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的故事
老马识途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桓公率兵攻打山戎,山戎首领密庐投奔孤竹。
孤竹国君答里呵听从宰相兀律的建议,杀掉密庐假降齐军,并把齐军引向旱海沙漠。
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挑选几匹漠北的老马给齐军带路,走出沙漠,乘机攻占孤竹,杀死答里呵。
【拼音】lǎo mǎ shí tú
【典故】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
遂得道。
《韩非子·说林上》
【释义】老马认识路。
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近义词】识途老马、轻车熟路、轻车熟路
【相反词】不知所以、乳臭未干
【押韵词】如手如足、视有如无、应付自如、熔于一炉、乌合之卒、捶胸跌足、支支梧梧、矫世变俗、天赐之福、依样画葫芦、......
【成语示列】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清·黄仲则《立秋后二日》
【成语例句】
◎老马识途的成语,在中国是尽人皆知的。
◎其实这个"日本名"不过是"老马识途"成语的另一种用法,其实不是我们要他改的那种。
老马识途的故事
老马识途的故事引言生活中,有许多人都擅长在困境中寻找到离出路的道路。
他们能够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智慧,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其中,不乏老马这样的人物。
老马是一个富有智慧并且见多识广的人,他的一生中有许多关于识途的故事。
故事一:迷失在森林中在一个夏日的早晨,老马决定去探索一座附近的森林。
他穿过了一片浓密的树林,很快就迷失了方向。
虽然他一直使用指南针找寻回家的路,但是在森林里,没有明显的指示,很容易迷路。
但是老马并不着急,他停下来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
他发现了一些痕迹,像是一些被树枝踩断的痕迹,还有一些动物留下的痕迹。
他根据这些痕迹判断出了一条可能的道路,并决定顺着它走。
几个小时过去了,老马找到了一片熟悉的土地标记,他知道自己终于走回了家。
他收获了不仅是回到了家的喜悦,还有对大自然的认识更加深入的体验。
故事二:茫茫人海中的寻找老马和朋友们经常在一起分享彼此的生活经验。
在一次聚会上,他听说了朋友小马的困扰。
小马最近一直在寻找一份工作,但是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位。
老马耐心地听着小马的困扰,然后给予了他一些建议。
他告诉小马要保持积极的态度,不要灰心丧气,因为好的机会往往是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的。
他还鼓励小马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习新的技能,并且与更多人建立联系。
他告诉小马,无论是学习还是社交,都是寻找工作的重要资源。
几个月后,小马终于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他感激老马在他困难时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故事三:创业的机遇老马曾经有一段时间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经理,但他一直有做自己事业的梦想。
终于有一天,他决定辞去工作,开始自己的创业之旅。
在创业的道路上,老马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有一次,他的合作伙伴意外退出了项目,给他留下了很大的困难。
但是老马没有放弃,他利用自己多年的人脉关系和经验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并继续推动项目的进行。
虽然在创业的过程中艰辛不断,但老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和专注的精神。
最终,他的创业项目取得了成功,成为了一家知名的公司。
老马识途的故事
老马识途的故事老马识途的故事老马识途的故事1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再也找不到归路。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老马识途的故事2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也留下了很多的成语,其中齐桓公就有不少的成语典故流传后世,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老马识途、管鲍之交、一鼓作气、风牛马不相及等等,这里就介绍一下其中的几个故事。
据说当时齐桓公为了建立霸业就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一方面保持对于周王室的敬重,一方面互相扶持对抗外族,而就在齐桓公提出这一口号不久,远在北方的山戎就跳出来攻打燕国,当时山戎部落活跃在周朝北方,而燕国就深受其害。
在收到燕国的支援请求之后,齐桓公就领兵帮助燕国(话说当时虽然诸国之间内斗不休,但是碰上外族入侵的时候倒是少有拖后腿的。
)齐军的强大远不是山戎可以抵挡的,一路打过去很快就击败了山戎部队,甚至还反攻,灭掉了山戎中的令支国,之后一路进发打倒了孤竹国,但是因为地形复杂,有很多山丘,所以齐桓王等人在一个山谷之中迷路了,连着几队斥候出去都没有什么成果,军队的补给出了巨大的问题,如果再找不到出路可能会死在这里。
就在这个时候管仲苦思冥想,对齐桓公说:“这儿的老马肯定认识路,我们让老马来带路肯定能出去。
”果不其然,在几匹老马的带领下,齐军很快就出去了,找到了孤竹国,消灭了孤竹国,从此以后老马识途的故事也就流传了开来。
老马识途的故事概括
老马识途的故事概括
老马识途,意思是指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接下来分享老马识途的故事。
老马识途的故事概括
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
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
”
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不知道用自己愚蠢的心去学习圣人的智慧,不也是过错吗?
