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5篇范文]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一、云南少数民族【教学目标】1、知道云南有55个少数民族,认识云南省特有的15个少数民族。
2、知道哪些少数民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3、【教学重点】知道云南人口较多、较少的少数民族。
【教学难点】认识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导入:同学们,知道我们省的名称吗?云南省是一个多山区,多民族的边疆省份,那么,云南省有几个少数民族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一课。
2、揭题:云南少数民族。
二、探究学习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自读课本1至2页,思考:(1)云南有多少个少数民族?(2)哪些少数民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2、学生反馈3、看第一个问题,云南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仅次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位居全国第二。
4、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5、看地图,看看云南有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三、总结延伸1、关于云南少数民族,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请在小组内说一说。
2、你还想学习哪些哪些的内容?二、民族文化的金矿1、古老独特的语言文字【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三种古老独特的语言文字。
2、了解东巴文、彝文、贝叶经等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云南三种特殊的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了解家乡彝族的语言文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导入:云南绚丽多姿的多元民族文化伴随着人类的前进步伐,与不同历史阶段的外来文明不断融合,相互渗透,逐渐形成了的独特的云南民族文化。
2、揭题:古老独特的语言文字。
二、探究学习1、请同学们看课本第四至第七页,找一找我们省有哪些特殊的语言。
2、小组讨论:(1)东巴文是哪个民族的语言?它是怎么来的?(2)彝文和《阿诗玛》。
(3)贝叶文是什么意思?它的由来是怎么样的?3、学生交流反馈。
4、有哪几个民族是应用拼音文字的?三、总结延伸1、总结:我们的语言丰富多彩,各种各样,这是与我省的文化分不开的。
2、请你学习用一种少数民族语言说几句最常用的话,并尝试用另一种少数民族的文字写几个词语。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形地貌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水资源状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家乡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资源状况的基本知识。
2. 难点: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家乡环境问题,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地理景观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家乡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乡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
2. 讲授家乡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资源状况,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3. 分析家乡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4. 分组讨论家乡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历史文化,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历史人物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历史文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传统节日2. 家乡的民间艺术3. 家乡的历史人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家乡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历史人物的基本知识。
2. 难点:运用历史文化知识分析家乡文化特点,提出传承文化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2. 实物展示:展示家乡的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家乡的民间艺术魅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乡文化特点,培养学生传承文化的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历史文化。
四下地方全册教案
四年级地方下册课程说明书授课教师:陈明金一、教材基本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激烈,对人的自身素质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课,还要参加学习综合实践课程。
地方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课程。
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向本土,服务本土,根据本地学生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的实践与创新,是一门富有鲜明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综合性课程。
二、主要特点。
1、因材施教,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学习积极性,重视实践活动。
3、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向本土,服务本土,根据本地学生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
4、注重学习过程的实践与创新,是一门富有鲜明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综合性课程。
5、与学校的班队活动、户外活动紧密结合。
三、教材需要注意的问题。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认真进行教研教改,搞好校本教研。
3、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能千篇一律。
4、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认真进行教研教改,搞好校本教研。
总课时数:17课时四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任课教师:陈明金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共有55人,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接触面少、知识有限、年龄小等多方面原因,学生对家乡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特产等情况知道得甚少。
二、教材分析:根据地方课的教学特点,以《新课程标准》和《小学常规教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
在教学中,结合本校教学实际,用本地或身边的地理概况、发展变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更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内容:一、环境教育;二、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三、安全知识。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学期的地对方课教学,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的有关知识。
四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第一课:我们生活的地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2. 使学生掌握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3.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球体、扁球体2.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3. 重要的纬线和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本初子午线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地球仪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
2. 讲解:介绍地球的形状、结构和重要的纬线、经线。
3. 互动: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本初子午线,并讲解它们的特点。
4. 作业:让学生画出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并标注出重要的纬线和经线。
第二课:我们国家的地理位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位置。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国家地理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我国的地理位置:东经、北纬、东临太平洋、西靠亚欧大陆2. 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辽阔、多样、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理位置。
2. 讲解: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位置特点。
3. 互动: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讲解其特点。
4. 作业:让学生画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并描述其特点。
第三课:我们国家的行政区划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我国行政区划的级别和划分。
