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葛亮的14个故事
诸葛亮主要故事10个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聪明、机智而闻名,善于用兵。
他的著名典故有以下几个:
1.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上山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
2. 草船借箭: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用草船借来曹军的箭。
3. 火烧赤壁:诸葛亮和周瑜联手,用火攻打败了曹操的大军。
4. 空城计:诸葛亮在城中空无一人的情况下,利用心理战术吓退了敌军。
5. 七擒孟获:诸葛亮七次抓住并放走南蛮王孟获,最终使他心服口服。
6. 六出祁山:诸葛亮为了恢复汉室,六次出兵攻打魏国。
7. 挥泪斩马谡:诸葛亮因为马谡失街亭而挥泪斩了他。
8. 木牛流马:诸葛亮发明了一种叫做“木牛流马”的运输工具,用于运送粮草。
9. 借东风: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预测到东风的到来,并借助东风发动火攻。
10. 七星灯:诸葛亮在五丈原临终前,点亮了七盏灯,以表达自己的心愿和遗志。
关于诸 葛亮的故事20个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20个1、三顾茅庐刘备为了成就大业,一心想要招揽贤才。
听闻诸葛亮才华出众,智慧过人,便决定亲自前往拜访。
第一次去,诸葛亮不在家;第二次去,仍未见到。
刘备毫不气馁,第三次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为他分析天下局势,提出了“隆中对”的战略构想,这成为了刘备日后建立蜀汉政权的基础。
2、初出茅庐诸葛亮答应刘备出山相助后,很快就迎来了第一次考验。
曹操派大将夏侯惇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刘备。
众人都十分担忧,而诸葛亮却镇定自若,调兵遣将。
他巧用火攻,在博望坡大败曹军,让刘备一方的将士们对他刮目相看。
3、舌战群儒曹操大军南下,欲一举吞并江东。
诸葛亮为了实现孙刘联盟,共同抗曹,孤身一人前往江东。
在江东,面对众多主降的谋士,诸葛亮凭借着他的雄辩之才,一一驳斥,说得他们哑口无言,成功说服孙权与刘备联合。
4、草船借箭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故意给他出难题,要求他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
诸葛亮深知这是刁难,但他胸有成竹。
他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在大雾弥漫的夜晚,用二十艘扎满草人的船只驶向曹军水寨。
曹军以为是敌军来袭,纷纷射箭,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借”到了十万多支箭,让周瑜自叹不如。
5、借东风孙刘联军与曹操在赤壁对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诸葛亮精通天文地理,算准了会有东风到来的时机。
他在七星坛上做法,成功借来了东风,为火烧曹军战船创造了有利条件,最终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6、智算华容道赤壁之战后,曹操败走华容道。
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故意让关羽在华容道设伏。
关羽念及曹操昔日的恩情,放走了曹操。
虽然放走曹操与诸葛亮的计划有所偏差,但从长远来看,曹操的存在有助于维持三国鼎立的局面,也为刘备争取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7、三气周瑜周瑜一心想战胜诸葛亮,但每次都被诸葛亮识破计谋。
第一次,周瑜夺取南郡失败,被诸葛亮抢先;第二次,周瑜想以招亲之名扣留刘备,却被诸葛亮将计就计,弄假成真;第三次,周瑜想假借攻打西川之名,袭取荆州,又被诸葛亮识破。
有关诸葛亮的典故

有关诸葛亮的典故诸葛亮的十个经典故事:1、三顾茅庐;2、火烧博望;3、火烧新野;4、舌战群儒;5、智激周瑜;6、草船借箭;7、祭七星坛借东风;8、空城计;9、七擒孟获;10、六出祁山。
1、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
刘备在中原吃了败仗,逃往荆州依附刘表。
徐庶和司马徽见他一心爱才,就向他举荐一个人,此人就是人称“卧龙”的诸葛亮。
诸葛亮不仅很有学识,又有才能,于是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2、火烧博望曹操一心想平定江南,这一日聚集文武,商议南征。
徐庶说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刘备得之便如虎生双翼;夏侯惇不以为然,向曹操请命,要生擒刘备,活捉孔明。
曹操大喜,命夏侯敦为都督,于禁、李典、韩浩为副将,统兵十万,进军新野。
诸葛亮被刘备拜为军师调兵遣将,命赵云为前部将,诱敌入博望坡;派关平、刘封备足引火之物,在博望坡等候,初更兵到即可引火;请刘备引军为后援,敌军一到即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再回军掩杀;亮本人与糜竺、糜芳引军镇守新野县城。
关羽、张飞和众将初次见孔明用计,均疑惑不定。
夏侯惇与副将于禁、李典率军来到博望。
赵云出战,诈败而走。
刘备引兵接应,也弃营而逃。
关于能体现出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故事

