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农家妇女“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孝在农家事迹

合集下载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董小妹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董小妹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董小妹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六年如一日的服侍瘫痪在床的婆婆,任劳任怨,从不言弃,她的孝心感染着周围群众,她的事迹传遍乡里,她就是董小妹。

董小妹,今年50岁,原来家住晨光村滩塘组,拆迁后安置在顺园三村。

在这个安置小区里,只要提起她,没有一个人不对她交口称赞,没有一个人不为她孝老爱亲的事迹而感动。

今天,就跟随我们的镜头来认识一下这位远近闻名的道德模范。

董小妹家中6人,丈夫外出打工,收入并不稳定,培养三个子女读书让这个家庭捉襟见肘,于是董小妹在拆迁后还在几十里外的百丈找了个地方养猪贴补家用。

那是生活虽然忙碌,却也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中其乐融融。

而一次意外却让这个家蒙上一层阴影,2003年,婆婆不慎摔倒造成股骨骨折,家里不仅花费了大笔的医药费,婆婆还从此瘫痪在床,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董小妹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自幼就懂事乖巧、善解人意。

作为长媳,她一肩挑起对婆婆的赡养服侍任务,而这一挑就是整整六年。

每天,董小妹的生活是繁重而忙碌的。

早晨四点半起床,第一个任务就是赶往几十里外的养猪场喂猪,无论春夏秋冬,有时甚至披星戴月。

回来后顾不上洗漱整理,就要给家里人安排早饭,乘这个空隙,她要把婆婆替换的絮布拿出去清洗,有时一晚上有十几块,碰到阴雨天,董小妹经常要拿电热器把絮布烘干。

晾晒完絮布,董小妹开始服侍婆婆吃早饭。

说是吃早饭,其实是喂早饭,因为已经上了年纪,加上长时间的瘫痪在床,婆婆的生理机能已经老化,语言能力也几近没有了。

但幸好的是她的肠胃功能还不错,所以董小妹时不时地给她变换花样,尽量让她吃的舒心些。

吃完早饭,董小妹还要给婆婆按摩擦洗身体,因为长时间的平躺,身下很容易生褥疮,而瘫痪六年,婆婆的身上始终清清爽爽,这绝非一日之功。

原本因为婆婆,家里请过一段时间的保姆,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是外人呢。

看着保姆照顾的不尽人意,于是董小妹毅然辞掉了保姆,宁可自己多吃点苦,多受点累,也不让婆婆遭罪。

一位普通农家妇女“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孝在农家事迹

一位普通农家妇女“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孝在农家事迹

一位普通农家妇女“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孝在农家事迹一位普通农家妇女“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上帝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放了一盏灯,点燃了这盏灯,照亮了亲人,也照亮了自己。

她,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却用柔弱的肩膀独自扛起了整个家庭生活的重担,是什么让她如此坚强?是人性释放的光辉,道德迸发的力量,让绕指柔化作了百炼钢!她叫xxx,xx县xx镇xx村人,出生于1954年,现年58岁。

数十年来,她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照顾病母无微不至,用自己的行为,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道德之歌!一、突逢变故,恪尽孝道,放弃事业心中难舍。

本来,xxx的家庭生活虽不富裕,却也很安宁。

但天有不测风云,接二连三的变故,打破了这份安宁。

2000年,xxx的母亲突患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急需有人照料。

因父亲业已于1998年亡故,自己又忙于教学工作,一对儿女还在上学,照顾母亲的责任就更多的落在了丈夫xxx的身上,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母亲长期就医问药,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经济状况更是每况日下,丈夫因不堪生活的重负,决然的向她提出了离婚,从此,生活的重担就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

为了照顾好母亲,她不得不自己出钱请了代教,这让她本就不到一千元的工资,再除去代教的酬劳,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而让她更心痛的是她从此不得不离开了神圣的三尺讲台,离开了自己热爱的教师工作。

据她自己回忆说:“在最初离开的日子里,眼前呈现的总是这孩子们一张张如花的笑靥;耳边萦绕的总是孩子们一声声亲切的问候;脑海里总是浮现着孩子们一幕幕好学的情景。

”至今每每想起,心里就充满了眷恋与不舍,但为了恪尽孝道,照顾好母亲,她毅然放弃了自己珍视的事业,义无反顾、无怨无悔!二、雪上加霜,数载如日,照顾母亲无微不至。

20xx年,xxx的母亲因摔跤导致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对这个家庭来说,然而,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201x年丈夫外出做生意,亏了不少钱,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而且在外面还欠了不少钱。

有关孝老爱亲好媳妇模范事迹材料(5篇)

有关孝老爱亲好媳妇模范事迹材料(5篇)

有关孝老爱亲好媳妇模范事迹材料(5篇)孝老爱亲好媳妇模范事迹材料1苏换弟是居住在运城市盐湖区王范乡下马村的一名一般居民。

她1978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收获为“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的天伦之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8年,家庭的“顶梁柱”的丈夫因病撒手西归,只留下老迈的婆婆,年幼的孩子和孤苦无依的她,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她的身上……当时她的女儿七岁,而儿子只有五岁,她看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还有年迈的婆婆,心里有说不出的苦,但她忍了下来。

