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作用的全部过程

合集下载

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呼吸作用的公式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植物的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所以呼吸作用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且还能释放出能量。

呼吸作用的意义
第一,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转变为热能而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A TP中。

当ATP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时,就把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的分裂,植株的生长,矿质元素的吸收,肌肉的收缩,神经冲动的传导等。

第二,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在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可以成为合成体内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原料。

例如,葡萄糖分解时的中间产物丙酮酸是合成氨基酸的原料。

同时,保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保持平衡。

呼吸的过程 原理

呼吸的过程 原理

呼吸的过程原理
呼吸是人体获取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其原理是通过肺部的呼吸作用。

呼吸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吸气和呼气。

吸气:当人体需要氧气时,脑部的呼吸中枢会发出信号,激活肌肉。

此时,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胸腔腔内体积增大,胸膜腔内压力下降。

同时,肺部扩张,肺泡内的气体压力下降,比外部大气压力低。

这导致了气体从气道进入,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

气管再将气体输送到肺部。

呼气:当脑部的呼吸中枢认为人体更需要排出二氧化碳时,它会发出信号以逆转肌肉运动。

膈肌和肋间肌松弛,胸膜腔内压力升高。

同时,肺部收缩,气体压力增加,导致气体从肺部通过气道排出体外。

整个呼吸过程是由呼吸中枢和肌肉的协同工作完成的。

呼吸中枢控制着肌肉运动及信号传递,而肌肉的运动则推动胸腔和肺部做出相应的变化,从而实现吸气和呼气。

此外,呼吸还包括气体的交换。

在肺泡内,氧气通过薄膜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通过相同的过程从血液中进入肺泡,然后被呼气排出体外。

这种气体交换是在膜表面的气体分压差驱动下进行的。

呼吸作用反应式三阶段是什么

呼吸作用反应式三阶段是什么

呼吸作用反应式三阶段是什么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1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公式第一阶段C6H12O6 酶→细胞质基质=
2 丙酮酸+4[H]+能量(2ATP)【大学里4[H]是2 个NADH 和2 个H+】
第二阶段2 丙酮酸+6H₂O 酶→线粒体基质=6CO₂+20[H]+能量(2ATP)
第三阶段24[H]+6O₂酶→线粒体内膜=12H₂O+能量(34ATP)
总反应式C6H12O6+6H₂O+6O₂酶→6CO₂+12H₂O+大量能量(38ATP)
无氧呼吸公式:
酒精发酵:C6H12O6→酶→2C2H5OH+2CO2+能量(少量)
乳酸发酵:C6H12O6→酶→2C3H6O3能量(少量)
(箭头上标:酶)
有氧呼吸公式:C6H12O6+6H₂O+6O₂酶→6CO₂+12H₂O+38ATP
有氧呼吸主要在线粒体内,而无氧呼吸主要在细胞基质内.
有氧呼吸需要分子氧参加,而无氧呼吸不需要分子氧参加
有氧呼吸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分解产物是:酒精和CO₂或者乳酸
有氧呼吸释放能量较多,无氧呼吸释放能量较少.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虽然有明显的不同,但是并不是完全不同。

从葡萄糖到丙酮酸,这个阶段完全相同,只是从丙酮酸开始,它们才分别沿着不同的途径形成不同的产物: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

呼吸作用的过程与原理

呼吸作用的过程与原理

呼吸作用的过程与原理呼吸作用是生物体为了获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而进行的一系列生理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生物体吸入空气,通过呼吸系统将氧气输送到细胞,在细胞内发生氧化反应,并产生二氧化碳。

本文将详细介绍呼吸作用的过程与原理。

1. 呼吸概述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体都必需的生命过程之一,它能够提供细胞所需的能量,以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呼吸作用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过程。

2. 外呼吸外呼吸是指生物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的交换。

人类的外呼吸过程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树和肺组织等呼吸器官。

2.1 鼻腔鼻腔是呼吸系统的起始部分,它通过内部的粘膜和纤毛,吸入空气并过滤其中的灰尘和微生物。

2.2 喉咙空气通过鼻腔后会进入喉咙,然后分别进入食管和气管。

当食物通过喉咙时,会有喉结的协助将气道封闭,使食物顺利通过。

2.3 气管和支气管树气管和支气管树是将空气输送到肺组织的通道。

气管分为左右两支,每支继续分为支气管,支气管再分为更小的支气管。

2.4 肺组织呼吸道的末梢部分是肺组织,它包含许多小的气囊,也称为肺泡。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外呼吸的关键。

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而二氧化碳则由血液中释放到肺泡空气中。

3. 内呼吸内呼吸是指氧气在细胞内的进一步利用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它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

