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理论第一章
植物生理学-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植物生理学-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032467320722192e4536f64c.png)
二.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一、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一)、植物细胞的水势
1.概念
μ w-μ
w
0
Δμ
w
ψ w=
Vw
=
Vw
是不能用于做 束缚能(bound energy)
物质能量
自由能(free energy)
有用功的能量。 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 能够作功的那部分能量。
化学势(chemical potential,μ)
水孔蛋白(aquaporins,AQPS)
分子量为25~30KDa、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 水分子的膜水通道蛋白称为水通道蛋白或水孔 蛋白(aquaporins)。 水孔蛋白只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离子和代 谢物通过,半径大于水分子(0.15nm),小于 最小溶质分子半径0.2nm。
膜内在蛋白 ,几乎都含有六个跨膜区段,分别 由五个环相连。
四、测定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指标
(一)水分占鲜重的百分比:含水量=
鲜重 干重 ×100% 鲜重
鲜重 干重 (二)水分占干重的百分比:含水量= ×100% 干重
(三)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 RWC):
实际含水量 RWC = ×100% 饱和含水量
第二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渗透作用:水分子(其他溶剂分子) 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渗透装置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渗 透 装 置
图 2-1由渗 透作用引起 的水分运转 a.烧杯中的 纯水和漏斗 内液面相平; b.由于渗透 作用使烧杯 内水面降低 而漏斗内液 面升高
图1-1 渗透现象
1.实验开始时
2.由于渗透作用纯水通过 选择透性膜向糖溶液移动, 使糖溶液液面上升。
植物生理学第1章 水分代谢
![植物生理学第1章 水分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101018e00242a8956bece452.png)
3、细胞间的水分移动
土壤水势>植物根水势>茎木质部水势>叶片水势>大气水势
4、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迁移方式 迁移方式主要有两种:集流和扩散
(1)扩散:是物质分子(包括气体分子、水分子、 溶质分子等)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 到分布均匀的现象。水分子可以从高水势区域向低 水势区域扩散,但比较慢。 (2)集流: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大量水分子快速运 动的现象。如导管的输水作用。 ( 3)渗透作用(osmosis):是指液体通过半透膜进 行扩散的现象,是扩散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渗透作用( osmosis) :是指水分从水势高的系 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进行扩散的现象, 是扩散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图1.2 渗透作用示意图
稀溶液的渗透势可用范特· 霍 夫 ( Vant Hoff)计算渗透压的公式来计算: ψs=ψπ=-iCRT
式中 i为溶质的解离系数; C为溶质的体 积 摩 尔 浓 度 ( mol· L-1 ) ; R 为 气 体 常 数 (0.0083dm3· Mpa· mol-1· K-1) ; T 为绝对温度 (K) 。 对于一个开放系统来说,在常温常压下, 溶液的水势就等于其渗透势。
土壤中的水分是以集流的方式向根部移
动。水分移动的速率与土质有关。
农业的节水灌溉
微灌技术:有微喷灌、滴灌、渗灌及微管灌等。 将灌溉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水于 作物根际附近。微灌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 微灌技术的节水效益更显著。与地面灌溉相比, 可节水 80%~ 85 % .(2) 同时微灌可以与施肥结合,利 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 充作物需要的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 (3) 微灌可 以使土壤疏松、保持颗粒状。( 4)微灌使地表干燥, 不利于杂草生长。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2c960c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e.png)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一、名词解释1、水势:指在同温度同压强下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的差值。
单位Pa。
2、渗透势Ψs:由于细胞液中溶质的存在引起细胞水势降低的数值,为负值。
3、压力势Ψp:由于细胞壁的压力的存在引起细胞水势变化的数值。
4、衬质势Ψm:有图细胞胶体物质的亲水性和毛细管作用对自由水的束缚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为负值。
5、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方式通过植物体表面散失到外界坏境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6、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而使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力量称蒸腾拉力。
作用力>>根压。
7、永久萎蔫系数:当植物刚好发生永久萎蔫时土壤尚存留的含水量。
(占土壤干重的百分数)。
二、简答、填空、判断等(一)2、水在植物生命中的作用(1)水是原生质的主要组分(2)一切代谢物质的吸收运输都必须在水中才能进行(3)水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4)水作为原料参与代谢:水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合成与分解的底物(5)水可以调节植物的体温、调节植物的生存环境3、水势:指在同温度同压强下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的差值。
单位Pa。
(1)在任何情况下。
水分流动的方向总是由水势高的地方流向水势低的地方。
(2)典型细胞水势(Ψw)包含三部分:Ψw = Ψs(渗透势)+ Ψp(压力势)+ Ψm(衬质势)成熟细胞则Ψw = Ψs(渗透势)+ Ψp(压力势)(3)当细胞处于质壁分离时:水势= 渗透势;细胞吸水饱和时:水势 = 0.4、植物细胞吸水的方式(1)渗透式吸水(具液泡细胞)(2)吸胀式吸水(无液泡的细胞及干种子、依赖衬质势(3)代谢性吸水(直接耗能)发生频率(1)>(2)>(3)(二)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1、根系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其中根毛区为主要的吸水区域。
2、根系吸水方式及其动力:根系吸水有主动吸水(根压)和被动吸水(蒸腾拉力)两种形式。
植物生理学第一章
