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Create self, pursue no self. This is a classic motto, so remember it well.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1. 中国营造学社创立时间1930年元旦,创始人朱启钤2. 清代木构架单体建筑的特点.平面、台基、构架、屋顶、装修单体建筑平面1. 构成要素:间、出廊2. “间”的组合面阔方向:取决于开间的数量.官式建筑:皇宫、衙门、大的寺庙.在面阔方向坚持用“阳数”:1,3,5,7,9开间为最高规格.民间建筑:住宅、寺庙等.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进深方向:取决于间的架数.1,3,5开间,2,4开间也有.官式、民间都不强调阴、阳之分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一明两暗.优点:提供适宜的居住面积,满足必要的分室要求,具有良好的空间组织,获取良好的日照、通风,可用规整的梁架结构,有利组群的整体布局3. 单体建筑的“正式”和“杂式”正式:在古建筑中,平面投影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悬山、庑殿或歇山做法的砖木结构的建筑标准化杂式:其它形式的,常用作亭、榭、塔自由化台基台基的作用:防水避潮:结构、生活,稳固基础,调适构图,扩大体量,调度空间,等级标志,独立建坛.台基的构成:台明:台基的主体;台阶:台基的踏步;栏杆:台基的栏杆—台基较高时设勾栏;月台:台明的延伸—高等级的建筑才有.台基的组合一、单台组合体:单一的基座与台阶、石栏的组合.单台组合体中的最高体制:明长陵祾恩门台基.二、月台组合体:在单台组合体中增加了月台的组合.此时月台的形制与基座的形制完全一致.三、重台组合体:重叠台基的做法.台基中的最高体制,只用于皇家最隆重的主体建筑构架: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立贴式一、两种构架的不同特点1. 抬梁式构架:梁柱支承体系,靠自重来稳定建筑;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民间建筑.特点: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2. 穿斗式构架:檩柱支承体系,靠穿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多用于南方民间建筑.优点:尽量以竖向的木柱来取代横向的木梁“横担千,竖担万”;尽量以小材来取代大材;简化了屋面用料;简化屋檐的悬挑构造;增加构架的空间整体性;增加构架的灵活适应性.局限性:密柱导致的小跨度,不能适应大空间的需要;小规格用料和简便的构造,难以适应厚重的荷载.3. 二者的互补机制1 适用范围的互补机制:抬梁式:主要适用于官式建筑,适合作为宫殿、坛庙、陵寝、苑囿、衙署、大型寺观、大型宅第等建筑类型,以及北方地区厚墙厚顶的民间建筑的构架.穿斗式:主要适用于南方的民间建筑以及一些小型寺庙2 单体建筑构架的互补并用二、抬梁式构架的基本构件:柱、梁、檩桁、枋三、大式做法和小式做法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斗栱作用:增加挤压面的作用、支承挑檐檩、联结柱网、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抗震、装饰作用、等级标志、模数作用类别根据部位:柱头科—柱头铺作清代平身科—补间铺作宋代角科——转角铺作根据做法清式一斗二升交麻叶与一斗三升斗栱.用于外檐和隔架翘昂斗拱.常用于外檐品字斗拱.用于楼房和城楼平座之下或天花藻井四围隔架科斗拱.用于室内梁、枋空档之间镏金斗拱.用于外檐.等级最高雀替:是置于梁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减少梁枋之间的净跨距离.作用:增加挤压面、减少净距、改善节点构造,取得艺术上的过渡,美化了柱与枋的关系对木构架的评析一、木构架的技术特点木构架是梁柱支撑体系,不同于承重墙体系梁柱框架体系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建筑功能宫殿、民居、亭子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北方、南方可以搭配使用各种地方材料石材、竹、土可以适应不同的造型轻巧、浑厚构架系统有严格的模数制优点:易设计,易建造,易备料、雇工,易普及,水平有保证缺点:程式化走向僵化,不利于创新达到高度成熟水平二、木构架的技术局限没有形成三角杆件体系,梁架之间缺乏联系榀与榀之间,梁架和基础结合得不密切,梁的断面后期不合理,耐久性差:水、火、虫屋顶屋顶的构成要素:脊、庇脊:是由于对庇的交接线和边沿线的特殊处理而产生的. 形态:呈线的形态类别:按所处位置不同分为正脊、垂脊、戗脊、博脊等按其不同做法分为大脊、过垄脊、清水脊等组成:脊身、脊兽等级形制:大式:吻兽、琉璃屋脊;小式:无吻兽、黑活屋脊.正式建筑的屋顶: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杂式建筑的屋顶:攒尖顶、盔顶、盝顶、勾连搭、组合式屋顶卷棚式:卷棚硬山、卷棚悬山、卷棚歇山、庑殿顶没法做卷棚重檐: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屋顶的形态:深远的出檐、凹曲的屋面、反宇的檐口、翘起的翼角、突出的脊饰、丰富的瓦件.屋顶的作用:排水、调节阳光、结构稳定屋顶反映的传统:理性传统:指功能需要、工程技术、审美要求的三者有机结合;惰性传统:指某一构件的出现之初,其既有功能需求,又符合审美要求,发展到后来,从功能、技术上不需要了,但还被保留下来,变成了虚假的构件:功能语义—>文脉语义,结构语义—>等级语义.屋顶的性格序列:庑殿顶性格——宏大、壮观;歇山顶性格——华丽、丰美;悬山顶性格——舒放、大方;硬山顶性格——朴素、拘谨;攒尖顶性格——高耸、活跃;变体:卷棚——弱化了硬山、悬山、歇山的性格,重檐——强化了庑殿、攒尖顶的效果.屋顶组合:明清回归至以基本型为主.装修:装修的类别:外檐装修:用于室内外的空间分隔、围护.包括门窗、栏杆、大门.内檐装修:用于内部空间自身的分隔、围护.包括罩、博古架、天花板.装修的多元功能:通与防护的双向功能:通:人、物品、阳光;防护:挡风、防寒、隔声;内部空间组织的基本手段—室内空间的界面;室内外装饰的重要构成;建筑性格的点染因子;文化内涵的信息载体:等级语义、习俗语义.单体建筑用色特点:善于把握冷暖变化,用色既单纯又丰富,善于处理辉煌效果:红绿相间、金朱交错、青绿点金.清代官式彩画:是当时建筑管理部门按照当时的等级制度直接组织官式工匠制作的一种定型的彩画.1. 和玺彩画上伍彩是清代的最高等级彩画,主要用于宫殿、坛庙、陵寝的主体建筑.主要以运用形构成彩画大线为突出特征.2. 旋子彩画3. 苏式彩画3. 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表明: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单体殿屋已存在“前堂后室”的空间划分,庭院构成形成廊院式布局.4. 副阶周匝:出廊的特殊形式——副阶周匝:宋代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周匝.5. 台明做法的种类,等级从样式上可分为1. 平台式——普通台基构件组成:垂带石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象眼石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砚窝石埋在台阶地下,用以抵抗阶之推力、柱顶石、阶条石、角柱石、陡板石、土衬石分类:根据包砌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砖砌台明:台帮部分用细砖,镶边包角用石活或仍用砖作——属低等次台基.满装石座:整个台明包括台帮全用石活——属中等次台基.台明的长宽尺寸要求:“下檐出”小于“上檐出”2. 须弥座:很隆重的做法,主要用于重要组群的重要殿座——属于高等次台基.宋式清式层次构成分层多,9—12层分层少,6层体量权衡主次分明无明显主体个别线脚不合理线脚形式推敲合理格调韵味秀挺、精细、洒脱敦实、粗壮、庄重全部光素的只在束腰雕饰在束腰和上枋雕饰全部雕饰6. 宋代材分制,清代斗口制宋代材分制: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材的高宽比为3∶2材分八等:据等级之别而用:一等材6寸x9寸八等材3寸x4.5寸柱径大小已被确定:2个足材到3材即42分…45分之间清代的斗口制:取平身科大斗开口的大小.一个斗口为10分比宋计算方便材分十一等:1-4等:没用过;5-6等:大殿;7-8等:厅堂;8-9等:亭、榭.9-11等:给装修用7. 中国建筑屋顶形式中正式建筑的种类,等级屋顶等级正式建筑而言从高到低: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庑殿单檐、歇山、卷棚歇山、悬山、卷棚悬山、硬山、卷棚硬山8. 卷棚概念:中国古建筑中的一种形式.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卷棚顶建筑由于没有正脊,因此没有吻兽.另外,吻兽还包括合角吻,位于围脊四角,由两个正吻组成,直角相接、单面向外.后两坡瓦陇贯通,又称“过陇脊”.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卷棚硬山、卷棚悬山、卷棚歇山、庑殿顶没法做卷棚9. 晋祠圣母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奎文阁、北京紫禁城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天坛祈年殿、长陵祾恩殿的屋顶形式晋祠圣母殿、重檐歇山顶;曲阜孔庙大成殿、重檐歇山;奎文阁、三重檐二重楼“三滴水”重檐歇山;北京紫禁城午门:重檐庑殿;太和门、重檐歇山顶;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中和殿、四角攒尖;保和殿、重檐歇山顶;天坛祈年殿、鎏金宝顶三层出檐的圆形攒尖式;长陵祾恩殿重檐庑殿顶10. 