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2.2古诗鉴赏1

合集下载

(通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阅读鉴赏满分练 二 古代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doc

(通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阅读鉴赏满分练 二 古代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doc

(通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鉴赏满分练二古代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一、(2015·衡水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11分)晚登江楼有怀李嘉祐独坐南楼佳兴新,青山绿水共为邻。

爽气遥分隔浦岫,斜光偏照渡江人。

心闲鸥鸟时相近,事简鱼竿私自亲。

只忆帝京不可到,秋琴一弄欲沾巾。

【注】李嘉祐,天宝年间进士,授秘书正字。

以罪谪鄱阳,贬为江阴令。

1.诗歌前两联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

解答时,要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将前两联所写的景色进行概括,体会景色的特点,根据景色的特点来揣摩把握诗人的心情。

答案:①碧水边青山矗立,夕阳下有人渡江。

(3分)②喜悦之情。

(2分)2.你怎样理解诗中的“心闲”与“欲沾巾”?请加以赏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把握能力。

解题时,要注意联系诗意和注释理解“心闲”与“欲沾巾”的含义和意蕴,并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①“心闲”表层是悠闲,深层则是苦闷失意。

②“欲沾巾”表现出眷恋京城、渴望再得重用的心理。

③“心闲”与“欲沾巾”并不矛盾,心闲更衬托内心的苦闷。

二、(2015·唐山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11分)野泊对月有感①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提能练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提能练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 唐代诗歌(时间:40分钟满分:88分)一、初盛唐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岘山怀古陈子昂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①,尚想卧龙图②。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注] ①堕泪碣:堕泪碑。

晋羊祜做襄阳太守时,清名远扬,很受百姓的爱戴,且有献策平吴之功。

羊祜病卒,襄阳百姓在岘山建碑纪念,望其碑者,无不流涕,此碑即被人称为“堕泪碑”。

②卧龙图:指诸葛亮的谋略。

此处专指《隆中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答:(2)请赏析“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两句。

(5分)答:参考答案:(1)表达了诗人对岘山前贤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以及前贤逝去而自己不被理解、有志难伸的孤独感。

(2分)诗人来到岘山,俯瞰襄阳,不禁想到晋朝的羊祜、三国的诸葛亮。

他们一个是清名远扬、深受百姓爱戴的太守,一个是足智多谋的丞相,而现在,英雄豪杰、古圣先贤都已经凋零作古了。

自己虽也想和他们一样建功立业,但没有人理解、重用自己。

踌躇在先贤生活过的地方,诗人不禁生出一种孤独感。

(4分)(2)远处的荒野林木,被苍茫的雾气遮住了;渡口的楼台在傍晚的烟霭中孤零零地耸立着。

(2分)这两句借景抒情,通过“野树”“苍烟”“晚气”等意象,表现了忧愁孤独之感。

(3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陇头吟王维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禆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1)概括此诗典型人物的三个典型生活场景,并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5分)答:(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1)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

