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_澳大利亚农业合作现状与前景解析

合集下载

中国与澳大利亚的相互投资

中国与澳大利亚的相互投资

中国与澳大利亚的相互投资浅析摘要:本文从中国吸收与对外直接投资情况入手,重点分析了中澳两国相互投资状况,并对双边投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出展望。

关键词:直接投资机遇挑战合作一、中国吸收与对外直接投资情况(一)中国吸收外资的现状2000年以来,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境外的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已成为中国海外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1个国家和地区的44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

其中股本投资和其他投资628.2亿美元,占81.4%,利润再投资144亿美元,占18.6%。

[1]在2012年12月14日举行的亚洲金融论坛的“全球投资机遇”讨论环节,与会者就目前哪个地区拥有最好的投资回报进行现场投票,中国是首选,得票48.9%。

这表明全球投资者依旧看好中国内地的投资机遇。

东南亚得票30.2%,居第二。

而美国、印度和西欧仅得票10%、7.6%和3.3%。

尽管世界经济复苏速度有些缓慢,而且未来仍有不确定性,但世界经济仍在经历复苏期,复苏态势也在不断增加,只要大的方向向好,就可以给投资者以信心。

中国经济增长也将造就周边地区的投资机遇。

总的来看,中国利用外资一直以制造业为主,占三分之二以上,服务业占外资比例不高,基本上不到在30%甚至更少。

从外资来源看看中国外资的主要来源国家或地区是香港、日本、美国、维尔京群岛、台湾省、韩国、新加坡、英国、德国。

从数量上看,中国外资最大来源是香港及周边国家和地区。

[2](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2007年上半年爆发了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发达国家的经济面临衰退的困境,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形势也不容乐观。

经济危机影响了部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热情,但在此后近5年,由于中国保持平稳发展,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对外投资整体呈上升趋势。

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量)实现了自数据发布以来连续十年的增长,达到746.5亿美元,同比增长8.5%,再创年度投资流量的历史新高。

中澳农矿产品贸易问题

中澳农矿产品贸易问题

中澳农矿产品贸易问题引言2003年10月,《中国澳大利亚贸易与经济框架》签订以来,两国经贸合作更加紧密,双边贸易迅速增长,贸易领域不断拓宽,中澳贸易总额从2003年的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亿美元,增长了%;2005年又创下272亿美元新高,比2004年增长%。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澳大利亚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

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以纺织品、服装、鞋类、机电产品、玩具、化工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兼有少量高新技术产品;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主要是铁矿砂、铜矿砂、镍矿砂、煤、原油、羊毛、牛肉、棉花和大麦等矿产品和农产品。

虽然中澳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的互补性很强,但在过去十年的双边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地位,而且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于矿产品和农产品部门。

因此,中澳自贸区协定谈判须着力解决的关键是中方资源性农矿产品的贸易逆差累计增大问题。

本文拟就这一领域作深入分析,并试图提出综合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中澳农矿产品贸易结构产品结构澳大利亚是一个后起的工业化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农牧业发达,盛产牛、羊、小麦和棉花,同时也是世界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品位高,许多矿藏如铁矿石、铝土矿、煤等的蕴藏量均居世界前列。

表1说明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资源性农矿产品主要包括:金属矿砂、纺织纤维、谷类产品等。

中国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紧缺,劳动力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

在农、矿类产品贸易中,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是水果、蔬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以及以农矿产品为原料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如钢材、纺织品、肉类制品和粮食制品等。

而中国从澳进口的农矿产品则主要用于工业制成品的生产,澳大利亚的羊毛和麦芽供应是中国服装和啤酒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铁、铜、镍、铝等各种矿石也是中国工业高速发展的必备原料。

由此可见,中澳两国相互出口的产品呈现高度集中的特征:澳大利亚向中国输出原材料来换取廉价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中国对澳出口以消费品为主,从澳进口的产品则主要用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

国内外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特征、模式及启示

国内外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特征、模式及启示

国内外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特征、模式及启示孔令孜;宁夏;麻小燕;谢鹏;李小红【摘要】分析了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外家庭农场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特点,以及国内上海松江模式、浙江宁波模式、吉林延边模式、安徽郎溪模式、湖北武汉模式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对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6个启示,分别是政府高度重视及法律支持、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确定适度经营规模、建立各级示范家庭农场制度、优化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培育高素质家庭农场人才.%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al status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family farms in America, Japan, Russia, Korea and Australia, and the principal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management patterns (Songjiang pattern in Shanghai, Ningbo pattern in Zhejiang, Yanbian pattern in Jilin, Langxi pattern in Anhui, and Wuhan pattern in Hubei) of family farms in China.Based on these analyses, we obtained six enlightenment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in China: the government's high attention and legal support, the improvement of land circulation mechanism, the determination of moderate management scale, the establishment of different levels of demonstrative family farm systems, the optimization of r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and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family farm managers.【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年(卷),期】2017(029)005【总页数】7页(P139-145)【关键词】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特征;模式;启示【作者】孔令孜;宁夏;麻小燕;谢鹏;李小红【作者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4.1自201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家庭农场”概念以来,我国家庭农场已规范化运行近4年,其中涌现出了许多成功的发展模式及经验。

赴澳大利亚农业合作社交流考察报告

赴澳大利亚农业合作社交流考察报告

二 、澳 大利 亚合 作社 发展 特 户土地面积总量1 0 0 o 万公顷 合作 社共 的发展历史 ,政府 对合 作社 的管理 主要 点 与存在 问题 有l 9 7 个谷物收购点 4 个港 口 、6 个 面 通过某些立法 条款和税收来规范合作 社