穴居的形态演变顺序1 原始横穴:宁夏海原林子梁遗址F132 深袋穴:河南偃师汤泉沟遗址H63 半穴居:a、圆形洛阳孙旗屯遗址b、方形、长方形西安半坡遗址F21c、吕字形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半穴居遗址意味着土木相结合的构筑方式,从以土为主逐渐向以木为主的方向过渡11. 奴隶社会时期两种不同城市规划思想A、考工记的城市规划思想: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反映了奴隶社会后期城市规划所取得的成就;反映了为奴隶主服务的规划思想: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反映出规划中的“择中”的思想意识.荀子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吕氏春秋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中论”B、管子的城市规划思想:“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道路不必平以准.”“凡士者近宫,不士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因势论”临淄齐城遗址、燕下都遗址、邯郸赵城遗址、临淄齐城遗址、燕下都遗址、邯郸赵城遗址12. 阙门,代表建筑-午门13. 宫殿建筑的礼制要求,在北京紫禁城中如何体现占据最显要的地段,从总体布局上体现了“择中立宫”的思想;采用了宏大的规模72万㎡;从布局来看采用了很严整的布局:突出了中轴的空间序列,采用了层层封闭的规划形象,尺度处理上也很严谨;体现了一整套的礼制要求:择中立宫”、“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外朝部分:组成:太和门;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部分:中路: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西后宫:东六宫,西六宫;养心殿东路: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乾隆花园西路:慈宁宫,慈宁花园;寿安宫,寿康宫其他:斋宫,东五所,西五所,南三所14. 宫殿建筑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代表建筑茅茨土阶”的阶段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晋、南北朝:东西堂制主殿中央用于大朝,两侧用于常朝.始于西汉,三朝隋:三朝五门,东西堂制至隋代结束唐:三朝五门,强化中轴线,宫阙制,大花园大明宫含元殿大明宫麟德殿宋:御街千步廊制度,工字殿,广场元:千步廊,金水桥,工字殿,石桥,棂星门明清:千步廊,金水桥,三朝二宫北京故宫15. 天坛建筑中冬至祭天和孟春祈谷的建筑是哪两组:圜丘组群、祈年殿组群明清北京天坛和明清北京紫禁城占地面积比4:1天坛建筑面积:960m ×760m,是北京故宫的四倍.紫禁城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80,000㎡,有房屋8700间16. 陵墓建筑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地上陵体、地下部分、陵园建筑地上陵体:早期顶是平的,没有坟体周代:产生祭祖,出现坟冢、封土坟头,后来演变为三种形式且建筑化:方上:秦汉以人工夯土建成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形成的陵体为方上依山为陵:唐以后以正方的神墙围隔,四向辟神门圆形宝城宝顶:明清以后地面建筑走向人工化地下部分:木椁墓室:木枋构成:先做一大棺材,再把装人棺材放进去黄肠题凑:黄肠-柏木心,题-头,凑—聚砖石墓室:砖拱技术陵园建筑祭祀建筑:献殿、享堂前朝后寝神道:石象生、牌坊、门阙17. 兵马俑的基本情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骊山北麓、渭河南岸的平原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陵园——中国历史上形体最大的陵墓秦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处.共4座俑坑:1号:12600㎡ 2号:6000㎡3号:520㎡ 4号:仅有三面围墙18. 我国历史上首个两位皇帝共葬的陵墓建筑:乾陵19. 明十三陵陵区神道建置位于天寿山主峰下,依山顺势修筑神道,长达七公里,构成整个陵区的主轴线;始建于永乐年间,后经几代增建修筑,直到嘉靖朝才基本完成.大石牌坊——大宫门大红门——碑亭——石像生——棂星门龙凤门石像生-------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卧立各一对,武臣、文臣、勋臣各四尊20. 不同朝代陵寝中的侍奉仪式21. 干阑式民居分布地区广西、贵州、云南、海南岛、四川、台湾等地区22. 北京四合院的构成要素:大门、倒座、垂花门、正房、厢房、耳房、抄手游廊、后罩房23. 云南一颗印、浙江民居、围拢屋、东北大院的平面布局方式云南地区环境特点:低纬度、高海拔,风力大、地震多、太阳高度角大,雨水充沛.构筑特点:房屋毗连;以柁墩代替瓜柱;降低层高、增加柱数、认真扣榫、加厚土墙、多用串枋、合柱;墙体:夯土墙、土坯墙、卵石墙砌滑墙、条石墙;内长外短的双坡屋顶,腰檐.浙江天井院:环境特点: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山多水多.构架形式:以穿斗式为主.几种基本类型:三间两搭厢、十三间头、轻薄围护、室内轻薄隔断围垅屋:“三堂两横”东北大院以“一正四厢”的两进院为基本形态的离散式布局构筑特点——华北民间木构架体系杦,厚墙厚顶墙体:土坯墙、厚砖墙、拉哈墙、“内生外熟”墙、“前浪后不浪”坐地烟囱火炕屋顶:起脊瓦顶、起脊草顶、碱土囤顶冬季严寒土地辽阔礼制约束有所削弱满汉民族住居习俗相互渗透、影响24. 西南干阑建筑的特点及其分类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海南等省,是傣、壮、侗、等十多个少数民族的住屋形式.基本特征:楼面架空作用:避免贴地潮湿、有利楼面通风、防避虫兽侵害、便于防洪排涝分类:傣族高楼干阑:主要靠通风来防暑,内部梁架结构;景颇族低楼干阑:倒梯形屋面,楼面离地约60~100cm,平面形式均为长条形,主要靠遮阳来防暑;广西壮族麻阑.25. 客家土楼的分类及其特点大家族聚居:同宅、同楼聚居同居异财超大规模的大家族聚居平等聚居向心聚居几种类型:围垅屋“三堂两横”花胎天井福建土楼大的直径可达81米八卦楼方楼五凤楼:前低后高,层层跌落,由上堂、中堂、下堂和两侧的厢房组成26. 窣堵波做法27. 塔的类型及其特点,讲过的塔属于哪种按功能分:①佛塔②经塔③舍利塔④墓塔⑤风水塔按形式分:①楼阁式塔②密檐塔③喇嘛塔④金刚宝座塔⑤亭阁式塔⑥花塔⑦过街塔和塔门①楼阁式塔汉在中国古塔中历史最悠久、体型最高大、保存数量最多多层楼阁的形式江苏苏州虎丘塔宋初、江苏苏州北寺塔②密檐塔:数量和地位仅次于楼阁式塔.塔身只有一层,上面为密檐.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河南登封法王寺塔③喇嘛塔覆钵式塔主要流行元代以后山西五台山塔院寺白塔、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④金刚宝座塔⑤亭阁式塔:喇嘛塔与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古塔形式.外形象亭,单层,有时加建小阁.⑥花塔塔身上半部装饰繁复,用来表现佛教中的莲花藏世界.数量不多,造型独具一格.⑦过街塔和塔门:修建在街道中或大路上的塔,下有门洞可以通行.元朝开始出现.北京居庸关过街塔塔座元29、绘制正式建筑四种屋顶的简单透视图、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平立面、祈年殿平立面、长陵祾恩殿平立面图、南禅寺大殿正立面图、佛光寺大殿平立面、北京四合院平面佛光寺大殿平立面南禅寺大殿立面图太和殿平立面祈年殿平立面祾恩殿平立面30、所有带“最”的建筑南禅寺大殿——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位于山西省五台县李家庄,中唐时期建造,是一座禅宗寺院佛光寺——容晚唐大殿、金代配殿、北朝墓塔和两座唐幢于一寺,堪称荟萃中华古建瑰宝的第一寺过街塔和塔门——在中国古塔中历史最悠久、体型最高大、保存数量最多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全木构的木塔,是世界现存的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67.31米最高规格的太和殿9开间我国最早的住所是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岩洞距今约50万年穴居是最适合黄土地带的原始构筑方式辽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是国内至今发现的最早的祭祀建筑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华夏文明第一殿曲阜孔庙是中国现有古建组群中历史延续最悠久的一处,已有2400余年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陵园中国历史上形体最大的陵墓茂陵是西汉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兴平县城东15公里处长陵——在十三陵中,建成时间最早,规模最大。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

