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实习报告
昆虫学课程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为了加深对昆虫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们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于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在xx农业大学昆虫学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昆虫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昆虫学的认识水平。
2. 培养学生野外采集、制作标本、观察记录等实际操作技能。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昆虫学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实验室实习(1)昆虫标本的制作:在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包括针插、展翅、粘贴、干燥等步骤。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昆虫标本制作的基本技能。
(2)昆虫分类学: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昆虫的分类方法,对昆虫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昆虫生态学: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昆虫的生态习性,包括栖息地、食物链、繁殖方式等,了解了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2. 野外实习(1)昆虫采集:在实习期间,我们利用捕虫网、毒瓶等工具,在校园、农田、树林等地采集昆虫。
通过采集,我们掌握了昆虫的采集方法,丰富了昆虫标本库。
(2)昆虫观察与记录:在野外采集过程中,我们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行为习性等,并做好记录,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们将课堂上所学的昆虫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加深了对昆虫学的理解。
2. 提高动手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昆虫标本的制作、采集、观察等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实习期间,我们分组进行采集、观察等活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4. 拓宽知识面:实习期间,我们接触到了多种昆虫,对昆虫的种类、习性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拓宽了知识面。
五、实习总结本次昆虫学实习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通过实习,我们不仅掌握了昆虫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昆虫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昆虫学野外实习旨在通过实地采集昆虫,了解昆虫的生存环境和形态特征,掌握昆虫的识别方法和种类,进一步加深对昆虫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为2021年9月24日至9月25日,实习地点为白羊沟、流村、北农校园。
三、实习内容(一)采集昆虫1. 使用工具实习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捕虫网、毒瓶、镊子、手套、采集管等工具。
2. 采集昆虫的方法(1)网捕:主要捕捉会飞的昆虫或停在植物上的昆虫。
当昆虫飞来时,迎面用网捕捉,使网底向上甩,将虫子取出。
(2)扫捕:主要用于大片草丛和茂密的灌木中。
当采集者走到藏有虫子的草丛中时,用扫网左右摆动,将虫子集中到网底。
(3)震落法:在黄昏或中午炎热时,用震落法捕捉金龟子、锹形虫、象甲、叶甲、蝽象等种类。
(二)昆虫标本制作1. 制作毒瓶:将脱脂棉放入广口瓶中,用镊子压实,倒入适量乙酸乙酯,再压实,上盖一层厚纸板。
2. 标本针插:根据昆虫标本针插部位的要求及昆虫标本大小,应用不同型号昆虫针针插后整姿、展翅,插在泡沫板上晾干。
3. 制作玻片标本:对蚜虫和蓟马先在NaOH溶液里煮沸,放在清水里漂洗,放在玻片上用不同浓度的酒精进行脱水,定型后用二苯甲进行透明。
四、实习收获1. 掌握了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和技巧,熟悉了各种昆虫的生存环境和形态特征。
2. 学会了制作毒瓶、标本针插、玻片标本等基本操作,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3. 通过与同学们的团队合作,培养了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加深了对昆虫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五、实习体会1. 实践出真知。
通过野外实习,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2. 观察力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才能准确识别昆虫种类。
3. 团队合作精神。
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精神。
昆虫实习总结范文
尊敬的领导:您好!我是一名昆虫学专业大学生,在今年暑假期间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昆虫实习,现将我的实习总结报告上交给您,请您批阅。
我非常感谢本次实习所在单位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关心和指导。
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充分接触了昆虫分类、鉴定、经济昆虫与害虫的区别以及生态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受益匪浅。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从事以下几种活动:一、昆虫采集在野外采集昆虫是昆虫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实习期间我最感兴趣的工作之一。
在采集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不同类型的昆虫需要在哪些环境下才会出现,如何用捕获器具进行采集,如何识别常见昆虫等。
这让我对昆虫生态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二、昆虫鉴定昆虫鉴定是昆虫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如何使用显微镜和图鉴等工具来进行昆虫的鉴定,如何识别出不同种类的昆虫。
这项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并且让我更加热爱昆虫。
三、昆虫实验昆虫作为一种生物群体,也可以进行各种实验研究。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如何进行昆虫行为观察实验、生物防治实验等,进一步深化了我对昆虫的认识。