老马识途的故事的道理
1.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
2.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3.“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
不断校正行进姿态,将行路体验、路人经验转化为行稳致远的持续动力,那么即便人生道路再迢遥、再崎岖,也能保持坚定、执着的前进姿态,抵达心中的远方。
老马识途的历史典故
老马识途的历史典故老马识途: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
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老马识途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老马识途的历史典故有一天,管仲对齐桓公说:“郑国向来不服天王,这时候又跟楚国拉拢到一块儿。
主公要扶助王室,抵御蛮族,非得先收服郑国不可。
”宁戚也说:“郑国从郑庄公死了以后,四个公子抢君位,简直闹得不像话。
咱们先君杀了子?,原来想叫子突回去复位,没想到祭足立了子仪。
现在祭足死了,要是主公帮助子突复位,他一定一辈子也忘不了您,还不听您的话来订盟约吗?”齐桓公听了他们的话,帮助子突打进郑国去,杀了子仪。
子突又做了国君,加入了中原的联盟。
没想到楚国跟着就打郑国,郑国给楚国打得没有办法,只好退出齐国这一边,又依附了楚国。
齐桓公知道要叫郑国一心归附,非把楚国打败不可。
齐桓公这儿正和管仲算计着怎么去征伐楚国,燕国派使者来请救兵,说北边的山戎侵略进来,来势非常凶猛,燕国人已经打了几个败仗,眼瞧老百姓都要给山戎杀害了,央告齐侯快点去救。
管仲对齐桓公说:“主公要征伐楚国,先得打退山戎。
北方太平了,才能够专心对付南方的蛮族。
”齐桓公就带领着大队人马去救燕国。
公元前663年(周僖王的儿子周惠王14年,齐桓公23年,鲁庄公31年,燕庄公28年),齐国的大队人马到了济水,鲁庄公来迎接他们。
齐桓公把去征伐山戎的事告诉了他。
鲁庄公说:“您出来抵御北方的外族,不让他们侵略进来,不光是燕国,就是对我们鲁国也有好处。
我愿意派一队人马跟着您去。
”齐桓公正想建立武功,征伐山戎很有把握,就说:“北方路远,道上又有危险,我不敢麻烦您。
万一需要更多的人马,那时候我再请您帮忙。
”鲁庄公就依了齐桓公的话。
齐国的大队人马到了燕国,山戎早已抢了一批壮丁和女子和无数值钱的东西逃回去了。
管仲说:“山戎没打就走,等到咱们一走,他们准又来抢掠。
要安定北方,非打败山戎不行。
”齐桓公就决定再向前进。
燕庄公要带领着本国的人马作为前队。
关于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关于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成语老马识途出处:关于这个成语故事,《韩非子》和《管子》都有记载,不过稍有出人。
老马识途关于这个成语故事,《韩非子》和《管子》都有记载,不过稍有出人。
春秋时,齐国的国相管仲,跟随齐桓公攻打孤竹国。
原来因为山戎国侵犯燕国,齐桓公出兵援助燕国,打败了山戎,而山戎王逃往孤竹去了,于是齐国继续进兵,去汀孤竹3
据《韩非子·说林》上篇说:齐国军队去时是春天,回来时却已是冬天,沿途景物,大不相同,因而迷失了道路,不知该怎么走,大家很着急。
管仲说:“不要紧,老马可以作我们的向导,它们有,认得路。
”于是挑选几匹老马,放它们走在前头,队伍跟着走。
结果,果然找到归路,平安地回来了。
《管子》也有这段记载,不过它说迷失道路的原因,是由于中了敌方的`奸计:孤竹国国王答里呵故意叫黄花元帅向齐桓公假投降,把齐军诱进了迷谷瀚海,那里一片沙漠,荒无人烟,风又大,天又冷,而且又是黑夜里,因此迷了路。
挨到天亮,才由管仲想出了利用老马作向导的办法,把军队带出了迷谷。
后来,人们便用“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老人能带领年轻的新人工作。
老马识途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成语故事在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农民,名叫张三。
他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以耕作为生。
这天,他决定去城里买些需要的物品,于是便驾着自己的老马出发了。
张三一路上心情愉快,马儿也配合得很好,一直稳步前行。
可是,当他进入陌生的城市后,却因为不熟悉路程而迷失了方向。
无论他怎么转弯骑马,都无法找到自己要去的目的地。
正当他感到困惑不解的时候,一位老者走上前来,他看起来是个有经验的人。
老者微笑着对张三说:“小伙子,看你好像迷路了。
我可以帮你找到你要去的地方。
”张三急忙答道:“非常感谢您,我迷路了好久,真是找不到回去的路。
”老者见到他的困惑,便骑马护送着他,一直走到了目的地。
张三感激地感谢了老者,但是他却无法忍受自己无法找到回去的路。
他对老者说:“老先生,我真的太依赖您了,我应该自己能够找到回去的路才对。
”老者笑着点点头,说:“年轻人,你不必感到自责。
你是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又是个陌生的环境,迷路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我要告诉你一个成语,它叫做‘老马识途’。
”张三好奇地问:“‘老马识途’是什么意思呢?”老者耐心地解释道:“‘老马识途’意味着经验丰富的人在熟悉的领域中,能够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找到正确的方向。
就像这个城市,我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所以才能帮助你找回正确的路。
”张三恍然大悟,他明白了老者的意思。