3.1 糖分解供给内呼吸的主要能源是葡萄糖。

葡萄糖在细胞质内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分解成较小的分子,并释放出部分能量。

3.2 氧化反应较小的分子进入线粒体,参与氧化反应。

在氧化反应中,氧气与这些分子结合,最终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大量释放的能量。

3.3 能量产生氧化反应产生的能量以三磷酸腺苷(ATP)的形式储存,供细胞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需。

4. 呼吸作用的原理呼吸作用的原理是通过换气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当我们吸气时,膈肌和肋骨肌收缩,使胸腔扩大,导致肺内气压减低,进而吸入空气。

而当我们呼气时,膈肌和肋骨肌放松,胸腔缩小,使肺内气压升高,从而排出二氧化碳。

高考生物呼吸作用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呼吸作用的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高考生物呼吸作用的知识点总结高考生物中,呼吸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关于呼吸作用的知识点总结:一、呼吸的定义和基本过程1. 呼吸是指将氧气吸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

2. 呼吸的基本过程包括:吸气(将含有氧气的空气吸入体内)、氧气在肺泡与血液中的交换、运送和释放、细胞内的氧气与有机物质之间的交换以及二氧化碳的排出。

二、呼吸的解剖结构和呼吸器官1. 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 鼻腔:具有滤除空气中的尘埃、调节温度和湿度的作用。

3. 喉:空气通过喉进入气管。

4. 气管:连接喉和支气管,其内有软骨环支撑,以保持气管的通畅。

5. 支气管:分为左右两支,进一步分支形成支气管树,最后分为细支气管进入肺组织。

6. 肺:由肺泡组成,具有大量的毛细血管,用于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三、呼吸的调节机制1. 在体内,呼吸由呼吸中枢通过神经来调节的。

2.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脑桥中,分为呼气中枢和吸气中枢。

3.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呼吸中枢调控呼吸的主要指标。

4. 当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呼吸中枢受到刺激,会增加呼吸动作以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四、呼吸的能量与有机物的关系1. 呼吸作用是细胞合成三磷酸腺苷(ATP)的主要途径。

2. 当氧气充足时,有机物在细胞内发生分解反应,产生能量。

3. 呼吸作用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五、呼吸与发酵的关系1. 呼吸和发酵都是生物体为了产生能量而进行的代谢过程。

2. 呼吸是利用氧气对有机物进行完全氧化,产生大量能量,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3. 发酵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终产物根据类型不同而不同,可以是乳酸、酒精和二氧化碳等。

六、呼吸与健康的关系1. 健康的呼吸系统能够保证人体充足的氧气供应,排除体内的二氧化碳。

2. 吸烟、空气污染等不良的生活环境和习惯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呼吸作用的全部过程

呼吸作用的全部过程

呼吸作用的全部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利用氧气氧化有机物质产生能量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这个过程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阶段,涉及到呼吸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以下是呼吸作用的全部过程的详细解释。

外呼吸是指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体内,经过气道、肺部到达血液中的过程。

它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呼吸道:外呼吸开始于鼻腔或口腔,空气经过喉咙进入气管,再通过支气管进入肺部。

呼吸道的主要功能是将气体引入肺部,同时也扮演着过滤、加热和湿化空气的角色。

2.肺部:肺部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呼吸道将空气引入肺部后,空气进入支气管,然后通过细小的支气管分支为肺泡。

肺泡是呼吸作用的基本单位,其内部有丰富的血管网络。

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通过肺泡壁排出体外。

3.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内,同时红细胞内的二氧化碳通过肺泡壁排出体外。

这是一种被称为气体交换的过程,它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来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4.呼吸肌肉:呼吸作用还涉及到肺活量的调节和保持,这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呼吸肌肉来完成。

膈肌是最重要的呼吸肌肉之一,它的收缩和放松控制着肺部的容积和胸腔的气体流动。

其他辅助呼吸肌肉如肋间肌和腹肌也对呼吸过程起到支持作用。

内呼吸是指氧气通过血液运输到细胞内,并与细胞内的有机物质反应生成能量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它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微循环:血液将氧气从肺部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细胞。

经过肺静脉和左心房,血液被泵送到主动脉和其他大血管,然后通过动脉网络向组织和细胞输送氧气。

2.氧气输送:在经过动脉血管进入组织和细胞后,氧气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这种结合是可逆的,氧气在细胞内能够释放出来,供细胞内的呼吸作用使用。

3.细胞呼吸:细胞内的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通过氧化有机物质(如糖分解产生的葡萄糖)来产生能量。

