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
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选10篇)《爬山虎的脚》是冀教版、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也是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
作者叶圣陶。
本文章介绍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首先我说说教材。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四、教具准备课件、彩色笔、画纸五、教法和学法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老师就问: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
如;(1)画一画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1.1 教材内容《爬山虎的脚》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特点,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
1.2 学生情况学生年龄为十岁左右,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诗意的语言和比喻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理解诗意的描写和比喻2.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理解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护大自然的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三、教学过程3.1 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爬山虎的脚》,你们知道爬山虎是什么植物吗?它有什么特点呢?3.2 学习1.小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阅读课文,并共同讨论爬山虎的特点。
每组挑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2.教师点拨:对学生的报告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3.3 拓展1.诗意描写:结合课文中的描写,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或事物。
2.美感体验:组织学生到校园或者周边的自然环境中,让他们观察身边的植物,感受自然之美。
3.4 总结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感受到了什么?对自然有什么新的认识?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好的学习热情,对自然的关注和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让他们更亲身地感受自然之美。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文《爬山虎的脚》的阅读理解题;2.继续观察身边的植物,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更加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珍惜身边的一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篇5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掌握十个会写的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能流利的朗读课文。
3、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采用重点语句品悟法、图画法、课件演示法、朗读法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爬山虎叶子、脚的特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使学生清楚爬山虎是如何爬的。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植物,它是爬墙的高手,可以不借助任何藤架就能够爬满墙,还记得这种植物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文章《爬山虎的脚》。
二、回顾全文,理清顺序。
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课文围绕爬山虎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三、品悟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一)读悟结合品悟叶子的美。
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啊,是那么引人注意,它吸引了作者的眼睛,爬山虎的叶子真美,写叶子的语言更美。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词语或句子,体会叶子的美。
交流:预设: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在学生感悟品读的基础上,出示图片引读:这是新鲜得快要滴出水的叶子,看着那么舒服,你能读出来吗?这是新鲜得发亮的叶子,耀人的眼,你能读出来吗?2、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顺”、“均匀”体会叶子排列的整齐美。
出示图片感情引读: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就这样铺满墙。
你能读出来吗?3、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设计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处处留心皆学问”,绕语文要素时“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围绕语文要素“准确表达,学会观察”。
《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叶老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一篇观察范文。
文章的结构非常的清晰,先写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再写“引人注意”的爬山虎的叶子,最后写爬山虎的脚。
让学生以品读感悟,想像画面为主要手段,去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开启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前两段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图片我们通过这些准确形象的语句,感受到了叶圣陶爷爷细致的观察,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在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吧!二、研读3、4自然段,交流体会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1)读文画句①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
学生读句子后,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师:你们看,叶圣陶爷爷写得多清楚啊!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的呢?(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提出比喻句,仿写比喻句)(2)读文画“脚”1.学生用自己的话再次复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模板(通用8篇)
Don't worry about it all day, you will never know.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模板(通用8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1、2题。
2、了解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
3、学习作者有顺序、细心观察植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并通过词语表达感情的特点。
教学过程:1、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爬山虎的脚》。
板书,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
(1)看看课文有几段。
(2)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从课文中找出写爬山虎的脚的段落。
3、读讲3——5节写爬山虎的脚的部分。
(1)不看书思考:想知道什么是爬山虎的脚,要从课文的什么地方找?(2)自读3——5节,回答:什么是爬山虎的脚?找会的同学回答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知道了什么是爬山虎的脚,让不会的同学读相应段,再回答什么是爬山虎的脚。
(3)分节学习。
第3节。
①承上导入: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爬山虎的脚,齐读写什么是脚的句子。
②逐句读,引导学生明白,这一节是从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写什么是爬山虎的脚。
第4节。
①自读,思考,概括意思。
(爬山虎的脚怎样爬。
)②教师以“触”字为例,引导学生找出写爬山虎的脚怎样爬的字词。
③“爬山虎的脚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为什么作者不说是“一步一步”地往上爬?④讲解为什么是“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而不是“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爬山虎是植物,它的脚不会动。
它要向上,必须不断地长出新脚。
也就是说,它向上爬,实际上就是不断地长出新脚。
所以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而不是“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向作者学习,认真思考,做到用词准确。
第5节。
①自读,分两层。
②引导概括两层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引导概括本节意思。
(爬山虎的脚的变化。
)4、第1、2节学习。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爬山虎的脚的结构,以及爬山虎是如何依靠这些脚爬墙的。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有趣,插图形象直观,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身边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爬山虎这种植物,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爬山虎的脚的结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爬山虎的脚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爬山虎的脚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爬山虎的脚的结构。
2.教学难点: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和爬山虎是如何依靠这些脚爬墙的。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爬山虎的脚的结构。
2.讨论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讨论爬山虎是如何依靠这些脚爬墙的。
