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业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22年秋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5

2022年秋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5

《区域农业进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现状及特点.2.能够结合具体的农业进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的进展方向.自主学习区一、商品粮基地建设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①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②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生产的突出特点⎩⎪⎨⎪⎧③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④地区专业化生产【思维活动】1.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有哪些有利条件?答案 ①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②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础好;③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④运输便利. 二、农业进展方向 1.进展问题及影响(1)问题:⑤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 (2)后果:农业⑥生态环境退化. 2.进展方向与重点区域进展方向进展重点平原区面对国内,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⑦粮食需求a.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b.加快进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c.建设⑧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进展⑨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a.强化人工草地建设,进展草业经济;b.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进展⑩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以⑪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进展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⑫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思维活动】2.分析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进展模式的优势.答案 有效爱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亲密的协作关系,形成了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互动探究区 探究点一 商品粮基地建设【探究活动】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A 区域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缘由是什么?(2)B 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假如借鉴美国“玉米带”的阅历,该地区今后的进展策略应当有哪些?(3)C 区域曾有“北大荒”之称,新中国成立以后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进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4)东北地区有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对于缓解我国粮食不足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答案 (1)夏季高温多雨,土壤肥沃.(2)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科技含量,改良作物品种等.(3)C 区域为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于调整气候、爱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4)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粮食产量;实行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科技兴农,把握人口增长等. 【反思归纳】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特点及成因分析探究点二农业进展方向【探究活动】读“东北地区简图”,完成下列各题.(1)东北地区可以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图中D区为耕作农业区, ________为林业区,________为畜牧业区.(填字母)(2)A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____生态系统,加强该生态系统爱护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简要说明D区农业进展的举措.(4)简析图中B区应如何合理利用和爱护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实现可持续进展.答案(1)B C(2)湿地(沼泽地) 建立湿地爱护区;已围垦湿地逐步退田还湿,实行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3)强化商品粮生产;加快进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竞争力,建设绿色食品基地.(4)①坚持以营林为主;②合理采伐;③促进贵重树种的更新;④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⑤加强自然爱护区建设,爱护生态环境;⑥进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加工业.【反思归纳】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进展[思维拓展] 中国农业进展的“锦囊妙计”①调整农业结构与国际市场接轨;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③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创新;④加强农业商品基地建设,加快专业化经营步伐;⑤提高农产品加工条件,实现农产品增值;⑥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切实爱护耕地.自我检测区对应训练一商品粮基地建设结合材料,回答1~2题.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渐渐转移.1.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B.乙地夏季光热充分,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C.丙地光、热、水充分,且土地的集中性好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缘由可能是( )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C.当地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的转变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答案 1.B 2.D解析第1题,甲地纬度位置较高,光热相对不足;乙地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丙地人口稠密,地块狭小,生产规模小,土地的集中性不足;三地的光、热、水差异明显.第2题,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与其粮食播种面积削减有关,这应从耕地面积削减和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分析.对应训练二农业进展方向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完成3~4题.3.该地区可能位于( )A.江汉平原B.松嫩平原C.宁夏平原D.成都平原4.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A.提高抗御自然灾难的力量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进展D.形成良性进展的农业生态系统答案 3.B 4.D解析第3题,解题关键是从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中的农作物入手,其中最有效的信息是当地种植业中的大豆和玉米两种农作物,可以确定该地区可能位于东北地区.第4题,图中农业产业结构体现了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并利用当地的农副产品等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进展,促进了沼气工程的建设,而沼渣及塘泥也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供应绿肥等,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综合提升5.下图是“吉林省改造西部沙荒地的‘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景观图”和“简化的系统框图”,该系统的目的是取得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效益的统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图中空白框内,使系统成立.(每个字母限填一次)A.增加粮食产量B.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腐殖质C.喂养牛、羊D.提高经济效益E.粪肥(2)该系统的建立,减轻了当地受____________气团把握时的________________等灾难.(3)以该系统的农业产品为原料,可以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加工业.