她决心自己好好干,肯定可以养活得了两个孩子还有年迈的婆婆。

当时家里有十几亩地,她就辛辛苦苦种起地来,可是地里有的活是她一个女人家根本干不了的,而且一年下来,地里的收获也不大。

她想,这样可不行,孩子们越来越大,也到该上学的年龄了,以后的开销会很大,就地里的一点点收入根本不够家里的平常开销。

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村里立了集会,她就和婆婆商议“要不在集会上卖东西吧?”,可是至于卖什么呢?她就和婆婆在集会上转了一圈又一圈,最终发觉有一个老婆婆卖韭菜盒子,看着生意还特殊的好,她就确定也卖菜盒子试一试。

摆了几次摊之后,发觉生意确实还可以,她就坚持了下来。

家里的日子也逐步得到了改善,但孩子们正在上学,家里正是需要钱的时候,所以她就又开头卖凉粉,凉皮,想把日子过得更好。

在她出摊的日子里,婆婆在家也没闲着,每天为了择韭菜、洗韭菜、泡粉条,和面,搞好后勤服务。

为了多赚点钱,风里来雨里去,她几乎每天都出摊,逢一四七去冯村赶集,二五八去王范赶集,三六十在本村赶集。

每个月也只休息三天,就在这三天里,她也不能闲下来,给婆婆和孩子洗洗涮涮,整理整理家里,还要出去买点材料。

寒来暑往,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

在她的坚持努力下,家里盖起了五间新居子,女儿出嫁了,儿子也娶了媳妇,如今也当上奶奶了。

她虽然挣了点钱,但身体也累垮了,腿关节疼得有时候都走不了路,手上的关节肿得像根香肠,不过她心里还是美美的,由于孩子们都长大了,也都成了家,婆婆也是红光满面的。

孝老敬亲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孝老敬亲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孝老敬亲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实用】孝老敬亲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精选9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事迹材料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

那么事迹材料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孝老敬亲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孝老敬亲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篇1彭露瑾,女,汉族,1986年9月出生,丫普龙村委会丫普龙村小组村民,现系丫普龙村委会副主任。

从小因父亲病逝,母亲改嫁,紧靠奶奶抚养并供其上学,这些磨难使她从小就形成了乐善好施,尊老爱幼,性情率真,热情开朗的性格。

在村民眼里,她是个好孩子,在奶奶眼里,她是个好孙女;在亲朋好友之中,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没有人不肃然起敬。

她的的确确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敬老孝亲、和睦邻里的好榜样。

一、她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好青年彭露瑾从小因为学习成绩优秀,村里很多家长慕名而来,要求她为其孩子补习功课,她每次都将自己所学所悟知识不厌其烦的讲给他们,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技巧一一传授给他们。

很多孩子因此取得很大的进步。

大学毕业后,因为学的是英语专业,很多孩子都纷纷要求她辅导他们的英语,彭露瑾不管多忙,只要一有时间,她就到需要补课的孩子家里辅导他们,从不收一分钱。

村民苗大娘因为丈夫瘫痪,子女又不尽赡养义务,致使苗大娘悲痛欲绝,多次想轻生。

她听说此事,急忙跑去他们家了解情况,一边做子女的思想工作,一边开导苗大娘,并把自家的粮食钱物拿去给苗大娘应急,帮苗大娘洗衣、做饭、打扫卫生。

直至她的子女主动提出照顾二老起居生活她才放下心来。

隔壁村村民孔德荣,家境困难,自身患有间接性精神病,父母年老体衰,女儿幼小,妻子为此曾多次想离家出走。

她听说此事,一边做他妻子的思想工作,一边连忙向村小组反映,响应村民捐资捐款帮助其治病,帮他们一家渡过难关。

二、她是一位恪尽孝道的好女儿从小因为父亲生病瘫痪在床,母亲也患有间接性精神病离家出走,她除了好好学习之外,回到家里就给父亲做饭,给父亲按摩,天气好了,就把父亲弄到院子里晒晒太阳。

2024年孝老爱亲主要事迹

2024年孝老爱亲主要事迹
孝老爱亲主要事迹2
年幼的儿女是妈妈最大的牵挂,妈妈则是儿女最大的依赖。在我们还在慨叹时光都去哪了的时候,妈妈已经是皱纹满脸,步履蹒跚。此时,儿女就成了妈妈晚年幸福生活最坚强的后盾。在盘山县坝墙子镇八里村,有一位年逾花甲的普通农村妇女——xxx,她十几年如一日地照顾年迈母亲、脑瘫妹妹和患有脑血栓的丈夫,每天忙得像停不下来的钟摆,却始终无怨无悔,她孝老爱亲的事迹在乡邻间传为佳话。20xx年12月,xxx被市民政局、市老龄工作办公室评为“孝亲敬老之星”。
丈夫更是倍受打击,病日益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呼吸靠氧气,她看在眼里,痛在心中,默默无闻的照料老公,直到20xx年7月,老公也丢下她离开了。一个女人的伤心艰辛无处诉说!不幸接二连三,公公在儿子走后的一周卧床不起,她又带公公求医,皮肤癌到了公公眉心间,无钱医治回家后,她每天都要一口一口喂饭,为他洗衣服,晚上不间断的上药。为死去丈夫赡养父亲,20xx年11月公公又走了,十年间她送走了四位亲人,村里人都说:“她这回没牵挂了,该去儿子家安度余生了。”不料她没走,她又把丈夫的无儿无女四叔接回家,她要替张家独苗的丈夫赡养完最后一位亲人,她才能踏踏实实的去儿家享清福。
为了更好的方便照顾,我们把婆婆从上海肿瘤医院转院回到福州肿瘤医院,于是,我利用周末时间,带着孩子去看望她,安慰她,让她心情舒畅。看着婆婆那消瘦的脸颊以及脱落的头发,我总是偷偷躲进卫生间止不住的.泪流满面。接下来的日子,婆婆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医院发了病危通知书,我们只好带婆婆回周宁。可是,在家的每个晚上,婆婆总是全身痛的睡不着,但为了不影响到我们,她咬着被角强忍着不发出声音。在家人的极力劝说下,婆婆才肯住到周宁医院。每天下班后,我总是换着花样,精心熬制各种营养汤送到医院,并一口一口地喂给老人吃,由于并发症感染,婆婆满嘴都溃疡了,根本无法张大嘴巴,我只好用吸管让婆婆慢慢的吸。由于病情扩散,婆婆全身不能动弹、大小便失禁。婆婆是个爱干净的人,每天都要给老人换好几次床单、裤子。忙活完婆婆我再回家忙家务,忙孩子。休息日全天伺候,婆婆爱吃什么,我就买什么,照顾的间隙逗老人说笑,婆婆的心情也好了很多,婆婆逢人便说:“有女儿不如有个好儿媳,我家媳妇待我比亲闺女还亲。同病房的人也都说,跟亲闺女一样。

