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管理制度(干货)
急诊急救管理制度
急诊急救人员需具备一定的心理疏 导能力,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必要 的心理支持。
04
急诊急救质量管理
监测和评估机制
定期进行急诊急救质量检查
通过定期检查,确保急诊急救流程的合规性和质量。
建立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
收集和分析与急诊急救相关的数据,以便了解现状和问题。
设立独立的评估机构
由专业人员组成的独立评估机构,对急诊急救质量进行客观评估 。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积极回应患者关切,提升患者满意度。
问题解决和跟踪机制
对收集到的反馈进行汇总分析, 找出问题根源,制定相应的改进
措施。
建立问题跟踪机制,确保问题得 到及时解决和改进,提高服务质
量。
将问题解决和改进情况定期向患 者公开透明,增强患者对医院的
信任度和满意度。
07
总结和展望
实施效果和经验总结
完善培训体系
加强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提高急救能力和水平。
优化流程
根据实际需要,不断优化急诊急救流程,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提高救治效率。
相关政策和法规的适应性
遵守政策法规
急诊急救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需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 策和法规。
及时调整
根据政策和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急诊急救管理制度,确保 其适应新的政策和法规。
建立标准化、规范 化的急诊急救管理 制度,提升医院整 体服务水平。
范围和适用性
该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 急诊急救的科室、部门及人员
。
包括院前急救、急诊科、重症 医学科、手术室等。
不适用于院外急救和灾难救援 。
02
急诊急救体系
急诊科设置和运行
急诊科布局
急诊科应设置独立的出入口, 分设抢救室、诊室、观察室、 治疗室等区域,并保持环境整
急诊急救抢救管理制度
急诊急救抢救管理制度一、急诊急救抢救管理制度的建立1.1. 建立专门的急救委员会医疗机构应建立专门的急救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完善急救工作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
急救委员会由医院领导、急诊科主任、抢救专家和护理部主任等组成,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急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
1.2. 制定急诊急救抢救管理制度文件急救委员会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急诊急救抢救管理制度文件,包括急诊抢救流程、急救设备配置要求、急救人员培训要求等内容。
这些文件必须详细规定急救行为的操作规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急救护救工作。
1.3. 建立急救知识培训体系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急救工作的认识和技能,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急救知识培训体系。
通过定期举办急救培训班、模拟演练等活动,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确保他们具备适应各种急危情况的应变能力。
1.4. 设立急救质量评估和监控机制为了保障急救护救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医院应设立急救质量评估和监控机制。
定期对急救护救过程进行评估和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确保急救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1.5. 强化急救设备和药品管理为了确保急救设备和药品的及时供应和有效使用,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管理制度。
定期检查急救设备的功能和状态,定期更新急救药品,提高急救抢救的效率和成功率。
二、急诊急救抢救管理制度的实施2.1. 急诊抢救流程的严格执行在实际急救工作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急诊抢救流程执行,不能有任何疏忽和纰漏。
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快速判断和处理,确保患者尽快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抢救。
2.2. 急救人员的分工协作在急救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做好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医生要快速判断病情并做出治疗方案,护士要协助医生进行护理工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2.3. 急救设备和药品的及时使用在急救护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急救设备和药品的使用方法,确保其在急需时刻能够立刻启动,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和成功率。
急诊科急救处置管理制度
急诊科急救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急诊科急救处理工作,提高医院紧急救援本领和效率,确保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得到及时、科学、规范的抢救和救治,订立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卫生法》《急诊医学规范》《急救技术操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急诊科的急救处理工作,包含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应急预案等。
第三条急救处理原则1.急救工作应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中心。
2.急诊科医护人员应遵从高效、快速、安全、连续、循证的工作原则。
3.提倡多学科、多专业的急救处理模式,提高综合救治本领。
第二章急诊科医护岗位职责第四条急诊科主任急诊科主任负责急救处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具体职责包含:1.订立和完善急诊科急救处理制度和流程。
2.组织开展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工作。
3.确保急诊科设备和药品的储备和维护管理。
4.监督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五条急诊科医生急诊科医生重要职责包含:1.手记患者病史,进行初步急诊评估和处理。
2.订立急救方案,进行急救处理。
3.进行急重症患者的监护和治疗。
4.参加急救科疑难病例讨论和学术沟通。
第六条急诊科护士急诊科护士重要职责包含:1.接诊患者,记录病情,搭配医生进行初步急诊评估。
2.帮助医生进行急救处理工作,如心肺复苏、静脉输液等。
3.负责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动。
4.保障急诊科设施和设备的干净、乾净、有序。
第七条急诊科药师急诊科药师重要职责包含:1.负责急救药品的储备、配置和管理。
2.依据医生的处方供应合理用药建议。