(4)关于东北地区中、西部的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进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一模式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亲密的协作关系B.加大了西部草区的负担,不利于生态爱护C.中部产粮区粮食转化为饲料,影响商品率提高,减弱了商品粮基地的地位D.对西部地区有利,但对中部产粮区产生消极影响答案(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B、E、A、C、D(2)冷风沙和暴风雪(3)木材加工造纸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4)A[基础过关]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3题.1.该地区的主要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C.林业D.养殖业2.该区域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的缘由主要是 ( )A.耕地多 B.人口多C.熟制高 D.无灾难3.图示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 )A.爱护黑土和大力开垦沼泽地B.禁止采伐自然林,大力进展人工林C.河流的综合治理D.土地资源开发和商品粮基地的建设答案 1.A 2.A 3.D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下列有关虎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C.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5.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便利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进展的方向是( )A.向机械化方向进展B.向专业化方向进展C.推动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D.推动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长答案 4.C 5.D解析第4题,虎林位于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第5题,虎林市农业进展的方向是推动产业化经营,促进产业链条的延长.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6~7题.6.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B.沼渣、粪肥、塘泥C.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D.菌渣、沼渣、塘泥7.该地农夫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A.有利于爱护植被,削减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B.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削减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C.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夫需要依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D.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答案 6.B 7.A解析第6题,由图可以看出,指向大田农业的箭头有粪肥、沼渣、塘泥等,即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这三种.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某地区农业进展的方向.杂草填入沼气池削减了秸秆还田,但是通过沼气池产生的沼渣又可以增加农田肥料;该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同时有利于农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使用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解决饲料、肥料、燃料相争的问题.“振兴东北要从进呈现代农业开头”.黑龙江省近期提出,要在2022年使全省粮食总产量登上1 000亿斤的新台阶,粮食商品量达到800亿斤.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8~9题. 8.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水土流失严峻,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人口增长快速,人均耕地面积削减9.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产业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需依靠扩大耕地面积D.产业结构调整必需面对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答案8.C 9.D解析东北地区农业进展中存在着沼泽地破坏等生态问题;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应着眼于商品性农业基地建设,面对市场,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10.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进展模式(1)西部草原区农业进展方向围绕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大主题.(2)西部草原区牧业进展的重点是什么?(3)图中所示生产模式对西部草原区、中部产粮区各有什么影响?答案(1)生态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2)强化人工草场建设,进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当实施,进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3)这种农业生产模式有效地爱护了西部草原区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亲密的协作关系,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力量提升]读“某农业低产区(甲地区)的分布地区示意图”,完成第11~12题.11.图中所示地区成为农业低产区的自然缘由是( )A.土壤有机质含量少B.土壤矿物质含量少C.水分太多,土壤透气性差D.植被破坏严峻,水土流失严峻12.下列措施利于甲地区农业可持续进展的是( )A.大面积种植针阔混交林B.进展立体农业C.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土壤盐碱化D.大力进展经济林木——苹果答案11.A 12.B解析第11题,从图中经纬度可推断,该图所示区域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形区,是我国主要红壤分布区,红壤有机质含量少.第12题,甲地区是江西、湖南交界的井冈山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典型的南方低山丘陵区.立体农业可以因地制宜,在适当的地形区支配相应的生物品种,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同时可以多层次布局农、林、牧各业,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利于可持续进展.读图,回答13~14题.13.制约两地农业进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A.地形B.水源C.热量D.光照14.两地农业进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为( )A.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土地沙漠化D.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答案13.B 14.C解析第13题,由图知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比较干旱,水源是制约农业进展的主要自然因素.第14题,河套平原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人类大量使用地下水浇灌引起的土壤盐碱化问题.而河西走廊地处沙漠地带,由于人类过度地农业生产活动导致土地沙漠化现象严峻. 15.阅读下列材料及“三江平原部分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完达山脉将三江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山北是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冲积而成的沼泽化低平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亦即狭义的三江平原;山南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共同形成的冲积-湖积沼泽化低平原,面积8 800平方公里,亦称穆棱-兴凯平原.(1)关于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两次汛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B.含沙量较小,结冰期长C.两河流均不行能消灭凌汛D.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2)简要分析三江平原地区多沼泽的自然缘由?东北黑土广布,在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3)东北地区水稻的种植面积、产量呈上升趋势,并刷新了世界上水稻种植的最北界记录,试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依据材料分析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答案(1)B (2)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问题:①水土流失;②土壤肥力下降;③土壤污染.(3)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分(4)①夏季暖和,日照时间较长,雨热同期;②地势平坦,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③土地宽广,土层深厚,土壤肥沃;④浇灌水源充分.。