经验和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帮助人们避免迷失和错误的选择。
于是,他决定回去后,好好学习并积累自己的经验,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
故事中的张三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经验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因为经验能够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迷茫时,能够正确并快速地找到解决方法。
而这个故事也与现实生活中的成语故事相呼应。
成语是汉语中具有鲜明特点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既有深刻的内涵,又具有简洁明了的表达形式。
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智慧。
正如这个故事中的老马识途,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迷茫时,需要依靠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语文知识点】老马识途的故事和道理
【语文知识点】老马识途的故事和道理老马识途,意思是指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接下来分享老马识途的故事和道理。
公元前663年,燕国受到敌国的侵略,齐桓公应燕国的请求,出兵远征侵略燕国的那个国家。
那个国家路途遥远,大概位于现在我国的东北地区。
齐国军队出发时还是初春季节,而凯旋时已是深冬了。
齐军来时的路已经被冰雪覆盖,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
不熟悉地形的齐军很快便在一个山谷里迷路了。
齐桓公没有办法,只得命令军队暂时在山谷里驻扎下来,同时不断地派出侦察兵探路,可是依然没有找到来时的路。
这可怎么办啊?周围荒无人烟,离春天又还有那么长的时间,齐军的粮草根本支撑不到那个时候,到时齐军人马全都会被饿死或冻死。
齐桓公十分着急,一筹莫展。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情况越来越危急。
上卿(相当于后来的氶相,是那个时候齐国最大的官)管仲也非常着急,他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想法:既然狗离家很远都能找到主人家,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说不定也有认路的本领。
于是,他向齐桓公提议:“听说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在这紧要关头,不妨让军中的老马试一试,看看它们能不能把我们带出这个山谷。
”齐桓公便命人挑选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部队前自由地行走。
结果这几匹老马都不约而同地朝一个方向跑去,齐桓公率领部队紧跟在后,终于走出了山谷,回到了齐国。
老马喻指那些经验丰富的人,他们能看清方向,为新人指引前进的方向。
小朋友们应该多听家长和老师这些“老马”的指导。
1.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
2.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3.“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
不断校正行进姿态,将行路体验、路人经验转化为行稳致远的持续动力,那么即便人生道路再迢遥、再崎岖,也能保持坚定、执着的前进姿态,抵达心中的远方。
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古代战国时,齐国发兵攻打另一个国家。
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
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
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
将士们乐呵呵地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老马识途
成语拼音:lǎo mǎ shí tú
成语解释:识:认得;途:路。
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
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典故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
遂得道。
”成语例句:他虽然年高,但老马识途,还是可以做个顾问的。
老马识途儿童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儿童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以下小编为你整理了老马识途儿童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⑴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伴随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带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也真奇异,这些老马都当机立断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⑵老马识途的寓意故事中的老马虽然年岁已高,但它仍能找到出路,这说明了老马有着丰富的经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看年岁已高的人,他们的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年轻人难以超越的。
