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法法条及案例
常见的教育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日益完善。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法律案件层出不穷,涉及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教师权益保护、学生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选取几个典型的教育法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对教育法律实践提供借鉴。
一、案例一:某学校违规收费案案情简介:某市一所中学在招生过程中,向学生收取了额外的择校费、住宿费等费用,并未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执行收费。
学生家长向当地教育局投诉,经调查核实,该校确实存在违规收费行为。
案例分析:本案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非法收取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经营者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收取费用。
”该校在招生过程中违规收费,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
处理结果:当地教育局对该校进行了严肃处理,责令其退还违规收取的费用,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通报批评。
启示:本案提醒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收费行为,切实维护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
二、案例二:教师因言论自由被解聘案案情简介:某教师在课堂上发表了对学校管理的不满言论,被学校认为违反了职业道德,遂被解聘。
教师不服,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案例分析:本案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享有学术自由、言论自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条规定:“劳动者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
”教师的言论虽然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批评,但并未违反法律法规,学校以此为由解聘教师,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
处理结果: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支持了教师的仲裁请求,认为学校解聘教师的行为违法,要求学校恢复教师的劳动合同关系。
启示:本案表明,教师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学校在处理教师言论问题时,应尊重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得滥用职权。
义务教育法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即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某市某小学作为一所公立小学,承担着对适龄儿童实施义务教育的责任。
王某的女儿小芳(化名)年满6周岁,应当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然而,由于王某与某小学在入学问题上产生纠纷,导致小芳未能按时入学。
二、案件经过1. 王某与某小学签订入学协议2019年8月,王某与某小学签订入学协议,约定小芳将于2020年9月1日入学就读某小学一年级。
协议签订后,王某按照约定缴纳了学费等相关费用。
2. 王某发现某小学存在违规招生行为2020年6月,王某在了解到某小学存在违规招生行为后,认为某小学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侵犯了小芳的受教育权。
于是,王某向某教育局提出投诉,要求撤销某小学的招生资格。
3. 教育局调查处理某教育局接到王某的投诉后,立即对某小学的招生行为进行调查。
经调查,某小学确实存在违规招生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
4. 王某要求某小学履行义务教育责任某教育局对某小学的违规招生行为进行了处罚,并要求某小学改正错误。
然而,某小学在改正错误后,仍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对小芳的义务教育责任。
5. 王某将某小学诉至法院在多次协商无果的情况下,王某于2020年10月将某小学诉至法院,要求某小学履行义务教育责任,保障小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三、法院审理1. 法院受理案件某人民法院受理了王某的诉讼,并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2. 法院审理过程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调取了王某与某小学签订的入学协议、教育局的调查报告等相关证据。
同时,法院还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审辩论。
3. 法院判决经过审理,法院认为,某小学作为公立小学,有义务对适龄儿童实施义务教育。
某小学存在违规招生行为,侵犯了小芳的受教育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判决某小学在判决生效后,立即履行对小芳的义务教育责任,保障小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法的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我国《义务教育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旨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高全民素质。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适龄儿童、少年未入学或者中途辍学的情况。
以下是一起因《义务教育法》引发的案例。
二、案例介绍案例名称:某县适龄儿童小华(化名)入学纠纷案案情简介:小华,男,8岁,某县农村户口。
小华的父亲因家庭贫困,未能支付学费,导致小华无法按时入学。
小华的母亲则认为,学校有责任保障适龄儿童的入学权利,应当让小华免费入学。
为此,小华的母亲向当地教育局投诉,要求学校为小华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审理结果:经调查,当地教育局认定学校存在违规收费行为,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
随后,教育局责令学校退还违规收费,并为小华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中的法律问题(1)学校违规收费问题。
根据《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学校作为义务教育的实施主体,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政策,不得违规收费。
(2)适龄儿童入学权利保障问题。
《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应当接受义务教育。
学校应当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义务教育,不得拒绝接受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申请。
2. 案例中的法律依据(1)《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2)《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应当接受义务教育。
学校应当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义务教育,不得拒绝接受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申请。
3. 案例启示(1)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政策,不得违规收费。