3.问答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准备课文中的插图,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课文录音:准备课文的录音,用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爬山虎的兴趣。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爬山虎吗?它是什么样子的?”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和模仿。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爬山虎的脚的结构。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
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
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
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准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设计爬山虎的画(隐去它的脚),也可制作演示的课件。
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完第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由学生自由汇报) 1、应注意正确书写的字有:隙、漾、茎、逐、瞧。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将预习中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讨论。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
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___________本文叶圣陶。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生物学家的视角,描述了爬山虎生长过程中脚的变化,揭示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生存智慧。
课文语言生动,插图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周围的生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文本理解上,可能对生物专业术语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物专业术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插图,分析爬山虎脚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对生物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物专业术语。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结合插图,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课文插图。
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物或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生长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爬山虎是如何攀爬的吗?”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物专业术语,如“爬山虎”、“脚”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表达。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分析爬山虎脚的特点,如“为什么爬山虎的脚能够攀爬?”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生物具有独特的生存智慧?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给予评价。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第十课爬山虎的脚教案含反思
第十课爬山虎的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爬山虎的脚的基本特征,理解其生长过程和攀援技巧。
2. 能够准确、生动地描述爬山虎的脚的特征和攀援过程,掌握相关的动词和形容词。
3. 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顽强生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爬山虎的脚的特征和攀援技巧,理解其生长过程。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爬山虎的攀援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准确的术语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爬山虎的特点,提问学生关于爬山虎的脚的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向学生详细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特征、生长过程和攀援技巧。
同时,讲解相关生物学知识和术语。
3. 互动实践:让学生分成小组,模拟爬山虎的脚的攀援过程,并让他们根据所观察的内容,互相讲述、演示。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爬山虎的脚的细节特征。
4. 现场参观:如有条件,带领学生到现场观察爬山虎,让其直观感受其生长环境和特征。
5. 总结反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馈。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解法: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
2. 演示法: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爬山虎的脚的细节特征和攀援过程。
3. 互动法:让学生通过互相讲述、演示的方式,加深对爬山虎的脚的特征和攀援过程的理解。
4. 观察法:引导学生到现场观察爬山虎,直观感受其生长环境和特征。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互动和实践,检验其对爬山虎的脚的特征和攀援过程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其他植物的特征,写一篇观察日记。
3.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观察日记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PPT或视频:用于向学生展示爬山虎的脚的特征和攀援过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故事《爬山虎的脚》的意义;–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培养对生活的感悟与体会;–培养学生分享与合作精神,增强班级团结。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正确朗读课文;•难点: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教具:教案、黑板、图片、课件、音响设备。
3.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带着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情节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第二步:课文学习1.细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2.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故事的理解;3.解释生词,确保学生理解每个词语的意义。
第三步:课文分析1.让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2.探讨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以及启示;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复述故事。
第四步:活动设计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故事主题展开思考,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第五步: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写一篇关于感悟生活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中,学生积极参与,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得到锻炼。
但在课堂管理上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持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难度较大。
下节课可采用更多互动方式,提高课堂氛围活跃程度。
以上就是本节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能够读懂课文,并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课文内容。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植物的好奇心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
•难点:理解课文中较为抽象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板书:关键词、课文梗概。
3.教具:图片、PPT等辅助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等教具,唤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引出“爬山虎”的话题。
2. 学习课文(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简单复述。
3. 集体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板书总结(5分钟)•整理出课程中的关键词汇和梗概内容,帮助学生记忆。
5. 情感意境营造(10分钟)•通过绘声绘色,让学生在情感上更深入地了解“爬山虎”的形态和特点。
6. 拓展延伸(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描述其他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课堂小结•简单总结本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或作业,巩固本节课内容。
七、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优劣之处,不足之处改正,以期提高下次教学效果。
八、延伸阅读•提供相关植物知识、故事等,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和知识面。
以上是本次《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 教学教案(多篇)
10 爬山虎的脚【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能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
语言运用: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样一步步往上爬的,积累好词佳句,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
思维能力:感受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准确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连续观察的能力。
审美创造: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解析】关注作者:叶圣陶(1894—1988),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本名叶绍钧。