关于能体现出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故事诸葛亮谋略取胜的故事有:
1.草船借箭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十万余支箭,立下奇功。
2.空城计
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
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
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3.预伏锦囊计
《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五回标题是“武侯预伏锦囊计,魏主拆取承露盘”,说的是诸葛丞相预测自己去世之后魏延会造反,为平定魏延的反叛而留下了锦囊妙计。
4.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三国时期,蜀军主帅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将姜维等遵照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
魏军主帅司马懿(字仲达)率军追击,见蜀军帅旗飘扬,孔明羽扇纶巾坐在车里。
司马懿怀疑是孔明用计诱敌,赶紧策马收兵。
5.七擒孟获
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对南中豪强首领孟获采取的攻心战策略,目的是彻底地消除南中少数民族的反叛心理。
有关诸葛亮的十个故事

有关诸葛亮的十个故事一、三顾茅庐。
刘备想找个厉害的军师,就听说有个诸葛亮,老厉害了。
于是带着关羽和张飞,跑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第一次去,诸葛亮不在家,小童子说先生出去溜达了。
第二次又扑了个空,张飞就不耐烦了,说这啥人啊,这么难见。
刘备可不管,第三次终于见到了。
诸葛亮在屋里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地站着等,等诸葛亮醒了,一看这人这么有诚意,就出山跟着刘备干了。
二、草船借箭。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刁难他,就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眼睛一眯,说三天就够。
他找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扎满了草人。
到了第三天夜里,大雾弥漫,他带着船靠近曹操的水寨。
曹操看不清啊,以为是敌军来偷袭,就下令射箭。
箭像雨点一样射在草人上,不一会儿就插满了,诸葛亮就这么轻轻松松弄来了十万支箭,可把周瑜给惊到了。
三、舌战群儒。
刘备被曹操打得跑到了东吴那边。
东吴那些谋士,像张昭啊、虞翻啊,一个个都想为难诸葛亮,觉得他一个外来户能有啥本事。
结果诸葛亮往那一站,口才那叫一个厉害。
他把那些谋士说得哑口无言,一个一个地反驳,什么道理都被他占尽了。
最后把东吴那些人说得心服口服,觉得跟刘备联合起来对抗曹操才是正事儿。
四、智激周瑜。
诸葛亮要促成孙刘联盟,可周瑜这时候还在犹豫呢。
诸葛亮就想了个招儿,他见到周瑜就说,曹操的大军南下,其实就是为了小乔啊。
周瑜一听就火了,小乔可是他的老婆啊。
这一下周瑜下定决心要跟曹操干,一定要把曹操打得屁滚尿流,诸葛亮就这么巧妙地用激将法搞定了周瑜。
五、借东风。
孙刘联军要和曹操大战了,可这时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正愁呢,诸葛亮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他在南屏山搭了个七星坛,然后在坛上做法。
还真就借来了东风。
其实啊,诸葛亮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早就算出这时候会有东风,就装神弄鬼了一把,把周瑜他们都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六、空城计。
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结果马谡这小子不听话,把街亭给丢了。
司马懿带着大军就朝着诸葛亮所在的西城杀过来了。
诸葛亮事迹15则

