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园林植物昆虫学总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昆虫学
绪论
什么是昆虫?
昆虫的近亲有哪些?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一、昆虫的分类地位及主要特征
分类地位: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1、体躯由若干体节组成,这些体节集合成头、胸、腹3个体段;
2、头部是感觉与取食的中心,具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
3、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3对足,一般成虫期还有两对翅。
4、腹部是生殖与消化的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官及大部分内脏。
5、有变态现象。即从卵孵出的幼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内部和外部形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
节肢动物门主要纲的区别
园林虫害的现状及趋势
(一)现状
1、园林植物刺吸害虫发生普遍、严重
2、园林植物食叶害虫呈局部发生特点
3、园林植物枝干害虫危害大、防治难
4、园林植物地下害虫以蛴螬为主、危害重本节重点:昆虫的特征
第一章昆虫的形态结构
本章节内容
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
§昆虫的头部
§昆虫的胸部
§昆虫的腹部
§昆虫的体壁
昆虫的内部
一、昆虫的体躯
身体左右对称,具有外骨骼(体壁)的躯壳,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集合成昆虫的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体段,有些体节上具有成对的分节附肢
二、昆虫的头部
1 头部的基本构造
•)头部的分区:顶、额、颊、唇基、后头5部分
•1)头部的分区:顶、额、颊、唇基、后头5部分
2 头式:根据口器着生位臵不同分为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
3 昆虫的触角(antenna)
3.1 触角的基本构造
(1)柄节:为触角连接头部的基节,着生有肌肉,触角的活动主要由
此节来决定。
(2)梗节:为触角的第2节,一般比较细小
(3)鞭节:为梗节以后各节的统称,有感受器,司嗅觉、触觉功能
触角类型
丝状(蟋蟀、天牛)
刚毛状(蜻蜓、蝉)
念珠状(白蚁)
锯齿状(芫菁)
栉齿状(雄绿豆象)
羽状(大蚕蛾)
膝状(蜜蜂、象甲)
具芒状(蝇类)
环毛状(雄蚊)
球杆状(蝶类)
锤状(郭公甲)
鳃叶状(金龟子)
3.3了解触角类型和功能在实践上的意义
1)鉴别昆虫的种类–昆虫分类2)鉴别昆虫的雌雄
3)利用昆虫触角对某些化学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可进行诱集或驱避。
1)咀嚼式口器(chewing mouthparts)
昆虫最基本、最原始的口器类型。所有别的口器类型都是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
咀嚼式口器害虫危害状
1.食叶性:开天窗、缺刻、孔洞,或将叶肉吃去,仅留网状叶脉,或
全部吃光。
2. 卷叶性:将叶片卷起,然后藏匿其中危害。
3. 潜叶性:断根或断茎,枯死,吐丝、卷叶、缀叶等。
4. 钻蛀性:钻蛀根、茎、果等。
常见的种类有:
•直翅目的成虫、若虫,如蝗虫;
•鞘翅目的成虫、幼虫,如天牛、金龟子等;
•鳞翅目的幼虫,如刺蛾、蓑蛾等;
•膜翅目的幼虫,如叶蜂等。
使用药剂类型:胃毒剂、触杀剂、微生物农药。
2)嚼吸式口器
(chewing-lapping mouthparts)
--膜翅目蜜蜂总科成虫特有
上颚发达
--咀嚼花粉、筑巢和御敌
下颚和下唇特化成临时的喙
--吮吸液体食物
3)刺吸式口器(piercing-sucking mouthparts) 这类口器为吸食植物汁液或动物汁液的昆虫所具有。如半翅目、同翅目及双翅目蚊类等的口器。
刺吸式口器主要特点:
A、上颚和下颚延长,特化为针状的构造,称为口针
B、下唇延长成管状分节的喙,将口针包藏于其中。
C、食窦和前肠的咽喉部分特化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咽喉唧筒
危害状:
1. 失绿斑点:在叶面上形成各种失绿褪色斑点,严重时黄化。
2. 畸形:叶片卷曲、皱缩等。
3. 虫瘿:如榆瘿蚜与桃瘤蚜的危害状。
4. 传播病毒病
常见昆虫:蚜、蚧、粉虱、叶蝉、网蝽、木虱、蝉、
蜡蝉等。
使用药剂类型:内吸剂、触杀剂、熏蒸剂和生物制剂。
(二)了解口器类型和为害特性在害虫防治上的意义
1、根据为害状来判断害虫的种类;
2、针对害虫不同口器类型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咀嚼式口器—可用触杀剂和胃毒剂;
刺吸式口器—内吸性杀虫剂;
舔吸式口器—用胃毒剂+蜜糖类;
虹吸式口器—液体胃毒剂,如糖醋液等。
熏蒸剂不选择昆虫种类。
3、根据为害方式,选择适宜的用药时机。
某些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的害虫,须在尚未钻入或造成卷叶之前进行防治。
三、昆虫的胸部
1.胸足的构造成虫的胸足一般分为6节,由基部向端部依次称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各节间由膜相连接,是各节活动的部位。
2、胸足的类型和功能
昆虫的足大多用来行走,有些昆虫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胸足构造和功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形成各种类型的足。一般可分为:1)步行足如蚜虫、蝽、瓢虫、叶甲(适于慢行);步甲的足等(适于快行)。
2)跳跃足如蝗虫和蟋蟀的后足。
3)捕捉足螳螂和猎蝽的前足。
4)开掘足如蝼蛄、金龟子等在土中活动的昆虫的前足。
5)游泳足如龙虱、松藻虫、仰蝽、负子蝽等的后足。
6)抱握足雄性龙虱的前足所特有
7)携粉足如蜜蜂的后足。
8)攀援足为虱类所特有。
另有:停息足仅适停息,如蚊子的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