(完整版)中国的农业导学案

(完整版)中国的农业导学案

中国的农业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提高分析典型农业分布地区区位条件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案例法分析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和发展方向。

3.激情学习,享受快乐,树立因地制宜的理念,体验农业的地域差异。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先通读教材,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再结合预习案进行知识梳理。

重点掌握::我国农业区的分布区域位置、特点、区位条件和发展方向;典型农业类型的特点。

2、完成预习案内容,写出探究题目要点。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我的疑问”处。

预习案一、我国的农业地区分布1.种植业(1)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完成: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商品粮基地是: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⑨____。

(2)从干湿状况看,我国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地区;从地形看,主要分布在_______地区。

(3)在右图中用红笔画出商品棉基地。

我国三大棉区是、、)比较我国不同地区种植业差异:地区主要地形区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秦岭淮河以北(北方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秦岭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平原(5)下图是我国棉花、油菜、甜菜、甘蔗集中产区,依据图例填写表格。

2.畜牧业(1)畜牧业包括农区畜牧业和畜牧业。

(2)农区畜牧业:主要是指以________栽培为主的地区,尤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珠江三角洲最为集中,主要畜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郊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周围,受_______影响较大。

读我国牧区图,完成各项要求。

(4)图中牧区与农区的界线大致是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5)分别说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牧区名称:A是____牧区,B是____牧区,C是____牧区,D____牧区。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导学案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导学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自主学习】一、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生产力)1、演进过程:①中国农业经历了“”的原始阶段。

②在时期,中国依然采用耕种前用火烧、耕种后用水除掉杂草的耕作方式(火耕水耨nòu)。

“以牛田”(即牛耕)和铁器的使用:(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③在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

——秦国“以牛田”,所以国富民强。

④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便于中耕的和便于收割的的出现,说明农具已经改进。

⑤时,耦犁(二牛抬杠)在某些地方已经被取代。

——这种先进的耕作方式便于的普及,也有利于的开垦。

⑥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

2、认识:农业的进步,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但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二、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制度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共同消费。

(2)奴隶社会: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三、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①赋税沉重:②徭役繁重;③土地兼并:“贫者无立锥之地”(根本原因:的存在)四、水利事业:①传说英雄:治水②著名工程:(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四川成都平原,“天府之国”);郑国渠(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筑);西域(西北地区)的特色灌溉工程,使干旱地区得到灌溉。

③治理黄河:东汉治黄河,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④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代)五、认识:(1)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评价积极性: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基本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封建王朝主要的财政来源,关系到封建政权的长治久安;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经济基础。

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导学案

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导学案

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导学案南方地区是指中国的江南、华南、西南地区,这里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密切相关,是中国农业的重要产区之一、本文将以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主题,探讨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一、自然特征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温暖湿润的气候,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南方地区常年雨水充沛,气温适宜,光照充足,适合农作物生长。

1.水资源丰富:南方地区众多的江河湖泊和丰富的雨水资源,为农业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保证了作物生长的需水量。

2.气候温暖湿润: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冬季气温较高,不易受冻,有利于一些热带作物的种植。

3.土壤肥沃:南方地区的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土壤中富含矿物质和营养元素,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

二、农业特点南方地区农业具有以下特点:1.丰富物产:南方地区农业物产丰富,主要包括稻谷、茶叶、糖料、水果等。

其中,稻谷是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南方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稻米产区之一2.多种农作物种植:南方地区气候适宜,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

除了稻谷,南方地区还种植茶叶、糖料、水果、蔬菜等,形成了多样化的农业生产体系。

3.农业产业化程度高:南方地区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特别是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比较完善。

南方地区的农民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农业绿色化发展:南方地区注重农业的绿色化发展,积极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通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问题与挑战南方地区的农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1.水资源短缺:尽管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逐渐显现。