一、木构建筑的特点:1、优点: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缺点:木材越来越稀少,生态环境恶化、木架建筑易遭火灾、虫蛀、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2、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3、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4、井干式:特点: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才能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适用于宫殿,庙宇等5、生起:当心间柱高不动,次间、稍间、尽间柱头相对当心间柱头依次升高2寸,使檐口形成一条缓和的曲线二、屋顶级别:高—低: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三、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质的产物。

明代徐杲、蒯祥四、原始社会建筑: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干阑式建筑-—由巢居发展而来,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地势低洼潮湿多虫蛇)木骨泥墙房屋——由穴居发展而来,黄河流域(地势高,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做洞穴)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房屋。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干阑式)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1、仰韶文化——母系氏族:陕西临潼姜寨村落——居住区住房分五组,每组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房屋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

陕西西安半坡村——南面居住区,北面墓葬区,东面制陶窑场2、龙山文化—-父系氏族(住房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半穴居,吕字形平面):土坯砖山西襄汾陶寺村——出现了白灰墙面上刻画的图案,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外室设有窖穴,供家庭贮藏,与仰韶时期窖穴设在室外的布置方式不同仰韶晚期遗址中已有在室内地面和墙上采用白灰抹面,普遍采用是龙山时期我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西部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红山文化)五、夏(奴隶社会的开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末都城—斟鄩:夯土台上面阔8间殿堂,回廊围绕,南面有门的遗址,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廊院)的面貌,永定柱(廊下支承木地板)遗迹。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
江南园林建筑物的外观远比北方皇家苑囿轻巧、纤细、玲珑剔透。这 一方面是因为气候条件不同,另外也和习惯、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翼角起翘,北方较平缓,南方很跷曲;
墙面,北方皇家园林建筑显得十分厚重,江南园林则较轻巧; 其它细部处理,江南园林不仅力求纤细,而且在图案的编织上也相当 灵巧,北方皇家园林则比较严谨、粗壮、朴拙。
6、单体建筑的屋顶类型: 中国建筑的“第五立面”——屋顶(主要的五种形式)
绪论
7、中国古代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善择基址、因地制宜、整治环境、心理补偿。 8、有名的工官:
隋代:宇文恺---隋代东西都城的规划、设计与营造者。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 城市建设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之一。
宋代:李诫---编修了《营造法式》,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官式建筑做法共3272 条,并附有大量精致的图样。
7、中西园林差异: 指导思想:
西方: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排斥自然、力求体现严谨理性。 东方:顺其自然,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布局:西方以建筑物为主,中国以水面为主。 园林要素处理 水面:西方水池规则形状,中国则凸凹有致 水的态势:西方喜动、实,中国则好静、虚。 植被:西方严格剪裁,中国则取其自然,顺其自然。 总体特点 对称均衡秩序——自由灵活不拘一格 理性图案美对称美几何美——自然美意境美
第一章
奴隶社会建筑
1、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 2、周,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 3、周,湖北圻春干栏式建筑,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 4、春秋:台榭建筑流行(高台建筑)。
著作和人物: 工匠祖师——鲁班《考工记》:春秋末年齐国的工艺官书中记叙6 种工艺、36个工种的技术规则。
6、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的风格差异

中国建筑史复习

中国建筑史复习

中国建筑史复习参考第一、二章简答题1、中国建筑的分类城郭,宫殿衙署,皇家陵寝,皇家祭祀建筑,儒家祭祀建筑,民间祭祀建筑,**建筑,民居建筑,仓廪建筑,书院建筑,会馆建筑,苑囿和园林,勾栏瓦肆等商业建筑2、中国建筑历史一般分成几个历史阶段.这几个历史阶段如何划分的.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成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孕育期 -先秦及秦汉时期建筑技术趋于成熟,建筑造型趋于工整,地方建筑风格趋于多样- 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成熟期 -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从成熟走向繁缛、细腻与多样 -两宋辽金西夏时期3、中国建筑的特征:属于东亚建筑体系,东亚建筑体系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的传统建筑。

但中国建筑更具起源性和中心性的特征,具有造型、构造和地域风格上的多样性。

4、中国建筑的五个特点:⑴因地制宜的建筑材料;土、木⑵灵活多变的木构架体系;抬梁式、穿斗式。

⑶既严谨对称又自由灵活的庭院式空间组织⑷玲珑剔透的正立面外观⑸色彩趣味多样的装饰处理5、简述“营邑立城,制里割宅〞的规划思想营邑:居住区的建造立城:城墙和城门楼筑造制里:分划里坊,建立坊墙割宅:在里坊切割住宅用地,形成一家一户的住宅围1.?周礼考工记?关于规划的句子?“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2.梁思成关于建筑艺术七个方面的特征.1.翼展的屋顶造型;2.崇厚高大的台基;3.正立面多为玲珑剔透的木刻造型;4.建筑群有多重院落组成;5.建筑色彩的使用;6.建筑平面有对称式和自由多变式;7.在石构造力学特征的认识上缺乏。

3.简述塔的几种形式并举例。

1.楼阁式塔:应县佛宫寺释迦塔2.密檐塔:登封嵩岳寺塔3.单层塔:宝山寺双石塔4.喇嘛塔:妙应寺白塔4.中国建筑历史阶段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成期。

⑵.先秦及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孕育期。

⑶.元明清时期,建筑技术趋于成熟,建筑造型趋于工整,地方建筑风格趋于多样。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建筑历史部分:原始社会: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巢居——干阑式建筑黄河流域——穴居——木骨泥墙房屋青藏高原——碉房半坡村仰韶文化:房屋平面大都是圆形和长方形。

陕西凤雏原始宫殿——四合院的雏形龙山文化战国:高台宫室建筑盛行、筒瓦、板瓦已经广泛使用。

秦朝:阿房宫、秦始皇陵、秦长城。

自然山水式园林秦汉时兴起。

汉朝:抬梁式、穿斗式形成,斗拱出现。

悬山、庑殿普遍。

多层木建筑普遍。

西汉也有较多高台建筑。

石建筑飞速发展。

主要建筑:东汉高颐阙、东汉幽州书佐秦君墓表、山东肥城孝堂山墓祠三国、魏、晋、南北朝:建筑概述: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石窟。

自然山水式园林有重大发展。

北魏主要建筑:大兴佛寺、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北魏嵩山寺塔-——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砖石密檐塔)正定义慈惠石柱(柱顶有小建筑模型,庑殿顶,奇数阶)石柱——墓地象征建筑细部:人字栱出现——增加了建筑的挑檐柱础——覆盆式、莲花式收分——上细下粗隋唐五代:历史背景:隋朝全国统一,迎来了又一次复兴;隋文帝后期与隋炀帝前期,国家富足强盛,社会空前繁荣。

唐代的各种法制法令、行政机构设置、军队编制等无一不承隋制,就连辉煌的唐长安城,也是承继了隋代的大兴城。

隋代开挖的北大运河南起杭州,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南北交流。

唐朝以长安为南京,洛阳为东京,而长安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建筑概况:隋代建筑可以说是南北朝建筑向唐代建筑的转变的一个过渡,它的斗拱还比较简单,鸱尾形象较唐代建筑清瘦,但建筑的整体形象已变得饱满起来。

建筑技术进一步发展,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木结构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经定型化。

主要建筑:赵县安济桥(隋李春)石拱桥。

位于河北赵县洨河上,比欧洲兴建同类的桥早了700多年,在桥梁建筑史上有重要意义。

南禅寺大殿(公元782年)。

是厅堂型构架的歇山顶三间小殿。

它的立面以柱高为模数,以柱高3倍为通面阔,再按2:3:2的比例分间。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new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new
的三倍。
4.宋朝宫殿 (1)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 (2)另一特点:使用工字型殿。
5.轴心舍 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
6.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 受游牧生活、喇嘛教及西亚建筑的影响,用多种色彩的琉璃,金
红色装饰,挂毡毯毛皮帷幕。
(三)坛庙
1.坛:祭祀天、地、日、月、桑农等自然物的建筑。
元至正年间重修,公元1341~1370年,保持外来影响。 (7)布达拉宫——西藏拉萨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重建,最大的喇嘛教寺院。 (8)席力图召 ——内蒙呼和浩特
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重建,汉藏混合式喇嘛庙。
5.中国佛塔的主要类型(要举例、绘示意图)
(1)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辽代(公元1056年),俗名应县木塔。现存年代最早且是独一无
“一颗印”外围均为高墙,用夯土或土坯筑成;也有用内土外砖形式 筑成者,称为“金包银”。“一颗印”通常形式为“三间四耳”,即正房 三间,耳房(厢房)东西各两间,均做成两层楼房。
c.大土楼—— 在福建永定县,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圆楼 。 客家的土楼有好几种样式,较为常见的有圆的、方的以及被称为“五
凤楼”这三种。典型的客家圆楼中每间房间大约为10-13平方米大小,较 大的有15平方。围屋的所有朝外的窗口都是非常的小,而朝里的窗则是尽 可能的大,在底层一般都不会有朝外的窗口。 2.窑洞式
山门前,塔可有可无。
(2)明、清佛寺建筑典型布局
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配殿,藏经楼,另附道场);2)四川峨眉山(普贤);
3)安徽九华山(地藏);
4)浙江普陀山(观音)。
2.道教
(1)道教名山:江西龙虎山、江苏矛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山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工官制度(一)、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