四、昆虫展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昆虫的壮观之处,实习期间,我们还组织了昆虫展览。
我通过展览学会了如何制作标本并将其展示出来,这不仅让我更好地了解了昆虫,还让我学会了如何将知识传递给其他人。
通过这个月的实习,我收获颇丰。
在实习中,我不仅学习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应用它们。
实习让我更加坚定了将来要从事昆虫学研究的决心,也让我更加感受到了昆虫在我们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我希望未来能够闯荡昆虫学科,发现更多的美妙之处。
我感谢您对我们实习生的关注和支持,并希望实习单位能够继续举办此类实习活动,为更多的学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此致敬礼实习生:XXX编写时间:XXXXXX。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篇一:昆虫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通过到野外采集昆虫并制成标本,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不同昆虫的生存环境。
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学习昆虫的识别方法和种类、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
二、实习地点白羊沟、流村、北农校园三、实习时间201x年9月24号、25号四、实习内容(一)采集昆虫1.使用工具捕虫网(活泼的昆虫一般适宜用网来捕捉)、毒瓶(在玻璃瓶中,放入脱脂棉,再滴入适量乙酸乙酯,制成毒瓶)、镊子、手套、采集管等。
2.采集昆虫的方法网捕:网捕主要用来捕捉会飞的昆虫,或停在植物上的昆虫。
网捕的方法如下:当昆虫飞来,迎面用网捕捉,当虫子入网后,使网底向上甩,连虫子同网底一齐翻到上面来,然后再用手或试管伸入网内将虫子取出来。
扫捕:此法主要用在大片的草丛和茂密的灌木中。
当采集者走到茂密的藏有虫子的草丛中时,用扫网在上面左右摆动,一面扫一面前进,将有许多小虫子集中到网底,或者被甩入网底,连接着胶管中。
尤其在途中采集而时间仓促的时候,边扫边走也可以得到许多标本。
震落法:在黄昏或中午炎热时,可用震落法采到金龟子、锹形虫、象甲、叶甲、蝽象等种类。
对于蚜虫、蓟马等小型昆虫,可以直接击落到网中或硬纸片上,也可用小毛笔收集到酒精中。
观察和搜索法:要采到需要的标本,必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及活动场所。
有许多昆虫营隐蔽生活,在树皮下和树干内可采到天牛、吉丁虫、小蠹虫、木蠹蛾、透翅蛾、象甲和扁甲、郭公虫的幼虫或其它虫期。
蚜虫、木虱或某些蚧虫的分泌物常可为人发觉,也可根据爱食其分泌物的蚂蚁、蝇或天敌瓢虫的存在来采集蚜虫及蚧虫,同时也常可采到其天敌草蛉、蝎蛉、瘿蚊等;沫蝉幼虫的分泌物常在枝上形成泡沫,其自身躲在里面。
由植物的被害状发现昆虫,如咀嚼式口器昆虫为害后的植物叶片,常留下啃食过的痕迹和留下的粪便。
3、捕捉昆虫的时间及地点昆虫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各异,一般来说,一年四季均可采集,但由于昆虫的发生期和植物生长季节大致是相符的,每年晚春至秋末,是昆虫活动的适宜季节,也是一年中采集昆虫的最好时期。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文档3篇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文档3篇Experimental report document of Entomology编订:JinTai College昆虫学的实验报告文档3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昆虫学实习报告文档2、篇章2:农业植物昆虫学实验实习报告文档3、篇章3:昆虫学实习报告文档篇章1:昆虫学实习报告文档一、实习目的通过到野外采集昆虫并制成标本,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不同昆虫的生存环境。
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学习昆虫的识别方法和种类、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
白羊沟、流村、北农校园201x年9月24号、25号捕虫网(活泼的昆虫一般适宜用网来捕捉)、毒瓶(在玻璃瓶中,放入脱脂棉,再滴入适量乙酸乙酯,制成毒瓶)、镊子、手套、采集管等。
网捕:网捕主要用来捕捉会飞的昆虫,或停在植物上的昆虫。
网捕的方法如下:当昆虫飞来,迎面用网捕捉,当虫子入网后,使网底向上甩,连虫子同网底一齐翻到上面来,然后再用手或试管伸入网内将虫子取出来。
扫捕:此法主要用在大片的草丛和茂密的灌木中。
当采集者走到茂密的藏有虫子的草丛中时,用扫网在上面左右摆动,一面扫一面前进,将有许多小虫子集中到网底,或者被甩入网底,连接着胶管中。
尤其在途中采集而时间仓促的时候,边扫边走也可以得到许多标本。
震落法:在黄昏或中午炎热时,可用震落法采到金龟子、锹形虫、象甲、叶甲、蝽象等种类。
对于蚜虫、蓟马等小型昆虫,可以直接击落到网中或硬纸片上,也可用小毛笔收集到酒精中。
观察和搜索法:要采到需要的标本,必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及活动场所。
有许多昆虫营隐蔽生活,在树皮下和树干内可采到天牛、吉丁虫、小蠹虫、木蠹蛾、透翅蛾、象甲和扁甲、郭公虫的幼虫或其它虫期。
昆虫学实习心得汇报3篇
昆虫学实习心得汇报昆虫学实习心得汇报精选3篇(一)尊敬的领导、老师:我是XXX,是昆虫学专业的一名学生,今年有幸参加了昆虫学实习课程,在实习期间我深入学习了昆虫学的理论知识,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观察和研究工作。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昆虫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昆虫采集、鉴定和研究的工作。
首先,我学习了昆虫的分类和命名方法,了解了昆虫的解剖结构和生物特性。
随后,我亲自参与了昆虫采集的工作,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我采集了许多昆虫标本,并对其进行了记录和分类。
在采集的过程中,我发现昆虫的数量和种类非常丰富,这也让我对昆虫的多样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采集的标本中,我选取了一些昆虫进行了鉴定和研究。
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我学习了昆虫的解剖学知识,并能够正确地鉴定昆虫的种类和科属。
我还使用了显微镜来观察昆虫的细胞结构和微观特征,这让我对昆虫细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除了采集和鉴定工作,我还参与了一项关于昆虫行为的研究。
通过观察昆虫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和交互,我发现昆虫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社会性。