同时,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管仲的表现,我们可以学到要多和日常生活接触。
在你眼中或许认为”经验〃它是很渺小、不起眼,但是以后的日了还长得很呢!像管仲和隰朋都能注意平常生活中的一事一物,才能解决迷路和缺水的问习题啊!假设管仲和隰朋没有日常生活的经验,那麼齐恒公以及大军不是要坐困他方呢!⑶老马识途材料【发音】lǎo mǎ shí tú【出处】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
【解释】桓公、管仲等回来时丢失了方向,于是放马带路,终于找到了归路。
老马识途的寓言故事原文
老马识途的寓言故事原文春秋时期,齐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齐桓公应燕国的请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
齐国大军一路浩浩荡荡,可当他们深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时,却迷失了方向。
四周的道路错综复杂,连绵的山川和茂密的树林让他们分不清东南西北。
齐桓公心里十分焦急,他赶忙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
大家七嘴八舌地出主意,有的说派人去探路,有的说就地安营扎寨,等弄清楚方向再走。
可是,派出去探路的人一批又一批,始终没有找到出路。
就在众人束手无策的时候,管仲站了出来。
他对齐桓公说:“主公,我听说老马有认路的本领,我们可以让军中的老马在前面带路,或许能够找到出路。
”齐桓公听了,觉得这个办法不妨一试。
于是,他们挑出了几匹老马,让它们走在队伍的前面。
这些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士兵们跟在后面。
一开始,大家心里都没底,不知道这些老马能不能带他们走出困境。
没想到,走了一段路之后,老马们真的带着大军慢慢走出了山谷,找到了通往燕国的大路。
军队顺着老马指引的方向,顺利地回到了齐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经验在很多时候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老马能够凭借自己的经验找到回家的路,人也应该善于借鉴前人的经验,这样在遇到困难时,就能够少走弯路,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
有些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全新的、陌生的,但是也许在其他人那里已经有了类似的经历和解决办法。
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够虚心地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或者从历史和过去的案例中吸取教训,就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挑战。
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尊重和重视那些有经验的人。
他们的经历和智慧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积累而成的,往往具有很大的价值。
就拿学习来说,新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
如果能够向学长学姐请教,借鉴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就能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
初入职场的新人,如果能够得到老员工的指导和帮助,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和技巧,就能更快地成长,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的人学习,小编收集关于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老马识途【lǎo mǎ shí tú]】【引申】桓公、管仲等回来时迷失了方向,于是放马领路,终于找到了归路。
后遂以“老马识途、老马知道、马老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老识涂”等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用“识途(涂)马、识途骥”等比喻富于经验、知是识非的人。
有经验的人对情况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成语故事】虽然中原各国逐渐承认了齐国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边远地区的某些少数民族部落却不理会这一套。
有一天,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有人来报告说北方的一个叫做山戎(róng)的少数民族又侵犯了燕国,劫夺粮食、牲畜和财物,燕国派人来求救了。
齐桓公征求管仲的意见,管仲说:“山戎经常骚扰中原,是中原安定的忧患,一定要征服。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亲率大军援救燕国。
