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现场质量管理
车间现场6S管理
![车间现场6S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b66f8b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1.png)
车间现场6S管理引言概述:车间现场6S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生产管理方法,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自律六个步骤,实现车间现场的有序、整洁和高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车间现场6S管理的五个部分,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
一、整理:1.1 清理杂物:将车间中的废弃物、多余工具和杂乱物品进行清理和分类。
1.2 标识物品:对需要保留的工具、设备和物品进行标识,方便查找和归还。
1.3 建立储存区域:为每种物品建立专门的储存区域,确保物品有固定的位置,减少寻找时间。
二、整顿:2.1 制定工作标准: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
2.2 制定作业规范:制定标准的作业规范,包括操作步骤、质量要求等,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2.3 建立纪律制度:制定车间纪律制度,明确工作时间、考勤要求等,提高员工的纪律性和责任感。
三、清扫:3.1 定期清扫:制定清扫计划,定期对车间进行彻底清扫,清除灰尘、垃圾和杂物。
3.2 建立清扫责任制:明确每个员工的清扫职责,确保车间的清洁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
3.3 使用清洁工具:提供适当的清洁工具和设备,确保清洁工作的高效进行。
四、清洁:4.1 维护设备清洁: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的延长。
4.2 保持工作区域清洁:工作完成后,及时清理工作区域,保持车间的整洁和工作环境的良好。
4.3 建立清洁检查制度:制定清洁检查制度,定期检查车间的清洁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五、素养:5.1 培养团队意识:加强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员工相互帮助和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5.2 提高技能水平: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增强其对工作的专业性和责任感。
5.3 培养良好习惯:倡导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准时上班、按时交付工作等,提高工作效率。
结论:车间现场6S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生产管理方法,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五个步骤,能够提高车间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生产车间质量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质量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4aff19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0.png)
生产车间质量管理制度生产车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生产车间质量管理制度。
下面是一份生产车间质量管理制度,供参考。
一、制度目的1.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满足客户需求。
2.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规范生产车间的管理和操作流程,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4.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5.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信誉。
二、质量目标1.产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
2.不良品率低于1%。
3.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
4.按时交货率达到100%。
5.员工满意度提高15%以上。
三、生产车间的组织与管理1.生产车间应设立专人负责,负责生产计划、产品质量控制等工作。
2.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明确生产任务、工期、工序和质量要求等,确保生产进度和质量满足要求。
3.建立生产记录,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实施情况,以便追溯和分析。
四、质量控制1.确保原辅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采取合理的采购管理措施。
2.制定严格的生产工艺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
3.设立质量检测岗位,负责对每个环节的质量进行抽样检测。
4.建立不良品处理机制,对不合格产品及时做出处理,防止流入市场。
5.定期组织质量评审会议,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质量管理工作。
五、员工培训和安全保障1.建立员工培训制度,包括生产技能培训、质量意识培养等。
2.规定员工必须参加相关培训,并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
3.加强安全意识培养,建立安全生产文化,确保员工安全和生产环境的安全。
六、设备管理1.设备应定期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质量要求。
2.建立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故障情况。
3.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七、质量管理体系建立1.建立质量管理手册,明确质量管理的要求和流程。
2.制定质量管理文件和记录,包括质量规程、操作指导书等。
3.建立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制度,定期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内部审查。
车间现场管理8个重点
![车间现场管理8个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ca966c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c.png)
车间现场管理8个重点现代工业生产中,车间现场管理是实现生产目标、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之一。
有效的现场管理可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车间现场管理中的8个重点,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生产。
第一点:标准化操作在车间内,制定规范、明确的操作标准是确保生产质量和效率的基础。
每项工序都应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明确每个操作步骤和质量要求,避免因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质量问题和生产延误。
第二点:5S管理5S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现场管理方法,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方面。
通过5S管理,可以提高车间内物品摆放、设备管理的效率,创造整洁、安全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
第三点:设备保养车间内设备的保养对于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及时更换磨损部件,确保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延误。
第四点:排程管理合理的生产排程可以有效分配生产资源,避免过多或不足的生产任务,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
通过合理的排程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第五点:人员培训员工是车间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技能和素质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对员工进行持续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十分重要,以适应生产的变化和提高生产质量。
第六点:质量控制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在车间现场管理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严格检验,确保产品符合标准,提升产品竞争力。
第七点: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车间生产是成本的主要发生地。
因此,车间现场管理中应重视成本控制,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废品率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
第八点:沟通协调在车间生产中,良好的沟通协调是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础。