我还使用了实验方法来验证昆虫的某些行为特征,并获得了一些有意思的结果。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加深了对昆虫学的理论认识,还锻炼了科学调研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团队合作和自身努力,我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在跟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和讨论中,我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结起来,昆虫学实习让我全面了解了昆虫的分类、鉴定和研究方法,并培养了我科学研究的能力。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昆虫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并决心将来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将能够为昆虫学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谢谢!昆虫学实习心得汇报精选3篇(二)昆虫学实习是一个令人难忘的经历,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1. 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在实习之前,我花了很多时间学习昆虫学的基本知识。
昆虫学实习报告
昆虫学实习报告昆虫学实习报告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昆虫学实习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昆虫学实习报告1实习地点介绍:太白山位于陕西宝鸡眉县、太白县和西安市周至县境内,是秦岭山脉主峰,也是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
太白山是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分水岭。
太白山气侯迥然不同,随着海拔高度递增,气候类型按一定规律呈连续的带状分布。
气候立体差异,使植物、动物分布也形成相应的垂直带谱。
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食物,雉类之血雉、红腹角雉及兽类之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禽异兽于太白山繁衍生息。
太白山蒿坪保护站在蒿坪镇,蒿坪镇位于陕西省紫阳县东北部,距县城20公里。
蒿坪镇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
年平均降水1200mm,自然资源丰富。
从黑虎崖到大殿植物垂直分布,从落叶阔叶林到混交林再到针叶林。
我们在夏季6月24日到6月28日在太白山蒿坪保护站进行昆虫学调查。
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内容只要包括昆虫的采集、昆虫标本的制作、虫害调查及标本的保存和鉴定。
1.昆虫采集:白天利用捕虫网来回扫、毒瓶直接抓等方法在道路旁、山上、草丛里、河水边等地方进行昆虫采集;晚上采用诱虫灯进行昆虫采集。
2.昆虫标本制作:根据昆虫标本针插部位的要求及昆虫标本大小,应用不同型号昆虫针针插后整姿、展翅,干燥后按类群装入昆虫标本盒保存。
幼虫等用75%酒精浸泡装于离心管中。
4.害虫调查:调查校园里蚜虫的种类和寄主。
5.标本的保存与鉴定:保存在标本盒内并借用相关书籍图册将收集的昆虫鉴定到目、科。
实习结果标本采集一共15个目72个科直翅目蝗科、螽斯科、蟋蟀科、蚤蝼科(共4科)鞘翅目花萤科、埋葬甲科、叩头甲科、伪天牛科、步甲科、瓢甲科、伪瓢甲科、叶甲科、伪叶甲科、象甲科、天牛科、锹甲科、丽金龟科、金龟科、蜣螂科、扁泥甲科(共16科)双翅目大蚊科、蝇科、花蝇科、虻科、食蚜蝇科(共5科)膜翅目熊蜂科、胡蜂科、姬蜂科、叶蜂科、蚁科(共5科)长蝽科、同蝽科、异蝽科(共10科)鳞翅目木蠹蛾科、天蚕蛾科、天蛾科、小卷蛾科、卷蛾科、夜蛾科、灯娥科、尺蛾科、苔蛾科、舟蛾科、螟蛾科、鹿蛾科、粉蝶科、蛱蝶科(共15科)同翅目叶蝉科、沫蝉科、禅科、绵蚧科(共4科)蜻蜓目色蟌科、伪蜻科(共2科)革翅目球螋科、蠼螋科(共2科)毛翅目石蛾科、管石蛾科(共2科)襀翅目大襀科、襀科(共2科)脉翅目蚁蛉科、栉角蛉科(共2科)蜉蝣目蜉蝣(共1科)螳螂目螳螂科(共1科)广翅目鱼蛉科(共1科)半翅目猎蝽科、龟蝽科、缘蝽科、大缘蝽科、盲蝽科、蝽科、姬蝽科标本制作1、选择昆虫针依昆虫标本大小不同,选定适合的昆虫针。
昆虫实习报告总结
昆虫实习报告总结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参加了昆虫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昆虫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积累了实践经验。
在此,我将对实习过程进行总结,以期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启示。
一、实习内容概述本次实习主要涉及昆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分类及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昆虫博物馆,观察了各种昆虫的实物标本,了解了昆虫的多样性和特点。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昆虫采集、观察和饲养实验,掌握了昆虫的识别、捕捉和繁殖方法。
二、实习收获与体会1. 知识方面的收获通过实习,我系统地学习了昆虫的基本知识,包括昆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生态习性等。
例如,我了解到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膀;昆虫的生命周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昆虫具有独特的生态适应能力,如拟态、警戒色等。
2. 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亲自进行了昆虫的采集、观察和饲养实验。
这使我掌握了昆虫捕捉、识别和繁殖的技巧。
例如,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捕虫网、陷阱和灯诱等方法捕捉昆虫;如何根据昆虫的外部特征进行识别;如何为昆虫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以观察其生活习性。
3.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需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这使我更加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了我的沟通协作能力。
此外,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与指导老师、同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昆虫学相关问题,拓宽了视野。
4. 增强了对昆虫的兴趣和保护意识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对农业、医学等领域的重要影响。
同时,我也意识到昆虫面临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等威胁,需要我们加以保护。
因此,我更加关注昆虫保护问题,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三、实习不足与反思1. 知识面的局限性虽然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昆虫的知识,但与昆虫学博大精深的领域相比,我所掌握的知识还远远不够。
今后,我将继续深入学习,拓宽知识面。
昆虫学专业实习心得6篇
昆虫学专业实习心得6篇昆虫学专业实习心得篇1昆虫属于动物界Animalia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
