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通信 第十二章 数据通信系统检验作业指导书
通信系统作业指导书
通信设备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通信系统装置试验作业指导书1.范围本指导书用于500kV及以下变电站通信设备安装调试;其他变电站同类型通信安装调试工作可参照本指导书执行。
2.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及技术资料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作业指导书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文。
所有标准及技术资料都会被修订,使用本作业指导书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及技术资料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
2、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规程规定》。
3、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4、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J26-19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综合楼部分)》。
5、YD/T1051-2000《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
6、DL/T547-1994《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7、《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8、DL/T547-1994《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9、DL/T544-1994《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
10、DL/T598-1996《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技术规范》。
11、DL/T534-1993《电力调度通信总机技术要求》。
1电气装置调试作业指导书12、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2003-1992《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暂行规定》1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YD2003-1992《电力通信网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5021-1996《同步数字系列(SDH)光缆传输工程设计暂行规定》23 调试前工作3.1 准备工作安排3.2 人员要求33.3 工器具及相关资料3.4 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43.5 人员分工54 试验程序及标准4.1 开工4.2 试验电源的使用64.3 工作内容和工艺标准74.3 工作内容和工艺标准89105 竣工6 试验总结。
铁路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工作业指导书铁路工作业指导书一.工作概述铁路工作是以安全、准确、快速地运输旅客和货物为主要目标的,涉及到众多复杂的环节和工序的一项工作。
铁路工作通常分为铁路运输、车站工作、车辆维修、信号通讯等不同部门,需要各个部门密切协作,才能保证铁路运输的正常进行。
二.工作内容1.铁路运输铁路运输是铁路系统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主要负责旅客和货物的运输以及车次的调度。
具体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次调整和编排根据旅客的出行需要和货物运量,制定合理的列车运行计划,按照列车时刻表安排线路和车站站点。
通过合理的车次编排和车站间的合理安排,优化列车运行和运输效率。
(2)列车的调度和指挥通过调度和指挥列车运行,保障列车的运行安全、准确和快速。
需要掌握列车运行的基本规律,根据列车数量、速度、开行时间等条件,制定合理的调度方案,保证列车运行的顺畅和安全。
(3)客运服务负责旅客的乘降、票务服务和行李托运等工作,确保旅客出行过程顺畅、安全、舒适。
需要依据不同乘客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和建议,以保证旅客出行的满意度。
(4)货运服务负责货物的接收、处理、运输和交付等工作。
以规范化的运输流程和严密的货物追踪系统,确保货物按照要求准确、及时地运输到目的地。
2.车站工作车站工作是铁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车站是铁路的交通门户,是旅客和货物进出铁路的重要场所。
车站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站内安全负责车站的管理和安全控制,确保车站区域安全,及时发现并制止违规行为,对灾难、事故等突发事件进行应对,保证停车行车安全。
(2)旅客服务负责旅客服务和乘务管理工作。
为旅客提供方便的进出站设施和舒适的候车环境,提供便利的服务和咨询,保障旅客的权益和乘车体验。
(3)货物运输管理负责货物的接收、送达、装卸、转换、保管等工作。
为货物提供标准化的常规服务和个性化的量身定制服务。
确保货物的顺利运输和保障。
3.车辆维修车辆维修是铁路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主要负责铁路车辆维修保养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系统调试数据通信系统调试作业指导书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系统调试数据通信系统调试作业指导书1.数据通信系统调试前应进行相关检查,并符合要求:1)用误码测试仪测试传输通道的误码率,符合设计要求;
2)数据通信设备与传输通道连接后,设备连接状态正确。
2.参照相关测试规范或设备技术文件,对系统进行下列性能调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1)数据保存;
2)时间设置;
3)软件加载;
4)IP 数据包端到端的转发丢包率、时延、吞吐量测试等网络性能;
5)路由收敛时间。
3.参照系那个个测试规范或设备技术文件,对系统可靠性进行下列调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1 主控板冗余;
2 路由模块热插拔能力;
3电源模块冗余;
4系统复位时间;
5路由器软件升级能力;
6VRRP 协议基本功能。
VPN 网络端到端的转发丢包率、时延、吞吐量测试,VPN网络收敛时间,主备路由反射器冗余切换。
4.参照相关测试规范或设备技术文件,对下列路由策略功能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1 路由协议选用;
2路由路径验证;
3流量均衡检测。
5.参照设备技术文件,对书通信系统网管的下列资源管理功能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1 设备管理;
2 电路管理;
3路径管理;
4IP地址管理;
5软件版本管理;。
机务段作业指导书(检修整备).docx
机务段作业指导书(检修、整备)2018-3-20 发布2018-6-1 实施淮南铁路运输分公司为适应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职工现场作业行为,规避安全风险,提高工作质量,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特编订铁运公司各专业作业指导书(简称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以对作业人员进行标准化作业的正确指导为基准,对作业人员的工作予以规范,以达作业的一致性与标准性,充分起到对人身安全和作业质量的双重保障作用。
本指导书包括车、机、工、电、辆相关专业的作业指导意见及工器具的操作、使用要求。
在各专业原版《作业标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部分修改、补充,同时将《人身安全保护暂行规定》内容融入到里面。
依据现行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将事故类别划分成20项。