3. 培养学生对国家地理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内容1. 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省、市、县、镇2. 我国行政区划的级别:四级行政区划3. 我国行政区划的划分: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
2. 讲解:介绍我国行政区划的级别和划分。
3. 互动: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各个级别的行政区划,并讲解其划分。
4. 作业:让学生画出我国行政区划的级别和划分。
第四课:我们国家的地形和气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的基本特点。
四年级地方教案下
四年级地方教案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家乡的美食2. 第五章:家乡的节日3. 第六章:家乡的民俗4. 第七章:家乡的地理环境5. 第八章:家乡的名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美食、节日、民俗、地理环境和名人。
2. 难点: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文化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美食、节日、民俗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地方文化资料、图片等。
2. 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 准备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第四章:家乡的美食1.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美食,如小吃、菜肴等。
2. 分析家乡美食的起源、制作方法和口味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美食分享,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五章:家乡的节日1. 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2. 分析节日习俗的来源和意义。
3.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节日的变化,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节日文化。
第六章:家乡的民俗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唱戏等。
2. 分析民俗活动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3. 组织学生参与民俗活动,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第七章:家乡的地理环境1.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
2. 分析家乡地理环境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3.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重要性。
第八章:家乡的名人1. 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如文学家、科学家等。
2. 分析名人的事迹和成就,弘扬家乡的光荣传统。
3. 引导学生向名人学习,树立远大理想。
六、家乡的经济与发展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产业特点、优势等。
2. 分析家乡经济发展对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当地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历史1. 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
2.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环境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历史、地理等方面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历史、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家乡的历史(一)1. 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历史。
2. 讲解家乡历史发展脉络,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
第二周:家乡的历史(二)1. 继续讲解家乡的历史,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2. 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加深对家乡历史的认识。
第三周:家乡的地理环境(一)1.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信息。
2. 讲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四周:家乡的地理环境(二)1. 分析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优势和特点。
2.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
第五周:家乡的特色文化1. 讲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2. 学生动手实践,体验家乡特色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图片、视频、地图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家乡历史和地理的直观认识。
2.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特色文化。
3. 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四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 通过学习地方特色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知识。
2. 了解家乡的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资源1. 学习家乡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地理资源知识。
2. 了解家乡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调查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运用多媒体、图片、实物等教学辅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家乡的特色。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地理资源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的表现。
3. 学生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计划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2课时)第1课时: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知识。
第2课时:了解家乡的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资源(2课时)第1课时:学习家乡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地理资源知识。
第2课时:了解家乡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开展“家乡之美”图片展览,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地理资源。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家乡的水库、矿山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特色。
3. 开展“家乡故事”分享会,让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家乡的资源开发和保护提出自己的建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准备1. 准备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资源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四年级下册地方教案
四年级下册地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基本情况。
(2)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本地区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本地区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历史1. 导入:通过展示本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家乡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兴趣。
2. 教学活动:(1)介绍本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
(2)讲解本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组织学生讨论:家乡的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3.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有关家乡历史的人物故事或事件,下节课分享。
第二课时:家乡的地理1. 导入:通过展示本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2. 教学活动:(1)介绍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讲解本地区的主要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资源。
(3)组织学生讨论:家乡的地理环境对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影响。
3. 作业布置:让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记录下自己发现的特色,下节课分享。
第三课时:家乡的文化1. 导入:通过展示本地区的民俗活动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
2. 教学活动:(1)介绍本地区的民俗风情、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2)讲解本地区的特色美食、建筑风格、语言方言等。