由于适应环境和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其种类多种多样,形态也各不相同。
但是,不管昆虫的形态如何变化,其基本结构具有一致性,形态上的差异只不过是基本结构的特化,形态结构的特化和多样性是适应环境与生理机能需要的结果。
因此,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基本结构,对于识别昆虫,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和害虫防治,都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教学实习是继理论教学之后,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掌握昆虫的捕捉鉴定和标本保存的方法和步骤,了解昆虫的种类和形态结构,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本次实习为期四天,第一天上午理论教学,下午校园内小组自由活动;第二天上午8点半学校大礼堂前集合,在老师的带领下奔赴农大后山风景水库源区沿途捕捉昆虫,下午3点返校;第三天上午8点二号门集合,坐面包车到梅岭脚,下车步行上山,途中下雨只好中断该次梅岭昆虫捕捉任务,于上午11点左右在梅岭山腰旅游区饭馆解决中餐,然后坐车返校,下午整理所捕的昆虫,并制作成标本;第四天上午在院办昆虫学实验室鉴定标本,下午昆虫识别考试。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1 昆虫标本的采集目的:熟悉各类昆虫的生活环境;掌握标本采集的常用方法。
(1)采集用具的准备:主要包括捕虫网三角纸袋毒瓶镊子(2)采集方法的应用:网捕扫捕振落搜索灯光诱集2 昆虫标本的制作目的:掌握各种标本的针插部位和翅展整姿的要求及方法。
(1)用具的准备:主要包括展翅板整姿台昆虫针等。
(2)干制标本的制作方法:根据昆虫标本针插部位的要求及昆虫标本大小,应用不同型号昆虫针针插后整姿展翅,干燥后按类群装入昆虫标本盒保存。
(3)各科目昆虫的针插部位昆虫针插前除鳞翅目与蜻蜓目不用毒瓶毒杀外,其余均要先放到毒瓶中毒杀,以防止针插时昆虫挣扎受损影响标本价值。
各目昆虫针插要点如下:鞘翅目:右侧鞘翅左上角,使昆虫针穿过腹面中后足之间,避免破坏该目的分类特征——基节窝半翅目:小盾片中央偏右,这样就可以完整保留腹面的口器槽螳螂目直翅目:中胸基部上方偏右鳞翅目蜻蜓目双翅目:中胸背板中央稍偏右,以留出完整的背中线膜翅目等翅目同翅目:中胸中央部位3 昆虫标本的鉴定目的: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能正确识别农林昆虫的主要科目。
昆虫学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一、前言昆虫学作为一门研究昆虫形态、分类、生理、生态、进化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学科,在我国农业、林业、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地掌握昆虫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我们专业组织了昆虫学实训活动。
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昆虫学的魅力,现将实训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训过程1. 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昆虫学实训,旨在使我们了解昆虫的基本形态结构、分类、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鉴定方法,提高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实训内容(1)昆虫标本的采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捕虫网、捕虫瓶等工具采集昆虫,掌握了在不同生境下如何寻找和捕捉昆虫的方法。
(2)昆虫标本的制作:我们学习了昆虫标本的压制、干燥、展翅、粘贴等步骤,掌握了昆虫标本制作的技巧。
(3)昆虫标本的鉴定: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昆虫的分类鉴定方法,对昆虫标本进行了分类和鉴定。
(4)昆虫生理和生态:我们了解了昆虫的生殖、发育、食物来源、栖息地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对昆虫生态系统的认识。
三、实训心得体会1. 增强了对昆虫学的兴趣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昆虫世界的丰富多彩。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实训,我对昆虫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2. 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亲自动手采集、制作和鉴定昆虫标本,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昆虫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分析其分类地位。
这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实训,我在观察和分析昆虫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4. 深入了解了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昆虫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它们在农业、医药、生态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实训,我了解了昆虫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5.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采集、制作和鉴定昆虫标本的任务。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文档3篇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文档3篇Experimental report document of Entomology编订:JinTai College昆虫学的实验报告文档3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昆虫学实习报告文档2、篇章2:农业植物昆虫学实验实习报告文档3、篇章3:昆虫学实习报告文档篇章1:昆虫学实习报告文档一、实习目的通过到野外采集昆虫并制成标本,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不同昆虫的生存环境。
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学习昆虫的识别方法和种类、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
白羊沟、流村、北农校园201x年9月24号、25号捕虫网(活泼的昆虫一般适宜用网来捕捉)、毒瓶(在玻璃瓶中,放入脱脂棉,再滴入适量乙酸乙酯,制成毒瓶)、镊子、手套、采集管等。
网捕:网捕主要用来捕捉会飞的昆虫,或停在植物上的昆虫。
网捕的方法如下:当昆虫飞来,迎面用网捕捉,当虫子入网后,使网底向上甩,连虫子同网底一齐翻到上面来,然后再用手或试管伸入网内将虫子取出来。
扫捕:此法主要用在大片的草丛和茂密的灌木中。
当采集者走到茂密的藏有虫子的草丛中时,用扫网在上面左右摆动,一面扫一面前进,将有许多小虫子集中到网底,或者被甩入网底,连接着胶管中。