诸葛亮事迹诸葛亮事迹(一):三顾茅庐徐庶向刘备热诚地推荐诸葛亮,刘备很高兴,便决定去访聘.当时诸葛亮正在襄阳城外隆中隐居.刘备携同关羽,张飞到隆中,不巧诸葛亮出了门,没见到.过了几天,刘备再冒着风雪去拜访,诸葛亮又跟朋友闲游去了.两次见不到孔明,刘备有些失望,但是为了成就大业,他求才心切,不顾张飞关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访.这回诸葛亮并没外出,但是还在草堂上睡午觉没醒,刘备便谦恭地拱手站在石阶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诸葛亮为刘备的其诚所感动,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终於干出了一番事业.「三顾茅庐」之后便用以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有时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到对方.诸葛亮事迹(二):锦囊妙计孙权为了控制挟持刘备,理解了周瑜提出的「美人计」,假意要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刚刚死了妻子的刘备,骗刘备到南徐招亲,然后打算将他软禁,作为人质,再派人去夺回荆州.刘备接见了孙权的使者,心存疑虑,诸葛亮却叫他放心大胆前往,满有把握地表示会「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并叫赵子龙护送刘备.临行,诸葛亮把赵子龙叫到跟前,交给他三个锦囊,跟他耳语道:「你保主公入吴,就应领受这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能够依照顺序施行.」赵子龙依计而行,迫使孙权嫁妹弄假成真,之后又护卫刘备和孙夫人安全地离开吴地,逃出虎口.「锦囊妙计」此刻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妥善办法.诸葛亮事迹(三):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
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
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
大火迅速烧起来。
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诸葛亮事迹(四):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诸葛亮的十个经典故事

诸葛亮的十个经典故事一、三顾茅庐想当年刘备想请诸葛亮出山,那可费了老鼻子劲了。
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就像追星族追大明星似的,三次跑到诸葛亮住的茅草屋去。
第一次去,诸葛亮不在家,小弟诸葛均在,刘备那叫一个失落啊。
第二次又扑了个空,张飞都不耐烦了,就想把诸葛亮家给拆了,还好刘备拦住了。
第三次去的时候,诸葛亮在睡大觉呢,刘备就恭恭敬敬地在外面等着,等诸葛亮醒了,一看这人这么有诚意,就答应出山辅佐他啦。
这刘备啊,可算是把诸葛亮这个超级智囊给请到手了。
二、草船借箭周瑜这小子,心里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就想给他使绊子。
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这明摆着是刁难人嘛。
诸葛亮倒好,他不慌不忙地说三天就行。
他算准了江上的大雾天气,弄了些草靶子绑在船上,然后让士兵在船上敲锣打鼓。
曹操那时候看不清啊,以为敌军来犯,就拼命射箭。
这箭就跟下雨似的,全射在草靶子上了。
等雾散了,诸葛亮就带着插满箭的船回去交差了,把周瑜惊得下巴都快掉地上了。
三、舌战群儒刘备被曹操打得像个丧家犬似的,跑到东吴想联合孙权一起抗曹。
诸葛亮就跟着去了。
东吴那些谋士啊,一个个都想给诸葛亮难堪,七嘴八舌地来质问他。
诸葛亮呢,那口才就像机关枪似的,把那些人怼得哑口无言。
这个说刘备不行,诸葛亮就说刘备是汉室宗亲,仁义满天下;那个说曹操强大,诸葛亮就分析曹操的弱点,什么名不正言不顺啦,后方不稳定啦。
最后说得东吴的谋士们都心服口服,也为孙刘联盟打下了基础。
四、智激周瑜诸葛亮到了东吴,想让周瑜下定决心和曹操干一架。
他就跟周瑜说啊,曹操这老色鬼,修了个铜雀台,还说要把江东的两大美女大乔和小乔弄去放在铜雀台里呢。
周瑜一听就火冒三丈啊,因为大乔是孙策的老婆,小乔就是他周瑜的老婆。
周瑜那暴脾气,哪能忍得了这个,当场就拍桌子说要和曹操决一死战,诸葛亮这一招可真是绝了。
五、借东风孙刘联军要和曹操在赤壁大战了,可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啊。
这时候诸葛亮就闪亮登场了。
他说自己能借来东风。
他在南屏山搭了个七星坛,然后在上面装神弄鬼地做法。
关于诸葛亮的典故

关于诸葛亮的典故 诸葛亮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诸葛亮的典故 14 则,欢迎大家阅读! 1、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 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
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
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 将疑。
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 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
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 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 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
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 定了自己的威望。
故事反映诸葛亮的性格:小心谨慎 旷世济民 2、火烧博望 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 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
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 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
翼德可引一千 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 之。
关平、 刘封可引五百军, 预备引火之物, 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 至初更兵到, 便可放火矣。
”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 引一军为后援。
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 …… 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 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
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 即回军掩杀。
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
”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 排功劳簿伺候。
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 第一功!” 3、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
诸葛亮料新 野呆不了, 就留下空城, 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
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
大火迅速烧起来。
曹兵逃奔 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短篇诸葛亮故事大全_诸葛亮生平趣事