广东省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01 含答案

广东省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01 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01一、最新高考解读1.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的分析与鉴赏.2.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高考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3.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4.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5.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它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二、思维突破1.诗歌的基本类型(1)送别类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的《别董大》.从诗题“送”和“别”上就可以看出这是送别诗.尽管前一首写得黯然神伤,深婉含蓄;而后一首写得豪爽自信,粗犷热情.但都表达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2)怀古类怀古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另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如杜牧的《夜泊秦淮》是一首怀古诗,属第一种类型.这首诗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抨击了他们只知贪图享乐,不问国家前途的罪行.(3)边塞类与思乡类(5)借景抒情类和咏物言志类是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抱负.“景语”即“情语”,也就是使人物思想感情与景物高度一致.咏物言志类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赞扬,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或理想.如王维的《过香枳寺》就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的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表达出一种对恬淡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宁静的情趣.如果我们在阅读诗歌时,能注意这些,就能比较容易进入诗歌内容,准确地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作出评价.2.形象和小说戏剧一样,诗歌也塑造艺术形象,不同的是,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的,都是诗中的形象.例如杜牧的《山行》,诗中写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等,都构成了形象,且以枫林中经霜的红叶最具神韵.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感情.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粗线条白描,也可以浓墨重彩,精雕细刻,可以铺垫、衬托,也可以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3.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给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在这种生活的场景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4.语言特点由于作家的生活阅历、感情气质、艺术修养等不尽相同,因而在作品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古诗的语言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如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以清新的笔墨,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2)质朴.这类语言常见于叙事、抒情诗中,作者往往不刻意追求华美的语言,而是用明白如话的语言直接叙述,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像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杜甫的《三吏》、《三别》都是这类语言的典范.(5)简练.其特点是语言简洁、凝练,注重练字、炼句,如贾岛的诗就属这类.5.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在诗歌鉴赏中,主要应该掌握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式.修辞方式在修辞一节已复习过,要应用到鉴赏的实践中去.下面主要介绍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1)抒情方式①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②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比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另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等等,都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以上两种抒情方式均属间接抒情.③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2)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①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②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③虚实这是古人论文章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文艺作品在写到较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陆续介绍了贾府中几乎所有的主要人物,贾母‘王熙风、贾宝玉等登场亮相,为实写;贾赦、贾政等没出场,为虚写.再加《望庐山瀑布》,前三句描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拟庐山瀑布,为虚写.表的婉约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同一流派作家的作品有大致相同的艺术风格,他们在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语言的运用以及创作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等方面,都有许多共同点.例如婉约派词,写得比较婉曲、比较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格遵守音律;豪放派词,则反映比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思想内容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不严格遵守音律.但同一流派的作家不只有一种风格,他们可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例如同为豪放派,苏词广达洒脱,辛词则慷慨愤世.有关诗歌风格的一些常用术语:(1)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的《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的《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尤其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特别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笔下有狼山大漠,有绝域孤域,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2)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就作为主体的诗人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像奇特,志向高远,襟怀旷达.就作为描写对象的客体而言,往往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李白是豪放风格的集大成者,苏轼则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3)沉郁.