工官是城市建设与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历史上作为突出的工官:1、隋:宇文恺,曾任宗庙副监、将作少府、将作大将、工部尚书;主持修建隋都大兴城(即为后唐长安城)、仁寿宫(即为后唐九成宫)、东都洛阳城的规划、营造;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设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之一。

2、宋:李诫,曾任主簿、丞、少监、监;主持多项大型工程建设:太庙、朱雀门、开封府署;他突出的贡献在于编修了《营造法式》一书,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官式建筑做法共3272条,并附有大量精致的图样。

3、明:蒯(Kuai)祥(江苏苏州府吴县香山人),曾任工部营缮所丞、工部左侍郎、工部尚书;主持长陵、献陵、裕陵、宫中三大殿、承天门(天安门)等建筑工程。

C H1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1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公元前21世纪)一、概述:1、真正建筑的诞生:由于各地气候、地理、材料等条件的不同,营建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阑干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房屋。

二、主要遗址介绍:(一)浙江余姚河姆渡: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可称之为华夏建筑文化之源—河姆渡的干阑木构,它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体现了木构建筑之初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代表意义。

§1-2 奴隶社会建筑一、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文字记载,中国古代城市的出现始于夏启时期,当时已有“筑城以卫生君,造廓已守民”之说。

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是夏代都城—斟寻遗址。

1959年这里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小件铜器如刀、爵、铃等,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青铜器。

南面有门的遗址,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廊院)的面貌。

【中国建筑史重点知识】图文资料

【中国建筑史重点知识】图文资料

【中国建筑史重点知识】图⽂资料《中国建筑史》绪论1.穿⽃式:是我国古代⽊构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的⼀种,其特点是:⽤穿枋把柱⼦串联起来,形成⼀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向,再⽤⽃枋把柱⼦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个整体框架。

2.抬梁式:是我国古代⽊构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的⼀种,其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头上再⽤矮柱⽀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拱上。

3.建筑与环境:中国儒家和道家都主张“天⼈合⼀”的思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思想促进了建筑与⾃然的相互协调与融合,从⽽使中国建筑有⼀种和环境荣威⼀体的、如同从地中⽣出⼀般的⽓质。

主要⽅⾯有:1)善择基址;2)因地制宜;3)整治环境;4)⼼理补偿4.《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为宋代李诫编著。

5.⼯官: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

周⾄汉“司空”,汉代以后“将作”,秦⾄西汉“将作少府”,东汉“将作⼤匠”,唐宋“将作监”6.中国建筑之最:1)最早采⽤榫卯技术的⽊结构房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建筑遗址2)最古⽼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河梁⼥神庙3)世界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河北赵县安济桥4)我国唯⼀的⽊塔:辽代⼭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5)中国最早的建筑平⾯图:战国中⼭王墓兆域图第⼀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颐墓⽯阙西阙:第⼆章城市建设1.中国最早城市规划学说:战国《考⼯记》,“匠⼈营国,九千⾥,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朝后市,市朝⼀夫。

”环城的城墙九千⾥,每边开三个门。

城内横竖各有九条道,每条道能容下九轨。

皇宫南⾯左侧(东侧)为祭祖宗的太庙;右侧(西侧)是祭社稷的社稷坛。

皇宫南⾯是举⾏朝会,议政之所。

皇宫后⾯是市场。

这个可以⽐对北京城现在的格局来看。

紫禁城南⾯东为太庙,西侧为社稷坛。

紫禁城的南半部分(午门太和门)为理朝之所;后市说的是紫禁城北的北安门(后来改称地安门)。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名词简释:1、《兆域图》1977年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王陵中发掘的一幅陵区图,以金银线镶嵌于铜板。

兆域——墓地。

该图按比例正投影绘制,是我国第一幅建筑总平面图。

2、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匠人营建的王城,九里见方,每面城垣开辟三座城门。

城内辟有九条南北方向的道路与九条东西方向的道路,每条道路可以走九辆马车。

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寝宫,后面是市场和民居,朝廷宫室和市场占地一百亩。

3、辟雍周天子的大学,位于城郊,圜如壁,周水。

与明堂一起失传。

汉以后与明堂概指礼制建筑。

4、明堂古代帝王所建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

5、黄肠题凑代陵墓的最高制式,黄肠——柏木段,题凑——排成箱体结构6、抬梁式木构架春秋时完成,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

7、穿斗式木构架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的一个整体框架。

这种木构架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8、井干式结构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

这种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

井干式结构需用大量木材,在绝对尺度和开设门窗上都受很大限制,因此通用程度不如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

中国目前只在东北林区、西南山区尚有个别使用这种结构建造的房屋。

9、九脊屋顶即歇山顶。

用于殿阁则称九脊殿,用于亭榭、厅堂则称厦两头造。

10、四阿屋顶即四面坡的庑殿顶,宋代称四阿顶,或称五脊殿。

11、栌斗一组斗栱最下面的构件,或称大斗、坐斗。

12、叉手脊桁两侧的斜杆,用以固持脊槫,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故名。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精选篇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精选篇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所有试题均从其中选取)一、选择题1.我国古建筑之特有构件斗栱的普遍使用开始于哪个朝代?()A 战国B 秦C 汉D 唐2.《营造法式》是哪个朝代的著作?()A 汉B 唐C 宋D 清3.我国砖普遍用于民居砌墙始于哪个朝代?()A 秦B 唐C 宋D 明4.下面哪个城市不属于我国七大古都?()A 杭州B 南京C 开封D 苏州5.唐长安城位于汉长安城的:()A 东南B 西南C 东北D 西北6.按尊卑顺序排列,下列哪组屋顶形式是正确的?()A 歇山顶、庑殿顶、硬山顶、悬山顶B 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C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D 歇山顶、庑殿顶、悬山顶、硬山顶7.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A 干阑式建筑B 木骨泥墙房屋C 穴居D 巢居9.历代帝王陵墓中“因山为陵”的是:()A 秦代B 唐代C 宋代D 明代10.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于:()A 北魏B 北周C 隋D 唐11.我国用琉璃瓦的历史始于哪个朝代?()A 南北朝B 唐C 春秋D 西周13.佛光寺东大殿平面柱网为:()A 单槽B 双槽C 金厢斗底槽D 分心槽14.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房屋的实例是:()A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 西安半坡村遗址C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15.原始社会晚期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A 干阑式建筑B 木骨泥墙房屋C 穴居D 巢居16.我国已知最早的庭院式建筑是:()A 西安半坡遗址B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C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17.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是:()A 湖北蕲春建筑遗址B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C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 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18.我国瓦的普遍使用是在哪个时期?()A 西周B 春秋C 战国D 秦19.我国砖的使用始于:()A 西周B 春秋C 战国D 秦20.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的设计人是:()A 李诚B 李春C 宇文恺D 鲁班21.《园冶》的作者是:()A 李诚B 李春C 计成D 苏东坡22.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是指:()A 五台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B 五台山、武当山、峨嵋山、普陀山C 武当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D 武当山、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23.著名的《考工记》成书于:()A 春秋B 西周C 战国D 商24.明朝天坛祈年殿三檐颜色为:()A 全部青色B 全部绿色C 全部淡蓝色D 分别为青、黄、绿三色26.《园冶》是哪个朝代的著作?()A 明B 唐C 宋D 清28.现存甘肃敦煌莫高窟开凿于:()A 北魏B 北周C 隋D 唐29.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A 干阑式建筑B 木骨泥墙房屋C 穴居D 巢居30、我国宋代的建筑官书是。