尤其在途中采集而时间仓促的时候,边扫边走也可以得到许多标本。
震落法:在黄昏或中午炎热时,可用震落法采到金龟子、锹形虫、象甲、叶甲、蝽象等种类。
对于蚜虫、蓟马等小型昆虫,可以直接击落到网中或硬纸片上,也可用小毛笔收集到酒精中。
观察和搜索法:要采到需要的标本,必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及活动场所。
有许多昆虫营隐蔽生活,在树皮下和树干内可采到天牛、吉丁虫、小蠹虫、木蠹蛾、透翅蛾、象甲和扁甲、郭公虫的幼虫或其它虫期。
昆虫学实习调查报告
一、摘要本次昆虫学实习调查以我国某地区昆虫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昆虫的形态结构、生态习性、分类鉴定等方面的实地观察和调查,旨在了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本文主要从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和结论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我国某地区的昆虫资源,包括昆虫纲的各类昆虫,如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
三、调查人本次调查由昆虫学专业的学生组成,共分为四个小组,每组由一名指导老师和五名学生组成。
四、调查途径1. 文献查阅:查阅相关昆虫学书籍、期刊、网络资源等,了解昆虫的分类、生态习性、分布等信息。
2. 实地调查:在调查区域内,采用样方法和随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昆虫进行实地观察和采集。
3.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到的昆虫标本进行形态结构观察、分类鉴定和生态习性研究。
五、调查内容1. 昆虫形态结构: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长发育过程等。
2. 昆虫生态习性:调查昆虫的食性、繁殖方式、栖息地选择、迁徙规律等。
3. 昆虫分类鉴定: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对采集到的昆虫进行分类鉴定。
4. 昆虫与人类生活关系:研究昆虫在农业、医学、生态等方面的作用。
六、调查结果1. 昆虫形态结构:调查发现,昆虫具有丰富的形态结构,如触角、翅膀、足等,这些结构有助于昆虫的生存和繁衍。
2. 昆虫生态习性: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多样,既有捕食者,也有被捕食者。
昆虫的食性广泛,包括植物、动物、腐肉等。
3. 昆虫分类鉴定:通过形态结构观察和分类鉴定,共鉴定出30种昆虫,其中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为主要类群。
4. 昆虫与人类生活关系:昆虫在农业、医学、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一些昆虫可以成为害虫的天敌,有助于控制害虫数量;一些昆虫具有药用价值,可用于治疗疾病;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维持生态平衡。
七、结论1.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昆虫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农业、医学、生态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昆虫实习报告(共8篇)
昆虫实习报告(共 8 篇)第1 篇:昆虫实习报告封面《普通昆虫学》实习报告总结姓名:学号:年级:班级:小组:指导老师:第 2 篇:昆虫实习总结(1)按天敌的作用方式分类:可分为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
(2)按天敌类别分类:可分为天敌昆虫、农田蜘蛛、昆虫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捕食性天敌等。
(3)天敌昆虫按分类系统分类:寄生蜂类、寄生蝇类、瓢虫类、草蛉类、食蚜蝇类、蚜茧蜂类、捕食螨类等。
(4)昆虫病原微生物按分类系统分类。
细菌、真菌、病毒、线虫。
(记者佚名)1.黄刺蛾•(2)识别特征成虫体橙黄色。
触角丝状。
前翅黄褐色,基半部黄色,端半部褐色,有两条暗褐色斜线,在翅尖上汇合于一点,呈倒“V”字形,内面一条伸到中室下角,为黄色与褐色的分界线,后翅灰黄色。
老熟幼虫体长16~25mm,黄绿色。
体背面有一块紫褐色“哑铃”形大斑。
蛹黄褐色,茧灰白色,茧壳上有黑褐色纵条纹,形似雀蛋。
•2.扁刺蛾\\\\•(2)识别特征成虫体翅灰褐色。
前翅灰褐稍带紫色,有 1 条明显的暗褐色线,从前缘近顶角斜伸至后缘。
后翅暗灰褐色。
触角褐色,雌虫丝状,雄虫基部数十节呈栉齿状。
前足具白斑。
老熟幼虫体长 21~26mm,体绿色或黄绿色。
椭圆形,各节背面横向着生 4 个刺突,两侧的较长,第4 节背面两侧各有1小红点。
茧椭圆形,黑褐色,坚硬。
3/、美国白蛾:又名秋幕毛虫,国际国内检疫对象该虫以其幼虫在寄主吐丝结网,取食叶片,危害果树、行道路和观赏木。
食性杂,传播快,易猖獗。
成虫中型白蛾 9-15mm。
♀纯白,触角锯齿状;♂翅面散布褐斑,触角双栉齿状。
前足基腿节橘黄色卵圆球形,绿至黑褐,块产叶背,覆盖盖色鳞片。
4、舞毒蛾(秋千毛虫形态特征成虫♀污白,前翅 4 条锯齿状横线,中室端具“•\n5、赤眼蜂,顾名思义是红眼睛的蜂,不论单眼都是红色的,属于膜翅目赤眼蜂属的一种寄生性昆虫。
赤眼蜂的成虫体长 0.3-1.0 毫米,黄色或黄褐色,大多数雌蜂和雄蜂的交配活动是在寄主体内完成的。
农业昆虫学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昆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显著。
为了提高我对农业昆虫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于2023年6月1日至6月30日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农业昆虫学实习。
二、实习目的1. 巩固和深化农业昆虫学理论知识,了解昆虫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物学特性等基本知识。
2. 掌握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鉴定和保存方法。
3. 了解常见农作物的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措施。
4. 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1. 理论课程学习: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农业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昆虫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活史、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
2. 昆虫标本采集与制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昆虫标本的采集方法,如网捕、诱捕、毒瓶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昆虫标本的制作过程,包括整理、展翅、固定、干燥、保存等。
3. 昆虫鉴定: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我们学会了如何鉴定昆虫的种类。
实习过程中,我们鉴定了多种昆虫,包括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