截至2 0 1 3 年6 月 底 ,我 国依法 登记 的农 民合作 社达 到8 2 . 8 万 家 ;实有 人社

瞄i 蓄 i 潍 ■●
赴澳大利亚农业合作社 交流考察报告



26
2 0 1 3 / 1 1总第 1 2 9 期 农村经营管理
曩函圈
合 作 社 , 实 际 上 是 合 作 社 联 盟 ,属 于协
度 ,如 澳 大 利 亚 环 境 与 主要 产业 部 关 于
平 。二 是 帮 助 农 民增 加 经 济 收 入 。合 作
建营 销网络等 ,如合 作社先后 投资 1 . 7 5 亿澳元修 建铁路货运 网络 ,为社员降低
运输成本7 %。
各州 、领 地政府都有各 自的法律 规范 ,
对 当地合 作社制定 了 ’ 相应 的规章 条款 。 如 新 南威 尔 士州 1 9 9 2 年 的合 作社 新 法
案 ,确 立 了 合 作 社 模 式 适 用 商 业 模 式 。
社 已经 过时 ,现有合 作社仅 1 6 0 0 家 ,大
多 坚 持 会 员 一 人 一 票 的 管 理 制 度 , 多数
的现 实 ,联邦政府 已经组织起 草 了合作
社 全 国法 ,将 于2 0 1 4 年5 月 正式实施 ,
法律 规 定 6 个 州和2 个 领 地 政 府 可 以制 定

食 品及纤 维 营 销合 作 社 的捐 款项 目, 资金 由联 邦政 府提供 ,共4 0 0  ̄ - 澳元 , 2 0 1 3 年开始 实施 ,执行期 3 年 ,项 目资 金属于赠款 ,合作社需 按接受捐赠 的金 额按 比例缴税 。 ( 四 ) 合作社法律体系建设 澳大 利亚农 业合作 社 已有 1 5 0 多 年

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关系特点浅析

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关系特点浅析

592020年09期 (3月下旬)经贸论坛摘要:中国和澳大利亚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两国政治关系良好。

中国和澳大利亚在经济、教育、贸易等方面的合作将不断深入。

本文研究了中国和澳大利亚双边贸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澳大利亚;经济合作;双边贸易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

澳大利亚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本文研究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经贸关系。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世界经济数据库(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2019年10月的数据,从GDP 的角度看,排名第一的是美国,排名第二的是中国。

从第三名开始,依次是:日本、德国、印度、英国、法国、意大利、巴西、加拿大、俄罗斯、韩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

澳大利亚的GDP 总量排名世界第14位。

澳大利亚的经济实力不容小觑。

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改变了之前自给自足的指导思想,开始逐渐建立并发展与欧美国家的贸易往来。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为美国,其次是欧洲国家。

美国、欧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互补性强,与欧美国家贸易,能够充分发挥中国的要素禀赋特点及比较优势。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是一个劳动力禀赋充裕、资本稀缺的国家。

美国、欧洲国家是劳动力稀缺,资本丰裕的国家。

中国与欧美经济的互补性明显。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展,中国依靠发挥自身劳动力禀赋丰裕的特点,逐渐扩大了同欧美国家的贸易规模,并在贸易中积累了经验,逐渐实现产业升级。

中国逐渐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事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进一步加深了同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

中国的贸易规模、贸易产品种类大大提高。

同时,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大大降低。

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也吸引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与中国进行经贸往来。

澳大利亚作为南半球重要的发达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澳大利亚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关于中国农业\奶业“走出去”的思考——赴澳大利亚考察的启示

关于中国农业\奶业“走出去”的思考——赴澳大利亚考察的启示
中 圈 奶 斗2 0 1 3 ・ 2
0 BSERVA FI O N AN D TH I N Kl NG

关于 中国农业 \奶 业 “ 走 出去 ’ ’ 的思考
— —
赴澳大利 亚考察 的启示
牟海 日
( 沈阳乳 业有 限责任公 司,沈阳 1 l 0 l 6 4)
因此乳 业 工 作者 要 高度 重 视 产 品质 量 ,以优 质 的产 品重 别是乳业整个行业内 部的不和谐以及在媒体面 前的弱势 和集体失
塑乳品消费信心。要及 时处理 消费投诉 ,以免小事变成 声, 深深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真有如鲠在喉,不 吐不快的感觉。 新闻事件 ,以免把质量瑕疵变成质量安全事故。 结合自身 体验以 及媒体事 件,写成此文,目 的在于引发各位同 行
中 图 分 类 号 :S 8 —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0 0 4 — 4 2 6 4( 2 0 1 3) 0 2 — 0 0 5 1 — 0 2

要 :通过对 澳大利 亚的考察 ,作 者对 中国农业 、奶 业如何 “ 走 出去”的 问题进 行 了积极 思考 ,提 出了利
中 国地 大 物 “ 薄 ” ,用 仅 占世 界 7 %的 土地 却养 活 大 利亚 商 务部 司长 及农 业 部 官员 全程 陪 同 。期 间考 察 了 了 占世 界2 2 %的人 E l ,堪称 世界 奇 迹 。但 1 8 , f Z , 亩 基本 农 堪 培拉 、 昆士兰 、凯恩 斯 、北 领 地 、西 澳等 农 业 、畜牧 田不 断 流 失 、水 资源 困乏 、严 重 干旱 、土 壤沙 化 、环 境 业主要地区。各州的领导 、农业部官员热情接待了中国
基 金 项 目 :现 代农 业 ( 奶 牛 )产业 技术 体 系建 设专 项资 金资 助( C AR S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大利亚贸易与经济框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大利亚贸易与经济框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大利亚贸易与经济框架文章属性•【缔约国】澳大利亚•【条约领域】贸易•【公布日期】2003.10.24•【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堪培拉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大利亚贸易与经济框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双方”):认识到自1972年中国和澳大利亚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长期稳定、快速发展;希望加强长期友好与合作的关系,建立面向21世纪稳定健康发展的中澳全面合作关系;忆及双方建交以来一直作为双边贸易和经济关系基础的“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贸易协定”;重申它们承诺致力于加强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以及通过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的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愿望;重申双方承诺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优势互补的原则下,制定经贸合作框架;强调双方承诺发展贸易和投资,并相信,为逐步开展谈判和对话制定一个框架,乃是发挥这种经济关系潜力的一个关键因素;认为双方签署贸易与经济框架将体现两国建立更强大经贸关系的愿望,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达成以下谅解:第一条双方将通过全面经贸合作,致力于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平衡和全面的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