最全最容易记的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资料

最全最容易记的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资料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一.绪论:中国古代建筑地特征1.中国古代主要建筑体系(四种)2.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地主要形式(四种,特点+简图)3.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地优缺点4.庭院地作用及其多元功能5.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地主要特点(四项)6.中国古代建筑两种发展模式7.李诫.《营造法式》.样式雷.烫样(基本概念)8.牌坊.华表(基本概念)二.第1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茅茨土阶(基本概念)2.高颐太守墓石阙(立面简图)3.河北赵县安济桥(概况.建造者.立面简图)4.唐代建筑风格5.宋代建筑风格三.第2章:住宅与聚落1.我国民居住宅地主要构筑类型(十种,分布地,基本概念.主要特征)2.三坊七巷(基本概念)3.北京四合院地特点及成就(三进四合院平面图,标注主要建筑名称)4.明清北京居住建筑大门(六种,等级)5.抄手游廊.垂花门(基本概念)6.门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地作用四.第3章:宫殿.坛庙.陵墓1.三朝五门(基本概念)2.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地几个阶段(结合实例)3.明清北京故宫地总体布局.设计方法及成就4.明堂(基本概念)5.我国古代坛庙建筑地基本类型(三种)6.北京天坛地总体布局.设计方法及成就(总平面简图)7.黄肠题凑(基本概念)8.北京明十三陵地特点.设计方法及成就五.第4章:宗教建筑1.山西五台山唐代建筑佛光寺东大殿地空间.结构与艺术(立面.平面简图)2.佛塔类型(按形式分,六种,特点)3.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概况,结构成就)4.经幢(基本概念)5.明清时期佛教四大名山6.中国四大名窟(省.市.窟名)7.摩崖石刻(基本概念)六.第5章:古代木构建筑特征与详部演变1.面阔七间清式建筑各“间”地名称2.中国古代建筑台基地作用3.宋式.清式须弥座(特点+简图)4.宋式.清式栏杆(特点+简图)5.木结构建筑地出廊方式(四种)6.中国古代大木作基本构件(五种,详部名称)7.宋《营造法式》四铺作斗栱(两种形式,简图)8.中国古代屋顶地主要形式(五种,等级,透视简图)9.古建筑中柱地特殊做法(定义.平面简图.实例)10.中国古代斗栱组成.宋清名称.发展趋势(五项).作用11.木结构采用模数制,宋代以“材”为标准,清代以“斗口”为标准12.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建筑地区别13.清代建筑色彩(七种,按等级)14.清式彩画(三种,等级)15.檩数分配图《清式营造则例》(十二种,简图)16.收山.推山.梭柱.叉手.托脚.卷杀.抱鼓石.雀替.生起.侧脚.抱厦(基本概念)七.第6章:建筑意匠1.五行基本概念及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地影响和应用2.中国古代通过什么方法获得“天人合一”地建筑意匠3.中国古代长期以来为什么一直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要建筑体系4.中国古代建筑在当今地建筑设计中地借鉴或指导意义一.绪论:中国古代建筑地特征1.中国古代主要建筑体系(四种):1)生土建筑体系2)石构建筑体系3)毡包式建筑体系4)木构架建筑体系2.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地主要形式(四种,特点+简图)抬梁式木构架—多见于北方.特点:柱子上搁置梁头(有斗栱时,则梁头搁置在斗栱上)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地梁穿斗式木构架—多见于南方.特点:用穿枋将柱子串联,形成一榀榀地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沿檩条方向用斗枋将柱子串联井干式木构架—东北.西南等林区.干阑式木构架—炎热潮湿地山区或水域3.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地优缺点优点:1)取材方便,易于积累储备材料2)工期短,易施工3)便于修缮.搬迁.扩建4)承重与维护结构分工明确5)有减少地震危害地可能性6)适应性强(气候.地形.功能)缺点:1)木材消耗量大,致使生态环境恶化2)易遭火灾.腐蚀(白蚁).腐朽3)简支梁体系,空间体量和功能受限4)存在技术局限4.庭院地作用及其多元功能作用:1)营造宁静.安全.私密地生活环境2)方便采光.通风.排泄雨水3)提供室外活动场所4)种植花木,美化生活多元功能:1)空间聚合.气候调节2)防护戒卫.场所调适3)礼仪伦理.审美怡乐4)自成天地.引入自然5.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地主要特点(四项)主要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和平面.结构.造型三者地不可分割性.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多为单数);柱网和结构布置简洁明确真实:暴露梁架.柱子等部件,结构可见有机:室内空间可灵活分隔,满足不同功能室内.外空间相互流通渗透,与环境融为一体平面.结构.造型三者地不可分割性:建筑外观须和平面.结构同时考虑决定进深时要考虑屋架梁长度和檩条数量画立面时要确定剖面梁架,得出屋顶高度6.中国古代建筑两种发展模式官式建筑:1)工官掌管建造2)官员统一掌管设计.预算.施工等3)建造有图纸.法式和条例加以约束4)建筑式样统一,无地区差别性5)人力.财力.技术集中6)反映当时全国地最高技术和艺术水平民间建筑:1)各地工匠参与设计并承担施工2)因地制宜,地方特色鲜明3)建筑式样变化多端4)呈现我国古代建筑丰富多彩地面貌7.李诫.《营造法式》.样式雷.烫样(基本概念)李诫:1)编修《营造法式》,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方面地法规性政书2)推动中国建筑模数制和标准化进程3)是可操作实际经验地总结4)是我国古代最完整地建筑技术书籍样式雷:1)始祖雷发达2)共有六代人供职于清廷3)负责建造故宫.三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西陵等烫样:施工前用1/100 或 1/200 地模型作设计8.牌坊.华表(基本概念)牌坊:1)没有斗拱和屋顶地牌楼称为牌坊2)一种标志性建筑物3)面阔一到七间4)基本组成:柱.梁枋华表1)一种标志性建筑2)位于重要建筑群大门之外3)或桥头和建筑地四周二.第1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茅茨土阶(基本概念)1)夯实素土台阶,茅草屋顶2)实例:郑州商城宫殿遗址3)茅茨土阶,四阿重屋2.高颐太守墓石阙(立面简图)P343.河北赵县安济桥(概况.建造者.立面简图)建造者:李春(隋)概况:1)位于河北赵县城南,横跨洨水南北两岸2)世界上出现最早地敞肩拱桥3)是我国现存最早地石桥4)装饰雕刻精美,造型平缓舒展.轻盈流畅4.唐代建筑风格1)比例宏大宽广2)造型富于弹性和张力3)屋顶平缓,出檐深远4)建筑色彩以红.白两色为主5)气魄宏伟,严整开朗6)朴实无华,庄重大方,轻灵潇洒5.宋代建筑风格1)建筑造型多变,比例偏于纤细2)装饰繁密复杂,色彩绚丽3)风格秀美.轻灵华丽,柔美细腻三.第2章:住宅与聚落2.三坊七巷(基本概念)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地十条坊巷地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3.北京四合院地特点及成就(三进四合院平面图,标注主要建筑名称)特点:1)建筑形式:抬梁 + 硬山2)色彩:灰顶.青砖3)房屋墙垣厚重,对外不开放4)靠朝向内院地一面采光5)院内噪声低.风沙少.私密性好成就:1)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地典型2)布局严整.建筑质量高3)装饰.装修华丽讲究4)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5)素朴.实用,是理想地人居环境4.明清北京居住建筑大门(六种,等级由高到低)1)王府大门2)广亮大门3)金柱大门4)蛮子门5)如意门6)随墙门5.抄手游廊.垂花门(基本概念)抄手游廊1)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正房地廊子2)雨雪天方便行走,防晒3)增加院落空间层次,丰富光影变化垂花门1)位于住宅中轴线上地内宅门2)外院和内院地分割点6.门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地作用1)体现身份地位2)引导秩序3)分届内外四.第3章:宫殿.坛庙.陵墓1.