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伦理导论案例分析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813d9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b.png)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商业伦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商业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伦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
商业伦理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发展,更关乎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个真实的商业伦理案例,来探讨商业伦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案例背景:某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设立工厂,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便利的政策环境为基础,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然而,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劳工权益问题,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公司面临着如何平衡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困境。
分析与讨论:这个案例中涉及到了多个商业伦理问题。
首先,公司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其次,公司在管理劳工权益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违反了劳动法和国际劳工组织的相关规定。
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声誉,也对当地社会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在这个案例中,公司的行为违反了商业伦理的基本原则,即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兼顾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
商业伦理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尊重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包括员工、消费者、环境等。
而这家公司在实际操作中却忽视了这些原则,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对于这样的案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商业伦理分析呢?首先,我们需要从公司的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上寻找问题的根源。
公司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劳工权益保护机制?其次,我们需要从外部环境和社会责任角度来审视公司的行为。
公司是否遵守了国际社会责任标准和当地法律法规?最后,我们需要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审视公司的行为。
公司的行为是否受到了员工、消费者、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和支持?在商业伦理分析中,我们还需要思考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首先,公司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重视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其次,公司需要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商业伦理学案例
![商业伦理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6c8621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b.png)
商业伦理学案例商业伦理学是研究商业领域中的道德和价值观的学科。
在商业活动中,道德和价值观的问题经常会出现,这些问题通常涉及到商业伦理学中的一些核心问题,例如:诚信、公正、责任、尊重和公共利益等。
本文将讨论几个商业伦理学案例,探讨其中的道德和价值观问题。
案例一:沃尔玛的劳工问题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它在全球拥有超过11000家商店和超过220万名员工。
然而,沃尔玛在劳工问题方面一直备受争议。
许多人指责沃尔玛剥削员工,给他们低工资和糟糕的工作条件。
此外,沃尔玛还被指责在国外的工厂中使用童工和违反环保法规。
这个案例涉及到商业伦理学中的多个核心问题,包括公正、责任和尊重。
沃尔玛被指责在对待员工方面缺乏公正,不给他们公正的工资和工作条件。
此外,沃尔玛还被指责在国外的工厂中缺乏社会责任感,违反环保法规和使用童工。
这个案例还涉及到商业伦理学中的另一个核心问题,即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应该对社会和环境承担责任,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存在。
沃尔玛在这方面的做法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因为它似乎更关注利润而不是社会责任。
案例二:谷歌的隐私问题谷歌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之一,每天处理数十亿个搜索请求。
然而,谷歌在隐私问题方面也备受争议。
谷歌被指责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搜索历史、电子邮件和地理位置等。
此外,谷歌还被指责在中国的业务中与政府合作,帮助监视用户的网络活动。
这个案例涉及到商业伦理学中的多个核心问题,包括诚信、公正和责任。
谷歌被指责缺乏诚信,因为它没有充分告知用户它收集了什么信息。
此外,谷歌还被指责缺乏公正,因为它在中国的业务中与政府合作,帮助监视用户的网络活动。
最后,谷歌还被指责缺乏责任,因为它没有保护用户的隐私。
这个案例还涉及到商业伦理学中的另一个核心问题,即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应该对社会和环境承担责任,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存在。
谷歌在这方面的做法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因为它似乎更关注利润而不是社会责任。
案例三:可口可乐的环境问题可口可乐是全球最大的软饮料制造商之一,每天销售数百万瓶饮料。
商业伦理法律相关案例(3篇)
![商业伦理法律相关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8b929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d.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是一家从事家居用品销售的企业,旗下拥有多个品牌,其中包括知名品牌乙家居。
近年来,甲公司为了提高销售额,采取了一系列虚假宣传手段,包括夸大产品功能、虚构销量、发布虚假广告等。
这些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引发了消费者权益纠纷。
二、案例经过1. 虚假宣传事件2019年5月,甲公司推出一款名为“智能节能家居”的产品,宣称该产品具有节能、环保、智能等功能。
然而,经过消费者调查发现,该产品实际上并未具备宣传中所说的功能,且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甲公司在广告中虚构销量,宣称该产品销量已突破10万台,实际上并未达到这个数字。
2. 消费者维权部分消费者在购买甲公司产品后,发现产品存在虚假宣传和安全隐患,遂向甲公司提出退货或赔偿的要求。
然而,甲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消费者的合理诉求,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3. 法律诉讼消费者在多次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将甲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甲公司承担虚假宣传的责任,并赔偿损失。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认定甲公司的行为构成虚假宣传,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三、案例分析1. 虚假宣传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甲公司在广告中夸大产品功能、虚构销量,属于虚假宣传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等方式欺骗、误导消费者。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有权了解产品的真实情况,甲公司的虚假宣传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3.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经营者以虚假广告、虚假宣传等手段,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甲公司的虚假宣传行为可能构成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四、案例启示1. 企业应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遵守商业伦理和法律,不得采取虚假宣传等手段误导消费者。
近五年商业伦理道德案例
![近五年商业伦理道德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b67da1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1.png)
近五年商业伦理道德案例一、引言商业伦理道德是商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它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保障。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企业或个人为了追求利益而违反商业伦理道德的行为。
本文将从近五年来发生的商业伦理道德案例入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探讨如何加强商业伦理道德建设。
二、案例分析1. 美国汽车公司尾气排放作弊事件2015年9月,美国环保署指控大众汽车在其柴油车上安装了非法软件,以欺骗尾气排放测试。
这一事件被称为“柴油门”,引起全球关注。
大众汽车最终在全球范围内召回1100万辆车,并支付超过300亿美元的赔偿金。
背后原因:大众汽车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高的销售额和利润,采取了不正当手段来欺骗消费者和监管机构。
影响:大众汽车形象受损,市场份额下降,赔偿金大幅增加,员工信心受挫。
2. 中国药企质量问题2018年7月,中国长春长生公司被曝光在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违规行为,包括使用过期原料、不合格设备等。
该公司还涉嫌销售不符合标准的疫苗。