第二条双方将采取措施促进在具有突出潜力的领域进行战略合作。

这些领域主要包括能源与矿产资源、纺织品服装与鞋类、农业、机电产品、旅游、教育、检验检疫、海关、环境保护、投资、信息和通信技术、生物技术、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及知识产权。

双方将为相互间的商务访问和商业协会的活动提供便利,双方将联合参与中国中西部开发的计划。

上述领域的合作和计划将协助两国的企业确定商业机会,并加强双边的贸易和投资。

有关领域战略合作的具体内容参见本框架附件一。

第三条双方认识到,领导人和包括负责贸易、经济、农业、资源和能源的其他部长之间的双边会晤,有益于建立更加强劲的双边伙伴关系。

双方将携手合作促进此种会晤,包括在多边和地区论坛。

双方将就经济贸易合作加强对话,将强化中澳部长级经济联委会的机制,促进双边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和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

中国农业对外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农业对外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农业对外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作者:李艳君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30期农业对外合作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提升中国农业全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中国农业对外合作快速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助力中国农业对外合作开创新局面。

目前以对外投资为主的农业对外合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需要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以应对和解决。

一、中国农业对外合作发展现状2013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出,促使中国农业对外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农业对外投资投资规模加速扩张。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6—2014年,中国农业(农林牧渔,下同)对外投资流量从1.85亿美元增加到20.4亿美元,增长了10倍,年均增长35%,占中国对外投资流量的比重从0.87%上升到1.66%。

农业对外投资存量从2006年的8.2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96.9亿美元,增长近11倍,年均增长36.2%,占中国对外投资存量的比重从0.9%上升到1.1%。

投资领域更加广泛。

目前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已经从最初的渔业发展到多个行业和领域,包括粮油作物种植、农畜产品养殖加工、仓储物流体系建设、森林资源开发、园艺产品生产、橡胶产品生产、水产品生产与加工、设施农业、农村能源与生物质能源及远洋渔业捕捞等。

其中,以大豆、玉米、水稻、天然橡胶、棕榈油、木薯等产品的种植、加工及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等领域发展规模更大、发展速度更快。

投资主体、投资模式趋于多元化。

我国农业对外投资逐步形成以国企为主导、民营企业为新生力量的多元投资主体结构,投资方式也由最初的独资为主向多种投资方式并举方向发展。

作为农业对外投资主要形式的海外耕地投资快速发展,根据全球土地交易联机公共数据库LandMatrix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海外耕地投资项目近100个,总面积达400多万公顷。

国有企业是海外耕地投资的主力,但从项目数量上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海外耕地投资的主力军,此外,黑龙江等边境省份还有大农户、农户联合开发等投资模式。

2024年两岸农业合作发展总结(2篇)

2024年两岸农业合作发展总结(2篇)

2024年两岸农业合作发展总结2023年的两岸农业合作发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产品贸易合作进一步提升随着两岸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互补性的农产品需求,两岸农产品贸易合作在2023年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双方通过建立更加便捷的农产品贸易通道和加强质量检验标准,推动了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同时,双方还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溯源体系建设,提升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心和满意度。

2023年,在两岸农产品贸易合作中,台湾继续从大陆进口大量的农产品,同时也向大陆出口了更多的优质农产品。

二、农业技术合作不断深化2023年,两岸间的农业技术合作进一步深化,双方共同研发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农业技术项目。

例如,两岸合作开展了农作物遗传改良研究,推动了农作物品种的提高和优化。

此外,两岸还加强了农业科技创新产业的合作,在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农业技术合作的深化不仅提高了两岸农业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为双方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三、农业人员交流合作增多随着两岸农业合作的不断深化,2023年两岸农业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也随之增多。

不仅有更多的台湾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来大陆参与农业科技合作和研发项目,还有更多的大陆农业企业和农民赴台湾参观学习和交流经验。

这种人员交流和合作不仅促进了双方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增进了两岸民众的友谊和互信。

四、农产品市场开拓与品牌建设2023年,两岸农产品市场的开拓和品牌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台湾的农产品品牌不仅在大陆市场上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推广,大陆的农产品品牌也在台湾市场上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双方共同举办了一系列的农产品展销会和农产品品牌推广活动,增强了两岸农产品市场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市场的开拓和品牌的建设,两岸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进一步提升,也为两岸农业合作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潜力。

五、农村农业发展取得新成就2023年,两岸农村农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中澳双边贸易

中澳双边贸易

中澳双边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我国政府推行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措施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的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飞快的进步,其不但推动了国际贸易整体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其中我国同澳大利亚的双边贸易规模扩大,中澳双边贸易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倍受关注。

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双边贸易存在较大的互补性。

又由于两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众多相似,诸如不断进行的经济改革、较高经济速度增长的保持、国际分工格局中的重新定位等等,均加强了中澳双边贸易的相互竞争。

近年来中澳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但整体规模仍然很小。

研究中澳双边贸易互补与竞争的态势,对展望中国外贸的未来趋势、制定正确的外贸政策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互补性;竞争性;中澳;双边贸易一、中澳双边贸易概括(一)中澳双边贸易额1.中澳双边贸易出口额进入21世纪,中国快速的经济建设,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也为澳大利亚提供了机会。

中澳双边经贸关系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从贸易额来看,本世纪中澳两国之间的贸易额每年都呈跳跃式增长。

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中澳贸易额从84.5亿美元增长到883.26亿美元,十年间贸易额增长了9倍。

在此十年间,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放大,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出口额增加了4倍达到307亿美元,中国从澳大利亚的进口额则增加了10倍达到603亿美元,而中国从澳大利亚逆差增长了21.25倍达到了338.85亿美元。

2.中澳双边贸易进口额据澳大利亚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6月中澳双边贸易额为528.7亿美元,其中,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331.2亿美元,同比增长44.2%;澳方顺差133.7亿美元,同比增长75.9%。