农村孝顺媳妇先进事迹

农村孝顺媳妇先进事迹

农村孝顺媳妇先进事迹
农村孝顺媳妇的先进事迹有很多,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例子:
1. 黄丽娟:黄丽娟是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板城村人,她嫁给丈夫后,一直致力于孝敬公婆和照顾家庭。

黄丽娟在孝敬公婆的同时,也注重自己的发展,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中专文凭,并能够胜任家庭理财工作。

黄丽娟的孝顺和努力工作不仅得到了公婆的赞扬,也赢得了全村人的尊重和称赞。

2. 邓永香:邓永香是湖南省常德市梅溪乡杨家桥村人,她自小丧父,母亲重病,邓永香回到家乡后,一直悉心照料母亲的生活起居。

邓永香的孝顺和责任感感动了村民,她成为了全村的榜样。

同时,邓永香也积极参与农村发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为家乡做出了很多贡献。

3. 李秀莲:李秀莲是四川省彭山县两河镇白岩村人,她从小和父母一起种地,十分孝顺。

父母年事渐高后,李秀莲坚持放弃工作外出打工,专门照顾父母。

她每天清晨起来给父母做饭,然后带父母去地里劳作,晚上再悉心照料父母的饮食和洗浴。

李秀莲的孝顺事迹感动了很多人,被当地村民誉为“最孝女儿”。

这些农村孝顺媳妇的先进事迹,展现了她们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和对亲人的关爱,也向我们传递出了传统孝道的力量和农村女性的责任与担当。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篇一: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1)】以实际行动诠释孝道--记涪阳镇火石岭村孝老爱亲模范曹汝芬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曹汝芬同志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年近90岁高龄的父亲身上。

他用热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曹汝芬同志,女,现年46岁,系涪阳镇火石岭村五社普通农村妇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曹汝芬的父亲在75岁时突患脑梗塞,言语不清,行动不便,全靠曹汝芬夫妇照顾护理,而且这一病就是卧床十多年。

曹汝芬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就在父亲的病床前铺设了一张床,和母亲一起共同帮助父亲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

每天都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必须的护理步骤。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曹汝芬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

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护理,曹汝芬老父亲以86岁的高寿辞世。

十多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的照顾父母的感人事迹在涪阳镇广为传颂,但凡认识曹汝芬和听到他事迹的人,无不感受到来自心理的巨大震撼,受到了全镇父老乡亲的一致赞誉,在涪阳镇树起了孝老爱亲的榜样。

在悉心照料卧病在床双亲的同时,曹汝芬还特别注意家庭的和睦。

曹汝芬的两个妹妹一直在外出务工,且嫁出去之后也有自己的赡养义务,因此对于双亲的赡养,曹汝芬夫妇一直都坚持自己独立承担。

耐心的侍奉老人吃喝拉撒,从不让老人受一点委屈,受一点伤害,毫无怨言的侍奉老人在床前。

对此老人有时深感内疚,但她总是抚慰老人:“家里事我来操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就安心养病吧”。

多年来,处在这样的家庭中,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面对父母的病,她心中也有过苦痛,生活也充满累与忧,但曹汝芬一想到他们是自己的父辈,他们与自己血脉骨肉相连,作为家中的主心骨,她不能垮。

农村孝顺媳妇先进事迹材料范文(通用3篇)精选

农村孝顺媳妇先进事迹材料范文(通用3篇)精选

农村孝顺媳妇先进事迹材料范文〔通用3篇〕农村孝顺媳妇先进事迹材料范文〔通用3篇〕农村孝顺媳妇先进事迹材料1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二十年如一日伺候公公婆婆,一如既往,无微不至,从不言弃,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事迹传遍全村,她就是轩庄村孝顺媳妇王桂莲。

王桂莲,现年52岁,性格开朗随和,婆媳关系非常融洽,在家以种地为主,丈夫常年外出务工,家里的事情全靠她人承当,上有80多岁双腿残疾的婆婆,下有刚刚学会走路的孙子,家里所有的事情全靠她一个人。

婆婆是个急性子,由于难以接受自身残疾的现实,常耍性子,发脾气。

王桂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婆婆想不开,寻短见。

于是日夜陪伴婆婆,苦口劝导,耐心疏导,对婆婆说“残疾也要过日子,什么困难咱不怕,我会伺候你。

〞在她不断的鼓励劝导下,婆婆慢慢摆脱了阴影,树立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走上了生活的正轨,儿子也坚强的面对充满希望的每一天。