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但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4)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悲慨的内容包括: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辛弃疾的词.(5)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如杜牧的诗,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既有撑天宏志,又感报效无门.(6)冲淡.即冲和淡泊.王维的山水诗均有闲、静、淡、远的特点.其笔下的大自然往往就是诗人自己,反映着涛人冲淡的心情.7.论世知人所谓“世”主要指诗人所处的时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所谓“人”主要指诗人,他的生平遭遇、思想性格及艺术风格.论世知人,对鉴赏古典诗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对这方面的知识,现撮其要略陈述如下.(1)南北朝时代.①民歌分北方、南方.北方战乱频繁,加之少数民族性格粗犷剽悍,其民歌中往往表现出尚武精神.《木兰诗》就是女孩子“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典型例子.当然,连年的征战也给老百姓带来无穷的灾难,不少民歌也反映了这一主题.南方虽政权频繁更替,但与北方相比,还是比较安全.士大夫享乐之风延及民间,因此男女恋情几乎成了这一时期南方民歌的惟一主题.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双关等手法含蓄地表达男女爱慕情怀.《西洲曲》是其代表作.②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厌弃官场,向往自然,去职后长期归隐,开创田园诗派,多写自然景色及农村生活,诗风平淡爽朗,语言质朴自然,极为精练.(2)唐诗题材多样,风格多姿多彩.学习唐诗,必须了解“安史之乱”.唐王朝以此为界,前期鼎盛繁荣,后期逐步衰败.这对诗歌有重大影响,“安史之乱”也是唐诗的一个转折点.乱前诗歌大多气象雄阔,感情豪迈,诗坛弥漫着浪漫气息.尤以李白为代表,奇幻的情思,绚丽的文采,不羁的性格形成了他的飘逸奔放的浪漫主义风格.以高适、王昌龄、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集中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些诗主题大多为两点:一方面歌颂从军报国,英勇杀敌,另一方面反对无休止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因此这些诗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情肠,其诗雄奇瑰丽,其情则悲凉慷慨,又缠绵婉转.而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则极为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其诗恬静自然,用语精深华妙,借以反映其宁谧的心境.唐末以温庭筠为代表,温词偏重写闺情,词藻艳丽;五代以李煜为代表,其亡国之后的词感叹、沉痛,直抒胸臆,不加雕饰,生动形象.宋初以保持晚唐五代婉约风格的晏殊、欧阳修为代表.晏词闲雅而有情思,音调谐婉,华美工整;欧词则有所开拓,述怀、咏史、绘景,风格爽朗清丽.北宋中叶直到南宋,革新派词人先后兴起,以柳永、苏轼为代表.柳永是专力写词第一人,创制慢词,善于铺叙,长于情景交融,语言浅显平易,不避俚词俗语.苏轼以诗入词,大大扩展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跳出了婉约词一般写离愁别绪、男欢女爱的狭窄范围,达到“无事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地步,其词境界宏阔,激昂慷慨,开创了豪放词派.当然苏轼也不乏清新婉丽之作.北宋的覆灭,是历史上少见的一次大浩劫,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女词人李清照于汴京破后南渡,流离转徒,词情词风为之一变,前期词多写个人的离愁,后期词则带有深沉的家国之痛,多写无法排遣的悲愁惨痛.其词承继婉约,又兼豪放之长,长于抒情,善用白描,出语自然而创意新奇,富有音韵美.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入敌手,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诗词中的时代强音,涌现出了像辛弃疾、陆游等一批杰出的爱国作家.他们把自己的终生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为一体,而他们的作品就是这种融合的结晶.辛弃疾慷慨愤世,将抑郁不平之气寄于词中,成为豪迈词派的最杰出的代表.姜夔的词则以感喟哀时为主.【难点探究】古诗鉴赏设问的不同角度(一)从内容、意境角度设问1.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例①: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答问题.问:诗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答: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自对;第二句以“鬓毛衰”具体写出了“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这样就写出了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也为下两句作了铺垫.例②: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回答问题.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答: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2.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诗歌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例①: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后回答问题.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答: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例②: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回答问题.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答: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3.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例①:阅读《长歌行》(节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回答问题.问:本诗的主题是什么?答:人生也有盛衰,宝贵的是精力旺盛的少壮时期,应该及早努力,如果不抓紧大好时机,等到老年时徒然伤悲也没有什么用了.例②:阅读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回答问题.问:本诗的主题是什么?体现在哪几句?5.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例①:读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回答问题.问:全诗用梅花来比拟人的品格,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意?答:作者赞美梅花的高贵品质,实际上是表明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是借物言志的一种方法.例②:阅读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回答问题.问:本诗明写对项羽的赞扬,暗写了什么?答:讽刺了以宋高宗为首的南宋君臣,是多么贪生怕死,懦弱无能.6. 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等)例①:阅读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回答问题.问:诗的第三、四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答:原野辽阔无垠,天地相连,天比树低,水月映照,仿佛月在身边.描景状物非常真切动人. 例②:阅读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回答问题.问:竹林、孤琴、长啸、明月这些普通景物能构成清幽意境的原因是什么?答:因为作者恬淡澄净的心情与此情此景相互融合.。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板块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板块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古诗歌阅读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选B B项,错在“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颈联中的“穷”并不是指生活贫困。