短篇诸葛亮故事⼤全_诸葛亮⽣平趣事阅读诸葛亮的⽣平⼩故事,学习他的优秀的处事品格。
下⾯给⼤家介绍关于短篇诸葛亮故事⼤全,供⼤家参考。
诸葛亮故事1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之七擒孟获孔明归到寨中,升帐⽽坐,谓众将⽈:“吾今此计,不得已⽽⽤之,⼤损阴德。
我料敌⼈必算吾于林⽊多处埋伏,吾却空设旌旗,实⽆兵马,疑其⼼也。
吾令魏⽂长连输⼗五阵者,坚其⼼也。
吾见盘蛇⾕⽌⼀条路,两壁厢皆是光⽯,并⽆树⽊,下⾯都是沙⼟,因令马岱将⿊油柜安排于⾕中,车中油柜内,皆是预先造下的⽕炮,名⽈‘地雷’,⼀炮中藏九炮,三⼗步埋之,中⽤⽵竿通节,以引药线;才⼀发动,⼭损⽯裂。
吾⼜令赵⼦龙预备草车,安排于⾕中。
⼜于⼭上准备⼤⽊乱⽯。
却令魏延赚兀突⾻并藤甲军⼊⾕,放出魏延,即断其路,随后焚之。
吾闻:‘利于⽔者必不利于⽕。
’藤甲虽⼑箭不能⼊,乃油浸之物,见⽕必着。
蛮兵如此顽⽪,⾮⽕攻安能取胜?使乌⼽国之⼈不留种类者,是吾之⼤罪也!”众将拜伏⽈:“丞相天机,⿁神莫测也!”孔明令押过孟获来。
孟获跪于帐下。
孔明令去其缚,教且在别帐与酒⾷压惊。
孔明唤管酒⾷官⾄坐榻前,如此如此,分付⽽去。
却说孟获与祝融夫⼈并孟优、带来洞主、⼀切宗党在别帐饮酒。
忽⼀⼈⼈帐谓孟获⽈:“丞相⾯羞,不欲与公相见。
特令我来放公回去,再招⼈马来决胜负。
公今可速去。
”孟获垂泪⾔⽈:“七擒七纵,⾃古未尝有也。
吾虽化外之⼈,颇知礼义,直如此⽆羞耻乎?”遂同兄弟妻⼦宗党⼈等,皆匍匐跪于帐下,⾁袒谢罪⽈:“丞相天威,南⼈不复反矣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以德服⼈诸葛亮故事2诸葛亮与他妻⼦的故事在三国史上,诸葛亮举⾜轻重,关于他的夫⼈黄⽉英,史书上虽有记载,但只是蜻蜓点⽔。
他们的爱情故事,更是鲜为⼈知。
诸葛亮未出⼭之前隐居在南阳卧龙岗,他住在茅庵⾥,⼀边开荒,⼀边发奋读书。
卧龙岗下有位黄员外,⼗分欣赏诸葛亮的才华,⽽诸葛亮也⼗分尊敬黄员外的学问;两个⼈你来我往,成了忘年交,经常在⼀起讨论问题,谈谈学问。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一、故事诸葛亮的故事1、初出茅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
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
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
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
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
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故事反映诸葛亮的性格:小心谨慎旷世济民诸葛亮的故事2、火烧博望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
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
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
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
”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
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
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
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
”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诸葛亮的故事3、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
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
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
大火迅速烧起来。
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诸葛亮的故事4、舌战群儒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
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
三国里关于诸葛亮的14个历史典故

三国里诸葛亮的14个历史典故三国里关于诸葛亮的14个历史典故《三国演义》里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故事,三国里关于诸葛亮的14个历史典故。
诸葛亮在三国里一生的故事都经历了哪些历史典故?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相信各位读者喜欢。
1、初出茅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
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
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
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
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
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故事反映诸葛亮的性格:小心谨慎旷世济民2、火烧博望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
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
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
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
”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
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 …… 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
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
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
”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3、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
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
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通用14篇)

