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5篇范文]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b07f53e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e.png)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一、云南少数民族【教学目标】1、知道云南有55个少数民族,认识云南省特有的15个少数民族。
2、知道哪些少数民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3、【教学重点】知道云南人口较多、较少的少数民族。
【教学难点】认识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导入:同学们,知道我们省的名称吗?云南省是一个多山区,多民族的边疆省份,那么,云南省有几个少数民族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一课。
2、揭题:云南少数民族。
二、探究学习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自读课本1至2页,思考:(1)云南有多少个少数民族?(2)哪些少数民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2、学生反馈3、看第一个问题,云南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仅次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位居全国第二。
4、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5、看地图,看看云南有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三、总结延伸1、关于云南少数民族,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请在小组内说一说。
2、你还想学习哪些哪些的内容?二、民族文化的金矿1、古老独特的语言文字【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三种古老独特的语言文字。
2、了解东巴文、彝文、贝叶经等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云南三种特殊的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了解家乡彝族的语言文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导入:云南绚丽多姿的多元民族文化伴随着人类的前进步伐,与不同历史阶段的外来文明不断融合,相互渗透,逐渐形成了的独特的云南民族文化。
2、揭题:古老独特的语言文字。
二、探究学习1、请同学们看课本第四至第七页,找一找我们省有哪些特殊的语言。
2、小组讨论:(1)东巴文是哪个民族的语言?它是怎么来的?(2)彝文和《阿诗玛》。
(3)贝叶文是什么意思?它的由来是怎么样的?3、学生交流反馈。
4、有哪几个民族是应用拼音文字的?三、总结延伸1、总结:我们的语言丰富多彩,各种各样,这是与我省的文化分不开的。
2、请你学习用一种少数民族语言说几句最常用的话,并尝试用另一种少数民族的文字写几个词语。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形地貌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水资源状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家乡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资源状况的基本知识。
2. 难点: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家乡环境问题,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地理景观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家乡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乡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
2. 讲授家乡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资源状况,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3. 分析家乡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4. 分组讨论家乡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历史文化,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历史人物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历史文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传统节日2. 家乡的民间艺术3. 家乡的历史人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家乡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历史人物的基本知识。
2. 难点:运用历史文化知识分析家乡文化特点,提出传承文化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2. 实物展示:展示家乡的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家乡的民间艺术魅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乡文化特点,培养学生传承文化的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历史文化。
四下地方全册教案

四年级地方下册课程说明书授课教师:陈明金一、教材基本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激烈,对人的自身素质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课,还要参加学习综合实践课程。
地方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课程。
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向本土,服务本土,根据本地学生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的实践与创新,是一门富有鲜明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综合性课程。
二、主要特点。
1、因材施教,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学习积极性,重视实践活动。
3、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向本土,服务本土,根据本地学生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
4、注重学习过程的实践与创新,是一门富有鲜明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综合性课程。
5、与学校的班队活动、户外活动紧密结合。
三、教材需要注意的问题。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认真进行教研教改,搞好校本教研。
3、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能千篇一律。
4、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认真进行教研教改,搞好校本教研。
总课时数:17课时四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任课教师:陈明金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共有55人,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接触面少、知识有限、年龄小等多方面原因,学生对家乡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特产等情况知道得甚少。
二、教材分析:根据地方课的教学特点,以《新课程标准》和《小学常规教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
在教学中,结合本校教学实际,用本地或身边的地理概况、发展变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更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内容:一、环境教育;二、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三、安全知识。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学期的地对方课教学,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的有关知识。
四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第一课:我们生活的地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2. 使学生掌握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3.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球体、扁球体2.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3. 重要的纬线和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本初子午线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地球仪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
2. 讲解:介绍地球的形状、结构和重要的纬线、经线。
3. 互动: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本初子午线,并讲解它们的特点。
4. 作业:让学生画出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并标注出重要的纬线和经线。
第二课:我们国家的地理位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位置。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国家地理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我国的地理位置:东经、北纬、东临太平洋、西靠亚欧大陆2. 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辽阔、多样、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理位置。
2. 讲解: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位置特点。
3. 互动: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讲解其特点。
4. 作业:让学生画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并描述其特点。
第三课:我们国家的行政区划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我国行政区划的级别和划分。
3. 培养学生对国家地理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内容1. 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省、市、县、镇2. 我国行政区划的级别:四级行政区划3. 我国行政区划的划分: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
2. 讲解:介绍我国行政区划的级别和划分。
3. 互动: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各个级别的行政区划,并讲解其划分。
4. 作业:让学生画出我国行政区划的级别和划分。
第四课:我们国家的地形和气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的基本特点。
四年级地方教案下

四年级地方教案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家乡的美食2. 第五章:家乡的节日3. 第六章:家乡的民俗4. 第七章:家乡的地理环境5. 第八章:家乡的名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美食、节日、民俗、地理环境和名人。