(3)组织学生讨论:家乡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3.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有关家乡文化的资料,如民间故事、传统手工艺等,下节课分享。
第四课时:家乡的资源与环境保护1. 导入:通过展示本地区的环境问题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资源与环境保护。
2. 教学活动:(1)介绍本地区的资源状况,如矿产、农业、旅游等。
(2)分析本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如污染、生态破坏等。
四年级下册地方教案
四年级下册地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地理、文化、历史等特点,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和热爱。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环境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家乡的地理环境。
2. 第二课时:家乡的文化特色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传统习俗、民间艺术、历史名人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第三课时:家乡的物产资源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农作物、特色产品、矿产资源等。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家乡物产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4. 第四课时:家乡的经济发展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产业结构、支柱产业、发展前景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经济发展的意识。
5. 第五课时:家乡的环境保护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生态环境、环境问题、保护措施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行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特点和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家乡的实际情况。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利用多媒体展示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对家乡文化特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学生对家乡物产资源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4. 学生对家乡经济发展的关注程度。
5. 学生对环保意识和行动的体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下册地方教材。
2. 参考资料:家乡地理环境、文化特色、物产资源、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地图、图表、案例资料等。
4. 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谈、社会实践等,加深对家乡的了解。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学科:社会与生活年级:四年级教材:四年级下册课题:我家乡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了解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提高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说出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学生能够简单描述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3.学生能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简单描述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2.学生能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图片展示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呈现一张地图,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标记猜测这是哪个地区的地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知讲解(10分钟)教师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结合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主要地理特征,并解释家乡的基本情况:人口数量、面积大小等。
3.情景体验(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和优良的传统文化。
学生可以口头描述图片中所展示的景观和资源,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每个小组为自己的家乡找出至少三个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并用简单的词语进行描述。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5.总结(5分钟)教师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强调家乡的独特之处和值得骄傲的地方,并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和保护家乡的资源和景观。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找一张家乡的照片,并写一篇100字的作文,介绍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作文要用自己的话语简单地进行描述,可以结合图片进行说明。
七、板书设计我家乡-地理位置-基本情况-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八、拓展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的摄影比赛,让学生用照片记录家乡的美丽。
2.邀请家乡的文化艺术工作者给学生讲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
四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增强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对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学习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景观1. 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
2. 学习家乡的名人典故和重要事件。
第三单元:家乡的民俗风情1. 了解家乡的饮食习惯、节日习俗、传统手工艺等。
2. 体验家乡的民俗活动,感受家乡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
2. 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家乡的实际情况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采用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民俗活动,亲身体验家乡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培养情况。
3. 学生在参与民俗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六、教学计划:第1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第2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第3课时:家乡的民俗风情第4课时:家乡的经济发展第5课时:家乡的教育与文化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案例等。
2. 准备相关的实践活动所需物品。
3. 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 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计划,逐一讲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经济发展和教育与文化。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体验民俗活动等。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组成员
*******
授课人
年 级
四年级
科 目
地方
授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 )本课(节)第 课时 总累计 课时
课 题
地震逃生有要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一些简单的防地震常识。
2.使学生掌握一些遇到地震的处理方法,有一定的自救知识和应变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地震的产生及其破坏的生活常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1.泥石流发生的原理:
泥石流发生是在暴雨或淫雨使沙土石达到水饱和并达到液化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液化的泥沙石向低洼处流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山体滑坡是暴雨或淫雨使山体不堪重负,由山体薄弱地带断开,整体下滑,造成山体滑坡可以是第四纪残坡积物,也可以是风化的基岩。
2.泥石流的分类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2. 课件出示有关火灾的图片,师生一同观看。
3. 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有什么感受?
4. 师小结: 是的,火灾是危险的、残酷无情的,我们平时用火要小心谨慎。如果某一天,你突然遇到火灾了,你该怎么办?
二、消防安全大家谈
1.师:同学们,火灾通常发生在哪些地方呢?
师相机出示森林、公共场所、住宅、工厂发生火灾的图片。 火灾通常发生在人员密集、消防意识淡薄的公共场所、社区及家庭、森林、工厂等环境。
二、看视频《地震常识》
大家认真讨论观察表演后讨论:
(1)提问: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是怎么做的?
(2)总结:短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知识?发生应怎么办?出了事打什么电话求救?