![植物生理学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3f63bc9ec8d376eeaeaa31bc.png)
cell水势、溶质势、压力势/MPa
1.5 1.0 0.5 0 -0.5 -1.0 -1.5 -2.0 -2.5
0.9 1.0 1.1 1.2 1.3 1.4 1.5 相对体积
质壁分离现象可以解决下列问题
√ 说明原生质层是半透膜 √ 判断细胞死活 √ 测定细胞的渗透势 √ 观察物质通过细胞的速率。
一、植物含水量(Water content) 1、不同植物含水量不同
2、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含水量不同 3、不同组织和器官含水量不同
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状态和作用
1、水分存在状态
(1)束缚水(Bound water) (2)自由水(Free water)
自由水/束缚水
蛋白质
自由水 束缚水
自由水和束缚水分布示意图
水信道的研究之所以热门,是因为它与体液的排出有关。特别 是肾脏,它每天都得从尿液中回收水份,以调节体内的含水量。体 液的滞留,可能会引起郁血性心脏衰竭,而许多遗传疾病也与 aquaporin的缺陷有关,例如肾性尿崩症(neph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水信道的发现,可以说是为生物科技与医学界开启了 另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领域。
几种常见化合物的水势
溶液
Ψw /Mpa
纯水
0
Hoagland营养液
-0.05
海水
-2.50
1mol·L-1蔗糖
-2.69
1mol·L-1 KCl
-4.50
水势 1、判断水分移动方向。高 低 2、作为灌溉指标。
(3)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 也称溶质势,用Ψπ表示
由于溶质的加入而降低的那一部分水势。 恒为负值。
《植物生理学》第一章 细胞生理ppt课件
![《植物生理学》第一章 细胞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1e7a5ebceb19e8b9f6baa5.png)
第二节 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外围的一层壁,具一定弹性 和硬度,界定细胞形状和大小。
一、细胞壁的组成
典型的细胞壁的组成: 胞间层(intercellular layer)、 初生壁(primary wall) 次生壁(secondary wall)
细胞壁的亚显微结构图解
细胞在初生壁内产生次生壁
有明显的膜包裹,形成 界限分明的细胞核 高度分化,形成多种细 胞器
有丝分裂
A模式图
B显微结构
大液泡 叶绿体 细胞壁 是植物细胞 区别于动物 细胞的三大 结构特征。
二、原生质的性质
• 原生质(protoplasm)是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组成原生质的各类物质的相对数量
1.带电性与亲水性 2.扩大界面 3.凝胶作用 4.吸胀作用
在植物细胞中,有不少分子如磷脂、蛋白质、核 酸、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多糖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都可以形成液晶态。一些较大的颗粒像核仁、染色体 和核糖体也具有液晶结构。
液晶态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比如膜的流动性是生 物膜具有液晶特性的缘故。当温度过高时,膜会从液 晶态转变为液态,其流动性增大,膜透性加大,导致 细胞内葡萄糖和无机离子等大量流失。温度过低也会 使膜的液晶性质发生改变。
物质 水
蛋白质 DNA RNA 脂类 其他有机物 无机物
含量(%) 85 10 0.4 0.7 2 0.4 1.5
平均分子量
1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6000
107 4.0 ×105
700 250 55
由于原生质含有大量的水分,使它具有液体的某些性质, 如有很大的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因而裸露的原生 质体呈球形。
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
![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13e96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a.png)
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1 植物细胞的组成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质体1.2 植物细胞的主要功能细胞分裂物质运输新陈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第二章:植物的生长和发育2.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种子发芽细胞伸长组织分化器官形成2.2 植物发育的调控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水分等)激素调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第三章:植物的营养代谢3.1 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光合作用的调控因素3.2 呼吸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呼吸作用的调控因素3.3 植物的物质吸收和运输根的结构和功能矿物质的吸收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第四章:植物的生殖和繁殖4.1 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4.2 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结构果实的形成种子的形成4.3 植物的繁殖策略自我繁殖异交繁殖风媒繁殖昆虫媒繁殖第五章: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生理5.1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形态适应生理适应行为适应5.2 植物的生态生理功能初级生产碳汇作用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作用第六章:植物的激素生理6.1 植物激素的种类与作用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脱落酸(ABA)乙烯(ETH)6.2 植物激素的应用促进植物生长调控开花与结果控制植物逆境反应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第七章:植物的逆境生理7.1 植物面临的逆境非生物逆境(干旱、盐害、低温等)生物逆境(病害、虫害、杂草等)7.2 植物逆境应答机制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基因表达的调控逆境信号传导途径7.3 逆境生理研究的应用抗逆育种抗逆植物材料的开发农业生产的逆境管理第八章:植物的分子生理8.1 植物基因组学植物基因组的结构基因组进化基因表达调控8.2 植物蛋白质组学植物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组分析技术8.3 植物代谢组学植物代谢途径代谢组分析技术代谢组在植物生理研究中的应用第九章:植物的生理生态9.1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植物与大气环境植物与土壤环境植物与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9.2 植物生态生理的研究方法田间试验人工气候室实验模型模拟9.3 植物生理生态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农田生态系统管理城市绿化与生态建设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第十章: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与方法10.1 基本实验技术显微镜观察色谱分析电泳技术分子克隆与表达10.2 现代实验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基因测序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10.