面具体探讨地方戏曲进校园的传承途径。
1. 开设戏曲课程地方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内涵,足以成为学校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
开设戏曲课程是地方戏曲进校园的一种重要传承途径。
学校可以邀请地方戏曲专家或艺术家来学校授课,讲解戏曲的历史渊源、演唱技巧、表演技巧等内容,让学生从课堂上系统地了解和学习地方戏曲。
戏曲进校园的意义
戏曲进校园的意义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其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受到人们的喜爱。
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在当今社会中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
对于戏曲如何进校园,其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戏曲进校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表演形式、音乐、舞蹈等方面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戏曲进校园,学生们可以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形式,了解其特点和魅力,从而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戏曲进校园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戏曲不仅在表演形式上有独特之处,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精神和人文情怀,包括角色塑造、情感表达、言语表演等方面,都对学生的素质养成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参与戏曲表演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表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技巧以及思维和表达能力。
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锻炼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达到全面发展个体的目的。
戏曲进校园也是一种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文化素养。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戏曲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对于学生来说,了解戏曲不仅可以增加其文化内涵和知识储备,也可以促进其文化素养的提升。
通过观看戏曲表演和参与戏曲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学习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知识,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从而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戏曲进校园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提高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文化素养。
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将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引入学生的生活,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感受到戏曲之美,感悟传统文化之魅力,推动戏曲在校园中的传播和发展,最终达到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2000字】。
戏曲进校园的意义
戏曲进校园的意义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不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戏曲在年轻人中的传承和推广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对此,将戏曲引进校园成为了一种尝试和探索。
戏曲进校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演唱、表演和音乐等方面都具有浓重的中国特色和地方风情。
通过将戏曲进入校园,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和了解戏曲文化,进而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含义和精神内涵。
这不仅有利于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戏曲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其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是无法替代的。
通过戏曲进入校园,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戏曲音乐、表演和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在观赏戏曲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欣赏精湛的艺术表演技巧,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对于艺术表现的影响,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和生活经验。