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灌溉水源,水资源的短缺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土地资源紧张:南方地区是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 学生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  学生

【导语解析】1、古代中国农业的地位与成就:2、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形态:3、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4、古代中国工商业发展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课标解读】1、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存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知识导学】知识点一:农业的起源和农业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神农”(农业的始祖)的传说1、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早在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之一。

2、长期以来,作为最基本的,支撑着中国古代的和。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谈谈你的看法: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汉景帝知识点二: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演进——从“刀耕火种”到“以农耕”耕作方式:涉及农具、技术、制度及经营方式等。

完成下表,认识中国古代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时期主要耕作方式主要生产工具原始社会商周石器锄耕石、骨、木;青铜农具很少春秋战国、汉代普及全国,数量大量超过前代、、唐代铁犁牛耕【思考探究】学习完古代中国从原始时期至两汉时期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发展,这种发展有何作用?有什么缺陷?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演进——“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1、完成下表,认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进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商周时期奴隶贵族土地国有所有制(国王、贵族土地所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井田制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主体)国有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2、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

初中地理我国农业教案

初中地理我国农业教案

教案:初中地理——我国农业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农业的分类。

(2)掌握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表和资料分析,掌握我国农业的分布规律。

(2)运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分析不同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关爱农村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我国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

2. 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1. 建立不同农产品主要产区的规划设计。

2.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策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不同农业类型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相关资料,思考哪些农产品适合在本地发展。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农业是人类生活的重要保障,不同地区应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适宜的农业类型。

二、探究新知1. 农业及其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的劳动对象和产品,学生回答: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农业的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农业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

2. 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1)教师展示我国农业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

学生回答:我国农业呈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分布格局。

(2)教师提问:为什么我国农业呈这样的分布格局?学生回答: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3. 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

学生回答: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如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优化等。

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三、应用拓展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我国农业分布特点,分析不同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农业的分类;了解了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知道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

《农业导学案》

《农业导学案》

《农业》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农业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了解农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4. 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措施。

二、导学内容:1. 农业的定义和作用: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水资源和气候条件,通过种植农作物、饲养畜生等活动,生产粮食、蔬菜、水果、畜禽产品等食品和原料的经济活动。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产业,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2. 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1)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过农耕、农牧民族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农业的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不息改进,农业机械化、化肥农药的应用广泛普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息提高,但也面临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3. 农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1)经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产直接干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问题。

(2)社会:农业是农民的主要职业,直接干系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宁社会稳定。

(3)环境:农业生产对土壤、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等环境都会产生影响,需要采取措施珍爱环境。

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措施:(1)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兼顾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措施:采用科学种植、合理施肥、水资源管理等措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导学问题:1. 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作用是什么?2. 农业的发展历程有哪些?农业现状存在哪些问题?3. 农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有何影响?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四、拓展延伸:1. 请调查一下你所在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畜禽养殖情况,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

2. 请分析一下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的应用,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农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

《农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

《农业》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农业的定义和进步历史;2. 精通农业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3. 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因素和生产方式;4. 了解农业摩登化进步的趋势和挑战。

导学内容:一、农业的定义和进步历史1. 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经济活动,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2.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是人类最早的经济活动之一。

3. 农业的进步历史可以分为原始农业、古代农业、中世纪农业、近代农业和摩登农业等阶段。

二、农业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1.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基础,为人类提供粮食、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家经济进步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3. 农业是农夫的生计来源,干系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夫的生活水平。

三、农业生产的基本因素和生产方式1. 农业生产的基本因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

2. 农业生产方式包括传统农业、集约化农业、有机农业、摩登农业等。

3. 农业生产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土地资源、劳动力水平、技术水对等因素。

四、农业摩登化进步的趋势和挑战1. 农业摩登化是农业进步的必定趋势,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质量、保卫环境等方面。

2. 农业摩登化面临的挑战包括土地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市场波动等问题。

3. 农业摩登化需要政府、企业、农夫等各方共同尽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可持续进步。

导学活动: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农业的定义和进步历史,做简要介绍。

2. 分组谈论农业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总结并汇报。

3. 观看农业生产的视频,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因素和生产方式。

4. 小组展开谈论,探讨农业摩登化的趋势和挑战,提出解决方案。

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对农业有了更深度的了解,明白了农业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农业摩登化的进步趋势和挑战。