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实验数据分析方法统计学在植物生理学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的组成和作用细胞膜的性质和功能细胞质的组成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质体的类型和功能难点一: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联细胞壁对细胞形态和机械强度的调控细胞膜对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的调控细胞质对细胞代谢活动的支持细胞核在遗传信息存储和调控中的关键作用质体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功能分化重点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种子发芽的生理机制细胞伸长的调控因素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的分子基础植物发育的激素调控网络难点二: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分子机制种子发芽的激素调控细胞伸长的细胞骨架和信号转导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的遗传编程植物发育中的激素相互作用和信号传递重点三:植物的营养代谢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呼吸作用的类型和调控植物对矿物质和水分吸收的机制难点三:植物营养代谢的调控机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影响和分子调控呼吸作用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调控植物营养吸收的载体介导和信号调控重点四:植物的生殖和繁殖植物生殖方式的生物学意义繁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繁殖策略的适应性难点四:植物生殖和繁殖的分子基础生殖激素在植物生殖中的作用繁殖器官发育的遗传控制植物繁殖策略的进化生物学重点五: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生理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性机制植物生态生理功能的重要性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难点五:植物适应性和生态生理的复杂性植物逆境适应性的分子育种应用植物生态生理功能的环境调控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本教案涵盖了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关键过程和调控机制,重点突出了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生长发育、营养代谢、生殖繁殖以及适应性和生态生理等方面的内容。
植物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重点
![植物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ea62d6a58da0116c1749d7.png)
在高温,强光,低CO2浓度,少水的条件下, 为什么C4植物的光合速率比C3植物的高?
1.C4途径的CO2固定中的PEPcase对CO2的亲和力比C3途径的CO2固定 中的Rubisco大,所以C4植物能够利用低浓度的CO2 ,而C3植物不 能; 2.C4植物叶片具有特殊的结构。其MC和VBSC具有不同类型叶绿体, 有不同的酶系。 MC中PEPcase 将空气中低浓度的 CO2 固定到C4 二羧酸中,再转运到VBSC中脱羧释放出 CO2 ,大大增加VBSC中的 CO2浓度,促进了催化的羧化反应,增加光合速率。而且C4植物的 光呼吸较弱,同时是在VBSC中进行,所释放的 CO2 又易于再被固 定。故低CO2浓度下, C4植物表现高的同化速率; 3.PEPcase对低温很敏感,活性明显下降,故需高温;
复 习 思 考 题 (一) 名词解释 (代谢)源;(代谢)库;共质体运输;质外体运输; 比质量转移率; 转移细胞 (二) 问答题 1 植物体内同化物分配的规律是什么? 2 简略压力流动假说。这些学说的实验依据是什么?有 什么优缺点? 3 代谢源与代谢库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了解这种关系 对指导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4 如何理解蔗糖是高等植物韧皮部光合同化物运输的主 要形式?
1. 作物需水规律(水分临界期)
2. 合理灌溉的指标
复
习
思
考题ຫໍສະໝຸດ ⒈ 试述水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⒉ 植物细胞的水势由哪几部分组成?说明成熟植物细胞从 萎蔫到充分膨胀的过程中,各个组分的变化情况。 ⒊ 被动吸水和主动吸水有何区别?它们各自在植物吸水过程 中的地位怎样? ⒋ 蒸腾作用有何生理意义?气孔蒸腾的主要路径是什么?气 孔蒸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⒌ 简述气孔运动的机理。 ⒍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动力是什么? ⒎ 什么是自由能、化学势和水势?为什么将这些概念引入 植物的水分生理中? 8.名词解释: 水势、束缚水、伤流、蒸腾作用、需水临界期、蒸腾系数、 自由水、根压、渗透作用、 吐水、压力势、渗透势、衬质势 、蒸腾效率、蒸腾拉力、吸胀作用、小孔扩散规律
植物生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植物生理学重点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f3fa164a216147917112872.png)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1.水分的存在状态束缚水—被原生质胶体吸附不易流动的水特性:1.不能自由移动,含量变化小,不易散失2.冰点低,不起溶剂作用3.决定原生质胶体稳定性4.与植物抗逆性有关自由水—距离原生质胶粒较远、可自由流动的水。
特性:1.不被吸附或吸附很松,含量变化大2.冰点为零,起溶剂作用3.与代谢强度有关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大,代谢强、抗性弱;比值小,代谢弱、抗性强2.植物细胞对水的吸收方式:扩散、集流、渗透作用1)、扩散作用—由分子的热运动所造成的物质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移动的过程。
特点:简单扩散是物质顺浓度梯度进行,适于短距离运输(胞内跨膜或胞间)2)、集流—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的现象。
特点:物质顺压力梯度进行,通过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的水通道3)、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注:渗透作用是物质顺浓度梯度和压力梯度进行3.水势及组成1.Ψw = ψs + ψp + ψm + ψgΨs :渗透势Ψp :压力势Ψm :衬质势Ψg :重力势1)渗透势—在某系统中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又叫溶质势(ψπ)。
ψs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总数:1 M蔗糖ψs > 1M NaCl ψs (电解质)测定方法:小液流法2)压力势—ψp 〉0,正常情况压力正向作用细胞,增加ψw;ψp〈0,剧烈蒸腾压力负向作用细胞,降低ψw;ψp = 0,质壁分离时,壁对质无压力3)重力势—当水高1米时,重力势是0.01MP,考虑到水在细胞内的小范围水平移动,通常忽略不计。