三、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戏曲进入校园将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通过戏曲演出、比赛和讲座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艺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戏曲文化也可以融入到各个学科中,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学科视野,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四、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与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戏曲进入校园,有利于推动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增进国际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同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戏曲形式也可以通过校园的演出、交流和比赛等方式进行展示和传承,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包容性。
在促进戏曲进入校园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切实加强对戏曲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挖掘和发现戏曲文化的深层内涵和精神价值,打破传统的观念和模式,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和了解戏曲文化,从而保护和传承好这个珍贵的中华文化遗产。
2024年《戏曲进校园》观后感4篇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4篇《戏曲进校园》观后感1作为拥有京剧、汉剧、楚剧、黄梅戏、花鼓戏等32个剧种的戏曲大省,湖北精准施策,出台《湖北省大中专学校戏曲工作“八个一”》和《湖北省中小学戏曲工作“八个一”》落实方案,除观看一场戏曲演出、举办一次戏曲讲座、举办一场戏曲展演活动、创建一批戏曲工作示范学校等共性任务外。
,大中专学校要求建设一批戏曲社团组织,创排一批戏曲剧目,落实一项校园戏曲活动经费,而中小学校则必须用好一套戏曲课件,推介一批戏曲经典唱段,组织一次戏曲夏令营,建设一批戏曲兴趣小组。
量身定制的“八个一”,得到学校、家长、学生、院团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响应。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2上午,我们秋浦小学迎来了戏曲进校园活动。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感受到戏曲的魅力。
第一个节目叫《天女散花》,一位衣着华丽的大姐姐在台上挥舞着长长的、五彩斑斓的水袖,犹如清波荡漾,美极了!接着,一位英俊的大哥哥在台上耍起了宝剑,好不威武!主持人让一个同学上台试着模仿大哥哥的样子,可总是显得很笨拙,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然后,我们听到了一些黄梅戏中比较经典的片段,比如:《打猪草》、《女驸马》等等。
最后一个节目虽然也是以歌唱为主要表现形式,但与前几段委婉动听的唱腔相比,略显粗旷。
每个节目结束后,主持人都会同我们探讨戏曲文化,以及唱戏的人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才能。
这次观看,不仅让我懂得了怎样欣赏戏曲,还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
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只有多接触和学习,才能更好的延续和传承这份辉煌。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3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戏曲剧种以平均一年一个的速度在消失,观众老化分流,“戏迷”“戏粉”锐减,戏曲衰落,前景堪忧。
中国戏曲孤独的守护者们一直坚忍不拔,孜孜以求,坚守定力,苦练内功,遏制流失,用心传承。
在西方文化剧烈冲击的背景下,我们在思考戏曲的存在与发展问题时,也有一种现象,即习惯于在继承与创新这对关系的讨论中本能地维护传承的价值。
戏曲进校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表现力
戏曲进校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表现力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具有重要意义。
戏曲进校园,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表现力。
戏曲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特点,使得它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戏曲进校园的意义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戏曲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感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戏曲进校园,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此外,戏曲还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和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
二、戏曲进校园的方式与方法戏曲进校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来实施。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请专业的戏曲演员到学校进行专场演出。