不管再忙再累,她每顿饭第一碗总是盛给婆婆;做饭总是依着老人的口味,烧得软烂可口。

夏天,她坚持每天给老人洗澡;冬天,怕老人冻着,她在老人房间里生上炉子,买来电热毯。

特别婆婆身体不好,她还专门买来补药为老人每天熬制,亲自喂老人服下。

婆婆的身体在她的精心调理和照顾下,越活越有精神。

很多时候,丈夫不在家每天忙完地里的农活后,还要回家给老人端茶倒水、洗衣做饭,忙碌几个孩子的饮食起居,还有一个生活不能自立的儿子,很是辛苦。

有人还说〞你家婆婆生了好几个子女,你干嘛不让他们轮流照顾老人,你一个人多辛苦。

〞她告诉他们,“谁家没有老人?谁没有年老的时候?在我们家。

孝道是最靠前的。

没有孝心,家里就和睦不了。

我伺候老人,只是做了天下儿女最应该做的事情〞。

她不但教育子女孝敬老人,以身作那么,婆媳、妯娌、兄弟姐妹团结友爱,夫妻平等、互帮、互助、互爱,关爱子女,既管又教,培养子女良好的道德,还十分关心、帮助邻居,礼貌待邻,以邻为友,从不干扰邻居的正常生活,不挑起事端,不搬弄是非。

孝老爱亲(女性)事迹材料五篇

孝老爱亲(女性)事迹材料五篇

孝老爱亲(女性)事迹材料五篇【篇一】**,女,**省**市**县地方税务局稽查局科员。

多年来,她无微不至、无怨无悔地护理身患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年迈多病的婆婆和罹患癌症的哥哥,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之歌。

1976年,**的母亲不幸去世,年仅11岁的她带着弟弟艰难度日,相依为命,还要照顾身患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

由于父亲有时神志不清,连自己的亲生儿女都分不清,所以**时常遭到父亲的无故打骂,但是她从来没有埋怨父亲,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孝心和毅力支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她每天早上5点钟就要起床生火做饭,然后帮助弟弟穿好衣服。

忙完这一切,她才草草吃完早饭,带着弟弟急忙往学校赶。

学校离家有十多公里山路,来回要走近4个小时,每逢下雨天,弟弟上学放学就全靠她背。

下午放学回家已是6点多,**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父亲的病情,然后开始熬药、做晚饭、替父亲和弟弟洗衣服。

直到晚上10点后,她才有时间做作业。

每天深夜,她还要起床好几次做去看父亲和弟弟是否安好。

所有的苦和累,**都强忍着,因为她不想影响父亲的病。

80年代末,**与丈夫刘克勤结婚。

婚后,婆婆不幸患上癌症,生活逐渐不能自理。

**主动承担起照顾其婆婆的重担。

白天,她要经常为婆婆擦洗身体,按时给婆婆熬药,细心喂婆婆吃药,每2至3个小时要帮助上一次厕所,翻一次身;晚上,她要清洗尿布、褥子,还要打扫室内、清洁卫生。

伺候婆婆吃喝洗漱不是什么难题,可是伺候她大小便却成了难题。

刚开始的时候,婆婆说什么也不让。

**对婆婆说:我是晚辈,您是妈妈,女儿为妈妈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在她的劝说下,婆婆打消了顾虑。

有一次,婆婆便秘,**二话没说,戴上手套为老人抠便,老人顺利地便了出来,她则累得满头大汗,老人感动得老泪纵横。

为了排遣老人的寂寞,她还经常推着婆婆到户外晒太阳、看秧歌,和周围的老人交流。

有时她看到老人的心情不好,就想方设法逗老人开心,直到老人乐了为止。

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婆婆虽然长时间躺在床上,可是从未生过褥疮,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好。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5篇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5篇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5篇【篇一】xx,女,1946年出生,xx市下西号乡石河子村村民。

1966年由于产后调离不当,xx患上了严重的产后综合症,浑身无力,腿脚经常抽搐,吃喝拉撒全靠丈夫照料,直到6年后北京医疗队来这里才免费为她治好了当时很难治愈的产后风。

1997年,xx的丈夫丈夫患肝硬化不幸去世,一年后,患有先天性脑瘫的孙女张娟出世了,得知自己孙女是脑瘫的情况后,儿媳妇扔下女儿离家出走,自己的儿子也由于过度劳累于2011年10月患急性肝硬化去世。

残酷的现实摧残着老人的生活,却没有击垮这位古稀老人坚强的意志,她用执着的信念无私的照顾着张娟,为张娟洗衣做饭、擦屎端尿,带着她用积攒下来的低保和借来的钱一次次的外出求医,直到张娟病情有所好转。

xx,一位坚强真诚、朴实厚道、勤劳善良的老人,用孱弱的肩膀坚强的撑起了孙女张娟一片晴朗的天空。

“老奶奶了不起啊!”提起xx,xx市下西号乡石河子村的村民个个竖起大拇指。

现年71岁的xx,本该是颐养天年、儿孙绕膝,却默默承担着照顾脑瘫孙女张娟的重担,一照顾就是十六年,她用自己年老孱弱的身躯为瘫痪的小孙女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

她的事迹感染着周边的乡亲,大家因此亲切地称她为“最美奶奶”。

“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初见xx,她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身躯,稀疏的牙齿让我们体会到她这么多年的艰辛与不易。