诸葛亮的故事关于诸葛亮的故事(通用14篇)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诸葛亮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诸葛亮的故事篇1诸葛亮一生智慧不凡,凡事谨慎,慎行稳重,远扬盛名,名传古今。
而他毅然决然地娶了一个丑媳妇――黄硕,而且一生忠贞于她。
这个丑媳妇成为他在生活和事业发展上一个强有力的支柱,不但使他一生出师必捷,无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他一生一世都得到黄硕温柔的照顾。
诸葛亮和黄硕夫妻情感的亲密,世上恐怕无人可比。
诸葛亮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他的兄弟姊妹随叔父一起来到襄阳。
当时关中混乱,中原鼎沸之际,襄阳是各地达官贵人、商贾士子避难的地方。
诸葛亮一家来到襄阳城外20里的隆中,以耕种为生。
诸葛亮25岁时,叔父故去。
他的大哥诸葛瑾远赴东吴做官,姐姐诸葛惠远嫁到南漳,家中只剩下诸葛亮和他的弟弟诸葛均。
诸葛亮当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古代,尤其是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一般十五六岁,甚至十三四岁就结婚,小丈夫和小媳妇成双成对。
像诸葛亮这样25岁还未成家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以诸葛亮的条件,必然是名门世家选择乘龙快婿的理想对象,谁也没有料到他找了个丑女结婚。
黄硕身体壮硕,人如其名,黄头发,黑皮肤,皮肤上起了一些鸡皮疙瘩,让人瞧见身上就发凉发冷,但她的善良远近闻名。
黄硕是河南名士黄承彦的女儿,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一段情节:蜀国与东吴亭大战,陆逊大败刘备,蜀国将领死的死、亡的亡,刘备也在此战役中病死在白帝城。
当时,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听到消息,匆匆赶来。
为挽救危局,设下八卦连环阵,就用一些石头困住陆逊的几十万大军。
在千钧一发之时,就是这个黄承彦突然出现在八卦阵内,把东吴大将陆逊及几十万大军领出阵外。
他破了诸葛亮的连环阵,救了几十万条性命。
这里有一段笑话,是调侃诸葛亮与黄硕的。
笑话说诸葛亮与黄硕成亲是黄承彦做的大媒。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1.《诸葛亮的空城计》“吾大开城门,必有深意,司马老贼岂敢轻进!”诸葛亮在城楼上摇着羽扇淡定地说。
就好像我有一次和小伙伴玩捉迷藏,我找了个自以为很隐蔽的地方躲起来,心想小伙伴肯定找不到我,心里还挺得意呢!诸葛亮这一招空城计真是太绝了,这得多大的胆量和智慧呀!他就不害怕司马懿真的冲进来吗?结论: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让人惊叹!2.《诸葛亮草船借箭》“哈哈,曹操生性多疑,必中吾计!”诸葛亮笑着对鲁肃说。
这让我想起有次我骗弟弟说给他买了好吃的,弟弟就乖乖听我的话,跟我一起做事,诸葛亮这也是巧用了曹操的心理呢。
他怎么就那么肯定曹操会上当呢?结论: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3.《诸葛亮舌战群儒》“诸位且听吾言,吾主刘皇叔乃汉室宗亲,兴复汉室乃大义所在!”诸葛亮面对众多谋士侃侃而谈。
就像我们在课堂上讨论问题,大家各抒己见,诸葛亮能在那么多人面前据理力争,真厉害呀!他难道就不紧张吗?结论:诸葛亮口才一流,令人佩服!4.《诸葛亮七擒孟获》“吾要让孟获心服口服,永不反叛!”诸葛亮坚定地说。
这好比我和小伙伴闹矛盾,我一次又一次原谅他,就是为了让我们能一直做好朋友。
诸葛亮七擒七纵,这得多大的耐心呀!结论:诸葛亮真有气量!5.《诸葛亮借东风》“天助我也,东风将至!”诸葛亮自信地说。
就像我考试前感觉自己复习得很好,觉得肯定能考个好成绩一样。
他怎么就能算到会有东风呢?结论:诸葛亮太神了!6.《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此木牛流马,可助我军运送粮草!”诸葛亮高兴地说。
就好像我发明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很得意地给小伙伴展示。
诸葛亮真的太有创造力了!结论:诸葛亮的发明真了不起!7.《诸葛亮临终托孤》“吾将大事托付于汝等,望汝等尽心尽力辅佐幼主!”诸葛亮虚弱地对大臣们说。
这就像爷爷临终前对我和爸爸妈妈的嘱托一样,让人好难过。
诸葛亮到最后还在为国家操心,真伟大呀!结论:诸葛亮的忠诚让人感动!8.《诸葛亮气死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诸葛亮笑着说。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简短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简短
1、一时瑜亮
周瑜一向要置刘备与诸葛亮於死地,但是他的计谋却一个一个地被诸葛亮破坏,《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回描述了「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故事,周瑜心胸狭窄,身上本来带有箭疮还末痊愈,气怒之下,终於死去,他临终时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出了个周瑜,为甚麽又还要再有个诸葛亮呢!」由这个故事引出「一时瑜亮」这个成语,指同时存在的才干潜力相当而又相抗衡对峙的两个人。
2、七擒七纵
蜀国兴盛后,南中地区几个郡却作乱造反,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前去讨伐,战事节节胜利,最后剩下南中首长孟获还继续反抗。
诸葛亮攻心为主,七次捉放孟获,终於让他心服口服,不再反叛。
诸葛亮命令孟获和各部族首领照旧管理原先的地区,不派出官吏,也不留军队,使汉人和各民族长期相安无事,稳定了蜀国后方,为北伐创造了「无后顾之忧」的条件。
3、如鱼得水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孔明)出山之后,「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大事,把孔明当作老师,关羽,张飞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对刘备说:「孔明年纪轻轻,有甚麽才学大哥你对待他
实在是好过头了,又没见到他显示出甚麽本事!」刘备劝解他们说:「我得到孔明,如鱼得水,两位弟弟不用再多说了.」「如鱼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适合自己事业发展的环境.例如:李教授请到张明作助手,简直「如鱼得水」,研究项目的进度加快了,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关于诸葛亮的相关故事

