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中国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共15页
中国56个民族介绍儿童版
中国56个民族介绍儿童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不同的民族组成。
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风俗和传统。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中国的56个民族。
1. 汉族: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92%。
他们的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
2. 蒙古族:蒙古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有着悠久的游牧民族历史。
他们以驯养和骑乘马匹为生。
3. 满族:满族是中国的第三大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他们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4. 藏族:藏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自治区,是中国最高的民族。
他们以信仰佛教和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而闻名。
5. 壮族:壮族是中国的第七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他们以种植水稻、玉米和茶叶为生。
6.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
他们以种植棉花和养殖家畜为生。
7. 苗族: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地。
他们以种植水稻、玉米和红米为生。
8. 彝族: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是中国的第八大民族。
他们以农耕和织布为生。
9.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牧民和狩猎为生。
10. 朝鲜族: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他们保留了朝鲜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化。
11. 满族: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他们是中国的第四大民族。
12. 赫哲族: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以捕鱼和狩猎为生。
13. 哈尼族: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他们以农耕和种植茶叶为生。
14. 土家族: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他们以农耕和捕鱼为生。
15. 布依族: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以农耕为生。
16. 侗族:侗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贵州等地,以农耕为生。
17. 瑶族: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以农耕为生。
18. 白族: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以种植稻米和养殖家禽为生。
19. 土族: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以农耕和畜牧为生。
20. 苗族: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生。
12 中国的民族
中国的民族一、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贡献着自己的才智。
祖国广阔、富饶的土地,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
夏、商、周至秦汉时期,在汉族的先民华夏族开发黄河流域的同时,各少数民族先民也开发了周围的广大地区:东胡、肃慎、挹娄、夫余、乌桓等民族在东北三省的广大地区,俨狁、狄、匈奴、鲜卑等民族在今蒙古草原和华北北部以及西北一些地区,龟兹、于阗、鄯善等“城郭国”的各族在今新疆地区,戎、羌、氐等族在今藏、青地区,苗、濮、武陵蛮、长沙蛮以及百越等各族在今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黎族和高山族的先民分别在海南岛和台湾,越人的一支在今港、澳地区,等等,各民族祖先在各个地区,以他们的辛勤劳动,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公元前221年),标志着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
在此后两千余年的历史发展中,有一部分少数民族或在边疆地区建立政权,或入主中原成为统治民族,都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如秦代北方的匈奴、西北的西域各族、西部的羌、东北的东胡(鲜卑、乌桓)、夫余等族都建立过自己的政权;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两晋的短暂统一外,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曾先后建立过23个政权,其中,匈奴族建立过前赵、北凉、夏3个政权,鲜卑族建立过辽西、代、北周、前燕、后燕、西秦、西燕、南凉、南燕等9个政权,羌族建立过后秦,巴氐族建立过后汉,汉族建立过前凉、冉魏、西凉、后蜀、北燕5个政权;隋唐后,经五代十国到宋、辽、金,我国又一次经历割据,形成各民族政权对峙的局面,如宋朝先后与契丹族的辽、女真族的金朝对峙等;此后,蒙古族的元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元、明、清时期,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元朝在内地和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行省”制度,密切了中央王朝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满族建立的清朝,曾坚决抗击沙俄、英国等殖民主义在我国东北、新疆、西藏等地的侵略,捍卫了国家的统一。
中国少数民族介绍---土家族
中国少数民族介绍———土家族土家族是湘、鄂、渝、黔毗连地带的一支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先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今渝东南、湘西、鄂西一带繁衍生息,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麓的10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主要分布于湘鄂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
土家族人口数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排第六位,现在主要居住在湖南、湖北、贵州三省及重庆市的51个县市(区),目前在25个县区实行区域自治,其中两个自治州(共辖16个县市),5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4个土家族自治县,40个土家族乡,41个土家族联合自治乡。
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却没有本民族文字。
土家族人的生活多贴近自然,房屋一般靠山近水,成老虎坐山形状。
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