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197.5亿美元,同比增长28.5%;预计2011年中澳贸易额将突破千亿美元。

3.中澳双边贸易总额中澳双方贸易额从两国建交时的8655万美元到第一个100亿美元用了30年的时间;从2002年第10州乙开始到2007年仅仅用了5年;中澳贸易就达到了400亿美元元;从2007年到2011年,短短的四年再次突破达到1000亿美元。

畜牧业的国际合作与贸易

畜牧业的国际合作与贸易

畜牧业的国际合作与贸易畜牧业作为全球食品生产和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合作与贸易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畜牧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合作和贸易活动也日益频繁。

本文将探讨畜牧业国际合作与贸易的现状、重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

畜牧业国际合作与贸易的现状国际合作畜牧业的国际合作主要包括技术交流、品种改良、疫病防控、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合作。

通过国际合作,各国可以共享优质资源,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全球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畜牧业合作机制和平台,如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等。

这些组织在推动全球畜牧业发展、动物保护和公共卫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畜牧业产品贸易是全球农产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肉类、奶制品、蛋类等产品。

近年来,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畜牧业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品种和方式也日益多样化。

据统计,全球畜牧业产品贸易量逐年增长,其中肉类贸易量已超过千万吨。

主要贸易国包括欧盟、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

这些国家通过出口畜牧业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畜牧业国际合作与贸易的重要性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畜牧业国际合作与贸易可以帮助各国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例如,草原资源丰富的国家可以发展肉牛产业,而饲料资源丰富的国家可以发展养猪产业。

通过国际合作与贸易,各国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生产效率。

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国际合作与贸易为各国畜牧业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有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通过引进国外优质品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各国可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畜牧业国际合作与贸易对各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畜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饲料、兽药、肉类加工等。

此外,畜牧业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农业共同发展”

“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农业共同发展”

3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分享
各国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进行合作,共同应对全 球动物疫病挑战。
农业资源共享与利用
水资源共享
在缺水地区,各国通过农业水资源共享协议,优化水资源配置, 保障农业生产。
土地资源利用
加强土地资源利用技术交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土地荒漠化 。
气候资源开发
共同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开发气候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 更加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 农业共同发展”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17
目录
• 农业国际合作背景与意义 • 农业国际合作的主要领域与成果 • 农业国际合作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 加强农业国际合作的建议与措施 • 农业国际合作成功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推动全球农业共同发展未来
之路
01
农业国际合作背景与意义
促进农业领域投资
鼓励各国政府和企业加强在农业领域的投资,包括农业技 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促进全球农 业共同发展。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包括新品种选 育、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等方面。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包括机械化 、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技术交流、经验分享和资源整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增强农业竞争力
通过国际合作,提高各国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全球农 业发展。
促进农业共同发展的目标
实现全球粮食安全
通过国际合作,确保全球粮食的生产、分配 和消费,保障全球人民的食品安全。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对外合作与国际交流

乡村振兴战略的对外合作与国际交流

乡村振兴战略的对外合作与国际交流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对外合作与国际交流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不仅有助于引进先进经验和技术,还能促进乡村文化的交流与传承,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对外合作与国际交流。

一、农业科技合作农村是农业的基础,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通过与国外的农业科技合作,可以引进新型耕作方式、高效农机设备以及优质种子育种技术等,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农业科技合作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帮助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产品出口与进口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之一是发展农村产业,扩大农产品的市场。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农产品的进出口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可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加出口收入,促进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产品的进口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丰富消费者的选择,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三、农村文化交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样重要。

通过对外合作与国际交流,农村能够借鉴他国的乡村文化发展模式,促进自身的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农村文化交流还可以为外国友人提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乡村生活的机会,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推动了乡村文化的多元发展。

四、教育合作交流乡村教育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与国外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可以为农村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引进国外的教育资源,提升教师培训和课程设置水平,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同时,与外国学校的合作交流还可以为农村学生提供留学机会,增加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文化素养。

五、农民技能培训农村人才的培养和技能的提升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

通过与国外的对接合作,可以引进一流的培训机构和培训师资源,为乡村青年和农民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还能鼓励更多的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稳定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受益于其丰富的天然资源,强大的农业和矿业业务,以及强大的旅游业。

然而,正如任何其他国家一样,澳大利亚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机遇:
1. 天然资源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铜、铁、钴等。

这些资源为澳大利亚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机会。

2. 区域一体化
澳大利亚是亚太地区的重要角色之一,随着印度和中国等国家的崛起,澳大利亚将在这个地区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

区域一体化为澳大利亚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达到了更高的经济增长。

3. 多元化经济
澳大利亚的经济非常多元化,拥有强大的农业、矿业、制造业和服务业。

这种多元化确保了经济的稳定性和持续增长。

挑战:
1. 人口老龄化
澳大利亚的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这意味着人口减少和经济活力的下降。

这是一个长期的挑战,需要采取措施来确保未来的经济和社会稳定。

2. 生态环境
澳大利亚的生态环境很脆弱,在面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压力下,这个国家将会面临严峻的挑战。

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澳大利亚的天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3.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对澳大利亚经济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全球经济不稳定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将面临贸易压力和消费者需求下降的问题。

总的来说,澳大利亚在未来将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

如果能够采取措施来解决老龄化和生态环境问题,并成功应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的变化,澳大利亚将能够保持其经济增长的强劲态势。

中国在RCEP中的贸易地位及其前景分析

中国在RCEP中的贸易地位及其前景分析

■战■pH一:XIANDAIYINGXIAO 中国在RCEP中的贸易地位及其前景分析吴婕(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湛江524086)摘要:目前经济区域的主要模式就是经济合作,随着世界范围的区域和跨区域的经济合作机制不断出现,很多国家都签订 了经济合作条约,其中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签订,标志着12个国家的合作经济关系的确认。

但是,反观东亚地区,由中国等10多个国家正式启动的R C E 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谈判。