车间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应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解决问题,确保信息畅通,提高响应速度,以适应市场和生产的变化。
结语:车间现场管理是企业生产的关键环节,通过重点管理和持续改进,可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实现持续发展。
生产车间质量管理制度7篇
![生产车间质量管理制度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fb495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2.png)
生产车间质量管理制度7篇生产车间质量管理制度篇1一、目的: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确保产品质量,严肃厂纪厂规,确保车间正常运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公司所有生产车间。
三、明细:1、员工应严格遵守《员工手则》准时上下班,上班期间需穿厂服,厂服整洁。
2、工作期间不得随意离开工作岗位。
有事需要离开的必需经过车间管理人员批准。
离岗10分钟内一次罚款10元,超过10分钟不计小时工资全厂通报批评一次罚款30元;串岗一次罚款5块。
3、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
不服从上级安排,造成影响的,罚款20元,情节严重者开除。
不得在车间工作时与组长、车间主管争吵,或与其它职工相互打骂、吵闹,违者一次罚款20元,并作检查。
态度不好或一月内累计三次者予以解雇。
有事要解决的需要在上级领导同意的情况下在办公室进行解决。
4、车间内禁止吸烟,违者罚款5元/次。
造成后果的视其情节予以罚款和追究其民事刑事责任。
5、酒后上班闹事和影响工作者,罚款20元,写检查,全厂通报批评。
态度不好或一个月累计两次予以解雇。
6、偷盗公物或他人财物者,按实物价值10倍罚款,并进行批评教育全厂通报批评,态度不好者予以解雇。
7、不要带小孩和外人进入车间,如果不听劝告、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由当事人自己负责.。
8、生产中不得打闹吃零食、睡觉,不得在产品上坐、躺、踩、踏,违者每次罚款10元。
9、.严禁擅自动用各类消防器材,或在消防设施附近堆放其它物品,违者每次罚款5元。
10、不得在生产区内随意使用临时电线,如果急需使用,须经主管人员批准,并由电工接电,用后应及时按期限拆除。
违者每次罚款10元11、各车间卫生由各车间负责打扫,设备、桌凳及半成品要摆放整齐,打扫不干净,每次对车间主管罚款5元,对打扫员工罚款2元。
12、操作机器要切实做到人离关机,停止使用时要及时切断电源,违者每次罚款10元。
13下班时各车间负责人负责关好门窗,锁好车间大门,关闭总电源。
违者每次对车间主管罚款20元。
车间现场管理规定
![车间现场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937c605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b.png)
车间现场管理规定一、引言车间现场管理是确保生产过程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车间现场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员工安全,制定本车间现场管理规定。
二、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车间现场管理必须以安全为首要考虑,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2. 高效运行: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设备配置和人员安排,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质量保障: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4. 环境保护: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减少污染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车间现场管理责任1. 车间主管负责车间现场管理,包括制定管理制度、组织实施、监督检查、问题解决等。
2. 车间主管应指定专人负责现场管理,确保管理工作的落实和执行。
四、现场安全管理1. 安全设施:车间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灭火器、防护网、安全标识等,确保员工安全。
2. 安全培训:新员工入职前应接受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车间的安全运行。
4. 事故报告:发生事故时,应即将报告上级主管,并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五、现场生产管理1. 工艺流程:制定标准的工艺流程,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2. 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确保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3.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设备状况,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停机时间。
4. 原材料管理:建立严格的原材料入库、出库和使用记录,确保质量可控。
5. 产品质量检验: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制度,对产品进行全面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6. 生产记录:做好生产记录,包括生产数量、生产时间、设备运行情况等,为生产管理和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六、现场环境管理1. 清洁卫生:车间保持清洁整洁,定期进行卫生清扫,减少灰尘和杂物对生产的影响。
2. 废弃物处理:建立妥善的废弃物处理制度,分类采集、储存和处置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车间现场管理制度范文
![车间现场管理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c43ea7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c.png)
车间现场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车间现场管理制度是为了保证车间生产运营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员工安全和福利,规范车间各项工作流程和行为规范而制定的。
本制度适用于全体车间员工,包括车间主管、操作工、技术人员等。
二、车间现场管理原则1. 高效运作:确保车间各项工作流程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安全第一: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预防事故的发生。
3. 环境保护: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推行绿色生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诚信经营:恪守商业道德,诚实守信,保证公司和客户的利益。
三、车间现场管理职责1. 车间主管:负责车间的日常运作和管理,监督员工的工作,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2. 操作工: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 技术人员: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提供技术支持,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4. 质检人员:负责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5. 安全员:负责车间安全的管理和事故的预防,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四、车间现场管理制度1. 生产计划与调度1.1车间主管根据客户订单和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并及时调度生产任务。
1.2生产计划应符合生产能力和资源的情况,合理安排生产流程和人力资源。
1.3车间主管应及时调整生产计划,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确保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2. 设备维护与管理2.1设备维护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
2.2制定设备维护计划,按时进行设备保养和维修,提高设备的可用率。
2.3设备故障应及时上报,并进行记录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3. 质量管理3.1严格遵守质量管理体系,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
3.2制定质量检查计划,对产品进行抽检和全检,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3.3对不合格品进行追溯和处理,找出不合格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4. 安全管理4.1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车间质量管理制度【优秀10篇】
![车间质量管理制度【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5bd78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e.png)