演员们通过精彩的表演和互动,将戏曲的魅力展现给学生,引发他们对戏曲的兴趣和热爱。
另一种方式是组织学生参与到戏曲剧目的排演和演出中。
学生们可以扮演角色,学习唱腔、舞步和表演技巧,亲身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和奥妙。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相关的戏曲课程,让学生学习戏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艺术修养。
三、戏曲对学生创造力的激发戏曲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注重艺术表达和艺术创造。
学生们在接触和学习戏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到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更可以通过模仿和创新,发展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
在戏曲的演唱、表演和舞蹈中,学生们可以借鉴传统的唱腔和动作,同时也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新和变化,展示个性和魅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四、戏曲对学生表现力的培养戏曲要求演员在表演时通过肢体动作、语言表达和情感演绎来传递信息和展现角色的特征。
学生们在学习戏曲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学生们需要通过观察和模仿戏曲演员的表演风格和动作特点,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和艺术修养。
浅谈戏曲如何进校园
浅谈戏曲如何进校园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戏曲艺术,在进入新时期以后,由于受到新兴媒体和新型娱乐形式的冲击,传统戏曲艺术演员断层,无人学戏,面临传承丧失的状况。
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电影、电视剧以及流行乐对戏曲等传统艺术的冲击越来越大。
一、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戏曲进校园活动要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所以,戏曲进校园活动要从低年级学生,其至是幼儿开始,将相关的知识、教材带进课堂。
尤其是形体训练,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强。
在孩子很小时,就在他们的心灵中种下一颗戏曲的艺术种子,这样才能够为以后的戏曲艺术传承打好根底。
在普及方面,要加强校园推广,与学校艺术教育相结合。
通过普及戏曲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根本功训练的参与体验,让更多学生了解戏曲、喜欢戏曲,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最终到达普及戏曲知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一)通过讲故事提高学生兴趣全国各类戏曲名目繁多,题材广泛,据不完全统计,戏曲在形成与开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万多个传统剧目和新编剧目。
(二)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由于戏曲中包含了一些舞蹈和武术的元素,在教孩子们戏曲中的唱、念、做、打根本功的候,笔者结合这些舞蹈和武术元素来进行因材施教。
例如训练孩子们压腿、落腰、返身、旋腰等动作,这与舞蹈根本功训练是相似的,踢腿、扎马其实可以看作一些简单的功夫动作,学生觉得好玩,学习兴趣也更浓厚了。
此外,还教他们一些最根本的戏曲动作,比方形体、指法、拉山、水袖等,这些动作简单易学,表演空间大,较好地满足了学生们的表淀欲望。
戏曲艺术等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今的社会开展大潮中渐趋边缘化,为挽救戏曲艺术等传统优秀文化,开展好戏曲进校园活动对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开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戏曲进校园的意义
戏曲进校园的意义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随着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戏曲逐渐远离了普通人的生活。
为了传承和
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戏曲进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戏曲进校园还能够为青少年提供一个锻炼自身才艺的平台。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形式,要求演员具备丰富的表演技巧和才华。
对于热爱表演的青少年来说,戏曲这一传统
艺术形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
通过参与戏曲演出,青少年能够学习到
舞台表演的专业知识和技巧,锻炼自身的艺术素养和表演能力。
戏曲进校园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随着现代
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文化逐渐被西方文化冲击和替代。
戏曲进校园能够帮助青少年更好地
了解、感受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戏曲进校园对于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升华精神境界、锻炼自身才艺以及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支持和关注,