4)衬质势—由于亲水性物质和毛细管对自由水的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ψm 〈0,降低水势.2.注:亲水物质吸水力:蛋白质〉淀粉〉纤维素*有液泡细胞,原生质几乎已被水饱和,ψm = --0.01 MPa ,忽略不计;Ψg也忽略,水势公式简化为:ψw = ψs+ ψp*没有液泡的分生细胞、风干种子胚细胞:ψw = ψm*初始质壁分离细胞:ψw = ψs*水饱和细胞:ψw = 03.细胞水势与相对体积的关系◆细胞吸水,体积增大、ψsψpψw 增大◆细胞吸水饱和,体积、ψs ψp ψw = 0最大◆细胞失水,体积减小,ψs ψp ψw 减小◆细胞失水达初始质壁分离ψp = 0,ψw = ψs◆细胞继续失水,ψp 可能为负ψw《ψs4.蒸腾作用(气孔运动)小孔扩散律(边缘效应)——气体通过小孔表面的扩散速度不与小孔的面积呈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呈正比。
植物生理学复习笔记
![植物生理学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dfa07ac4b35eefdc8d333b1.png)
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膜成分:由蛋白质、脂类、糖、水和无机离子组成。
○1膜脂主要是复合脂类,包括磷脂、糖脂、硫脂和固醇。
○2膜蛋白分为两类:外在蛋白(水溶性)和内在蛋白(疏水性)。
○3膜糖,细胞膜中的糖类大部分与膜蛋白共价结合,少部分与膜脂结合,分别形成糖蛋白和糖脂。
○4水,植物细胞膜中的水大部分是呈液晶态的结合水○5金属离子在蛋白质与脂类中可能起盐桥的作用2、细胞膜的功能:○1分室作用:细胞的膜系统不仅把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而且把细胞内的空间分割,使细胞内部区域化,即形成各种细胞器,从而使细胞的代谢活动“按室进行”○2代谢反应的场所:细胞内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在膜上有序进行○3物质交换:质膜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对物质的透过具有选择性,控制膜内外进行物质交换○4识别功能:质膜上的多糖链分布于其外表面,似“触角“一样能够识别外界物质,并可接收外界的某种刺激或信号,使细胞做出相应的反应3、细胞壁组成:是由胞间层初生壁以及次生壁组成。
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中,90%左右是多糖,10%左右是蛋白质、酶类以及脂肪酸等。
多糖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类,次生细胞壁中还有大量木质素。
4、细胞壁的功能:○1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生长○2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3防御与抗性○4代谢与识别功能第二章植物的水分生理1、束缚水:在细胞中被蛋白质等亲水性生物分子组成的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所吸附不能自由移动的水。
2、自由水:是指不被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所吸附或吸附力很小而能自由移动的水。
3、水势:就是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
单位为N·m-2Ψw=Ψs+Ψp+Ψm+Ψg(Ψw--水势;Ψs--细胞液渗透势;Ψp--细胞壁对内容物产生的压力势;Ψm—亲水胶体对水分子的吸附产生的衬质势;Ψg--重力势)4、主动吸水的动力是根压,被动吸水的动力是蒸腾拉力。
但无论哪种方式,吸水的基本动力仍然是细胞的渗透作用。
5、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1)根系自身因素:根系的有效性决定于根系的范围和总表面积以及表面的透性,而透性又随根龄和发育阶段而变化2)土壤因素:○1土壤水分状况:当土壤含水量下降时,土壤溶液水势亦下降,土壤溶液与根部之间的水势差减少,根部吸水减慢,引起植物体内含水量下降○2土壤通气状况: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根系吸水能力强;土壤透气状况差,吸水受抑制(土壤通气不良造成根系吸水困难的原因:1根系环境内O2缺乏,CO2积累,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影响根系主动吸水2长时期缺氧下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并积累较多的乙醇,根系中毒受害,吸水更少3土壤处于还原状态,加之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产生一些有毒物质,这对根系生长和吸收都是不利的)○3土壤温度:土壤温度不但影响根系的生理生化活性,也影响土壤水的移动性。
植物生理学第一章-第六章
![植物生理学第一章-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db3813a6cc22bcd126ff0cfe.png)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吸附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
水势Ψw: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单位Pa。
即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
渗透势Ψs: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
压力势Ψp:细胞壁阻止原生质体吸水膨胀的力量,是增加水势的值。
重力势Ψg:水分因重力下移而增加水势的值。
衬质势Ψm:细胞内胶体物质的亲水性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的部分移动。
此途径速度快。
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
共质体途径:水分通过胞间连丝的吸收。
移动速度较慢。
根压:靠根部水势梯度使水沿导管上升的动力。
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溢出液体的现象。
吐水:从未受伤叶片尖端或边缘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蒸腾拉力:植物因蒸腾失水而产生的吸水动力,内聚力学说:这种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称为内聚力学说。
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片),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用g/m2*h表示。
蒸腾比率: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干物质与蒸腾失水量的比值,用g.kg-1表示。
蒸腾系数:植物制造1 g干物质所需水分的克数,用g.g-1表示。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最敏感的时期。
第二章: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灰分元素:指以氧化物形式存在于灰分中的元素,又叫矿质元素。
大量元素:植物对其需要量相对较大的元素,碳、氢、氧、氮、钾、钙、镁、磷、硫九种。
微量元素:植物需要量极微,稍多即发生毒害的元素,氯、铁、锰、硼、锌、铜、镍、钼八种。
通道运输理论:细胞质膜上有内在蛋白构成的通道,横跨膜的两侧,离子顺着跨膜的电化学势梯度进入细胞。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dc370e6e7e21af45b307a873.png)
第一章 植物水分生理
水,孕育生命 陆生植物由水生植物进 化而来! 水是植物的一个“先天 ”环境条件!