学校作为义务教育的实施主体,应当承担起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权利的责任。
(2)家长和监护人应当积极关注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如有问题,应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教育法律法规精选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法律法规逐渐完善,教育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本文精选几个教育法律法规案例,旨在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案例一:教师侵害学生权益案1. 案情简介2018年,某小学教师李某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体罚,导致学生身体受伤。
学生家长向学校投诉,学校经调查核实后,给予李某行政处分,并赔偿学生家长经济损失。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学生有权接受教育,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教师应当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不得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3. 案例分析此案中,教师李某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校在得知情况后,及时进行调查处理,保障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案例二:教育行政处罚案1. 案情简介2019年,某中学教师王某因违规补课被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查处。
经调查,王某在非工作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有偿补课,严重违反了教育法律法规。
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王某作出行政处罚,并取消其教师资格。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一)非法办学或者擅自改变学校名称、层次、类别、专业设置等;(二)擅自招生、招录学生;(三)擅自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四)非法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教育机构;(五)其他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
”3. 案例分析此案中,教师王某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有偿补课。
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其进行行政处罚,体现了教育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案例三:教育合同纠纷案1. 案情简介2020年,某教育培训机构与家长签订了一份教育培训合同,约定培训机构为家长的孩子提供一定时间的学习辅导。
义务教育法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未能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导致适龄儿童、少年无法正常接受义务教育。
本案即是一起因地方政府不履行法定职责而引发的纠纷。
二、案情简介张某某,男,2005年8月出生,系XX县某村村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张某某应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接受义务教育。
然而,由于XX县教育局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将张某某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导致张某某未能及时入学。
张某某的家长多次向XX县教育局反映情况,要求其履行法定职责,将张某某纳入义务教育阶段。
但XX县教育局以各种理由推诿,未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张某某入学问题。
无奈之下,张某某的家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XX县教育局履行法定职责,保障张某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三、法院审理本案经人民法院审理,认定事实如下:1. 张某某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入学条件;2. XX县教育局未在规定时间内将张某某纳入义务教育阶段,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3. XX县教育局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已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张某某入学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之规定,人民法院判决如下:1. XX县教育局在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将张某某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 XX县教育局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XX县教育局作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有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定职责。
然而,其未能及时履行职责,导致张某某未能按时入学,侵犯了张某某的受教育权利。
人民法院依法判决XX县教育局履行法定职责,保障张某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体现了法律的公正与权威。
本案具有以下法律意义:1. 强化了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力度,保障了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2. 提高了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法律意识,促使他们依法履行法定职责;3. 为类似案件提供了参考,有助于维护适龄儿童、少年的合法权益。
教育学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在我国各地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以下是一起典型的校园欺凌事件,我们将从法律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案例:某中学初二学生小王(化名),因身材矮小、成绩较差,常受到同学欺负。
一天,小王在放学后被多名同学围殴,身上多处受伤。
事后,小王向学校反映情况,但学校未采取有效措施。
随后,小王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警方介入调查。
二、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在本案中,多名同学围殴小王,侵犯了小王的人格尊严,违反了《教育法》的相关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行为规范,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作为学生行为规范的制定者,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在本案中,多名同学围殴小王,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在本案中,若多名同学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将面临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1.学校法律责任根据《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学校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在本案中,学校未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校园欺凌,也未对受害者小王进行及时救助,存在失职行为。