车间质量管理制度【优秀10篇】确保生产过程质量稳定,并求质量改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损耗,对生产和服务程序进行有效控制,满足客户的要求和期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从未加工到加工成成品之间过程的控制、产品损耗的防护等。
三、职责1、技术部负责工艺文件及操作规程的制定。
2、生产部负责按生产任务单组织生产并实施生产过程的控制。
3、生产部负责生产设施的维护保养及检修(肉机、冻库等)。
4、品管负责对产品质量,包装及标示等检验、验收、放行、交货等的监控。
5、销售部负责产品交货和服务过程的控制。
四、程序1、获得规定产品特性的信息和文件1.1 技术部负责产品工艺文件及操作规程的制定,主管批准后发放到生产部和品管处。
1.2 生产部根据批准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
2、生产过程控制2.1 生产部根据相关的产品工艺文件及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加工,确保产品质量。
2.2 关键技术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2.3 对生产运作实施监视。
生产中要认真做好自检、互检、专检(品管),并做好相应记录。
2.4 品管对生产过程实施监督检查。
2.5 使用合适的生产服务设备,确保产品卫生安全。
产品质量检验一、检验管理制度(一)、产品进入公司的检验(查检疫票确保产品合格)1、凡进入公司的产品,在入公司前必须由品管进行抽样检验,填写检验记录,合格后方可办理进入。
2、品管在抽样时,要注意具有代表性,并要注明产品的品名、数量等,并做好原始记录工作。
3、品管在检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进行检验,不得随意改变。
(二)、过程检验每道工序由品管在现场进行巡检,按规定填写记录。
1、每批产品须按客户要求为标准进行检验,必须经检验合格才可出货。
2、填写《检验报告单》,由品管保存。
3、品管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检验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检验产品是否变质、变色,不得随意改变。
保留所有记录,归档存查。
(三)出货检验1、成品出货检验制度1.1目的在成品出公司前,对成品进行适当的检验,以避免不合格成品出公司。
车间现场管理规定
![车间现场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633ff24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3.png)
车间现场管理规定一、引言车间现场管理是指对生产现场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性能的提升。
本文旨在制定车间现场管理规定,以规范车间现场管理工作,确保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二、管理目标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的车间布局、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保障生产安全: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现场安全教育培训,预防事故发生,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3. 优化资源利用:合理配置和利用车间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
4. 提升产品质量: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三、车间现场管理规定1. 车间布局与标识1.1 车间布局应合理,设备摆放有序,保证生产流程的顺畅。
1.2 车间内应设置明确的标识,包括安全出口、应急设备、防护设施等,以便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找到所需设施。
2. 生产工艺与流程2.1 制定详细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明确每一个工序的操作要求和质量标准。
2.2 建立生产工艺和流程的变更管理制度,确保变更经过审批和验证后方可执行。
3. 安全管理3.1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
3.2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3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安全防护设备等,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 资源管理4.1 合理配置车间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原材料资源等,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
4.2 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的延长。
4.3 建立物料管理制度,确保物料的准确计量、储存和使用,避免物料浪费和误用。
5. 质量控制5.1 确定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建立质量控制流程,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检验。
5.2 建立不合格品处理制度,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记录和处理,以避免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车间管理制度(精选6篇)
![车间管理制度(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b1b9c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c.png)
车间管理制度(精选6篇)车间管理制度1一、质量管理1.各车间应严格执行《程序文件》中关于“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的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协调工作。
2.对关键过程按《程序文件》的规定严格控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及时排除,使质量始终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
3.认真执行“三检”制度,操作人员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做到自检,检查合格后,方能转入下工序,下工序对上工序的产品进行检查,不合格产品有权拒绝接收。
如发现质量事故时做到责任者查不清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排除不放过,预防措施不制定不放过。
4.车间要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品不转序。
5.严格划分“三品”(合格品、返修品、废品)隔离区,做到标识明显、数量准确、处理及时。
二、工艺管理1.严格贯彻执行工艺规程。
2.对新工人和工种变动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并有师傅指导方可上岗操作,生产技术部不定期检查工艺纪律执行情况.3.严格贯彻执行按标准、按工艺、按图纸生产,对图纸和工艺文件规定的工艺参数、技术要求应严格遵守、认真执行,按规定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4.对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进入车间后要进行自检,符合标准或有让步接收手续方可投产,否则不得投入生产。
5.严格执行标准、图纸、工艺配方,如需修改或变更,应提出申请,并经试验鉴定,报请生产技术部审批后主可用于生产。
6.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新材料应用必须进行试验、鉴定、审批后纳入有关技术、工艺文件方可用于生产。
7.新制作的工装应进行检查和试验,判定无异常且首件产品合格方可投入生产。
8.在用工装应保持完好。
9.生产部门应建立库存工装台帐,按规定办理领出、维修、报废手续,做好各项记录。
10.合理使用设备、量具、工位器具,保持精度和良好的技术状态。
三、定置管理1.安置摆放、工件按区域按类放置,合理使用工位器具。
2.及时运转、勤检查、勤转序、勤清理、标志变化,应立即转序,不拖不积,稳吊轻放,保证产品外观完好。
生产车间质量管理十大注意事项
![生产车间质量管理十大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aacbd50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06.png)
生产车间质量管理十大注意事项嘿,咱今儿就来聊聊生产车间质量管理的十大注意事项,这可都是宝贝经验呐!
你说质量就像咱盖房子的基石,基石不稳,那房子能牢靠吗?肯定不行呀!
首先呢,就是人员培训得重视。
咱车间的工人就像是战士,没经过好好训练咋上战场打仗呀?得让他们清楚知道标准是啥,咋操作才规范,不然那不就瞎干一气嘛!
再一个,设备得保养好啊!那设备就跟咱的宝贝马儿一样,你不好好伺候它,它关键时刻能给你卖力跑吗?定期维护检查,该修就修,可别舍不得那点钱。
原材料也不能马虎!你想想,要是用了差劲的材料,能做出好东西来吗?那不是自欺欺人嘛,所以得把好材料这一关。
工艺规程那可是铁律!不能说今天想这么干就这么干,明天又换个法儿,得严格按照规程来,这就像走路得沿着道儿走,不能瞎跑偏。
生产环境也重要着呢!脏兮兮、乱糟糟的环境能做出好产品?那不是开玩笑嘛,得保持干净整洁。
检验这一环可不能省!别嫌麻烦,每个产品都得仔细瞅瞅,有问题赶紧找出来解决,可别让次品流出去。
数据记录得认真呀!这就跟记账似的,你不记清楚,以后咋知道哪里出问题了,咋改进呀?
质量意识得深深扎根在每个人心里!大家都得把质量当成命根子一样
护着,不能有丝毫懈怠。
还有啊,遇到问题别捂着盖着,得赶紧解决,不然小问题变成大麻烦,那可就糟糕啦!
最后,领导得带头重视质量,你自己都不重视,还能指望下面的人重视吗?