齐侯大军到了燕国,才知山戎早就带着抢到的人口和财物跑了。
管仲说:“山戎虽然跑了,但以后还会来骚扰。
我们不如一追到底,彻底打垮他们,实现北方的长治久安。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意见,向北追击山戎。
燕国的君主燕庄公又对齐桓公说:“附近有个无终国(今河北省玉田县),与我们素有往来,他们也和山戎有仇,可否请他们给我们带路,一同攻打山戎?”齐桓公立刻派人带着礼物去无终国求助。
无终国也派了一支军队前来参加战斗。
山戎的首领叫密卢儿,他听说齐、燕、无终三国联合讨伐,知道打不过,就带着一些亲信和金银财宝向北方逃跑了。
来不及跑的山戎百姓和士兵都投降了。
齐桓公为了使山戎真正心服,传令不许伤害山戎降兵和百姓。
山戎受到宽待,感激齐桓公。
齐桓公问他们:“你们的.首领跑到哪里去了?”他们说:“一定是去孤竹国借兵去了。
”齐桓公决定跟踪追击,捉拿密卢,征伐孤竹国,彻底消除北方动乱的隐患。
再说密卢逃到孤竹国,向国君答里呵求援。
答里呵派大将黄花率兵跟密卢前去迎战齐军,不料,黄花一出阵就被齐军打得大败。
关于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关于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老马识途这个成语是指老马能够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阅历多的人能够起到引导作用,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老马识途这个成语的由来吧!老马识途成语故事虽然中原各国逐渐承认了齐国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边远地区的某些少数民族部落却不理会这一套。
有一天,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有人来报告说北方的一个叫做山戎(rng)的少数民族又侵犯了燕国,劫夺粮食、牲畜和财物,燕国派人来求救了。
齐桓公征求管仲的意见,管仲说:山戎经常骚扰中原,是中原安定的忧患,一定要征服。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亲率大军援救燕国。
齐侯大军到了燕国,才知山戎早就带着抢到的人口和财物跑了。
管仲说:山戎虽然跑了,但以后还会来骚扰。
我们不如一追到底,彻底打垮他们,实现北方的长治久安。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意见,向北追击山戎。
燕国的君主燕庄公又对齐桓公说:附近有个无终国(今河北省玉田县),与我们素有往来,他们也和山戎有仇,可否请他们给我们带路,一同攻打山戎?齐桓公立刻派人带着礼物去无终国求助。
无终国也派了一支军队前来参加战斗。
山戎的首领叫密卢儿,他听说齐、燕、无终三国联合讨伐,知道打不过,就带着一些亲信和金银财宝向北方逃跑了。
来不及跑的山戎百姓和士兵都投降了。
齐桓公为了使山戎真正心服,传令不许伤害山戎降兵和百姓。
山戎受到宽待,感激齐桓公。
齐桓公问他们:你们的首领跑到哪里去了?他们说:一定是去孤竹国借兵去了。
齐桓公决定跟踪追击,捉拿密卢,征伐孤竹国,彻底消除北方动乱的隐患。
再说密卢逃到孤竹国,向国君答里呵求援。
答里呵派大将黄花率兵跟密卢前去迎战齐军,不料,黄花一出阵就被齐军打得大败。
黄花逃回去对答里呵说:齐侯率军前来,不过是要捉拿密卢,与我国毫无关系。
我看不如杀了密卢,与齐侯讲和,方能保全我们自己。
另一位大臣则献计说:北方有个地方叫旱海,又称迷谷,那里茫茫沙漠无边,路途难辨。
如果能把齐军引入迷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使齐侯人马全军覆没。
黄花听到这里动了心眼。
老马识途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匹老马,它在田野里长时间地拉着犁,耕种着农田。
它的主人对它
非常信任,因为它总是能准确地找到回家的路。
无论是在茂密的树林、崎岖的山路还是荒芜的沙漠中,老马都能凭借着它敏锐的直觉和丰富的经验,稳稳地带领着主人回到家中。
有一天,主人带着老马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这里的道路十分复杂,交错纵横,让人眼花缭乱。
主人有些担心老马会迷路,但老马却毫不犹豫地领着主人一路前行,最终安全地回到了家中。
主人感到非常惊讶,并问老马是如何做到的。
老马笑着说,“我能识途是因为我曾经走过很多地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
知道在不同的地形中应该如何行走,我知道哪些路是通向目的地的,哪些路是死胡同。
我知道如何避开危险,如何选择最安全最快捷的路线。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马识途的能力来自于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
同样,人们
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也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找到正确的方向。
成语“老马识途”正是告诉我们,只有通过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总结,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游刃有余,不迷失方向。
在学习上,我们也需要像老马一样,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够在考试中游
刃有余,取得好成绩。