义务教育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等。
以下是一起关于义务教育法律纠纷的案例,旨在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探讨义务教育法律问题。
二、案件概述甲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明(化名),因家庭经济困难,其父母决定让其辍学打工。
小明所在学校得知此事后,认为小明的父母侵犯了小明的受教育权,遂向当地教育局反映。
教育局经调查,认为小明的父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侵犯了小明的受教育权。
随后,教育局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决小明的父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法律分析1. 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了立法宗旨:“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这一规定表明,义务教育法的核心是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 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1)义务教育法的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这一规定明确了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义务教育法的第五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
”这一规定要求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3)义务教育法的第六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这一规定强调了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 案例分析在本案中,小明的父母决定让其辍学打工,侵犯了小明的受教育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因此,小明的父母的行为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
四、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小明的父母侵犯了小明的受教育权,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则教育方面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案情简介:张某,男,8岁,某市居民。
张某的父母均为普通职工,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张某自幼儿园起就在某知名民办小学就读,成绩优秀,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然而,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张某所在的城市开始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
根据该政策,张某所在的民办小学不再具备招生资格,张某的父母希望张某能就读于附近的一所公办小学。
张某的父母向某市教育局提出申请,希望张某能以特长生的身份就读于该公办小学。
然而,某市教育局认为,张某并无特殊才艺,不符合特长生的条件,因此拒绝了张某父母的申请。
张某的父母对此表示不满,认为教育局的做法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遂将某市教育局诉至法院。
一、法院审理过程1. 一审阶段一审法院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不因家庭经济困难、残疾、疾病、民族、性别、宗教信仰等原因而受歧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
”同时,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是指适龄儿童、少年按照户籍所在地,在划定的学校招生区域内,免试就近入学。
”张某作为适龄儿童,有权在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某市教育局应当保障其入学权利。
一审法院判决某市教育局在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按照法定程序,为张某安排就近入学。
2. 二审阶段某市教育局不服一审判决,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案件评析1. 法律依据本案中,法院判决某市教育局败诉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义务。
2. 政策实施问题本案反映出我国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政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教育法律法规案例评析(3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法律法规是维护教育秩序、保障教育权益、规范教育行为的重要法律依据。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多起因违反教育法律法规而引发的争议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以一起典型的教育法律法规案例为切入点,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评析,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二、案例背景某市某小学在招生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现象。
该校招生办在招生过程中,未按照规定公开招生信息,且在录取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现象,导致部分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未能入学。
家长向当地教育局投诉,教育局经过调查核实,认定该校违规操作,并责令其改正。
然而,该校对教育局的处理结果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案例评析(一)违反的教育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该校在招生过程中,未按照规定公开招生信息,且在录取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现象,违反了《教育法》的相关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该校在招生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现象,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有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
该校在招生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现象,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制止这种行为。
(二)案例分析1. 违规操作的严重性该校在招生过程中,未按照规定公开招生信息,导致部分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未能入学。
这种违规操作严重影响了适龄儿童的教育权益,损害了教育公平。
2. 教育局的处理结果教育局在接到家长投诉后,进行调查核实,认定该校违规操作,并责令其改正。
这一处理结果符合《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了适龄儿童的教育权益。
3. 人民法院的判决人民法院在审理该案时,依法判决该校败诉。
这一判决结果体现了我国法律对教育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有利于维护教育秩序和教育公平。
