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习题讲解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18章第十八章浮动汇率制下的内外平衡1.浮动汇率下的政策环境和目标与固定汇率下有什么区别?答案提示:不同于固定汇率下的情况,浮动汇率可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使一国经济达到对外平衡,这样汇率调节就完成了固定汇率下政府必须考虑的内外均衡两个任务中的一个。

现在,只剩对内平衡一个目标需要考虑。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的政策目标将只有一个,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达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2.比较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并对之加以解释。

答案提示:在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情况下,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即一国货币当局在浮动汇率下可以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

3.试解释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用”。

答案提示:参考本章第二节。

4.假设A国和B国经济联系紧密,均实行浮动汇率制度,A国遭遇严重失业问题,遂采取放松银根政策,B国是否会受到影响?答案提示:B国会受到影响。

A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物价上升和货币贬值,随着A国出口的增加,B国国内市场将相对减小,不利于B国的就业和生产的增加。

5.试分析在资本完全不流动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答案提示:通过画图进行分析,此时BP曲线为垂直的。

6*. 试讨论资本不完全流动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与资本完全流动下的作用效果有何差异?答案提示:在这种情况下,汇率的变化会引起BP曲线的移动。

7.在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试分析在下列两种情形下,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对国内经济的稳定作用。

(1)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2)外国资本突然大量流入。

答案提示:(1)固定汇率下,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本国货币的利率下降,本国货币利率下降导致资本大量外流、存在国际收支逆差,这样对国内货币产生贬值压力,中央银行必须干预市场,抛出外汇,收回本币,使汇率保持固定,与此同时国内货币供给减少,直到重新达到原来的均衡点为止。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贸易政策中的争议)【圣才出品】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贸易政策中的争议)【圣才出品】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贸易政策中的争议)【圣才出品】第11章贸易政策中的争议一、概念题1.以邻为壑的政策(beggar-thy-neighbor policies)答:以邻为壑的政策是指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提高本国福利的政策,即当一个国家采取某种政策或行动的时候,事实上其得到的好处来自于另一个国家的损失,一个国家所得到的,最终会是另一个国家所失去的。

从货币角度来说,本国货币扩张会引起汇率贬值,净出口增加,从而增加产出与就业,但是本国增加净出口对应着国外贸易余额的恶化。

本国货币贬值使需求从国外商品转移到本国商品上,国外的产出与就业会因此下降。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由贬值引起的贸易余额的变动就是以邻为壑的政策,它是输出失业,或以损害其他国家来创造本国就业的一种方式。

本国福利的提高是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的,因此这一政策很容易引起别国的报复和贸易战的爆发,最终损害各方的利益。

从国际贸易角度来说,战略性贸易政策就是一种以邻为壑的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通过鼓励国内特定产品的出口和限制国外特定产品的进口,来保持本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虽然使本国受益,但使外国受到了损失,本国也面临着受到外国报复的问题。

反之,如果外国的净出口增加,相当于本国消费者购买了很多外国的商品。

这样,对本国该产业的产品需求的下降就是对本国的该产业的一个冲击。

这种冲击会阻碍对其进行的投资和经营,从而使得这个产业的状况变坏,进而影响本国经济。

总之,以邻为壑的政策将引发贸易战从而使得各方均受到损害。

2.外部性(externalities)答:外部性是指当某个企业的经济行为(或者某个人的消费行为),经过非价格手段,直接地、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其他企业的生产(或者其他人的效用),并且成为后者自己所不能加以控制的情况时,对前者来说就存在着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使他人或者整个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指某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引起他人成本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减少。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解析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解析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解析第一章绪论1、列举出体现当前国际经济学问题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们为什么重要?他们都是怎么影响中国与欧、美、日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最能体现国际经济学问题,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金融、实体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中国与欧、美、日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为: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贸易摩擦加剧,经济联系加强,因而也会导致中国与上述国家在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

2、我们如何评价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评价该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评价比如一国政府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回震效应以及对外贸易对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3、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和新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因为他们把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4、什么是外汇交易市场及国际收支平衡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什么是宏观开放经济学及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描述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国际收支平衡表测度了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

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调节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出现的不均衡(赤字或盈余);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节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外汇交易及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这些内容被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或国际金融。