这是一个成员国数量巨大,影响久远且广泛的区域经 济合作机制,自此TPP和R C E P开始被人们高度关注。

本文主要从中国的视角进行分析研究,对中国在R C E P内的贸易地位以 及前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对R C E P和TPP进行分析比较,对我国在R C E P的贸易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展望,以供相关从业人员 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R C EP;贸易地位;前景分析;中国中图分类号:F文献识别码:A DOI:10.19932/ki.22-1256/F.2021.03.004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度和其他的经济地区相比发展时间 比较短,发挥水平也比较低下。

在TPP和RCEP提出的前提 下,东亚各国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必须结合自身的 经济区域利益,积极地推进东盟提倡的RCEP谈判。

虽然 RCEP和TPP的成员国有重合的地方,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东亚 国家来说,一个由东盟主导的“开放区域注意”角度下的RCEP 比-•个由美国主导的泛亚太地区的fP P更加具有建设意义,所以RCEP受到了很多国家的信赖,被很多国家寄予厚望。

RCEP是一个覆盖世界一半人口的经济区域合作,因此,RCEP 协议的签订对于东亚很多国家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中国 的角度来看,RCEP协议的签订和RCEP协议签订后的释放的 经济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它也符合我国新的对外开放政策,合理的利用各种经贸合作,提升自身的经济影响力,进一步推进世界经济秩序的调整战 略要求。

试论中国一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现实基础及其影响

试论中国一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现实基础及其影响
而 中国对于资源的需求量 巨大 ,随着经济 的不 断 发展 , 用 于生产 的资源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中国初级产品的出 口中处 于 劣势 ,故中国只能立足实际 ,发挥 自己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在加工 制造 业 中发挥优势 ; 但澳大利亚则是处于劣势地位 ,相对优势不 同,也 是影 响着合作进行 的重要原 因。 3、建立中澳两 国自由贸易区的影响分析 任何一项经济活动 的进行都是会有一定影 响的,不仅是参 与的两主 体而言 ,更是对于整个亚太而言影响深远 : 其一 ,中澳两 国 自由贸易区 建立 ,最直接的影响是两 国进 出口的贸易关税有下降 ,因此进 出 口产品 的价格也会有所调整 , 价格影响需求 ,价格下 降需求就会上 升 ,对于 国 民来说可 以创造更加 直接的福 利。其二 ,中澳两 国 自由贸易 区的建立 , 在两个 国家 国内,资源会有所调整 配置 ,市场资源会 更加灵 活的配置 , 投入更加具有竞争力的市场 ,进一步推动两个国家产 业结 构的调整 ,这 是一个机遇 ,也是一大挑战,只有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同时利用政策 带来 的优势 ,合理配置资源才能寻求到最合适的位 置。其三 ,中澳两 国 自由贸易 区的建立 ,对于亚太来说影 响巨大 ,一方面,最 有经济活力 的 国家更深一步开展合作 ,能够促进亚太经济的发展与飞跃 ,但对于其他 亚太地 区的国家来说 ,可能对 于它也是一种学习和挑 战 ,因为 中澳合作 会使得 和他 国的经济合作有所减少 。
试 论 中 国一 澳 大 利 亚 自由贸 易 区建 立 的现 实 基础 及 其 影 响
李 博
摘 要 :我 国加入 W T O后越来越注重双边 自由贸易协议 的积极作用 ,与 同属 于亚太地 区的澳大利亚 建立 自由贸易区对于整个 亚太地 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 的意义。本 文简要介绍 中澳两 圆 之 间的贸易的背景和 贸易的特 点,探析 建立 中澳两 国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 础 ,对建立中澳 自由贸易区的影响进行分析 ,并对中澳两国 自由贸 易区的发展展 开展 望。 关键词 :中国;澳 大利亚 ; 自由贸 易区 迎着改革开放 的脚步 ,我 国经济开始不断与世界 经济接轨 ;中国加 入 WT O更有着明显地飞跃 ,紧 紧跟随着经济 全球化 的脚 步。同时 ,中 国也积极 开展 双边 的经济贸易 。中国一澳大利亚 自由贸易区建立对 于中 澳来说 ,不仅 实现了资源上 的互补 ,也实现了经济结构上 的互补 。对 于 两国的消费者 而言这是一种现实的需要 ,同时对于两国的经济而言是一 个 重要 的发展 ,而对 于亚太经济而言 ,也是一个新 的机遇。 1 、中澳两国贸易背景及特点 在发展国家经济的过程 中 , 两 国之间根据各 自经济 的特点 ,根据 各 自的需要会开展双边 经济。中国和澳大利亚 ,在现实的背景下 ,更加 从 双方经济的特点来更好 的开始两 国贸易 。 1 .1贸 易背景 中国和澳大利亚开始双边贸易有着现实 的背景 ,伴随着经 济全球化 深入 ,发展经济不仅需要在经济全球化 中迎接挑战 ,更要把握 机会。 中 国改革开放三十年 ,需要更 多的明确 自 我发展 的方 向,尤其是在 经济上 更要在发展 中创新 ,寻求新的机会 ;而澳大利亚则是 比较 发达 的发达 国 家 ,需要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两国同时作 为亚太地 区的国家 ,开展现 实 的双边合作有着切实 的需要与优势。就两国各 自的竞 争优势而言 ,两 国的进 出口结构上有着 比较强烈的互补性 ,开展双边 贸易合作 ,中国的 主要竞争 面是在加工制造业中 ,而澳大利 亚则 主要 面向的是农 业和服务 业 ,为了满足两 国国民 日 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 更需要 通过合作 的方式 来 实现共赢 ,这也符合 当代发展的主题。 1 .2贸易特点 从 1 9 7 2 年两国建交以来 ,两 国就 有了 贸易上 的往来 ,但两 国的 贸 易结构不太和谐 相称 ,开展 中澳双边贸易区 目的就是为了打破这一种 局 面 ,寻求一个新 的和谐 点,促进亚太地区新 的飞跃。从 近几年两 国贸易 来看 ,中澳贸易额总量较大在亚太经济 中占据较大份额 ,随着经济 的进 步合作 ,中澳之间的贸易额仍在稳定上升 。 同时 ,中 澳 贸易的竞争优势点各不相同。因此在进 出口方面呈现的特点 也是不一样的,中国的 优势面向 劳动、资源密集型的加工制作业 ,以价低优 势获得市场;而澳大利亚则是发挥其大牧场放牧业的 优势 , 结合 自己在农业 和服务上的优势。进人中国市场,主要包括一些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 ,同时 立足本身的资源优势投 ^ 更多的 科技力量来获得更高的产品附加值。 2 、建立中澳两国 自由贸易区的现 实基础 2 .1中澳两 圆贸易结构存在 着互补 的特性 中澳两 国的贸易结构存在一定 的互补性 ,这是两 国能在经 济上合作 的基础 。首先看两国国家贸易结构 的特点 ,主要是 以贸易偏 向还是贸易 互补 ,同时在进 出口方面有着哪些特色 ,根据两 国实 际的情况来分析两 个 国家 贸易互补性指数是多少。 在实际情况中,两 国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一方面中国仍处于发展中国 家, 而澳大利亚则是发达国家,两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方面有着比 较强大的互补性。中国经济发展仍需要依靠加工制作业来带动 , 在出口方面 依靠加工制作产品的输出为主,主要优势点是以劳动力和资源投 入为主 的 加工制造业 ;而澳大利亚则发展 比较完善 ,能够更 多的在优势强大 的农 业 和服务业上进行 出口,同时投入更多的科技力量来增加产 品附加值 。 2 .2中澳两国贸易结构存在着竞争的特性 两国开展 双边 贸易,不仅是贸易结构 中 存在—定的 互补性,同时贸易 结构中存在的竞争性也是重要的原因。评价两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也有一定 的 评判标准的,它主要是指某—个产业的贸易顺差 ( 或逆差)占该国产业进出 口 总额 的比重 , 所 以也可 以更加具体 的量化 ,中澳 两国贸易结构 中存在 比较竞争优势 ,也是其能够开展建立双边贸易区的重要因素。 澳大利亚 自 然 资源丰富 , 农牧业十分发达 ,矿产资源种类 多样 ,储 存量丰富。虽然整个农矿 产业在 整一 国 G D P中 的量 比较 小 ,但在整 一