3.监测药品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4.参加急救药品的采购和库存管理工作。
第三章急救操作规范第八条心肺复苏1.急诊科医生和护士应娴熟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规范,应依照国际指南进行操作。
2.心肺复苏应在最短时间内开始并连续进行,医生和护士应轮流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操作。
3.心肺复苏后,应及时进行相关数据记录和分析,供应给后续医疗工作的参考。
医院急诊抢救管理制度
医院急诊抢救管理制度一、抢救室人、物应随时处于应急状态,保证急救药品“四定”、“三及时”,即定品种数量、定地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
二、抢救室医护人员在抢救工作中要密切合作,以“高速、高效、高度责任感,一切为了病人”为宗旨,抢救果断迅速、分秒必争、操作娴熟、分工明确,严防差错事故。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及请示报告制度。
三、急诊抢救室在急诊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实行24小时工作制,做好急、危、重症的抢救工作。
四、尊重危、重症优先处置权。
五、遇有受伤的执法人员,优先接诊迅速开放绿色生命通道。
六、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凡属抢救病员,都应有详实、准确的记录,内容包括病员一般情况、所属科别、初步诊断、生命体征、所做检查及结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转归等,时间应精确到分钟。
各种抢救药品的空瓶、输液空瓶、输血空袋,应暂时保留,以便复核查对。
七、严守保护和保密原则,关爱病员,尊重病员隐私。
遇病情较重病员,医生应及时发出书面病危通知书。
八、尊重病员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及时如实告知病员的病情、所采取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
对有风险的治疗应严格履行签字告知手续,同时尽量避免对病员产生不利后果。
九、病员在抢救室内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六小时,医生应及时根据病人做出收入院或观察室的决定。
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员,需有医生或护士陪送入院,与病房或观察室医护人员详细交接。
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者及时转入传染病区。
十、死亡病员应立即转移出抢救室,在抢救室内存放时间不应超过半小时。
无主死亡病员的遗物应由两名值班护士填写财物清单,交由在班护士保管。
死亡证明书填写应准确、全面。
必须在确认遗体已转移出抢救室后方可发出死亡证明书,领取者必须注明姓名、身份证号码与死者的关系。
抢救室不接收外院转来的死亡病员,应由转送医院接回。
十一、严格控制麻醉处方和精神病用药处方的管理,医护间应密切协作,对已知或可疑成瘾者,护士应提醒医生。
急诊与急救流程管理制度
急诊与急救流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管理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优化急诊与急救流程,提升医院的急诊与急救服务质量,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急诊科、急诊医生、急救人员等相关部门和人员,规范急诊与急救流程管理。
第二章急诊科的设置与人员配置第三条急诊科的设置•医院应设立特地的急诊科,合理规划急诊科的设施、仪器和储备药品等。
第四条急诊医生的岗位要求•急诊医生应具备医学相关专业的学历,持有相关执业资格证书。
同时,应参加相关的急诊培训和考核,具备坚固结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第五条急救人员的培训和认证•急救人员应参加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并通过相关认证机构的考核,取得急救证书。
第六条人员配置与值班布置•医院依据每日急诊人流量和工作需要,合理配置急诊医生和急救人员,并订立科学的值班布置,确保急诊科的正常运行。
第三章病人接诊与初步诊断第七条接诊流程•病人抵达急诊科后,由门诊接待人员进行登记,了解病情基本情况,并引导病人前往急诊候诊区等待。
第八条医生接诊与初步评估•急诊医生应及时接诊病人,依据病人主诉和体征,进行初步评估,及时推断病情的紧急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第九条快速初步诊断•急诊医生应借助临床经验和现代医疗设备,进行快速初步诊断,确保病情评估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第十条病历记录和信息传递•急诊医生应及时记录病历,准确记录病人的基本信息、主诉、体征和初步诊断等,并及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后续医生和护理人员。
第四章急诊治疗与紧急时刻处理第十一条急诊治疗的原则•急诊医生应依据病人的病情和需要,采取科学、规范的急诊治疗措施,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和疾病的及时掌控。
第十二条抢救人员的行动准则•在紧急时刻,急诊医生应立刻启动急救流程,组织抢救团队,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快速而有效地进行抢救,争取抢救时间。
第十三条急救设备和药品的储备与管理•医院应布置特地部门负责急救设备和药品的储备与管理,确保设备完好可用、药品新鲜有效。
医院急诊急救管理制度
医院急诊急救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院急诊急救工作的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品质,订立本医院的急诊急救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急诊科、急诊室、急诊手术室、急诊察看室、急救中心等相关部门,包含医生、护士、技术人员以及其他从事急诊急救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的实施遵从以下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保护患者合法权益;2.严守医疗伦理,敬重患者的人格尊严;3.确保急诊急救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4.加强医患沟通和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第二章急诊科第四条急诊科的职责急诊科是医院急诊急救工作的紧要构成部分,重要负责接诊和处理各类急诊患者,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职责:1.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并订立相应的治疗方案;2.快速、准确地进行医学诊断,并供应及时的治疗;3.组织并进行各类急诊手术、急诊察看等医疗服务;4.组织急诊医疗队伍培训、演练,提高响应和处理急诊情形的本领;5.订立和完善急诊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五条急诊科的管理1.急诊科应设置专业资深的临床医生担负科主任,并配备急诊医生、护士等相关人员;2.急诊科应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和快速响应机制,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3.急诊科应建立病历、医嘱、用药等规范化管理制度,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供应科学依据;4.急诊科应定期进行科室整顿和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5.急诊科应与其他科室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加强联动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三章急诊室第六条急诊室的职责急诊室是患者急救、救治的紧要场合,重要负责对急诊患者进行初步的接诊和处理,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职责:1.快速投入急诊患者的监护、血压测量、体温测量等基础医疗服务;2.进行急诊患者的常规检查、辅佑襄助检查等相关工作;3.依据患者病情,及时布置急诊患者的治疗计划,供应必需的医疗救治;4.搭配急诊科医生进行急诊手术、急诊察看等医疗服务;5.组织急诊室内部人员进行日常培训和演练,提高救治本领。