5、浏览报刊并做下列题目:(1)找出5条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闻(2)每条新闻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或影响(3)每条新闻对你个人有何影响A (1) 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中国整体经济,降低出口、增加失业、经济减速等(2) 美国大选:影响中美未来经济政治关系(3) 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国的能源价格及相关产业(4)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反垄断法》的第一次实施,加强经济法治(5) 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对中国经济产生外部性效应B 以上5条新闻对个人影响为:影响个人消费水平和就业前景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1、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有何不同?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孤立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绪论本章不是考试的重点章节,建议读者对本章内容只作大致了解即可,本章没有相关的课后习题。

第1篇国际贸易理论第2章世界贸易概览一、概念题1>(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答:发展中国家是与发达国家相对的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又称“欠发达国家”或“落后国家”。

通常指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

衡量一国是否为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标准有很多种,如经济学家刘易斯和世界银行均提出过界定发展中国家的标准。

一般而言,凡人均收入低于美国人均收入的五分之一的国家就被定义为发展中国家。

比较贫困和落后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点。

2>(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答: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于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遍存在及广泛应用,服务外包得到蓬勃发展。

从美国到英国,从欧洲到亚洲,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跨国公司,都把自己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公司的核心能力上而将其余业务交给外部专业公司,服务外包成为“发达经济中不断成长的现象”。

3>(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答:丁伯根和波伊赫能的引力模型基本表达式为:其中,是国与国的贸易额,为常量,是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两国的距离。

、、三个参数是用来拟合实际的经济数据。

引力模型方程式表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规模与两国的GDP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把整个世界贸易看成整体,可利用引力模型来预测任意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

另外,引力模型也可以用来明确国际贸易中的异常现象。

4>(第三世界(third world)答:第三世界这个名词原本是指法国大革命中的Third Estate(第三阶级)。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课后习题答案1-8章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课后习题答案1-8章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 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答案提示:第二章答案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民收入核算与国际收支平衡)【圣才出品】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民收入核算与国际收支平衡)【圣才出品】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民收⼊核算与国际收⽀平衡)【圣才出品】⼗万种考研考证电⼦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12章国民收⼊核算与国际收⽀平衡12.1 复习笔记1.国民收⼊账户(1)GNP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着眼点是⼀国的国民⽣产总值(GNP),它是⼀国的⽣产要素在⼀定时期内所⽣产并在市场上卖出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量。

GNP是宏观经济学家研究⼀国产出时所⽤的基本度量⼿段,由花费在最终产品上的⽀出的市场价值量加总⽽得到。

GNP的⽀出与劳动、资本以及其他⽣产要素紧密相连。

根据购买最终产品的四种可能⽤途,GNP可以分解为以下四个部分:消费(国内居民私⼈消费的数额)、投资(私⼈企业为进⾏再⽣产⽽留下的⽤于购买⼚房设备的数额)、政府购买(政府使⽤的数额)和经常项⽬余额(对外净出⼝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额)。

(2)国民收⼊国民收⼊等于GNP减去折旧,加上净单边转移⽀付,再减去间接商业税。

即:国民收⼊=GNP-折旧+净单边转移⽀付-间接商业税在实际经济中,要使GNP和国民收⼊的恒等关系完全成⽴,必须对GNP的定义作⼀定调整:①GNP不考虑机器和建筑物在使⽤过程中由于磨损⽽引起的经济损失。

这部分经济损失称为折旧,折旧减少了资本所有者的收⼊。

为了计算⼀定时期的国民收⼊,必须从GNP 中减去这⼀时期资本的折旧。

GNP减去折旧后称为国民⽣产净值(NNP)。

⼗万种考研考证电⼦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②⼀国的收⼊可能会包括外国居民的赠与,这种赠与称为单边转移⽀付。

单边转移⽀付的例⼦包括向居住在国外的退休公民⽀付养⽼⾦、赔偿⽀付和对遭受旱灾国家的救济援助等。

净单边转移⽀付是⼀国收⼊的⼀部分,但不是⼀国产出的⼀部分,因此,净单边转移⽀付,必须加到NNP中以计算国民收⼊。

③国民收⼊取决于⽣产者获得的产品价格,GNP则取决于购买者所⽀付的价格。

但是,这两组价格并不是完全⼀致的,例如,销售税会使得购买者的⽀付⼤于销售者的收⼊,导致GNP被⾼估,超过了国民收⼊。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1.国际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答案提示:(1)国际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基础及其最初表现形式:客观基础为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最初表现形式是国际贸易活动;(2)国际经济学产生的学科前提是国际贸易学和国际金融学;(3)国际经济学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断发展。