咱生产车间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得为了质量这个共同目标努力。
只有这样,咱才能做出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大家的
日子才能越过越好呀!这可不是我瞎咧咧,这都是实实在在的道理呀!
大家都得上心,都得行动起来呀!。
精益生产生产车间现场管理
![精益生产生产车间现场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b201af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12.png)
精益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提升效率与品质的关键策略一、现场布局优化,提升空间利用率1. 合理规划生产线布局,减少物料搬运距离。
根据生产流程,将相关工序紧密排列,降低在制品的移动次数,提高生产效率。
2. 采用流线型设计,确保生产流程顺畅。
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环节,优化设备布局,使物料流动更加顺畅。
3. 创设整洁、有序的现场环境。
定期清理现场,消除不必要的物品,确保生产空间宽敞,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标准化作业,确保生产稳定性1. 制定详细的生产作业指导书,明确各工序操作规程。
让员工按照标准作业,减少人为失误,提高产品质量。
2. 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水平。
针对不同岗位需求,组织专业培训,提升员工技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率。
3. 落实岗位责任制,强化员工责任心。
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每位员工都能认真负责地完成本职工作。
三、目视化管理,提高现场透明度1. 利用颜色、标识等手段,对现场进行分区、定置。
使员工一目了然,快速找到所需物品,提高工作效率。
2. 设立看板系统,实时展示生产进度、质量状况。
让员工了解生产现状,便于及时调整生产计划。
3. 建立异常反馈机制,鼓励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目视化管理,让问题无处藏身,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四、持续改善,推动现场管理不断提升1. 开展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活动,激发员工潜能。
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不断优化生产流程。
2. 定期组织现场巡查,查找问题根源。
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落实整改。
3. 建立持续改善的长效机制,将现场管理纳入日常工作中。
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升车间现场管理水平。
五、库存控制,减少浪费提高响应速度1. 实施准时制生产(JIT),减少在制品和成品库存。
通过精确的需求预测和订单管理,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
2. 推行看板管理系统,实现按需生产。
根据生产线的实际消耗情况,动态调整物料供应,避免过量生产。
3. 建立库存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车间工人质量管理制度
![车间工人质量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822e95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b.png)
一、总则为了加强车间工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生产任务顺利完成,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车间工人,包括生产一线员工、质检员等。
三、质量意识教育1. 公司定期组织质量意识培训,提高车间工人的质量意识。
2. 车间工人要自觉遵守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产品质量。
3. 车间工人要认真学习产品质量标准,掌握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四、质量责任制1. 车间工人要明确各自岗位的质量责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 车间工人要确保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不得擅自改变生产工艺。
3. 车间工人要积极参与产品质量改进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质量检查与验收1. 车间工人要严格执行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2. 质检员要按照规定对产品进行抽检,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3. 产品验收时,车间工人要配合验收人员做好产品验收工作,对不合格产品要及时处理。
六、质量问题处理1. 车间工人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报告上级领导,不得擅自处理。
2. 质量问题处理要遵循“四不放过”原则,即:不放过原因、不放过责任、不放过措施、不放过整改。
3. 对造成质量事故的责任人,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七、质量改进1. 车间工人要积极参与产品质量改进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2. 公司设立质量改进奖励制度,对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的,给予奖励。
3. 车间工人要认真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九、执行与监督1. 车间工人要自觉遵守本制度,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
2. 公司设立质量监督小组,负责对车间工人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 车间工人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有权向公司提出投诉和举报。
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旨在提高车间工人的质量意识,确保产品质量,为公司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车间现场管理制度6篇
![车间现场管理制度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be4de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f.png)
车间现场管理制度6篇车间现场管理制度11、现场必须经常清理、整顿、保持地面无积水、污物和油污。
2、保持现场排水沟畅通、墙壁洁净、无卫生死角。
3、必须对作业责任区域内卫生负责,及时对区域内设备、地面及其它生产用品进行清理卫生。
4、现场门窗、楼梯通道、桌凳、现场目视牌等保持干净。
5、定期对现场各蒸汽、水、空压管道、照明用具等进行清扫、清洁,保持无灰尘积压。
6、设备上物品按规定要求整齐挂放,严禁员工随意踩踏、涂污设备。
7、设备应做定期清洁,防尘罩、安全罩禁敞开,机器底部物应定期清理。
8、卫生清洁用具使用前后清洗、清理,未使用须摆放在指定位置。
9、生产作业过程中计划内不用的原物料应及时清理整顿。
10、生产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品、废品、垃圾必须及时整理清除。
11、严禁未获批准,使用各种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或药剂。
12、保持各种半成品周转箱,垃圾用箱,输送平板洁净。
13、生产现场过程中落入地面的半成品应及时清理到专门收集不可回收半成品的红色塑料斗中。
14、车间内设备、管道、墙壁不允许随意贴胶带。
15、超出时间效期的公告、通告、标语应及时清理。
16、岗位员工因工作需要接触料液时,必须戴手套或双手消毒。
18、《食品企业卫生规范》中规定的其它卫生要求。
车间现场管理制度21、员工必须遵守上下班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严格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刷卡操作。
2、员工生产现场必须着工作服,戴工作帽,穿工作水鞋,正确佩带员工证。
3、员工因特殊情况需请假,应严格按照公司请假程序逐级向各级主管请假,得到批准后方可能离开。
4、禁止将个人衣物,餐具、茶叶等用品带入生产现场,饮用水杯放在现场指定位置。
5、未经生产或相关部门会签批准,禁止将原物料、半成品、设备部件等物品带出现场。
6、生产现场除相关品尝制度确认人以外,严禁其它人员吸食果冻和其它半成品。
10、员工责任区内物品必须按定置规定码放在定位线内,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11、严禁将消防器材挪为他用,特殊情况须报基地消防委员会批准。
生产车间质量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质量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0795b9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2.png)
生产车间质量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生产车间的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需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特制定本质量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车间的所有生产过程和相关人员。