这一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响,并导致了相关官员的调查和公司高管的拘留。
背后原因:长春长生公司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采取了不合规的生产方式。
影响:公众对药企的信任度下降,监管机构加强了对药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力度。
3. 美国科技公司数据泄露事件2018年3月,剑桥分析公司被曝光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利用Facebook 用户数据进行精准定向广告投放。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对个人数据隐私保护的关注,并导致Facebook股价暴跌。
背后原因:剑桥分析公司和Facebook为了获得更多的用户数据,采取了不合规的手段,违反了用户隐私权。
影响:公众对科技公司的信任度下降,监管机构加强了对数据隐私保护的监管力度。
三、商业伦理道德建设以上案例表明,商业伦理道德建设仍然存在巨大的空间。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企业应该加强以下方面的建设:1. 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将商业伦理道德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并将其贯穿于企业各个环节。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报告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778f88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1e.png)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报告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世界中,商业伦理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案例一:_____公司的虚假宣传_____公司是一家知名的保健品企业,在市场上推出了一款号称具有神奇功效的保健品。
该公司在广告宣传中夸大了产品的疗效,声称可以治愈多种慢性疾病,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购买。
然而,经过相关部门的调查和检测,发现该产品并不具备其所宣传的功效,这不仅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也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形象。
从商业伦理的角度来看,_____公司的行为明显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原则。
企业应该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而不是通过虚假宣传来误导消费者。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对整个行业的信誉造成了负面影响。
案例二:_____企业的环境污染_____企业是一家化工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长期违规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废气,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当地居民的健康受到了威胁,农作物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这一案例反映了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忽视了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
商业伦理要求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考虑到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不能仅仅关注自身的利润。
_____企业的做法不仅对当地社区造成了伤害,也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法律制裁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从而影响其长期发展。
案例三:_____公司的内部腐败_____公司是一家大型上市公司,在一次内部审计中发现,部分高层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内幕交易和财务造假,为自己谋取了巨额利益,却损害了公司股东和员工的利益。
这种内部腐败行为严重违反了商业伦理中的公正公平原则。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治理机制,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和约束,确保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一旦出现内部腐败,不仅会破坏企业的内部文化和团队凝聚力,也会让投资者对企业失去信心,影响企业的股价和市场地位。
案例四:_____企业的劳动剥削_____企业是一家服装制造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长期要求员工加班加点,却不按照法律规定支付足额的加班费。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ac248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4.png)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在商业领域,伦理问题经常会出现。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伦理挑战越来越多,高举商业伦理的旗帜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和长远成功的必备条件。
以下是一个商业伦理案例分析:本案例涉及的公司是美国一个大型银行,该银行被指控对数千名信贷客户的账户进行了未授权的财务调整,并因此收取了高额的罚款。
这一行为涉嫌违反了银行业协会的规定,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
首先需要分析的是这种行为是否涉及到商业伦理问题。
在商业领域,伦理问题不仅仅是对法律的遵守,而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出对员工和客户的尊重和正确行事的信念,这是企业成功和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一般而言,未经授权的财务调整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因为它涉及涉及到对客户资金的非法处理,违反了信任和透明度的基本原则。
此外,在对客户资金进行处理时,银行应通过客户的知情同意来确定其资金的源头和去向,这种做法的缺乏给客户造成了无法避免的风险和损失,也会破坏银行的声誉和信誉。
当银行面临此类问题时,其对待客户和员工的态度和处理方式表现了其商业伦理与责任。
在本案中,银行采取了积极应对的态度,立即采取了行动并委任过去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作为独立的调查人员。
此外,银行还发布了公共致歉声明,承认了错误,并承诺给予受影响的客户和股东经济上的补偿。
这种极为高调和诚实的道歉方式,证明了银行意识到并承认了其不道德行为,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纠正错误。
这种应对态度和个人负责任的行为表明银行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遵循了商业伦理的原则,尊重了客户的需要和期望。
最后,需要探讨的是银行在遭遇错误后采取何种措施确保不会再出现这样的事情。
银行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巩固其内部控制,例如增加了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工作人员在财务处理时遵循最高的道德标准。
此外,银行建立了用于检查其自身行为的稽核系统,以减少可能存在的错误和滥用。
这些措施旨在确保银行遵循商业伦理的标准,并在未来防止类似的违规行为。
由此可见,商业伦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在不断的商业实践中不断凸显。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63670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5.png)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商业伦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对社会、环境和利益相关者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往往会面临一些伦理挑战和困境。
今天我们将以一个实际的案例来进行商业伦理分析,探讨在特定情况下企业应如何应对伦理挑战。
案例背景:一家跨国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伦理问题。
该公司在一个发展中国家设立了工厂,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往全球各地。
近年来该工厂被曝光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工人的劳工权益也备受诟病。
这导致了消费者对该公司产品的质量和伦理标准产生了质疑,公司形象受损,市场份额下降。
公司高层面临着巨大的商业伦理压力。
让我们就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伦理分析。
从伦理角度来看,企业应该承担环保责任,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该公司在该发展中国家的工厂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这显然是违背了伦理原则的。
面对这一问题,公司应该首先立即采取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尽快整改工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保问题。
公司还应该进行公开道歉,向受影响的社区和消费者公开透明地说明问题原因和整改进展情况。
公司还应该寻求与环保组织和相关政府部门合作,制定并落实更严格的环保标准,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挽回公司的声誉和市场份额,更是对环境伦理的尊重和践行。
让我们就劳工权益问题进行伦理分析。
企业的生产活动离不开劳动力,保障员工的劳动权益是企业的责任所在。
该公司在该工厂的劳工权益备受诟病,这是违反了伦理原则的。
面对这一问题,公司应该首先尊重员工的合法权益,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资待遇,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
公司还应该建立和完善劳工权益保护机制,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公司还应该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只有这样,公司才能获得员工的支持和合作,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维护企业的长期利益。
公司高层还应该认识到全球化背景下的商业伦理挑战,制定符合国际伦理标准的企业管理和经营策略。
商业伦理导论案例分析
![商业伦理导论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1f36a3fab069dc502201cf.png)
(2)如果你是董事会成员你会怎么做?