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
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
他们的住宅由正屋、偏屋、木楼三部分组成。
正屋一般修六扇五间,有“三柱四棋”、“五柱八棋”或“七柱十一棋”。
其中,“七柱十一棋”的大屋为十扇九间。
他们的传统民居主要有茅草屋、土砖瓦屋、木架板壁屋、吊脚楼四种类型。
此外,还有石板屋和岩洞。
其中吊脚楼是一种全木结构的干栏建筑,一般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住山地的土家人,多依山傍水,建造坐北朝南、纯木结构的吊脚楼。
吊脚楼为每扇四柱撑地,横梁对穿,上铺木板呈悬空阁楼 ,绕楼三面有悬空的走廊,廊沿装有木栏扶手。
木栏上雕“回”字格、“喜”字格、“亚”字格等吉祥图案。
凭栏可观景,可晾晒衣物。
阁楼屋脊以瓦作太极图形,四角翘檐,玲珑飘逸。
屋脊与檐均用灰浆安砌花格窗,上嵌玻璃,涂刷油漆。
不论房屋大小都有“天楼”。
卧房“天楼”上铺楼板,存放物件和粮食等伙房“天楼”上铺木条,有间隙,供搁置玉米棒和其他需烘干的粮、菜用。
每个民族的服饰都有他们自身的特色,土家族的服饰布料多为自纺自织的土布。
中国邮票56个民族
中国56个民族邮票介绍(转载)1、蒙古族介绍现有人口4806849人。
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
被誉为“草原骄子”。
2、回族介绍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
回族是回***族的简称3、藏族介绍有人口4593330人,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4、维吾尔族介绍""维吾尔""是民族自称。
史籍记载:维吾尔族原是公元三世纪游牧于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的牧民主要分布在贵州(约占苗族总人口的50%)、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
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
人口有6572173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有人口15489630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地。
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有1920597人,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其余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
现有人口9821180人。
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辽宁省为最多,少部分散居在全国各大中城市11、侗族介绍现有人口2514014,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的黔东、玉屏、新晃、通道、芷江以及三江等县。
12、瑶族介绍现有2134013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和江西等省区。
因其生产方式、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有多种自称和他称呼13、白族介绍有人口1594827人。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14、土家族介绍现有人口5704223人,主要聚居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5、哈尼族介绍现有人口1253952人。
中国的民族(1)
民族宗教信仰
汉族:主要信仰佛教、道教等
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藏传佛教等
宗教信仰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和谐共处
民族风俗习惯
民族服饰:各民族的传统服饰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如汉族的旗袍、藏族的藏袍、彝族的火草衣等
民族饮食: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和特色菜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蒙古族的烤全羊、藏族的酥油茶、维吾尔族的烤羊肉串等
民族团结原则: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优惠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民族团结政策
民族平等政策: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待遇
民族团结政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民族团结与和谐
民族旅游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民族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民族旅游资源的概述:介绍民族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原则和策略,以及成功案例的介绍。
民族旅游资源的保护:探讨民族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措施和方法,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未来展望:展望未来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趋势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民族艺术和文学
民族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民族文学:以诗歌、小说、散文等为主要形式,反映了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民族文化与艺术、文学的关系:民族文化是艺术和文学的源泉,艺术和文学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
民族艺术和文学的传承与发展: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羌族
节 日 礼 祭
每羌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 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正如一 首羌谚所云:“无酒难唱歌,有酒歌儿多,无 酒不成席,无歌难待客”。结婚吃“做酒”, 宴客吃“喝酒”,重阳节酿制的酒称为重阳酒, 需储存一年以上方可饮用,重阳酒因储存时间 较长,酒呈紫红色,酒醇味香,是重阳节期间 必不可少的美酒。另一种被称为蒸蒸酒的饮料 是将玉米面蒸熟拌酒曲酿制而成,饮用时既有 酒香又能顶饭,类似汉族的醪糟。无论年节或 待客,羌族都以“九”为吉,故宴席时都要摆 九大碗。
羌 族 服 饰
古羌族以着袍服为主,羌族服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 不尽相同。总的说来羌族服饰随着环境与生活条件的 变化也发生着变化。 羌族服饰图案伴随着羌民族千百年生生不息的漫长历 史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羌族服饰图案在用色上具有美 艳、古朴的艺术形式。在选材、寓意上具有美好的艺 术想象,造型上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朴实而真挚 的美学内涵,浓郁的乡土风味。羌族服饰图案具有清 晰的物像的轮廓、造型极具动态,多用点、线、面结 合,线中有面,面中有线,粗细、刚柔结合,使画面富有 节奏感、韵律感。具有雄壮美即阳刚美和秀婉的美即 阴柔之美。在构图上饱满充实、严谨,给人以华丽丰 满之感,图案装饰美给人以视觉和心灵愉悦的感受。 画面上安排得“满满当当”、“殷殷实实”,也反映 出百姓求充实、求圆满这一心理要求和审美情趣。