三、质量管理职责(一)生产部门1、负责按照生产计划和工艺要求组织生产,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
2、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纠正。
3、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二)质量部门1、负责制定质量检验标准和检验规范,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检验和测试。
2、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3、收集、分析质量数据,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和措施。
(三)操作人员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工艺要求,认真做好自检和互检工作,确保产品质量。
2、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四、原材料质量管理(一)采购部门1、负责按照采购计划和质量要求采购原材料,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2、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管理,建立供应商档案。
(二)原材料检验1、原材料到货后,质量部门应按照检验标准和检验规范进行检验和测试。
2、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方可入库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应进行标识和隔离,并及时通知采购部门进行处理。
五、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一)工艺管理1、生产部门应制定合理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2、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工艺参数。
(二)过程检验1、质量部门应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巡检和抽检,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2、对关键工序应进行重点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三)不合格品管理1、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应进行标识和隔离。
2、质量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分析原因,制定处理措施。
六、成品质量管理(一)成品检验1、成品入库前,质量部门应按照检验标准和检验规范进行检验和测试。
2、检验合格的成品方可入库销售,不合格的成品应进行返工或报废处理。
生产车间质量管控方案(精选15篇)
![生产车间质量管控方案(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f3242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d.png)
生产车间质量管控方案(精选15篇)生产车间质量管控方案篇1一、目的为了提高各车间产品质量,减少不良的发生、保证产品质量的合格性、稳定性,特制定本此规定。
二、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各车间各道工序所有成品、半成品的量产和试产三、职责3.1操作者负责各工序产品的质量检查,及标识、区分、定位摆放;3.2生产部各班组责任人负责对各工序产品件的质量抽验、入库管理;3.3技术质检员负责对生产中的产品件进行抽样检验确认;四、规定4.1车间操作者:负责自检,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通过自我检验,对本工位产品的质量负责;自检:产品形成过程中,操作者本人对本作业过程完成的产品质量按照检验标准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自行检验,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
4.2车间操作者之间负责互检,对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二次检验(下序检验上序),有利于保证工序质量,防止疏忽大意而造成的批量不合格品出现;互检: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上、下相邻作业过程的操作人员或组长相互对作业过程完成的产品质量进行二次检查确认。
4.3技术检验员负责产品件专检;专检: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检验人员对产品形成所需要的物料及工序完成的产品质量特性进行专项检验。
五、内容5.1下料车间:5.1.1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负责本工序产品与上工序产品的质量检验,要严格执行自检、互检的管理规定,杜绝不良的发生,如发现不良产品,及时通知当班班组长与检验员,协助班组长与检验员对不良产品共同进行判定,确认是否合格;如果产品不合格,应及时对已经生产的产品进行排查确认,在不良产品上做标识,并隔离放置。
5.1.2生产班组长在生产过程中负责对所生产工序的人员进行安排、指导,对生产的产品进行抽验,在接到不良反馈信息时及时与检验员联系,对不良产品进行判定,组织相关人员对不良现象进行整改,同时安排操作者对不良产品进行区分、标识、隔离放置,填写质量事故单及解决方案后上报本部门领导,及对不良产品的追踪;5.1.3下料班组长负责对生产的各工序产品进行首件判定与过程质量抽验,及对操作者进行质量指导,在检验到不良时,及时通知领导及不良工序操作者,协助并监督生产员工对不良产品进行区分、标识、隔离放置,并与生产结束后将不良现象体现与当日报表上,编制再发防止报告上报与部门领导处,同时对不良产品做好交接工作并进行跟踪;5.1.4当班组长在抽检过程中发现严重不良,而操作者自检、互检未发现时,直接对相关责任人员及管理人员给予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并进行全厂通报,情节恶劣者直接给予开除处理,并取消当月工资;5.1.5当产品发生不良时,当班组长对生产操作者进行包庇,不上报者,直接给予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并进行全厂通报,情节恶劣者,直接给予开除处理,并取消当月工资;5.1.6下料车间产品报废率为2%,每超出一个点,对直接生产班组,在当月绩效评定中减一分,同时按照5.1.9.2进行相应的处罚;5.1.7在生产过程中对人为操作不当造成产品不良的,如不良产品可以返修;5.1.7.1(3件以下者)给予警告处理,并车间通告;5.1.7.2(3件以上20件以下者)处以50元至100元罚款,并全厂通告;5.1.7.3(20件以上者)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并全厂通告;5.1.8在生产过程中对人为操作不当造成产品不良的,如不良产品不能返修的;5.1.8.1在2%报废率范围的,给予警告处理,并车间通告;5.1.8.2超出报废率的,处以:“报废品数量X原材料价格X1.5倍”的罚款;5.1.9所有处罚条例直接关联部门领导;5.2合装车间:5.2.1焊接岗位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负责对本工序生产产品的自检及各附件的检验,对生产的首件进行确认,并交予同工位人员进行互检,如产品合格交予班组长进行检查,确认产品状态,并在生产过程中对所有产品进行自检,确保产品质量,如发现不良产品,及时通知班组长与技术检验员,协助班组长与技术检验员对不良产品共同进行判定,确认是否合格;如果产品不合格,应及时对已经生产的产品进行排查确认,在不良产品上做标识,并隔离放置。
生产车间现场6S管理制度(4篇)
![生产车间现场6S管理制度(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ae28b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e.png)
生产车间现场6S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品质水平,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车间现场,包括生产设备、工作场所、物料存放等环节。
第三条本制度的要求是:整理(Sorting)、整顿(Set in order)、清扫(Shine)、清洁(Standardize)、素养(Sustain)、安全(Safety)。
第四条全体员工都应遵守本制度,并积极配合执行。
第五条为保障生产车间6S管理制度的执行,将定期组织审核,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完善。
第二章整理第六条整理是指将工作现场、工作台面、仓库等场所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划分为必要物品、常用物品和不必要物品。
第七条每个工作岗位的员工必须对工作台面、设备周围进行整理,并确保物品摆放合理、标识明确。
第八条不必要的物品应及时清理,可以进行捐赠、报废或处理。
第九条定期检查和整理工作场所的物品,保持整洁有序。
第十条整理工作需要员工的共同努力,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确保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整顿第十一条整顿是指对工作现场、工作台面、仓库等场所进行布局规划,提高工作效率和人员作业舒适度。
第十二条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工作现场的布局,确保物品摆放合理、人员通行顺畅。
第十三条保持工作现场的清洁整齐,维护设备和工作台面的整洁。