这个过程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反应。

呼吸作用各阶段反应方程式

呼吸作用各阶段反应方程式

呼吸作用各阶段反应方程式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1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反应式:第一阶段C6H12O6 酶→(场所:细胞质基质)=2 丙酮酸+4[H]+能量(2ATP)
第二阶段 2 丙酮酸+6H2O 酶→(场所:线粒体基质)=6CO2+20[H]+能量(2ATP)
第三阶段24[H]+6O2 酶→(场所:线粒体内膜)=12H2O+能量(34ATP)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 酶→6CO2+12H2O+大量能量(38ATP)光合作用过程:二氧化碳+水(通过光、叶绿体)→有机物(淀粉)+氧呼吸作用过程:有机物+氧(通过线粒体)→二氧化碳+水+能量
1 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什幺第一
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转变为热能而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ATP 中。

当ATP 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时,就把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的分裂,植株的生长,矿质元素的吸收,肌肉收缩,神经冲动的传导等。

第二
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在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可以成为合成体内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原料。

例如,葡萄糖分解时的中间产物丙酮酸是合成氨基酸的原料。

同时,保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

呼吸作用的过程公式

呼吸作用的过程公式

呼吸作用的过程公式好嘞,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呼吸作用的过程公式”的文章:咱先来说说呼吸作用这回事儿。

呼吸作用啊,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一个小魔法,让我们能有能量去跑、去跳、去玩耍。

那它的过程公式呢,简单来讲就是:C₆H₁₂O₆ + 6O₂ → 6CO₂ + 6H₂O + 能量。

就拿我上次带学生们去植物园做课外实践活动来说吧。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微风轻轻拂过,树叶沙沙作响。

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个不停。

我们走到一片果园,里面的果子挂满枝头。

我就趁机跟他们讲起了呼吸作用。

“同学们,你们看这满树的果子,它们能长大成熟,可离不开呼吸作用呢。

”我指着那些果子说道。

一个小男生眨着好奇的眼睛问我:“老师,呼吸作用到底是怎么回事呀?”我笑着回答他:“这呼吸作用啊,就好比是果子们的‘能量工厂’。

果子里的细胞就像一个个勤劳的小工人,它们把葡萄糖和氧气‘加工’成二氧化碳、水,还有能量。

这个过程就像我们跑步会累,需要喘气补充能量一样。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咱们再回到这个公式啊。

C₆H₁₂O₆这代表的就是葡萄糖,它就像是细胞的“粮食”。

6O₂呢,就是氧气,是细胞呼吸的“助手”。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就产生了 6CO₂,也就是二氧化碳,还有 6H₂O ,就是水,同时释放出能量。

比如说,我们人在跑步的时候,肌肉细胞就会加快呼吸作用的速度,产生更多的能量,让我们能跑得更快更远。

而植物在夜晚,没有阳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呼吸作用可不会停下,它们依旧在默默地工作,为自己的生长和生存提供能量。

再想想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不管是香喷喷的米饭,还是甜甜的水果,进入我们身体后,都会经过消化变成葡萄糖,然后在细胞里进行呼吸作用,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动力。

还有啊,我曾经观察过家里的盆栽。

白天它们在阳光下生机勃勃,进行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到了晚上,没有了阳光,光合作用停止了,但呼吸作用还在继续。

我能感觉到它们在黑暗中悄悄地努力生长,就靠着这神奇的呼吸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基本资料概述过程在生物体内,1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释放出大约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0.52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38个ATP,1mol ATP储存30.54kJ能量),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仅有34%转化为ATP)。

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是有氧呼吸。

那么,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能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呢?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生物体内的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能够进行另一类型的呼吸作用——无氧呼吸。

苹果储藏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以适应缺氧的环境条件。

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尽管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加强了,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骨骼肌对氧的需要,这时骨骼肌内就会出现无氧呼吸。

高等动物和人体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此外,还有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也可以产生乳酸,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

植物有氧呼吸过程中,中间产物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才能被分解成CO2[1]在远古时期,地球的大气中没有氧气,那时的微生物适应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所以这些微生物(专性厌氧微生物)体内缺乏氧化酶类,至今仍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

随着地球上绿色植物的出现,大气中出现了氧气,于是也出现了体内具有有氧呼吸酶系统的好氧微生物。

可见,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尽管现今生物体的呼吸形式主要是有氧呼吸,但仍保留有无氧呼吸的能力。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明显的不同。

产生乳酸的主要有乳酸菌、玉米的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和骨骼肌,这就是为什么剧烈运动后腿会发酸。