(3)你如何看待在商业中人们常常将战略选择凌驾于道德要求之上?
答:(1)哈林根医院没有解雇这名医生,因为解雇他将会使医院陷入危机,这表明共同体的生存标准压倒了相同份量的正义标准,我们认为这两种标准都是道德标准。医院选择了战略利益显然包含了对善良道德的追求,这些被表述为社团利益的结果,实际上也可以被看作是道德交谈。
(2)神经科医生的偷窃行为本身说明了他道德水平低下。然而,他不能被解雇,因为解雇他可能给医院带来严重的后果。留用这名医生是因为医院的对手很可能以此为借口关闭神经科诊室,这将会带来20名员工的失业。这种做法已不仅仅是一种战略考虑,相反它还暗示了良好的雇主所应有的道德原则。
(3)在商业中,人们常将战略选择凌驾于道德要求之上。之所以有这样的战略选择,是与商业活动中追求利润和维持生存相一致的。然而,每当战略选择包含着强烈的道德要求并可能产生慈善的道德结果(诸如防止人们受到伤害和为他人作出榜样)时,那么从道德上讲它就是可以接受的。ﻩ
1968年福特公司决定在美国首次开发廉价微型轿车。公司高层期望加速这一开发,以便在1970年推出价格低于2000美元的微型轿车。由于工程技术跟不上车型的革新,结果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即油箱位置不当。追尾冲撞实验表明,如果后面的车以每小时21公里速度撞来,油箱很可能向前移动,造成油箱漏油,一点火花就会使汽车爆炸。但是只要增加辅助安全措施就可改善这种设计,估计成本为11美元。然而,公司上层维持了原来的设计,原因是:第一,这将会使单车价格突破2000美元,无法达到一个重要的市场目标。第二,这种设计符合当时的联邦安全标准。第三,福特急于开发一种能与当时十分流行的“甲壳虫”车相抗衡的新车型。 ﻫ (1)你认为福特公司为了节省11美元的成本而维持原设计的做法是正确的吗?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影响?
商业法律伦理案例分析(3篇)
![商业法律伦理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bd4f6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4.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日益频繁,商业法律伦理问题也随之凸显。
商业法律伦理是指在商业活动中,遵循法律法规、商业道德和商业习惯,维护商业诚信,促进商业公平竞争,实现商业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某公司商业贿赂案为例,分析商业法律伦理问题。
二、案例简介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拓展业务,通过向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负责人等行贿,获取了大量的商业订单。
甲公司通过贿赂手段,使得其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损害了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
经过调查,甲公司涉及的贿赂金额巨大,涉及人员众多,性质恶劣。
法院依法对甲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了判决。
三、案例分析1. 甲公司行为违反了商业法律伦理原则(1)违反了诚信原则。
诚信是商业活动的基石,甲公司通过贿赂手段获取商业订单,违背了诚信原则,损害了商业诚信。
(2)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
甲公司通过贿赂手段,使得其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损害了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
(3)违反了社会责任原则。
甲公司通过贿赂手段,损害了公共利益,违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2. 甲公司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1)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该法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贿赂手段销售商品或者购买商品。
(2)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该法规定,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以财物的行为。
3. 案例启示(1)企业应加强商业法律伦理教育。
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商业法律伦理教育,提高员工的商业道德素质,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商业道德观念。
(2)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严厉打击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3)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
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总结商业法律伦理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中日益突出,甲公司商业贿赂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07ee6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f.png)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商业伦理是指商业活动中涉及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
商业伦理的核心是要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尊重客户、员工、供应商、社会和环境的权益。
下面将通过一个商业伦理案例来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涉及的道德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案例:某化妆品公司推出一款新产品,声称可以去除所有皮肤问题,并达到年轻永恒的效果。
为了增加销售额,公司通过广告和宣传不断夸大产品的功效,忽略产品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和潜在危害。
道德问题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公司存在多个道德问题。
1. 欺骗消费者:公司夸大产品的功效,给消费者营造了虚假的期望。
这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因为它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 忽视产品安全性: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销售额,忽略了产品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和潜在危害。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公司对客户安全和健康的责任,还可能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实际损害。
3. 不公平竞争:公司通过夸大产品的功效来获得竞争优势,这是一种不公平竞争的行为。
其他化妆品公司可能无法与其竞争,从而导致市场失序。
