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防治方法
土壤侵蚀防治方法土壤侵蚀是指由于水或风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表层物质的流失现象。
它对农田、森林、草地和水域等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有必要采取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土壤侵蚀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1. 植被保护植被是土壤侵蚀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可以有效减少水和风的冲刷作用,防止土壤被剥蚀。
其中,植被的选择要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条件来确定,采取适宜的树种和草种进行种植。
此外,加强植被的管理和保护,如适时修剪、疏伐和更新,也是土壤侵蚀防治的关键。
2. 林地建设林地对于土壤侵蚀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设林地,可以形成稳定的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
林地的建设需考虑植被的多样性、密度和结构,以提升林地的保持水土功能。
同时,合理的造林措施和林地管理方法也是有效防治土壤侵蚀的手段之一。
例如,合理选择树种、密植和防治病虫害等。
3. 合理耕作合理耕作是农田土壤侵蚀防治的重要环节。
要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地形条件,合理选择耕作方式,如水稻田采取稻田垄作或水田旁边种植油菜,麦田采取短芸苔覆盖等。
此外,避免过度耕作和频繁犁地,合理利用农田水利设施,控制灌溉量和施肥量,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
4.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壤侵蚀防治的基础。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避免在易发生土壤侵蚀的地区进行不适宜的农业、工业等活动。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考虑土壤侵蚀的风险评估,合理分配不同土地类型的用途,避免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5. 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在土壤侵蚀防治中,建设水土保持设施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通过修建沟槽、坝堰、塑土等设施,可以有效控制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统,合理设计农田排水和灌溉设施,也有助于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
综上所述,土壤侵蚀对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土壤侵蚀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土壤侵蚀原理概要
土壤侵蚀原理概要土壤侵蚀是指地表的土壤被水流、风力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带走的过程。
它是一个自然过程,也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农田、森林和水资源等带来了重大的经济和生态问题。
土壤侵蚀的原理涉及地表径流、坡面侵蚀、沟壑侵蚀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土壤侵蚀原理的概要。
1.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是指降雨水在地面流动时带走土壤的过程。
当降雨发生时,降雨水会通过地面流动,随着流动的过程,地表水会带走土壤颗粒。
地表径流主要取决于降雨的强度、土壤的渗透性和土地的坡度等因素。
2.坡面侵蚀:坡面侵蚀是指水流或风力在坡面上带走土壤的过程。
坡面侵蚀主要受降雨的影响,当降雨发生时,降雨水会在坡面上形成水流,水流会带走坡面上的土壤颗粒。
坡面侵蚀还与土壤的质地、坡度和植被覆盖等因素密切相关。
3.沟壑侵蚀:沟壑侵蚀是指水流在沟壑中带走土壤的过程。
当地表径流过程中,地面上形成的水流会聚集到较低处形成沟壑,沟壑会加强地表径流的速度和能量,进而带走更多的土壤。
沟壑侵蚀主要取决于沟壑的形状、长度和坡度等因素。
4.风蚀:风力也是导致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
风力会将土壤颗粒吹到空中,并随风沉积到其他地方。
风蚀主要发生在植被稀缺或土壤暴露的地区,也与风速和土壤的质地等因素密切相关。
5.人类活动:人类的农业和建设活动也是导致土壤侵蚀的重要原因。
过度耕作、不合理的农田排水和烧荒等农业活动,以及城市化和土地开发等建设活动,都会破坏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增加了土壤侵蚀的风险。
总的来说,土壤侵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降雨、水流、风力、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了解土壤侵蚀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土壤侵蚀的风险,保护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首先,水土流失强度是衡量土壤侵蚀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水土流失强度的大小,可以将土壤侵蚀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水土流失强度指的是土壤表层被水流侵蚀的程度较轻,一般不会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损失。
中度水土流失强度则表示土壤表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蚀,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重度水土流失强度则意味着土壤表层受到了严重的侵蚀,已经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其次,侵蚀类型也是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侵蚀类型可以分为水蚀、风蚀和冻融侵蚀等多种类型。
水蚀是指土壤表层被雨水冲刷的现象,主要发生在降雨较多的地区。
风蚀则是指土壤表层被风力吹袭而形成的侵蚀现象,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
冻融侵蚀是指土壤表层由于冻融作用而发生的侵蚀现象,主要发生在寒冷地区。
最后,侵蚀程度也是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侵蚀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侵蚀程度指的是土壤表层受到的侵蚀程度较轻,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影响较小。