本书根据20项的不同类别,增加了对关键作业环节的安全风险评估及相应的安全卡控,主要内容为现场作业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做到事前预防,安全关口前移,是班前会布置、讨论的重点内容。
本指导书主要由通用作业要求、岗位作业程序及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卡控措施及其他作业安全规定等部分组成。
通用作业要求部分包括一班作业内容、安全通用规定及相关通用制度;岗位作业程序及安全风险评估部分主要为不同岗位、不同方式作业时应执行的作业顺序、作业质量标准、作业环节安全风险评估及相应卡控措施;其他作业安全规定部分主要为该专业涉及使用工器具的相关规定。
编订人员希望通过这样的结构,使现场人员简洁明了的掌握一班需要干那些工作、工作过程有什么标准、哪些环节存在安全风险及如何规范操作来预防安全风险。
本作业指导书按车、机、工、电、辆专业编订,共九册。
车务专业一册, 由运输管理部编订;机务专业按机车乘务、机车检修整备分为两册,由机辆管理部编订;工务专业共一册,由工电管理部编订;电务专业按供电、通信、信号分为三册,由工电管理部编订;车辆专业按车辆运用、车辆检修分为两册,由机辆管理部编订。
本作业指导书编订过程得到安监处和各生产单位的大力支持,给出了很好的修订意见。
铁路信号与通信设备操作与维护作业指导书
铁路信号与通信设备操作与维护作业指导书第1章铁路信号与通信设备概述 (4)1.1 铁路信号设备简介 (4)1.2 铁路通信设备简介 (4)1.3 信号与通信设备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 (5)第2章铁路信号设备操作 (5)2.1 信号设备操作基本要求 (5)2.1.1 操作人员资质要求 (5)2.1.2 操作前准备 (5)2.1.3 设备操作规范 (5)2.1.4 安全防护措施 (6)2.2 轨道电路操作 (6)2.2.1 轨道电路设备检查 (6)2.2.2 轨道电路操作流程 (6)2.2.3 异常处理 (6)2.3 联锁设备操作 (6)2.3.1 联锁设备检查 (6)2.3.2 联锁设备操作流程 (6)2.3.3 异常处理 (6)2.4 信号机操作 (7)2.4.1 信号机检查 (7)2.4.2 信号机操作流程 (7)2.4.3 异常处理 (7)第3章铁路通信设备操作 (7)3.1 通信设备操作基本要求 (7)3.1.1 操作前准备 (7)3.1.2 操作规程 (7)3.1.3 安全注意事项 (7)3.2 电话通信设备操作 (8)3.2.1 电话交换设备操作 (8)3.2.2 电话终端设备操作 (8)3.3 无线通信设备操作 (8)3.3.1 无线电台操作 (8)3.3.2 无线手持台操作 (8)3.4 数据通信设备操作 (8)3.4.1 调制解调器操作 (8)3.4.2 传输设备操作 (9)第4章铁路信号设备维护 (9)4.1 信号设备维护概述 (9)4.1.1 信号设备维护的意义 (9)4.1.2 信号设备维护的基本要求 (9)4.1.3 信号设备维护的主要内容 (9)4.2 轨道电路维护 (9)4.2.1 轨道电路概述 (9)4.2.2 轨道电路维护内容 (9)4.3 联锁设备维护 (9)4.3.1 联锁设备概述 (10)4.3.2 联锁设备维护内容 (10)4.4 信号机维护 (10)4.4.1 信号机概述 (10)4.4.2 信号机维护内容 (10)第5章铁路通信设备维护 (10)5.1 通信设备维护概述 (10)5.1.1 通信设备维护的目的 (10)5.1.2 通信设备维护的原则 (10)5.1.3 通信设备维护的内容 (11)5.2 电话通信设备维护 (11)5.2.1 电话交换设备维护 (11)5.2.2 电话终端设备维护 (11)5.3 无线通信设备维护 (11)5.3.1 无线基站设备维护 (11)5.3.2 无线手持台设备维护 (11)5.4 数据通信设备维护 (12)5.4.1 数据交换设备维护 (12)5.4.2 路由器设备维护 (12)5.4.3 传输设备维护 (12)第6章铁路信号与通信设备故障处理 (12)6.1 故障处理原则与方法 (12)6.1.1 故障处理原则 (12)6.1.2 故障处理方法 (12)6.2 信号设备常见故障处理 (13)6.2.1 信号机故障 (13)6.2.2 道岔故障 (13)6.3 通信设备常见故障处理 (13)6.3.1 通信线路故障 (13)6.3.2 通信设备故障 (13)6.4 故障案例分析 (13)第7章铁路信号与通信设备安全管理 (14)7.1 安全管理制度与规定 (14)7.1.1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铁路信号与通信设备操作与维护过程中的安全。
铁路通信 第十一章 数字调度通信系统作业指导书
第十一章数字调度通信系统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通信工程数字调度通信系统检验。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在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检查人员取得相应的技术证书。
2.2 外业技术准备单项设备上电检验之前,应确认设备配线正确、供电正常、接地良好。
系统检验前,设备单机检验应完成并合格。
系统检验前应确认相关的传输通道良好。
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
3. 技术要求3.1 设备性能检测3.1.1 设备物理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3.1.1.1 ISDN基群速率接口(30B+D)物理电气性能应符合ITU-T G.703建议;满足《ISDN用户—网络接口规范第1部分:物理层技术规范》(YDN 034.1)ISDN基群速率接口要求;支持DSS1信令。
3.1.1.2 ISDN基本速率接口(2B +D)电气特性应符合《ISDN(2B+D)NTI用户—网络接口设备技术要求》(GB/T 16654)中关于U接口的规定;支持DSS1信令;支持UUS信令。
3.1.1.3 Z接口电气特性应符合《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YDN 065)的规定。
终端平衡回损满足下列要求:300~500Hz:不小于16dB;500~2500Hz:不小于20dB;2500~3400Hz:不小于16dB。
远距离用户环阻不大于3 kfl(含话机)应保证接收。
3.1.1.4 磁石接口外线阻抗600Ω;二线相对电平:输入0dBr,输出-3.5dBr;铃流:频率25Hz±3Hz,电压75V±15V;发送信号时长3s±0.3s;接收灵敏度:频率25Hz±10Hz,电压V0不小于30 V,持续0.5s保证接收。
3.1.1.5 音频2/4线接口阻抗600Ω;二线相对电平:输入0dBr,输出-3.5dBr;四线相对电平:输入-3.5dBr,输出-3.5dB。
铁路通信 第三章 通信传输系统检验作业指导书
第三章通信传输系统检验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通信传输系统检验。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
在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单项设备上电检验之前,应确认设备配线正确、供电正常、接地良好。
系统检验前,设备单机检验应完成并合格。
系统检验前应确认相关的光电缆线路良好。
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
3. 技术要求3.1 SDH设备性能检测技术要求3.1.1 光接口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光接口的平均发送光功率、接收机灵敏度、过载光功率和反射系数应符合《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B 15941)的规定。
(2)光输入口接收信号允许频偏不应大于±20×10-6。
(3)SDH设备输出AIS信号的速率偏差对于再生器在范围±20×10-6内;对于复用器在保持工作方式下在范围±0.37×10-6内,在自由振荡工作方式下在范围±4.6×10-6内。
3.1.2 电接口输出信号(包括AIS)比特率、输入口允许频偏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3.1.3 SDH设备抖动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SDH设备的网络STM-N输入口的抖动容限应符合《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B 15941)的规定。
(2)PDH支路输入口抖动容限应符合《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B 15941)的规定。