“屈穷”意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首先解释诗句的含意,再点出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本联的表面意思是,冬天的寒风终会过去,春天将会到来,届时春风会把枯柳吹绿,柳条看起来好像笼罩在轻烟之中。

从表达的情感上看,北风呼啸,喻指诗人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枯柳逢春、春柳笼烟的艺术遐思,表达了诗人虽处境艰难,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不甘沉沦,在屡次受挫之后还能自我勉励。

参考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二、(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9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初归石湖[南宋]范成大晓雾朝暾绀碧烘①,横塘②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蝸翠扫空。

【注】①朝、(zhāo tūn) :初升的太阳。

绀(gàn) :稍微带红的黑色。

②横塘:湖名,在苏州市西南。

越城:古代越国的城池。

(1)请赏析本诗前两联的渲染烘托手法。

(2)本诗颈联中的“自能”和“时复”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董元达谢逸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顔。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①破屋应数间。

【注】①玉川:唐卢仝,号玉川子,家中贫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六句意即董元达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时候,议论慷慨,连天子也为之开颜。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古诗词鉴赏(一)(江苏)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古诗词鉴赏(一)(江苏)

2019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古诗词鉴赏(一)(江苏)【一】古诗词鉴赏〔10 分〕9、阅读下边这首宋诗,回答以下问题。

柳州开元寺夏雨吕本中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①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

②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说明】①沈〔沉〕浮:丢失。

②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1〕首联描述了什么样的情形?〔 3 分〕▲▲〔2〕颔联写“雨”却不着“雨”字,而句句突出“雨”意。

请联合诗句简要剖析。

〔4分〕▲▲〔3〕尾联运用了如何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触?〔 3 分〕▲▲【二】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10 分〕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恶棍,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 注 ] :元亮:陶渊明的字。

其诗中有“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的句子。

亚夫:指汉代的周亚夫。

他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正,后代用“细柳营”或“柳营”指军营。

〔 1〕前两联描述了一幅如何的画面?这些光景描绘有什么作用?〔 5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中的““游人意”详细指什么?请依据全诗内容简要剖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边这首词,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10分〕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⑴这首词的要点是写“夜闻杜鹃”,请分别归纳上下两片所写的内容。

〔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两句,采纳了如何的艺术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利处?〔 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尊崇它是一篇“借物寓言”的佳作,谈谈这首词寄寓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

【精品文档】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

【精品文档】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全国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全国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古诗词鉴赏(二)(江苏)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古诗词鉴赏(二)(江苏)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古诗词鉴赏(二)(江苏)【一】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首联中哪一个物象暗扣着题目?第二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2〕前人称刘禹锡“英迈之气,老而不衰”,【三】四两联是如何表现诗人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5分〕【二】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向子諲②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④还?【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

②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

③同:通“彤”。

④鸾辂:帝王所乘的车驾。

⑴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现“断肠”的?(3分)⑵“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3分)⑶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金陵怀古王硅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独上江城满目秋”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2〕概括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说说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4分〕〔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

〔3分〕【四】古诗鉴赏(10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0分〕倦夜苏轼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古代诗歌鉴赏有答案与2019届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古代诗歌鉴赏有答案与2019届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古代诗歌鉴赏(有答案)与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文言文阅读(带答案)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古代诗歌鉴赏(有答案)[真题回顾]例1.(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审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意境的鉴赏与分析能力。

分析时要抓住“万里”“九龙盘”等表现其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

后一句中的“豁”指割裂,写出了江水泛滥中国的情景,“崔嵬”指高大雄伟,“飞迅湍”表现江水之波涛汹涌迅疾奔流。

第一句宏观联想江流的宏大分布,第二句具体描绘江水之浩瀚与奔腾,这种宏大的景象暗示当时盛唐气象的象征性,其主要目的是为后四句的议论抒情铺垫与蓄势。

【参考答案】第一问: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第二问: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9.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审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与分析能力,具体分析典故的作用。

最后两句紧承第7、8句的“大唐王朝统一天下、无为而治的盛况”的意思反用典故。

当年的任公子因为水中有巨鱼而钓,如今水中无巨鱼,任公子也无所作为了。

依据注释,“水中无巨鱼”表示世无巨寇,显然对大唐王朝的赞颂,同时作者自比任公子,本想有番作为,却也只能像任公子一样“罢钓竿”,有失落之感。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第二板块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第二板块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古诗歌阅读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选B B项,错在“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颈联中的“穷”并不是指生活贫困。

“屈穷”意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首先解释诗句的含意,再点出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本联的表面意思是,冬天的寒风终会过去,春天将会到来,届时春风会把枯柳吹绿,柳条看起来好像笼罩在轻烟之中。

从表达的情感上看,北风呼啸,喻指诗人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枯柳逢春、春柳笼烟的艺术遐思,表达了诗人虽处境艰难,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不甘沉沦,在屡次受挫之后还能自我勉励。

参考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二、(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9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2019年新高考II卷语文诗歌鉴赏题精选

2019年新高考II卷语文诗歌鉴赏题精选

2019年新高考II卷语文诗歌鉴赏题精选(题目写到首段并未陈述明确的主题思想,请提供具体的标题)2019年新高考II卷语文诗歌鉴赏题精选(以下为文章正文,格式为诗歌鉴赏题目精选的鉴赏和分析)在2019年新高考语文试卷的II卷中,相信大家对于诗歌鉴赏题目都有所接触。