中度侵蚀程度则表示土壤表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蚀,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重度侵蚀程度则意味着土壤表层受到了严重的侵蚀,已经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综上所述,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是对土壤侵蚀程度和影响进行科学分类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通过水土流失强度、侵蚀类型和侵蚀程度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可以科学地评估土壤侵蚀的状况,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加强土壤侵蚀的监测和管理,有效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壤侵蚀原理资料整理
土壤侵蚀原理资料整理土壤侵蚀是指在自然条件或人类活动下,土壤表面遭到水流、风力、冲击以及人类行为等因素的破坏和移动的过程。
它是一个涉及地表和地下的复杂过程,对农田、水资源和环境造成很大的损害。
下面是土壤侵蚀原理的资料整理。
一、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土壤侵蚀1.降雨因素: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外因,它能增加水体的威力,使土壤颗粒与有机质被冲刷、卷走。
降雨的性质和强度对土壤侵蚀有着直接影响。
2.地形因素:地形是土壤侵蚀的基础,通过改变地势、影响降雨的径流过程,进而影响土壤侵蚀的强度。
山区的土壤侵蚀强度通常大于平原地区。
3.植被因素:植被能减缓雨滴的撞击力,降低降雨对土壤的冲击。
而且,植被的根系能牢固地固定土壤,起到保水保土的作用。
如果植被受到破坏,就会加速土壤侵蚀的发生。
4.人类活动:人类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等活动都会对土壤侵蚀产生影响。
例如,过度放牧导致植被减少,耕地管理不善导致耕层土壤被剥夺等。
二、土壤侵蚀的过程和类型1.风蚀:风蚀是指风力对土地表面的冲击和侵蚀。
在干旱和半干旱区,风蚀是主要的土壤侵蚀类型之一、风蚀造成的土壤流失通过飞沙和沙尘暴的方式进行。
2.水蚀:水蚀是指水流对土地表面的冲刷和移动。
水蚀可分为雨滴侵蚀、坡面侵蚀、河道侵蚀等几种类型。
雨滴侵蚀主要是由于降雨冲击力导致的初级侵蚀;坡面侵蚀是由于雨水形成的逐渐增大的流量冲击和土壤侵蚀加剧,导致坡面的侵蚀并带走土壤;河道侵蚀是由于河流流量引起的河床破坏和土壤侵蚀。
3.冻融作用:在寒冷地区,土壤冻结和解冻过程中形成的冻胀和冻结破坏会造成土壤颗粒离析,加速土壤侵蚀的发生。
4.地质侵蚀:地质侵蚀是指对土壤进行大范围的破坏和移动。
常见的地质侵蚀类型有地震引起的滑坡、崩塌等。
三、土壤侵蚀的影响和防治措施1.农田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降低农田的肥力。
预防措施:建立植被覆盖,养护农田水渠和排水系统,合理耕作和种植制度等。
2.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淤积,影响水体质量和河道的导航能力。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土壤侵蚀是指水流或风力等外力对土壤进行破坏和搬运的过程。
它是一种地表流失的现象,常常导致土壤层变薄、质量下降,甚至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主要有风蚀和水蚀两种类型,它们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各有不同。
风蚀是指由于强风的吹拂和搬运,使土壤表面逐渐变薄和破坏的过程。
常见的风蚀现象有沙尘暴和沙漠化。
风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土地水分缺乏、植被稀少,土壤容易受到风的侵蚀。
当强风吹来时,它会将土壤颗粒带走,形成沙尘暴和沙丘,甚至整个土壤层也可能被风吹走。
水蚀是指由于雨水或河流等水流对土壤进行冲刷和搬运的过程。
常见的水蚀现象有河谷侵蚀、土地冲沟和坡耕地蚀等。
水蚀主要发生在湿润地区,由于降水量大、土地水分充足和坡度较大,导致水流速度增加,土壤容易被冲刷。
水流冲刷可将土壤颗粒带走,形成河床淤积和冲沟,甚至造成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的特点是破坏性强、发生迅猛和难以恢复。
侵蚀过程中,土壤颗粒被搬运带走,破坏了土壤结构,使土壤容量减小,保水能力降低,营养物质流失,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同时,土壤表面变薄,被侵蚀的地区容易出现水土流失、干旱和沙漠化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土地利用方式、地貌特征和人类活动等。
气候条件对土壤侵蚀影响很大,特别是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风速等因素。
在湿润地区,降水量大、降水强度大、风速小,有利于水蚀发生。
而在干旱地区,由于降水量少、风速大,风蚀更易发生。
土地利用方式也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种植一季作物、森林、草地等能够保持土壤结构和保护表面覆盖,减轻土壤侵蚀。
而采伐森林、放牧和过度耕作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加剧土壤侵蚀。
地貌特征是影响土壤侵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土地坡度和坡长等地貌特征越大,水流速度越快,产生的侵蚀力就越大。
最后,人类的活动也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过度开发、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人类活动会破坏土地表面覆盖和土壤结构,加剧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与恢复
土壤侵蚀与恢复土壤侵蚀的定义土壤侵蚀是指土壤表层在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影响下,被水流、风力等带走的过程。
这种现象会导致土地退化、生产力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土地荒漠化。
土壤侵蚀的原因自然因素1. 水蚀:雨水冲刷是最常见的土壤侵蚀形式,尤其在坡度较大、植被稀少的地区更为严重。
2. 风蚀: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强风可以吹走表层土壤,特别是在缺乏植被覆盖的情况下。
3. 冻融作用:在寒冷地区,土壤水分的冻结和融化过程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进而引发侵蚀。
人为因素1. 过度耕作: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如过度耕作和单一作物种植,会破坏土壤结构,增加侵蚀风险。
2. 森林砍伐:森林的砍伐减少了地表的植被覆盖,使得土壤更容易受到侵蚀。
3. 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筑物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土地开挖,这些活动会直接导致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的影响土壤侵蚀对环境和社会经济都有深远的影响:- 农业生产力下降:肥沃的表层土壤被侵蚀后,土地的生产力会大幅下降。