在工作上,我们也需要像老马一样,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够在岗位上游刃有余,取得成功。
总而言之,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只有通过不断
的积累和总结,我们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才能够找到通往成功的路。
愿我们都能像老马一样,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前行,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老马识途故事
老马识途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齐恒公率军出征,却在途中因大雾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靠一匹老马才能平安回国。
从此,齐国上下对这匹识途老马倍加宠爱,渐渐地,老马迷失了自我。
它常这样想,原来我有如此异能,我可是匹宝马啊!老马陷入了自我陶醉中。
过了一个月,齐恒公再次出征,为了防止迷路,齐恒公又带上了这匹老马。
老马得意极了,把头抬得高高的,连正眼也不瞧那些战马一眼。
不出齐恒公所料,途中又遇大雾,只好就地扎营。
因大雾久久不散,粮食也吃完了,齐恒公只好率人回城取粮,又把老马牵了出来,让它带路。
老马心想:我有异能,肯定能带大王回去。
于是,老马随便选择了一条路,扬蹄前行,不料走了几个时辰,却发现是条死路。
齐恒公怒极之下,一刀杀了老马。
原来老马太骄傲,没有在沿途做下标记,因此迷了路。
老马刚醒悟,已是含泪于九泉之下了。
第 1 页共1 页。
老马识途的典故
老马识途的典故
[典故]
公元前68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请求,出兵帮助攻打入侵的山戎,并带管仲和他一块去。
当齐桓公和管仲带领齐军赶到燕国时,山戎已经掠夺了许多财物,逃到燕国东面的孤竹国去了。
齐桓公本来想收兵回国,但是管仲认为,攻打孤竹国,可以保证北方的安全, 于是就向齐桓公提出了他的想法。
齐桓公认为很有道理,就派兵追击山戎,直到孤竹国。
山戎和孤竹国的国君听说齐军到来,就吓跑了。
所以齐军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胜利是胜利了,但是来回征战在路上却用了很长的时间。
他们出兵的时候是春天,回来已是冬天了,沿途景物大不相同,因此怎么也找不到原路,齐军在大山之中迷了路。
尽管一批又一批的人被派去探路,但都没有结果。
情况非常危急,要是再找不到出路,齐军就有可能被冻死在大山中。
管仲冥思苦想,终于想起来,老马可能有认识
路的天性。
齐桓公一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同意试试看。
管仲到战马中,解开几匹老马的缰绳,让它们自由行走。
说来还真是奇怪,那几匹老马都不约而同地朝同一个方向走去。
管仲就命令大军跟着那几匹老马前进。
果然,在老马的带领下,齐军走出了大山,并且在大雪来临之前,安全地回到了齐国。
[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
[释义]
原意是说老马认识道路。
后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作用。
[例句]
俗话说老马识途,工人老师傅经验丰富,我们要好好跟他们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马识途的故事篇一:三年级阅读成语故事中华传统文化——成语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勤劳、聪慧的炎黄子孙,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和丰厚的文化遗产。
成语是祖国灿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成语与一般的词语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它言简意赅,结构严谨,凝炼含蓄,富于哲理,而且形象鲜明、生动,表现力强。
因此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中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巨大功用。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成语的含义也发生着变化,有些含义甚至与原义完全相反或者面目全非。
所以要想正确而恰当地使用成语,就必须对它的本源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阅读成语故事,不仅能够了解成语的由来,而且还可以学到更多历史知识。
纸上谈兵[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典故]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shē)的儿子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
谈起用兵之道,连赵奢也说不过他。
时间久了,赵括便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公元前260年,秦兵进犯赵国。
大敌当前,赵孝成王任命廉颇为大将,率军抵抗。
廉颇见秦军强大,就在长平筑垒(lěi)固守,最终与秦兵形成对峙(zhì)局面。
秦国见一时无法取胜,就派间谍到赵国都城邯郸(hán dān)去散布流言,说廉颇惧怕秦兵,所以按兵不动,秦国特别担心赵王任命赵括为将。
赵王果然中计,下令由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