关于诸葛亮的相关故事1. 《草船借箭》“哈哈,曹操这个大笨蛋,竟然真的上当啦!”诸葛亮笑着对鲁肃说。
就好像我和小伙伴玩捉迷藏,我躲在一个很隐蔽的地方,小伙伴怎么都找不到,那感觉可太妙啦!诸葛亮真的太聪明啦,利用曹操的多疑,轻松就得到了那么多箭。
2. 《舌战群儒》“诸位莫要再争,且听吾一言!”诸葛亮面对众多儒生侃侃而谈。
这就像我们在课堂上辩论,大家各抒己见,而诸葛亮就像那个最厉害的辩手,把其他人都说得哑口无言,太牛了!3. 《三顾茅庐》“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诸葛亮睡醒后悠悠地说。
这就好像我有个特别宝贝的东西,别人很想得到,一次次地来求我,诸葛亮就是那个宝贝呀,刘备可真有诚意。
4. 《空城计》“来来来,给我上酒,奏乐!”诸葛亮在城楼上镇定自若地喊道。
就如同我一个人在家,突然有人敲门,我故作镇定地大声说话,让别人以为家里还有其他人,诸葛亮这胆子也太大啦!5. 《七擒孟获》“吾要让你心服口服!”诸葛亮对孟获说。
这就好像和朋友比赛,一次次地赢他,直到他彻底服气,诸葛亮真有耐心和策略呀!6. 《借东风》“天助我也!”诸葛亮在关键时刻成功借到东风,兴奋地喊着。
就好像我们期待已久的一件事突然顺利达成了,那心情简直无与伦比,诸葛亮太神啦!7. 《锦囊妙计》“到时依计行事即可。
”诸葛亮神秘地对赵云他们说。
这就像老师提前给我们布置了任务,到时候按照步骤做就能成功,诸葛亮真是料事如神。
8. 《火烧博望坡》“敌军已入圈套,放火烧!”诸葛亮果断地下令。
这就像我们玩打仗游戏,精心设计了陷阱,等敌人上钩,然后给他们一个大惊喜,诸葛亮太厉害啦!9. 《诸葛装神》“吾乃天神下凡!”诸葛亮扮作神仙吓唬敌军。
这就像我们在万圣节扮鬼吓人,诸葛亮这招可真绝呀!10. 《临终托孤》“陛下,臣尽力了……”诸葛亮临终前虚弱地对刘禅说。
就好像我努力去做一件事,但最后还是没能完成,诸葛亮为了蜀汉鞠躬尽瘁,真让人敬佩!。
有关诸葛亮的传说、故事、俗语