- 生态系统破坏:土壤侵蚀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 水资源污染:侵蚀的土壤会被带入河流和湖泊,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其他水质问题。
土壤恢复的方法针对土壤侵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恢复措施:物理措施1. 梯田建设:在坡地上修建梯田可以减少水流的速度,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2. 石笼网或草方格:使用这些材料可以固定土壤,防止风蚀和水蚀。
生物措施1. 植树造林:植被可以保护土壤免受侵蚀,同时还能改善土壤质量。
2. 草地恢复:通过种植耐旱、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农业管理措施1. 轮作和间作:采用多样化的种植模式可以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2. 有机农业: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减少侵蚀。
结论土壤侵蚀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不仅威胁到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
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恢复措施至关重要。
土壤侵蚀措施
土壤侵蚀措施简介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受到水、风、地理变化等因素的破坏和流失过程。
土壤侵蚀对农业、环境和生态系统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和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减轻土壤侵蚀的程度。
种植措施1.植树造林:植树造林能够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雨水和风的冲刷作用,有效减轻土壤侵蚀。
2.轮作休耕:通过定期将农田休耕或种植不同作物进行轮作,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3.水田栽培:水田栽培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力冲刷,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
4.引导溢流:人工修建沟渠,引导溢流水流进入植被覆盖地区,减少水流冲刷土壤的速度和强度。
工程措施1.构筑物建设:建造沟渠、堤坝等构筑物,能够改变水流和泥沙的运动路径,减少侵蚀作用。
2.梯田整理:对于山地农田,可以通过修建梯田减缓坡度,减少水流速度和冲刷力度,防止土壤流失。
3.排水系统: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减少积水和土壤侵蚀的可能性。
4.防风林带:在农田边缘种植防风林带,能够减少农田受到大风侵蚀的程度。
土壤保育措施1.覆盖作物残渣:留下作物残渣覆盖在土壤表面,能够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
2.施加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减少土壤流失的风险。
3.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改良剂和调整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
4.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和微喷灌等,可以减少水分流失和土壤侵蚀的风险。
教育和法规1.农民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土壤侵蚀的认识,引导他们采取正确的土壤保护措施。
2.农业法规:制定并执行相关农业法规,对土壤侵蚀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以促进土壤保护工作的开展。
结论土壤侵蚀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和管理方法,我们可以减轻土壤侵蚀的程度,保护土壤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种植措施、工程措施、土壤保育措施以及教育和法规的综合应用是解决土壤侵蚀问题的关键。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土壤侵蚀英文名称:soil erosion定义1: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土壤地理学(二级学科)定义2: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水土保持(二级学科);水土流失(水利)(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广泛应用的“水土流失”一词是指在水力作用下,土壤表层及其母质被剥蚀、冲刷搬运而流失的过程。
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土壤侵蚀量中被输移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称为土壤流失量。
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称为流域产沙量。
目录类型因素影响防治类型因素影响防治展开类型 划分土壤侵蚀类型的目的在于反映和揭示不同类型的侵蚀特征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或减轻侵蚀危害。
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以外力性质为依据,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
其中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习惯上称为水土流失。
水力侵蚀分为面蚀和沟蚀,重力侵蚀表现为滑坡、崩塌和山剥皮,风力侵蚀分悬移风蚀和推移风蚀。
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或流水侵蚀是指由降雨及径流引起的土壤侵蚀,简称水蚀。
包括面蚀、潜蚀、沟蚀和冲蚀。
1.面蚀或片蚀:面蚀是片状水流或雨滴对地表进行的一种比较均匀的侵蚀,它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或没有采取可靠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或荒坡上。
是水力侵蚀中最基本的一种侵蚀形式,面蚀又依其外部表现形式划分为层状、结构状、砂砾化和鳞片状面蚀等。
面蚀所引起的地表变化是渐进的,不易为人们觉察,但它对地力减退的速度是惊人的,涉及的土地面积往往是较大的。
土壤侵蚀分类知识点
土壤侵蚀分类知识点土壤侵蚀是指土壤表面被水、风、冰等自然力量剥蚀、推移和破坏的过程。
它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不当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之一。
土壤侵蚀的分类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冰雪侵蚀三种类型。
一、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指水流对土壤表面的冲刷和剥蚀。
它主要包括河流冲刷、滑坡、泥石流等。
河流冲刷是指河水对河岸和河床的冲刷和剥蚀,导致土壤和岩石的流失。