(三)启示与建议1. 提高教育法律法规意识教育工作者应提高对教育法律法规的认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教育行为的合法性。
教育法律法规案例事件(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张某某,男,15岁,某市XX中学八年级学生。
2021年4月15日下午,张某某在课间休息时,与同班同学李某在教室走廊追逐打闹,过程中李某不慎摔倒,头部撞击到墙壁,导致头部受伤,送往医院治疗。
经诊断,李某头部受伤,需住院治疗,并造成轻微脑震荡。
事故发生后,张某某的家长认为,学校未能及时制止学生在课间休息时的追逐打闹行为,导致李某受伤,要求学校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学校则认为,事故发生时,课间休息时间,学校已尽到管理职责,且张某某与李某之间的追逐打闹行为与学校无关,不同意赔偿。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校是否尽到管理职责,是否存在管理失职行为;2. 张某某与李某之间的追逐打闹行为是否属于学校应承担责任的范畴;3. 学校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及数额。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并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伤害。
四、法院判决经审理,法院认为:1. 学校在事故发生时,已尽到管理职责,对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进行管理,不存在管理失职行为;2. 张某某与李某之间的追逐打闹行为,虽然发生在学校范围内,但学校已尽到教育、管理职责,不存在违反教育、管理职责的行为;3. 张某某与李某之间的追逐打闹行为,属于未成年人之间的嬉戏打闹,学校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综上,法院判决:驳回张某某家长的诉讼请求。
五、案例分析本案中,学校在事故发生时,已尽到管理职责,对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进行管理,不存在管理失职行为。
同时,张某某与李某之间的追逐打闹行为,虽然发生在学校范围内,但学校已尽到教育、管理职责,不存在违反教育、管理职责的行为。
教育法律_案例_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XX市某小学,因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体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该教师因不满学生在课堂上扰乱纪律,采取殴打、罚站等手段进行惩罚。
事后,学生家长向学校反映情况,学校立即进行调查。
经查实,该教师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XX市教育行政部门对该教师作出了停止职务、接受培训的处理决定。
二、案件概述1. 时间:2023年4月2. 地点:XX市某小学3. 当事人:- 教师:李某,XX市某小学教师- 学生:张某,某小学五年级学生- 家长:张某某,张某的母亲- 学校:XX市某小学- 教育行政部门:XX市教育行政部门4. 案件经过:2023年4月某日,李某在课堂上发现张某扰乱纪律,便对其进行殴打、罚站等体罚。
张某回家后向母亲张某某反映情况,张某某随即向学校反映。
学校立即进行调查,确认李某的行为属实。
XX市教育行政部门得知情况后,对李某作出了停止职务、接受培训的处理决定。
三、法律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李某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相关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法律法规是维护教育秩序、保障教育权益、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涉及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对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问题进行解析,以期提高大家对教育法律法规的认识和遵守。
二、案例一:教师体罚学生案【案情简介】某小学教师李某因学生张某上课不专心听讲,多次对其进行体罚,导致张某身体多处受伤。
家长发现后,向学校反映情况,学校对此事进行调查。
经查,李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得体罚学生。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案例分析】本案中,教师李某的行为违反了教育法律法规,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学校在接到家长反映后,应立即进行调查,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三、案例二:学生违规招生案【案情简介】某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擅自招收了多名未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
家长发现后,向当地教育局反映情况。
经查,该中学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三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不得擅自招收学生。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条:“学校不得招收不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
”【案例分析】本案中,该中学擅自招收未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违反了教育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学校不得擅自招收学生,必须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招生。
当地教育局在接到家长反映后,应对该中学进行调查,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教育法律法规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学生课外负担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学校仍然存在违规补课现象。
本案例以某中学违规补课事件为切入点,分析教育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与不足。
二、事件经过某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在正常教学之外,擅自开设了各种补习班,强制学生参加。
据调查,该校违规补课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补习班时间为每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
在补课过程中,学校不仅收取高昂的补课费用,还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法律法规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该法条明确了学校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方面的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各类补习班、辅导班。
”该法条明确禁止学校举办各类补习班、辅导班,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正常学习。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该法条要求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四、案例分析1. 学校违规补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的规定,未能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 学校违规补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举办各类补习班、辅导班,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3. 学校违规补课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