(3)再生器抖动传递函数特性应符合《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B 15941)的规定。
(4)SDH设备的映射抖动:设备解复用侧接收没有指针活动的STM-N信号时,在PDH支路输出口所产生的抖动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铁路通信第一章通信传输系统线路作业指导书
铁路通信第一章通信传输系统线路作业指导书第二篇通信工程第一章通信传输系统线路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通信传输系统通信线路施工。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在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光电缆敷设前应按长度及特性进行配盘。
2.2 外业技术准备对施工地段进行线路调查,对光电敷设路径复测,对光电缆槽道进行核查,确定人(手)孔位置及防护措施,并建立施工台帐。
对施工作业层中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齐全。
2.3 材料、物资、人员准备工程所需光电缆材料进场并且经过检验合格;所需各类防护材料都经过报验检测合格;所需机械器具准备齐全,报验合格;工程所需人员都到位,并经过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3. 技术要求3.1 光电缆主要设备材料到达现场应对其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
3.2 光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检测,其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3 通信线路的敷设径路应符合设计规定。
采用直埋方式时,其埋深应符合设计规定。
当上下桥、护坡时的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规定。
3.4 光电缆接头完成后,需做光电缆线路性能测试,各种指标均要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
4. 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线路路径现场复测和确定→光电缆沟开挖→沟深检查→防护材料运送到位→光电缆敷设→余留处理→回填→检查回填质量→包封防护→光电缆接头→光电缆连接性能测试。
其中每一个单独区段在光电缆接头前的工序可以单独进行,在相临区段的回填完成后,才能进行光电缆的接头处理和连接测试。
5. 施工要求5.1 光电缆沟的规格光电缆沟要平直,与中心线左右偏移不可太大。
弯曲的沟要符合光电缆弯头的孤形,不可急转弯。
信息与通信工程技术作业指导书
信息与通信工程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引言 (4)1.1 作业指导书目的 (4)1.2 作业指导书适用范围 (4)1.3 作业指导书结构 (4)第2章基础知识 (5)2.1 信息与通信工程概述 (5)2.1.1 基本概念 (5)2.1.2 技术体系 (5)2.1.3 应用领域 (5)2.2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5)2.2.1 基本模型 (6)2.2.2 功能指标 (6)2.2.3 分类 (6)2.3 信息理论基础知识 (6)2.3.1 信息熵 (6)2.3.2 信道容量 (7)2.3.3 编码理论 (7)第3章信号与系统 (7)3.1 信号分析 (7)3.1.1 信号的分类与表示 (7)3.1.2 信号的时域分析 (7)3.1.3 信号的频域分析 (7)3.1.4 信号的复数表示与欧拉公式 (7)3.2 系统分析 (7)3.2.1 系统的分类与特性 (7)3.2.2 系统的数学描述 (8)3.2.3 系统的时域分析 (8)3.2.4 系统的频域分析 (8)3.3 线性时不变系统 (8)3.3.1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定义与性质 (8)3.3.2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描述 (8)3.3.3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与频率响应 (8)3.3.4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8)第4章数字信号处理 (8)4.1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 (8)4.1.1 数字信号处理概述 (8)4.1.2 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 (8)4.1.3 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流程 (8)4.2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9)4.2.1 离散时间信号 (9)4.2.2 离散时间系统 (9)4.2.3 离散时间信号的线性时不变系统响应 (9)4.3 数字滤波器设计 (9)4.3.1 数字滤波器概述 (9)4.3.2 数字滤波器的功能指标 (9)4.3.3 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 (9)4.3.4 常见数字滤波器设计实例 (9)4.3.5 数字滤波器的实现 (9)第5章通信原理 (9)5.1 模拟通信系统 (9)5.1.1 概述 (10)5.1.2 信号的传输 (10)5.1.3 调制与解调技术 (10)5.2 数字通信系统 (10)5.2.1 概述 (10)5.2.2 数字信号的传输 (10)5.2.3 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 (10)5.3 通信信道与传输特性 (10)5.3.1 通信信道 (10)5.3.2 传输特性 (10)5.3.3 信道编码与解码 (10)第6章无线通信技术 (11)6.1 无线通信概述 (11)6.1.1 定义与分类 (11)6.1.2 发展历程 (11)6.1.3 应用场景 (11)6.2 无线信道特性 (11)6.2.1 传播损耗 (11)6.2.2 多径效应 (11)6.2.3 信道噪声与干扰 (11)6.3 无线通信系统设计 (11)6.3.1 系统架构 (11)6.3.2 信号调制与解调 (12)6.3.3 信道编码与解码 (12)6.3.4 抗干扰技术 (12)6.3.5 天线设计与布局 (12)6.3.6 网络规划与优化 (12)第7章现代通信技术 (12)7.1 数据通信技术 (12)7.1.1 数据通信基础 (12)7.1.2 数据通信协议 (12)7.1.3 数据通信网络 (12)7.2 光通信技术 (13)7.2.1 光纤通信原理 (13)7.2.2 光通信系统 (13)7.2.3 光通信网络 (13)7.3 卫星通信技术 (13)7.3.1 卫星通信原理 (13)7.3.2 卫星通信系统 (13)7.3.3 卫星通信网络 (13)第8章网络与传输 (13)8.1 计算机网络基础 (13)8.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3)8.1.2 网络体系结构 (13)8.1.3 网络拓扑结构 (14)8.1.4 网络设备与传输介质 (14)8.2 传输层协议 (14)8.2.1 传输层概述 (14)8.2.2 TCP协议 (14)8.2.3 UDP协议 (14)8.2.4 常见传输层协议比较 (14)8.3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14)8.3.1 网络管理概述 (14)8.3.2 SNMP协议 (14)8.3.3 网络安全威胁与防护措施 (14)8.3.4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14)8.3.5 VPN技术 (14)第9章信息技术应用 (15)9.1 物联网技术 (15)9.1.1 物联网概述 (15)9.1.2 物联网架构 (15)9.1.3 物联网在信息与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15)9.2 云计算与大数据 (15)9.2.1 云计算概述 (15)9.2.2 大数据概述 (15)9.2.3 云计算与大数据在信息与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15)9.3 人工智能在信息与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15)9.3.1 人工智能概述 (16)9.3.2 人工智能关键技术 (16)9.3.3 人工智能在信息与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16)第10章实践与案例分析 (16)10.1 实践项目概述 (16)10.2 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16)10.2.1 项目背景 (16)10.2.2 设计目标 (16)10.2.3 主要任务 (16)10.2.4 实施步骤 (17)10.3 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17)10.3.1 案例一:4G网络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17)10.3.2 案例二:光纤通信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17)10.3.3 案例三: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17)10.4 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17)第1章引言1.1 作业指导书目的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作业提供详细、明确的操作指南。