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什么?答案提示:(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及其运动规律(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经济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比较,基本相同,即: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相结合、理论与政策相结合国际经济学的具体分析框架为2×2×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通过不断放松假设,使理论逼近现实。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重商主义贸易理论认为贸易是()。

A.正和博弈B.零和博弈C.国际分工D.财富2.贸易福利的国际间的相互比较是指()。

A.比较优势B.比较利益C.比较成本D.国际分工3.国际间商品生产成本比率的相互比较是()。

A.比较优势B.比较利益C.比较成本D.国际分工4.亚当·斯密认为贸易的基础是()。

A.比较优势B.劳动生产率C.国际分工D.绝对优势5.大卫·李嘉图认为贸易的基础是()A.比较优势B.劳动生产率C.国际分工D.绝对优势二、多项选择题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A.绝对优势B.比较优势C.规模经济D.消费者偏好E.比较利益2、大卫·李嘉图的理论的假设前提有()。

A.生产要素只在一国内部自由流动B.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及国际间均自由流动C.政府对贸易进行干预D.贸易国的生产成本不变E.商品的价值由劳动量决定三、判断题1.重商主义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利益是通过损害他国利益实现的。

2.贸易差额论代表着晚期重商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

最新海闻版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资料

最新海闻版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资料

第一章导论1.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思路: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来。

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

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一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2.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思路: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1)加大贸易需求。

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产品的必要手段。

(2)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

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3)改变贸易模式。

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1)贸易量迅猛增长。

(2)贸易依存度加大。

(3)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些补充?思路: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1)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2)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

(3)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

(4)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补充:可能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

4.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1)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2)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5.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思路: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

(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纯文字答案题目)

(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纯文字答案题目)

《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纯文字答案题目)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3、提供曲线:提供曲线反映的是一国为了进口其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

二:简答简述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答:(1)意义:①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基础;②解释了贸易产生的部分原因;③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有益。

(2)缺陷:不具有普遍性。

(比如:一国在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或者劣势)4、对比较优势理论有哪些误解?答:①劳动生产率和竞争优势。

只有当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达到足以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水平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利;②贫民劳动论。

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③剥削。

如果一个国家的工人比其他国家工人工资低,那么贸易就会使得这个国家受到剥削,使其福利恶化;6、专业化分工会进行的那么彻底吗?为什么?答:不会。

原因:①多种要素存在会减弱分工的趋势;②国家保护民族产业;③运输费用的存在(会导致非贸易品)。

7、试述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答:①预测了极端的专业化分工,而现实中不存在;②忽略了国际贸易对国内分工的影响,并据此认为一个国家始终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③忽略了各国资源不同也是产生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仅认为技术不同导致劳动生产率不同,从而导致比较优势不同)④忽略了规模经济也可能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原因。

8、简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

答: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共同决定的,市场行情也会自行调整,以使供求相等。

因此,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就是由两国相互的需求来决定的,并且将确定在双方各自对对方产品需求相等的水平上,这就是相互需求原理。

国际经济学习题集加答案解读

国际经济学习题集加答案解读

国际经济学习题集加答案解读《国际经济学》习题集一、填空题1、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2、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

3、汇率决定理论包括(国际借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等。

4、(J曲线效应)曲线效应指的是一国货币贬值通常先引起国际收支的恶化、然后才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动态变化过程。

5、在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决定。

6、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原则采用(复式记账原则)。

7、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提出来的。

8、用来形容某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的概念是(要素禀赋)度。

9、在价格供求关系模型中,供给曲线以上、价格线以下并与纵坐标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叫(生产者剩余)剩余。

11、汇率的标价方法一般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13、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际收支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经常账户)和(资本和金融账户)。

15、国际收支的调节理论有(弹性理论、吸收理论) (货币理论)等。

16、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来的。

17、要素禀赋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简称H—O理论)理论。

18、汇率决定中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起源,应归功于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