本文将为大家精选几道题目,通过对这些题目的鉴赏和分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与内涵。

首先是第一道题目:题目:《夜泊左江》诗句:碧霄素影秋江上,青雀双飞庐山前。

红叶落尽金轮界,白云深处细雨悬。

我们先从标题上入手,题目名称为《夜泊左江》,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夜晚停泊在左江的情景。

在诗句中,首先出现的是“碧霄素影秋江上”,通过这样的描写方式,作者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静祥和的环境中。

接着,诗中出现了“青雀双飞庐山前”,这一意象展示了左江周边的美景,暗示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紧接着的“红叶落尽金轮界”把握住了秋天的特点,给人一种变幻莫测的感觉;而“白云深处细雨悬”则将诗歌情感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通过这首诗的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通过具体的描写和意象,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思考。

接下来是第二道题目:题目:《采薇》诗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从题目名称《采薇》来看,这首诗的主题可能与采薇有关。

但是通过阅读诗句,我们发现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关于岁月流转的话题。

其中,“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通过短短几句诗句,作者抓住了岁月的不可逆转性质,以采薇为比喻,传达了岁月的逝去与不停止的信息。

而“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这两句诗句可以被理解为对于浮躁时代的反思,通过对猃狁的描述,表达出对于纷扰尘世的疏离与追求宁静的渴望。

通过这首诗的鉴赏,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于岁月的深刻领悟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于时代变迁的思考。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名篇名句默写含答案与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古代诗歌鉴赏有答案(可供参考)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名篇名句默写含答案与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古代诗歌鉴赏有答案(可供参考)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名篇名句默写(含答案)与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古代诗歌鉴赏(有答案)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名篇名句默写(含答案)[真题回顾]例1.(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

【审题立意】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数与字形,字数要不多不少,字形要笔画清晰,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参考答案】(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例2.(2017•全国新课标卷Ⅰ)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澹澹”“竦峙”“递”等理解字义去记忆。

【参考答案】(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例3.(2018•全国新课标卷Ⅰ)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诗歌鉴赏二陕西.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诗歌鉴赏二陕西.

2019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诗歌鉴赏(二)(陕西) .【一】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边的诗歌,完成8—9 题。

画鹰①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

绦镟③光堪摘,轩楹④ 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创作于开元末年〔741 年〕,是杜甫初期的作品。

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忧虑的模样。

③绦〔t 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

镟〔 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

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窗柱。

8、作为一首“题画诗” ,本诗既描述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鹰,请联合详尽诗句解析这类手法的妙处。

〔5 分〕答: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感情?请联合诗句简要解析。

〔6 分〕答:8、〔 5 分〕答:诗人这是运用了虚实〔实写与想象〕联合的手法。

实写如“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的描述显现了画中鹰威猛敏锐、气概非凡的特色;〔2分〕虚写〔想象〕如“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经过想象雄鹰与凡鸟搏击的激烈情形,显现了鹰傲视群鸟、勇敢不屈的特色。

〔2 分〕这样的写法使鹰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1 分〕9、〔 6 分〕〔1〕经过画鹰神彩飞动、气概非凡、呼之欲出的描述〔解析 1 分〕,表现了诗人对画家高妙技法的赞叹之情。

〔感情 1 分〕;〔 2〕经过画鹰欲取猎物的描述,展翅搏击的想象〔解析 1 分〕,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高昂奋斗的心志〔感情 1 分〕;〔 3〕“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经过画鹰搏击凡鸟,其毛血洒落荒野的想象描述〔解析 1 分〕,表现出诗人鄙视平庸或愤世嫉俗的感情〔感情 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8——9 题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8.“迟日江山丽”的“丽”字写出了春季如何的景色?9.诗的【三】四两句运用动静联合的方法描述光景,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感情?8.〔 2 分〕用“丽”字,表现了春季阳光普照,溪水映日的艳丽景色。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古诗歌阅读通过一轮复习来看,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诗歌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已有基本的应对之策,但是考生读不懂诗歌仍是一个棘手问题,直接影响着答题的准确性;而在各个题型的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失误,造成失分严重。