滑坡是指由于土壤的润湿或失稳而导致的山体滑坡现象,造成土壤大量流失。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雨或融雪等原因,大量泥沙和石块随水流冲刷而形成的高速流动的土石混合物,对土壤造成严重侵蚀。
二、风力侵蚀风力侵蚀是指风对土壤表面的吹刮和剥蚀。
它主要包括风蚀和风积两种类型。
风蚀是指风吹走土壤表面的颗粒,造成土壤质量的流失。
风积是指风把风蚀的颗粒沉积在其他地方,形成风积土,对土壤表面造成覆盖和堆积。
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草原、沙漠等地。
三、冰雪侵蚀冰雪侵蚀是指冰雪对土壤表面的冲刷和剥蚀。
它主要包括冰川侵蚀和雪崩两种类型。
冰川侵蚀是指冰川对地表物质的磨损和剥蚀,将岩石和土壤颗粒带走,并在移动和融化过程中形成冰碛和冰碛土。
雪崩是指积雪在山坡上突然滑坡和坠落,对土壤造成冲击和破坏。
土壤侵蚀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有不利影响。
它会导致土壤肥力的下降、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河道淤积等问题。
为了减少土壤侵蚀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工程、合理利用农田等。
通过加强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保护好宝贵的土壤资源。
土壤侵蚀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环境问题。
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冰雪侵蚀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分类。
了解土壤侵蚀的分类和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管理,可以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维护好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壤侵蚀成因与防治措施
土壤侵蚀成因与防治措施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侵蚀问题日益凸显。
土壤侵蚀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那么,土壤侵蚀的成因是什么,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呢?一、土壤侵蚀成因1. 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地质构造、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对土壤侵蚀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水流量大、坡度陡的山地地区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降雨强度大、降雨分布不均匀的地区易发生暴雨引起的侵蚀;高温、干旱的地区易出现风蚀。
2. 人为因素农业生产活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人为因素之一。
传统的农耕方式如过度耕种、无系统轮作和有机肥料的过度使用,都会导致土壤质地劣化和脆弱,增加了土壤的侵蚀风险。
此外,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开垦等人类活动也会加剧土壤侵蚀。
二、土壤侵蚀的危害1. 农业生产受限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侵蚀引起的土壤质地变差、肥力下降,使农作物生长受限,减少了农产品产量。
2. 水资源污染土壤侵蚀使得土壤中的污染物、化学物质等流入水体,导致水资源污染,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3. 生态环境恶化土壤侵蚀不仅导致植被破坏,还会引起生态系统退化,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甚至造成沙化、荒漠化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三、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1. 调整农业结构推广轮作休耕制度,合理安排种植作物的轮作顺序和耕地的休耕周期,可以减少农业活动对土壤的破坏,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
2. 推行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注重生态系统的收支平衡,通过使用有机肥料、植物保护和土壤改良技术,改善土壤质地和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
3. 林草覆盖加强林地和草地的管理,扩大植被覆盖面积,可以有效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
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和草场建设,增加土壤的保持力,切实遏制土壤侵蚀。
4. 构建生态防护带在河流和山坡等易发生土壤侵蚀的区域,建立生态防护带,种植适宜的植物,形成自然的屏障,保护土壤的完整和水源的清洁。
土壤侵蚀的分类
土壤侵蚀的分类
1. 水蚀,哎呀呀,就像一场疯狂的暴雨冲垮了泥巴小路一样!比如暴雨过后,山坡上那一道道被水流冲刷出来的沟壑,这就是水蚀的“杰作”啊。
2. 风蚀,嘿,这不就像那调皮的风儿使劲吹走沙丘上的沙子嘛!像沙漠边缘那些被吹得形态各异的地貌,就是风蚀在搞怪。
3. 重力侵蚀,哇塞,就好像山体重重地“叹气”,然后一些土石就滑落下来了呢!像山体滑坡不就是重力侵蚀的表现吗。
4. 冻融侵蚀,哎呀呀,这不就跟冬天水管被冻裂了有点像嘛!在寒冷地区,土壤反复冻结和融化,可不就慢慢被侵蚀啦。
5. 冰川侵蚀,哇哦,那简直就是巨大的“冰巨人”在大地上缓慢移动留下痕迹呀!那些壮观的冰蚀谷就是很好的例子哟。
6. 化学侵蚀,嘿,这就好比是一场无声的化学反应在悄悄“吃掉”土壤呀!像有些地方的土壤酸化导致的变化就是化学侵蚀在捣乱。
7. 生物侵蚀,哎,就像是小虫子呀、植物根系呀在土壤里“搞小破坏”呢!比如一些植物根系把土壤撑开。
8. 人为侵蚀,哎呀呀,这不就是我们人类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嘛!像过度开垦导致的土地退化,就是人为侵蚀的后果呀。
总之,土壤侵蚀的分类可真是不少呢,这些不同的类型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土地呀!我们可得好好重视起来,保护好我们的土壤。
土壤侵蚀的全球问题
土壤侵蚀的全球问题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土壤侵蚀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
本文将探讨土壤侵蚀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什么是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指土壤表层被水流、风力或其他外力剥离、破坏和迁移的过程。
它是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如过度开垦、不合理的农业实践和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土壤侵蚀的速度和程度。
土壤侵蚀的原因1. 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指水流对土壤表层的冲刷和剥离。