水势
• 水势是水用于做功或发生反应的能量的度量。符号是 ‘ψ’,单位是大气压或巴,(bar). • 1个大气压=760mmHg高;1个巴=106达因/平方厘米。1 大气压=1.01巴。 • 水的运动决定水势的大小,水总是从水势高的区域向水 势低的区域移动.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 • • • • • • • • 1.植物的吸水器官:根系 2.根系的吸水部位:根尖 3.根尖的吸水区域:根毛区 4.根毛区为吸水的主要区域原因何在? (1)根毛多,吸收面积大; (2)细胞壁由果胶物质组成,亲水性强; (3)疏导组织发达。 5.其他区域: 细胞质浓厚,疏导组织不发达,对水阻力大。
在这类试题中,注意的关键
• 水移动的方向决定水势; • • 不论水分出入,都视细胞 • 体积无变化(注明者除 外); • 细胞外部的水或溶液的体 积远大于细胞体积; • • 通常将各细胞体积看成相 等; • 不论水分出入,细胞内渗 • 透势不变。
实际上, 当细胞质壁分离时,细 胞体积最小, P =0, = S ; 当细胞充分膨胀时, P 最大,- S = P , =0。 当低于外界溶液时, 细胞即可吸水。
• 植物必需的元素有碳、氢、氧、氮、硫、磷、钾、钙、 镁、铁、锰、硼、锌、铜、钼、氯共16种。 • 大量元素(major element):植物体内含量占植物干重 的0.1%以上的元素。碳、氢、氧、氮、硫、磷、钾、钙、 镁9种; • 微量元素(minor element):植物体内含量占植物干重 的0.01%以下的元素。铁、锰、硼、锌、铜、钼、氯7种。
• 将植物细胞放在低渗溶液中如一个细胞的
植物生理学知识重点
![植物生理学知识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d10a20cbb68a98271fefaf6.png)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水分代谢(water metabolism)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利用以及水分的散失是构成植物水分代谢的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
水分代谢的作用是维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第一节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水的理化性质水的很多性质都是由其分子结构决定的。
水分子的结构具有如下特点:1. 水分子有很强的极性.2. 水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形成很强的内聚力3.水极容易与其它极性分子结合.一、水的理化性质(一)在生理温度下是液体由于水分子有很强的分子间力(氢键的作用), 所以, 虽然分子很小(分子量18), 但在生理温度下是液体. 这对于生命非常重要.(二)高比热因为需要很高的能量来破坏氢键,所以,水的比热很高。
由于植物体含有大量的水分,所以当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植物体吸收或散失较多热能时,植物仍能维持相当恒定的体温(三)高气化热这同样是由于水分之间的氢键造成的,破坏氢键需要很高的能量。
在炎热的夏天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可以降低体温。
(四)高内聚力、粘附力和表面张力由于水分子间有很强的内聚力可以使木质部导管的水柱在受到很大张力的条件下不致于断裂,保证水分能运到很高的植株顶部。
水分子间的亲和力还导致水有很高的表面张力。
(五)水是很好的溶剂由于水分子的极性,它是电解质和极性分子如糖、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强有力的溶剂水分子在细胞壁和细胞膜表面形成水膜,保护分子的结构。
水是代谢反应的参与者(水解、光合等)。
水作为许多反应的介质和溶剂,同时由于水的惰性不会轻易干扰其它代谢反应(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1. 束缚水与自由水束缚水(bound water):靠近胶粒并被紧密吸附而不易流动的水分,叫做束缚水自由水(free water):距胶粒较远,能自由移动的水分叫自由水。
自由水、束缚水与代谢的关系:自由水参与各种代谢活动,其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植物代谢强度,自由水含量越高,植物的代谢越旺盛。
束缚水不参与代谢活动,束缚水含量越高,植物代谢活动越弱,越冬植物的休眠芽和干燥种子里所含的水基本上是束缚水,这时植物以微弱的代谢活动渡过不良的环境条件。
植物生理学第01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植物生理学第01章植物的水分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845b480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1.png)
植物⽣理学第01章植物的⽔分代谢第⼀章植物的⽔分代谢本章内容提要⽔是植物⽣命的基础。
植物⽔分代谢包括⽔的吸收、运输和散失过程。
植物细胞吸⽔有三种⽅式:渗透吸⽔、吸胀吸⽔和代谢性吸⽔,以渗透吸⽔为主。
根系是植物吸⽔的主要器官,吸⽔的主要区域为根⽑区,吸⽔的⽅式有主动吸⽔和被动吸⽔,其吸⽔动⼒分别为根压和蒸腾拉⼒。
蒸腾拉⼒是植物主要的吸⽔动⼒。
⽔分在植物体内连续不断地运输是蒸腾拉⼒—内聚⼒克服⽔柱张⼒的结果。
植物主要通过叶⽚蒸腾散失⽔分,具有重要⽣理意义。
⽓孔蒸腾是植物叶⽚蒸腾的主要形式。
蒸腾速率与⽓孔的开闭关系很⼤。
⽓孔开闭可能是通过保卫细胞内K+的积累学说和苹果酸代谢来调节的。
许多外界因⼦能调节⽓孔开闭。
作物需⽔因作物种类不同⽽异,⼀般⽽论,植物的⽔分临界期是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合理灌溉要综合考虑⼟壤含⽔量、作物形态指标及⽣理指标。
灌溉的⽣理指标能即使反映植物体内的⽔分状况,是较为科学的。
第⼀节⽔分在植物⽣命活动中的作⽤⼀、植物体内的含⽔量不同植物的含⽔量不同;同⼀种植物⽣长在不同的环境中含⽔量也有差异;在同⼀植株中不同器官和不同组织的含⽔量也不同。
⼆、⽔对植物的⽣理作⽤1、原⽣质的主要组分。
原⽣质⼀般含⽔量在70%~90%以上,这样才可使原⽣质保持溶胶状态,以保证各种⽣理⽣化过程的进⾏。