19、对外贸易政策的两种基本类型为(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21、经济一体化中的关税同盟理论,其静态效应表现为(贸易创造)和(贸易转向)。

22、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叫(牙买加体系)。

23、分析国际贸易的福利变动.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出口贸易前后的福利变动,二是进口贸易前后的福利变动。

24、分配进口配额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竞争性拍卖;二是固定的受惠;三是资源使用申请程序。

25、经济发展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通过初级产品的出口,获得经济发展的资金,求得一国的经济发展。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课后习题答案1-8章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课后习题答案1-8章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 . 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 仿效图1—6和图1—乙试推导出丫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 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 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 如果改用丫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 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 —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 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 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 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9* .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答案提示:第二章答案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国际经济学习题讲解

国际经济学习题讲解
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假设所有要素都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 少服装或多少食品?
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 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
10、中国相对于菲律宾而言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假设中国和菲律宾生产 每单位大米和钢铁的要素投入如下:
c.在开放条件下,当香港和日本进行贸易时,根据H-O定理, 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d.分别就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在图中标出各国的生产点,消 费点,进口量和出口量以及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和开放条 件下的相对价格。
2、考虑如下两国的要素禀赋,A和B:
要素禀赋
国家

A
B
劳动力(百万工人)
45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不确定
6、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论,可以用来解释 ______
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 B、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 C、国与国之间发生的产业内贸易 D、以技术差距为基础的国际贸易
7、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与现代化大生 产追求规模经济相互矛盾,其解决途径 是—— A、国际投资 B、国际技术转让 C、国际融资 D、国际贸易
中国
菲律宾
大米
钢铁
大米
钢铁
劳动投入 土地投入 资本投入
.50
.25
.80
.35

.20
.15
.10
.20
.30
.60
.10
.45
1.如果开放贸易,中国应该出口什么,进口什么?(钢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如果各种要素都不能自由流动,开放贸易使得中国的哪些要素得益?哪些要素 受损? 1.如果只有劳动力可以在国内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土地和资本不能流动。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要素禀赋理论【圣才出品】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要素禀赋理论【圣才出品】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要素禀赋理论【圣才出品】第3章要素禀赋理论1.根据表3-1与表3-2,试判断:(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2)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3)如果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较优势如何?表3-1表3-2答:(1)如果⼀国的要素禀赋/K L⼤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另⼀国则为资本稀缺的国家。

表3-1中,由于A国的资本-劳动⽐(15/45)⼩于B国的资本-劳动⽐(10/20),所以B国资本相对丰富;同理,表3-2中,A国资本相对丰富。

(2)同(1)所述,表3-1中,A国劳动相对丰富;表3-2中,B国劳动相对丰富。

(3)根据H-O理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较强。

因此,由(1)、(2)可知,表3-1中,A国在⽣产Y产品上有⽐较优势,B国在⽣产X产品上有⽐较优势;表3-2中,A国在⽣产X产品上有⽐较优势,B国在⽣产Y产品上有⽐较优势。

2.如果A国的资本、劳动总量均⾼于B国,但资本相对更多些,试仿照(教材中)图3-3和图3-4的做法,确定两国⽣产可能性边界线的位置关系。

答:在两国⽣产技术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两国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最终会导致两国的⽣产可能性曲线出现差异。

图3-1表⽰A、B两国要素禀赋之间的差异,E、B E分别表⽰两国的要素禀赋点。

由A于A国的资本、劳动总量均⾼于B国,同时资本相对更多些,反映到图3-1中为OE的斜A率⼤于OE。

B图3-1A、B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图3-2表⽰A、B两国的⽣产可能性边界线。

其中,X表⽰资本密集型产品,Y表⽰劳动密集型产品。

由于A国的资本、劳动总量均⾼于B国,因此,A国的⽣产能⼒⼤于B国,反映在图3-2中就是A国的⽣产可能性曲线AA'在B国的⽣产可能性曲线BB'之外。

图3-2A、B两国的⽣产可能性边界由于A国的资本相对较多,所以A国在X产品⽣产上具有⽐较优势,因此A国的⽣产可能性曲线⽐B国更偏向于X坐标轴,即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上供给能⼒强;B国的⽣产可能性曲线则偏向于Y坐标轴,即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上供给能⼒强。

国际经济学部分答案(详细解答过程)

国际经济学部分答案(详细解答过程)