降雨强度大、坡度陡峭、植被覆盖不足等因素都会增加水力侵蚀的风险。
此外,不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系统也会导致土壤过度湿润或干燥,增加土壤侵蚀的可能性。
2. 风力侵蚀风力侵蚀是指风对土壤表层的吹刮和搬运。
干旱地区、沙漠化地区和裸露的农田都容易受到风力侵蚀的影响。
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也会加剧风力侵蚀的程度。
3.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壤侵蚀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开垦、不合理的农业实践(如过度耕作、不合理施肥和使用农药)、森林砍伐和城市化进程都会破坏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增加土壤侵蚀的风险。
土壤侵蚀的影响1. 农业生产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土壤侵蚀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养分流失和水分损失,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长期以来,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到了土壤侵蚀的严重威胁,给农民和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 水资源土壤侵蚀会导致水体中的泥沙含量增加,降低水质,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土壤侵蚀还会导致水源地的淤积和河道的狭窄,增加洪水和干旱的风险。
3. 生物多样性土壤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但土壤侵蚀会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昆虫和其他生物群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这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应对土壤侵蚀的措施1.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减缓土壤侵蚀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的梯田建设、植被恢复和保护、建立防护林带等措施,可以减少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的风险,保护土壤资源。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是指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导致土壤表面或内部的土壤层被剥蚀和迁移的过程。
土壤侵蚀是土地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是根据土壤侵蚀程度的严重程度,把侵蚀分为不同的等级,从而更好地评估和管理土壤侵蚀的程度。
目前,我国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土壤侵蚀调查规程》(GB/T 19215-2017):该标准将土壤侵蚀分为极强、强、中、弱四个等级,根据植被覆盖度、裸土率、坡度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
2.《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规程》(NY/T 1456-2007):该标准将土壤侵蚀分为极强、强、中、弱、微五个等级,根据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植被覆盖度等指标进行评定,其中极强和强两个等级为重点治理对象。
3.《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B11/T 2434-2014):该标准将土壤侵蚀分为极强、强、中、弱、微五个等级,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水土保持状况等指标进行评定。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农
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防治土壤侵蚀的措施
防治土壤侵蚀的措施概述土壤侵蚀是指水流、风力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土壤排泄、移动和堆积的过程。
它对农田、生态环境等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防治土壤侵蚀的措施。
植被保护植被保护是一种有效的土壤侵蚀防治措施。
通过种植树木、草坪等植被,可以减少土壤暴露在水流和风力中的时间,从而减少土壤的侵蚀。
同时,植被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因此,植被保护是防治土壤侵蚀的基础措施之一。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一种综合施策,旨在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流能量,从而减少土壤侵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坡面保护在坡地上修建梯田或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减缓水流速度,并减少水流对土壤的冲刷和侵蚀。
另外,还可以建造沟渠,引导坡面径流,减少其对土壤的冲刷。
河道整治对于容易发生冲刷和淤积的河道,需要采取整治措施。
可以通过加固河道的岸坡、挖深并加宽河道等方式,减少水流对土壤的冲刷和侵蚀。
铺设覆土在农田或道路施工时,可以采取铺设覆土的方式,将土壤覆盖在裸露地面上,从而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水流冲刷。
合理农田管理农田是容易发生土壤侵蚀的地点之一,因此,合理的农田管理对于防治土壤侵蚀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合理农田管理措施:保持耕地的覆盖耕地在农作物种植季节之外的时候容易暴露在水流中,导致土壤侵蚀。
因此,可以采取保持耕地覆盖的措施,例如种植绿肥、覆盖耕地等,来减少土壤的暴露。
合理施肥过量的化肥施用会导致农田土壤肥力失调,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的稳定性。
合理施肥能够维持土壤的肥力,减少植物的死亡和土壤的侵蚀。
防止农田的水土流失农田的水土流失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土壤的流失。
例如,可以修建沟渠、梯田等,来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流能量,减少土壤的侵蚀。
政策法规和教育宣传政策法规和教育宣传在防治土壤侵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土壤侵蚀防治的管理和监督。
土壤侵蚀原理
土壤侵蚀原理土壤侵蚀是指自然力和人为活动导致的土壤表面被水流、风力、重力等因素剥夺、运移和堆积的过程。
其主要原理包括水力侵蚀和风蚀两种。
水力侵蚀是指水流在地表和地下的作用下,对土壤进行剥蚀和运移的过程。
水力侵蚀又可以分为雨滴冲击侵蚀、表流侵蚀和下垫面侵蚀三种类型。
雨滴冲击侵蚀是指雨滴落击地面时产生的冲力,使得土壤颗粒发生位移和抛射,造成土壤松散和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