《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描写植物的经典之作。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向我们生动描述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生长变化,以及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于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是美的发现者。
关注作者连续观察: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的脚及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过程。
通过品读描写叶子的语句,感受作者的连续观察;品读描写爬山虎脚及攀爬过程的语句,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关注提示观察方式的词语,加深体会。
体会作者不仅细致地观察事物,还在不同的时间点对事物进行了连续观察,看到了事物不断变化的过程。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有序地写下来的。
【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重点)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难点)4.学写观察记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导入:你见过爬山虎吗?你知道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吗?能用你的语言为我们描述这种植物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脚》。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以及爬山虎的脚是如何触壁的。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同时,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也丰富,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简单的课文。
但他们对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可能不太了解,因此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来帮助理解课文。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自然科学感兴趣,这有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学会关爱周围的生命。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
2.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以及课文中的专业术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直观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2.爬山虎的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3.生词和短语卡片4.分组学习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播放课文,让学生跟读,熟悉课文内容。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爬山虎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呈现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同时,教师简要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关于自然科学的课文,通过描述爬山虎生长过程中脚部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爬山虎是如何依靠脚部爬行的。
课文语言生动,插图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以及通过观察插图和课文描述,了解爬山虎脚部的特点和功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界的生物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学生对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脚部结构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课文学习和观察插图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堂上加强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和课文描述,了解爬山虎脚部的特点和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界生物的好奇心,增强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观察插图和课文描述,了解爬山虎脚部的特点和功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课文,提高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结合课文描述,深入了解爬山虎脚部的特点。
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包含课文内容、生字词和插图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课堂练习。
3.观察任务单:设计一份观察任务单,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并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爬山虎的特点,引出本课课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爬山虎的哪些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爬山虎脚部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课文中的语音语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大自然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是形形色色的。
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认识爬山虎这种植物。
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
二、品读课文(一)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1、出示爬山虎叶子的,提问:这满墙的爬山虎,首先引起你注意的是爬山虎的哪个部分?你觉得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指名答。
(预设:爬山虎的叶子很多,铺满了墙面。
叶尖一顺朝下,没有重叠的。
)2、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3、交流:预设:A色美:绿得那么新鲜。
由“嫩红”到“嫩绿”再到“绿得新鲜”。
B形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缝隙。
从“新鲜”和“那么”体会出来的。
“新鲜”就是说叶子水灵,鲜嫩;加上“那么”就说明叶子非常鲜嫩。
从“均匀”体会到叶子分部得很匀称,叶子之间间隔一般大。
看起来叶子很美。
从“一顺朝下”体会到叶子很美。
叶子尖都朝着一个方向,非常有条理,看起来很美。
C动态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4、作者能够把叶子写的这么美,是与作者的一种好习惯分不开的,你知道是什么好习惯吗?(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过渡: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先写叶子呢?(预设:因为叶子靠爬山虎的脚才能够爬满墙。
我们通常会从远处先看到爬山虎的叶子,走近才能看清爬山虎的脚。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公开课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公开课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爬山虎生长过程中脚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特点。
课文语言生动,插图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爬山虎的生长特点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生动有趣的课文容易产生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形象的插图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插图、朗读课文、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2.难点: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插图,引导学生进入爬山虎的生长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熟悉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教案: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插图等。
2.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朗读和巩固生字词。
3.相关资料:关于爬山虎的生长特点的图片或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或教案,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生字词朗读练习,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爬墙的原理。
课文语言生动,具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主要作为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了解生活常识的一篇课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有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但在观察和描述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爬山虎这种植物比较陌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爬墙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爬墙的原理。
2.难点:观察爬山虎的图片,描述其特点;理解爬山虎爬墙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朗读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和课文内容。
2.爬山虎的图片:准备一些爬山虎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3.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用于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爬山虎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爬山虎能够爬墙呢?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注意体会课文中描绘的爬山虎的特点及其爬墙的原理。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行为习性。
•能够准确朗读课文,感受其中的情感。
•能够初步感受散文的写作风格和特点。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行为习性。
•准确朗读课文,体会文字表达的情感。
•分析散文的写作特点。
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隐含的深层含义。