期望同砚们能够关注农业问题,乐观参与农业摩登化建设,为实现农业可持续进步贡献自己的力气。

《中 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导学案

《中 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导学案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耕地资源的概况,包括数量、质量、分布等方面。

2、分析影响中国耕地资源的因素,如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变化等。

3、探讨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紧密关系,明确保护耕地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4、思考并提出保护耕地资源、确保粮食安全的有效策略和措施。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特点。

(2)耕地资源对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

2、难点(1)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

(2)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保障措施。

三、知识梳理(一)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1、数量中国耕地总面积约为_____亿亩,但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

2、质量我国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中低产田占比较大。

耕地质量受到土壤肥力、酸碱度、土层厚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分布耕地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二)影响中国耕地资源的因素1、自然因素(1)气候:干旱、洪涝等灾害性天气对耕地的影响较大。

(2)地形:山地、丘陵地区耕地开发难度大。

(3)土壤:土壤的质地、肥力等直接影响耕地的质量。

2、人为因素(1)城市化进程:城市扩张占用大量耕地。

(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导致耕地减少和质量下降。

(3)农业污染: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造成土壤污染,影响耕地质量。

(三)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关系1、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耕地,就无法保障粮食的产量和供应。

2、耕地质量影响粮食产量和质量优质的耕地能够产出更多、质量更好的粮食。

3、粮食安全对国家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确保粮食安全,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四)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的策略1、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严守耕地红线。

2、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土壤改良、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提升耕地质量。

4.2农业(第2课时)(导学案)-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_1

4.2农业(第2课时)(导学案)-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_1

4.2《农业》第二课时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产生差异的因素。

2.通过案例分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产生差异的因素。

2.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意义。

【自主学习——知识清单】1.我国各地_________存在很大的差异,每个地方发展农业都存在优势和不足,因此要把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最适合它发展的地区,这就是“_________”。

2.这里地形______,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_______,这叫“宜林则林”。

3.这里地形______,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这叫“_________”。

4.这里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______业,这叫“_________”。

5.这里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这叫“_________”。

【学习探究】1.活动:探究学习——自然条件和农业活动安排:小组合作讨论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要求,结合我国的自然条件,分析我国的农业部门分别适合哪些自然条件。

农业类型自然条件种植业渔业畜牧业林业2.活动:合作探究——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活动安排:在图4.15中图中,有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A、B、C、D四地。

其中,A为城市郊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为山地,D为海洋。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A、B、C、D四地合理布局农业,并说明你的理由。

(2)家住A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议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如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3.活动:重点突破——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活动安排:如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

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考虑,请给下列地区选择适合的农业部门。

甲地a种植花卉、蔬菜等乙地b种植果树丙地c发展海水养殖丁地d种植水稻、、、【课堂检测】1.人类的生产、生活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其表现在()A.干旱地区适宜种水稻B.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原料、能源、水源、市场和运输等条件C.乳产品加工厂要靠近矿山D.服装厂要选择在农村边远地区2.下列做法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是()A.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柑橘B.内蒙古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C.青藏高原地区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D.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大力发展林业生产3.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正确的是()A.内蒙古高原发展畜牧业B.海南岛大力发展棉花生产C.东北平原发展冬小麦种植D.四川盆地发展热带经济作物4.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东西向地形剖面及年降水量分布,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甲地、大兴安岭、东北平原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分别是()A.林业、畜牧业、种植业B.种植业、林业、畜牧业C.畜牧业、种植业、林业D.畜牧业、林业、种植业发展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中国的农业教案初中