由于赵括没有任何实际作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结果使赵军陷入秦军重围,他自己也在突围中被乱箭射死。
最后,赵国四十万士兵被秦将白起活埋。
[释义]比喻夸夸其谈,不切实际。
也比喻只是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如鱼得水[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典故]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纷起,群雄争霸(bà)。
刘备为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宏愿,多方搜罗人才,特意拜访隐居在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请他出山。
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见到,第三次去,才见到了诸葛亮。
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
诸葛亮推心臵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与西南少数民族和好,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预言天下今后必将成为蜀、魏、吴三足鼎(dǐng)立的局面。
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诸葛亮为军师。
诸葛亮竭(jiē)力辅佐刘备,而刘备对诸葛亮也是格外信任和重用,这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满。
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性格耿(gěng)直的张飞更是牢骚(sāo)满腹。
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反复说明诸葛亮对于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的重要性。
他说:?我刘备有了诸葛亮,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
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
?[释义]本意指像鱼儿在水里一样自由自在。
比喻有所凭借。
也比喻得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或适合自己的环境。
走马观花[出处]唐〃孟郊《登科后》[典故]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小时候家里很贫穷,但他很有才华,学习也非常刻苦。
长大后,他的诗做得很好。
可是,他考试当官的路却走得很辛苦,连续参加了好几次考试,都没能考中。
孟郊为人非常正直,虽然考不上,他也不想拉关系走后门,只想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走上当官的道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孟郊四十六岁的时候,终于考中了进士。
几十年的读书当官梦终于实现了,孟郊非常高兴。
他迅速穿上新衣服,骑上马,在当时的京城长安尽情地游玩。
玩到高兴时,他不由自主地取出笔,很快写了首名叫《登科后》的诗。
他在诗中写道:?昔日龌龊(wòchuò)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意思是说:过去那种贫穷的生活实在没什么值得夸耀(yào)的,今天我中了进士,才真正感到皇恩浩荡。
我很高兴,马儿也跑得飞快,一天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都看完了。
[释义]原形容事情如意,心情愉快。
后比喻匆忙或粗略地了解事物或深入地参观。
也作?走马看花?。
精卫填海[1][出处]《山海经〃北山经》[原文]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8][2][3][4][5],,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哓[9][6][7].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注释][1]精卫:相传是炎帝的小女儿淹死在东海之后化生出来的,俗称帝女雀。
[2]发鸠(jiū):山名。
相传在今山西省东南部的长子县西。
[3]柘(zhè)木:柘树,木质坚硬,其叶可以喂蚕。
[4]乌:乌鸦。
[5]文首:头上有花纹。
文,通?纹?。
[6]喙(huì):此指鸟嘴。
[7]哓(xiāo):呼叫。
[8]溺(nì):淹入海水中。
[9]衔(xián):用嘴含。
[译文] [10]。
发鸠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
那里栖息着一只奇特的鸟,它外形像乌鸦,头上有漂亮的花纹,白白的嘴巴,红红的双脚,名叫精卫,它鸣叫时总是在呼唤自己。
精卫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一天女娃到波涛汹涌的东海游泳,不幸沉入海底,再也没回来,因而变成了这只精卫鸟,长年累月地口衔西山上的小枝条、小石子,决意要把那一望无际的东海填平。
[说明]这篇寓言说明,在远古时代,人类不知被大海夺走了多少宝贵的生命,然而在作为人类化身的精卫身上,却寄托了人类敢于征服大海的雄心壮志。
同舟共济[出处]《孙子兵法〃九地篇》[原文] [1]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注释][1]济:渡河。