新西兰、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及建议

新西兰、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及建议

新西兰、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及建议新、澳两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一)农牧业优势明显。

新、澳两国均四面环海,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

两国充分利用本国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牧业,尤其是畜牧业,是世界上主要农牧产品生产国。

新西兰有2/3的土地适宜农牧,是世界上人均养羊、养牛最多的国家。

畜牧业人口占农业人口80%,产值也占农业产值的80%以上。

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新西兰GDP 增长的60%来自于农牧业。

澳大利亚是世界天然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农牧业用地占国土面积60%以上,其中牧场面积占世界牧场总面积的12.4%,是世界上人均占有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农业的主体是畜牧业和种植业,在农牧业总产值中,畜牧业与种植业的比例多年来保持在6∶4的水平,个别年份甚至高达7∶3,是世界奶制品,水果,大米和花卉的重要生产国。

两国充分利用本国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牧业。

(二)现代农业特色突出。

新、澳两国现代农业起步早、发展快、水平高。

主要表现:一是规模化、大农场化趋势明显。

近年来,两国农场明显呈现出向大农场化发展的趋势,农场数量越来越少,规模越来越大。

目前,新、澳两国农场的数量分别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了30%和25%。

澳大利亚每个农牧场平均规模约3万公顷,比美国大10多倍,最小的农牧场面积也在50公顷左右,每个农牧业劳动力经营土地约1200多公顷,在农业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

二是农业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

两国农业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既有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农场和专业化服务公司,也有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某一环节的专业化分工,如在肉牛生产全过程中,有的单位专门从事育肥、饲料、防疫、品种等某一个环节的生产和服务。

澳大利亚目前也已经形成了某些特定的作物带和畜牧带,如昆士兰州的甘蔗带,塔斯马尼亚州的苹果区,东南部的小麦带等,这些均足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是机械化、电气化发达。

新西兰绝大多数牧场、蔬菜基地都是采用机械化进行灌溉,航空施肥占全国施肥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居世界领先水平。

澳大利亚和大洋洲的农业发展

澳大利亚和大洋洲的农业发展

添加标题
大洋洲农业政策措施:以新西兰为例,其农业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提供农业补贴和保险、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 农业、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旨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法规和标准
澳大利亚农业法规和标准概述 大洋洲农业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农业法规和标准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农业法规和标准的比较分析
添加标题
影响因素: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因素以及政策、市场、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都对农业产业结构 和布局产生影响。
添加标题
未来展望:随着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的挑战,澳大利亚和大洋洲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将面临更多 的机遇和挑战。未来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合作,以推动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布局和特点
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农业现代化经验: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 产业化经营。
农业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加强农业资源循环利用。
农业政策支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 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 的市场前景。
农业发展的前景和展望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适应措施 新技术的应用在农业领域中的潜力 提高农业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的方法 拓展农业市场和增加农产品出口的机遇
01
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农业政策与法规
农业政策体系和政策措施
农业资源分布和特点
大洋洲其他国家如新西兰和 巴布亚新几内亚也有农业发 展,但规模较小
澳大利亚农业资源丰富,主 要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地 区

中澳关系友好为中国的发展增添能量——澳大利亚是中国投资的理想之地

中澳关系友好为中国的发展增添能量——澳大利亚是中国投资的理想之地

中澳关系友好为中国的发展增添能量——澳大利亚是中国投资的理想之地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为两国取得的经济发展和成就作出巨大贡献。

这种互信、互利和互惠的关系为双方今后继续合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商业基础。

中国在世界贸易迅速崛起,其影响早已为澳大利亚经济带来重要贡献,澳大利亚对于两国间的这种关系极为重视。

目前,中国是澳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2015-16财年中澳贸易额达1550亿澳元,中国既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商品出口地,也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进口来源国。