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第一章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参见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作类似推导可得。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答: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

一种商品均衡时,由其相对价格,机会成本,需求可知另一种商品得相对价格,机会成本和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略,参见书上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ch04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与习题萨尔瓦多

ch04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与习题萨尔瓦多

ch04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与习题萨尔瓦多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与习题第一章介绍国际经济学1. 概念与定义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资金流动和其他经济交往,探讨国际经济活动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政策措施。

2. 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国际经济学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国际经济交往的现象和规律,为国家、企业和个人提供参考依据。

它能揭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贸易的利益和风险,并提供决策者制定政策的理论支持。

第二章国际贸易1.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里卡多提出,它认为国家应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以获取其他商品。

这个理论说明了国际贸易的潜在益处。

2.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绝对优势是指某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的效率高于其他国家,而比较优势则是指某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

比较优势是基于机会成本而产生的。

第三章国际金融1. 汇率与汇率制度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为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制度是指国家对其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进行管理和调整的体系。

汇率制度根据不同的货币政策和国家经济状况而有所不同,如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等。

2. 随机汇率与管理型汇率制度随机汇率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汇率,在市场上自由浮动。

管理型汇率制度是由政府或央行干预市场来控制或影响汇率的变动。

第四章国际投资1. 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购买或建立企业、工厂或设施等方式,在境外进行经济活动。

证券投资则是指投资者通过购买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来获得收益。

2. 外国企业与政府投资外国企业可以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其他国家建立子公司或扩大在其它国家的经营规模。

政府投资则是指政府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参与国际投资活动,以增加国家的影响力和经济实力。

结语国际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国际经济交往的规律,为决策者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习题1.假定中国香港和日本的偏好和技术都完全相同。

中国香港劳动力丰富,日本资源丰富。

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1)画出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解释为什么它们的形状会是这样。

(2)在封闭条件下,两者的比较优势分别是何种商品?解释原因。

(3)在开放条件下,当中国香港和日本进行贸易时,根据H – O定理,会有什么情况发生?(4)分别就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在图中标出两者的生产点,消费点,进口量和出口量以及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和开放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2.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两者在下列情况下会从贸易中获得利益吗?解释并举例。

(1)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但偏好不相同;(2)相同的偏好,但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同;(3)相同的偏好和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3.一个企业的生产函数为X=10LK。

指出三种可以使企业生产出200单位产出的投入品组合方式。

在每种情况下,企业的资本-劳动比是多少?如果工资率是每单位10美元,资本的租金率为每单位20美元,那么企业三中投入组合的成本各是多少?4.是什么决定了商品的资本-劳动比?你可以想象到两个国家的各部门都表现出相同的资本-劳动比的情形吗?请给出解释。

5.为什么两个国家封闭时的相对价格限定了国际贸易条件的范围?请给出解释。

6.凹的和凸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分别反映怎样的成本递增/递减情况?7.通过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图示解释下列情况对某个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国家经济的影响:(1)被隔离在新技术之外;(2)本国居民无法与外国进行商品交换;(3)企业无法进行专业化生产。

8.一些人认为,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美国的生活水平将要降至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

试评论这一观点。

9.考虑A、B两国的要素禀赋如下:要素禀赋国家A国B国劳动力(百万工人)资本存量(千台机器)45152010(1)哪个国家相对资本丰裕?(2)哪个国家相对劳动力丰裕?(3)假设商品S相对商品T属资本密集型,哪个国家在生产商品S上具有比较优势?为什么?10.澳大利亚土地辽阔,印度劳动力丰富。

小麦相对于纺织品属于土地密集型商品。

利用图示说明贸易前后这两个国家的均衡。

随着这两个国家贸易的上升,哪种要素获益,哪种要素遭受损失?为什么?11.假设A国劳动力丰富。

它能够生产两种商品X和Y,X相对于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画出其生产可能性边界,并确定贸易前X和Y相对价格。

现在假设一种新的技术使得资本能够更有效率地生产商品X,分析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可能出现的变化,同时分析A国商品X相对价格的变化。

这将会如何影响A国的贸易模式?为什么?12.论述H – O定理、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及其联系。

13.近年来,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许多国家对我国纺织品进口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请利用要素禀赋理论分析其原因,并对这一做法作出简单评价。