表流侵蚀是指降雨过程中,由于降雨量大于地表的渗透能力,形成的降雨径流流向低洼地势,使得土壤表面发生剥蚀和运移的现象。
表流侵蚀需要一定的坡度和流动介质,如临时流或持续流。
下垫面侵蚀是指水流在陆地和河床之间作用下,产生的剥蚀和运移过程。
水流在下垫面上流动时,具有破坏性的冲击力和剪切力会导致河岸和堤坝的崩塌,从而使土壤被冲刷和流失。
风蚀是指风力对土壤进行颗粒蚀刷和悬浮粒子的运移过程。
风蚀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覆盖和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地区。
风蚀的主要形式有风蚀侵蚀、风成蚀和风积过程。
风蚀侵蚀是指风力吹拂地表,使得土壤表面的细颗粒被风扬起并携带走的过程。
风蚀侵蚀会造成地表土壤的逐渐消耗,形成裸露的岩石表面或沙丘。
风成蚀是指风力将携带的细粒颗粒运移并,在风力影响较小的地方沉积下来的过程。
风成蚀形成的沉积物通常是细沙和粉砂。
风积过程是指风力携带的颗粒在地表堆积而形成的地貌现象。
风积过程主要受到风速、风向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在沙漠、沙丘和滩涂等地区较为常见。
综上所述,水力侵蚀和风蚀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原理。
它们可以分别或同时作用于土壤表面,导致土壤的剥蚀、运移和堆积,进而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土壤侵蚀的原因
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土壤侵蚀的原因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一、土壤侵蚀的原因土壤侵蚀是指自然力或人为活动导致土壤表层被水、风、冰等因素搬运、破坏和堆积的现象。
土壤侵蚀对农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壤侵蚀的原因:1. 自然原因- 水力侵蚀:雨水和水流是土壤侵蚀的主要成因之一。
雨水冲刷和水流剥蚀强烈地影响了土壤表面的稳定性;- 风力侵蚀:干旱地区常常出现风力侵蚀。
风把表面上的颗粒物吹走,暴露出更加易于侵蚀的土壤;- 冻融侵蚀:在冷冻条件下,冻结和解冻循环可以导致土壤颗粒的破碎和侵蚀。
2. 人为活动- 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如不合理的耕地追肥、栽培和踩踏等,会造成土壤层失控,易于被侵蚀;- 水土保持措施不力:如缺乏梯田、绿化和森林覆盖,会导致土壤不受保护,易于被侵蚀;- 不合理的土地规划和建设:如建筑工地的裸露土壤,道路建设和矿山开采等,都会破坏土壤的完整性。
二、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为了减缓土壤侵蚀的进程,保护农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1. 农业耕作措施- 合理的耕作和栽培技术:包括梯田建设、间种、栽培轮作和翻耕等技术手段,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保护性;- 植被保护:通过合理的绿化和森林覆盖,保持土壤表面的植被,有效减少水和风对土壤的冲击;- 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料的使用:通过增加有机物的含量,提高土壤的质地和肥力,减少土壤侵蚀的可能性。
2. 水土保持措施- 梯田建设:对于山区或丘陵地区,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力侵蚀的风险;- 林地保护和扩展:通过合理的森林保护和植树造林活动,增加森林覆盖率,保护土壤表面并减少风力侵蚀;- 覆盖性种植:在植物种植前或间作期间,种植覆盖作物,可以有效保持水分和土壤,并减少土壤侵蚀。
3. 合理土地规划和建设- 避免大规模的土地破坏性活动:如道路建设、矿山开采和建筑工地等,应合理规划和管理,减少土壤裸露和破坏;- 排水系统的建设:建立合理的排水系统,以减少农田和城市区域内的积水,减缓水力侵蚀的速度。
土壤侵蚀分类
土壤侵蚀分类
土壤侵蚀是指由于水、风、冰等自然因素导致的土壤流失和侵蚀现象。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土壤侵蚀分为以下几类:
1.按侵蚀形式分类:
(1)水力侵蚀:指由于降雨、径流等水力作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包括面蚀、沟蚀、溪壑等。
(2)风力侵蚀:指由于风力作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包括沙化、风蚀沟壑等。
(3)重力侵蚀:指由于重力作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包括滑坡、泥石流等。
(4)冰川侵蚀:指由于冰川作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包括冰川侵蚀、冰缘侵蚀等。
2.按侵蚀速度分类:
(1)慢性侵蚀:指侵蚀速度缓慢的土壤侵蚀,一般表现为面蚀、沟蚀等。
(2)急性侵蚀:指侵蚀速度较快的土壤侵蚀,一般表现为滑坡、泥石流等。
3.按侵蚀强度分类:
(1)轻度侵蚀:指土壤侵蚀程度较轻,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2)中度侵蚀:指土壤侵蚀程度中等,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
(3)严重侵蚀:指土壤侵蚀程度较重,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
4.按侵蚀区域分类:
(1)山区侵蚀:指山区地带由于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
(2)平原区侵蚀:指平原地区由于水流、风力等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
(3)沙荒地侵蚀:指沙荒地由于气候、地形等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
5.按人为活动分类:
(1)自然侵蚀:指自然因素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如气候、地形、植被等。
(2)人为侵蚀: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如开发建设、农业活动等。
以上是土壤侵蚀的分类,不同分类下的土壤侵蚀其产生原因和治理措施也有所不同。
了解土壤侵蚀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治理土壤侵蚀问题。
第二章-土壤侵蚀原理-1
土壤侵蚀概况
风力侵蚀 重力侵蚀 其它侵蚀
第一节 土壤侵蚀概况
一、定义
土壤侵蚀(Soil Erosion) 地球表面的土壤及其母质受水力、风力、冻 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 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水、风、温度、重力等
第一节 土壤侵蚀概况
二、土壤侵蚀的原因
冻拔、劈裂
泥流、泥石流、水石流 条形、瓢形、弧形
第一节 土壤侵蚀概况
五、土壤侵蚀的程度与强度
1、土壤侵蚀量
土壤、母质及地表散松物质在外营力的破坏、剥 蚀作用下产生分离和位移的物质量。
土壤侵蚀模数: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产生 的土壤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速率(或速 度),或称为土壤侵蚀模数,单位: t/km2•a、 mm/a 、m3/km2•a 。
3.中度侵蚀
2500~5000
1.9~3.7
4.强度侵蚀
5000~8000