4. 农作物害虫调查:我们深入田间地头,调查了农作物的主要害虫,如棉铃虫、玉米螟、蚜虫、菜青虫等。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害虫的发生规律、为害程度和防治方法。
5. 防治措施实践: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农业昆虫学中的防治方法,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我们还参与了农药的配制、喷洒等操作,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习过程1. 准备阶段:在实习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学习和准备工作,了解了实习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2. 实习阶段: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习计划进行,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在采集、制作标本、鉴定昆虫、调查害虫等环节,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 总结阶段:实习结束后,我们进行了总结和交流,分享了实习心得和体会。
五、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实习,我对农业昆虫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昆虫学实习心得怎么写5篇学到文库
昆虫学实习心得怎么写5篇昆虫学实习心得怎么写篇1经过两天半的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真是感受很多,收获颇大。
算是天公作美,这几天的天气都不错,但是由于季节关系,昆虫出现得并不频繁。
所以我们小组决定利用午休的时间去收集昆虫,因为老师讲过午休时气温较高,昆虫活动会较为大些。
从这我知道了昆虫的活动受时间地点、季节天气的影响很大。
在采集昆虫的时候,还要求我们对昆虫的习性有一定的了解,方便我们知道在不同的植物上的不同部位会存在些什么昆虫。
通过本次实习,还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学会了各种采集工具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标本的制作和对昆虫的分类检索。
我做的标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的针插标本,一种须展翅的标本。
两种都对针插的位置很讲究,不是随便找个位置就下手的。
展翅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翅膀都很脆弱。
而且应该使用镊子,避免翅膀上的鳞片被弄掉。
制作昆虫标本一定要小心翼翼。
对昆虫的分类检索是对昆虫加深认识的一个过程。
一些昆虫的基本特征,外表的比较大的特征,在捉昆虫的时候已经可以了解到了。
而对昆虫的分类检索,则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昆虫各部分的特征。
同时还要注意比较,有些种类之间的差别是十分小的,须要细心地观察才能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分类检索不仅仅是为了知道昆虫的类别,更是为了去更好地认识昆虫,更重要的是检索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通过检索,还可以学习到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并了解到检索表的编写依据。
总之,这次的教学实习让我受益很多,希望能多多参与这类很有意义的实习活动。
昆虫学实习心得怎么写篇2这几周的普通昆虫学让我感受颇多。
首先,在这次实习中,我们通过自己捕捉昆虫、自己制作标本、最后自己鉴定,不仅对各类昆虫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还让我们同学们之间增进了友谊。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捕虫器,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获得不同的昆虫,如何将昆虫放进毒瓶毒死,能给如何将昆虫做成标本保存,如何鉴别各类昆虫等等。
让我们对各类昆虫印象更为深刻。
昆虫学实习心得体会(3篇)
昆虫学实习心得体会一、导言昆虫学实习是我大学生涯中的一大亮点,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昆虫的生态和行为习性,同时也增强了动植物分类学的知识和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和分享我在昆虫学实习中的心得体会。
二、实习背景昆虫学实习是我大二暑假期间进行的,为期两个月。
实习地点是一个研究院下属的昆虫标本馆,该馆拥有丰富的昆虫标本资源和丰富的昆虫学研究经验。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昆虫标本的采集、鉴定和分类,以及针对特定昆虫种群的生态调查和研究。
三、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的提升实习期间,我深入学习了昆虫学的基础知识和分类学原理。
通过参观标本馆和研究文献,我了解到许多有趣的昆虫物种和它们的生态特征。
此外,我还学习了昆虫的分类方法和标本制作技巧,对昆虫的识别和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践操作的能力提升在实习中,我参与了野外昆虫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过程。
我学会了使用昆虫捕捉器具和标本制作工具,熟练掌握了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
同时,我还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微观结构,并利用昆虫分类器材进行昆虫鉴定。
这些实践操作不仅提高了我的操作能力,还增强了对昆虫学理论的理解。
3. 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昆虫学实习中,我还参与了一项针对某种昆虫种群的生态调查和研究项目。
我负责野外调查和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通过这项实践,我掌握了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我学会了制定研究方案、采集和处理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这项实践使我了解了科研的严谨性和复杂性,提高了我的科研能力。
四、实习心得1. 具备耐心和细心的品质昆虫学实习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品质,因为昆虫的观察和鉴定需要仔细观察和仔细比较。
同时,昆虫标本的制作也需要细致的操作和处理。
在实习中,我经常需要花很长时间观察和鉴定昆虫标本,有时甚至需要多次比较和研究。
通过这次实习,我学会了沉下心来,耐心细心地对待每一个细节。
2. 保持科学的态度昆虫学实习需要保持科学的态度,尤其是在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过程中。
昆虫学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昆虫学实习,旨在提高学生对昆虫学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野外采集、制作标本、观察和识别昆虫,使学生掌握昆虫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习地点xx大学校园、xx植物园四、实习内容(一)野外采集1. 采集工具:捕虫网、毒瓶、采集袋、采集记录本、镊子、手套、采集管等。