让更多的青少年从中受益,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戏曲爱好者,我一直希望能够把优秀的戏曲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戏曲。
正是出于这样的心愿,我参加了戏曲进校园的志愿活动,深入学校,与学生们分享戏曲的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也揭示了一些问题,我深感欣慰和感激。
首先,戏曲进校园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带入学校,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接触到戏曲,增加了他们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认识。
戏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但是在当今社会,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和传统文化的边缘化,戏曲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这次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们了解到戏曲的美丽和魅力,也可以让更多的人重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且,通过这次活动可以激发学生们对文化艺术的兴趣,扩大其知识面,开拓他们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同时,这也是一次有效的方式,增加了戏曲传统的生命力和活力,有利于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戏曲进校园活动也是一次很好的互动学习机会。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不仅传授了学生们戏曲的知识,也给他们展示了我们对戏曲的理解和表现。
而学生们在观看和体验这些戏曲表演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戏曲的理解和认识。
在和学生们的互动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对他们进行适当引导和培养,激发他们对戏曲的兴趣和热爱,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和喜爱。
这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不但可以使戏曲知识更好地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也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演艺技巧,增加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加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相理解。
此外,戏曲进校园活动还是一次很好的戏曲普及宣传机会。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可以借助学校这个平台,反复推广宣传戏曲文化,提高戏曲在学生和社会大众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打破传统观念和偏见,让更多的人了解戏曲、接触戏曲、喜爱戏曲。
浅议戏曲进校园
浅议戏曲进校园在人类迈向现代的进程中,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戏剧和教育之间始终相互影响,关系密切:一方面,由于“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戏剧是离人最近的艺术,戏剧教育是最便捷、最适当的人文素质教育”1;另一方面,教育的现代化,也极大促进了戏剧专业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水平的提高。
1999年6月,随着《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作为素质教育重要支撑的艺术教育受到了空前重视,这其中戏剧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翼。
2008年3月,教育部开始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十省市推行“京剧进课堂”的试点。
此举一出,立刻引来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在肯定这一举措良好出发点的同时,教育、艺术、理论等各界人士,都围绕该举措在施行办法上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
从“京剧进课堂”,很多人引申到了“戏曲进校园”,认为戏曲艺术和素质教育的交融应该从一个更为广阔的大文化视野来观照。
本文借取这种大视角,立足戏剧和教育的互动关系,结合陕西戏曲和教育的现实状况,就“戏曲进校园”,浅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把“京剧进课堂”拓宽为“戏曲进校园”。
教育部“京剧进课堂”的试点,就其初衷而言,显然在于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弘扬中华的传统文化。
然而从具体实施办法看,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憾与不足:其一,把京剧简化为京剧曲目,划入音乐教育的系列,由音乐老师来教授,这一方面把综合性的戏曲艺术简单化,使其难以展示原有的风采、魅力;另一方面又让普通的音乐教师勉为其难。
“现在中小学音乐教师多数是以声乐、器乐或舞蹈为专业的师范毕业生,极少有京剧方面的训练”,“专业演员要四年科班以上,几天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②。
其二,“京剧进课堂”在全国范围推广,难免以京剧一霸独尊的地位,客观上造成对诸多地方戏曲的“歧视”。