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1. 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和优化急诊科院前急救工作,确保在院前急救中提供高效、安全和质量的医疗服务。
该制度适用于急诊科所有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急救人员等。
所有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急救工作的有序开展。
2. 急救流程2.1 院前急救流程1.接收呼叫:接收急救电话时,急救中心应详细了解病情信息,迅速判断急救性质、类型和急救所需资源,并将电话录音留档。
2.派遣救援:根据急救性质和类型,急救中心应迅速调度专业急救人员和救护车前往现场。
3.到达现场: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评估患者情况,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理,如心肺复苏、止血或固定骨折等。
4.运送医院:急救人员判断患者需要立即送往医院时,应及时选择合适的医院,并与医院联系,确保患者的迅速收治。
5.汇报信息:急救人员应及时向急救中心汇报患者的情况、治疗措施和目标医院等信息。
2.2 急救医生流程1.病情评估:急救医生在接收到急救电话后,应根据接收到的病情信息,全面评估患者的状况,并进行必要的治疗决策。
2.急救处理:急救医生应熟悉并掌握常见的急救技术和操作,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静脉注射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3.病例记录:急救医生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病历信息、诊断结果、治疗措施和效果等,并将其归档保存。
4.报告上级:急救医生在急救过程中遇到疑难、危重病例或紧急情况时,应及时向上级医生或主管汇报情况,寻求指导和支持。
3. 急救设备和药品管理3.1 急救设备1.设备采购:急诊科应根据工作需要,合理评估和计划设备采购,并按照科室管理规定进行采购程序。
2.设备检验和维修:急诊科应定期对急救设备进行检验和维修,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或损坏情况。
3.设备标识和保存:每台急救设备应有明确的标识,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唯一编码等信息,并按照管理要求妥善保存和保管。
3.2 急救药品1.药品采购:急诊科应根据临床需要,设定药品采购计划,并按照医院药品采购管理规定进行采购程序。
急诊与抢救工作管理制度
急诊与抢救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保障医院急诊与抢救工作的高效运行,供应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卫生行业标准以及医院内部管理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的急诊科、急救中心及相关抢救工作的管理,包含急诊接诊、急救处理、危重病人抢救等。
第三条职责分工1.医院领导层定期组织急诊与抢救工作的经验总结和业务培训。
2.急诊科负责急诊病人的接诊、诊断以及基本治疗。
3.急救中心负责急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处理。
4.各科室搭配急诊与抢救工作的医疗支持和转诊。
第二章急诊工作管理第四条接诊流程1.急诊科医生应依据患者病情,合理布置病人的接诊次序。
2.急诊医生应自动向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病史、病情等必需信息。
3.急诊医生应快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和处理。
4.急诊医生应依据患者病情,合理布置检查、治疗和转诊等措施。
第五条紧急医疗措施1.急诊科配备必需的急救设施、设备和药品。
2.急诊医生应随时保持应急处理的技能,能够娴熟操作急救设备。
3.急诊医生应在病情紧急时快速采取必需的紧急医疗措施,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
第六条病历记录与信息报告1.急诊医生应认真记录患者的病历,包含患者病情、处理过程、药物使用等紧要信息。
2.急诊医生应及时将患者的信息报告给相关科室,并供应必需的转诊资料。
第七条设备管理1.急诊科应定期对急救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2.检查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记录检查结果并及时修复故障。
第三章抢救工作管理第八条抢救流程与引导1.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抢救工作流程,明确各岗位的职责。
2.医院应定期组织抢救工作的培训和演练,提升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理本领。
第九条心肺复苏1.抢救中心应配备必需的心肺复苏设备和药品,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医务人员应掌握心肺复苏技术,严格依照国际标准操作。
第十条危重病人抢救1.抢救中心应及时组织医务人员对危重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和治疗。
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一、前言急诊科是医院中最繁忙的科室之一、作为医院的窗口,急诊科接收和处理各种急诊病患,对病患的救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的目的1.提供健全的急救管理制度:确保院前急救环节能够按照一定的流程和规范进行,提高救治效率和减少错误发生。
2.保护生命安全:急救环节处于救死扶伤的第一线,应该高度重视病患的生命安全,确保能够及时进行救治。
3.加强科室间的协作:急诊科需要与其他科室进行密切合作,确保病患能够得到全面的救治。
三、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1.急救人员培训和考核:-急诊科医护人员应该定期进行急救培训,包括基本的急救知识、院前急救流程等。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该参加急救技能考核,确保能够正确和熟练地进行院前急救工作。
2.院前急救装备和设施:-急诊科应配备完善的院前急救装备和设施,包括心脏复苏仪、除颤仪、呼吸器等。
并应该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和设施的正常工作。
-急诊科应有充足的救护车辆,并保持车辆的良好状态,确保可以随时出车。
3.院前急救流程:-院前急救流程要求包括具体的时间节点、操作流程和责任分工等,以确保急救工作的高效和准确进行。
4.院前急救记录和信息管理:-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准确地记录院前急救的相关信息,包括病情描述、急救过程、使用的药物和设备等。
-急诊科应建立完善的院前急救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信息能够及时保存和检索,为病患的后续治疗提供支持。