第十四条提供适当的工作工具和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五条定期检查工作现场的整顿情况,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第四章清扫第十六条清扫是指对工作现场进行定期清洁,保持整洁有序。
第十七条员工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要对工作台面、设备周围进行清扫。
第十八条清扫除灰尘、垃圾等杂物,保持工作现场的清洁。
第十九条定期进行大扫除,对工作场所进行整体的清洁。
第二十条配备必要的清洁工具和设备,保证清洁的进行。
第五章清洁第二十一条清洁是指对工作现场进行定期的清洁和维护,保持工作现场的整洁美观。
第二十二条定期对设备、工作台面、工作区域等进行清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工作台面的清洁整洁。
生产车间质量管控方案(精选15篇)
![生产车间质量管控方案(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ba12d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c.png)
生产车间质量管控方案(一):全面质量管理策略一、明确质量管理目标1. 确保产品合格率≥98%;2. 顾客满意度≥90%;3. 内部质量问题及时整改率≥95%。
二、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1. 制定和完善质量管理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等;2. 设立质量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3. 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审、管理评审,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三、加强过程控制1. 原材料检验:对进厂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2. 生产过程监控:加强生产现场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3. 成品检验:对成品进行100%检验,确保合格品出厂。
四、提升员工素质1. 开展质量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2. 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员工操作水平;3. 设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
五、持续改进1. 定期收集质量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2. 制定改进措施,落实整改责任,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产车间质量管控方案(二):现场管理与人员培训六、强化现场管理1. 确保生产现场整洁有序,推行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2.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运行稳定;3. 优化生产布局,减少物流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七、深化人员培训1.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涵盖新员工入职培训、在职员工技能提升等多个方面;2. 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如课堂讲授、实操演练、经验分享等,提高培训效果;3. 建立培训档案,跟踪员工培训进度,确保培训内容得到有效落实。
八、建立质量问题反馈机制1. 设立质量问题反馈渠道,鼓励员工积极上报质量问题;2. 对反馈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3. 跟踪整改进度,确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九、推行质量责任制1. 将质量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明确质量责任;2. 建立质量考核体系,对质量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3. 对质量事故责任人进行追责,形成质量高压态势。
车间现场管理制度(15篇)
![车间现场管理制度(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59a07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6.png)
车间现场管理制度(15篇)车间现场管理制度11、遵守企业考勤制度,准时上下班,不早退,不迟到,不旷工。
2、生产过程中必需严格根据作业指导书生产,勤俭节约,杜绝奢侈。
3、疼惜生产设备、原材料和各种包装材料,严禁损坏4、听从生产主管的支配,刚好作业,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
5、衣着清洁整齐,按要求穿戴上班。
6、工作时间不准睡岗、脱岗、串岗。
严禁私自外出,有事须向部门主管请假。
7、工作时间不得打闹、闲聊、吃零食等与工作无关事宜。
8、工作时间不得干私活,接打电话要限制时间。
9、保持车间环境卫生,不准在车间乱扔杂物,严禁随地吐痰,每次生产任务完成后要将地面清扫干净。
10、当产品出现不良时应马上停止作业并上报,查找缘由后方可接着生产。
11、仔细听从上级指挥,如有不同看法,应委婉相告或书面陈述或刚好向更上一级领导反映,并陈述正值理由,不得与领导发生争吵或打架行为。
车间现场管理制度21.个人卫生规范:1.1健康规范:1.1.1凡生产人员须持有卫生防疫部门的健康许可证方可上岗。
1.1.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不能从事产品的生产工作。
1.1.3凡受伤(主要是手部)人员不能从事接触到食品容器、原料等产品的加工工作。
1.2着装规范:1.2.1进入生产区域必需穿戴整齐的工作服、鞋、帽。
1.2.2工作服纽扣要齐全,夏季时工作服纽扣允许解开领口扣,其余纽扣必需扣上,衣服上不应有其他饰物。
1.2.3工作人员要有可替换的工作服,保证按规定时间更换或在工作期间因意外污染时的刚好更换。
更换下工作服必需刚好清洗干净以备替换。
1.2.4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域必需戴好工作帽,女员工应将长发盘起,不应散露在外,工作鞋应保持清洁干净。
1.2.5工作服不得随意穿出工作区域。
1.2.6平安防护用具:凡从事接触到腐蚀性物品的工作时要运用平安防护具,工作完成后存放在指定地点。
1.3装饰规范:1.3.1不允许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假指甲。
车间现场工艺质量管理制度
![车间现场工艺质量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5a4cc5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6d.png)
一、目的为加强车间现场工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车间,包括但不限于装配车间、焊接车间、测试车间等。
三、职责1. 生产部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车间现场工艺质量管理制度。
2. 各车间主任负责组织本车间人员学习、执行本制度,并监督落实。
3. 各岗位操作人员负责按照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操作,确保产品质量。
4. 质量检验部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四、内容1. 工艺规程管理(1)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及公司制定的工艺规程,确保生产过程符合标准要求。
(2)对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进行验证,确保其符合生产要求。
(3)定期对工艺规程进行审查和修订,确保其适应生产需求。
2. 操作规程管理(1)各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并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生产操作。
(2)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确保生产过程稳定。
(3)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
3. 质量检验管理(1)质量检验部门应按照检验规程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
(2)对不合格品进行及时处理,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3)对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4. 5S管理(1)各车间应严格执行5S管理,保持生产现场整洁、有序。
(2)对生产设备、工具等进行定置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对生产现场进行定期检查,确保5S管理落到实处。
五、奖惩措施1. 对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产品质量的优秀个人和团队给予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个人和团队进行处罚。
3. 对发现并报告质量隐患的个人给予奖励。
六、附则1. 本制度由生产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生产部负责修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升茂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2019/3/23
“三确认”现场质量管理法,让产品质量控制落地!