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地理位置b. 家乡的气候特点c. 家乡的自然资源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b. 制作手抄报,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特点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山川河流b. 家乡的交通状况c. 家乡的地貌特点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山川河流、交通状况和地貌特点b. 绘制家乡地图,展示家乡的地理特点第三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历史沿革b. 家乡的文化遗产c. 家乡的历史名人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历史沿革、文化遗产和历史名人b. 编写家乡的历史故事,进行分享和交流第四单元:家乡的民俗风情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传统节日b. 家乡的风俗习惯c. 家乡的特色美食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和特色美食b. 举办家乡特色美食制作比赛,体验民俗风情第五单元: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农业产业b. 家乡的工业产业c. 家乡的旅游业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发展状况b. 制作家乡产业发展海报,进行展示和交流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
2. 运用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调查成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家乡的特色和优势。
4. 利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和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了解程度。
四年级地方教案下
四年级地方教案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拓宽视野,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享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四川篇了解四川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特色美食和旅游胜地。
2. 第五章:云南篇了解云南的地理位置、民族文化、特色美食和旅游景点。
3. 第六章:广东篇了解广东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特色美食和旅游胜地。
4. 第七章:浙江篇了解浙江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特色美食和旅游景点。
5. 第八章:江苏篇了解江苏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特色美食和旅游胜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各地的特色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分享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方文化。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地的典型文化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利用多媒体展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安排:1. 第四章:四川篇(2课时)第一课时:介绍四川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
第二课时:介绍四川的特色美食和旅游胜地。
2. 第五章:云南篇(2课时)第一课时:介绍云南的地理位置、民族文化。
第二课时:介绍云南的特色美食和旅游景点。
3. 第六章:广东篇(2课时)第一课时:介绍广东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
第二课时:介绍广东的特色美食和旅游胜地。
4. 第七章:浙江篇(2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浙江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
第二课时:介绍浙江的特色美食和旅游景点。
5. 第八章:江苏篇(2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江苏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
第二课时:介绍江苏的特色美食和旅游胜地。
六、教学内容:1. 第九章:山东篇了解山东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特色美食和旅游胜地。
2. 第十章:湖南篇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特色美食和旅游景点。
四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历史和地理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和理解不同地方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1.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2. 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传统节日。
3.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美食、民间艺术。
第二课时:走进名人的家乡1. 选择几位家乡的名人,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
2. 分析名人成长的环境对他们的影响。
3. 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立志成才。
第三课时:探索家乡的自然资源1. 介绍家乡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水资源等。
2. 讲解家乡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3.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课时:家乡的发展与变化1. 讲解家乡过去与现在的变化。
2. 分析家乡发展变化的原因。
3. 引导学生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
第五课时:地方特色活动展示1. 让学生准备家乡的特色活动,如民间艺术、传统体育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
3. 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名人故事等。
2. 运用谈话法,引导学生谈论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3. 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地方特色活动展示。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特色活动的参与度和展示效果。
3. 学生对不同地方文化的尊重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家乡的风景、名人照片等。
2. 文字资料: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
3. 音像资料:家乡的特色活动视频、名人访谈等。
六、第六课时:地域特色与经济1. 介绍家乡的主要产业和经济特色。
2. 分析地域特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
七、第七课时:家乡的语言与民俗1. 讲解家乡的方言和土语,引导学生了解语言的多样性。
四年级下册地方教案
四年级下册地方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祖国的美丽——四年级下册地方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
2.认识中国的各个地方及其特色。
3.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教学重点:1.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