解决方案:要解决这些道德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产品真实宣传:公司应该对产品的功效进行真实宣传,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保消费者明确了解产品的真实效果和潜在风险。
2. 产品安全检测:公司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产品安全检测,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果发现产品存在潜在风险或副作用,公司应该及时告知消费者,并主动采取补救措施。
3. 加强内部伦理教育:公司应该加强内部伦理教育,提高员工对商业伦理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培训和教育,让员工明确道德底线,并激励员工积极遵守道德准则。
4. 增强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商业行为的监管,建立更加严密的制度和法规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对于违反商业伦理的企业,可以采取罚款、撤销许可证等严厉的处罚措施。
结论:有效的商业伦理对于公司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公司应该坚守道德底线,诚信经营,以客户和社会共赢为目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商业伦理导论案例分析10题
![商业伦理导论案例分析10题](https://img.taocdn.com/s3/m/70e2339ab14e852458fb577b.png)
案例分析题1994年春,在荷兰北部哈林根一家名为奥拉涅沃德的公立医院中,院长发现医院人员偷了病人的捐款。
这是小偷小摸,因为每周失窃的只有几十荷兰盾。
尽管如此,院长对此极其重视,因为这些捐款是准备在圣诞节期间奖励医院护理人员的。
偷窃这种捐款意味着对待同事的极不忠诚。
在与地方警察局联系后,院方悄悄安装了录像监控装置。
一开始,院长就决定不论小偷是谁,一经发现立即开除。
到了6月底真相大白。
录像机留下的是本院唯一一名神经科医生的身影。
医院董事会大吃一惊,转而愤怒。
但很快他们意识到他们遇上了一个大难题。
医院正与一个强劲的对手——吕戈登医疗中心进行谈判,而对手早就示意,他们已有秘密对策。
吕戈登医疗中心很可能把开除这位神经科大夫作为关闭哈林根医院神经科诊室的借口。
如果这样,那么近20名工作人员就可能长期失业,就诊的病人也不得不去25公里以外的吕戈登去看病。
院董事会讨论了很长时间最终还是决定留用这名医生,医院解释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也承认留用这种人的危险,但医院坚持认为留用这名医生是出于战略考虑,虽然有着严重的道德后果,但一切都是以医院的战略利益为主导的。
(1)你对医院董事会所做的决定如何评价?(2)如果你是董事会成员你会怎么做?(3)你如何看待在商业中人们常常将战略选择凌驾于道德要求之上?参考答案:哈林根医院没有解雇这名医生,因为解雇他将会使医院陷入危机,这表明共同体的生存标准压倒了相同份量的正义标准,我们认为这两种标准都是道德标准。
医院选择了战略利益显然包含了对善良道德的追求,这些被表述为社团利益的结果,实际上也可以被看作是道德交谈。
2.答:神经科医生的偷窃行为本身说明了他道德水平低下。
然而,他不能被解雇,因为解雇他可能给医院带来严重的后果。
留用这名医生是因为医院的对手很可能以此为借口关闭神经科诊室,这将会带来20名员工的失业。
这种做法已不仅仅是一种战略考虑,相反它还暗示了良好的雇主所应有的道德原则。
3,答:在商业中,人们常将战略选择凌驾于道德要求之上。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报告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ba09fb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b.png)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报告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世界中,商业伦理问题日益凸显。
正确的商业伦理决策不仅关乎企业的声誉和长期发展,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报告将通过对几个典型商业伦理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其中的伦理问题、决策过程以及对相关方的影响,以期为企业在面对类似情况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案例一:某知名食品公司的质量造假事件该食品公司曾以其高品质的产品在市场上享有良好声誉。
然而,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公司管理层决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并篡改产品的质量检测报告。
这一行为在短期内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但很快被曝光,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愤怒和抵制。
从商业伦理的角度来看,该公司的行为严重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原则。
诚实守信是商业活动的基石,企业应该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产品信息,而不是通过欺骗手段获取利益。
此外,该公司也忽视了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这是对社会责任的严重漠视。
在决策过程中,公司管理层显然过于注重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长期的声誉和品牌价值。
他们没有充分考虑到一旦造假行为被揭露,将给公司带来的巨大损失。
这种短视的决策思维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利益,也对整个行业的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
该事件对公司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
公司的销售额急剧下降,股价大幅下跌,许多合作伙伴纷纷终止合作。
同时,公司还面临着巨额的罚款和法律诉讼,一些高管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
对消费者而言,他们对该品牌失去了信任,转而选择其他可靠的品牌。
对整个行业来说,这起事件也促使监管部门加强了对食品质量的监管,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
案例二:某科技公司的用户数据泄露事件某科技公司在收集和处理用户数据时,由于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大量用户的个人隐私数据被泄露。
这些数据包括用户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银行卡信息等敏感内容,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从商业伦理的角度来看,该公司没有尽到保护用户数据安全的责任。
在数字化时代,用户数据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但企业同时也有义务保障用户的隐私权和数据安全。
商业伦理案例麦当劳咖啡案例分析
![商业伦理案例麦当劳咖啡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b57008102de2bd97058861.png)
2021/6/4
7
行业标准和企业责任