铁路通信工程系统调试作业指导书
铁路通信工程系统调试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盘营客专通信各子系统调试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沟槽管洞、引入孔等是否已具备条件,房屋门窗等是否已安装完成,防静电地板是否安装完成等。
3、技术要求3.1传输系统1.传输系统光通道的接收光功率P1不应超过系统的过载光功率,并应符合下式要求:P1≥P R+M c+M e+M t式中 P1-接收端在R点实测系统接收光功率(dBm);P R-在R点侧得的接收器的接收灵敏度(dBm)M C-光缆富裕度(dB)Me-设备富裕度(dB)M t-光通道代价(dB)1.SDH传输系统误码系统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2.传输系统抖动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SDH网络接口和数字段输出口的最大输出抖动应符合相关要求。
2)SDH网络输入口和数字段输入口的最大抖动容县应符合相关要求。
3)PDH2048 Kbit/s网络输出口最大允许输出抖动应符合相关要求。
4.传输系统的保护倒换功能和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保护倒换准则符合设计要求。
2)在设计要求的保护倒换方式下,保护倒换时间不大于50ms。
5.传输系统的同步和定时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同步和定时方式敷设设计要求。
2)同步和定时源切换功能正常。
6.SDH系统下列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1)公务系统操作功能。
2)开销和维护功能3)告警功能7.MSTP 下列以太网功能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1)透传功能2)汇聚功能3)二层交换系统功能4)以太网透传和二层交换的吞吐量、丢包率和时延指标8.SDH网管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通用功能2)故障管理功能3)性能管理功能4)配置管理功能5)安全管理功能6)本地维护终端(LCT)功能9.MSTP网管下列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1)通用功能2)故障管理功能3)性能管理功能4)配置管理功能5)安全管理功能3.2接入网系统1.光线路终端(OLT)、光网络单元(ONU)的光接口发送光功率、接收灵敏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铁路信号与通信作业指导书
铁路信号与通信作业指导书第1章铁路信号与通信基础 (4)1.1 信号与通信概述 (4)1.2 铁路信号与通信系统组成 (4)第2章信号设备与系统 (4)2.1 信号设备分类及功能 (4)2.1.1 发射设备 (4)2.1.2 接收设备 (5)2.1.3 联锁设备 (5)2.1.4 闭塞设备 (5)2.2 信号系统类型及特点 (5)2.2.1 固定信号系统 (5)2.2.2 移动信号系统 (5)2.2.3 自动信号系统 (5)2.2.4 联锁信号系统 (5)2.3 信号设备维护与检修 (6)2.3.1 定期检查 (6)2.3.2 定期维护 (6)2.3.3 故障处理 (6)2.3.4 技术改造 (6)2.3.5 人员培训 (6)第3章通信设备与系统 (6)3.1 通信设备分类及功能 (6)3.1.1 传输设备 (6)3.1.2 交换设备 (6)3.1.3 接入设备 (7)3.1.4 支撑设备 (7)3.2 通信系统类型及特点 (7)3.2.1 有线通信系统 (7)3.2.2 无线通信系统 (7)3.2.3 光通信系统 (7)3.3 通信设备维护与检修 (7)3.3.1 日常维护 (7)3.3.2 定期检修 (7)3.3.3 应急抢修 (7)3.3.4 技术培训与安全管理 (8)第4章联锁系统 (8)4.1 联锁系统概述 (8)4.2 联锁设备及其功能 (8)4.2.1 联锁机 (8)4.2.2 联锁表示器 (8)4.2.3 联锁操作设备 (8)4.3.1 联锁表 (9)4.3.2 联锁操作 (9)第5章自动闭塞系统 (9)5.1 自动闭塞系统概述 (9)5.2 自动闭塞设备及其功能 (9)5.2.1 轨道电路 (9)5.2.2 信号机 (9)5.2.3 联锁设备 (10)5.2.4 列车控制设备 (10)5.3 自动闭塞系统操作与维护 (10)5.3.1 操作 (10)5.3.2 维护 (10)第6章信号检修与施工 (10)6.1 信号设备检修流程 (10)6.1.1 检修前期准备 (10)6.1.2 检修作业实施 (10)6.1.3 检修质量控制 (11)6.1.4 检修后期工作 (11)6.2 信号设备施工要求 (11)6.2.1 施工前期准备 (11)6.2.2 施工现场管理 (11)6.2.3 施工质量控制 (11)6.2.4 施工后期工作 (11)6.3 信号设备验收与调试 (11)6.3.1 验收流程 (11)6.3.2 调试工作 (12)6.3.3 验收资料整理 (12)第7章通信检修与施工 (12)7.1 通信设备检修流程 (12)7.1.1 检修前准备 (12)7.1.2 设备停机 (12)7.1.3 检修操作 (12)7.1.4 检修记录 (12)7.1.5 检修后验收 (12)7.1.6 投运 (12)7.2 通信设备施工要求 (12)7.2.1 施工方案 (13)7.2.2 施工准备 (13)7.2.3 施工过程 (13)7.2.4 施工记录 (13)7.2.5 施工验收 (13)7.3 通信设备验收与调试 (13)7.3.1 验收流程 (13)7.3.3 验收记录 (13)7.3.4 验收合格 (13)第8章信号与通信安全保障 (13)8.1 安全防护措施 (13)8.1.1 物理安全防护 (13)8.1.2 技术安全防护 (14)8.1.3 人员安全培训 (14)8.2 紧急处理 (14)8.2.1 报告与响应 (14)8.2.2 处理流程 (14)8.3 安全管理制度 (14)8.3.1 安全生产责任制 (14)8.3.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4)8.3.3 安全生产培训与宣传教育 (15)8.3.4 安全生产检查与考核 (15)第9章信号与通信设备维护管理 (15)9.1 设备维护策略 (15)9.1.1 维护原则 (15)9.1.2 维护分类 (15)9.1.3 维护内容 (15)9.2 设备故障诊断与处理 (15)9.2.1 故障诊断 (15)9.2.2 故障处理 (15)9.3 设备更新与改造 (16)9.3.1 更新原则 (16)9.3.2 更新内容 (16)9.3.3 改造实施 (16)第10章信号与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16)10.1 数字化与网络化 (16)10.1.1 数字化技术 (16)10.1.2 网络化技术 (16)10.2 智能化与自动化 (16)10.2.1 智能化技术 (17)10.2.2 自动化技术 (17)10.3 我国铁路信号与通信技术发展展望 (17)10.3.1 提高信号与通信设备的国产化水平 (17)10.3.2 推进铁路信号与通信技术标准国际化 (17)10.3.3 深化铁路信号与通信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 (17)10.3.4 强化铁路信号与通信系统的安全保障 (17)10.3.5 拓展铁路信号与通信技术在城轨、货运等领域的应用 (17)第1章铁路信号与通信基础1.1 信号与通信概述铁路信号与通信是铁路运输安全、准时、高效运行的重要技术保障。