如果含⽔量减少,原⽣质由溶胶变成凝胶状态,细胞⽣命活动⼤⼤减缓(例如休眠种⼦)。
2、接参与植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过程。
在光合作⽤、呼吸作⽤、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均有⽔的参与。
3、多⽣化反应和物质吸收、运输的良好介质。
植物体内绝⼤多数⽣化过程都是在⽔介质中进⾏的。
⽔分⼦是极性分⼦,参与⽣化过程的反应物都溶于⽔,控制这些反应的酶类也是亲⽔性的。
各种物质在细胞内的合成、转化和运输分配,以及⽆机离⼦的吸收和运输在⽔介质中完成的。
4、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
细胞含有⼤量的⽔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因⽽使植物枝叶挺⽴、花朵开放等。
植物生理学理论(第一章到第三章)
![植物生理学理论(第一章到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d60b09e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f.png)
植物生理学理论(第一章到第三章)植物生理学理论总结归纳第一篇植物的物质产生和光能利用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水分生理包括水分的吸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水分的排出等3个过程。
第一节植物对水分的需要一、植物的含水量1、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2、同一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中,含水量也不同;3、在同一植株种,不同器官和不同组织的含水量的差异也甚大。
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1、水分在植物细胞内通常呈束缚水和自由水两种状态(1)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吸附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不参与代谢作用,但与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关系)(2)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参与各种代谢作用,自由水占总含水量的百分比越大,则植物代谢越旺盛)①由于自由水含量多少不同,所以细胞质亲水胶体有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含水较多的溶胶(sol);另一种含水较少的凝胶(gel)2、水分子距离胶粒越近,吸附力越强;相反,则吸附力越弱。
3、自由水/束缚水低→凝胶耐旱自由水/束缚水高→溶胶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2、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中的反应物质3、水分的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4、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植物细胞吸水主要有3中方式:扩散、集流、和渗透作用一、扩散:这是一种自发过程,指由于分子的随机热运动所造成的物质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扩散是物质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二、集流:是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
水分集流与溶质浓度梯度无关。
●水孔蛋白的作用:水分在细胞内的运输;水分长距离运输;调整细胞内的渗透压。
三、渗透作用:指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而移动的现象。
渗透作用水势梯度儿移动。
1、水势的公式:ΨW=μW-μ0W/V W=△μW/V W2、水势=水的化学势/水的偏摩尔体积=N·m·mol-1/m3·mol-1=N·m-2=Pa3、溶液越浓,水势越低。
植物生理学书
![植物生理学书](https://img.taocdn.com/s3/m/5197f7c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2.png)
植物生理学书第一章植物的细胞结构
1.1 植物细胞的组成
1.2 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
1.3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1.4 细胞器的种类及功能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
2.1 光合作用
2.2 呼吸作用
2.3 矿质营养
2.4 水分营养
第三章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3.1 种子萌发
3.2 植物的生长
3.3 植物的分化
3.4 植物的老化
第四章植物的运动
4.1 生长运动
4.2 趋向运动
4.3 日周运动
4.4 植物的信号转导
第五章植物的环境适应5.1 温度适应
5.2 水分适应
5.3 光照适应
5.4 盐分适应
第六章植物的激素调节6.1 生长素
6.2 细胞分裂素
6.3 赤霉素
6.4 其他植物激素。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26285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4f.png)
植物⽣理学课后习题答案植物⽣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章植物得⽔分⽣理(重点)⽔势:⽔溶液得化学势与纯⽔得化学势之差,除以⽔得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亦称溶质势,就是由于溶质颗粒得存在,降低了⽔得⾃由能,因⽽其⽔势低于纯⽔⽔势得⽔势下降值。