行业标准是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但它应当在权衡其利益相关者的 基础上被制定。餐饮行业对于所提供的热饮还是要有一个合理的标准, 并且在这次案例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在热饮容器上标注真实温度和 高温警告,企业对消费者的道德责任也要求企业要产品信息披露做到真 实充分,我认为对于快餐行业来说,如果真的需要保持口感的话,最佳 解决办法是改进热饮容器的设计。
麦 当案
例
劳分 析
咖 啡 案 例
1
基本分析
总的来说,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既包括麦当劳咖啡温度过高,也包括老太太 操作的不小心。因此我认为在本案例中,法庭的判决对麦当劳是公正的。判 决考虑到了老太太自己操作不当的原因而将惩罚性赔偿金降至480 000美元。 相对于麦当劳来说,老太太是处于弱势的消费者,美国的法律体系很多时候 会同情弱者。案件最终以庭外和解结束,老太太也得到了想要赔偿,一定程 度上能体现民主资本主义社会的公正性。但是,最终麦当劳并没有因为此案 件改变咖啡温度和标识。
2021/6/4
2
2021/6/4
关于利益相关者
角度分析
关于行业标准和企业责任 关于咖啡温度
3
麦当劳公司 斯特拉·里贝克 律师、法院 同行业的餐饮公司 新闻媒体
利益相关者
2021/6/4
4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PCBA上的开关按键来实现功 能的一种设计方式。
2021/6/4
6
咖啡温度
在欧美各国格调高雅的咖啡沙龙,冲调和品尝咖啡都是一门艺术,为了追求最 佳品位和口感,咖啡的温度的确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麦当劳是低档廉 价的连锁快餐店,其主顾是来去匆匆的工薪阶层,不可能有那么多闲情逸致。 麦当劳的咖啡品质平淡无奇,每年售出10亿杯咖啡,凭借的是铺天盖地的促销 广告、遍布全球的3万多家连锁店,快捷方便和价格低廉,而不是其咖啡芳香 迷人,温度滚烫,口感绝佳。市场调查统计显示,购买其咖啡的顾客大约一半 左右并未在店内饮用,而是携带至车上或抵达办公室后才开喝。另外麦当劳使 用的咖啡杯,是暗中柔弱无骨、廉价简陋的一次性纸杯,很容易意外失手导致 咖啡泼洒。因此,如果咖啡滚烫,缺乏法律警告,极易给毫无心理准备的消费 者造成无妄之灾。正因如此,全球快餐业各巨头皆有自知之明,不敢以格调高 雅的咖啡沙龙自居,先后主动降低了咖啡的引用温度。唯独麦当劳自命不凡, 不知天高地厚,不顾事故频发和顾客投诉,执迷不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降低 咖啡的温度,终于引发了这场轰动全球的司法大案。Biblioteka 2021/6/48
商业伦理导论案例分析10题-推荐下载
![商业伦理导论案例分析10题-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47c6eb76a300a6c30d229f1c.png)
案例分析题 案例1:1994年春,在荷兰北部哈林根一家名为奥拉涅沃德的公立医院中,院长发现医院人员偷了病人的捐款。
这是小偷小摸,因为每周失窃的只有几十荷兰盾。
尽管如此,院长对此极其重视,因为这些捐款是准备在圣诞节期间奖励医院护理人员的。
偷窃这种捐款意味着对待同事的极不忠诚。
在与地方警察局联系后,院方悄悄安装了录像监控装置。
一开始,院长就决定不论小偷是谁,一经发现立即开除。
到了6月底真相大白。
录像机留下的是本院唯一一名神经科医生的身影。
医院董事会大吃一惊,转而愤怒。
但很快他们意识到他们遇上了一个大难题。
医院正与一个强劲的对手——吕戈登医疗中心进行谈判,而对手早就示意,他们已有秘密对策。
吕戈登医疗中心很可能把开除这位神经科大夫作为关闭哈林根医院神经科诊室的借口。
如果这样,那么近20名工作人员就可能长期失业,就诊的病人也不得不去25公里以外的吕戈登去看病。
院董事会讨论了很长时间最终还是决定留用这名医生,医院解释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也承认留用这种人的危险,但医院坚持认为留用这名医生是出于战略考虑,虽然有着严重的道德后果,但一切都是以医院的战略利益为主导的。
(1)你对医院董事会所做的决定如何评价? (2)如果你是董事会成员你会怎么做? (3)你如何看待在商业中人们常常将战略选择凌驾于道德要求之上?参考答案:哈林根医院没有解雇这名医生,因为解雇他将会使医院陷入危机,这表明共同体的生存标准压倒了相同份量的正义标准,我们认为这两种标准都是道德标准。
医院选择了战略利益显然包含了对善良道德的追求,这些被表述为社团利益的结果,实际上也可以被看作是道德交谈。
2.答:神经科医生的偷窃行为本身说明了他道德水平低下。
然而,他不能被解雇,因为解雇他可能给医院带来严重的后果。
留用这名医生是因为医院的对手很可能以此为借口关闭神经科诊室,这将会带来20名员工的失业。
这种做法已不仅仅是一种战略考虑,相反它还暗示了良好的雇主所应有的道德原则。
商业伦理导论案例分析10题
![商业伦理导论案例分析10题](https://img.taocdn.com/s3/m/c0746250700abb68a882fb26.png)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一一培根案例分析题案例1:1994年春,在荷兰北部哈林根一家名为奥拉涅沃德的公立医院中,院长发现医院人员偷了病人的捐款。
这是小偷小摸,因为每周失窃的只有几十荷兰盾。
尽管如此,院长对此极其重视,因为这些捐款是准备在圣诞节期间奖励医院护理人员的。
偷窃这种捐款意味着对待同事的极不忠诚。
在与地方警察局联系后,院方悄悄安装了录像监控装置。
一开始,院长就决定不论小偷是谁,一经发现立即开除。
到了6月底真相大白。
录像机留下的是本院唯一一名神经科医生的身影。
医院董事会大吃一惊,转而愤怒。
但很快他们意识到他们遇上了一个大难题。
医院正与一个强劲的对手一一吕戈登医疗中心进行谈判,而对手早就示意,他们已有秘密对策。
吕戈登医疗中心很可能把开除这位神经科大夫作为关闭哈林根医院神经科诊室的借口。
如果这样,那么近20名工作人员就可能长期失业,就诊的病人也不得不去25公里以外的吕戈登去看病。
院董事会讨论了很长时间最终还是决定留用这名医生,医院解释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也承认留用这种人的危险,但医院坚持认为留用这名医生是出于战略考虑,虽然有着严重的道德后果,但一切都是以医院的战略利益为主导的。
(1) 你对医院董事会所做的决定如何评价?(2) 如果你是董事会成员你会怎么做?(3) 你如何看待在商业中人们常常将战略选择凌驾于道德要求之上?参考答案:哈林根医院没有解雇这名医生,因为解雇他将会使医院陷入危机,这表明共同体的生存标准压倒了相同份量的正义标准,我们认为这两种标准都是道德标准。
医院选择了战略利益显然包含了对善良道德的追求,这些被表述为社团利益的结果,实际上也可以被看作是道德交谈。
2 •答:神经科医生的偷窃行为本身说明了他道德水平低下。
然而,他不能被解雇,因为解雇他可能给医院带来严重的后果。
留用这名医生是因为医院的对手很可能以此为借口关闭神经科诊室,这将会带来20名员工的失业。
这种做法已不仅仅是一种战略考虑,相反它还暗示了良好的雇主所应有的道德原则。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5edcb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b.png)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商业伦理是商业活动中的一种道德规范,它涵盖了商业活动中的公平、诚信、责任和公益等方面。
而商业伦理案例分析则是通过现实商业活动中的案例来探讨商业伦理的应用和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一些商业伦理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伦理问题和应对方法。
1. 虚假广告案例分析某公司在广告宣传中宣称其产品具有“神奇瘦身效果”,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购买。
实际上产品并没有任何减肥效果,消费者因此感到受骗。
在这个案例中,首先存在着虚假广告的伦理问题。