2. 难点: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文化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美食、节日、民俗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地方文化资料、图片等。
2. 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 准备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第四章:家乡的美食1.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美食,如小吃、菜肴等。
2. 分析家乡美食的起源、制作方法和口味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美食分享,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五章:家乡的节日1. 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2. 分析节日习俗的来源和意义。
3.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节日的变化,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节日文化。
第六章:家乡的民俗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唱戏等。
2. 分析民俗活动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3. 组织学生参与民俗活动,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第七章:家乡的地理环境1.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
2. 分析家乡地理环境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3.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重要性。
第八章:家乡的名人1. 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如文学家、科学家等。
2. 分析名人的事迹和成就,弘扬家乡的光荣传统。
3. 引导学生向名人学习,树立远大理想。
六、家乡的经济与发展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产业特点、优势等。
2. 分析家乡经济发展对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当地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历史1. 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
2.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环境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历史、地理等方面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历史、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家乡的历史(一)1. 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历史。
2. 讲解家乡历史发展脉络,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
第二周:家乡的历史(二)1. 继续讲解家乡的历史,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2. 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加深对家乡历史的认识。
第三周:家乡的地理环境(一)1.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信息。
2. 讲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四周:家乡的地理环境(二)1. 分析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优势和特点。
2.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
第五周:家乡的特色文化1. 讲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2. 学生动手实践,体验家乡特色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图片、视频、地图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家乡历史和地理的直观认识。
2.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特色文化。
3. 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四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 通过学习地方特色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知识。
2. 了解家乡的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资源1. 学习家乡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地理资源知识。
2. 了解家乡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调查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运用多媒体、图片、实物等教学辅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家乡的特色。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地理资源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的表现。
3. 学生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计划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2课时)第1课时: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知识。
第2课时:了解家乡的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资源(2课时)第1课时:学习家乡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地理资源知识。
第2课时:了解家乡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开展“家乡之美”图片展览,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地理资源。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家乡的水库、矿山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特色。
3. 开展“家乡故事”分享会,让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家乡的资源开发和保护提出自己的建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准备1. 准备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资源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四年级下册地方教案

四年级下册地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基本情况。
(2)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本地区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本地区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历史1. 导入:通过展示本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家乡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兴趣。
2. 教学活动:(1)介绍本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
(2)讲解本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组织学生讨论:家乡的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3.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有关家乡历史的人物故事或事件,下节课分享。
第二课时:家乡的地理1. 导入:通过展示本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2. 教学活动:(1)介绍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讲解本地区的主要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资源。
(3)组织学生讨论:家乡的地理环境对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影响。
3. 作业布置:让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记录下自己发现的特色,下节课分享。
第三课时:家乡的文化1. 导入:通过展示本地区的民俗活动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
2. 教学活动:(1)介绍本地区的民俗风情、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2)讲解本地区的特色美食、建筑风格、语言方言等。
(3)组织学生讨论:家乡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3.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有关家乡文化的资料,如民间故事、传统手工艺等,下节课分享。
第四课时:家乡的资源与环境保护1. 导入:通过展示本地区的环境问题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资源与环境保护。
2. 教学活动:(1)介绍本地区的资源状况,如矿产、农业、旅游等。
(2)分析本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如污染、生态破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
1、让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
2、要学会主动和别人打招呼。
活
动
过
程
一、激趣导入。
二、活动交流
1、请你跟同桌互相说一段话,可以是故事、见闻或感受等。
2、说说:刚才同桌与你交谈时,你是怎么做的?你觉得自己会倾听吗?
小结:要面朝着讲话者,用专注的眼神看着讲话者,表现出兴趣,用点头、微笑等方式表示赞同,不要随时打断对方说话。
2、学会一些基本的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提问:触电是怎么回事?怎样预防触电?当有人触电时,又该怎么办?
二、学生读课文第2、3、4自然段,说说:触电是怎么回事?家庭照明用电压和电器电压一般为多少伏?工业用电电压为多少伏?高压输电电压在多少伏以上?人体安全电压为多少伏?触电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二、小组交流:
1、家用电器使用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2、把自己知道的使用电器的安全注意事项写在书本“我还知道”栏里,再说给大家听听。
3、教师归纳:
使用家电前要看懂说明书;有些家电使用时人不能离开;使用后要注意关闭电源。
活动
总结
活动内容
2、触电的预防与急救
第(2 )周
活动
目标
1、知道电压与安全电压的基础知识,了解造成触电事故的一些原因和防止触电的方法。
活
动
过
程
一、交流展示,引入学习:
1、展示师生课前收集的各种电池实物和图片。
2、说说:电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使用?