诸葛亮的传说、故事和俗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空城计:诸葛亮在街亭打败马谡后,城中空无一人,兵都出去解围去了,城中只有一些老弱病残。
诸葛亮心生一计,命令打开城门,派几个老兵在打扫卫生,自己带两个儿童在城楼上面弹琴。
司马懿的兵来到城外,看到四个城门大开,诸葛亮又在上面唱歌,司马懿怀疑有伏兵,这才命令撤军。
2. 草船借箭: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3. 七擒孟获: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4. 舌战群儒:诸葛亮凭借其智谋和言辞,成功说服东吴的谋士们支持蜀汉北伐。
5. 智激周瑜:周瑜原本不赞成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但诸葛亮用激将法让周瑜答应出战。
6. 木牛流马:诸葛亮发明的一种运输工具,可以自动运输粮食。
7. 智取陈仓:诸葛亮出奇兵攻取了陈仓。
8. 诸葛亮的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
9. 诸葛亮的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点四七擒孟获、复中原排九部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等。
以上是关于诸葛亮的传说、故事和俗语的一部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有关诸葛亮的历史故事十则

有关诸葛亮的历史故事十则诸葛亮是我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诸葛亮的历史故事十则,欢迎大家阅读!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三顾茅庐徐庶向刘备热诚地推荐诸葛亮(也叫诸葛孔明),刘备很高兴,便决定去访聘。
当时诸葛亮正在襄阳城外隆中隐居。
刘备携同关羽,张飞到隆中,不巧诸葛亮出了门,没见到。
过了几天,刘备再冒着风雪去拜访,诸葛亮又跟朋友闲游去了。
两次见不到孔明,刘备有些失望,但是为了成就大业,他求才心切,不顾张飞关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访。
这回诸葛亮并没外出,不过还在草堂上睡午觉没醒,刘备便谦恭地拱手站在石阶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
诸葛亮为刘备的其诚所感动,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终於干出了一番事业。
“三顾茅庐”后来便用以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有时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到对方。
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如鱼得水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孔明)出山之后,“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大事,把孔明当作老师,关羽,张飞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对刘备说:“孔明年纪轻轻,有甚麽才学大哥你对待他实在是好过头了,又没见到他显示出甚麽本事!”刘备劝解他们说:“我得到孔明,如鱼得水,两位弟弟不用再多说了。
”“如鱼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适合自己事业发展的环境。
例如:李教授请到张明作助手,简直“如鱼得水”,研究项目的进度加快了,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初出茅庐新官上任三把火诸葛亮随刘备到新野后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领兵十万,到达博望城,逼近新野。
刘备叫来关张二人商议迎敌,张飞原本对刘备说的“得了孔明如鱼得水”很不服气,便赌气地说:“哥哥何不就派『水』去迎敌”刘备说:“智谋靠孔明,勇武须二弟,怎麽可以推诿呢”刘备叫孔明指挥作战,孔明怕关张等人不听从号令,便要了刘备的宝剑和印章,显示他正掌握兵权,违令者斩。
《三国演义》关于诸葛亮的故事(通用17篇)

《三国演义》关于诸葛亮的故事(通用17篇)在《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中有大量的描写诸葛亮的故事情节,大家看过这本小说吗?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三国演义》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故事篇1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
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
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
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
”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
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
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
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
”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三国演义》诸葛亮的故事篇2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兵入南蛮。
而此时南蛮内部刚经历内讧,高定军事政变杀了前首领拥护孟获称王。
诸葛亮派马忠和李恢兵分两路攻打南蛮,自己率军击败高定主力部队,杀了叛军高定。
孟获退回益州郡。
五月,蜀兵渡过沪水,进入云南,于孟获交战,生擒孟获。
首次抓住孟获,诸葛亮好酒好肉招待,并且故意让孟获观看蜀军军队实力,孟获看了并不服。
诸葛亮就放他回去。
之后却找来孟获副将,称孟获把罪名全部怪在他身上。
副将十分生气,诸葛亮故意把他也放了。
副将回去后,心中愤愤不平,就把孟获绑了送至蜀营。
孟获第二次被抓,心里更是不服,诸葛亮再次放他回去。
这次孟获回去也想出一计谋,其弟孟优假装来蜀营投降。
诸葛亮识破其计,故意灌醉孟优。
等到孟获来劫营的时候,再次被诸葛亮擒住。
这第三次擒拿孟获,孟获仍不服气,认为不过是遭人暗算被计谋陷害,并不臣服。
三国里关于诸葛亮的14个历史典故