得知我是乡上的干部,她握着我的手一个劲地道谢,我很不理解为什么她会如此激动,也使我并没有为她做什么而感到难为情。

她热情的招呼我进屋,并不宽敞的屋子摆着漆面斑驳的木桌和衣柜,唯一值钱的家电就是一台老式彩电,炕上整齐地摆着几双布鞋,看起来针脚很细腻,我感觉xx是一个心灵手巧的老人。

一个约摸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见到客人,围着又拍手又跳舞,说起话来伴着傻呵呵的笑声,我想这应该就是xx患病的小孙女。

xx虽然已到了古稀之年,但看起来十分精神。

1965年,19岁的xx与丈夫结婚,婚后生活幸福美满。

一年后,第一个儿子出生了,由于月子期间调理不当,xx患上了严重的产后综合症,浑身无力,腿脚还经常抽搐,吃喝拉撒全靠丈夫照料。

镇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

镇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

镇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3篇镇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第1篇,女,1959年出生,是镇村一名普通农民,她的丈夫现担任村支部书记。

一直以来,夫妻二人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

婆婆、夫妻、小叔一家人和睦相处,幸福美满,把小家庭安排的井井有条。

团结乡邻,遵纪守法,孝敬老人,爱护亲友,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相夫教子,伉俪情深的丈夫同志现任镇政府公务员兼村支部书记,一直在做村里的工作,忙别人家的事多,忙自己家的时间反倒少。

但对丈夫表示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而且从无怨言。

她十分尊重体谅丈夫,认为丈夫的工作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对全体村民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对他们诺言的实践。

做为一名家庭主妇,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__妇女的传统美德;作为媳妇,她恪守妇道,对老人虚寒问暖,还经常陪老人谈心,做她精神上的支柱;作为长嫂,她含辛茹苦地照顾残疾的弟弟三十多年,真正的是长嫂如母;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从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女生活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儿女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

为响应国家号召,顺应国家义务兵政策,家中的小儿子初中毕业就被夫妇送到部队锻炼,至今十几年都仍在部队服务。

大儿子自己创业带领村里的年青人搞运输,让群众们走向了脱贫致富之路。

她的贤惠和支持,也得到了深情的回报。

在他们这个年龄像他们这样自由恋爱的并不多,所以也比别的夫妻更有些情调。

特殊日子里,只要方便都会买些小东西哄妻子开心,虽然并没有多贵重,但他的情意让妻子非常感动。

平常只要他有空在家,总是修修补补,干这干那,承担起丈夫在家应承担的职责,对于孝敬老人、教育孩子、处理邻里关系,他总是与妻子一起商量,互相配合,二人互敬互爱互商互谅,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

二、尊老爱幼,家中模范的两儿一女如今都已成家立业,家中还有一个年迈的婆婆和瘫痪的弟弟。

年迈多病、无儿无女的伯母也一直是他们照料直到过世。

婆婆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从嫁过来就开始照料瘫痪的弟弟,那个时候他弟弟只有几岁,由于脑部神精被压迫致使双腿不能行走甚至站都站不起来,夫妇三十多年如一日的照顾他的衣食住行,并带他四处医治。

孝老敬亲事迹材料6篇

孝老敬亲事迹材料6篇

孝老敬亲事迹材料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学习总结、实习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e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 such as learning summary, internship report, work plan, experien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 please pay attention!孝老敬亲事迹材料6篇当我们书写事迹材料时需要以生动的文字描绘出此人的伟业,才能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的奋斗精神,在动笔写事迹之前,我们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孝老敬亲事迹材料6篇,供大家参考。

孝老爱亲的先进事迹8篇

孝老爱亲的先进事迹8篇

孝老爱亲的先进事迹8篇一份出色的事迹材料能够起到宣传典型,评选先进的作用,咱们在撰写事迹材料的时候务必要强调字句精准,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孝老爱亲的先进事迹8篇,供大家参考。

孝老爱亲的先进事迹篇1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她是家中老人的细心家长,知己挚友,对老人真心呵护,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她就是东经路社区海宁路的居民张静兰。

她直爽热情关心着孩子的心情,从没有因为成绩不好,打骂过她的孩子,成绩不好时,她会笑着说:没关系,只要努力了就行。

成绩好了她就说,继续努力,我女儿一定行。

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晚上上晚自习,晚饭要在学校吃,我那时候胃不好,吃的不舒服了胃就痛,妈妈怕我难受,每天下班后,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下雪,做好可口的饭菜骑着自行车每天坚持给我送饭,三年来从没间段过。

晚上自己回家时,在小区门口都会看她的身影,然后和我一起慢慢走回家,边走边聊一些学校的事情,就像一个大朋友一样,我也会把学校和班里的事情和妈妈讲一下,妈妈总是在认真的听,和我聊。

上高中时,由于房子小妈妈和我住一间房,我写作业时,妈妈就要在外面的厅里等侯,冬天暖气不好,妈妈就裹个大衣在那里坐着,把电暖气放到我的旁边,不论到几点妈妈都在那里等着,从没有先睡的时候,有时妈妈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因为早晨妈妈还得早早起来给我准备早点。

在孩子压力大的时候,给予安慰。

也许是一件新衣,也许是一菜肴,也许是一个礼物。

平常的无足挂齿,却体现着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和爱。

上大学后,妈妈跟我说,在学校过集体生活,不要太任性,同学们走到一起是缘份,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做事情要为大家着想,不要只想着自己。

我的学校离家比较近,星期六、日的可以回家,每次回学校时,妈妈都给我做一些好吃的东西带上,让我给宿舍的同学带回去,因为她说,你的同学家大多数都不在本地,你想吃可口的,一个电话,中午就可以吃到,但她们离家远,学校的饭菜又不可口,带些回去给她们吃吧,问问她们想吃什么,然后我给你们做。