制造虚假广告是不道德的商业行为,它欺骗了消费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公司应对这种情况的方式一定要及时和公正。
公司可以选择立即停止该广告,并对消费者进行真诚道歉,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对涉及其中的员工进行严肃处理。
公司还应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后续的广告宣传符合道德规范。
2. 环境污染案例分析某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在生产过程中故意违反环保法规,导致大量废水和废气排放,严重污染周边环境。
这个案例涉及到了环境伦理问题。
公司的环境污染行为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声誉,而且也对周边居民和环境造成了实际的伤害。
面对这种情况,公司首先应承担起责任,积极采取措施清理污染,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罚。
公司还应该对自身的环保意识进行审查,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并建立健全的环保管理体系,确保未来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
3. 劳工权益案例分析某家工厂为了降低成本,强制员工加班,且不给予相应的工资报酬,违反劳动法规。
这个案例涉及到了劳工权益的伦理问题。
公司通过强制员工加班来节约成本,这种行为侵犯了员工的权益,违反了劳动法规。
面对这样的情况,公司应及时支付员工加班工资,并确保以后严格遵守相关法规,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公司还应该建立公平、公正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员工享有合理的工作待遇和福利。
以上案例表明,商业伦理在商业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在面对各种伦理问题时,应该秉持诚信、责任和公平的原则,积极承担起责任,保护消费者、环境和员工的权益。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89606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4.png)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近年来,商业伦理问题在各个领域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引起了我们的重视。
商业伦理问题指的是涉及商业行为的道德和道德规范方面的争议。
商业伦理问题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利益冲突、内部管理不善、执法不力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商业伦理的重要性,下面将对一些商业伦理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美国三菱汽车公司的管理不规范三菱汽车公司是日本最大的集团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早在1989年,由于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了一场重大的丑闻,丢失了工业实力和声誉。
此后,三菱汽车公司持续采取一系列管理手段来提高其利润和市场份额。
其中一个措施是造假,并且在国内销售商的报告中隐瞒了一些有关汽车性能的问题。
由于财务造假和其他问题,该公司的股票价格下跌,丢失了大量投资者的信任。
这个案例说明了商业行为中道德方面的不足,以及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忽视。
案例二:星巴克垄断行为引起热议在过去几年中,Starbucks Company被指控进行了垄断行为。
其被指控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地开设店铺来抢占市场份额和打压竞争对手。
这一行为给竞争对手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其分崩离析。
要避免这样的事件,公司必须遵守公正竞争的规则,配合政府的检查和监管机构。
商业中,公司实行公正竞争,是保持市场的平等和公司的稳定,从而顺利地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关键。
案例三:福特公司“聚头”在1980年代,福特汽车公司在节省成本的策略下采取了一种叫做“聚头”的方法来解决汽车设计的问题。
该公司把一些机械部件用一个部件重新组合,以便减少制造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但是,这些重新组合的部件的质量和安全控制缺陷,导致了一些汽车生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引起汽车厂商、驾驶员和消费者的不满。
这个例子说明了企业在追求低成本和生产效率时,不应以安全为代价。
商业中,公司必须遵守安全规范和道德规范,保证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度。
综上所述,商业伦理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注意商业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并建立相应的法规。
商业伦理的案例
![商业伦理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b4c18d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f.png)
一、背景介绍XX公司是一家在我国市场上享有盛誉的知名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XX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市场份额,不断推出各种新产品。
然而,在2018年,XX公司却因涉嫌虚假宣传、质量问题等一系列商业伦理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二、案例描述1.虚假宣传2018年,XX公司推出了一款新型智能手机,宣称该手机具有革命性的快充技术和长达三天的续航能力。
然而,在消费者购买后,却发现实际续航能力与宣传不符,且快充技术在低温环境下无法正常使用。
这一事件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纷纷要求XX公司道歉并赔偿损失。
2.质量问题除了虚假宣传,XX公司生产的部分产品还存在质量问题。
例如,某款笔记本电脑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出现爆炸,导致用户受伤。
此外,还有消费者反映,XX公司生产的平板电脑屏幕出现严重的闪烁问题,严重影响使用体验。
这些问题暴露了XX 公司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的不足。
3.售后服务在处理消费者投诉时,XX公司的售后服务态度不佳,推诿责任,导致消费者对公司的信任度降低。
部分消费者表示,在维修过程中,XX公司更换的零部件并非原厂正品,存在安全隐患。
三、案例分析1.商业伦理缺失XX公司的商业伦理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虚假宣传:XX公司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夸大产品性能,误导消费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2)质量问题:XX公司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导致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遭受损失。