•分析散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4. 教学方法•听读教学法:让学生听老师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图像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爬山虎的形态和生长环境,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感悟。
5. 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爬山虎的印象。
第二节:感受课文•听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字的力量,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爬山虎的看法和理解。
第三节:解析课文•重点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中隐含的意义。
•分析文中描写爬山虎的手法,引导学生品味散文的魅力。
第四节:情感体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充分体会文字的情感表达。
•学生表演,通过情景模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对《爬山虪的脚》这篇散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反思:首先,散文的教学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解层面,未来可以通过更多的情感交流和话题讨论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文本。
其次,散文的教学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和观察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和观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内容和意义。
最后,散文的教学也需要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未来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写作训练和批判性思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对本节课教学的反思和总结,将会更好地指导未来散文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0《爬山虎的脚》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0《爬山虎的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爬山虎、气温、舒服,掌握生词:娃娃鱼、岸、粗壮、诚实。
2.能听懂课文并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互相合作,相互支持。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护自然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存状况,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教学生词:爬山虎、气温、舒服等生词。
2.引导学生听懂故事内容并复述。
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隐含的道德情感。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引导他们有深层次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2.适量的图片或实物。
3.教案、故事书。
四、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导入课文中爬山虎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猜想故事将会如何发展。
学习1.听课文读。
2.教师解释词语。
理解1.小组讨论故事发展。
2.反复读课文。
交流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1.子集讨论:与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
2.带图片让学生解释图片。
五、课堂总结情感体验故事中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行动的重要性。
知识回顾重点词汇的再次强化。
六、作业布置完成课文《爬山虎的脚》的朗读和复述。
以上是本节课《爬山虎的脚》的教案,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思考其中蕴含的道德意义,并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
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并从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
教学准备:爬山虎的实物、资料、课件(爬山虎触着墙时,怎样一脚一脚的向上爬)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猪脚、狗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
那你们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并齐读)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
1、集体交流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1)叶圣陶的资料。
(2)爬山虎的资料。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茎上、叶柄、触角、痕迹、逐渐”等词语卡片,指读,开火车领读。
(生字用红色标出)(2)指导书写难写字。
在田字格中书写“叠、痕、逐”3、课文主要内容。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这篇课文重要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4、小结过渡:孩子们你们的预习非常充分到位,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细读这篇文章,好吗?三、指读理解,读文精讲。
1、指名按段读文,正音。
2、想一想: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预设:课文先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再介绍爬山虎的脚和它怎么样向上爬的)3、自读爬山虎的叶子那一段,体会爬山虎的叶子特点,抓重点子理解。
例句:“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叶子的特点;绿、整齐均匀;从“一顺儿……没有……也……”说明作者观察得认真,语言准确。
(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4、指导朗读:读出绿得特点。
5、交流汇报“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1)实物观察: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与文中语言对应。
“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六七根……”:一个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也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抓住动作词:触、变、巴、拉、紧贴一系列词语清楚地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和同桌交流交流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集体交流,老师配以图示(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呢?对比学习:没触着墙……萎了,没有痕迹触着墙的……变成灰色,相当牢固6、从刚才的学习当中,你有什么体会?预设:知道(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2)作者观察细致;(3)不是一次观察而是长期观察。
小结:观察不但要用心,还得细心和有耐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样处处留心观察。
四、指导朗读,回归整体1、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请你用心的、美美地读一读,体会爬山虎的特点。
2、读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虎颜色:嫩红(灰色)的脚爬触→巴→拉、贴(牢固)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2、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1)在学请举手。
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
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
)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处处注重了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
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
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
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
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了教学难点。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
)“……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
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
在自然现象中渗透人文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内化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
(2)要抓住特点观察。
(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2、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
(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的学习需要课堂外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查阅资料,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板书设计:25 爬山虎的脚叶子美:嫩红嫩绿绿得新鲜匀称整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脚怎么爬:触--→巴--→拉--→贴脚的变化:牢固萎了课后反思:在学生充分通过语言文字品味爬山虎叶子的美丽之后,再学习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再适时机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激发情感,在音乐声中边请学生欣赏爬满山坡、墙头、岩石的情景,边请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使形象与情感融合,获得美的熏陶。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从中感受到要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读书权交给学生,把说话权给学生,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再是在老师的牵引下被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突破难点,在读懂内容基础上,进行相应写的训练,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