2008年,多家媒体曾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对于不同地域来说,忽略地方戏曲的价值与作用,一刀切地推广京剧进课堂,不仅不切实际,而且有悖教育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戏曲进校园在人类迈向现代的进程中,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戏剧和教育之间始终相互影响,关系密切:一方面,由于“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戏剧是离人最近的艺术,戏剧教育是最便捷、最适当的人文素质教育”1;另一方面,教育的现代化,也极大促进了戏剧专业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水平的提高。
1999年6月,随着《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作为素质教育重要支撑的艺术教育受到了空前重视,这其中戏剧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翼。
2008年3月,教育部开始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十省市推行“京剧进课堂”的试点。
此举一出,立刻引来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在肯定这一举措良好出发点的同时,教育、艺术、理论等各界人士,都围绕该举措在施行办法上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
从“京剧进课堂”,很多人引申到了“戏曲进校园”,认为戏曲艺术和素质教育的交融应该从一个更为广阔的大文化视野来观照。
本文借取这种大视角,立足戏剧和教育的互动关系,结合陕西戏曲和教育的现实状况,就“戏曲进校园”,浅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把“京剧进课堂”拓宽为“戏曲进校园”。
教育部“京剧进课堂”的试点,就其初衷而言,显然在于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弘扬中华的传统文化。
然而从具体实施办法看,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憾与不足:其一,把京剧简化为京剧曲目,划入音乐教育的系列,由音乐老师来教授,这一方面把综合性的戏曲艺术简单化,使其难以展示原有的风采、魅力;另一方面又让普通的音乐教师勉为其难。
“现在中小学音乐教师多数是以声乐、器乐或舞蹈为专业的师范毕业生,极少有京剧方面的训练”,“专业演员要四年科班以上,几天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②。
其二,“京剧进课堂”在全国范围推广,难免以京剧一霸独尊的地位,客观上造成对诸多地方戏曲的“歧视”。
2008年,多家媒体曾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对于不同地域来说,忽略地方戏曲的价值与作用,一刀切地推广京剧进课堂,不仅不切实际,而且有悖教育规律。
《人民日报》记者就认为,15首京剧曲目进课堂,其效果与其说在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启蒙价值,倒不如说在于彰显传承传统文化的标志和导向意义3。
为了不使戏曲艺术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落空,笔者认为,在“京剧进课堂”之外,还应双轨并行地开展包含各类地方戏的“戏曲进校园”活动。
这样,既表现出对教育导向性的认可,又体现了对文化多元化的尊重。
作为“京剧进课堂”的有益补充,因而“戏曲进校园”更具现实意义,理应受到更密切的关注和更大力的支持。
与规范化的“京剧进课堂”不同,“戏曲进校园”应突出灵活、自由的特点,遵循不限年龄、阶段、剧种、曲目、方式和形式的原则。
具体地说,不限年龄、阶段,是指“戏曲进校园”的“校园”,不仅包括中小学、而且包括各类大、中专院校。
和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有更充裕的自由时间、更良好的艺术感悟力和理解力、更广阔的校园文化活动场所。
因而,大专院校理应成为“戏曲进校园”的重阵。
与中小学中简单的京剧赏析课相比。
大学里的戏曲研习不仅条件成熟,而且效果显著。
依托于中文、艺术等人文学科,高等院校不仅可以开设多层次的戏曲课程,而且可以成立形式多样的戏曲研习社或兴趣小组。
目前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由大学生自发组织的戏曲社团。
不仅影响大,而且水平高,充分体现出大学校园在普及戏曲艺术、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巨大潜力与活力。
不限剧种、曲目,指“戏曲进校园”不应硬性规范,而要因地制宜、因情而异地开展活动。
避免像“京剧进课堂”那样仅仅局限于课堂和15首“戏歌”。
“戏曲进校园”,应从更广阔的视角还原戏曲艺术综合性的魅力,重视戏曲的地方特色及其与地域文化的深刻联系。
例如在陕西,京剧的影响远远弱于秦腔、眉户等本土地方戏。
在当地,京剧的现场演出,极其“罕见”,但秦腔等地方戏则司空见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剧社演出的话剧《镀金》惯。
由此,“戏曲进校园”,当然应以本土地方戏为主导。
在广大的县、乡、村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不仅师资困难,而且学生兴趣也大成问题。
但若是秦腔、眉户等地方戏进校园,情况则大相径庭。
不少县、乡的中小学生,由于其家庭背景或其他原因都或多或少地接受过地方戏曲启蒙和熏陶。
有些学生甚至还参加过广播电台、电视台举办的“戏迷叫板”之类的比赛。
因而突破“京剧进课堂”的匡范,让地方戏进校园,不仅省钱、省力,现实可行,而且契合学生口味,容易取得实效。
不限方式和形式,是指“戏曲进校园”应大胆借取社会各界的外力来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以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机制来普及戏曲艺术。
比如“秦腔进校园”,就不是仅仅把十几首秦腔唱段请进来。
可以请进来的,还有专业戏曲演员的指导和辅导。
他们不仅教授唱段、示范动作,而且可以带来专业的戏曲伴奏、服装、化妆、道具,以及不同规模的专业性现场演出。
突破课堂的狭小空间和强制性,“戏曲进校园”不必强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而应遵循整体普及和重点提高的思路,以剧社小组或兴趣班的形式,让真正有兴趣、有基础的学生活跃起来,然后再去辐射、感染其他学生。