3.7~5.9
5.极强度侵蚀
8000~15000
5.9~11.1
6.剧烈侵蚀
>15000
>11.1
(水利部 1997SL190- 96)
风力侵蚀强度分级参考指标
级别 微度侵蚀 轻度侵蚀 中度侵蚀 强度侵蚀 极强度侵蚀 剧烈侵蚀
第一节 土壤侵蚀概况
5、冻融侵蚀(Freeze-thaw Erosion)
土壤及其母质孔隙中或岩石裂缝中的水分冻结, 体积膨胀,裂隙随之加大增多,土体或整块岩 石发生碎裂,温度升高消融后在重力作用下产 生位移的现象。
表现形式:冰冻风化和融冻泥流。 冰缘气候条件下,积雪频繁消融和冻胀产生的
一种侵蚀形式称为雪蚀作用。
第一节 土壤侵蚀概况
土壤侵蚀防治措施
土壤侵蚀防治措施土壤侵蚀是指地表上的土壤被水流、风力等外界因素破坏和剥夺的过程,严重影响了农田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为了减轻土壤侵蚀的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土壤侵蚀防治措施,并介绍它们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一、植被覆盖植被覆盖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土壤侵蚀防治方法之一。
密度适度的植被可以有效地减缓水流的速度,降低水流对土壤的冲击力,从而减轻土壤侵蚀。
在农田中,可以种植经济作物、绿肥或者树木来增加植被覆盖率。
同时,定期修剪、除草和保持植被的健康状态也十分重要。
二、梯田建设梯田建设是一种利用地势布局的土壤侵蚀防治措施。
通过修建梯田,将坡地划分成一系列的平台,可以有效地减缓水流速度,降低坡面的削蚀能力。
此外,梯田还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性能,改善水和养分的利用效率。
梯田的建设需要考虑土地坡度、平台宽度、田埂高度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三、水土保持林带水土保持林带指在河流和坡地周边种植乔木或灌木的带状植被。
水土保持林带可以起到屏障的作用,阻挡水流和风力的侵蚀。
根系强盛的树木能够牢固地固定土壤,减少土壤流失。
同时,林带还可以提供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四、保持地表覆盖保持地表覆盖是一种防治水土流失的常见方法。
通过保持地表覆盖物(如秸秆、麦草、蔬菜膜等)的覆盖,可以减少土壤表面的暴露,降低水流对土壤的冲刷和剥蚀。
此外,地表覆盖还可以提供保水保肥的作用,并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
五、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减少土壤侵蚀的重要措施。
科学合理地施肥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减少农作物间的裸地期。
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作物的需求,精确施肥,避免过量使用化肥,减少氮、磷等养分的流失。
六、农田间作农田间作是一种有效的土壤侵蚀防治措施。
通过在一块颗粒的农田中种植多种不同的作物,可以增加农田的表面覆盖率,减少土壤的裸露程度。
同时,农田间作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Et/(km ·a)]西北黄土高原区1 ooo东北黑土区200北方土石山区200南方红壤丘陵区500西南土石山区500(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km ·a)]微度侵蚀<2O0,500,1 000轻度侵蚀200,500,1 000~2 500中度侵蚀2 500~5 000强度侵蚀5 000~8 000极强度侵蚀8 000~1 5 000剧烈侵蚀>1 5 000(3)风蚀强度分级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 (ram) [t/(km。
·a)]微度>70 <2 <200轻度70~50 2~1O 200~2 500中度5O~30 1O~25 2 5OO~5 000强度3O~10 25~50 5 000~8 000极强度<10 50~100 8 000~15000剧烈<1O >100 >1 5 000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
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
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级标准,缺一不可。
我国一些人习惯上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把二者等同起来,混淆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准确理解和认识水土流失的含义造成了混乱。
因此,有必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水土流失的定义笔者在前面已阐述过了,那么什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如岩屑、松散岩层等,被破坏、剥蚀、运转、沉积的过程。
很显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是完垒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字面含义上的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侵蚀或流失的主体不。
水土流失的流失主体包括“水”和“土”两个主体,而土壤侵蚀仅指“土” 一个主体。
同样水土流失同土壤侵蚀之闻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壤侵蚀是一种特定的水土流失形式,土壤侵蚀包括在其内。
也可以说土壤侵蚀是狭义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做为相对独立的概念来使用,但决不可以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
许多词汇和术语,随着时时的推移,人类文明程度、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内涵在不断地外延、扩大、深化和演变,即广义化。
广义化的词汇和术语与最初的本意已有了较大变化,甚至大相径庭。
水土流失这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术语,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广义化。
因此,们应从广义的角度来认识理解它的内涵,如果仅从字面上咬文嚼字,或狭隘地理解它的含义,就会使人们误人死胡同而不能自拔,使本来非常明晰的概念变得复杂化。
比如,对土壤侵蚀中“侵蚀” 的理解,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为侵蚀破坏、侵蚀腐蚀,而应广义地理解为侵蚀破坏、剥离、转移、流失等,也就是说土壤侵蚀就是土壤流失。
比如,对水土流失一词中的土”不能仅仅指生长植物的土壤,还应包括土壤母质、岩屑等地面其它组成物质和各种养分物质。
再比如,对于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除了水力、风力、重力、温度等自然力外.人类的不台理的生产活动如开、修路、毁林开荒等行为,改变原地形地貌,损坏了地表植被,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或加剧了水土流失,那么人类不台理的生产活动也应该称为是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