同时中国还是澳大利亚飞速增长的外商投资来源国和目的地。

近年来,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投资稳步增长,是澳大利亚海外投资最重要的来源国之一。

2016年中国对澳投资存量872亿澳元。

澳大利亚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中国大陆在澳大利亚的直接投资(418.8亿澳元),在各主要投资来源国/地区在澳直接投资份额中排第五(5.3%),但是其15.7%的年度增长高居第二。

此外,根据KPMG澳大利亚与悉尼大学联合出版的2017年度报告《揭秘中国企业在澳投资》,从全球范围看,自2007年以来,澳大利亚累计获得了900亿美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中国各个主要投资目的地国家中,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

日趋多元化的中国投资中国大陆地区在澳大利亚的投资传统上以资源领域为主,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但近几年中国在澳大利亚高科技、金融、生化和服务业等领域也进行了很多投资。

中国在澳大利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澳大利亚也为中国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揭秘中国企业在澳投资》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的投资金额为114.9亿美元(153.6亿澳元),仅次于2008年的投资峰值。

中国企业的投资延续了之前的趋势,不但交易数量突破记录,在行业和地区分布上也更加多元化。

其中,基础设施和农业领域的投资创下了历史新高。

2016年也是中国民营企业表现非常突出的一年。

民营企业在交易数量上占比达76%,在交易金额上也占据了半壁江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郾4 ( 总 432)
% % % % %%World Agriculture
中国 — 澳大利亚农业合作 现状与前景解析
? 赵富洋
( ) 大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大连 1 1 6 0 0 1
摘要 : 近 年 来 中 澳 农 产 品 贸 易 快 速 发 展 , 并 于 2 0 1 4年1 1月宣布自由贸易协定 ( F TA) 实质性谈 判 结 束 , 在 减 免 农 产 品 关 税 方 面 达 成 共 识 。 除 农 产 品 贸 易 合 作 外 , 中澳农业科技与农业投资合作也已经取得丰厚成果 , 但仍然面临非关税贸易壁 垒 、 信 息沟通机制不完 善 等 问 题 。 本 文 从 中 澳 农 产 品 贸 易 状 况 入 手 , 阐 述 中 澳 农 业 合 作 现 状 , 分析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合作前景 , 以此为深化中澳农业合作提出参考意见 。 关键词 : 经济一体化 ; 自由贸易协定 ; 农产品贸易 ; 科技合作 ; 农业投资 :1 / / D O I 0 . 1 3 8 5 6 1 0 9 7 s . 2 0 1 5 . 0 4 . 0 1 2 . c n 1 1 - j
化合作 。
[ 1] , 区域经济 一 体 化 进 程 分 为 6 个 层 级 ( 表 1)
每个层级之间 的 约 束 逐 级 降 低 。 区 域 经 济 一 体 化 的 演进层级是以 贸 易 往 来 为 基 础 , 通 过 关 税 优 惠 和 取 消贸易壁垒逐 步 实 现 两 个 市 场 的 协 同 发 展 , 深 化 合 作机制促进市 场 中 其 他 要 素 的 自 由 流 动 , 最 终 消 除 障碍实现完全 意 义 上 的 区 域 经 济 一 体 化 。 中 国 与 澳 大利亚于 2 0 1 4年1 1月1 7 日正式结束自由贸易区实 质性谈判 , 以此 为 基 础 建 立 的 自 由 贸 易 区 属 于 第 二 层级的区域经 济 一 体 化 进 程 , 仅 在 优 惠 关 税 和 内 部 取消贸易壁垒 两 个 方 面 取 得 突 破 , 未 来 是 否 向 更 高 层级的经济一 体 化 组 织 升 级 , 取 决 于 现 阶 段 中 澳 贸 易的发展与实 际 影 响 , 进 一 步 深 化 合 作 的 道 路 仍 然
2015郾4 ( 总 432)
% % % % %%World Agriculture
3] 。 新村镇银行 , 向中国企业提供农业金融服务 [
的农产品 , 总 体 而 言 , 中 国 向 澳 大 利 亚 出 口 的 农 产 品以劳动密集 型 为 主 。 澳 大 利 亚 向 中 国 出 口 的 农 产 品中 , 仅羊毛就占据 5 0% 左 右 的 份 额 , 出 口 的 农 产
区域经济 一 体 化 已 经 成 为 当 今 国 际 合 作 的 主 流 趋势 , 但在此基 础 上 的 多 边 贸 易 合 作 机 制 面 临 利 益 分配不均衡 、 产 业 发 展 差 距 较 大 和 贸 易 自 由 化 进 展 缓慢等诸多问 题 , 因 此 双 边 贸 易 合 作 作 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边 机 制 的折中方案 , 在 推 动 经 济 一 体 化 方 面 具 有 不 可 替 代 的作用 。2 自由 0 0 5年4 月,中 国 与 澳 大 利 亚 签 署 《 , 标志着中澳自由贸易 贸易协定谈判的谅解备忘录 》 协定 ( F TA) 谈 判 进 程 正 式 启 动 ,2 0 1 4年1 1月实 质性谈判结 束 , 中 国 自 加 入 WT O 后最大的自由贸 易协定谈判历时 9 年后终于尘埃落定 , 在服务领域 、 贸易领域 、 投资领域均取得重大突破 。
3 . 1 中国 — 澳大利亚的农产品贸易 2 0 0 5 年中澳 正 式 开 启 自 由 贸 易 协 定 谈 判 进 程 , ,双边农 两国农产品贸易 呈 现 快 速 增 长 态 势 ( 表 2) 产品贸 易 额 从 2 0 0 5年的2 1 . 6 5亿美元增长至2 0 1 2 年的 7 2 . 2 2 亿 美 元, 其 中 中 国 自 澳 大 利 亚 农 产 品 进 口额增加了 4 4 . 4 1亿 美 元, 而 出 口 额 只 增 加 了 6 . 1 6 亿美元 , 贸 易 逆 差 额 不 断 扩 大 , 到 2 0 1 2年已达到 5 3 . 9 0亿 美 元。 双 边 农 产 品 贸 易 增 长 率 波 动 剧 烈, / 最大的波动出现在 2 0 1 1 2 0 1 2 年度 , 从 4 0 . 7 1% 剧烈 下降至 8 . 6 7% , 反映出 中 澳 农 产 品 贸 易 受 多 种 因 素 影响 , 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 。
— 5 1 —
% % % % %%World Agriculture
总 432) 2015郾4 (
面对诸多的挑战 。
表 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演进层级
层级 优惠贸易协定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同盟 完全经济一体化 优惠关税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部取消贸易壁垒 统一对外关税 要素自由流动 统一经济政策 其他 代表组织 亚太贸易协定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西非经济货币联盟 南方共同市场 欧盟
农产品出口额 3 . 0 0 3 . 8 8 4 . 8 0 6 . 0 4 5 . 8 2 6 . 9 9 9 . 2 0 9 . 1 6
农产品贸易总额 2 1 . 6 5 2 2 . 5 8 2 6 . 3 2 2 9 . 0 6 3 7 . 6 7 3 9 . 1 1 6 5 . 9 6 7 2 . 2 2
澳大利亚农业 投 资 , 对 外 投 资 区 域 除 沿 海 发 达 地 区 外,已 经 逐 步 渗 透 至 西 北 等 较 不 发 达 地 区。 截 至 2 0 1 2 年 , 澳大 利 亚 对 中 国 农 业 投 资 存 量 约 为 5 2亿 美元 , 主要集中 在 农 产 品 贸 易 与 企 业 级 金 融 服 务 两 )公司等澳 个领域 ,N u f a r m 公司 、 艾 德 士 ( E l d e r s 方企业已经在中国 开 展 定 向 物 流 业 务 ,2 0 0 9年以澳 新银行 ( AN Z) 为主的 金 融 机 构 成 立 了 重 庆 梁 平 澳
2 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状况
澳大利 亚 位 于 大 洋 洲 , 四 面 环 海 产 生 不 同 的 气 候 , 使澳大利亚各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存在差异 。 澳 大利亚冬季农作物的播种面积约为 2 2 0 0万 h m , 夏季