铁路通信 第四章 用户接入网检验作业指导书
第四章用户接入网检验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通信用户接入网检验。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在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2.2 外业技术准备单项设备上电检验之前,应确认设备配线正确、供电正常、接地良好。
系统检验前,设备单机检验应完成并合格。
系统检验前应确认相关的传输通道良好。
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
3. 技术要求3.1 业务节点接口性能检测3.1.1 V5接口协议的下列项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3.1.1.1 物理层检测;3.1.1.2 系统启动程序检测;3.1.1.3 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呼叫协议检测;3.1.1.4 控制协议检测;3.1.1.5 承载通路连接(BCC)协议检测;3.1.1.6 保护协议检测;3.1.1.7 链路控制协议检测。
3.1.2 V5. 1接口和V5. 2接口每个2 048 kbit/s链路的误码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3.1.2.1 误块秒比(ESR)应小于2.4×10-4;3.1.2.2 严重误块秒比(SESR)应小于1.2×10-5;3.1.2.3 背景误块比(BBER)应小于1.2×10-6。
3.1.3 V5.2接口呼叫应正常。
3.2 用户网络接口性能检测3.2.1 音频二线/四线(2/4W)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3.2.1.1 检测条件见下表。
3.2.1.2 通路特性要求:(1)通路接收电平允许偏差为±0.6 dB(四线-四线)、±0.8 dB(二线-二线)(用参考测试频率1020 Hz的正弦波信号,以-10 dBm0的电平加到发送侧的输入端);(2)净衰减频率特性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净衰减频率特性3.2.1.3 增益随输入电平的变化应符合下表的规定:3.2.1.4 空闲信道噪声(衡重噪声)不应大于-65 dBm0p(音频通道输入、输出端都终接标称阻抗)。
铁路通信 第十三章 同步及时钟分配系统检验作业指导书
第十三章同步及时钟分配系统检验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通信工程同步及时钟分配系统检验。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在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检验工程师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2.2 外业技术准备2.2.1 单项设备上电检验之前,应确认设备配线正确、供电正常、接地良好。
2.2.2 系统检验前,设备单机检验应完成并合格。
系统检验前应确认相关的传输通道良好。
2.2.3 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
3. 技术要求3.1 数字同步网时钟设备性能检测3.1.1 数字同步网2、3级节点时钟特性应满足下列要求:3.1.1.1 连续同步工作30天,2、3级时钟的频率准确度应分别不低于±1.6×10-8和±4. 6×10-6。
3.1.1.2 牵引入和保持入范围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牵引入/保持入范围3.1.1.3 恒温下,漂动的产生应不超过表一、表二给出的MTIE、TDEV限值。
3.1.1.4 抖动的产生:2 048kHz和2 048kbit/s,接口的输出抖动,采用折角频率分别为20Hz 和100kHz的单极点带通滤波器测量时,60s内测得的固有抖动不应超过0.05UIp-p。
STM-N接口的输出抖动不应超过下表的限值。
3.1.1.5 输入漂动容限:MTIE限值见表一,TDEV限值见表二。
3.1.1.6 输入抖动容限:最大可容忍的正弦输入抖动的限制范围见下表。
3.1.1.7 相位不连续性:当从钟进行内部检测或者重组操作时,2、3级时钟输出的相位不连续性应满足下表中MTIE的规定。
3.2 数字同步网时钟设备功能检验3.2.1 数字同步网节点从钟的定时输入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定时输入应能冗余配置;定时输入信号类型包括2 048 kbit/s和2 048 kHz两种;2级节点时钟设备的定时输入信号至少4个,3级节点时钟设备的定时输入信号至少2个;对于2 048kbit/s信号,应具有按SSM信息和按优先级进行人工或自动倒换的功能;对于2 048 kHz信号,应具有按优先级进行人工或自动倒换的功能。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系统调试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作业指导书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系统调试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作业指导书5.4.1中继器调试(1)正向输出电平+27±2 dBm车站台处于发射状态,将通过式功率计串接在中继器正向输出端与馈线之间,调整衰减器,使输出达到指标。
(2)反向输出电平-3±2 dBm车站台处于发射状态,将通过式功率计串接在中继器反向输出端与馈线之间,调整衰减器,使输出达到指标。
(3)中继器产生自激时分析原因。
若为输入、输出线相互干扰或布线不当引起,则应将输入、输出分开,重新布线或调整间距,若输入电平过高,则应加大衰减器衰减值。
(4)中继器输入电平过低,则应调节天线方向达到最佳位置,并检查漏缆有无开路。
天线驻波比测试1)将驻波比表串接在电台与天馈线系统之间;2)将FUNC拨到CAL位置,CALIBRATION旋钮反时针方向旋转到底;3)按下无线电台的发射键,调整CALIBRATION旋钮使指针达到满刻度;4)将FUNC拨到SWR位置,由表头的SWR刻度读出驻波比的读值。
电台测试将无线综合测试仪按无线电台测试示意图连接,对车站电台的发射功率、额定频偏、非线性失真、接收灵敏度、不失真音频输出功率、非线性失真系数等进行测试,测试数据均应符合有关产品标准或设备出厂技术文件的规定。
5.4.2场强测试(1)有漏缆区段:隧道内每隔5m测一次,每次测五个数据取平均值。
隧道外每隔10m测一次,每次测五个数据取平均值。
在调相头、固定头、终端头地点必须测试。
(2)无漏缆区段:每隔100m测一次,兼顾天线对天线间场强,天线对区间的场强,调整天线方向,使接收的信号满足设计的要求。
5.4.3系统联网调试:(1)大三角通话呼叫试验:机车─车站─调度相互呼叫通话,每个车站均要试验。
(2)小三角通话呼叫试验:车长台─车站─机车相互呼叫通话,每个车站均要试验。
(3)机车─车站─调度转接外线电话试验:调度所自动电话与机车呼叫通话试验,外线电话与机车呼叫通话试验均应正常。
铁路运输与城市轨道交通作业指导书
铁路运输与城市轨道交通作业指导书第1章铁路运输概述 (3)1.1 铁路运输的发展历程 (3)1.2 铁路运输的组成与分类 (3)1.3 铁路运输的优势与挑战 (4)第2章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4)2.1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背景 (4)2.2 城市轨道交通的组成与分类 (4)2.3 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与局限 (5)第3章铁路线路与轨道 (5)3.1 铁路线路的规划与设计 (5)3.1.1 线路规划原则 (5)3.1.2 线路设计内容 (6)3.1.3 线路设计标准 (6)3.2 铁路轨道的结构与类型 (6)3.2.1 轨道结构 (6)3.2.2 轨道类型 (6)3.2.3 轨道设计参数 (6)3.3 铁路道岔的运用与管理 (6)3.3.1 道岔的功能与分类 (6)3.3.2 道岔的运用 (6)3.3.3 道岔的管理 (6)3.3.4 道岔故障处理 (6)第4章铁路车辆与牵引供电 (7)4.1 铁路车辆的结构与分类 (7)4.1.1 车体 (7)4.1.2 走行部 (7)4.1.3 制动系统 (7)4.1.4 电气设备 (7)4.1.5 车内设备 (7)4.2 铁路牵引供电系统 (7)4.2.1 牵引变电所 (7)4.2.2 接触网 (8)4.2.3 牵引网 (8)4.2.4 回流网 (8)4.3 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 (8)4.3.1 