羌 族 歌 舞
羌族人民能歌善舞,羌族音乐原始古朴,属我 国民族调式。羌族舞蹈的基本特点:保留着原 始乐舞粗犷、古朴的风格,大多是在民俗宗教 祭祀活动中进行,舞者既通过舞蹈取羌族歌舞 悦祖先神灵,又得以自娱乐,以羊皮鼓、手铃 等打击乐器伴奏,加深人民对神的崇拜和其神 秘感;舞蹈动作的表现与歌词内容没有直接的 联系,多数舞蹈是用歌来促使舞步的循环往复; 动作完全重复,节奏的强弱起落同舞蹈齐奏起 落结合巧妙协调。羌族舞蹈形式多样,内容丰 富,在什么样的场合跳什么舞,均按功能和礼 仪要求有一定的程序。羌族舞蹈按其形式和功 能可以分为自娱乐性、祭祀性、礼仪性、集会 性4种。
中国民族分布简介和表格
中国民族分布概况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 个。
由于汉族以外的55 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 个民族。
55 个少数民族分别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除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的、统一的国家。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
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演变中国古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而中国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除了汉族,还有许多少数民族,他们展现出来的独特文化和历史演变,构成了丰富多彩、具有各种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
一、概述在远古时期,中国的少数民族就已经分布于全国各地,并且与汉族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文化多元。
自那时起,少数民族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在各个历史阶段,中国的少数民族都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
然而,在中国的统一和发展中,少数民族所处的地位和命运一直备受关注。
二、少数民族的历史背景中国被称为自古以来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包括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彝族、苗族、瑶族、布依族和侗族等56个民族,同时,还有其他的少数民族地区。
如今,少数民族人口大量分布于中国的西南、西北、东北和华南等地。
三、少数民族的历史演变1.秦汉时期秦朝的初期统一,将大量的少数民族纳入了中国,同时也对少数民族建立了新的地方官府和崇拜体系。
在秦汉时期,汉族不断地向外扩张,一度将大地的中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纳入了中国版图,同时还将周围的少数民族也纳入了当中。
2.魏晋时期魏晋南北分裂时期,南北地区都各自存在着不少的少数民族。
南方的蛮夷地区被汉人受到控制,而北方的鲜卑、匈奴,则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
此时,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差异便变得更加突出了。
3.唐宋时期在唐代,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形式。
为了维持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唐玄宗时期还专门设立了西北南诏等民族部落疆域,维持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和谐。
宋朝是一个较为稳定的政治时期,而少数民族也逐渐和汉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比较统一的民族文化。
4.明清时期在明清时期,中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地区都在东汉政权的控制之下。
明清政府通过向少数民族移民政策的灵活调整,使得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有了较快的增长。
而在清代中后期,少数民族则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比较相对独立的政治体系,而与汉族之间的差异也拉大了发展的距离。
五十六个名族小知识
五十六个名族小知识五十六个民族知识介绍。
有首歌唱得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我们国家的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族知识。
接下来就由小编带大家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知识介绍的相关内容。
五十六个民族知识介绍11、汉族:汉族,全称大汉民族。
原名华夏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2、壮族: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的先民是属古代百越族群。
3、苗族: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4、土家族: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贵州省以及四川省(属于重庆市)。
5、彝族: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6、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7、藏族:藏族是汉语的称谓。
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
8、满族: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以河北省北部最多,其次是辽宁省。
9、维吾尔族:“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
10、回族: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
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
11、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12、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13、瑶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
14、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
15、佤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
16、水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
17、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
18、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
归纳总结中国民族
归纳总结中国民族一、中国民族的多样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90%,其他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中国的各个地区。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服饰、习俗和传统。
1.汉族: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华东和华中地区。