三朝五门(基本概念)1)周代宫殿地布局制度2)沿纵深布置层层门禁3)门内为不同职能地宫殿建筑4)成为以后历代宫殿地布局原则2.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地几个阶段(结合实例)1)宫殿发展地四个阶段:2)茅茨土阶3)高台宫室4)前殿和宫苑相结合5)纵向布置“三朝”3.明清北京故宫地总体布局.设计方法及成就总体布局:1)中轴线核心位置和平面构图中心2)周围建筑围绕簇拥3)含蓄手法,层层铺垫设计方法:1)以太和殿为例:2)故宫地建筑高潮和重点3)综合处理地结果成就:1)规划设计严整,造型壮丽,功能完备2)体现建筑组群布局地高超艺术3)院落式建筑群地最高典范4)中国宫殿建筑完全成熟地典型4.明堂(基本概念)1)又称“世室”,“重屋”2)古代天子居住.沟通天地祖先地场所3)相当于宫殿 + 坛庙5.我国古代坛庙建筑地基本类型(三种)1)祭祀自然神2)祭祀祖先3)先贤祠庙6.北京天坛地总体布局.设计方法及成就(总平面简图)总体布局:1)位置选定,儒家:南为阳.左为上2)由两道坛墙围起,近正方形3)主入口在西侧设计方法:1)有为实体,无为空间2)占地宏大,建筑很少3)以少胜多,靠意境体现天4)满足精神需要,功能作用小成就:1)突出重“无”地设计手法2)性格塑造3)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建筑符号:阴阳符号.颜色符号4)是中国建筑艺术上地成功作品5)总平面布局.单体建筑设计和细节表现出高度地创造性7.黄肠题凑(基本概念)1)西汉帝.王级别墓室地建筑方法2)以柏木段垒起木墙8.北京明十三陵地特点.设计方法及成就特点:1)东.西.北三面环山,环抱围合2)十三座陵墓各有山峰作为依靠,主陵为长陵3)规划完整,主从分明,具家庭概念4)三进院落设计手法:1)建筑组群和地形相结合2)广阔自然与少量建筑相结合3)虚实相结合地纵深轴线4)建筑与雕塑相结合5)纪念性和永恒性成就:五.第4章:宗教建筑1.山西五台山唐代建筑佛光寺东大殿地空间.结构与艺术(立面.平面简图)空间:1)外槽空间高而窄2)信徒瞻拜行香3)内槽空间宽而阔4)建佛坛供奉佛像5)用内外槽地差异来突出佛像结构:1)殿堂型构架2)垂直划分,由三个层次构成:3)柱网层4)铺作层5)屋顶架层艺术:1)唐代建筑体系地成熟代表2)内部空间完善3)立面比例和谐4)功能.技术.艺术有机协调2.佛塔类型(按形式分,六种,特点)佛塔按形式分为六种:3.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概况,结构成就)概况:1)位于山西应县城内2)建成于辽清宁二年(1056)3)平面:八边形;底层副阶周匝4)立面:五层六檐;两层砖石基座5)结构:金箱斗底槽,殿堂结构结构成就:1)八角形平面:利于抗风2)内外槽结构3)高宽比较小:1 / 24)底层加固,包砌厚达1米地土坯墙,增强柱子地稳定性4.经幢(基本概念)1)在八角形石柱上镌刻经文2)用来宣扬佛法地纪念性建筑5.明清时期佛教四大名山1)安徽九华山2)四川峨眉山3)山西五台山4)浙江普陀山6.中国四大名窟(省.市.窟名)1)山西大同云岗石窟2)河南洛阳龙门石窟3)甘肃敦煌莫高窟4)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7.摩崖石刻(基本概念)1)以石刻为主要内容地佛教造像2)置于露天或浅龛中3)以群组形式出现或与石窟并存六.第5章:古代木构建筑特征与详部演变1.面阔七间清式建筑各“间”地名称1)明间:正中一间2)次间:明间左右两侧3)梢间:次外一间4)尽间:最外一间2.中国古代建筑台基地作用1)防水避潮2)稳固屋基3)调适构图4)扩大.调节体量5)调度空间6)标志等级7)独立建坛3.宋式.清式须弥座(特点+简图)4.宋式.清式栏杆(特点+简图)宋式1)配件多2)间距大.细长.空大3)栏板空,仿木构4)柱头形制:写实雕刻(狮子)清式1)配件少2)间距小.粗大.空小3)浅线条,石头化4)柱头形制:图案化雕刻5.木结构建筑地出廊方式(四种)类型:1)无廊2)前出廊3)前后出廊4)周围廊作用:1)增加中间层次,利于内外空间过渡2)增加低跨度柱网,利于结构稳定性6.中国古代大木作基本构件(五种,详部名称)基本构件:柱.梁.枋.檩.椽1)柱:总地分为外柱和内柱2)枋:额枋,平板枋和雀替3)斗栱:斗.升;栱;昂4)屋架:举架;推山与收山;梁;桁;椽7.宋《营造法式》四铺作斗栱(两种形式,简图) P2768.中国古代屋顶地主要形式(五种,等级,透视简图) P7 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9.古建筑中柱地特殊做法(定义.平面简图.实例)内外柱高相等柱径基本一致,柱网规则柱与上部屋架通过铺作层连接多用于高等级.大体量建筑实例:宋《营造法式》——殿堂内外柱高不等柱径不等,柱网灵活按不同要求.荷载选择长度和断面结构进步多用于低等级.小体量建筑实例:宋《营造法式》——厅堂10.中国古代斗栱组成.宋清名称.发展趋势(五项).作用斗拱组成:由水平放置地方形斗.升和矩形地栱以及斜置地昂组成. 宋清名称:宋称“铺作”,清称“斗科”或“斗栱”,江南称“牌科”发展趋势:1)由大而小2)由简而繁3)由雄壮而纤巧4)由结构而装饰5)由疏朗而繁密作用:1)结构作用2)装饰作用3)模数作用4)建筑尺度地衡量标准5)等级制度地象征11.木结构采用模数制,宋代以“材”为标准,清代以“斗口”为标准12.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建筑地区别大木大式1)高等级建筑2)宫殿.坛庙.陵墓.苑囿.城楼.府第.衙署.官修寺庙组群地主要.次要殿屋大木小式1)低等级建筑2)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地辅助用房13.清代建筑色彩(七种,按等级)等级:黄.赤.绿.青.蓝.黑.灰14.清式彩画(三种,等级)等级渐低:1)和玺彩画2)旋子彩画3)苏式彩画15.檩数分配图《清式营造则例》(十二种,简图) P29716.收山.推山.梭柱.叉手.托脚.卷杀.抱鼓石.雀替.生起.侧脚.抱厦(基本概念)收山1)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地做法2)目地:使屋顶不过于庞大推山1)庑殿建筑处理屋顶地一种特殊手法2)正脊向两端推出,加长正脊长度3)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合曲线梭柱1)将柱身依高度等分为三份2)上段收杀,中下两段平直叉手:1)用在侏儒柱两侧2)用于唐宋辽金元,明代偶用,清代几乎不用托脚支撑金檩(金檩.上金檩.中金檩.下金檩)地构件,多见于唐到元代,明清少用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艺术加工地方法抱鼓石:1)位置:踏步下端石栏杆结束处;垂带栏杆或桥座栏杆地端部2)作用:顶住最末一根望柱,保持栏杆地持久稳定;栏杆队列地尽端造型处理;角度可任意调节,适应不同坡度地栏杆.雀替:1)位置:置于梁枋下与檐柱相交处地短木2)作用:缩短梁枋净跨距离;改善节点构造;防止方形框格变形;艺术过渡.生起:1)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2)檐口呈一缓和曲线3)做法:当心间柱不升起,次间柱升两寸,以下各间依此递增侧脚:1)宋《营造法式》:前.后外檐柱向内倾斜柱高10/1000;两山墙向内倾斜 8/10002)角柱在两个方向都有倾斜3)使建筑有较好地稳定性抱厦: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1间(或3间),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七.第6章:建筑意匠1.五行基本概念及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地影响和应用概念: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地一种物质观2)认为大自然由这五种要素构成,其盛衰使大自然产生变化,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影响和应用:1)以东为贵2)风水2.中国古代通过什么方法获得“天人合一”地建筑意匠(1)善择基址(2)因地制宜(3)整治环境(4)心理补偿3.中国古代长期以来为什么一直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要建筑体系1.可以满足封建帝王大兴土木地需要.木构架系统可采用模数制,可用定型构件,施工时可预制,可拼装.2.可以满足封建社会几千年沿袭下来地封建宗法.礼制.等级制度和一些哲理思想,观念,包括建筑地布局.规模.开间.高矮,屋顶形式以及色彩等.如五行中,木属东,以东为贵.3.封建传统地正统观念和审美观念主宰着建筑地结构和形象,如古代建筑中地台基.柱廊.屋顶一套做法已形成为正统(即宫式)建筑地制度.4.总地来说,中国古代地木构架体系所组成地建筑可以满足统治阶级需要.同时,又有一套封建秩序.礼制.正统观念来筑固这一套建筑地制度,因而,长期形成下来.4.中国古代建筑在当今地建筑设计中地借鉴或指导意义补充1.工官制度:中国封建社会中,把建筑管理工作集中在国家手里,由封建统治集中掌握,即工官制度.。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绪论1.木架建筑的优势: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2.我国木架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