动车组概述 (8)4.3.2 动车组关键技术 (8)4.3.3 我国高速铁路动车组发展现状及展望 (8)第5章铁路信号与通信 (8)5.1 铁路信号系统概述 (8)5.2 铁路信号设备及其功能 (9)5.2.1 固定信号设备 (9)5.2.2 移动信号设备 (9)5.2.3 信号设备功能 (9)5.3 铁路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应用 (9)5.3.1 组成 (9)5.3.2 应用 (10)第6章铁路运输组织与管理 (10)6.1 铁路运输组织原则 (10)6.1.1 统一指挥原则 (10)6.1.2 安全第一原则 (10)6.1.3 优化资源配置原则 (10)6.1.4 公平竞争原则 (10)6.2 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 (10)6.2.1 列车运行图编制依据 (10)6.2.2 列车运行图编制内容 (10)6.2.3 列车运行图优化方法 (11)6.3 铁路运输调度指挥 (11)6.3.1 铁路运输调度组织架构 (11)6.3.2 铁路运输调度职能 (11)6.3.3 铁路运输调度指挥方法 (11)第7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牵引供电 (11)7.1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结构与分类 (11)7.1.1 车辆结构 (12)7.1.2 车辆分类 (12)7.2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 (12)7.2.1 牵引供电系统组成 (12)7.2.2 牵引供电系统分类 (12)7.3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与停车场的运用 (13)7.3.1 车辆段 (13)7.3.2 停车场 (13)第8章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 (13)8.1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概述 (13)8.2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及其功能 (13)8.2.1 信号设备分类 (13)8.2.2 信号设备功能 (14)8.3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应用 (14)8.3.1 通信系统组成 (14)8.3.2 通信系统功能与应用 (14)第9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与管理 (14)9.1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模式 (14)9.1.1 线路运营模式概述 (14)9.1.2 单线运营模式 (14)9.1.3 双线运营模式 (15)9.1.4 多线运营模式 (15)9.2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编制 (15)9.2.1 列车运行图概述 (15)9.2.2 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 (15)9.2.3 列车运行图优化 (15)9.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指挥 (15)9.3.1 运营调度指挥概述 (15)9.3.2 运营调度指挥系统 (15)9.3.3 运营调度指挥策略 (15)9.3.4 运营调度指挥协调 (15)9.3.5 运营调度指挥信息化 (15)第10章铁路运输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 (15)10.1 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接驳 (16)10.1.1 换乘接驳现状分析 (16)10.1.2 换乘接驳存在的问题 (16)10.1.3 换乘接驳优化策略 (16)10.2 铁路运输与城市轨道交通的一体化发展 (16)10.2.1 一体化发展概述 (16)10.2.2 一体化发展模式探讨 (16)10.2.3 一体化发展策略与措施 (16)10.3 铁路运输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协调优化措施 (16)10.3.1 协调优化原则 (16)10.3.2 协调优化措施 (16)10.3.3 协调优化实施与监管 (16)10.3.4 案例分析 (17)第1章铁路运输概述1.1 铁路运输的发展历程铁路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交通方式,自19世纪初期诞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铁路通信工程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
铁路通信⼯程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铁路通信⼯程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1. 适⽤范围适⽤于铁路通信⼯程中设备安装施⼯。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前组织技术⼈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图纸,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安全保证措施,提出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对参建施⼯⼈员进⾏岗前安全、技术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对施⼯⼈员进⾏技术交底。
2.2 外业技术准备清理施⼯场地、做好安装机架前的各种准备⼯作;进⾏施⼯现场调查是否具备设备进场安装条件,收集施⼯技术资料。
通信设备的安装符合铁运【2010】142 号⽂上道检测的规定。
3、技术要求1.根据项⽬特点、施⼯条件、作业环境,编制安全管理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
2.对照设计图纸及现场情况,根据客运专线通信施⼯规范和作业指南,编制各通信⼦系统设备安装的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
3.由专业⼯程师对各⼦系统所有参建施⼯⼈员进⾏集中技术交底或现场技术交底及相关施⼯注意事项的培训并形成记录、存档。
4.开箱检验需要监理⼯程师进⾏旁站。
5.光电缆⾛线架位置偏差不应⼤于50mm⽔平度偏差不应⼤于2%o;垂直偏差不应⼤于3mm⾛线架应固定牢固。
6.机柜(架)应垂直,倾斜度偏差应不⼩于机柜(架)⾼度的1% ;当相邻机柜(架)互相靠拢时,其间隙不应⼤于3mm相邻机柜(架)正⽴⾯应平齐。
7.⾳频配线电缆不⼩于50M Q。
8.同轴配线电缆不应⼩于1000M Q。
10.配线电缆、电源线应分开布防,间距不⼩于50mm。
交、直流配线应分开绑扎。
11.设备配线采⽤焊接时,焊接后芯线绝缘层应⽆烫伤。
开裂及后缩现象,绝缘层离开端⼦边缘露铜不宜⼤于1mm。
4.施⼯程序和⼯艺流程4.1施⼯程序现场环境调查T设备安装T设备单机调试T设备系统调试。
4.2⼯艺流程①硬件施⼯流程图②传输、交换、数调、数据⽹、视频、动⼒环境监控、会议电视、应急通信、同步时钟系统调试流程图③GSM-療统调试流程图5.施⼯要求5.1⾛线架安装(1)⾛线架安装应包括:光、电缆⾛线架、吊架、爬架及⾻列架等。
铁路通信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通信施工作业指导书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通信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2011年3月1日发布 2011年4月1日实施目录1一、通信线路建筑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盘营客专铁路通信工程光电缆敷设、引入及成端,缆沟开挖、光电缆防护施工。
2.作业准备内业准备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外业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如径路复测等。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如站前光、电缆槽是否已具备敷缆条件等。
所敷设的光缆应满足铁运【2010】142号文的规定。