而产生酒精酒精最主要的是酵母菌、根霉、曲霉。

特别的是硝化细菌是兼性呼吸。

意义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

植物呼吸作用过程:有机物(储存能量)+氧(通过线粒体)→二氧化碳+水+能量化学式有机物(储存能量)(一般为葡萄糖C6H12O6)+6O2 →(条件:酶)6CO2+6H2O+大量能量无氧呼吸化学式有机物(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条件:酶)有机物(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条件:酶)2呼吸类型编辑有氧呼吸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是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是高等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因此,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

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一般说来,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最常利用的物质。

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的还原氢(用[H]表示),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这个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在酶的催化下与氧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以上三个阶段中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

在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释放出约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有氧呼吸过程中能量变化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1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释放出约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有氧呼吸公式第一阶段C6H12O6酶→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4[H]+能量(2ATP)【大学里4[H]是2个NADH和2个H+】第二阶段2丙酮酸+6H₂O酶→线粒体基质=6CO₂+20[H]+能量(2ATP)第三阶段24[H]+6O₂酶→线粒体内膜=12H₂O+能量(34ATP)总反应式C6H12O6+6H₂O+6O₂酶→6CO₂+12H₂O+大量能量(38ATP)有氧呼吸详细内容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对于高等植物、高等动物和人来说,称为无氧呼吸。

如果用于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则习惯上称为发酵。

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苹果储藏久了会有酒味;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以适应缺氧的环境条件;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尽管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加强了,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骨骼肌对氧的需要,这时骨骼肌内就会出现无氧呼吸。

高等动物和人体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此外,还有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也可以产生乳酸,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

植物的呼吸作用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

以上两个阶段中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

在无氧呼吸中,葡萄糖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的能量,比有氧呼吸释放出的要少得多。

例如,1mol的葡萄糖在分解成乳酸以后,共放出196.65kJ的能量,其中有61.08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二者的区别无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对有机物进行的不完全的氧化。

这个过程没有分子氧参与,其氧化后的不完全氧化产物主要是酒精。

总反应式:C6H12O6→2C₂H5OH+2CO₂+226千焦耳(54千卡)在高等植物中常将无氧呼吸称为发酵。

其不完全氧化产物为酒精时,称为酒精发酵;为乳酸则称为乳酸发酵。

在缺氧条件下,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暂时维持其生命活动。

无氧呼吸最终会使植物受到危害,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有机物进行不完全氧化、产生的能量较少。

于是,由于巴斯德效应,加速糖酵解速率,以补偿低的ATP产额。

随之又会造成不完全氧化产物的积累,对细胞产生毒性;此外,也加速了对糖的消耗,有耗尽呼吸底物的危险。

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

无氧呼吸公式:酒精发酵:C6H12O6→2C₂H5OH+2CO₂+能量(箭头上标:酶)乳酸发酵:C6H12O6→2C₃H6O₃+能量(箭头上标:酶)有氧呼吸公式:C6H12O6+6H₂O+6O₂酶→6CO₂+12H₂O+38ATP有氧呼吸主要在线粒体内,而无氧呼吸主要在细胞基质内.有氧呼吸需要分子氧参加,而无氧呼吸不需要分子氧参加有氧呼吸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分解产物是:酒精和CO₂或者乳酸有氧呼吸释放能量较多,无氧呼吸释放能量较少.历史发展过程在远古时期,地球的大气中没有氧气,那时的微生物适应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所以这些微生物(专性厌氧微生物)体内缺乏氧化酶类,至今仍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

随着地球上绿色植物的出现,大气中出现了氧气,于是也出现了体内具有有氧呼吸酶系统的好氧微生物。

可见,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尽管现今生物体的呼吸形式主要是有氧呼吸,但仍保留有无氧呼吸的能力。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明显的不同。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虽然有明显的不同,但是并不是完全不同。

从葡萄糖到丙酮酸,这个阶段完全相同,只是从丙酮酸开始,它们才分别沿着不同的途径形成不同的产物: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全过程释放较多的能量;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则分解成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全过程释放较少的能量。

3意义编辑呼吸作用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第一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转变为热能而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ATP中。

当ATP 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时,就把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的分裂,植株的生长,矿质元素的吸收,肌肉的收缩,神经冲动的传导等。

第二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在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可以成为合成体内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原料。

例如,葡萄糖分解时的中间产物丙酮酸是合成氨基酸的原料。

同时,保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保持平衡。

应用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者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

人们熟知的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工业酒精,利用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进入能够人为控制和改造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为人类生产产品的现代发酵工程阶段。

现代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利用DNA重组技术有目的地改造原有的菌种并且提高其产量;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药品,如人的胰岛素、干扰素和生长素等。

呼吸作用的文字式和化学式文字式: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催化剂:酶)化学式:C6H12O6+6O2=6CO2+6H2O+能量(催化剂: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