▲10、挥泪斩马谡
马谡自告奋勇驻守街亭,遇到了魏将张郃所率主力部队的抵抗。马谡违背了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听从部将王平的建议,在众寡不敌的形势下,居然不下据城,而舍水上山,结果被张郃军队切断水道,杀得大败。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十分被动,一场十分有利的战局顿时变成败局。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还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追究个人“不能训章明法”、用人不当的责任。
▲4、舌战群儒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5、智激周瑜
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表乔公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目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必班师矣。此范蠢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此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
八阵图“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9、武侯弹琴退仲达(空城计)
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名称

以下是关于诸葛亮的一些著名的故事名称:
1. 草船借箭:讲述了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利用天气和曹操的军队优势,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最终帮助刘备取得了胜利。
2. 七擒孟获:讲述了诸葛亮南征云南时,七次擒获南中首领孟获,最终平定了南中地区。
3. 孔明借东风:讲述了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利用风的原理,巧妙地利用火攻,帮助刘备打败了曹操的军队。
4. 空城计:讲述了诸葛亮在退兵时,空城而守,最终成功地吓退了司马懿的军队。
5. 木牛流马:讲述了诸葛亮利用机械原理,制造了木牛流马,以解决蜀汉的粮草运输问题。
6. 孔明灯:讲述了诸葛亮利用热气球的原理,制造了孔明灯,用于军事通信和信号传递。
以上是关于诸葛亮的一些著名的故事名称,这些故事都展现了诸葛亮卓越的智慧和军事才能,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诸葛亮的14个故事
1、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
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
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
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
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
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故事反映诸葛亮的性格:小心谨慎旷世济民
2、火烧博望
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
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
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
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
”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
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 …… 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
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
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
”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3、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
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
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
大火迅速烧起来。
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4、舌战群儒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
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
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
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
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5、智激周瑜
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表乔公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目羞花之貌。
操曾发誓:“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
”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
将军何不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
操必班师矣。
此范蠢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此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
6、用奇谋孔明借箭(草船借箭)
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
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
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
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7、祭七星坛借东风
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
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
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
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
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
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
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8、孔明巧布八阵图
刘备兵败,陆逊追至夔关,遇此阵,土人言:“此处地名鱼腹浦。
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
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
”逊入阵不得出,后被孔明岳父黄承彦放出。
八阵图“名八阵图。
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
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
9、武侯弹琴退仲达(空城计)
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
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
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
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智勇双全沉着冷静知己知彼胆识过人 10、挥泪斩马谡
马谡自告奋勇驻守街亭,遇到了魏将张郃所率主力部队的抵抗。
马谡违背了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听从部将王平的建议,在众寡不敌的形势下,居然不下据城,而舍水上山,结果被张郃军队切断水道,杀得大败。
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十分被动,一场十分有利的战局顿时变成败局。
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还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追究个人“不能训章明法”、用人不当的责任。
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军纪严明,以身作则
11、见木像魏都督丧胆(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
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
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
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
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
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12、六出祁山
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
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攻郿城的态势,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
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
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
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阴平,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
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
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
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
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
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
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
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
诸葛亮在
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
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
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
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
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
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意志坚定性格倔强
13、七擒孟获
诸葛亮的心意在北方,又知道南人叛乱问题严重,便用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要孟获心服口服。
因此便笑着将他放走再战。
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后,仍要继续放他走。
孟获及其他土著首领终于对诸葛亮彻底信服了,不肯离去,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您代表着天上的神威,南中人不会再反叛了。
)”于是带领蜀汉大军到
滇池,与诸葛亮盟誓,蜀军成功平定南中。
孟获后来迁为御史中丞。
蜀军归还后,因诸葛亮一反两汉以来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惯例,采取“不留兵,不运粮”,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的政策,任用马忠、吕凯等人采取怀柔政策治理南方,大量起用当地少数族的上层分子,此后南中再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叛乱。
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以德服人
14、星落五丈原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军出斜谷,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四十里)。
此次出兵,事先与东吴约好同时攻魏。
但东吴迟迟不发兵,迄至五月,孙权才派陆逊、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今湖北汉囗),进攻襄阳,孙权自己则率大军围合肥新城。
对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败东吴。
他亲率水军东征,让西守的司马懿坚守不战,让蜀军粮尽自退。
但当孙权得知魏主的意图后,认为己方成了主战场,吃了亏,即令全线撤军。
在西线。
诸葛亮鉴于以往的教
训,分兵屯田,打算久驻。
这年八月,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
蜀军全线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