四、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的执行1.员工守则和岗位责任:-急诊科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员工守则,在院前急救中起到表率作用。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在院前急救中尽职尽责。
2.制度落实和监督检查:-医院应加强对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的宣贯和培训,确保所有医护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和遵守制度要求。
-医院应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急诊科的院前急救管理制度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五、结语。
医院急诊急救科管理制度
医院急诊急救科管理制度1. 前言医院急诊急救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负责处理急诊病患的救治工作。
为了规范和提高急诊急救工作效率,我院制定了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明确急诊急救科工作职责、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工作质量和安全。
2. 急诊急救科组织架构急诊急救科设立有以下职位和岗位:2.1 急诊急救科主任急诊急救科主任是急诊急救科的负责人,主要职责包括:•组织急诊急救科的工作;•确保急诊急救科的正常运行;•指导、培训和督促急诊急救科医务人员。
2.2 急诊医生急诊医生是急诊急救科的核心岗位,主要职责包括:•接诊和处理急诊病患;•评估病情并制定救治方案;•进行急救操作和处方医疗措施;•与其他科室进行协作。
2.3 护士急诊急救科护士的主要职责包括:•协助医生进行急诊病患的救治;•监测病患的生命体征;•给予病患基本治疗和急救护理;•维护急诊急救设备和药品的储备。
3. 急诊急救科工作流程为了提高急诊急救工作效率和质量,我院制定了以下工作流程。
3.1 急诊病患的接诊•病患到达急诊科后,由相关人员进行登记和初步询问;•快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分诊至不同等级的急诊区域;•急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3.2 急诊病患的诊断和治疗•急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详细询问和体格检查;•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检查;•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救治方案,并及时进行急救操作和处方医疗措施;•完成急诊病患的记录和报告。
3.3 急诊病患的转运和跟踪•若患者需要进一步治疗,急诊医生要及时安排转运;•急诊医生需向接收科室进行交接,说明患者病情和救治措施;•急诊医生要做好患者后续符合医疗行为规范的信息跟踪工作。
4. 急诊急救科绩效考核为了衡量急诊急救科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我院制定了绩效考核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急诊病患的平均等待时间;•急诊病患的处理时间;•急诊病患的治愈率和转院率;•急诊急救科医生和护士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情况。
医院将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急诊急救科医务人员进行奖惩和岗位晋升。
急救急诊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急救急诊工作管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急救急诊科工作制度1. 急诊科工作时间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
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规则、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
2. 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药房负责管理,定期检查,确保完好无损。
3. 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接诊室。
有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就诊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
4. 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在5-10分钟内接诊患者,进行处理。
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室护士随时通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有关科负责人联系,查清原因后予以严肃处理。
5. 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接待急诊患者。
6. 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药房负责管理,定期检查,确保完好无损。
三、急救急诊抢救制度1. 急诊医师接诊危重病人时,应立即接待和处置病人。
从患者进院到开始处置时间不超过5分钟,急诊抢救患者立即处置。
2. 急诊医师在处置病人时,如遇有疑难急诊患者应立即请上级医师或相关专科医师会诊,办公时间应20分钟内(晚上1小时内)到场参加会诊。
3. 重大抢救、突发医疗事件及特殊事件必须立即报告科主任、急诊科主任必须到场。
并报告医务科,以便协调。
四、急救急诊安全管理制度1. 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每日核对医嘱,发现疑问立即向有关人员反馈。
未经核对的医嘱不得执行,一旦医嘱执行有误,不得隐瞒,立即通知医师并采取补救措施。
2. 加强对昏迷及意识不清病人的管理,24小时内必须有专人陪护,躁动不安者应使用床档或四肢约束带约束,以防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3. 严格执行护理分级管理的相关制度,按时巡视病房。
4. 严格遵守毒麻药管理制度,杜绝不安全隐患。
急诊急救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急诊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急救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急诊科主任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制度的实施,并对急诊急救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2. 急诊科护士长负责具体落实本制度,负责组织科室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提高急救水平。
3. 急诊科医护人员负责严格遵守本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急救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三、急诊急救安全管理制度1.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对患者负责,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熟悉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急救器械和药品的使用方法。