五、建议与措施1.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的监管,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确保学校依法办学。
义务教育法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应当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因户籍、居住地、入学政策等因素,部分适龄儿童、少年可能面临入学困难。
本案即是一起因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引发的争议案件。
二、案情简介原告李某,男,2009年5月出生,原籍XX省XX市。
其父母于2016年迁入XX市XX区,并在此购房居住。
由于李某未能在XX市XX区获得户籍,其父母遂于2019年6月向XX小学提出入学申请,希望李某能够就读该校。
XX小学根据当地教育局的规定,要求李某父母提供户籍证明、居住证明等相关材料。
李某父母因未能提供户籍证明,被XX小学告知无法满足入学条件。
此后,李某父母多次与XX小学沟通,但均未达成一致意见。
无奈之下,李某父母于2020年7月向XX市XX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决XX小学接收李某入学。
三、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李某是否符合XX小学的入学条件?2. XX小学的入学政策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3. XX区教育局在义务教育入学工作中是否存在不当行为?四、法院审理XX市XX区人民法院受理本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了审理。
1. 关于李某是否符合XX小学的入学条件法院经审理查明,李某符合XX小学的年龄要求,且其父母在XX区购房居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李某有权接受义务教育。
然而,由于李某未能在XX区取得户籍,XX小学根据当地教育局的规定,要求其提供户籍证明,这是符合法律法规的。
2. 关于XX小学的入学政策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法院认为,XX小学的入学政策是依据当地教育局的规定执行的,且该规定并未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禁止性规定。
因此,XX小学的入学政策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
3. 关于XX区教育局在义务教育入学工作中是否存在不当行为法院认为,XX区教育局在制定义务教育入学政策时,充分考虑了当地实际情况,并征求了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
义务教育新法律法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在义务教育新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方面。
以下将以某市“小升初”就近入学政策为例,分析义务教育新法律法规在实际操作中的案例。
二、案例简介某市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就近入学政策,制定了《某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就近入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该《实施方案》于2019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旨在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行为,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三、案例分析1. 法规依据《实施方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就近入学政策的法律地位。
2. 政策目标《实施方案》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减轻家庭负担,促进教育公平。
(2)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行为,杜绝“择校热”、“升学率竞赛”等现象。
(3)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政策措施(1)实施区域划分。
根据各区域教育资源分布,将全市划分为若干个学区,实行学区招生。
(2)规定入学顺序。
根据适龄儿童少年户籍所在地、居住地、房产等因素,确定入学顺序。
(3)限制跨学区招生。
除特殊情况外,适龄儿童少年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学区入学。
(4)规范招生程序。
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公开招生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4. 案例效果自《实施方案》实施以来,某市“小升初”就近入学政策取得了以下成效:(1)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率明显提高,家庭负担得到减轻。
(2)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秩序得到规范,择校现象得到遏制。
(3)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得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5.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尽管《实施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1)学区划分不够科学,部分学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2)部分家长对就近入学政策理解不到位,存在不满情绪。
教育法的法律判决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某某中学(以下简称“某某中学”)是一所享有盛誉的公立完全中学。
近年来,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该校的招生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某某中学在招生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违规措施,包括提前录取、收取高额择校费等。
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案件经过2018年,某市民张先生(化名)的儿子小张(化名)参加了某市中考,成绩优异。
然而,在填报志愿时,张先生发现某某中学的招生简章中并未提及小张的考试成绩。
经过一番调查,张先生发现某某中学在招生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于是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投诉。
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接到投诉后,立即展开调查。
经查实,某某中学在2018年招生过程中,确实存在以下违规行为:1. 提前录取:某某中学在正式招生开始前,已经私下录取了部分学生,其中包括小张。
2. 收取高额择校费:某某中学在录取学生时,要求部分学生支付高额择校费,数额不等,最高达10万元。
3. 违规宣传:某某中学在招生宣传中,夸大自身办学实力,误导家长和学生。
针对上述违规行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某某中学进行了处罚:1. 取消某某中学2018年的招生资格;2. 对某某中学校长进行警告处分;3. 对某某中学分管招生的副校长和招生工作人员进行通报批评;4. 收缴某某中学违规收取的择校费。
三、法律依据本案中,某某中学的违规行为主要违反了以下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本法规定,举办营利性学校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予以撤销;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接受捐赠、资助。