“三确认”现场质量管理法,传统的“互检”只是挑出别人的毛病,与己并无关系。这种确 认法则讲求确认者的责任,要求本工序的操作人员必须同时承担起上道工序的责任使质量责 任制真正落实到每个操作者肩上。
和质量意识以及品质保证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指导的能力。
• 涉及到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各部门的职能是:
➢ 品质保证部:是对全过程进行质量保证、确认的权威部门。从原材料、零部件人厂,生产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点, 到产成品的全过程,对质量进行监督、控制、分析、指导、改进。
➢ 设备科:负责确保加工设备完好、计量用具准确。 ➢ 技术部:负责生产过程的工艺规程、工艺纪律、加工工艺、技术要求等的技术支持。 ➢ 生产部:负责实际生产作业,按照工艺规程、工艺纪律、技术要求等进行生产作业,并落实三确认制度。
管生产的人管质量
质量“三确认”原则提出了“管生产的人管质量”新观念,主管生产的车间主管是现场产品质量的最高 责任者,这是对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又一次创新,产品质量信息反馈单就是这一创新思想的应用。对于 生产现场的任何质量问题的信息,都必须由制造的担当者确认,经过生产经理的把关,提出相关信息流 入品质保证部,对系统进行分析和纠正,然后交给技术、设备、材料和制造等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同时 将改进后的信息作为一次信息源,再次转入,使系统迅速恢复到受控状态,进行新的控制运行。同时, 产品质量信息反馈单也从制造过程中反馈出相关部门的相关项,实施是否符合体系运作要求,也能对其 起到规范约束的作用。“三确认”中的不合格品形成因素,也是对系统质量问题分析的借鉴与参考,作 为经验的积累与归纳,成为一个创新提高的基点,是其使“三确认”不同于简单的PDCA循环,使之脱 离“维持一改进一维持”的运作模式,达到“创新一提高一创新”的新运作模式,使异常信息得以举一 反三,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每一次不符合和缺陷信息的发现都带来一次或大或小的提高。
“三确认”的内容
2.确认本工序加工的技术工艺要求和加工质量
操作者必须在加工前确认本工序的加工内容、相关技术要求、加工设备、工装及有关加工条 件参数,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工艺要求操作,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和工艺纪律,确认自 己的操作过程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经品质保证人员处理后再进行操作, 不允许抛开标准只凭经验进行操作,对自己的操作过程要进行质量确认。
“三确认”现场质量管理的运作方式
➢ 通过以产品的流通过程来承载质量信息,以每一步的确认来确认工作的实施及实施的准确 性,来检验标准与规范的适应性、合理性。对不合理的因素,再基于本岗位实际情况予以 改进,籍此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以改进后的方法、标准、规范再一次约束工作,指导生 产。同时,“三确认”关注承载的信息流以其某一项目、某一特殊要求而构成的特性,哪 些是重点抓的,哪些是要留意的,哪些是本道工序的弱点,通过汇总、分析、统计或借鉴 等方式予以确认,不断改进。
“三确认”现场质量管 理法律保障机制
2.建立健全完善的工艺标准、工艺纪律、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 要进行“三确认”现场质量管理法,其前提是要抓好各项基础工作,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是 完善工艺标准和管理制度。只有生产现场的各个环节都制定了完善(不仅要规定干什么,而且要 规定怎样干和干到什么程度)的标准、制度,才能保证质量“三确认”的有的放矢和有效执行。
“三确认”现场质量管 理法律保障机制
5.建立严格、有效的考核管理和激励机制
• 严格、科学的考核管理,使员工充分感觉到质量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真正使上、下工 序之间形成“生产商”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关系。逐步实施各工序之间的生产交接,产 品买卖,自产废品、自己买回的方式,就是从人本的根源进行变革。
对生产质量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这种质量确认法,与传统质量管理的“互检”法比较相似,不同的关键点在于,传统的“互 检”只是挑出别人的毛病,与己并无关系。而这种确认法则讲求确认者的责任,要求本工序 的操作人员必须同时承担起上道工序的责任,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使质量责任制真正落 实到每个操作者肩上,通过相应的考核,真正实现责任与利益的统一。转入加工的确认点是 连带责任的开始,也是对自我确认的肯定。就其实质来讲,它是国有企业自检、互检经验的 再发展,是员工主人翁精神的再体现,是工艺纪律松懈教训的再纠正。这三条看似简单,真 正做起来并形成良好的质量意识和习惯,却需要一个很长的培育和实践过程。
D.换岗培训。为确保上下道工序间的有效确认,实行了工序间的换岗培训,即确保了“三确认”的有效 实施,又实现了一人多能。
“三确认”现场质量管 理法律保障机制
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三确认”现场质量管 理法律保障机制
4.建立质量记录及规范流转形式
• 根据员工自主确认的特点,以品质保证部和制造部相结合的方式,在各不同工序合理设置 了适合各岗位特点的质量记录。根据产品质量特性的重要程度,分别设立了员工确认、班 长确认、课长确认等确认等级。根据信息的不同,形成了记录的随机流转、部内自主保存、 品质保证课保存等多种流转方式。
“三确认”现场质量管 理法律保障机制
6.建立持续改进的管理职责
