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并 发无症效吸氧 腹 胀 肺组织损伤 感 染 鼻 衄 过敏反应 烧 伤

预防并发症小结:
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 方式。 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吸不超过45%。 3.做好健康教育,勿自行随意调节氧流量。 4.吸氧过程中,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效果。 5.出现氧中毒,立即降低吸氧流量,并报告医生 对症处理。
当氧气将表内浮标吹起时, 浮标上端平面所指刻度即为 每分钟用氧流量。
湿化瓶
湿化瓶:湿润氧气, 避免呼吸道粘膜被干燥 的气体所刺激。
瓶内装入1/3或1/2冷开 水,将通气管浸入水中 ,出气管与鼻导管相连 。
湿化瓶
肺水肿患者吸氧时可将冷开水换成 20~30%的乙醇
因乙醇可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 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 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4.密切观察氧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观察缺氧症状、氧气装置。发现氧中毒、呼吸抑 制等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5.防止感染及交叉感染
双侧鼻腔交替插管,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
湿化瓶、鼻导管及连接管定期消毒,湿化瓶的水每 日更换,选用一次性的吸氧器具,湿化给氧。
6.挂标志 未用或已用空的氧气筒,分别挂上“满” 或“空”的标志。
氧气筒
氧气表
压力表
压力表:通过表上的指针测 知筒内氧气的压力 以MPa(kg/cm2)表示。 压力大,说明氧气贮存量多 。
减压器
减压器:是一种自动 弹簧减压装置
将来自氧气筒内的压力减至
0.20~0.29 Mpa(2~3kg/cm2)
使流量平稳,保证安全,便 于使用。
流量表
流量表:用以测量每分钟氧 气的流出量,用L/min表示。
整理与观察
停氧
注意事项
1、做好“四防” 震、火、热、油 2、遵守操作程 使用氧气前,应先调好流量再插鼻导管 停用氧气前,应先拔出鼻导管再关氧气开关。 中途改变氧流量时,应先分离鼻导管,调好 流量再连接。 3、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 当压力表指针降 至0.50Mpa(5 kg/ cm2)时,即不可再用。
谢 谢!
思考题
1、何为控制性吸氧? 2、氧疗并发症? 3、何为“四防”?
2. 血液性缺氧:Hb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 3. 循环性缺氧:组织血流量减少 4. 组织性缺氧:组织利用氧异常
缺氧程度的判断
(1)临床表现:
程度 呼吸困难
轻度 中度 重度
不明显 明显
严重、三 凹征明显
紫绀 轻 明显 显著
神志
清楚 正常或烦躁不安
昏迷或半昏迷
缺氧程度的判断
(2)血气分析:
程度
氧分压 (PaO2)(mmHg)
氧疗种类
1.低浓度氧疗:﹤35%。用于低氧血症伴CO2潴 留。----控制性氧疗 COPD 2.中浓度氧疗: 35%~60%。肺水肿 3.高浓度氧疗:﹥60%。单纯缺氧无CO2潴留。 4.高压氧疗: CO中毒。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 /min)
供氧装置
氧气筒和氧气表装置
中心供氧装置
供氧装置
3、面罩给氧
面罩法会影响病人饮水、进 食、谈话等活动,且翻身易 移位,适用于张口呼吸及病 情较重的病人。
4、头罩法 简便、无刺激,便于观察病

5、氧气枕法
氧气枕法适用于家 庭氧疗、抢救危重 病人或转移病人途 中。
LTOT
长期家庭氧疗 持续1-2L/分,每天15h以上
指征:1、PaO2 ≤55mmHg 或SaO2≤88%有或无高 碳酸血症
并发症 4
呼吸抑制
Ⅱ型呼衰患者吸入高浓度氧气,消除低 氧对呼吸的刺激作用,呼吸中枢抑制 加重。
防治:控制性吸氧
并发症
5
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 临床表现: 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纤维化,临床上可造 成视网膜变性、脱离,继发性白内障、继发性 青光眼、斜视、弱视,最后出现不可逆的失明。
目的要求
氧疗方法、用氧监测
掌握
缺氧分类、缺氧程度的判断 熟悉
定义
氧气吸入疗法
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 )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 氧含量(CaO2) ,纠正缺氧状态,促进组 织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 疗方法。
缺氧分类
1. 低张性缺氧:吸入气体氧中氧分压过低 氧疗效果最好
用氧监测
缺氧症状 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紫绀
、神志和精神状况的变化 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 SpO2>
85~90%以上疗效满意
氧疗并发症
给氧浓度>60% 持续24h以上 1、氧中毒 胸骨下不适、灼热感呼吸增快、
恶心呕吐、干咳 防治: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动态观察氧
疗效果
并发症 2
2、PaO255-60mmHg或SaO2<88%有肺动脉高压 、心衰、RBC增多症(血细胞比容>0.55).
装表
换卡、吹尘
装表 、接瓶 、检查
核对医嘱、解释
清洁鼻腔
连接鼻导管
调节流量
应先调节流量再插管 根据病情、年龄、缺氧程度调节
润管插管 蘸水润滑
插管长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长
— 固定与记录 记录用氧开始时间、氧流量并签名
肺不张
高浓度氧疗时,肺泡大部分氮气被氧 气替代,当气道不畅时,肺泡得不到 氧气补充,肺泡萎缩,发生吸入性肺 不张
防治:a不要超过60%;b.鼓励病人咳 痰;
并发症3
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1.湿化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
2.吸氧流量过大 氧浓度>60% 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 、部分病人有鼻衄或痰中带血 防治:加强湿化,定时雾化
轻度
>50
中度
30-50
重度
<30mmHg
血氧饱和度 ( SaO2 )(%)
> 80%
60%-80%
<60%
锁骨上窝 肋间隙
胸骨 上窝
氧气吸入的适应证
血氧分压低于50mmHg时(正常值为80 ~100mmHg),应给予吸氧。
1) 呼吸系统疾患 2) 心脏功能不全 3)各种中毒 4)中枢抑制而引起缺氧者 5)其他
供氧装置
氧气筒和氧气表装置
中心供氧装置
给氧方法
1、鼻导管
单侧鼻导管法
将鼻导管通过病人一侧鼻孔插入达鼻咽部,以吸 入氧气的方法。此法可节省氧气,但因刺激鼻腔 粘膜,长时间应用,病人会感觉不适。
双侧鼻导管法
2、鼻塞法
可避免鼻导管对粘膜的刺激,病人 感觉舒适,使用方便,两侧鼻孔还可交 替使用,适用于长期吸氧的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