【精品文档】孝敬公婆好媳妇事迹-word范文 (17页)

【精品文档】孝敬公婆好媳妇事迹-word范文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孝敬公婆好媳妇事迹篇一:孝敬公婆的好媳妇余美珍【十佳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材料】孝敬公婆的好媳妇——记汀祖镇桂花村村民余美珍在汀祖镇桂花村上畈湾,人们总能看到一个永远奔波忙碌的身影和一张笑意盈盈、亲切可人的脸庞,她就是余美珍。

村里人说起勤劳致富、孝敬公婆、贤惠能干的余美珍,无不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都公认她是人们学习的楷模,被村里人誉为孝敬公婆的好媳妇。

结婚20多年来,余美珍一直与公公婆婆在一起生活,对家里的老人非常孝顺。

从过门到现在,从没有跟老人顶过嘴、吵过架、耍过脾气、红过脸,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主动征求老人的意见。

多年来,她无怨无悔的扛起了照顾公婆、操持家务的重担,一年四季,春种秋收,余美珍起早贪黑,既要照顾家里,又要下地干活,左邻右舍都说余美珍是一个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儿媳!余美珍孝敬公婆的事,还要从她刚过门的那一年说起。

1989年,余美珍的公公因病在黄石市第五医院住院,病情危重,医院都下了病危通知书,家人都默默地准备着后事。

那时余美珍的丈夫家经济状况非常差:丈夫徐兴武弟兄三人,上有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哥哥,下有一个读高中的弟弟,仅仅靠公公一个月几十元钱的退休费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刚过门的余美珍心急如焚,跟婆婆和哥哥说,公公辛辛苦苦了一辈子,没有享过一天的福,现日子慢慢地好转,公公也才61岁,无论如何也要挽救公公的生命!她二话没说,就把结婚时娘家给的压箱钱全部拿出来给公公支付医疗费,感动得在场的婆婆、哥哥流下了眼泪。

她晕车,每天徒步来回几个小时到黄石五医院,精心照顾公公吃药打针,给公公喂饭、端屎端尿、擦洗身子。

余美珍的哥哥每次来看望老人时,都紧紧握着她的手说:“弟妹,你辛苦了。

”在余美珍的精心照顾下,她公公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不久就出院了。

但从此她的公公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与各种药品打交道的日子。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第一篇:“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孙三华,1979年出生,于20XX年嫁到孙村乡新建村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与韦培琦结为夫妻。

婆婆老实淳朴、厚道正直,丈夫韦培琦是一名手艺工,勤劳爱家。

孙三华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亲的教育熏陶下,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和蔼可亲的女孩。

从嫁过来起,婆媳关系一直很融洽。

婚后尽管家境一般,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20XX年丈夫外出做生意,亏了不少钱,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而且在外面还欠了不少钱。

丈夫从此变得消沉起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呆在家里。

孙三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丈夫想不开,从此消沉下去。

于是苦口劝导,耐心疏导,对他说“我跟了你,并不是看中了什么东西,而是看中了你这个人,你的不服输的性格。

”在孙三华的鼓励劝导下,韦培琦慢慢摆脱了阴影,从老本行开始,生活慢慢步入了正轨,债务很快就还清了,而且日子也一天天红火起来了。

但是祸不单行,又一次的灾难又降临到他们的头上,20XX年5月,孙三华的婆婆因病高烧三天不起,家里人看遍了附近的大小医院都没有起色,最后送到了芜湖弋矶山医院,高烧是退了,但从此却落下了后遗症,从此半身不遂,说话口吃、手脚僵硬,吃饭、穿衣、梳头、起床这些最简单的事都不能自理。

于是,她开始担负起了给婆婆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

自20XX年5月婆婆生病至今已四余年,孙三华一直待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然而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

当初,孙三华既要服侍婆婆,又要把家里农活也带上,农忙季节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后出去做会儿事,晚上要收拾家务到很晚才休息,她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毫无怨言,没有抱怨,她知道:自己还年轻,只要吃点苦,一切都会有的,日子也会好起来的。

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多么简单而又现实的要求。

道德故事陈进梅

道德故事陈进梅

道德故事-----全国孝老爱亲模范陈进梅的先进事迹没道德没德行,人活在世上有啥意思。

凭借着这朴素的信念,她用柔弱的肩膀,坚强地抗起了生活的全部重担和两次不幸的命运,这个善良朴实的陕南女子用什么感动了大家?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陈进梅。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一个重病的老人,两个瘫痪的男人和三个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陈进梅。

20年间,陈进梅用质朴的亲情,坚强地支撑起了这个不幸的家庭。

陈进梅是商洛镇安县典史村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1991年7月的一天,正在劳作的丈夫王定军被滑塌的土石压埋,终身瘫痪,祸不单行,王定军的奶奶又患上了肺气肿,生活不能自理。

大人卧床、孩子还小,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陈进梅一个人身上。

因为不忍心拖累妻子,王定军多次提出离婚,但陈进梅始终不答应。

第三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镇安县结子乡典史村村民陈进梅:我再走的话,小孩就成孤儿了,之所以我考虑这么多,才不能走。

同村的尹本银被陈进梅的善良感动,提出要跟陈进梅重组家庭,和她一起承担生活的重担。

再三思量后,陈进梅和王定军离了婚,和尹本银登记结婚,但条件是继续照顾前夫王定军一家。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命运再一次捉弄了陈进梅,1999年冬天,尹本银上山采石时不慎跌入河谷,造成下肢瘫痪。