3.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医嘱准确无误。
发现疑问及时向有关人员反馈,未经核对的医嘱不得执行。
4.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昏迷及意识不清病人的管理,24小时内必须有专人陪护,躁动不安者应使用床档或四肢约束带约束,以防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5.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关注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将其安置在安全房间,房间内不得有锐器等危险物品,以防自杀或伤及他人。
6.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有自杀倾向患者的监护,通知家属、值班医生、护士长并做好记录,实施24小时监护。
7.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护理分级管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毒麻药管理制度,杜绝不安全隐患。
9.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及消防知识的宣传,责任落实到人,随时查除不安全隐患,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消防应急事件的处理。
10.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必要时防止防滑警示,以防病人摔倒。
11.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加强急救物品、药品、器械、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可用。
12.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四、奖惩措施1. 对严格执行本制度,在急救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医护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医护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等处分。
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急诊科作为医院中最为紧急、最需要处理的科室之一,其急救管理制度的建立至关重要。
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是指急诊科在院内处理紧急病情时所必须遵守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因此,该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不仅关系到急诊科医生的医患安全,更对医院的声誉和信誉产生重大影响。
一、急救流程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包括应急处置程序、病人转运操作规范、急救物品及设备管理、医生培训指导及记录等流程。
其中,应急处置程序是急诊急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急诊科医生应第一时间进行病情判断,及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若患者需要转运到其他医疗机构时,医生还需制定相应的转运方案,并详细记录病人信息、治疗方案及药物使用情况等。
二、急救设备和物品的管理扎实的基础设施是开展急救管理制度的保障。
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应包含各类急救设备、药物的使用规范和维护管理措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设备和物品能够及时启用。
管理制度还需要考虑如何回收、清洁、维修设备,定期更换药品等有关问题,以确保急救设备的完好运行和药品的有效性。
三、医生培训与记录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中还应配有医生培训。
急诊医生需要时刻保持专业素养,做好急救操作的技术储备,同时还需要接受定期的医疗技术和急救培训,以保持其技能和实践经验的水平。
另外,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急救档案,完整记录每一次急救的过程,包括用药情况、转移方案、医疗手段等,并对记录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便于管理人员进行统计分析。
四、与其他科室的协调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还需包含与其他科室的协调管理。
因为在医院中,不同科室之间的工作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
医院应制订与急救有关的协调管理方案,使急诊科与其他科室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免除重复工作和决策不协调的问题,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
总之,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和科学实施,可以保障急诊医生的安全和病人的权益,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治疗效率,加强科室与医院的合作和协作,建立良好的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医院的急救治疗水平和科室竞争力。
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2篇)
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2篇)篇一: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第一条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急诊科院前急救服务的流程,保障患者及时、有效地获得紧急救治,提升院前急救水平,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二条急诊科院前急救服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司机等,他们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院前急救流程,能够迅速、准确地对急救患者进行抢救。
第三条患者在发生急救情况后需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急救中心接到电话后,将根据患者所在地点的远近和交通状况,派遣合适的急救车前往。
第四条急救车在接到急救任务后,应迅速出发,遵守交通规则,保障患者的安全。
急救车应该配备完善的应急设备和药品,并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第五条急救人员在出车前应核查急救车上的设备和药品是否齐全,确认无误后方可出车。
急救人员应配备专业急救工具和设备,并熟练掌握使用方法。
第六条急救人员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在急救过程中需要保持冷静,高效完成抢救任务。
第七条急救人员对患者的隐私要予以尊重,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安全。
在急救过程中,应妥善保管患者的医疗档案,在抢救结束后及时归档。
第八条急救人员在院前急救过程中,需要与医院急诊科医生保持流畅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患者的抢救任务。