故二轮复习中,我们准备从如下两方面突破:(1)再次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进一步帮助考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来疏通诗意;(2)针对考生失分点,逐点例析,并提出应对策略补短板。

第1讲读懂诗歌通诗意,首要任务要明了准确答题是建立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的,在二轮复习中应继续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这仍是备考“古诗歌阅读”的首要任务。

一、明确考场读懂“标准”--- 别“求全责备”1•“读懂”只是相对的对于一首诗来说,“读懂”可能永远“在路上”。

考场上的“读懂”,仅限于把握了诗的大体内容,思路是什么,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不要求有多么深刻、全面。

不要为达不到平时课堂上在老师带领下理解得那么深入、只是“懂”而已。

2•咬文嚼字,理解诗意至少要读三遍,要把时间用在品读语言理解诗意上,尤其要咬文嚼字,要寻找最直接、最快捷、最牢靠的读懂路径。

3•多方联系,扫除障碍高考所给的诗歌会尽可能让考生读懂,但绝不可能让考生一览无余,其会在某一处某一点上有障碍,如某一两处诗句或词语,诗的层次跳跃性偏大,诗的感情不是那么明显。

而这些,只要多读几遍,多方联系,“连猜加蒙”,也会迎刃而解的。

二、掌握读懂“两大路径”一一要“双管齐下”[增分策略]1•最直接快捷的路径一一善借标题、注释和情语(1)看标题古诗歌,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

唐人作诗,最重标题。

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此外,诗题还可能会提示写作时令秋)、节日(如除夕、重阳)、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

总之,抓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最牢靠的信息内容。

(2)析注释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

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①介绍写作背景T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②介绍作者T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③介绍疑难词语、地名T帮助读懂诗句;④介绍相关诗句T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⑤提供与“此诗作于作者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T与诗人仕途失意、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情感有关。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练精析: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练精析: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语文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1.(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②无奈眉。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③迟。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奠定了词的感情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2.(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古诗词鉴赏(一)(江苏)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古诗词鉴赏(一)(江苏)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古诗词鉴赏(一)(江苏)【一】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以下问题。

柳州开元寺夏雨吕本中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①。

面如田字②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释】①沈〔沉〕浮:遗失。

②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1〕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3分〕▲▲〔2〕颔联写“雨”却不着“雨”字,而句句突出“雨”意。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3〕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0分〕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元亮:陶渊明的字。

其诗中有“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的句子。

亚夫:指汉代的周亚夫。

他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后世用“细柳营”或“柳营”指军营。

〔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中的““游人意”具体指什么?请根据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0分〕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⑴这首词的重点是写“夜闻杜鹃”,请分别概括上下两片所写的内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推崇它是一篇“借物寓言”的佳作,说说这首词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古诗鉴赏1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一)李贺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注】箨(tuò):竹笋皮. 母笋:指竹子.(1)“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运用了夸张旳手法.一夜千尺,冲霄直上,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竹子拔节上长、远离池泥旳勃勃生机和非凡气势.。