2.认识中国的各个地方及其特色。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2.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多媒体设备、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看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地理特点,如长江、黄河、珠江等。
二、学习地方知识(15分钟)1.介绍中国的各个地方,如华北、东北、西南等,让学生了解各个地方的位置和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各个地方的名胜古迹、特色风景等,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三、小组合作探索(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方进行深入了解。
2.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了解选定地方的历史、文化、特色风景等。
3.每个小组设计一份简单的展示PPT,将他们所了解的地方知识展示给全班同学。
四、展示和分享(15分钟)1.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PPT,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所了解的地方。
2.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相关信息。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强调祖国的多样性和地方文化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纪录片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图片、PPT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认识中国的各个地方及其特色。
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和展示分享,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同时,通过拓展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最新小学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精品文档第一课常见的社会安全突发事故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社会安全突发事件。
2、了解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等级。
教学过程:一、引入经常看到电视或报纸上报道,某某地方发生了抢劫、持刀行凶或某某人受到恐吓勒索,这些事件都属于社会安全突发事故。
它具有突发性和社会危害性,甚至有些还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那还有哪些也属于这类突发事件呢?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二、新授(一)什么是社会安全突发事故1、社会安全突发事故定义“社会安全突发事故”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它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2、了解案例,小组讨论(二)社会安全突发事故的等级学生自读了解知识(三)预警级别和信息发布Ⅰ级特别严重即已发生恐怖袭击、爆炸、火灾、地震、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群体人员拥挤踩踏等事件后,应立即启动一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Ⅱ级严重即发现爆炸物,局部发生火灾、蔓延较快,集体中毒、发生较大范围疫情、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等,应立即启动二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Ⅲ级较重即发现可疑爆炸物、接到恐吓电话、食物中毒、局部发生可控制火情、人身伤害,有可能造成人员恐慌局面失控时,应立即启动三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三、总结收获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第二课杜绝打架斗殴教学目标:1、了解打架伤人的后果。
2、遵纪守法,抵制打架斗殴。
3、懂得打架斗殴的危害。
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你会因为同学不经意间“蛮横”地撞了你一下而不理他吗?会因为在背后说你坏话而生气吗?会因为偷偷拿你东西而打他吗?……如果会,你可要好好想想哦。
记住,和同学有矛盾,要及时沟通,友好相处,不能用武力解决问题,坚决杜绝打架斗殴。
二、新授(一)学生自读案例‘打架斗殴酿恶果'(二)如何预防打架斗殴(1)要学会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矛盾(2)一定不能有不文明行为(3)一定要检点自己的行为(4)不拉帮结派(三)哪些话容易伤人(1)揭短的话(2)侮辱人的话(3)不信任的话(4)取消别人生理缺陷的话(5)拿别人的长辈开玩笑的话(四)了解打架斗殴的危害(1)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2)严重影响被害人的身心健康(3)给加害人的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4)打击斗殴行为最终害了自己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第三课如何防范体罚和家庭暴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什么叫家庭暴力。
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熟悉本地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特色。
2. 掌握本地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增强地方归属感。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地方意识。
教学内容:本地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特色;本地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实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一幅带有本地地理位置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特征,提问:“你知道这是哪个地方吗?”2. 继续观察地图,提问:“根据地图上的特征,你能猜出这个地方有哪些特色吗?”3.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尽量描述本地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二、呈现(15分钟)1. 使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一些本地的特色景点、地标建筑或自然风景,并简单解释它们的由来和意义。
2. 展示一些本地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如传统节日、闻名人物、地方特产等。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志愿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相关知识。
三、合作探究(20分钟)1. 分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某个特色景点或历史文化知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研究,并整理资料。
2. 各小组进行展示,介绍自己选择的内容,可以使用图片、PPT、模型等形式。
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补充说明。
四、归纳总结(10分钟)1. 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本地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特色,以及历史和文化知识。
2. 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和点评,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鼓励学生在家庭、社区等活动中,继续观察和了解本地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积累更多的知识。
2. 提醒学生多阅读本地的地理科普书籍、历史故事等,增长见识。
六、作业布置(2分钟)1.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画一个属于本地的地图,标注本地的特色、历史或文化。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可以多找家人或朋友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和准确性。