• 不断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持续改进的素质,是公司品质保证部门的重要职责。对于员工 在生产过程“三确认”中出现的问题,品质保证部门通过综合分析,从技术标准、加工方 法、设备工装、原材料等诸方面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对策,帮助、指导员工实施质量改 善和提高。在管理上,品质保证部门通过综合汇总生产各环节中反馈的质量问题,应用统 计方法、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监督与考核、开展改善提案活动、QC小组活动、ZD零 缺陷小集团活动等,对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实施“三确认”进行总体控制与考核,从而不断 地促进产品质量和质量体系的完善与提高。同时通过实施品质开发工作,品质保证部门自 身也在不断实施和改进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工作。
“三确认”的内容
1.确认上道工序半成品的加工质量
其含义是本工序的操作者必须按照工艺、产品标准等对上道工序流转下来的材料和半成品进 行质量确认。如果上道工序质量不合格,应作好记录,并把不合格品返回上道工序。只有完 全合格,才可进行本道工序的操作,否则,前者的问题造成的质量事故,完全由本道工序操 作者负责。
• 相对于产品交接单按产品流程进行的横向信息流,产品质量确认表是在本工序内进行的一种纵向信息流。 不仅在加工过程中贯彻了质量“三确认”要求,而且由班长和课长在不同程度上对员工的加工质量再度进 行确认,体现出信息的深度,使质量“三确认”的形式和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采用产品质量确 认表的方式,由员工进行自检自测,可以使生产员工迅速获得工作结果信息而调整自身行为。例如:在热 压工序,操作工自己根据底料及彩膜烧制情况,随时调节工艺参数,从而有效控制和提高了工序产品的质 量。以上由产品交接单和产品质量确认表形成的横向和纵向的质量信息流,构成了系统质量信息流的平面 层次,以此来保证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 制定标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是由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草拟标准,并邀请执行人员共同参与制定,
同时将该标准在实践中予以考验,检验各方面提供信息的准确性与适用性。这样做一方面可以
提高执行人员对标准的正确理解,有效调动执行标准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为达到标准而努
力,同时,也可通过执行人员的参与,吸取好的实践经验,防止标准的规定脱离实际,难于执
•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实现,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相结合被实践证明 是有效的手法。内在激励包括危机教育、岗位互换等等,外在激励可设立标兵员工、合理 化提案奖、月度质量奖、机构培训等。现场各班组和个人都在品质管理中进行月度考核打 分,对于优秀者给予特别质量奖,并颁发质量优秀红旗,插在其工位上,作为对员工质量 工作的精神嘉奖和肯定。
2.重要质量特性采用质量确认表的方式进行确认
• 和产品交接单相比,产品质量确认表侧重于对某一重要部件或产品的关键质量特性的控制。重要部品或产 品在制造部某课的某个工序内进行加工时,作业者填写相关数据,经班长和主管确认后,转至品质保证部, 由品质保证部对数据进行确认,使用统计技术对各种质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 问题。产品质量确认表源于生产实践,不拘于形式,随生产的发展变化不断改进完善,有利于对产品的全 方位监控,对加工质量给予有力保障。
行,从而增加标准的可行性。质量责任制明确地规定了现场人员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任务、
责任和权利,把同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与员工的积极性结合起来,使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得以充
分地发挥作用。
质量责任制明确
“三确认”现场质量管 理法律保障机制
3.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开展“三确认”(3C)现场质量管理法,要求员工既是生产者,又是检查者,同时还要承担现场的部分管理 职能,因此,企业需要培训一支适应现场工作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三确认”现场质量管 理法律保障机制
1.组织结构及职能
• 为充分调动生产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组织机构中没有设置质量检查部门和专职检查人 员,而是设立品质保证部门,从而使生产员工从根本上消除了依赖思想,真正在员工思想 中树立起“我就是质量的主体”“我对质量负全责”的认识。同时,由于每位员工都要身 兼生产员工和检查员二职,因此,也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现场质量管理法
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圣象地板在现场质量管理 中,以质量“三确认”为基础,积极有效地开展了大量的QC小组、改善提案等重在员工参与、 发挥员工能动性的群众性管理活动,从而促进了质量“三确认”的不断深化和提高。这些立 足本岗位、围绕“三确认”开展的群众性改善活动,形成了一个个不断滚动提高的PDCA循环, 进一步推动了“三确认”工作的深入开展。
• 而品质保证人员的职能,从单纯的事后检查向监管、总结、指导的职能转化,并延伸到品 质开发。对于不良品的出现,他们同一线工人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会诊、分析,从各个环 节和要素中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从规律、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指 导,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从根本上杜绝了问题的再发生,并有效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