中国的农业教案初中

中国的农业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2. 掌握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3. 了解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 中国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2. 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3. 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2. 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进行的生产活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二、中国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10分钟)1. 介绍中国农业的基本概念,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2. 分析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如粮食产量、农业结构、农业科技水平等;3.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影响国民经济?三、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15分钟)1. 介绍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如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等;2. 分析农具的发展变化,如石、骨、木农具到青铜农具,再到铁制农具和曲辕犁等;3. 引导学生思考:农具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提高有何作用?四、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0分钟)1. 分析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如南方水田、北方旱地等;2. 介绍影响农业地区分布的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源等;3. 引导学生思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是什么?五、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2. 分析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如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广环保农业等;3. 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3.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思考如何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 农业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 农业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农业学习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重、难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课前预习】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1、农业的概念:一种直接利用_____、_____和_____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是一种让“_____”的产业2、农业的分类:广义的农业包括、、、等。

狭义的农业是指____ _。

二、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___ 的国家,我国最早种养,我国又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国家,【课内探究】做更好的自己,让优秀成为习惯一、我国农业的发展1、当前我国的、、、、、等农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

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

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

二、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1、我国北方居民与南方居民的主食是不同的。

下面两幅图,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他们的主食各是什么?2、我国北方居民与南方居民的主食不同,跟当地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关。

读图分析我国北方与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各是什么?3、我们家乡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4、我国在一些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建立了一大批商品粮基地。

读图填写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名称。

5、根据播种期不同,小麦有冬小麦与春小麦之分。

你知道它们的主要分布地区吗我国的商品粮基地有:A___ __ 、 B_____ 、C_____ 、 D_____ 、E___ _ 、 F 、G 、 H 、I三、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1、油料作物中,油菜的最大产区是_____ ,花生分布在_____、为主要产区。

2、糖料作物中甘蔗主要分布在_____及_____,_____为最大产区。

甜菜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和_____。

历史导学案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

历史导学案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

历史导学案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

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丰收和艰苦中探索、研究农业,推动了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

本文将从农业的起源、农业生产工具、农业科技以及农业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探讨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

一、农业的起源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至50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中国的原始人类开始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进行农业生产。

最早的农业活动包括采集野果、捕捉野兽以及种植一些简单的农作物,如小麦、大麦等。

这些农业活动带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为后来的农业文明奠定了基础。

二、农业生产工具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工具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早的农具是石器,随后发展出了木器、铜器和铁器等农具。

例如,木耒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耕地工具,用来松土和翻耕土地;犁是一种耕田工具,可以将土壤翻转为培肥土层,促进作物生长。

这些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为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农业科技的进步古代中国也有许多农业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例如,古代农民掌握了农作物的育种技术,培育出了多种适应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农作物品种。

在水利方面,古代中国农民建设了灌溉系统,如井田灌溉、引黄灌溉等,解决了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

此外,古代中国农业还使用了农药和肥料等,应对害虫和疾病,保护农作物的生长。

这些农业科技的进步,使得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四、农业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对经济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农业是古代中国的经济支柱,农业几乎占据了当时中国人口的绝大部分。

农业生产的增长,促进了农产品的丰富与多样化,并为国家提供了粮食、纺织原料等重要物资。

其次,农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手工业的兴起。

例如,农民种植的棉花成为了纺织业的重要原料之一,织布和制衣成为农村家庭的重要副业。

再次,农业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农村社会形成了以家庭和家族为单位的血缘关系,并促进了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中 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导学案

《中 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导学案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2、分析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理解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紧密关系。

4、探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措施和策略。

二、知识梳理(一)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1、耕地总量我国耕地总面积约为_____亿亩,但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耕地质量(1)中低产田占比较高,高产田相对较少。

(2)耕地土壤肥力不足,部分地区存在土壤污染和退化问题。

3、耕地分布(1)耕地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耕地相对集中,西部地区耕地较少。

(2)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二)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问题1、耕地面积减少(1)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耕地被占用。

(2)生态退耕等政策的实施,也导致一定数量的耕地减少。

2、耕地质量下降(1)长期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如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板结、酸化。

(2)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使耕地质量受损。

3、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可开垦的荒地数量有限,且开垦难度大、成本高。

(三)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关系1、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充足的耕地面积和良好的耕地质量是保障粮食产量的关键。

2、粮食安全对耕地的需求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耕地来生产粮食。

(四)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措施1、保护耕地数量(1)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划定耕地红线。

(2)加强土地执法监督,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2、提高耕地质量(1)推广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改善土壤肥力。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抗灾能力。