他们的文化和语言由统一的汉字书写系统组成,尽管方言和习俗有所不同。
2.蒙古族:蒙古族是中国人口第二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其他北方地区。
他们是游牧民族,以骑马、狩猎和畜牧为生。
3.满族:满族是中国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他们的传统服装和文化对中国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4.壮族:壮族是中国的壮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也有一部分分布在贵州、云南和广东等地区。
他们以农耕为生,有丰富的民俗和美丽的歌舞文化。
二、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民族传统文化特点:1.语言:中国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方言,其中汉语是最主要的语言。
2.服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如中国传统的汉服、蒙古族的牛仔装和满族的满族服饰。
3.饮食: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菜肴,如粤菜、川菜、东北菜等。
4.节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5.音乐和舞蹈:中国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和舞蹈表演形式,例如西藏的藏族舞蹈和云南的傣族舞蹈。
三、民族融合与多元发展中国的多种民族文化在长期的相互交流和交融中形成多元发展的状况。
这种融合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认同。
1.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有很多的文化交流和婚姻联姻。
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
2.少数民族的特色保护:中国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
例如,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自治区,可以自主管理自己的事务。
少数民族知识介绍-锡伯族、俄罗斯族 共27页
八、节日
锡伯族民间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汉族相同。如:春 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每年农历除夕前,家家都要 杀猪宰羊,赶做各种年菜、年饼、油炸果子。除夕晚, 全家一起动手包饺子,正月初一五更饺子下锅;初二 要吃长寿面。做长寿面时先做好肉汤,然后将面另锅 煮熟,捞出过水,食用时加肉汤,象征着送旧迎新。 某些节日时间虽然与汉族相同,但过法却有自己的独 特之处,如“春节”、“端午节”、“元宵节”等, 在过节形式上均与汉族有差别。
少数民族知识介绍
锡伯族
一、聚居地及语言
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
悠久的古老民族,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 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 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 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 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 古斯语族满语支,是在满语基础上发展 形成的一种语言,跟满语很接近。
“四、文字 锡伯文字是一种拼音文字,也可称音素文字,创制于明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而完善于崇祯五年(1632年)后来在 满文基础上略加改动而成的。 锡伯族文字共有40个字母:6个元音字母、24个辅音字 母、10个拼写外来词的字母。字母的基本笔划有字头、字牙、 字圈、字点、字尾,以及各种方向不同的撇和连接字母的竖 线。书写顺序为从上到下,行款为从左至右,使用一般文字 通用的标点符号。 居住在伊犁河谷的锡伯人处于多民族语言包围的环境中, 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包括学习俄语。 锡伯人一般都会讲汉语、俄语、维语。因此,伊犁的锡伯人 被誉为“天才翻译”。 《察布查尔报》是中国目前惟一出版的锡伯文报纸。
六、饮食
锡伯族大多数习惯日食三餐,主食以米、面 为主,过去食用高梁米居多。面食以发面饼为主, 也吃馍馍面条和韭菜合子、水饺等。受维吾尔族 影响还吃抓饭和烤馕,喝面茶、牛奶和奶茶。肉 食来源主要依靠家庭饲养,多以牛、羊、猪肉为 主。吃肉时,习惯每人随身携带一把刀子,将肉 煮熟后,放入大盘中,自行用刀子切割,然后蘸 盐和葱蒜拌成的佐料。习惯做猪血灌肠。也喜食 用煮熟的猪血,拌成酱状,并配以蒜泥或葱花单 独做成菜肴。冬闲时锡伯族还常进行狩猎,野猪、 野鸭、野兔、黄羊等均是冬季餐桌上常见的野味。 锡伯族还习惯制作各种腌菜。每年秋末,家家都 用韭菜、青椒、芹菜、包心菜、胡萝卜等切成细 丝腌制咸菜,当地称之为“哈特混素吉”,有时 可供全年食用。锡伯族还喜欢在夏季制作面酱以 调味。
苗族简介课件
苗族银饰锻造
传统银饰锻造技艺精湛, 包括设计、敲打、镶嵌等 环节,体现了苗族人民的 精湛技艺。
03
苗族的社会文化
苗族的风俗习惯
苗族饮食
以大米、玉米、小麦为主 食,喜食酸辣食物,如酸 汤鱼等。
苗族服饰
以银饰和刺绣为主要特色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服饰 风格。
苗族住宅
多建在山腰或山脚,依山 就势,外形朴素美观。
早期历史
苗族最早出现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逐渐向中国北方和 西部扩散。
苗族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苗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之一。
多元文化和民族团结的代表
苗族在中国历史上是多元文化和民族团结的代表,与其他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历史贡献
苗族在中国历史上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如古代的“苗蛮”时期,苗族先民在农业、纺织、冶炼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苗族的传统节日
苗年节
农历十月举行,是苗族最重要 的节日之一,持续数天,热闹
非凡。
吃新节
农历七八月举行,是苗族人民祈 求丰收的重要节日。
银花节
农历四月初八举行,是苗族青年男 女对歌谈情的重要场所。
苗族的家庭和婚姻
苗族的家庭
以男性为主导,实行父系继承制。
苗族的婚姻
婚姻形式有同族通婚和异族通婚两种,其中同族通婚是主流。
。
苗族鼓舞
以鼓为道具,舞蹈动作粗犷豪 放,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苗族民歌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独唱 、对唱、合唱等,反映了苗族
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苗族的传统手工艺
01
02
03
苗族织锦
以棉纱为经,以彩绒为纬 ,图案精美,色彩丰富, 被誉为“东方第一织锦” 。
关于少数民族资料
关于少数民族资料一、各民族为中华文化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1、汉族汉族,在中华族的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
汉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汉字经过3000年的演变,发展成现在的通用简化汉字。
汉族的语言通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