3. 技术要求1.施工中要统一标准、统一工艺,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定标。
2.敷设径路按设计要求施工。
3.占用的槽道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4.槽道内摆放顺直自然。
5.槽内同事敷设多条光电缆时,互不交叉,标识明确。
6.光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铝护套电缆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7.光缆引入室内时,应在引入井或室内上机架前做绝缘节,室内、室外金属护层及金属加强芯应断开,并彼此绝缘。
8.光缆引入室内应终端在光配线架或光终端盒上。
9.引入室内的光缆应固定安装牢固。
10.光电缆引入时不同型号、规格的光电缆上、下行标识应清晰、准确。
11.室内电缆分线盒安装在墙上时,分线盒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引入口到分线盒的电缆应采取防护措施。
12.成端电缆的芯线应编把,芯线宜保持原有扭矩。
13.光缆终端接续光缆终端接续是指光缆进入机房后,在光缆配线架(ODF架)或终端盒上与光尾纤进行收容接续,从而将需要的光纤下站后为传输提供通道。
光缆终端接续在ODF架安装完毕后进行。
通信作业指导书
通信作业指导书篇一:通信作业指导书通信专业通信线路:一.光缆敷设1、光缆径路:铁路光缆一般采用直埋方式敷设。
光缆沿铁路路基坡脚敷设,并离跛脚一米距离,个别困难地段敷设在路肩上(回土同时一定要养成夯实的习惯,防止护坡塌方的发生)。
2、光缆埋深:埋设深度根据土质及地形分别采用:路基坡脚下粉细砂、砂质黄土不小于1.2米;路肩敷设时,埋深不小于0.8米;穿越铁路(距路基面)、沟、渠时,埋深不小于 1.2米。
个别埋深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但最小防护埋深应达到相关规范要求。
3、光缆防护:①穿越铁路采用钢管防护;②通过浅涵顶部时设钢管防护(浅埋或水泥面固定);通过小桥,采用钢管防护,并用水泥包封;③埋设在路肩或埋深达不到要求的困难地段,采用水泥槽防护;④接头采用接头盒方式,接头盒外采用水泥扣槽防护;⑤在穿越站场、城镇等易开挖地段时,采用砂砖防护;⑥通过新建大、中桥采用桥上预留电缆槽防护,槽内设电缆防震垫;通过既有大中桥时采用桥架防护;下桥时采用钢管防护,并用水泥包封,钢管与电缆槽衔接处必须封堵。
⑦光缆上坡(坡度20度,坡长30m时)采用蛇形敷设,每隔20m设固定横梁一处。
4.、光缆防雷:所有光缆接头两侧的加强芯固定在接头盒内,金属加强芯与金属护套实施电气阻断,每盘光缆间不做电气连通。
5、光缆余留:①光缆标准盘长2公里;②中间站通信机械室引入口外余留3米;通信站引入口外余留5米;③光缆接续后余留3米(不含接头盒内光纤的收容余长1.2米);④过轨、过公路两侧各余留1米;⑤通过200米及以上的大桥两端各余留3米。
6、光缆引入:①光缆引入通信站后,光缆终端至光纤配线架;②光缆引入中间站通信机械室后,引至车站电化引入综合柜的光缆终端盒;③干线光缆采用环引方式引入区间基站机房后,引至光纤熔接盒。
7、光缆标石:光缆标石分别设在光缆接头点及光缆余留点;线路转弯点;所穿铁路及公路两侧;穿越障碍物时,利用前后两埋设标寻找电缆有困难的地段;直线段敷设时按50米一处设置标石。
铁路通信 第十二章 数据通信系统检验作业指导书
第十二章数据通信系统检验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数据通信系统检验。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在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检验人员对设备运行数据掌握准确。
2.2 外业技术准备2.2.1 单项设备上电检验之前,应确认设备配线正确、供电正常、接地良好。
2.2.2 系统检验前,设备单机检验应完成并合格。
系统检验前应确认相关的传输通道良好。
2.2.3 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
3. 技术要求3.1 路由器检验3.1.1 路由器单机设备以太网接口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3.1.1.1 千兆以太网光接口平均发送光功率-11. 5 dBm≤P≤-3dBm(1000 Base-LX);-9.5dBm≤P≤-4dBm(1000Base-SX)。
中心波长1270nm≤λ≤1355nm(1000Base-LX);770 nm≤λ≤860nm(1000Base-SX)。
3.1.1.2 接收灵敏度小于-19 dBm(1000Base-LX);小于-17dBm(1000Base-SX)。
3.1.1.3 10/100/1000 Base-T以太网电口通过五类非屏蔽线传输的最大距离应不小于100m。
3.1.2 路由器单机设备POS接口的物理层指标应满足《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B 15941)的相关规定。
3.1.3 路由器单机设备V. 24数据接口特性应符合《使用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的接口》(GB 6107)的有关规定。
3.1.4 路由器单机设备V. 35数据接口特性应符合《数据通信34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GB 9951)的有关规定。
3.1.5 路由器单机设备E1接口特性应符合《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GB 7611)的有关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数据通信系统检验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数据通信系统检验。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在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检验人员对设备运行数据掌握准确。
2.2 外业技术准备2.2.1 单项设备上电检验之前,应确认设备配线正确、供电正常、接地良好。
2.2.2 系统检验前,设备单机检验应完成并合格。
系统检验前应确认相关的传输通道良好。
2.2.3 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
3. 技术要求3.1 路由器检验3.1.1 路由器单机设备以太网接口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3.1.1.1 千兆以太网光接口平均发送光功率-11. 5 dBm≤P≤-3dBm(1000 Base-LX);-9.5dBm≤P≤-4dBm(1000Base-SX)。
中心波长1270nm≤λ≤1355nm(1000Base-LX);770 nm≤λ≤860nm(1000Base-SX)。
3.1.1.2 接收灵敏度小于-19 dBm(1000Base-LX);小于-17dBm(1000Base-SX)。
3.1.1.3 10/100/1000 Base-T以太网电口通过五类非屏蔽线传输的最大距离应不小于100m。
3.1.2 路由器单机设备POS接口的物理层指标应满足《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B 15941)的相关规定。
3.1.3 路由器单机设备V. 24数据接口特性应符合《使用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的接口》(GB 6107)的有关规定。
3.1.4 路由器单机设备V. 35数据接口特性应符合《数据通信34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GB 9951)的有关规定。
3.1.5 路由器单机设备E1接口特性应符合《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GB 7611)的有关规定。
3.1.6 路由器单机设备性能和QoS应符合下列要求:3.1.6.1 端口吞吐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3.1.6.2 吞吐量下的包转发时延高端路由器:小于1ms;低端路由器:64字节IP包,时延小于1ms;512字节IP包,时延小于15ms;1518字节IP包,时延小于350ms。
3.1.6.3 丢包率高端路由器:路由器轻载(端口吞吐量10%),丢包率小于0.05%;路由器重载(端口吞吐量80%),丢包率小于0.1%。
低端路由器:路由器轻载(端口吞吐量10%),丢包率小于0.1%;路由器重载(端口吞吐量80%),丢包率小于0.3%。
3.1.6.4 以最小的发送间隔发送数据流量,背对背的缓存能力应保证数据转发无丢包。