3、依靠科技进步(1)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

(2)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建立健全粮食储备制度,保障粮食市场供应稳定。

三、重点难点(一)重点1、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2、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

(二)难点1、如何理解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复杂关系。

2、如何在实际中有效落实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学案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学案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和地区差异。

2. 掌握中国基本农田和农耕区域的划分。

3. 理解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4. 探讨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和措施。

二、知识概述: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农业发展经历了农业社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中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同时也有养殖业和林业。

不同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分为东部沿海和内陆地区。

三、学习内容:1. 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农业社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主要依靠人力劳动,生产水平低下;传统农业阶段逐渐引入农业工具,生产水平有所提高;现代农业阶段则借助科技和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2. 中国基本农田和农耕区域的划分中国的基本农田是指具备一定农业生产潜力,农田质量好、自然条件适宜,能够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田。

中国的农耕区域划分主要有北方小麦区、东北稻作区、江南水稻区、西南亚热带作物区、西北马铃薯区等。

3. 中国农业发展的挑战和问题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人口多、土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等问题和挑战。

人口多导致农业生产压力增大,土地资源有限导致农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限制了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导致劳动力效率低下。

4. 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措施为了应对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中国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大农业用地保护力度,保护和提高基本农田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加强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学习方法: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习资料阅读等方式,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

2. 实践探究: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方式,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导学案】耕地与粮食安全

【导学案】耕地与粮食安全

第一单元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三节耕地与粮食安全1.结合图文资料,讨论耕地资源的价值。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运用统计图和分布图,说明我国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特点。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结合图文资料,说明我国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并探讨存在的突出问题。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4.运用资料,说明我国粮食生产与进口增长态势,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1.我国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特点。

2.我国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填空版】一、耕地资源的价值1.耕地的概念耕地是指自然土壤经过农业生产活动的利用、培育和改良,形成的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2.耕地的类型(1)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休耕地)。

(2)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

(3)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4)而耕地资源既包括已开发利用的耕地,还包括尚未开发利用的宜耕荒地。

3.世界耕地资源的特点(1)数量的稀缺性世界上已开发利用的耕地面积为17.3亿公顷,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1.6%。

(2)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受气候、地形、水源等因素的影响,世界上面积较大的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温带湿润平原地区。

4.耕地的价值耕地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

二、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1.耕地总量,人均占有量。

2.耕地总体质量,优质耕地。

3.耕地分布,东部西部。

4.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难度。

三、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耕地资源数量、质量以及开发利用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趋势1.耕地总量呈趋势。

2.耕地质量呈趋势。

主要原因:(1)非农建设大量占用,而新补充的耕地质量,造成耕地总体质量下降。

(2)耕地负荷,长期重用轻养,加之水土流失、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的影响,使得耕地有机质含量下降,耕地严重。

初中中国的农业教案

初中中国的农业教案

初中中国的农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

3. 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1. 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性。

2.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

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1. 理解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及其原因。

2. 掌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的农业》。

2. PPT课件。

3. 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业?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如何?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农业是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养殖、林业等生产活动的一种产业。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农业地区分布差异的自然原因。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出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如梯田、水田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点评并补充。

2. 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思考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2. 列举一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并分析其必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性,掌握了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并理解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州市千秋学校人本大课堂地理登山型创感学道
高三一轮复习
姓名:班级:高三()班日期: 2014-2-17 编制:高三研备组审核: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课题:中国的农业课型设置【自研·互动55分钟+表现35分钟】
【复习主题】(候课1分钟)1、了解我国农业的生产区域,并能掌握它们的基本特点
2、理解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分析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定向导学·互动表现·当堂反馈】
课堂元素
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
表现提升
质疑评价环节
总结归纳环节
自主复习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35分钟)
互动策略
(内容·形式·时间20分钟)
表现方案
(内容·方式·时间35分钟)
随堂笔记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同步演练)
走进课本板块一:【我国农业的概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为我
们提供衣、食、用等生活资料。

请同学们详读《图文详解》P179学
法指导相关内容,并结合P178的图例,
了解我国的农业分区。

§学法指导§:总结出我国的几大
农业生产区域并简单概括他们的生产特
点,探究我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
料作物等的分布。