据史料记载,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诸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人民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汉族人民历来以简朴、富于创造精神著称。
汉族历史上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是一种典型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汉族的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来发达,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汉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2、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特别是明代以来,在历史、文学、语言、医学、天文、地理等方面,对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民间文艺方面,“好力宝”是蒙古族中流传很广的一种演唱形式,马头琴是最富特色的民族乐器。
3、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云南、山东也有不少聚居区。
回族主要从事农业,有的兼营牧业、手工业。
回族还擅经商,尤以经营饮食业突出。
4、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
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
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菜、碗豆等农作物。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除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外,还有关于韵律、文学、哲理、史地、天文、历算、医药等专著问世。
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
他们以歌舞为伴,自由地生活。
藏族民歌抑扬顿挫,合辙贴韵,悦耳动听。
唱时还伴以各种舞蹈。
舞姿优美,节奏明快。
其中踢踏舞,锅庄舞、弦子舞最为广泛流传。
5、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
此外还擅长园林艺术。
中国最大面积的葡萄生产基地,即葡萄沟就在离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东南1 8 4 公里的吐鲁番盆地。
56个民族介绍详细
56个民族介绍详细中国官方承认的民族有56个,包括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和汉族。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0%以上。
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
以下是不分民族的详细介绍:1.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也是中国的主体民族。
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2.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
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
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
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
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而且音乐、舞蹈也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
《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
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的三大史诗之一。
3.回族:回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中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
4.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区。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各少数民族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各少数民族发展线索一.知识归纳1.匈奴族(1)先秦时期:匈奴族是我国北部古代的游牧民族,住在蒙古高原一带,首领称单于。
经济生活以畜牧业为主。
在与中原交往过程中,匈奴人也从事农业生产。
公元前3世纪时,铁器的使用已经深入他们生产、生活和军事各个领域。
战国时期开始威胁中原政权,秦、赵、燕三国筑长城防御匈奴。
(2)秦汉时期: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统一了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地区,形成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西汉初期,匈奴不断南下进攻,西汉由于国力有限,与匈奴和亲(被动和亲)并进行贸易往来。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展开军事反攻,匈奴受到重创,被迫迁徙漠北。
后匈奴内部混战,其中呼韩邪单于一部归附汉朝,其它各部有的仍游牧于漠北,有的西迁。
西汉元帝时期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主动和亲),密切了汉匈关系,双方互市兴旺,文化往来增多,四十多年和睦相处。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
南匈奴向汉称臣,北匈奴退居漠北威胁中原及河西、西域。
东汉前期,窦固、窦宪出兵大败北匈奴,北匈奴政权瓦解,他们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最后解除。
2.西域各族(秦汉时期)汉朝时期,我国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叫西域。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到过大宛、大月氏等国。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西域诸国纷纷派使者回访,汉朝与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
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东汉初年无力顾及西域,西域各国重新被匈奴控制。
东汉明帝时期,班超经营西域,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管辖西域。
3.突厥族(1)南北朝时期:突厥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
6世纪中期建立突厥汗国,很快统一我国西北地区,中亚各国归附。
突厥和中原地区有贸易往来,称为沟通中原和中亚贸易的桥梁。
(2)隋唐时期:隋朝初年,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
隋末中原动乱,动突厥强大起来,不断向南进扰。
唐朝贞观初期,唐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唐设都督府管辖东突厥故地(‚全其部落,顺其土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