(3)售后服务:XX公司在处理消费者投诉时,推诿责任,态度恶劣,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原因分析(1)企业内部管理不善:XX公司在追求业绩的过程中,忽视了商业伦理的重要性,导致内部管理混乱,缺乏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关注。
(2)市场压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XX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如虚假宣传、降低成本等。
(3)监管缺失:我国对商业伦理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企业敢于铤而走险,损害消费者权益。
安然事件商业伦理分析
![安然事件商业伦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65202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5.png)
安然事件商业伦理分析第一篇:安然事件商业伦理分析安然事件商业伦理分析一、案例概述安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中的第七。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该年度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6.18亿美元,引起投资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从此,拉开了安然事件的序幕。
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所列资产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
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
至此,安然大厦完全崩溃。
短短两个月,能源巨擎轰然倒地,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当时的休斯敦天然气公司(Houston Natural Gas)和北联公司(Inter North)合并而成,主要经营北美的天然气与石油输送管道业务。
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开始放松对能源市场的管制,导致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加大。
安然公司抓住时机,利用市场上随之出现的希望规避与控制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创造性地将金融市场中的期货、期权等概念移植到能源交易中,从提供能源产品的期货、期权等新型交易入手,广泛开拓其它大宗商品(如天气预报、通讯带宽等)的衍生交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
同时依靠所研制的能源衍生证券定价与风险管理系统,加上财力上的优势,占据了新型能源交易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一个类似美林、高盛,但以交易能源衍生产品为主的新型交易公司。
安然公司问题的暴露,是从一些以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而不是靠股票交易本身获得收入的机构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对安然公司的利润产生怀疑开始的。
2001年3月5日《财富》杂志发表文章《安然股价是否高估》,对公司财务提出疑问。
随后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不断披露安然公司关联交易与财务方面的种种不正常作法,认为这些关联交易对安然的负债和股价会产生潜在的致命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题1994年春,在荷兰北部哈林根一家名为奥拉涅沃德的公立医院中,院长发现医院人员偷了病人的捐款。
这是小偷小摸,因为每周失窃的只有几十荷兰盾。
尽管如此,院长对此极其重视,因为这些捐款是准备在圣诞节期间奖励医院护理人员的。
偷窃这种捐款意味着对待同事的极不忠诚。
在与地方警察局联系后,院方悄悄安装了录像监控装置。
一开始,院长就决定不论小偷是谁,一经发现立即开除。
到了6月底真相大白。
录像机留下的是本院唯一一名神经科医生的身影。
医院董事会大吃一惊,转而愤怒。
但很快他们意识到他们遇上了一个大难题。
医院正与一个强劲的对手——吕戈登医疗中心进行谈判,而对手早就示意,他们已有秘密对策。
吕戈登医疗中心很可能把开除这位神经科大夫作为关闭哈林根医院神经科诊室的借口。
如果这样,那么近20名工作人员就可能长期失业,就诊的病人也不得不去25公里以外的吕戈登去看病。
院董事会讨论了很长时间最终还是决定留用这名医生,医院解释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也承认留用这种人的危险,但医院坚持认为留用这名医生是出于战略考虑,虽然有着严重的道德后果,但一切都是以医院的战略利益为主导的。
(1)你对医院董事会所做的决定如何评价?(2)如果你是董事会成员你会怎么做?(3)你如何看待在商业中人们常常将战略选择凌驾于道德要求之上?答:(1)哈林根医院没有解雇这名医生,因为解雇他将会使医院陷入危机,这表明共同体的生存标准压倒了相同份量的正义标准,我们认为这两种标准都是道德标准。
医院选择了战略利益显然包含了对善良道德的追求,这些被表述为社团利益的结果,实际上也可以被看作是道德交谈。
(2)神经科医生的偷窃行为本身说明了他道德水平低下。
然而,他不能被解雇,因为解雇他可能给医院带来严重的后果。
留用这名医生是因为医院的对手很可能以此为借口关闭神经科诊室,这将会带来20名员工的失业。
这种做法已不仅仅是一种战略考虑,相反它还暗示了良好的雇主所应有的道德原则。
(3)在商业中,人们常将战略选择凌驾于道德要求之上。
之所以有这样的战略选择,是与商业活动中追求利润和维持生存相一致的。
然而,每当战略选择包含着强烈的道德要求并可能产生慈善的道德结果(诸如防止人们受到伤害和为他人作出榜样)时,那么从道德上讲它就是可以接受的。
1968年福特公司决定在美国首次开发廉价微型轿车。
公司高层期望加速这一开发,以便在1970年推出价格低于2000美元的微型轿车。
由于工程技术跟不上车型的革新,结果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即油箱位置不当。
追尾冲撞实验表明,如果后面的车以每小时21公里速度撞来,油箱很可能向前移动,造成油箱漏油,一点火花就会使汽车爆炸。
但是只要增加辅助安全措施就可改善这种设计,估计成本为11美元。
然而,公司上层维持了原来的设计,原因是:第一,这将会使单车价格突破2000美元,无法达到一个重要的市场目标。
第二,这种设计符合当时的联邦安全标准。
第三,福特急于开发一种能与当时十分流行的“甲壳虫”车相抗衡的新车型。
(1)你认为福特公司为了节省11美元的成本而维持原设计的做法是正确的吗?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影响?(2)如何评价企业只强调短期利益的行为?(3)企业决策层的道德水平对企业发展有什么影响?答:(1)福特公司这种漠视社会利益的做法是违背商业道德的。
福特公司在成本收益计算中只考虑了压低成本,扩大利润,而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即没有考虑到由于激怒了消费者,没有给予消费者必要的关切而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的成本。
福特公司无视隐患、漫不经心,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这种代价是难以控制的,除了给消费者赔偿的损失,还有其他不可控的因素,如形象的损失、法律诉讼、消费者的抵制和传媒的批评等,这些都会对公司的长远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强调最大的短期利润会导致有缺陷的商业行为。