二、电池的分类:
1、让学生观察课文中插图,说说:电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干电池、充电电池、蓄电池、特种电池等)
2、说说干电池的内部结构和各部分的名称。
二、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
1、你知道电池的哪些部分容易引起污染?自己可不可以随意去解剖电池?
地方课程教案
哈拉海镇第二中心小学
( 四 )年组( 下 )学期
进 度 表
周次
内容
1
1、安全使用家电
2
2、触电的预防与急救
3
3.火灾可预防
4
4.火灾发生时
5
5.学会机智地保护自己
6
6、学会沟通
7
7.废旧电池回收
8
8、保护珍稀濒危植物
9
9、珍爱野生动物
10
10、探寻国家自然保护区
11
11、江南古民居
12
12、四大藏书楼
三、说一说:哪些行为、哪些地方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请你告诉大家一个触电事故的案例。
四、看课文插图,说说怎样预防触电?
活动
总结
地方课程教案
地方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火灾可预防
第(3 )周
活动
目标
1、知道火灾的危害。
2、能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火灾隐患,知道基本的预防活灾的措施和方法。
活
动
过
程
一、了解火灾危害: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提供的材料,向大家介绍一下浙江省及本地发生的火灾案例。说说火灾灰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怎样的损失?
五、课后实践活动:
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防火大检查,消除家庭火灾隐患。
活动
总结
地方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火灾发生时
第( 4 )周
活动
目标
1、知道发生火灾时的一些基本应变措施。
2、会火灾中自救与逃生的一些基本技能。
3、察学校与家庭的火灾逃生线路,提高消防意识。
活
动
过
程
一、提问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不幸面临火灾时该怎么办呢?你是怎样理解“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句话的?告诉大家你所了解到的火灾案例。
二、知道火灾怎样引起:引导学生看插图,读课文,说说引发火灾的一些原因。
三、怎样预防火灾?让学生结合插图读懂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预防火灾的方法?你还有哪些预防火灾的办法?(先同桌互说,再指名交流)最后,教师归
教师归纳并向学生具体介绍预防电器起火和燃气起火的方法及家庭防火措施。
四、认一认,连一连课文中的消防安全标志——禁止标志。
三、沟通艺术
1、主动跟对方打招呼。
2、真诚地朝对方微笑,耐心地解释。
3、用写信的方式表示歉意,请求对方的谅解。
活动
总结
地方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废旧电池回收
第( 7 )周
活动
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用的电池属于哪一类,能够指出电池各部分的名字,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
2、通过实践活动,确立回收废旧电池的意识,培养回收废旧电池的习惯。
2、那我们小朋友呢?——虽然我们的社会比较安定,但仍有一些坏分子打我们的坏主意。我们在身体力量上不是他们的对手,我们该怎样来保护自己呢?(揭题)
3、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二、事例探讨。
1、指名学生读《机智勇敢的谢尚逸》,其余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小尚逸是如何保护自己的?你觉得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二、讨论问题:
1、习课本中的短文,说说小江是怎样逃生的?
2、从这个案例中明白了哪些逃生方法?(留意逃生出口,记住逃生路线,运用正确的火灾逃生方法。)
三、认一认消防标志:
1、请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各个消防提示标志,说说各个图表示什么意思?
2、说说这些标志分别会在哪些公共场所出现?
四、学习、文中火灾逃生自救的4种方法,谈谈你的理解。再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火灾逃生的方法。
五、设置情景,开展火灾逃生自救演习。
活动
总结
地方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学会机智地保护自己
第(5 )周
活动
目标
1、知道社会上还存在少数坏人,懂得要提高警惕,保护自己。
2、学会讲究斗争策略,机智地保护自己。
活
动
过
程
一、激趣导入。
1、在自然界,许多动物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侵害,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和办法,你能说出一些吗?(如:壁虎断尾自救、刺猬缩成一团、老鼠装死、变色龙用伪装迷惑敌人等。)
13
13、家乡物产
14
14、风景秀丽的四大名湖
15
15、走进畲乡
16
16.保护珍稀濒危动物
地方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1、安全使1、通过交流、辨析、调查等活动,获得安全使用家电的基础常识。
2、掌握一些常用家电的正确操作方法。
3、养成正确使用家电的良好生活习惯。
活
动
过
程
一、认一认书上呈现的各种家用电器,说一说:自己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各有什么作用?
2、同桌探讨,指名交流。
(临危不惧、巧接电话、智断绳索、快逃求救——机智地保护自己)
3、说说你曾经听到过的类似的机智故事,并谈谈从这些小故事中获得的启发。
4、如果小朋友不是勇敢机智地保护自己,而是一味反抗,结果可能会怎样?(先同桌讨论,再指名交流。)
活动
总结
地方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6、学会沟通
第(6 )周
2、学习课文在的短文,讨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是怎样处理废旧电池的?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污染环境,危害人类自身健康)
活动
总结
地方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8、保护珍稀濒危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