[译文]吴国人和越国人经常打仗,积怨很深,当他们同坐在一条船上过河,遇到大风大浪,船就要被掀翻的危险时刻,他们忘掉一切怨恨,互相关怀救助,好象是一个人的左右手,不分彼此。
[说明]这则寓言是说,为了共渡难关,可以与那些积怨很深的对手团结一致。
也指众人一起渡过难关。
中华传统文化——成语成语是汉语中人们熟识并长期广泛使用的词组或短句,属于熟句中的一种, 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
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一些成语可以从字面判断语义,比如“急中生智”、“插翅难飞”等;但很大一部分成语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
一般来源: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
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
也有些成语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等。
有些成语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
因此多读成语故事,了解典故就能加深理解,开阔眼界。
老马识途[出处]《韩非子〃说林上》[典故]公元前683年,齐桓(huán)公应燕国的请求,出兵帮助攻打入侵的山戎(róng),并带管仲和他一块去。
当齐桓公和管仲带领齐军赶到燕国时,山戎已经掠夺了许多财物,逃到燕国东面的孤竹国去了。
齐桓公本来想收兵回国,但是管仲认为,攻打孤竹国,可以保证北方的安全,于是就向齐桓公提出了他的想法。
齐桓公认为很有道理,就派兵追击山戎,直到孤竹国。
山戎和孤竹国的国君,听说齐军到来,就吓跑了。
所以齐军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胜利是胜利了,但是来回征战在路上却用了很长时间。
他们出兵的时候是春天,回来已是冬天了,沿途景物大不相同,因此怎么也找不到原路,齐军在大山中迷了路。
尽管一批又一批的人被派去探路,但都没有结果。
情况非常危急,要是再找不到出路,齐军就有可能被冻死在大山中。
管仲冥(mímg)思苦想,终于想起来,老马可能有认识路的天性。
齐桓公一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同意试试看。
管仲到战马中,解开几匹老马的缰(jiāng)绳,让它们自由行走。
说来还真是奇怪,那几匹老马都不约而同地朝同一个方向走去。
管仲就命令大军跟着那几匹老马前进。
果然,在老马的带领下,齐军走出了大山,并且在大雪来临之前,安全地回到了齐国。
[释义]原意是说老马认识道路。
后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作用。
指鹿为马[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典故]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cuàn)夺皇位。
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bì)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这哪里是马,分明是一只鹿,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
有些正直勇敢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nìng)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实是一匹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释义]本意是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肴是非。
篇二: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试题大庆交通技校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三期中考试试题语文试题命题人:刘阳一、选择题(10分,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媲.美(pì)繁衍.(yǎn)殷.勤(yīn)驾.驭(jià)B.乖.巧(guāi)元.件(yuán)织杼.(zhù)织纴.(ran)C.三垣.(yuán)祭祀.(sì)星宿.(xiù)洞悉.( xī ) D.譬.如(pì)切削.(xuē)悬.浮(xuán)携.带(xi?)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A.家喻户晓信手拈来浑然天成诗情画意B.络绎不绝望尘莫及无穷无尽一笔勾销C.天涯海角可歌可泣大现身手意想不到D.随机应变忠心耿耿众所周知再接再厉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日耳闻目睹....,多方接触,所以他爱好音乐。
B. 她是个计算机专家,我们这些初学者要虚心向她求教,不耻下问....。
C. 尽管失望,然而她却毫不自怨自艾....。
D. 王明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同学关于如何学好语文的热烈讨论。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辽阔的大草原上,炎炎的烈日烘烤着他,他一连几天在_________中颠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