第九条急诊科院前急救服务人员需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自身的急救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第十条对于违反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的人员,将视情节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罚,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应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
篇二: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第一条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急诊科院前急救服务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提高院前急救服务的效率和水平,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紧急抢救。
第二条急诊科院前急救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司机等,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第三条患者在急病或意外事故发生时,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进行呼叫,急诊科院前急救中心接到呼叫后,应立即派遣急救车前往事发地点。
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目标:本院急诊科设施齐备,人员配备合理,旨在提高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灾害事故急救。
职责:1.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设施及药品。
2.医务科、护理部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3.科主任、护士长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保持救护车车厢内的卫生。
4.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
5.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的工作。
工作程序:1.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按照《基本医疗管理制度》的要求,救护车设施要求配置所需设施及通信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
2.值班人员准时认真做好交接班,熟悉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作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3.值班人员接到呼120指令单后,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理人员和司机(必要时派出护工)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
有关救护车的工作程序详见《救护车的管理制度》。
4.院前急救内容: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应立即检查患者,根据病情可就地抢救,或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中应密切视察生命体征变化。
若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
现场急救:旨在拯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楚和并发症,积极对症治疗。
1.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痰及清除分泌物,呼吸兴奋剂,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2.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药物治疗等)。
3.保持中枢神经体系功能。
4.急性中毒处理。
5.脑、胸、背、脊柱、四肢和其他受伤部位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6.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
途中救护:途中转运患者,必须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急诊与急救管理制度
急诊与急救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规范急诊与急救服务流程,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急诊科室和急救中心,包含医生、护士、技师等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急诊与急救服务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做到快速、准确、合理、科学、安全。
第四条急诊与急救服务应遵守医疗伦理和行业规范,保密患者隐私,敬重患者权益。
第二章急诊与急救服务流程第五条急诊接诊流程1.患者到达急诊科室后,由护士进行初步评估并记录患者基本信息。
2.护士应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分级,紧急情况应立刻报告医生。
3.医生依照患者分级进行诊断和治疗,必需时可进行各项检查。
4.医生应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诊断和治疗方案,征得患者同意后执行。
5.医生和护士应做好急诊记录,包含患者基本信息、主诉、体征、诊断和治疗情况等。
第六条急诊察看室管理流程1.医生依据患者病情决议是否收治入急诊察看室。
2.护士应及时将患者转送至察看室,并做好接诊和收治准备工作。
3.护士应紧密关注患者病情变动,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必需的处理措施。
4.患者在察看室内应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并记录在病历中。
5.医生要定期查房,评估患者病情,订立出院或连续察看的决策。
第七条急诊转诊流程1.当急诊科室无法处理患者病情时,必需时应及时转诊至其他科室或协作医院。
2.转诊应由医生负责,报告相关科室并与接诊医生进行沟通沟通。
3.护士应帮助医生完成转诊准备工作,包含患者病历、检查结果、诊断看法等资料的整理。
4.转诊后,原急诊科医生应与接诊医生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和转诊结果。
第八条急诊处理流程1.依据患者病情和急诊科室设备资源情况,医生应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2.急诊处理包含药物治疗、手术处理、特殊检查等,医生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推断并执行。
3.医生和护士应紧密搭配,确保处理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4.急诊处理完成后,医生应及时记录相关操作和治疗效果,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解释和引导。
急诊科抢救日常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急诊科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急诊科所有医护人员及工作人员。
二、组织架构1. 急诊科抢救小组:由急诊科主任担任组长,负责抢救工作的全面领导和指挥。
2. 急诊科抢救小组下设:(1)抢救值班医生:负责急诊抢救工作的具体实施,对抢救过程中的病情变化进行及时处理。