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本地的地理特征、历史和文化,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地理意识。
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篇一:(全册)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第一课自然美景看不够教学目标: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感恩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和情怀。
2、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美景,并能进行简单的介绍。
3、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展示自然美景。
教学过程:一、欣赏自然美景,导入新课。
师:大家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我们家乡的哪些地方有美丽的景点?生说自己去过的地方。
师:看来大家去过了很多地方,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
你能说出这些景点的名称吗?(课件展示部分景点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师:其实大自然的美景有很多,看不够、说不完,好多地方的景色让人留恋往返。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感受一下我们家乡山东的自然美景。
(板书课题――自然美景看不够)二、说说家乡美,感受家乡美1、小组讨论,感受家乡美景。
(播放家乡九龙岩、唐生智故居的视频短片)2、说说家乡自然美景,争当优秀小导游。
评选出优秀小导游。
三、说说家乡新变化1、交流典型事例,说说家乡的变化2、让家乡更美师:则哪有那个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丽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家乡的美景,你快乐吗?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在你去欣赏美景的时候,用相机记下来。
第二课家乡风情教学目标:1、欣赏家乡优秀文化传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因素;感受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怀。
2、认识具有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和传统继承,了解家乡大地的风情。
3、围绕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自己观点,自觉保护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系科,了解家乡民俗家乡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谁来介绍自己了解的民俗?二、了解健康饮食,感知绿色生活谈到饮食,我们家乡有很多非常有名的特色菜,你们能举出两例吗?(出示图片:白菜炖豆腐、东安鸡、永州血鸭)(课件展示几种家乡菜)你们觉得怎么样?你们觉得怎样才算是健康饮食?是啊!自然的恩赐无所不在,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同时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天然材料创造我们的绿色生活。
(完整版)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doc
地方课程教案哈拉海镇第二中心小学(四)年组(下)学期周次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进度表内容1、安全使用家电2、触电的预防与急救3.火灾可预防4.火灾发生时5.学会机智地保护自己6、学会沟通7.废旧电池回收8、保护珍稀濒危植物9、珍爱野生动物10、探寻国家自然保护区11、江南古民居12、四大藏书楼13、家乡物产14、风景秀丽的四大名湖15、走进畲乡16.保护珍稀濒危动物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地方课程教案1、安全使用家电第(1)周1、通过交流、辨析、调查等活动,获得安全使用家电的基础常识。
2、掌握一些常用家电的正确操作方法。
3、养成正确使用家电的良好生活习惯。
一、认一认书上呈现的各种家用电器,说一说:自己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各有什么作用?二、小组交流:1、家用电器使用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2、把自己知道的使用电器的安全注意事项写在书本“我还知道”栏里,再说给大家听听。
3、教师归纳:使用家电前要看懂说明书;有些家电使用时人不能离开;使用后要注意关闭电源。
活动总结地方课程教案活动内容2、触电的预防与急救第(2)周活动目标1、知道电压与安全电压的基础知识,了解造成触电事故的一些原因和防止触电的方法。
2、学会一些基本的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
一、教师提问:触电是怎么回事?怎样预防触电?当有人触电时,又该怎么办?二、学生读课文第 2、3、 4 自然段,说说:触电是怎么回事?家庭照明用电压和电器电压一般为多少伏?工业用电电压为多少伏?高压输电电压在活多少伏以上?人体安全电压为多少伏?触电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三、说一说:哪些行为、哪些地方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请你告诉大家一个触电事故的案例。
动四、看课文插图,说说怎样预防触电?过程活动总结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地方课程教案火灾可预防第( 3)周1、知道火灾的危害。
2、能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火灾隐患,知道基本的预防活灾的措施和方法。
一、了解火灾危害: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提供的材料,向大家介绍一下浙江省及本地发生的火灾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
1、让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
2、要学会主动和别人打招呼。
活
动
过
程
一、激趣导入。
二、活动交流
1、请你跟同桌互相说一段话,可以是故事、见闻或感受等。
2、说说:刚才同桌与你交谈时,你是怎么做的?你觉得自己会倾听吗?
小结:要面朝着讲话者,用专注的眼神看着讲话者,表现出兴趣,用点头、微笑等方式表示赞同,不要随时打断对方说话。
2、学会一些基本的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提问:触电是怎么回事?怎样预防触电?当有人触电时,又该怎么办?
二、学生读课文第2、3、4自然段,说说:触电是怎么回事?家庭照明用电压和电器电压一般为多少伏?工业用电电压为多少伏?高压输电电压在多少伏以上?人体安全电压为多少伏?触电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二、小组交流:
1、家用电器使用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2、把自己知道的使用电器的安全注意事项写在书本“我还知道”栏里,再说给大家听听。
3、教师归纳:
使用家电前要看懂说明书;有些家电使用时人不能离开;使用后要注意关闭电源。
活动
总结
活动内容
2、触电的预防与急救
第(2 )周
活动
目标
1、知道电压与安全电压的基础知识,了解造成触电事故的一些原因和防止触电的方法。
活
动
过
程
一、交流展示,引入学习:
1、展示师生课前收集的各种电池实物和图片。
2、说说:电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使用?
二、电池的分类:
1、让学生观察课文中插图,说说:电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干电池、充电电池、蓄电池、特种电池等)
2、说说干电池的内部结构和各部分的名称。
二、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
1、你知道电池的哪些部分容易引起污染?自己可不可以随意去解剖电池?
地方课程教案
哈拉海镇第二中心小学
( 四 )年组( 下 )学期
进 度 表
周次
内容
1
1、安全使用家电
2
2、触电的预防与急救
3
3.火灾可预防
4
4.火灾发生时
5
5.学会机智地保护自己
6
6、学会沟通
7
7.废旧电池回收
8
8、保护珍稀濒危植物
9
9、珍爱野生动物
10
10、探寻国家自然保护区
11
11、江南古民居
12
12、四大藏书楼
三、说一说:哪些行为、哪些地方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请你告诉大家一个触电事故的案例。
四、看课文插图,说说怎样预防触电?