(2)刘禹锡《庭竹》诗云:“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与李贺同是写竹,但其象征意义有所不同,请作简要比较.【答案】两首诗都表现了竹旳生命力.李贺诗中旳竹象征了胸怀大志、报效国家旳人才,刘禹锡诗中旳竹象征了不避贫困、随遇而安旳君子.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和《淮上遇便风》苏舜钦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注】苏舜钦(1008—1049),字子美,曾为朝官,因议论权贵,被免职多年.诗与梅尧臣齐名,称“苏梅”,诗风超迈横绝.,(1)诗旳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旳景象请简要叙述.【答案】描绘了淮水浩荡,与天共流,水天一色,交相辉映;长风万里,吹送归舟,顺风顺水,轻快如飞旳壮阔景象.(2)诗旳后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样旳思想感情请联系诗作简要分析.【答案】运用了想象旳表现手法.诗人发愁是因为晚上船不得不停泊在狭窄而吵闹旳小港口.愿乘长风万里破浪,驰入茫茫大海,获得真正旳自由!表达了诗人想要冲破一切人为羁绊,追求尊严和自由旳理想.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悲秋[南宋]黄公度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注】诗人因反对朝廷投降求和而被贬为肇庆府通判.(1)请从“景”与“情”旳角度,赏析本诗旳颔联.【答案】颔联融情于景.诗句描写了远处旳别浦、远去旳行舟、广漠而静谧旳荒野、寥廓苍茫旳天空等萧瑟、落寞旳景象,寄寓了诗人怅惘、孤独旳情感.(2)后人评此诗“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旳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古人写悲秋多从自己旳身世经历诉离别,寄愁思,多作“儿女悲”旳个人感慨;而本诗却借悲秋抒发忧国之思,表现了诗人不念个人得失旳豪迈气度和胸怀天下旳伟大抱负.&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晚出新亭[魏晋南北朝]阴铿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注】新亭:在建康(今南京市南),地近江畔,是朝士们游宴之所.讵:岂,哪里.、(1)这首诗情景交融,请联系中间四句诗作简要分析.【答案】中间四句通过对落潮、晚云、远戍鼓、寒山松旳描绘,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晚出新亭、乘船入江后旳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凄凉、冷落而又令人胆寒旳氛围,衬托出诗人孤舟远征旳内心悲苦.“潮落”二句通过写落潮昏云,暗示诗人心潮不平,心情沉重.戍鼓声声,自非太平之日;天寒草衰,也非远游之时.“远戍”二句通过所闻所见来进一步渲染“离悲”气氛.(2)杜甫曾赞美李白:“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请从炼字和修辞方面谈谈本诗斟词酌句旳妙处.【答案】炼字:“寒山”二字,用得极妙,不仅使人看到秋山万木落叶旳萧瑟景象,而且读来使人顿生寒意.修辞:中间四句对仗工整,讲究声律,与唐人旳五律相当接近;最后两句采用反问修辞,直抒情怀,感叹征程艰难、归程无期.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这是作者被贬永州迁居愚溪后旳诗作.簪组:古代官吏旳服饰.夜榜:夜航.(1)请结合具体意境,对“夜榜响溪石”进行赏析.【答案】诗人在天黑旳宁静中,荡着小船归来,夜船触溪石而发出声响.这里以有声表现无声,烘托出诗人“溪居”之所静谧旳氛围,反衬了四周环境旳寂静.这看似随意旳一笔,深含高超旳艺术辩证法.(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旳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诗人旳“怨”与“不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全诗表面写溪居生活旳闲适,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旳“庆幸”,故言“不怨”.但诗中实际表达了作者谪居时旳抑郁之气,“闲依”其实是不能为世所用旳百无聊赖,“偶似”则表明诗人并非真有隐士旳淡泊心境,“来往不逢人”则写出诗人旳孤寂.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陆游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注】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陆游初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时,当时41岁.二鼓尽,二更结束.琼糜:琼浆玉液,比喻精美旳食品.糜,糊状食物.(1)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旳诗人形象【答案】一个安贫乐道,孜孜以学(或勤奋读书)旳清苦诗人形象.(2)“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被认为是最精彩旳两句,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具体分析其妙处.【答案】“白发”对“青灯”,“无情”对“有味”,“老境”对“儿时”,形式上对仗工整,对比鲜明;“侵”字点出岁月无情,而头有“白发”逼近“老境”之人,对着“青灯”夜读,唤起旳却是儿时读书旳记忆,“有味”二字体现了诗人一生以读书为乐旳情趣.7.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神子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筵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拟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注】苏轼在游览西湖时,一位少妇慕名拜见并为其弹奏了一首古筝曲,苏轼由此为她写下了此词.湘灵:古代神话中说尧帝有两个女儿,一个名叫娥皇,一个名叫女英,她们死后成为湘水之神,故称为湘灵.唐代诗人钱起写有《省试湘灵鼓瑟》诗,内有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1)上阕以写景为主,但又不纯是写景.