交流与分享
两人小对子:(对学展
示)
①就自研和随堂笔记进
行等级评定,并对相关
内容交换意见。

②对子间交流:我国各
地农业的生产条件。

(3分钟)
冲刺与挑战
五人互助组:(互助展
示)
重点讨论:我国农业存
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7分钟)
准备与预演
十人共同体:
A、导生主持,大组长抽
签,获得任务后,5人
在大组长带领下进行预
展规划,合理分工;
B、另一小组在学科组长
带领下熟悉本组展示主
题并交流意见;
C、十人共同体进行主题
性小预展。

(10分钟)
表现主题一
我国农业的概况
要求:小组成员带领大家
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概
况。

提示:可以采用情景模拟
的形式,从农业生产区
域、区位条件、各种作物
的分布等方面来分析。

自研自探成果呈现一
1、我国农业生产区域及基本特点
2、我国不同种类农作物的分布
自研自探成果呈现二
3、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4、我国农业未来发展方向
自研自探成果呈现三
5、画图解说基塘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6、基塘农业的优点及主导因素
等级评定:☆
走进高考板块二:【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气候多样、人口众多、农业
科技水平低下等,使我国在农业生产中
存在很多问题。

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资料P179文本内
容结合以前所学知识,了解我国农业生
产存在的问题。

§学法指导§:归纳我国农业生产
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我国农业未来的
发展方向。

表现主题二
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要求:小组成员向大家展
示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
的问题,并带领大家思考
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
向。

提示:假如你是我国农业
部门的官员,请你以记者
见面会的形式,对中国农
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报。

走进生活板块三:基塘农业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
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
农业生产方式。

结合《图文详解》P179
“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模式”图,了解
基塘农业的概况。

§学法指导§:总结出基塘农业生
产的基本情况;并思考基塘农业的优点
及主导因素是什么?
表现主题三
基塘农业
要求:带领大家认识基塘
农业。

展示基塘农业生产
的一般过程。

提示:你是珠三角的一位
农民,请你为大家讲解基
塘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并谈谈基塘农业的未来。

走进课堂板块四:【教师命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农业作为我
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人口众多的
我国,一直受到重视。

我国的农业也一
直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农业存在的
问题以及发展方向一直都有受国家关
注。

请自主完成今日的教师命题,注意
解题的思路和规律的总结。

表现主题四
当堂反馈
①组员合理分工,讲解教
师命题,与同伴共享成
果。

②你能在原题的基础上
进行改变,提出更深层次
的问题吗?请大胆表现!
拓展性运用(知识生成、拓展提高、规律总结、知识框架)。

通过本节课或者步步高练出高分,请将你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点或规律罗列出来
【教师命题】三层级巩固达标训练
基础题:
1.宁宁到苏果超市购买了三条带鱼和二斤海带。

其产地可能是()
A.新疆 B.甘肃 C.四川 D.浙江
2、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在珠江三角洲发展耕作业和渔业
C.在新疆地区大力发展水稻生产 D.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力发展林业生产
3、台湾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糖料作物分别是()
A.水稻和花生 B.高粱和甘蔗 C.小麦和甜菜 D.水稻和甘蔗
发展题:
读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莱播种面积统计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区是()
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 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
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 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
5、下列经济作物中甲省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是()
A.甘蔗 B.黄麻 C.甜菜 D.花生
提高题:
6、读下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

(1)图中字母A处是山脉,其东西两侧分别为和地形区。

(2)A山脉东侧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不利的区位因素主要有
(答两项),西侧地区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3)B、C两城市周围地区要发展农业生产,主要发展哪些部门?
(答出3个),这些部门应如何分布?
(4)C城市最初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目前其化学工业十分著名,其发展的有利条
件。

评定等级:☆【培辅课】
1、今晚你需要培辅吗?(需要/不需要)
生:我是第大组的第小组的(姓名),我在
等问题上存在困惑,需要培辅!
师:⑴请你于日时段来老师办公室,我将提供帮助!或⑵请你于日时段找组长寻求帮助!
2、效果描述:
【反思课】
今日心得:
今日不足: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成功必须要努力!静下心,学习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