2. 采集方法:采用网捕、扫捕、震落法等。
(二)昆虫标本制作1. 制作材料:昆虫针、昆虫展翅板、昆虫标本盒、昆虫胶带、酒精等。
2. 制作步骤:a. 清理:将采集到的昆虫用镊子取出,去除污物。
b. 固定:将昆虫用昆虫针固定在展翅板上。
c. 展翅:用昆虫胶带将昆虫翅膀固定,使翅膀展开。
d. 保存:将展翅后的昆虫放入标本盒中,用酒精浸泡。
(三)昆虫观察与识别1. 观察内容:昆虫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食性等。
2. 识别方法: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参考昆虫学教材和图片进行识别。
五、实习过程(一)野外采集实习第一天,我们分组进行了野外采集。
在校园内,我们采用网捕、扫捕、震落法等方法,共采集到昆虫50余种,如蝴蝶、蛾类、甲虫、蝽类、蜻蜓等。
(二)昆虫标本制作实习第二天,我们进行了昆虫标本的制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制作昆虫标本,共制作了20余种昆虫标本。
(三)昆虫观察与识别实习第三天,我们对采集到的昆虫进行了观察和识别。
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等,结合昆虫学教材和图片,我们成功识别了采集到的50余种昆虫。
六、实习收获1. 提高了昆虫学实验技能,掌握了野外采集、制作标本、观察和识别昆虫的基本方法。
2. 深入了解了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 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七、实习建议1. 增加实习时间,以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野外采集和标本制作。
动物学昆虫实习总结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昆虫学作为动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内容日益丰富。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我校组织了一次昆虫学野外实习。
本次实习历时一周,我们深入自然环境中,对昆虫的种类、生活习性、生态环境进行了实地观察和采集。
二、实习目的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昆虫学知识的理解;2. 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对昆虫的识别和分类水平;3. 了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增强生态保护意识;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三、实习内容1. 野外采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了多个自然生态环境,如山区、森林、湿地等,对昆虫进行实地采集。
采集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捕虫网、采集瓶等工具,掌握了昆虫的捕捉技巧。
2. 标本制作:采集到的昆虫标本,我们需要进行清洗、固定、脱水、透明化等处理。
通过这一过程,我们了解了昆虫标本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昆虫鉴定: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昆虫的分类方法,对采集到的昆虫进行鉴定。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我们对昆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生态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关注了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授粉、分解、捕食等,了解了昆虫与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的相互作用。
四、实习收获1. 知识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昆虫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昆虫的识别和分类方法,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素养。
2. 技能收获: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捕虫网、采集瓶等工具,掌握了昆虫标本制作的基本步骤,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3. 观察收获: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了解了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增强了我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4. 团队合作收获:实习过程中,我们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
五、实习体会1. 野外实习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林业大学本科课程实习报告实习课程普通昆虫学题目黄龙箐昆虫的采集与鉴定分院系部保护生物学学院班级植物保护2008级学生姓名崔兆海实习小组成员崔兆海耿彦飞陈锡明关晓辉李丽娇指导教师吴伟二零一零年九月目录1.实习的目的任务 (2)2.实习的基本要求 (2)3.昆虫标本采集用具与采集方法 (2)4. 日程安排 (3)5. 实习地点的一般情况和天气情况 (3)6. 昆虫标本名录 (3)7. 分目检索表 (5)8. 各目分科检索表 (5)9. 收获与体会 (8)10.建议 (9)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教学实习是继“普通昆虫学”课理论教学任务完成以后,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掌握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方法,掌握农林昆虫重要目及科的鉴别等一整套技术。
二、实习的基本要求实习结束后,应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常用器具的使用方法;2.熟悉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的方法、步骤和要求;3.掌握昆虫科以上分类的原理、方法和特征,检索表的制作与应用;三、昆虫标本采集用具与采集方法1.昆虫标本的采集目的:熟悉各类昆虫的生活环境;掌握标本采集的常用方法。
(1)采集用具的准备和制作:主要包括捕虫网、采集袋、三角纸袋、指形管、小瓶、小镊子、剪刀、放大镜、毛笔、铅笔、记录本等(2)各种采集方法的应用用网捕、扫捕、振落、搜索、灯光诱集等方法采集昆虫。
2.昆虫标本的制作目的:掌握各种标本的针插部位和翅展、整姿的要求及方法。
(1)用具的制备:主要包括昆虫针、三级台、展翅板、整姿台、大头针等。
(2)干制标本的制作方法:根据昆虫标本针插部位的要求及昆虫标本大小,应用不同型号昆虫针针插后整姿、展翅,干燥后按类群装入昆虫标本盒保存。
(3)浸渍标本的鉴定未进行整姿、展翅的标本用75%的酒精保存。
3.昆虫标本的鉴定目的: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能正确识别农林昆虫的主要目及科。