年在全球出口国贸易额排名中位列第 1 7位。
3 中国 — 澳大利亚农业合作的现状
年份 2 0 0 5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2 0 0 9 2 0 1 0 2 0 1 1 2 0 1 2
农产品进口额 1 8 . 6 5 1 8 . 7 0 2 1 . 5 2 2 3 . 0 2 2 1 . 8 5 3 2 . 1 2 5 6 . 7 6 6 3 . 0 6
1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概述
区域经济一体 化 主 要 是 指 在 双 边 或 者 多 边 机 制 下 , 具备一定 地 缘 优 势 或 者 产 业 优 势 的 国 家 , 根 据 其国家利益建 立 起 的 经 济 联 合 体 , 起 初 合 作 的 主 要 形式表现为贸 易 政 策 的 逐 步 统 一 , 并 以 此 为 基 础 深
数据来源 : 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 。
3 . 2 中国 — 澳大利亚的农业投资合作 中澳在农 业 投 资 领 域 的 合 作 处 于 起 步 阶 段 , 但 增长速度较 快 , 中 国 商 务 部 的 统 计 数 据 显 示 , 中 国 对澳大利亚农业投资流量从 2 0 0 8 年的 1 . 7 亿美元增 加至 2 0 1 1年的 6 . 5 亿 美 元, 占 中 国 对 外 总 投 资 的 3% , 投资行业涵盖种植业 、 农产品加工业和畜牧业 等多个领域 。 中 国 民 营 企 业 与 国 有 企 业 共 同 参 与 对 — 5 2 —
单位 : 亿美元 , %
约为1 1 0 0万 h m , 在 降 水 充 足 的 年 份, 年 产 量 约 为

。 大麦 和 高 粱 是 澳 大 利 亚 最 主 要 的 农 作 物 , 万t 2 5 0 0 / ;畜 2 0 1 0 2 0 1 1 年度产量分别约为 8 1 0 万t和 2 1 0 万t / 牧业是澳大利亚重要的支柱产业 ,2 0 1 0 2 0 1 1 年度 牛 , 牛奶产量 9 肉产量 2 1 0 万t 3 1 亿 L, 羊肉产量 6 2万 , 农业总产值约4 t 0 9 亿美元
基金项目 : “ 辽宁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及对策研 究” ) 。 ( L 1 4 C J L 0 3 1 , 女, 辽 宁 大 连 人, 博 士, 讲 师, 作者简介 : 赵 富 洋 ( 1 9 8 2—) :z 研究方向 : 企业管理 ,E-m a i l h a o f u a n 6 6 6@1 2 6 . c o m。 y g
[ 4]
4 . 2 中澳农产品出口相似度较低 中澳同属 农 业 大 国 , 农 产 品 出 口 对 推 动 农 业 经 济发展至关 重 要 。 美 国 、 欧 盟 和 日 本 是 中 澳 重 要 的 ) 农产品出口 市 场 , 本 文 通 过 出 口 相 似 度 指 数 ( E S I 衡量两国在相 关 市 场 的 竞 争 程 度 , 以 此 反 映 两 国 农 业产业结构的互补性 。 相似度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 1 0 0, 数值越低则说明两国农产品在特定市场中 的相 似度越 低 , 竞 争 程 度 越 低 ; 反 之 亦 然 。 由 WT O数 ) , 近年中 表3 据库2 0 0 5—2 0 1 2 年的数据计算可知 ( 澳两国农产品 在 不 同 市 场 的 相 似 度 指 数 出 现 一 定 程 度的上 升 , 但 最 高 值 也 仅 为 5 5 . 4 9, 总 体 而 言 仍 处 于较低水平 。 尤 其 是 在 美 国 与 欧 盟 市 场 , 出 口 相 似 度指数分别低于 2 5 和1 5, 表明中澳在这两个重要的 农产品市场的 竞 争 程 度 较 低 , 两 国 农 业 产 业 结 构 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