(2)抢救值班护士:负责抢救患者的护理工作,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3)抢救室护士:负责抢救室内的药品、器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4)急诊科其他医护人员:协助抢救小组完成抢救工作。
三、抢救工作流程1. 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立即启动抢救程序。
2. 抢救值班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决定是否进行抢救。
3. 抢救小组根据患者的病情,迅速制定抢救方案。
4. 抢救值班医生下达抢救医嘱,抢救值班护士执行医嘱。
5. 抢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6. 抢救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四、药品及器械管理1. 急诊科抢救室内的药品、器械必须齐全、完好,由抢救室护士负责管理。
2. 药品、器械的采购、验收、储存、发放、使用等环节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3. 药品、器械的存放应分类、分架、分格,标签清晰,便于查找。
4. 抢救过程中,严格执行药品、器械的核对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5. 定期对药品、器械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五、抢救记录管理1. 抢救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完整,由抢救值班医生和护士共同完成。
2. 抢救记录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变化、抢救措施、用药情况等。
3. 抢救记录应由抢救值班医生签字确认,抢救值班护士负责归档。
4. 定期对抢救记录进行审核、归档,确保抢救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六、人员培训与考核1. 急诊科医护人员必须定期参加抢救技能培训,提高抢救水平。
2. 急诊科抢救小组负责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
3.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抢救技能考核,考核不合格者进行补考。
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前言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是医院为了保障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门诊部门,常常面临严重疾病的病人,因此急诊前的急救工作尤为重要。
制定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急救人员的应急能力,增强医院的诊疗能力,保证患者的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急救管理制度急救人员的资质急救人员的资质是急救工作的重要保证。
急诊科要求专职急救人员必须取得急救证书,并在此证书有效期内,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复习。
急救证书是医院雇佣急救人员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具备该证书的急救人员才能进入急诊科工作。
急救设备和药品的管理急诊科要保证急救设备和药品的充足,且设备正常使用。
急救设备如医用氧气、除颤器、呼吸机等需要定期查看,保证设备的作用和安全性。
医院要按照药品管理规定,对急救药品的采购、储存、使用、报废等环节进行严密管控。
急救保障措施急诊科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设定严格的急诊科院前急救保障措施。
针对担负急救任务的急救人员,应按规定做好健康体检,并进行职业危害防护。
信息记录和报告急诊科要建立和完善急诊科院前急救信息记录和报告制度。
急救人员应详细记录救治的过程和治疗方法,对于严重情况,及时向管理人员汇报,对救治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事项,要及时如实汇报,并进行相应的整改。
急救演练为提高急救人员的应急能力,急诊科要定期演练,提高急救人员的素质,保证在急救现场的高效运作。
演练内容应贴近实际,情境更接近事故逃生情况,并有专人对演练进行指导和讲解。
演练结束后要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并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总结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是医院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急救工作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急救人员的素质和设备及药品的管理是急救工作的关键。
急诊科要定期进行演练,并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以提高急救人员的应急能力。
这些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不仅是保证急救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还是增强医院诊疗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急救管理制度
一、急诊工作时间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规则、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实施急救措施以及抢救制度、分诊制度、查对制度、治疗护理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监护室与抢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二、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接诊室.有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就诊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
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在5~10分钟内接诊患者,进行处理。
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室护士随时通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有关科负责人联系,查清原因后予以严肃处理。
......感谢聆听
三、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接待急诊患者。
四、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药房主任、护士长主要负责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五、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进行转诊。
六、急诊医疗工作质量要求
1。
医护人员要按医德标准,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急患者之所急,痛患者之所痛。
2。
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急诊医疗工作的特点(如发病急骤、变化迅速、随机性强、集中来诊、病谱广泛、病情复杂、常需协同治疗、时间性强等),值班期间保持高度警惕,做到随到随诊.