穿斗式特点: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的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抬梁式特点: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与斗拱上。

两两者的比较: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因此,南方的一些庙宇,厅堂也多混合适用这二者。

3.斗拱在宋代也称作“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拱”;在江南则称“牌科”4.斗拱的主要构件是:栱,斗,昂。

5.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

“真实”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

“有机”是指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要求;并易于和环境融为一体,室内外空间可相互流通渗透。

6.P7图,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屋顶式样7.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它能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

8.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门屋”或“倒座”)则称“四合院”。

9.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善择基址,注重对建造地点的选择2.因地制宜,善于利用和结合地形设计建筑 3.整治环境:不一味的顺从环境,而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环境进行改造 4.心理补偿,利用风水,文学的手法进行补偿。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中国部分⼀、选择1.“殿堂”式⼤⽊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草栿2.⽃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铺作3.中国古代地⽅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宋4.天安门⼯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蒯祥6.中国拱券结构⼤致出现于B西汉7.以下哪⼀条与长城⽆关A宗法制度8.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物是 B W·钱伯斯9.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AA全⾯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5.我国已知的最早采⽤榫卯技术构筑⽊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10.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陕西歧⼭凤雏村西周遗址11.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平江府图12.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北宋汴梁)城的风貌。

13.天安门的屋顶形式是(B歇⼭式)14.天坛的屋顶形式是、攒尖式15、明清北京城中轴线长7.5⾥,起于永定门,⽌于正阳门。

16.窑洞主要的三种形式:开敞式靠崖窑、下沉式窑院(地坑窑)、砖砌锢窑。

17.故宫中的前三殿和后三宫分别是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18.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三种基本类型是:祭祀⾃然神、祭祀祖先、先贤祠庙19.五岳、五镇是⼭神,其中五岳是指:东岳泰⼭、西岳华⼭、南岳衡⼭、北岳恒⼭、中岳嵩⼭。

27.我国古代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

20. ⼤约六、七千年前,我国⼴⼤地区都已进⼊⽒族社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有主要两种:⼀种是长江流域的⼲阑式建筑;另⼀种是黄河流域的⽊⾻泥墙房屋。

21.古代屋顶⾊彩等级最⾼的是(黄)⾊,最低的是(⿊)⾊,清代皇家建筑彩画主要为(和玺)彩画和(旋⼦)彩画。

22.⼴州中⼭纪念堂的设计者是(吕彦直),属于(中国固有)风格。

23. 我国⾃然式⼭⽔风景园林在秦汉的开始兴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较⼤的发展。

24. 赵州桥1991年,美国⼟⽊⼯程师学会将安济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程的⾥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历史⼟⽊⼯程古迹”铜牌纪念碑。

中国建筑史(第六版)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第六版)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一、中国古代建筑概况1、我国古代建筑具有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3、中国古代建筑在城市规划、建筑群组织、园林设计、民居、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的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方面有卓越的创造,形成一种成熟、独特的体系。

二、中国古建发展阶段1、原始社会阶段(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原始社会阶段是建筑形成的初期。

历经原始人群阶段,母系社会—仰韶文化,父系社会—龙山文化。

2、奴隶社会阶段(公元前1世纪—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始。

我国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奴隶社会开始的。

这个时期城市、宫殿建筑从产生到发展。

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春秋。

我国奴隶社会建筑特点:(1)城市、宫殿、陵墓建筑形成并在平面布局上已形成了均衡对称(2)、形成了木构架外观形式及固有特征(3)、建筑制度、工官制度建立(4)、建筑施工方法上的手段五法:“矩定方、规定圆、绳定直、水定平、垂定正。

”(5)、建筑材料:瓦、砖3、封建社会阶段(公元前475年—公元1911年)(前期)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在奴隶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城市、宫殿建筑,并且园林建筑、佛教建筑出现。

(中期)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隋唐至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无论在城市建设、木架建筑、砖石建筑、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都有巨大发展。

(后期)元、明、清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较迟缓,各时期建筑发展虽缓慢、但均有所进步。

各朝代概况商特征: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展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阶段。

主要成就:1、甲骨文2、青铜器3、木构建筑、夯土技术城市遗址:1、成汤都城—西亳2、郑州商城3、湖北武汉黄陂县盘龙城4、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宫殿遗址:1、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宫殿遗址这是我国至今发现最早的规模较大、较规整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表示中国传统的院落建筑群开始定型。

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手打修改版)

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手打修改版)

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手打修改版)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一、绪论1、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何在?有何种特征?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木构架建筑取材方便,加工方便,适应性强;用柱梁等承重,墙只起围合分隔的作用,因而有“墙倒而屋不塌”的说法:采用榫卯结合,有较强的抗震性;唐宋以后采用模数制,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

但是,木架建筑也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缺陷,木材越来越稀少,易遭火灾和虫害,易受潮朽坏,并且于简支体系的自身局限性,用材量大,跨度有限。

木构架建筑分为抬梁式和穿斗式。

2、中国最早的地面建筑有哪两种结构形式?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建筑3、中国最早的祭坛建筑出现在何处?有何种特征?辽宁西部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此神庙建于山丘顶部、有多重空间组合,已出现序列式布局,庙内有成组的女神像,主像的尺寸比真人大一倍。

其中一个非主像的完整头部和真人相当。

塑像形态逼真,手法写实。

神庙的房屋,是在基址上开挖成平坦的室内地面,再用木骨泥墙的构筑方法建造壁体和屋盖的。

室内已用彩画和线脚来装饰墙面。

4、现存最早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5、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6、瓦的发明与运用始于哪个朝代?西周7、减柱造是什么时代建筑中常见做法?古代建筑柱网平面中减掉部分金柱的做法。

出现于11世纪后,辽金开始使用,可使室内空间宽敞。

元代盛行。

明以后少用。

8、简述汉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汉代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黄河流域华夏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融合,社会生产力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了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

突出表现就是木构架建筑渐趋成熟。

后世常见的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

多层木架建筑已经较为普遍,本架建筑的结构和施工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

当时还没有解决大空间建筑的技术问题,仍采用小空间木架建筑环抱夯台来形成大体量。

斗拱已普遍使用,但形式尚未统一,远未像唐宋时期的定型化程度。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提纲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提纲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干阑式 :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为了避免贴地潮湿,使楼面通风,防避虫兽侵害,防洪排涝,随形就势等原因.形成了一种上下两层的建筑,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

2、工官制度3、井干式:将木材层层相叠,既是围护结构,又是承重结构 4、穿斗式:②这是用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

③这种结构在我国南方使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

④它有时和叠梁式构架混合使用.适用不同地势,基本构件,柱檩穿挑。

①又称立帖式。

5、抬梁式 :①(叠梁式)是一种梁架结构体系,水平构件为梁,垂直的为柱,梁是受弯构件,靠自重稳定建筑。

②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在置梁。

梁的两端并承檩;如是层叠而上,在最上的梁中央放脊瓜柱的承脊檩。

③这种结构在我国应用很广,多用于官式和北方民间建筑,特别北方更是如此.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6、僭越7、无梁殿8、坞壁9、一颗印 :云南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故住房墙厚重.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子房常为楼房(由于山区,地方小,潮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一颗印住宅高墙型小窗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

10、抱厦 ::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

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

(正定隆兴寺)11、舍宅为寺 12、里坊13、垂花门:是指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下端刻花瓣连珠等富丽木雕。

屋顶用勾连搭。

多用于北京四合院第二道门。

14、倒座 15、影壁 16、抄手游廊17、茅茨土阶 18、外八庙 19、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 20、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21、金箱斗底槽内外两圈柱。

(完整word版)史上最全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史上最全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知识点名词解释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由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方上汉代帝王陵墓形式。

具体方法是挖坑筑石为墓,用黄土层层夯筑呈覆斗形而为坟,这与秦汉时以方形为贵有关。

认为帝王是大地的主宰,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取方形。

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和西安西郊的西汉陵都属于“方上”,《园冶》《园冶》是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系统的专著。

由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全书共3卷,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

该书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

应县木塔应县木塔位于应县城内,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二层砖台基上,塔身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九层(外观5层,暗层4层)塔身的收分合理,暗层用来结构处理以加固塔身,使其在经过数次地震仍安然无恙。

是国内现存最古的木塔,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斗四,斗八等。

6、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价,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营造法式》一部记述我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做法的清代专著,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将作监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

书中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个部分,共34卷,记载了北宋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的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设计、技术、装饰、管理等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史复习知识点名词解释1、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由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2、方上汉代帝王陵墓形式。

具体方法是挖坑筑石为墓,用黄土层层夯筑呈覆斗形而为坟,这与秦汉时以方形为贵有关。

认为帝王是大地的主宰,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取方形。

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和西安西郊的西汉陵都属于“方上”,3、《园冶》《园冶》是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系统的专著。

由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全书共3卷,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