3.1.6.5 高端路由器路由表容量应满足支持至少250 000条路由,50个BGP对等,50个IGP 邻居。
3.1.6.6 QoS策略应符合设计规定。
3.1.6.7 ACL访问控制列表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3.1.7 路由器应支持下列路由协议,并具备相应的协议功能:RIP协议;OSPF协议;BGP4协议;IS-IS协议;PIM-SM、DVMRP组播协议;MPLS协议。
3.1.8 路由器可靠性应符合下列要求:3.1.8.1 电源、系统处理器应该热备份,保证设备可靠工作。
3.1.8.2 设备接口卡具备热插拔功能。
3.1.8.3 现场软件版本更新设备可正常工作。
3.2 以太网交换机检验3.2.1 以太网交换机以太网物理接口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3.2.1.1 千兆以太网光接口平均发送光功率-11.5dBm≤P≤-3dBm(1000Base-LX);-9.5dBm≤P≤-4dBm(1000Base-SX)。
中心波长1270nm≤λ≤1355nm(1000Base-LX);770nm≤λ≤860nm(1000Base-SX)。
接收灵敏度小于-19dBm(1000Base-LX);小于-17dBm(1000Base-SX)。
3.2.1.2 10/100/1000 Base-T以太网电口通过五类非屏蔽线传输的最大距离应不小于100m。
3.2.2 以太网交换机POS接口的物理层指标应满足《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B 15941)的相关规定。
3.2.3 以太网交换机应具备下列功能:数据交换;MAC地址学习;MAC地址学习时间老化;组播;地址过滤。
3.2.4 二层以太网交换机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3.2.4.1 对不同帧长的数据包能实现线速转发;3.2.4.2 转发最小合法帧间隔的数据包无丢包;3.2.4.3 64字节的数据帧吞吐量下的转发时延小于100μs;3.2.4.4 丢包率小于0.01%。
3.2.5 三层以太网交换机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3.2.5.1 对不同帧长的数据包能实现线速转发;3.2.5.2 转发最小合法帧间隔的数据包无丢包;3.2.5.3 64字节的数据帧吞吐量下的转发时延不超过1ms;3.2.5.4 二层、三层交换丢包率均为0;3.2.5.5 路由表容量符合设计规定;3.2.5.6 QoS排队策略和拥塞控制符合设计规定;3.2.5.7 所支持的VLAN数量不小于交换机端口数量。
3.2.6 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下列协议,并具备相应的协议功能:生成树协议(二层交换机);VLAN协议(二层交换机);RIP协议(三层交换机);OSPF协议(三层交换机);BGP4协议(三层交换机);IS-IS协议(三层交换机);PIM-SM,DVMRP组播协议(三层交换机);MPLS协议(三层交换机)。
3.2.7 以太网交换机的可靠性应符合下列要求:电源、处理器具有热备份;关键模块支持热插拔。
3.3 系统检验3.3.1 全网路由节点均应连通。
3.3.2 路由策略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3.3 下列端到端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吞吐量;数据时延;丢包率。
3.3.4 VPN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3.3.5 防火墙及入侵检测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3.3.6 路由收敛功能及收敛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3.4 网管检验3.4.1 网管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3.4.1.1 资源管理:实现设备管理、电路管理、路径管理、IP地址管理、软件版本管理、MPLS VPN管理、资源报表统计、资源预警等。
3.4.1.2 拓扑管理:根据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侧重层次,拓扑图可以有不同的视图:实现拓扑自动发现、监视与浏览;实现基于拓扑的流量显示、资源显示、配置显示和故障显示等。
3.4.1.3 配置管理:实现对网元设备的配置,可保存历史配置信息并可对不同配置进行比较。
3.4.1.4 故障管理:提供列表形式的告警监视窗口,可在窗口视图上监视到网元的实时告警、对相关告警进行操作或启动相关网元的告警历史信息查询浏览;具备各种告警提示手段;支持告警过滤、告警转发、告警确认和告警升级、告警清除;支持故障关联分析。
3.4.1.5 性能监测与分析:对网络性能进行监测,可从网元、路由信息、端到端路径、网络应用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对网络的性能进行分析;通过对性能数据的监视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前期预警。
3.4.1.6 路由管理:对网络中的路由实体进行监视,对网络路由信息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3.4.1.7 QoS管理:提供面向网络的QoS的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网络层QoS参数配置、基于QoS的性能监测、基于QoS的流量分析等功能。
3.4.1.8 WEB信息发布:以WEB形式发布各种网管实时信息或统计信息。
3.4.1.9 报表统计:实现对网络业务、资源、故障以及性能等信息进行统计,提供多种形式的报告和图表。
3.4.1.10 VPN管理:提供VPN的配置、监控与图形化管理。
3.4.1.11 流量采集与分析:通过采集网络流量,实现对各个网络层次的链路负载和链路拥塞的分析,对网络流量流向及网络业务类型分布进行分析。
3.4.1.12 安全管理:防火墙功能。
4. 检验程序数据通信系统检验程序为:施工准备→数据通信设备安装与配线→数据通信设备单机调试→数据通信系统调试→数据通信系统网管调试→数据记录和分析→故障分析和排除→全部数据检验合格。
5. 施工要求5.1 数据通信设备单机调试5.1.1 在进行接入网设备的调试前,应先确认已符合下列要求:5.1.1.1 温度、相对湿度、粉尘要求、防震、防静电、防磁等均满足设计要求;机房交直流电源满足设备技术要求。
5.1.1.2 设备已可靠接地,电源线连接良好。
5.1.1.3 设备单机加电后运转良好,内置风扇正常启动,各单机显示告警状态符合当前实际使用情况。
5.1.1.4 各种业务接入时,已按设计要求和用户入网方式,分清接口类型,进行正确连接。
5.1.1.5 在连接各种终端设备以前,应检查接口之间(含连接线)的电气指标,满足传输频带、特性阻抗、允许衰减和耐压指标的要求。
其功能特性应保证系统联调时设备工作正常。
5.1.2 设备单机加电后,应根据设计文件,参照产品说明书,对数据通信设备进行IP地址、路由协议等参数的配置。
5.1.3 检查数据通信设备出厂检验记录或厂验报告,下列项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规定:5.1.3.1 接口性能1000 Base-LX/SX接口:平均发送光功率,中心波长,消光比,接口上升时间,接口下降时间,数据相关抖动,光发送信号波形,光谱宽,接收灵敏度,接口误码特性,传输距离,半双工—全双工自动协商,全双工线路的流量控制,半双工线路的载波扩展式流量控制,半双工线路的背压式流量控制,过载功率,主从时钟自动协商。
1000 Base-T接口:误码特性,传输距离,绝缘电阻,漏电流,直通—交叉线自动协商,半双工—全双工自动协商,全双工线路的流量控制,半双工线路的载波扩展式流量控制,半双工线路的背压式流量控制,主从时钟自动协商。
POS接口:STM-1、STM-4、STM-16、STM-64光接口物理层性能,HDLC功能,LAPS功能,PPP协议。
ATM接口:光谱特性,平均发送功率,消光比,光线路码型,发送眼图,接收机灵敏度,过载功率,输出抖动,输入抖动容限。
5.1.3.2 路由协议RIP V2:兼容性切换,认证状态,应答报文端口非法,应答报文条目值非法,应答报文条目中地址域为非法,应答报文条目中下一跳地址项非法,更新路由信息,路由删除处理,各种请求报文的响应,触发更新,不带毒性逆转的水平分割,带毒性逆转的水平分割。
OSPF:OSPF协议的域内路由的计算功能,OSPF协议的跨域路由的计算功能,OSPF协议的外部路由引入功能,OSPF路由协议负载分担功能。
BGP4:BGP协议路由计算及引入的功能,BGP Peer数量,路由表容量,Path容量,EBGP 负载分担功育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