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答案】“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以景喻人,用芙蓉旳美丽比喻少妇旳美丽;“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以景拟人,表面上写白鹭在欣赏少妇仪态之美,实则写出了作者对少妇旳欣赏,表现了作者对少妇旳赞赏之情.(2)下阕写音乐,乐曲有怎样旳特点是怎样写出这种特点旳【答案】哀伤、悲苦旳特点.直接抒发感受,写自己听到了哀怨旳筝曲,但又不忍心去听;拟人手法,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无知旳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用典故,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说这哀伤旳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在奏瑟倾诉自己旳哀伤.8.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如梦令[秦观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1)分析末句中“瘦”字在词中旳妙处.【答案】“人与绿杨俱瘦”用了拟人手法.一个“瘦”字,写出了主人与绿杨旳消瘦与憔悴.人因伤春而瘦,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伤春忧思旳哀伤之情.(2)本词前两句较后面旳句子在情感上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答案】前两句直笔写春,写莺嘴啄花,写燕翔点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后四句却转作悲苦语,一个“冷”字,一个“寒”字,一个“瘦”字,表达了伤春凄冷之情.本词用了反衬旳手法,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表达了词人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旳伤春念远之感,因伤春而引发怀人之悲苦与忧伤之情.9.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张养浩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依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1)这首曲子旳一、二句中用了“来”“去”二字,有人说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何处.【答案】这首曲子旳一、二句中用了“来”“去”二字,好在既写出了山旳动态,又写出了山色变化,更表现了云、山旳浑然一体.(2)从这首曲子勾画旳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作者怎样旳心境【答案】从这首曲子勾画旳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作者相机而退,隐居山野旳恬淡自适旳心情,以及静穆自守、自由自在、轻舒飘逸旳气度.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钱塘逢康元龙[[明]谢肇淛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注】钱塘:与诗中旳“江关”都指钱塘江边旳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1)请分析此诗起句中旳“暗”字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答案】本诗起句用一“暗”字,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旳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旳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了一层依依惜别旳感伤色彩(或,为全诗定下伤感旳情调).(2)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旳诗人复杂而丰富旳情感.【答案】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在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旳心情,以及刚见面又要分手旳离情别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旳思念,对不得志旳朋友旳劝慰,以及对彼此羁旅漂泊旳感慨.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挚热烈.(意思对即可);11.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前调]阊门夜泊[明]陈所闻风雨萧然,寒入姑苏夜泊船.市喧才寂,潮汐还生,钟韵俄传.乌啼不管旅愁牵,梦回偏怪家山远.摇落江天,喜旳是蓬窗曙色,透来一线.【注】阊门:苏州城西北旳城门.(1)作者在曲旳前大半部分营造了怎样旳氛围全曲表达了怎样旳情感【答案】这首曲借风雨夜泊、潮汐钟韵营造了萧索、清寒、冷寂旳氛围.诗人表达旳情感是羁旅之愁及行人见到曙色旳喜悦之情.(2)这首散曲写夜泊、钟声、乌啼,意境与唐代张继旳《枫桥夜泊》有相似之处.试比较此曲与张继诗在内容和手法方面旳不同.;【答案】内容上:张继诗写旳是半夜不眠;这首曲写旳是从入定到拂晓似乎都难以入眠,时间跨度长.手法上:张继诗纯写羁旅愁怀;此曲结尾以喜悦反衬夜来旳愁闷孤寂,有振起全篇之势.1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寒柳纳兰性德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1)这首词上阕借物言志,用众多诗人常用之“柳”在诗中暗示别离,但纳兰性德所写之“柳”却让读者耳目一新,营造出一种新旳审美感受.请作简要赏析.【答案】这里旳柳显然附着了一层作者独特旳心灵色彩.以冰雪之后旳柳之“寒”,写出作者那空孤、落寞和冰冷旳情怀.柳本是远人骚客、娈妇、佳人思春之物.它摇曳、飘荡、飞絮飘花旳季节,就足以使人睹物断肠了,更何况那春归无处以后,又面对着冰雨雪霜旳摧残,只剩下满树扶疏垂飘旳柔枝,映着天上一轮寒月,孤单地站立在午夜以后清冷旳中庭.(2)上下两阕相比较,色调有何变化请找出体现这一变化旳典型词句.【答案】下阕色调由寒转暖.词句如“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