为了三个孩子、老人和两个瘫痪的男人,善良的陈进梅再次与命运抗争,毫无怨言的照顾着一家老小。

陈进梅的前夫王定军:到现在二十年来,一家人全靠进梅照顾,要是没有进梅照顾的话,没有今天。

第三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镇安县结子乡典史村村民陈进梅:人家好了你跟人家,人家瘫了你把人家甩了,这叫真正没良心没道德。

当然结婚离婚很自由,但是人还是要有道德,有德行,没道德没德行,人活在世上有啥意思?这份道德的力量支撑着陈进梅默默坚守了20年,无怨无悔的照顾着前后两任丈夫、老人和孩子,40岁的陈进梅言语不多,但她却用朴实无华的真情,为我们诠释着爱的真谛。

罗福沟乡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罗福沟乡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罗福沟乡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她叫李彩菊,43岁,是罗福沟乡汤土沟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

多年以来,她始终坚持“肚量有多大,福气就有多大”这一信条,不怕吃苦、不怕吃亏,并身体力行,用她最淳朴的方式及博大的胸怀和丈夫二人孝敬父母,和睦兄妹,团结邻里,遵纪守法,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子女做好榜样。

她在正值如花的年纪嫁给了丈夫,那年她二十四岁,丈夫一家兄弟姐妹有五个,上有年迈的公公和患病的婆婆。

常言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家孝顺自己的父母,深得父母疼爱,到了夫家也同样恪守敬老美德。

老人上了岁数,有时难免话多唠叨;有时有所偏袒个别子女;有时过分要求,但每当遇到这些情况,她从不和老人计较小节,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做好一个媳妇份内的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后来公婆的年纪也越来越大,身体也慢慢不如从前,膝下虽说子女成群但也各自成家独立,所以老人家的赡养问题也就摆在了面前,她考虑到其它哥哥嫂子常在外打工和他们的孩子也马上成家立业等问题,都没有比自己照顾老人更合适的了,常年在家的她毅然地承担了独自赡养老人的义务。

她从不让亲人为家庭琐事困扰,尽力做好家务事,保证一家人和睦相处。

结婚几十年,李彩菊把所有的情感都投入到一家人身上。

从结婚到现在,她和公公婆婆感情深厚,坚持每日端茶送水,融洽相处。

公公婆婆如遇生病住院,都是由李彩菊一手操持,常常是当她照顾晚丈夫回来又忙完家务事情,已到深夜。

对此,婆婆有时深感内疚,李彩菊总是安慰她“家里事我来操心,一切都会好起来,你请放心吧。

”在村上,邻居的大小事情也都喜欢找她帮忙,她都能尽心尽力一帮到底,有孤寡老人她问寒问暖,成为他们的贴心人,受到邻里的爱戴。

只要谁有困难,有求与她,李彩菊都会给予热情帮助。

她有个儿子如今也上了高中,在加上赡养两位老人,公公有心脏病,婆婆也患上了白内障,两位老人常年的医药费也是不小的问题,她和丈夫商量后,毅然决定多租些地种,两个人于是便租了一百亩地,每天起早贪黑,从不休息,但就是在这种重担下,她仍然坚持着每天能给二位老人做上一顿他们喜欢吃的饭菜。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一般农村妇女)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一般农村妇女)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一般农村妇女)孝老爱亲事迹材料XXX,女,现年X岁,家住XXX乡XXX村X组,是一名普一般通的农村妇女。

在她看似一般的外表下面,却拥有一颗仁慈、顽强的内心,使她用坚贞和无悔书写了绚烂的青春。

天降噩耗,结发妻不离不弃1989年,XXX与丈夫XXX成婚,1990年3月生下一男孩。

1991年6月的一天,丈夫XXX在篮球场锻炼时,双脚勾住篮球架,练习倒立,结果发生了意外,XXX头朝下落地,重重栽倒在篮球场的硬地上。

颈部以下部位当即失去知觉,胳膊和双腿怎么也不听使唤。

忙乱中,XXX和篮球场上的好心人一路,赶快把丈夫送到县石油公司周围一家私立医院,在那里持续医治一个多月,但是,尽管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但没有一丁点康复的迹象。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柔弱的XXX心力交瘁,毫无思想预备,怎么也无法面对眼前的现实。

而且,随着时刻的推移,来自亲友老友劝说XXX离开丈夫的声音也此起彼伏XXX 自己的丈夫也多次含泪劝说XXX离开自己。

但是,XXX望着躺在病床上一动不能动的丈夫,想着一岁多的活蹦乱跳的小孩,通过认真考虑后,她勇敢而坚决地做出了选择:不管丈夫尔后是不是能够治愈,自己将会无怨无悔地与丈夫、与家庭在一路,绝不离去,因为,若是自己真的走了,那个家也就塌了!于是,她把丈夫从医院接抵家里静养,天天伺候在丈夫的床前。

丈夫压力更大,脾气变得暴躁,乃至有些失望。

XXX反复开导他,鼓舞丈夫坚决信心,她相信丈夫必然能从头站起来,奇迹必然会发生。

七年打拼,只为赚钱为夫治病县城的医院医疗水平有限,XXX不甘愿丈夫一生躺在床上,决定自己想方法赚钱,去XX等地大型医院就医。

XXX 把年幼的儿子送到娘家,让亲人替自己照看。

她那么集中精力经营照相馆。

苦难的岁月就此开始,XXX在漫漫人一辈子路上艰巨跋涉,与辛劳相伴,与日月同行,只为心中那一线希望。

从未玩弄过照相机的XXX,手捧照相机就像捧着命根子一样,忠诚地蹲在丈夫床前,在丈夫的口头教授下,一步步把握拍照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普通农家妇女“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先进
事迹|孝在农家事迹
一位普通农家妇女“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上帝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放了一盏灯,点燃了这盏灯,照亮了亲人,也照亮了自己。