活动
总结
地方课程教案
地方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火灾可预防
第(3 )周
活动
目标
1、知道火灾的危害。
2、能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火灾隐患,知道基本的预防活灾的措施和方法。
活
动
过
程
一、了解火灾危害: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提供的材料,向大家介绍一下浙江省及本地发生的火灾案例。说说火灾灰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怎样的损失?
五、课后实践活动:
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防火大检查,消除家庭火灾隐患。
活动
总结
地方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火灾发生时
第( 4 )周
活动
目标
1、知道发生火灾时的一些基本应变措施。
2、会火灾中自救与逃生的一些基本技能。
3、察学校与家庭的火灾逃生线路,提高消防意识。
活
动
过
程
一、提问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不幸面临火灾时该怎么办呢?你是怎样理解“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句话的?告诉大家你所了解到的火灾案例。
二、知道火灾怎样引起:引导学生看插图,读课文,说说引发火灾的一些原因。
三、怎样预防火灾?让学生结合插图读懂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预防火灾的方法?你还有哪些预防火灾的办法?(先同桌互说,再指名交流)最后,教师归
教师归纳并向学生具体介绍预防电器起火和燃气起火的方法及家庭防火措施。
四、认一认,连一连课文中的消防安全标志——禁止标志。
三、沟通艺术
1、主动跟对方打招呼。
2、真诚地朝对方微笑,耐心地解释。
3、用写信的方式表示歉意,请求对方的谅解。
活动
总结
地方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废旧电池回收
第( 7 )周
活动
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用的电池属于哪一类,能够指出电池各部分的名字,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
2、通过实践活动,确立回收废旧电池的意识,培养回收废旧电池的习惯。
2、那我们小朋友呢?——虽然我们的社会比较安定,但仍有一些坏分子打我们的坏主意。我们在身体力量上不是他们的对手,我们该怎样来保护自己呢?(揭题)
3、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二、事例探讨。
1、指名学生读《机智勇敢的谢尚逸》,其余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小尚逸是如何保护自己的?你觉得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二、讨论问题:
1、习课本中的短文,说说小江是怎样逃生的?
2、从这个案例中明白了哪些逃生方法?(留意逃生出口,记住逃生路线,运用正确的火灾逃生方法。)
三、认一认消防标志:
1、请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各个消防提示标志,说说各个图表示什么意思?
2、说说这些标志分别会在哪些公共场所出现?
四、学习、文中火灾逃生自救的4种方法,谈谈你的理解。再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火灾逃生的方法。
五、设置情景,开展火灾逃生自救演习。
活动
总结
地方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学会机智地保护自己
第(5 )周
活动
目标
1、知道社会上还存在少数坏人,懂得要提高警惕,保护自己。
2、学会讲究斗争策略,机智地保护自己。
活
动
过
程
一、激趣导入。
1、在自然界,许多动物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侵害,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和办法,你能说出一些吗?(如:壁虎断尾自救、刺猬缩成一团、老鼠装死、变色龙用伪装迷惑敌人等。)
13
13、家乡物产
14
14、风景秀丽的四大名湖
15
15、走进畲乡
16
16.保护珍稀濒危动物
地方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1、安全使1、通过交流、辨析、调查等活动,获得安全使用家电的基础常识。
2、掌握一些常用家电的正确操作方法。
3、养成正确使用家电的良好生活习惯。
活
动
过
程
一、认一认书上呈现的各种家用电器,说一说:自己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各有什么作用?
2、同桌探讨,指名交流。
(临危不惧、巧接电话、智断绳索、快逃求救——机智地保护自己)
3、说说你曾经听到过的类似的机智故事,并谈谈从这些小故事中获得的启发。
4、如果小朋友不是勇敢机智地保护自己,而是一味反抗,结果可能会怎样?(先同桌讨论,再指名交流。)
活动
总结
地方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6、学会沟通
第(6 )周
2、学习课文在的短文,讨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是怎样处理废旧电池的?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污染环境,危害人类自身健康)
活动
总结
地方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8、保护珍稀濒危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