该书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

4、应县木塔应县木塔位于应县城内,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二层砖台基上,塔身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九层(外观5层,暗层4层)塔身的收分合理,暗层用来结构处理以加固塔身,使其在经过数次地震仍安然无恙。

是国内现存最古的木塔,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5、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斗四,斗八等。

6、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价,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7、《营造法式》一部记述我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做法的清代专著,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将作监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

书中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个部分,共34卷,记载了北宋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的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设计、技术、装饰、管理等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

这本书对于研究宋朝建筑乃至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是人类建筑遗产中珍贵的文献。

8、悬山顶、硬山顶、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

硬山顶:双破屋顶顶中两端屋面不伸出墙外。

庑殿顶: 即五脊顶或四坡顶,正脊两端各有两条直抵屋角的戗脊。

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

歇山: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等级仅次于庑殿的屋顶样式,形式上看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有单檐、重檐、卷棚等形式。

9、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其平面布局以院为特征,根据主人的地位以及地基情况(两胡同之间的隙地),有两进院,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几种,大宅则除纵向院落多外,横向还增加平行的跨院,并设有后花园。

作图题1、试绘出唐乾陵总平面图2、清式庑殿纵剖面3、斗拱4、绘出北京明清城市布局示意图5、佛光寺立面图6、绘出唐长安市布局示意图7、试绘出北京传统三进院的四合院平面。

8、悬山顶、硬山顶、庑殿顶、歇山顶9、绘出北京天坛总平面示意图10、福建永定客家住宅平面简图11、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平面和立面)12、绘出故宫平面示意图三、简述题1、民居建筑的分布及其特点①木架抬梁、穿斗与混合式北京浙江皖南江西湖北云南四川湖南贵州等北方多用抬梁式以北京四合院正房为代表南方多用穿斗式以云南白族住宅的主体部分皖南江浙江西一带住宅中山墙边贴用穿斗式以较密集的柱梁横向穿插结合。

辅以墙体,增强抗风性能。

②竹木构干阑式广西海南贵州四川等僮侗语种地区各少数民族干阑以竹、木梁柱架起房屋为主要特征。

③木构井干式东北云南等林区用井干壁体作为承重结构墙④砖墙承重式山西河北河南山西砖用于住宅砌墙并承重⑤碉楼西康青藏高原内蒙古外墙为厚实高大的收分石墙楼层内为密梁木楼层的楼房楼层用土面层⑥土楼福建广东赣南以生土版筑墙作为承重系统的任何两层以上的房屋。

⑦窑洞豫西晋中陇东陕北新疆吐鲁番一带以天然土起拱为特征⑧阿里旺新疆南部土木结构平屋顶带外廊所谓“阿里旺”是一种带有天窗的夏室中留井孔采光。

⑨毡包内蒙古新疆一般为圆形多用于条木结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搭建方便,构造简单实例:徽州明代住宅l北京四合院:特点是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住宅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自有天地。

l苏州住宅l闽南土楼住宅l四川山地住宅l云南一颗印住宅l河南窑洞住宅:靠崖窑;地坑院;锢窑l蒙古包l维吾尔族住宅l藏族住宅l傣族干阑式住宅l2、天坛艺术成就131总体布局①天坛的规制仍存明初天地合祭的痕迹,北面两角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

②整个建筑组群有内外两重围墙环绕,总面积280公顷。

③由于传统礼制关系,天坛位于大街东侧,主要入口设在西面。

④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南部有祭天圜丘及附属建筑;北部以祈祷丰年的祈年殿为主体;内围墙西门内南侧为斋宫;外围墙西门内建有饲养祭祀用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

建筑特点:①建筑设计遵循严格的思想要求,在艺术上表现天的崇高、神圣和皇帝与天之间的密切关系。

(圆形平面、附会天为“阳”使用奇数,屋面使用蓝色琉璃瓦)②在空间组织上,通过轴线及空间对比手法的运用,明确突出主体。

(举例分析)③大片的松柏在创造肃穆、静谧的环境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艺术手法:1 采用宏大的用地规模故宫960×760 天坛1650×1723 2130公顷比皇帝高,创造“天”的气氛2 总体布局轴线偏东3 从建筑形象表现“天”4 创造崇天的境界提供了两个看天的视点祈年殿和圜丘同时又用丹陛桥来连接圜丘和祈年殿形成了一条“看天的路线”5 运用了一些列象征的手法A 祈年殿的珠子圜丘的台基的直径圜丘的地面铺石的尺寸都是阴阳的极限B 几何图形的象征内外坛墙的形式是北圆南方体现“天圆地方”C 方位象征建筑主建筑坐北朝南最高等级斋宫坐西朝东次之丹陛桥神道为正中御道王道分别在西东——突出皇权和天的关系,另牌位,版的位置。

D 色彩象征祈年殿的三重殿(蓝色)反映出天不是神圣的色彩而是理性的光彩天坛体现的“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绿化的大量运用和建筑数量和体量上的少来充分体现“天”,通过主轴线来控制建筑,同时用扩大台基来表现建筑。

不以形象取胜,而以境界取胜有的节省“无”上做文章物质功能简单精神功能复杂3、试论述故宫建筑群的主要建筑艺术成就。

117故宫建筑成就:①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②院的运用与空间变化——以建筑围绕成院—一个闭合空间,作为单元;若干院组成建筑群;各个院的空间尺度加以变化对比来产生不同气氛:这些是中国古代建筑布局的又一特色。

③建筑形体尺度的对比——突出主体;④富丽的色彩和装饰;⑤技术设施故宫建筑群是现在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宫殿建筑。

它的主要成就包括:1)规模宏大、布局严整。

仅以宫殿的核心部分紫禁城为例,它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

根据宫廷建筑的一般习惯,故宫也可以分作皇帝处理政务的外朝和皇帝起居的内廷两大部分。

故宫中的乾清门,就是外朝和内廷之间的分界线。

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前有太和门,两侧有文华殿和武英殿两组宫殿。

内廷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它的两侧是供嫔妃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

故宫的这种总体布局,突出地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制“前朝后寝”的制度。

2)建筑群组合方式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群体设计思想。

整个故宫的设计思想突出地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例如,主要建筑除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外,特别强调其中的“三大殿”,“三大殿”中又重点突出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

为此,在总体布局上,“三大殿”不仅占据了故宫中最主要的空间,而且它前面的广场面积达2.5公顷,有力地衬托出太和殿是整个宫城的主脑。

再加上太和殿又位于高8米分作三层的汉白玉石殿基上,每层都有汉白玉石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

使太和殿显得更加威严无比,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气象非凡。

至于内廷及其它部分,由于它们从属于外朝,故布局比较紧凑。

3)辉煌的建筑单体艺术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

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

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

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4)建筑色彩的巧妙运用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

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

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

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

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

故宫在这种色彩体系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并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在华北平原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无比动人的。

当然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

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

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

基于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总体布局:①故宫长960米,宽760米,占地72万平米(周边环绕城墙和护城河),四周四门为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宫城中轴线上有五个主要的门,依次为天安门,端门,午门,乾清门,神武门,其左右为东西华门.以乾清门为界,南半部为前朝,北半部为后廷.②外朝部分,分前朝,外廷,组成为太和门庭院,前三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③内廷部分,分三路.中路,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东西六宫(嫔妃住所),养心殿(皇帝住所).西路,慈宁宫,慈宁花园(太后住所),寿安宫,寿康宫(太妃住所).东路,后三宫(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乾隆花园,(均为乾隆住所).其他,斋宫,东五所,西五所,南五所.建筑特点:①占据最显要的地段,从总体的布局上体现了"择中立宫"的思想.②采用了宏大的规模,占地72万平米,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宫殿,大约12000~13000间房子,现存9000多间.太和殿前的庭院35000平米,远超西方广场的规模.③从布局来看采用了很严整的(整饬)布局.A突出了中轴的空间序列,其中轴线是世界城市史上最长的一条中轴线.B采用了层层封闭的规划形象,层层分隔产生了深远的空间.C尺度的处理也很严谨,外朝空间是内廷的四倍,比例为9:5,象征"九五之尊".④体现了一整套的礼制要求."择中立宫""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三朝五门".⑤运用了阴阳五行等象征手法.首先体现了阴阳两极(外朝,阳,阳数1,3,5,7,9.内廷,阴,2,4,6,8,10).另外,四象,"四灵之地".东西十二宫,"十二星宿".乾清宫――天,坤宁宫――地,等等.⑥运用了其它的艺术手段.雕刻,绘画,文学等.4、试举几例说明中国古塔的类型及特点175在类型上大致可分为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以及小乘佛教的佛塔几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