四、日程安排教学实习共5天,前两天黄龙箐采标本。
第三天实验室制作表本,主要是鳞翅目蝴蝶标本的制作。
第四天鉴定标本,第五天实习报告撰写。
五、实习地点的一般情况和天气情况黄龙箐,位于金殿后面,海拔2050~2015米。
所采标本地点两侧为山坡,密生乔木灌木及乔木,沟谷间小道两侧灌木丛虽然时有放牧牧群,但但总体生长良好,适合昆虫生存。
谷间曾因建设,人为干扰较大,但污染问题不大,且谷间水源充足,不仅有溪流,还有较大的水库,这就为水生昆虫(龙虱,蝎蝽,大水黾等)及需要水才能繁衍的昆虫(蜻蜓,豆娘)等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采标本第一天,天气阴,所以即使在上午10:00~下午3:00,活动的蝴蝶等昆虫数量不多。
第二天,天气晴朗,较炎热,蝴蝶较多,不仅数量,种量也较多,其他昆虫也较活跃。
六、昆虫标本名录七、分目检索表1 翅一对,后翅棒状,刺吸或舐吸口器...........................双翅目翅两对 (2)2 口器吸收式,细长,管状或卷曲 (3)口器咀嚼式,一般不细长 (5)3 翅面着生鳞片.........................................................鳞翅目翅面光滑膜质 (4)4 喙起于头前部,翅端部膜质,基部革质...........................半翅目喙起于头后部,前翅均膜质.......................................同翅目5 前后翅构造不同 (6)前后翅构造相同,膜质 (9)6 前翅角质或革质,一般无翅脉....................................鞘翅目前翅皮纸状,有翅脉 (7)7 体呈棒状或叶片状................................................竹节虫目体不呈棒状或叶片状 (8)8前胸细长,腿节与胫节具枝刺,前足前足足……………………………………………………………螳螂目前足前足不是捕捉足,后足适于跳跃…………………………直翅目9 触角不明显,短小,毛状,腹部不缩细为腰…………………蜻蜓目触角显著,腹部常缩细为腰状…………………………………膜翅目八、各目分科检索表鳞翅目分科1 翅正常 (2)无翅,或1-2对缩小,无机能(仅雌虫) (8)2 触角基部开阔,两翅脉从中室分离(弄蝶总科)............弄蝶科接近,至少一些边缘脉具柄(凤蝶总科) (3)3前翅Cu脉沿中室至下段角与M脉共成4条,后翅1条臀脉,有前胫突……………………………………………………………凤蝶科前翅Cu脉沿中室至下段角与M脉共成3条,后翅2条臀脉,无前胫突 (4)4前翅R5分支,前足缩短 (5)前翅R3或R4分支,前足正常,前翅M1与R不共柄超过中室…………………………………………………………灰蝶科5前翅具3A并较短,2A在基部呈分叉,触角无鳞片……斑蝶科缺3A,2A不呈叉状,触角具鳞片 (6)6 前翅一些脉基部很粗,前翅三角形,触角尖粗,具眼斑...眼蝶科前翅无粗脉,前翅和触角不如上述 (7)7前翅M1与R不共柄,前足缩短,无跗爪…………………蛱蝶科前翅M1与R共柄,前足正常,跗爪双叶状………………粉蝶科8有毛隆,退化的翅具重叠的鳞片或直立的鬃,或腹部具直立鬃…………………………………………………………………尺蛾科无隆毛,退化的翅与腹部具重叠鳞或毛鬃,无直立鬃……毒蛾科直翅目1 触角长于身体,丝状,由三对产卵瓣,尾须短………………………………………………………螽斯科触角短于身体,丝状、棒状或剑状 (2)2 跗节3节,由2对产卵瓣,尾须不分节………………………………………………………蟋蟀科前胸背板较短,胸部背面跗式3—3—3,爪间有中垫 (3)3 头尖削,绿色型自复眼起向斜下有一条粉红纹,与前、中胸背板两侧下缘的粉红纹衔接。
体表有浅黄色瘤状突起;……负蝗科头不尖……………………………………………………蝗科螳螂目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捕捉性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双翅目口器刺吸式、刮吸式或舐吸式,中胸发达,前后胸退化,仅具一对膜质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完全变态。
包括蚊、蠓、蚋、虻、蝇等竹节虫目中至大形,形似细长竹节或宽扁叶片状,多为绿或褐色。
头小略扁,下口式,复眼小,单眼2~3个或缺如。
触角或长或短,丝状。
口器咀嚼式。
前胸较短,中、后胸长。
翅2对,前翅小、革质,后翅膜质、臀区发达。
有的只有1对翅或无翅。
足细长或宽扁,易折断。
前足静止时前伸,跗节5节,少数3~4节;腹部l0节,尾须1对,短小不分节,产卵器不发达。
蜻蜓目古翅类昆虫,具咀嚼式口器,头部能转动,复眼发达,触角短小,刚毛状,胸部各节并合紧密,四翅相似,长而平,不完全变态,雄虫交配器位于腹基部。
通称“蜻蜓”。
同翅目体小到大型。
刺吸式口器从头部腹面后方生出,喙1-3节,多为3节。
触角短,刚毛状、线状或念珠状。
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休息时常呈屋脊状放置,有些蚜虫和雌性蚧壳虫无翅,雄性蚧壳虫后翅退化呈平衡棍。
雌虫常有发达的产卵器。
膜翅目翅膜质二对,前翅常较后翅为大,脉少,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腹部第一节并入胸部,第二节常细缩成柄形,雌虫常具针状产卵器,完全变态。
包括蜂类和蚂蚁九、收获与体会通过为期4天充实而又愉快的昆虫学综合实习、实践,我收获累累!总的来说:巩固了课堂理论知识,掌握了常用捕虫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常见昆虫的采集方法。
熟悉了昆虫标本尤其是蝴蝶标本的制作方法,步骤和要求。
.基本掌握了昆虫科以上分类的原理,方法和特征,以及检索标的制作和应用。
加深了课本理论知识,对昆虫的习性等特性,有了进一步了解。
在室外采标本过程中,感觉收获最大的就是快乐,去搜索,去发现和去捕捉,有点回到同年的感觉。
当在路边走着走着,突然听到有种“虫”在叫,很像家乡的知了叫,但差别很大,一听就知道是短小精悍型的,于是我在大路边大灌木丛中顺着声音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片树叶上发现了它,很兴奋,扬起捕虫网,一下子扣上,终于捉到了!是一种叶蝉,比家乡的小得多,它以树叶为食,在大叫,可能是在吸引雌虫吧!捕昆虫,不仅要捕眼前飞过的闪过的,更要去搜索,去发现那些躲在暗处的,也就是不仅要善于抓住机遇,也要发现机遇!细心搜索,蟋蟀,蛴螬,蚂蚁,都是有可能找到的。
在挖水库挖出的陡坡上,有几块大石头,我想翻开看有蟋蟀没,刚打开第二块,就看到一窝蚂蚁和一只大蛴螬,很亲切,没想到家乡花生地里的害虫这儿也有,^_^!蛴螬的周围土呈黑色,腐殖质丰富,应该是挖水库是,它的窝滑坡到半坡,正好被滑落的石块在了下面。
不仅陆地上有昆虫,由于第一次采标本时,受天气影响,采的蝴蝶不多,就小灰蝶多,于是我们组把主要功力放在了水里,用一个还没被折坏的捕虫网,在小水库了,水库源流溪边,展开了大量捕捞工作,大水黾,龙虱,蜻蜓稚虫等纷纷入网!林间灌木丛,宽敞处的灌木丛,也不能放过,扫网紧锣密鼓展开,于是蝗虫,螽斯,竹节虫,甚至螳螂都难逃“法网”。
老师指着让捉的不管什么豆粉蝶,麝凤蝶,食蚜蝇,尺蠖啊,必须捉住!在室内主要是标本制作,小组成员将标本软化,展翅,后来在插针装盒,由于我们小组来自城市的同学多,只有我一个是从小就在昆虫的陪伴下长大的同学,势必昆虫采集数量就少,即使大家都很团结尽力,加之捕虫网刚开始就折断,捕的蝴蝶不多,所以标本制作起来就快。
在此过程中,最烦所的莫过于非蝶类昆虫(尤其是以前从未见过的)的鉴定和检索标的制作,是在是工复活,马虎不得!这一番下来,对那几个目和科不留下深刻印象都不行,于是很好的巩固了昆虫学分类知识及昆虫形态知识。
在本次实习中,本组5名同学均积极参与,认真协调合作完成各个实习环节,总体合作愉快!建议: 1.实习过程中严格考勤制度,督促学生更好地学习。
2.实习过程中采取更加科学严谨的态度,例如就做一次针对性的昆虫调查,加大采集量和采集时间,晚上也采集,让实习更有意义。
3.在团队的基础上,分配个人任务,防止偷懒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