压⼒势:指细胞得原⽣质体吸⽔膨胀,对细胞壁产⽣⼀种作⽤⼒相互作⽤得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得细胞壁产⽣⼀种限制原⽣质体膨胀得反作⽤⼒。
质外体途径:指⽔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得移动,阻⼒⼩,移动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指⽔分从⼀个细胞得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个细胞得细胞质,形成⼀个细胞质得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分从⽔势⾼得系统通过半透膜向⽔势低得系统移动得现象。
根压:由于⽔势梯度引起⽔分进⼊中柱后产⽣得压⼒。
蒸腾作⽤:指⽔分以⽓体状态,通过植物体得表⾯(主要就是叶⼦),从体内散失到体外得现象、蒸腾速率:植物在⼀定时间内单位叶⾯积蒸腾得⽔量。
内聚⼒学说:以⽔分具有较⼤得内聚⼒⾜以抵抗张⼒,保证由叶⾄根⽔柱不断来解释⽔分上升原因得学说。
⽔分临界期:植物对⽔分不⾜特别敏感得时期。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与1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得渗透势、压⼒势、⽔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什么变化?答:在纯⽔中,各项指标都增⼤;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2.从植物⽣理学⾓度,分析农谚“有收⽆收在于⽔"得道理。
答:⽔,孕育了⽣命。
陆⽣植物就是由⽔⽣植物进化⽽来得,⽔就是植物得⼀个重要得“先天”环境条件、植物得⼀切正常⽣命活动,只有在⼀定得细胞⽔分含量得状况下才能进⾏,否则,植物得正常⽣命活动就会受阻,甚⾄停⽌。
可以说,没有⽔就没有⽣命、在农业⽣产上,⽔就是决定收成有⽆得重要因素之⼀。
⽔分在植物⽣命活动中得作⽤很⼤,主要表现在4个⽅⾯:⽔分就是细胞质得主要成分、细胞质得含⽔量⼀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得代谢作⽤正常进⾏,如根尖、茎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溶质浓度 • T—绝对温度。
• 2.1.3 Plant cell is an osmotic system
• Cell wall ( consists of cellulose,pectin and semi-cellulose)—A permeable membrane。
• Protoplastic layer (Plasmic membrane and tonoplast)——A semipermeable(selective) membrane。
• 代表水整体参与化学反应和移动的本领。
• 人为地设定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纯水的水 势为零Ψw0=0。溶液的水势就小于0,为负 值。溶液越浓,其水势的负值越大。
• Ψw的单位是MPa=106Pa=10bar。
• 海水为-2.5M Pa、 1M NaCl 为–4.46MPa、 植物细胞在-0.1~1.5MPa。
• 1.1 Water content and status in plant(植物 的含水量及水分存在状态)
• 1.1.1 Water content。
• Plant types :水生90%以上>陆生40-90% >旱生 (沙漠)植物6%。木本<草本植物。
• Growth environments:阴生>阳生。
• free water:不与细胞的组分紧密结合,易 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自由水。其特点是 参与代谢,能作溶剂,易结冰。
• 1.1.2 Status in plant。Free water and bound water。
• free water:不与细胞的组分紧密结合,易 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自由水。其特点是 参与代谢,能作溶剂,易结冰。
• 1.1.1 Water content。
• 1.1 Water content and status in plant(植物 的含水量及水分存在状态)
• 1.1.1 Water content。
• Plant types:水生90%以上>陆生40-90% >旱生 (沙漠)植物6%。木本<草本植物。
• 2.1.1 Free energy, chemical potential and water potential
• bound energy and free energy。 • 自由能是指能够作功的能量和参与反应的本领。 • 束缚能(bound energy):不能用于做有用功的能
量 • 每摩尔体积物质的自由能为化学势,是一种物质
plant——dependent on Ψw
Ψs = -1.2MPa Ψs = -1.0MPa Ψs = -0.8MPa Ψp = 1.0MPa Ψp = 0.9MPa Ψp = 0.4MPa
A
B
C
A
B
C
Ψs = -1.2MPa Ψp = 1.0MPa Ψw =-0.2MPa
Ψs = -1.0MPa Ψs = -0.8MPa Ψp = 0.9MPa Ψp = 0.4MPa Ψw =-0.1MPa Ψw =-0.4MPa
• 利用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使水分通过质 膜而进入细胞的过程——代谢性吸水。
• 抑制呼吸(二硝基酚等)——细胞吸水也减少; 促进呼吸(通气、加糖)——细胞吸水就增强。
• 2.4 Water channel proteins or aquaporins (水通 道蛋白或水孔蛋白)
• 指细胞膜或液泡膜上,可减少水分跨膜运输 阻力,加快水分进出生物膜的一类蛋白质。 所有的活细胞均有aquaporins,不同的组织有 不 同 的 aquaporins 。 根 系 水 分 进 入 有 约 80% 由aquaporins控制。
Section2 Water absorption by plant cell
• 三种方式: • Osmosis absorption; • imbibition absorption; • metabolism absorption。 • 其中以渗透性吸水为主.