一言以蔽之,“喜爱”比“学会”更重要。
二、立足大学。
转变观念,让“戏曲进校园”取得实效。
虽然大专院校理论上应是“戏曲进校园”的重点阵地。
但从实际现状看,戏曲在大学校园的情景可谓相当惨淡:全国百分之八九十的高校剧社几乎都是话剧社团,戏曲社团几乎是凤毛麟角,而且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几个少数城市。
分析原因。
主要有三:其一,以“说话”为主的话剧,形式通俗、技巧简单、易学易练,便于普及。
戏曲却不同,唱、念、做,技巧综合性高且难度大,伴奏、服装、化妆、道具也繁冗复杂。
要言之,戏曲既难学难练,又费钱费事。
其二,作为现代化进程的一个产物,话剧形式、内容既有强烈的现代性又有鲜明的时代感,很易与大学生产生共鸣。
戏曲则因其诞生、发展于农耕文明时代,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都明显和当代生活存在较大的距离。
对大学生而言,传统占绝对优势的题材局限、程式繁冗的表演程式、一板三眼的缓慢节奏,使得戏曲不能像话剧那样成为他们“直抒胸臆”的艺术工具,而只能沦为被远观和敬畏的对象。
其三,对年轻、活泼、开放的大学生来说,流行歌、摇滚乐、先锋话剧、电影、电视等艺术都以其新颖、现代的形式让他们的青春激情得到一种尽情发挥和宣泄。
但戏曲则相反,由于过于的阳春白雪和传统古雅,大学生们要么“敬而远之”,要么“望而生畏”。
不少地方戏,由于风格过于粗犷、质朴,观众群体又集聚在农村,因而和京剧相比,它们受到大学生的排斥、拒绝或奚落、嘲弄往往还是双重的。
这种文化心理定势,对于地方戏的普及、弘扬,无疑会造成很大的现实障碍。
由上述现实看,“戏曲进校园”要真正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就需要我们结合时代、地域的特点努力更新观念、转换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具体到秦腔、眉户等地方戏进校园,笔者认为:首先,戏曲界的专业人士一定要和大专院校的教育者紧密结合,把“戏曲进校园”活动看成一个既关乎学生素质教育又关乎戏曲艺术发展的“双效共赢”举措。
为此,笔者强烈呼吁教育管理部门和文化管理部门积极沟通,加强合作;各级各类学校和戏曲院团也应强化联系和往来,以宏观的视野,立足长远来落实“戏曲进校园”的具体措施。
尤其是高等院校,应真正从素质教育和文化振兴的角度看待这项活动,不应视其为一种无关痛痒的热闹、点缀或麻烦、累赘。
对于戏曲院团而言,应更加积极主动走向校园,把校园看成普及戏剧文化、培养潜在观众、弘扬民族传统艺术的绝佳阵地。
戏曲界的专业人士一定要有计划、有目标、有规模地走进校园,演出、讲授、教唱、宣传和普及中华戏曲。
其次,高校中戏剧、文学、艺术、历史等人文学科的教师一定要摆脱对戏曲,尤其是本土地方戏的漠视、轻视和歧视,积极关注、研究、弘扬地方戏曲。
现在高校里开设戏剧概论专业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的虽然不少,但许多教师秉持的却是狭隘的“小戏剧观”。
他们在潜意识里把戏剧等同于话剧,把戏曲等同于宋元杂剧、明清传奇,而传奇又简单地等同于案头的剧本文学。
亳不夸张地说,不少戏剧课教师,基本是半个“戏盲”――即只知剧本文学而其他一概不知、只讲戏剧文学而其他一概不讲的“戏文”老师。
因而,要不使“戏曲进校园”落空,就很有必要先对相关的专业老师进行“扫盲”――不仅要扫知识、技巧的“盲”,更要扫观念和认识上的“盲”。
戏曲院团应积极协助高校教学,辅导、辅助相关专业教师来了解、掌握地方戏曲基本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技巧。
要让老师首先了解、喜爱,然后再去影响、感染学生。
再次,戏曲自身的发展、提高,也是“戏曲进校园”取得实效的关键。
以陕西为例,作为我国梆子鼻祖和中华戏曲百花园最耀眼的奇葩之一,秦腔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
但毋庸讳言。
秦腔当前的发展,无论从创作实践、理论研究还是产业运作方面看,都遭遇着不小的困境和问题。
现实诸多课题,需要创作界、理论界、教育界、管理界来合作“攻关”,研究解决。
在这方面,京剧和其他地方戏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值得认真借鉴和吸取。
当然秦腔自身的艺术改革、理论创新和传播实践也需要不断地总结。
这其中,“戏曲进校园”首先要从理论上加以厘清、从机制上得到保障。
三、筹建地方性戏曲学院,让戏曲“进驻”校园。
按照一般的理解,所谓“戏曲进校园”是一个把戏曲请进、引入校园的“由外到内”的过程。
但如果从立足戏剧和教育互动、融合的新立场来辩证地理解这项举措,即不仅仅把戏曲请进、引入校园,而且要让其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要言之,戏剧不但要“进”而且要“驻”校园。
为此,我们不能不提及戏曲自身的艺术专业教育了。
严格地说,“戏曲进校园”应是一项以学校素质教育为本位的举措。
戏曲自身的专业教育――如编、导、音乐、舞美人员的培养不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但这里我们把二者联系起来讨论,实际上是受两则事例的启发:一是上世纪初西安易俗社的建社宗旨,二是当代中国戏曲学院开设“青年戏曲演员研究生班”的成功实践。
易俗社之所以区别传统的江湖社班、不同于其他秦腔剧团,关键就在于它将戏曲和教育紧密结合,不同俗流的更高追求。
正如其社名所示,易俗社是“一个‘以辅助社会教育’,‘启迪民智’,‘移风易俗’为宗旨”0的新型现代剧社,它完美地将戏曲专业教育、剧团商业演出和大众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
始于1996年的“青年戏曲演员研究生班”,继承了易俗社的思想遗产,坚持把演员的专业技能训练和文化素质提高相互渗透。
其开始几届的对象,主要是京剧界一些已有相当演出经验、并取得一定成绩的青年演员,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15个地方剧种。
经过10多年的摸索,这项工程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积极效果。
优秀的青年演员经过研究生班的学习、提高,不仅演技大有长进,而且整体综合素质有了质的飞升。
他们学成回到各自的院团里,作为骨干栋梁不仅促进了当地戏曲的发展,而且对整体中华民族戏曲瑰宝的继承、弘扬、改革和创新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