她,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却用柔弱的肩膀独自扛起了整个家庭生活的重担,是什么让她如此坚强?是人性释放的光辉,道德迸发的力量,让绕指柔化作了百炼钢!她叫xxx,xx县xx镇xx村人,出生于1954年,现年58岁。

数十年来,她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照顾病母无微不至,用自己的行为,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道德之歌!
一、突逢变故,恪尽孝道,放弃事业心中难舍。

本来,xxx的家庭生活虽不富裕,却也很安宁。

但天有不测风云,接二连三的变故,打破了这份安宁。

2000年,xxx的母亲突患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急需有人照料。

因父亲业已于1998年亡故,自己又忙于教学工作,一对儿女还在上学,照顾母亲的责任就更多的落在了丈夫xxx的身上,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母亲长期就医问药,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经济状况更是每况日下,丈夫因不堪生活的重负,决然的向她提出了离婚,从此,生活的重担就压在了她
一个人的肩上。

为了照顾好母亲,她不得不自己出钱请了代教,这让她本就不到一千元的工资,再除去代教的酬劳,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而让她更心痛的是她从此不得不离开了神圣的三尺讲台,离开了自己热爱的教师工作。

据她自己回忆说:“在最初离开的日子里,眼前呈现的总是这孩子们一张张如花的笑靥;耳边萦绕的总是孩子们一声声亲切的问候;脑海里总是浮现着孩子们一幕幕好学的情景。


至今每每想起,心里就充满了眷恋与不舍,但为了恪尽孝道,照顾好母亲,她毅然放弃了自己珍视的事业,义无反顾、无怨无悔!
二、雪上加霜,数载如日,照顾母亲无微不至。

20xx年,xxx的母亲因摔跤导致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对这个家庭来说,然而,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201x年丈夫外出做生意,亏了不少钱,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而且在外面还欠了不少钱。

丈夫从此变得消沉起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呆在家里。

孙三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丈夫想不开,从此消沉下去。

于是苦口劝导,耐心疏导,对他说“我跟了你,并不是看中了什么东西,而是看中了你这个人,你的不服输的性格。


在孙三华的鼓励劝导下,韦培琦慢慢摆脱了阴影,从老本行开始,生活慢慢步入了正轨,债务很快就还清了,而且日子也一天天红火起来了。

但是祸不单行,又一次的灾难又降临到他们的
头上,201x年x月,xxx的婆婆因病高烧三天不起,家里人看遍了附近的大小医院都没有起色,最后送到了芜湖弋矶山医院,高烧是退了,但从此却落下了后遗症,从此半身不遂,说话口吃、手脚僵硬,吃饭、穿衣、梳头、起床这些最简单的事都不能自理。

于是,她开始担负起了给婆婆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

自20XX年5月婆婆生病至今已四余年,孙三华一直待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然而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

当初,孙三华既要服侍婆婆,又要把家里农活也带上,农忙季节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后出去做会儿事,晚上要收拾家务到很晚才休息,她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毫无怨言,没有抱怨,她知道:自己还年轻,只要吃点苦,一切都会有的,日子也会好起来的。

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多么简单而又现实的要求。

婆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个便桶在墙角,每天一次清洗;婆婆洗澡要备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

看着婆婆表达不准确,生活无法自理,难过又痛苦的样子,孙三华心疼极了。

她不辞辛苦,四处奔波,寻医问药,只要对婆婆病情有疗效的药,不管多贵,她都省吃俭用买来给婆婆服用。

四年多来,孙三华很少在外过夜,都要赶回家侍奉婆婆,否则心理不踏实。

有次内侄结婚,要到娘家帮几天忙,她硬是把婆
婆带到了娘家。

为了让婆婆过得舒心,她买了一台电视机放在婆婆床头,替她清寂解闷。

这些年,丈夫韦培琦在外面包工程,因为事情忙有时情绪不好语言上冲撞了老娘,孙三华劝他“家有一老就是活宝,我们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里暗暗敬佩自己的妻子真是耐得烦呀!雷锋同志曾说:做一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孙三华同志用十年来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为妻为媳之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敬老、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

孝在传颂中放射光芒,在孙三华的精心照料下,婆婆活得很开心,虽然生过大病半身不遂,口齿不清,仍然每天精神很好,身上干干净净。

她经常用别人几乎听不懂的话说:“儿媳妇好啊,儿媳妇好啊!”
现在整个村的人都知道,都说没有孙三华的孝敬之心,她婆婆就活不到今天呀!这个家也就不像个家。

孙三华的孩子,在她的感染下,勤奋学习,在学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十分尊重孝敬自己的母亲。

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庭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

孙三华孝顺婆婆,敬重婆婆的举动,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村民,孙三华的事迹在周边村队广为传颂,大家在传颂中受教育,在传颂中受感动,在传颂中升华思想,在传颂中学习榜样。

有力地倡导了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美德,为创建和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表率,为新建村树立
了榜样。

而孙三华却说“我是普通的农民,没什么文化,靠的是没日没夜的辛勤劳动过日子。

我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的,婆婆就是我的亲娘,我只是做了一个女儿应该做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