还有许多用广义论来认识水土流失内涵的例子,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国水土流失强度分类分级标准,实际上是用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分级标准来代替的,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土壤侵蚀的因素:190—96),对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土壤侵蚀强度、侵蚀土壤程度分级等做了规定。
2.1.1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按土壤侵蚀的外营力不同种类将全国土壤侵蚀区划分为三个一级区,根据地质、地貌、土壤等形态又在三个一级区划的基础上分为九个二级区。
区划的类型区为:(1)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包括五个二级区:①西北黄土高原区(主要在黄河上中游),②东北黑土区(低山丘陵区和漫岗丘陵区,主要在松花江流域),③北方土石山区(主要在淮河流域以北及黄河中下游),④南方红壤丘陵区(主要在长江中游及汉水流域、洞庭湖水系、都阳湖水系、珠江中下游及江苏、浙江等沿海侵蚀区),⑤西南土石山区(主要在长江上中游及珠江上游)。
(2)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包括两个二级区:①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抄区(包括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黑龙江等省区的抄漠戈壁和沙地),②沿海环潮滨海平原风沙区(主要在山东黄泛平原、都阳湖滨湖沙山及福建、海南滨海区)。
(3)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包括两个二级区:①北方冻融土侵蚀区(主要在东北大兴安蛉山地及新疆的天山山地),②青藏高原冰川侵蚀区(在青藏高原和高山雪线以上)。
2.1.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Et/(km ·a)]西北黄土高原区1 ooo东北黑土区200北方土石山区200南方红壤丘陵区500西南土石山区500(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km ·a)]微度侵蚀<2O0,500,1 000轻度侵蚀200,500,1 000~2 500中度侵蚀2 500~5 000强度侵蚀5 000~8 000极强度侵蚀8 000~1 5 000剧烈侵蚀>1 5 000(3)风蚀强度分级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 (ram) [t/(km。
·a)]微度>70 <2 <200轻度70~50 2~1O 200~2 500中度5O~30 1O~25 2 5OO~5 000强度3O~10 25~50 5 000~8 000极强度<10 50~100 8 000~15000剧烈<1O >100 >1 5 000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水土流失强度标准是反映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在确定了水和土的容许流失量标准后结合我国各地域的不同自然条件,把水土流失强度级别仍定为六个级别,即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和剧烈,并相应确定各级别的水、土流失模数。
笔者认为,我国目前所使用的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只是确定了土流失强度级别和对应级别的土壤流失模数,单独做为水土流失强度之一的土壤流失强度分级标准是可行的,但必须将土壤侵蚀模数改名为土壤流失模数。
同时,还应新增加对应于水土流失强度级别、反映水流失程度的水的流失模数。
这样修改后的水土流失程度分级标准,便是一个完整的、全面客观反映水土流失程度且便于实际操作运用的强度分级标准体系。
地形因子:包括海拔高度、坡向、地形、坡位、坡度和小地形等;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种类、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及含量,土壤水分含量及肥力、质地、结构及石砾含量、酸碱度、盐碱含量,土壤侵蚀或沙化程度,基岩和成土母质的种类与性质等;水文因子:包括地下水位深度及季节变化,地下水矿化程度及其盐分组成、土地被淹没的可能性等;生物因子:主要包括植物群落名称、组成、盖成、年龄、高度、分布及其生长情况,森林植物的病虫害情况等;除此之外,还有人为活动等因子。
介绍土壤侵蚀模数1.定义侵蚀模数是土壤侵蚀强度单位,是衡量土壤侵蚀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
也称为土壤侵蚀率、土壤流失率或土壤损失幅度。
指表层土壤在自然营力(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和人为活动等的综合作用下,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其单位为(t/km2·a)。
也可采用单位时段内的土壤侵蚀厚度,其单位名称为毫米年(mm/a)。
土壤侵蚀模数与土壤侵蚀厚度的换算关系为:土壤侵蚀厚度=土壤侵蚀模数/土壤容重,容重单位为g/cm3或t/m3)。
土壤侵蚀理论中,土壤侵蚀量、土壤流失量和产沙量是一组概念完全不同的术语。
土壤侵蚀量是指在雨滴分离或径流冲刷下,土壤移动的总量;土壤流失量是指土壤离开某一特定坡面和田面的数量,产沙量是指迁移到预测点的土壤流失量。
因此说,我们实际工作中测的的侵蚀模数实际为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的土壤流失量、土壤损失幅度或产沙模数。
2.侵蚀模数的主要研究内容年土壤侵蚀模数常用于反映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及发展趋势,是一个动态变量指标;而多年平均侵蚀模数则是一个相对恒定的常数,常作为侵蚀区土壤侵蚀状况的背景值用于反映区域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
因此区域年土壤侵蚀模数或多年平均侵蚀模数的评估与预测是土壤侵蚀模数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不同类型的侵蚀模数产生的机理和大小,以及测度方法的系统化、精确化、科学化是侵蚀模数研究的基础。
土壤侵蚀量(土壤侵蚀模数)的大小与多种影响因素的关系是此项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降雨因子、土壤可蚀性因子(由土壤理化性质,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决定)、地形因子(坡长、坡度)、植被因子(植被类型和覆盖度)以及水土保持管理措施因子。
多少年来,我们的科学工作者都在进行土壤侵蚀流失方程和侵蚀模型的探讨。
3.土壤侵蚀模数的作用非污染生态承载力评价和非点源污染研究的基础,因此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生产回复力的比较,是确定土壤侵蚀承载力(最大允许侵蚀力)的主要依据。
由于土壤的再生比较缓慢,据测试,耕地的土壤侵蚀模数为10~100t/(hm2·a),这个损失南方大约需要5年时间才能恢复,在干旱地区则要33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因此可以推算我们的土地生态系统正在逆向演变,随着时间的累计,防止水土流失越来越艰巨。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禽畜养殖的发展,非点源污染正成为新的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