2.1 Osmosis absorption by plant cell 细胞的渗透性吸水
• 1.1 Water content and status in plant (植物 的含水量及水分存在状态)
• 1.1.1 Water content。
• 植物种类:水生90%以上>陆生40-90% >旱生(沙 漠)植物6%。木本<草本植物。
• Growth environments :阴生>阳生。
• 2.1.2 Osmosis and osmotic potential
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e) :只允 许水等小分子物质透过,其它溶质分子 或离子则不易透过的膜。如质膜和液泡 膜等。
渗透现象
Osmosis (渗透作用)是指 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 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 动的现象。
• 半透性膜:动物膀胱、蚕豆种皮、透析袋。 • Osmotic potential ( 渗 透 势 —Ψ , Solute
potential、溶质势—Ψs ) 。 • 由于溶质的存在而降低的水势。 • Ψs(Mpa)= -0.0083iCT。 • i——渗透系数,NaCl的i为1.80,CaCl2的i为2.60,
energy per unit volume, between matrically -
bound, pressurized, or osmotically- constrained water and pure water。
• Ψw=(μw / Vw) - (μ0w/Vw) =(μw-μ0w)/Vw • =Δμw/Vw
• ①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性。
• ②判断细胞死活。
• ③测定细胞液的溶质势,进行农作物品种 抗旱性鉴定。
• ④测定物质进入原生质体的速度和难易 程度。
• 2.1.4 Water potential elements of the plant cell
• Ψw=Ψs+Ψp+Ψm+Ψg……。
• Ψs——solute potential。它取决于细胞 内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总和。
Ψw
V=1.5, Ψp =-Ψs ,
-1.5
Ψw = Ψs + Ψp = 0
-2.0
Ψs
-2.5
(3)剧烈蒸腾时,
V<1.0, Ψp < 0,
0.9 1.0 1.1 1.2 1.3 1.4 1.5 Ψw <Ψs
相对体积
Cell volume(times)
• 2.1.5 Water movement between cells in
A
C
• 等渗溶液: 溶液的Ψs 等于细胞 或细胞器 的Ψw
图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 体系中的水势
• 2.2 Imbibing absorption of water of plant cell • Imbibition (吸胀作用)是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
现象。 • 只与成分有关: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脂类。
• 已形成液泡的细胞(-0.01MPa左右),可以略而 不计。
• 一般植物细胞水势:Ψw=Ψs+Ψp。
cell水势、溶质势、压力势/MPa
(3) (1)
1.5 1.0 0.5 0
(2)
(1)初始质壁分离时,
Ψp
V=1.0,Ψp= 0,
Ψw = Ψs = -2.0 MPa
-0.5
(2)充分膨胀时,
-1.0
• 特殊情况下,压力势会等于零 或负值。如初始质壁分离时,压 力势为零;剧烈蒸腾时,细胞的 压力势会呈负值。
• Ψm——matric potential(衬质势)。
• 细胞内胶体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细胞壁物质 等)对水分吸附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
• 为负值。
• 干燥种子的Ψm可达-100MPa;
• 未形成液泡的细胞具有明显的衬质势,
• 研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壁分离和复原的意义: • ①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性。
• 研究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意义: • ①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性。 • ②判断细胞死活。
• 研究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意义: • ①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性。 • ②判断细胞死活。 • ③测定细胞液的溶质势,进行农作物品种
抗旱性鉴定。
• 研究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意义:
豆科植物种子吸胀现象非常显著。
未形成液泡的植物细胞,如风干种子、分生细胞 主要靠吸胀作用。 • 吸 胀 作 用 的 动 力 为 Ψm , 因 为 Ψs=0 , Ψp=0 , Ψw=Ψm。
•
吸胀力: 亲水胶体(hydrophilic colloid)吸引水分子 的力。
吸胀作用: 细胞因吸胀力的存在而吸收水分的作用。
能够用于作功或发生反应的能量度量。 • 水的化学势(μw):当温度、压力及物质数量
(水分以外)一定时,体系中1mol的水分的自由能。
• Water potential:指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力下一个 系统中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差。 用ψw表示。
• 水势是指在同温同压的一系统中,一偏摩尔体积 ((VV))水纯水(含的溶自质由的能水(μ)0的w)自的由差能值((μΔwμ)w与)。一W摩at尔er 体积 potential is defined as the difference in free
吸胀水:细胞内亲水物质通过吸胀力而结合的水, 它是束缚水的一部分。
由吸胀力的存在而降低的水势值,即衬质势(ψm)。
吸胀力大小:蛋白质(豆类ψm≦-100MPa) > 淀粉 > 纤维素> >
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