教育法律法规经典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法律法规是我国法律法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规范教育行为,保障教育公平,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经典案例的分析,探讨教育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对教育领域的影响。
二、案例一:刘某某诉某市教育局招生录取纠纷案(一)案情简介刘某某,女,2007年高考成绩达到某市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
然而,由于该市教育局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导致刘某某未能被录取。
刘某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就近入学。
”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保障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侵犯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三)法院判决法院认为,某市教育局在招生录取过程中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侵犯了刘某某的受教育权利。
判决某市教育局依法录取刘某某,并赔偿刘某某因未能被录取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案例分析此案体现了教育法律法规在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方面的作用。
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规范教育行为,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三、案例二:李某诉某中学违规收费案(一)案情简介李某,男,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某中学在收取学费、住宿费、书本费等费用时,存在违规收费行为。
李某认为某中学的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依照国家规定收取学费、住宿费、书本费等费用,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者提高收费标准。
”(三)法院判决法院认为,某中学在收取费用时存在违规行为,侵犯了李某的合法权益。
判决某中学退还李某违规收取的费用,并赔偿李某因违规收费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案例分析此案反映了教育法律法规在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方面的作用。
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保障学生及其家长的合法权益,维护教育公平。
四、案例三:某小学教师虐待学生案(一)案情简介某小学教师因对学生进行体罚,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义务教育法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XX市某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的基础教育学校。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该小学在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然而,在2019年春季学期,该校因违规收费问题引发了一场风波,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根据调查,该校在收取学费、住宿费、书本费等常规费用之外,还额外收取了“班费”、“资料费”、“活动费”等费用,共计约500元/生。
这些费用并非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收取,而是由学校自行制定,且未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此外,该校还存在着强制学生购买教辅资料、推销课外辅导班等行为。
二、案例分析1. 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三十条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收取学费、杂费。
”该校在收取“班费”、“资料费”、“活动费”等费用时,明显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
2. 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
”该校在收取额外费用时,违反了《教育法》的规定。
3. 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该校在收取额外费用时,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经济负担。
4. 违反了教育公平原则义务教育是国家对全体适龄儿童、少年实施的一项基本教育,其核心原则是教育公平。
该校在收取额外费用时,导致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教育资源上存在差异,违反了教育公平原则。
三、处理结果在事件曝光后,XX市教育主管部门对该校进行了调查处理。
经调查,该校违规收费问题属实,决定对该校进行以下处理:1. 责令该校退还学生已收取的额外费用;2. 对该校校长进行诫勉谈话,并责成其向全校师生道歉;3. 对该校进行通报批评,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警示教育;4. 对该校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九年义务教育法律及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具有强制性、公益性和普及性。
本文旨在探讨九年义务教育的法律地位、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典型案例,以期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九年义务教育的法律地位1. 法律依据我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2. 法律性质九年义务教育具有以下法律性质:(1)强制性:国家通过法律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
(2)公益性:义务教育由国家财政负担,免费提供给所有适龄儿童、少年。
(3)普及性:九年义务教育旨在使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
三、九年义务教育相关法律法规1. 《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法律,明确了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管理体制、经费保障、学校设置、教学、教师、学生等方面的规定。
2. 《教育法》《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律,对教育的性质、任务、管理体制、经费保障、学校设置、教学、教师、学生等方面的规定进行了全面规定。
3. 《教师法》《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义务、待遇、培训、考核、奖惩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保障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4. 《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了保障,包括义务教育、身心健康、合法权益等方面。
四、九年义务教育典型案例1. 案例一:家长拒绝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案情简介:某地家长李某,因认为九年义务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太大帮助,拒绝将适龄儿童送往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接到举报后,依法进行调查。