公司为了生存发展需要谋求利润,但一心只追求短期利润的做法很危险。
这与顾客的最佳利益以及公司的长远成功背道而驰。
公司为了追求长远发展应该牺牲一些利润,增加一些成本以加强关系,确保在将来让顾客满意。
(3)高层管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领导者的一些不道德行为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气候,即不关心消费者利益、对诚实的行为不以为然、短期利益高于一切等,这将使公司背叛了公众的信任,进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1989年一艘名叫埃克森·瓦尔迪兹的巨型油轮在美国布林斯·威廉海湾发生了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海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这对于鱼类、野生动物,以及赖以为生的居民来说,不啻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
这艘船是埃克森公司船队中最新的也是装备最先进的一艘,但是由于船体庞大、笨重,这艘满载石油的轮船需要整整一分钟时间才能对航向改变作出反应。
轮船驶离港口后,油轮曾以无线电向海岸警卫队请求转航,这是为避免出船航道中的浮冰。
得到允许后,瓦尔迪兹改变了航道,几分钟后,海岸警卫队失去了与油轮雷达的联系。
瓦尔迪兹号撞上了位于布林斯·威廉海湾的暗礁。
而此时,船长却一直呆在船舱中。
在事故发生以后,埃克森对于这一严重事故的态度前后矛盾:起初,他们反应强烈,表示出关切的姿态;随后却吞吞吐吐,推卸责任;最后他们终于勉为其难地接受了清除油污的工作。
但这种暖昧的态度使埃克森公司在支付了高达25亿美元的巨额清理费后,仍未能挽回公司形象。
落下一个对环境漠不关心的恶名。
(1)结合本案例你认企业应如何对待环境保护问题?(2)如果你是埃克森公司总裁的事务顾问,你将会建议他如何处理危机?(3)当事故发生时,是否意味着组织作出了不道德的事?答:(1)环境问题在当今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话题,随着环境问题的恶化,公众意愿越来越倾向于保护环境。
人们一改环境是可以被征服的态度,这使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企业要更加小心谨慎地对待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要求企业改变生产技术,在生产、消费、运输的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和污染。
埃克森管理者可能认为不过是杀死几只海鸟,只要没有引起人员伤亡就不必如此大惊小怪,公司的一再拖延和辩解不仅没有博得公众的谅解,反而被公众指责为“对环境漠不关心”,大大地损害了公司形象。
(2)对于埃克森公司最严厉的批评是针对他漠然的态度,如果公司总裁能迅速地出现在事故现场,而且表现得十分关心事态的发展,将比公司作任何广告都有.效。
尽管污染事故严重,但这也意味着提高公司声誉、树立公司关系环境的良机到了。
利用危机,化害为利很难做到,这需要放弃短期利益,真心真意地去挽救危机,保持公开坦诚的态度,对公众表示关切的态度,否则将势必使公司置于名声扫地的危险处境。
(3)事故发生以后,对社会对公众都会产生危害,且不论从法律上来说,被告者罪行多么严重,要负多大的责任,仅从道义上讲也是难辞其咎的。
瓦尔迪兹事件中情况更为复杂,很多地方都有失职。
如果事先做好预防训练,检查船上的设施,制定周密的计划,每个船员都各尽其责,漏油事件也许就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也会被有效地控制,那么对环境的污染也不会如此严重了。
埃克森是责任最大的组织。
洛克希德公司是美国一家主要的军火商,二战期间,洛克希德公司就生产了2万架战斗机。
在朝鲜半岛,该公司的F-80流星战斗机雄霸天下。
长期以来,洛克希德公司成功地研制出很多技术高度复杂的产品,为公司赚取了巨额利润。
然而,进入本世纪70年代,洛克希德公司面临着重重财政困难,经济和技术上的问题使洛克希德公司陷入困境,政治和官僚因素又加大了问题的严重性,到了1971年已面临破产的危险。
1975年9月,参议院发布了令人震惊的消息:洛克希德公司向国外机构和政府官员行贿达2亿多美元。
这些国家包括荷兰、意大利、日本、土耳其等国家。
其中不乏政界要员,诸如荷兰亲王伯恩哈特,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等等。
在意大利为搞定价值6000万美元的C-130运输机合同而行贿200万美元;西班牙130万美元;南非900万美元;此外还在希腊、墨西哥、尼日利亚和哥伦比亚进行行贿。
在诸如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这样的国家,行贿受贿被视为一种当然的“生活手段”,该公司当然也投入巨额“资余”。
(1)洛克希德公司丑闻披露以后,有人认为行贿可以防止事情拖延,加快进度。
要在一些国外环境中提高效率,行贿是最好的方法,你对此有何看法?(2)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观点:既然“人人都这样做”,那么我也可以这样做。
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3)你认为公司如何才能有效防止行贿事件?答:(1)行贿倾向确有某种可确认的模式,但并不是一切情况下行贿都行之有效,即使腐败、行贿在一些国外环境中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手段。
因为这种行为对公司、对社会都会造成恶劣的影响,而其代价比所获得的商业利益要高。
行贿使较多的资源配置给较差的对象,通常该选择对象的总成本比其他供选择对象的成本要高,因为贿赂的花费必须得到补偿。
所以,从长远来看,合乎道德标准的商业行为最终会获得好的经济利益。
(2)如果结论是肯定的,那么整个行业的道德行为就会陷入危险境地,竞相效尤的态度就会盛行,而没有随波逐流的公司就会失去竞争优势。
在没有具体有效的法律调控下,这种“随大流”的思想最为有害。
公司如果表明自己的立场,采取高的道德姿态,可能会损害短期收益,但是可以更好地与客户保持长期的相互信任关系。
公司可以凭借自己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与其他竞争者相抗衡。
这样既可以保持高度的道德准则也具有竞争活力。
(3)为了防止公司的可疑支出就要制定严格的制度,让雇员和管理层深刻地学习这些制度,加强企业员工的道德观念,并且对任何可疑支出或者其他任何不道德的行为,谁都不得逃避责任。
由于国外代理商往往是行贿的主要行为人,因而在雇用这样的代理商时,要对其彻底查明,更要使其了解公司的政策。
比奇纳特成立于1891年,是美国第二大婴儿食品的生产商,纯正、优质和自然一直是公司的广告词和经营理念的中心。
1988年2月17日,两位比奇纳特营养制品公司最高负责人被指控触犯联邦法律,经审判罪名成立,其罪行是蓄意销售掺假苹果汁。
比奇纳特苹果汁是公司最畅销的产品,在产品说明中标有“100%”纯果汁,而实际上都是人工合成原料的混合物,正如一位调查人员所证实的,是一种“由100%化学成分合成的假鸡尾酒”。
1982年食品医疗管理局将其检查不合格的结果通报给公司,并要求其撤回所有产品,但公司高层回复,果汁对健康根本没有危害,公司不打算撤回所有产品。
其实公司由于财政危机,一直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他们从一家万能果汁公司那里以低于市场25%的价格购买浓缩汁。
当比奇纳特配剂师发现果汁不纯并报告给管理层时,高层却命令将浓缩汁与混合果汁掺和在一起,这样就更难检测了。
食品医药管理局建议司法部门起诉比奇纳特及其管理层。
最终,比奇纳特公司掺假销售苹果汁罪名成立。
据估计,指控和丑闻使其损失2500万美元,包括罚金、法律费用以及下降的销售额。
负面宣传导致该公司的市场份额下降20%,损失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