3。
急诊分诊准确率达到90~95%。
4.急诊抢救成功率达到80%以上。
5.留观察患者诊断符合率达90%。
6.心梗患者死亡率在10%以下。
7.病案、病程记录及其他登记必须及时、准确、完整。
8.尽量减少差错,杜绝责任事故。
9。
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率达100%。
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
一、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尤其抢救室)。
抢救的人一旦允许搬动,即应转移出抢救室以备再来抢救患者的使用。
二、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臵,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三、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四、每日核对一次物品,做到账物相符。
五、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时重新灭菌。
六、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七、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八、每次抢救患者完毕后,要作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
门、急诊首诊负责制
一、门诊首诊负责制
对非本科室范畴疾病患者和边缘性疾病患者,首诊医师均不得拒诊。
对非本科疾病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认真书写门诊
病历,并耐心向患者介绍其病种及应去就诊科室。
对边缘性疾病患者,首诊医师应负责诊疗。
必要时,可转诊上级医院。
严禁相互推诿。
......感谢聆听
二、急诊首诊负责制
1。
一般急诊患者,参照门诊首诊负责制执行。
2。
重危患者如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范畴,首诊医师应首先对患者进行一般抢救,并马上转诊上级医院,在转诊前,向其介绍病情及抢救措施后方可离开。
如提前离开,在此期间发生问题,由首诊医师负责。
急诊室设施配置及管理制度
一、目的
急诊室的设施齐全,管理制度完善,责任到人,使之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室。
三、职责
1.设施配置不完善的,护士长应及时向院领导报告申请。
2。
设施管理责任到人,并有定期检查、登记、签
名。
3。
护士长每周进行一次设施、器械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请维修工修理,发现遗失,当班护士应立即向主任、护士长汇报,然后向院领导汇报. 4。
对陈旧、磨损的设施使用不便,必须报废的,护士长应向院里申请报废、更新。
四、工作程序
1.病区设施策划及配置,按国家规定的病区设施要求配置病区所需设施及器材。
2.护士长负责收集设施及器材使用信息,如需要增加的设施、器材,填写购买申请单,送院领导审批。
3。
护士长负责对购买的设施及器材进行建账管理,编号标识在醒目的位置。
4。
护士长建立仪器使用登记本,当班人员负责使用后的清洁及维护,使该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5.使用当中发现故障,及时汇报护士长,同时汇报维修。
6。
每种器械、设施定人、定期、定地点、定数量管理,保证各种仪器、材料性能良好.
7。
一切抢救器械、物品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清洁、整齐。
8。
病区的急救设施不准挪用、外借,非急救设施原则上也不准挪用,若其他科室要作短暂的借用,也要有登记,杜绝以私人的名义借用。
9.护士长每周全面检查一次科室所有设施、器械,对贵重仪器使用后应有记载。
急诊科医护人员沟通管理制度
一、目的
协调医护人员之间、科与科之间的关系。
使医护人员之间紧密合作,提高工作质量。
二、适用范围急诊科室。
三、职责
1。
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如果需要医生配合管理的,护士主动与医生交流.
2.护士要主动收集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意见,及时与医生交流。
3.护理人员勤巡视,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4.对医生开具的医嘱,护理人员有不明确的要立即提出疑问,医生应认真听取并解释或纠正.
四、工作程序
1.当班护士对患者病情变化要及时向医生汇报,必要时记录.
2.根据病情需要住院的急诊患者,当班护士应按照转诊流程进行转诊,以便住院科室做好相应准备。
3。
对医生开具的医嘱,护士有疑问或不明确的,应向医生提出, 医生应认真倾听并作出纠正或解释。
4。
对任何接受治疗的患者,医生都应书写门急诊病历并签名,以便护士执行时找到可凭的依据。
5。
科主任或护士长传达医院的通知要求,并收集反馈意见.对本科医护人员之间不能达成共识的,由科主任或护士长出面协调,必要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文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