处理结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李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求其立即改正错误,将适龄儿童送往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法法条及案例
义务教育法重点法条及案例解析重点法条第一条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承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发展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发展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
第二十五条 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效劳等方式谋取利益。
第二十六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
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第二十九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开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五十六条 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赋予处分。
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效劳等方式谋取利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赋予通报批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赋予处分。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参预或者变相参预教科书编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职责权限责令限期改正,依法赋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五十七条 学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赋予处分:〔一〕拒绝接收具有承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第五十八条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承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赋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不仅违背了职业道德,也是违法行为。体罚是我国有关法律明确禁止的行为。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等多项法律都明令禁止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论教师出于什么动机或目的,都不得实施这种手段。对于体罚学生并造成学生伤害的教师,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将给予行政、民法、刑事处罚。
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编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职责权限责令限期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五十七条 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第五十八条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案例2
9岁学生上课讲话被老师用胶带封住嘴巴
【基本案情】
2001年12月19日下午,某小学三(1)班学生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上音乐课。音乐老师丁某弹钢琴时,坐在下面的王同学一直在说话。丁老师开始“警告”王同学:在课堂上不要讲话了,如果再讲话,就用胶带纸把嘴巴封起来。但9岁的王同学没有听老师的话,又开始自言自语。这回,丁老师火了,立刻站起来,走到王同学跟前,掏出一段封箱胶带纸贴在了他的嘴上。在场所有的学生一下子哄堂大笑,而此刻的王同学却大哭起来,但丁老师见状,没有理会,继续上课。就这样,王同学被封住嘴巴上完了大半截音乐课,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一路哭回了教室。
义务教育法法条及案例
———————————————————————————————— 作者:
———————————————————————————————— 日期:
ﻩ
义务教育法重点法条及案例解析
重点法条
第一条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第二十九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五十六条 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案情分析】
本案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张老师的行为是正常的教育方式还是不当的教育方式?二是如果是不当教育方式与原告受到伤害的结果有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显然,张老师的教育方式是不当的,当他发现叶某与同桌发生争吵后,采用极其简单粗暴的态度,让两个学生站在讲台上,并用手揪住两学生的头发,使两学生的头相撞,并反复的训斥,没有注意到原告完全没有考虑到她的承受能力情绪的变化,对两个学生体罚一直持续到下午放学。由于原告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心理上也受到极大的伤害,无法到学校读书,一直在家靠药物稳定情绪。被告的行为导致原告产生精神疾患,被告张的行为与原告受到伤害有着直接的因果联系或者谙导致原告产生这种心理疾病的直接诱因。当然,叶某患病并非全部由张老师的行为所导致,因为据法院调查得知,原告心理承受能力差,一贯厌学,早已存在诱发精神病的隐患。故法院判决张承担70%的主要赔偿责任。由于张老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履行教学职责时发生的侵权行为,故学校应承担赔偿责任。
【基本案情】
1999年4月8日,某中学语文教师张某正在讲台上批改作业,这时,14岁的叶某与同桌因为座位谁用得多少发生争吵,继而又动起手来。张老师很恼怒,在把他们推往教室外面的途中,二人的脑袋撞在了一起。放学回家后的叶某,精神即出现异常现象,目光呆滞,不与别人说话。夜间哭醒,并胡说一些惊恐害怕的话,一直持续到天亮。第二天在叶氏夫妇和校方的帮助下,叶先后被送往几家医院看病,但病情一直未能好转,期间一直未到校上学。1999年11月5日,叶某被送往市第二精神病医院,被诊断为反应性精神病,脑血管痉挛。由于多次向张讨要医药费未果,家长一纸诉状将校方和张某诉至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请被告学校承担为女儿治病支付的医疗等各种费用35881元,另要求精神抚慰金25万元。法院经审理认为,由于被告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原告受伤的后果,因被告张某是在教学活动中履行教学职责时发生的侵权行为,故学校应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判决被告法人单位学校负主要责任,赔偿原告叶某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后续治疗费、陪护人员误工费、交通费、杂支费、鉴定费52.5元,及精神抚慰费共计45000元。
【案例分析】
1、本案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为:丁老师、王同学和学校。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
第二十五条 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第二十六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
(二)非法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
(三)出版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的。
典型案例及分析
——案例提供人:云南昌源律师事务所,徐腾宁律师
案例1
教师发怒使两学生头撞头受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