14.假设一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X和Y,其生产函数如下式所示:X=min (K1/3, L1) Y=min (K2/5, L2)资源禀赋为:K=400,L=100消费者偏好的效用函数为U=X0.4Y0.6,据此计算:(1)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2)开放条件下,假设国际价格比为1/1,求两种商品的进出口数量;(3)比较开放前后该国国民福利的大小。

15. 案例(1)、案例名称:中美贸易案例内容:赫克谢尔—俄林理论:中美贸易技术组(关键产业)中国对美国出口百分比美国对中国出口百分比杂志、办公与计算机设备 4.8 7.7高技术客机及零部件、工业无机物 2.6 48.8 机械、涡轮机、油脂和石油 3.9 21.3水泥、非电力探测锤和加热设备11.5 4.3手表、计时器、玩具和运动品18.9 6.3木制品、鼓风炉、生铁8.2 1.3造船和修船、家具和设备 4.1 2.8香烟、摩托车、钢铁铸造 5.2 1.8低技术编织、羊毛、皮革加工和制成品17.2 0.4 童装、非橡胶鞋23.5 5.2 上表为中美1990年的贸易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一项旨在验证赫克谢尔—俄林理论的研究。

研究者根据技术密集度将131个样本产业分为10组。

第一组中的产业技术含量最高,而第十组的产业技术含量最低。

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集中在高技术产业;第1组至第3组占美国对中国出口的77.8%。

相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集中在低技术产业,中国对美国出口的40.7%集中在第9组和第10组。

(2)、案例名称:蜡烛工的请愿案例内容:在重商主义哲学盛行时期,保护主义蔓延,被激怒的法国经济学家Frederic Bastiat(1801—1851年),通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压倒了保护主义者。

巴斯底持在1845年虚构的法国蜡烛工人请愿的故事中,最成功地打击了贸易保护主义。

现摘录如下:我们正在经受着无法容忍的外来竞争,他看来有一个比我们优越得多的生产条件来生产光线,因此可以用一个荒谬的低价位占领我们整个国内市场。

我们的顾客全都涌向了他,当他出现时,我们的贸易不再与我们有关,许多有无数分支机构的国内工业一下子停滞不前了。

这个竞争对手不是别人,就是太阳。

我们所请求的是,请你们通过一条法令,命令关上所有窗户、天窃、屋顶宙、帘子、百叶宙和船上的舷窗;一句话,所有使光线进入房屋的开口、边沿、裂缝和缝隙,都应当为了受损害的工厂而关掉。

这些值得称赞的工厂使我们以为已使我们的国家满意了,作为感激,我们的国家不应当将我们置于一个如此不平等的竞争之中……仅仅因为或部分因为进口的煤、钢铁、奶酪和外国的制成品的价格接近于零,你们对这些商品的进口就设置了很多限制,但为什么,当太阳光的价格整天都处于零时,你们却不加任何限制,任它蔓延? 如果你们尽可能减少自然光,从而创造对人造光的需求,哪个法国制造商会不欢欣鼓舞?如果我们制造更多的蜡烛,那就需要更多的动物脂,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牛羊,相应,我们会见到更多人造草场,肉、毛、皮和作为植物生产基础的肥料。

参考答案1. 参见教材P59-62的分析和阐述。

2.(1)会,由于相对价格差异存在;(2)会,这与教材中的阐述完全一致;(3)不会,在相同的偏好和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条件下不会发生贸易。

3. 仅举一种情况,L=2,K=10,这时资本-劳动比为5:1,成本为2204. 在技术相同的条件下,资源禀赋决定了商品的资本-劳动比,如果两个国家的资源禀赋相同,就可能出现相同的资本-劳动比。

5. 只有国际比价在两国封闭比价之间,两国才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参加国际贸易才有利可图。

6. 向外凹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成本递减;反之表示递增。

、7. 可以参考教材图1-14的分析。

(教材P31)8. 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前提是商品价格均等化,由于贸易成本和技术差异的存在不可能实现商品价格均等化,因此美国的生活水平不可能降至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

9. (1)B国;(2)A国;(3)B国。

10. 对于澳大利亚,土地获益;对于印度,劳动力获益。

11. 显然X商品的产量上升,Y的产量会下降,从而使得A国可能在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12. 重点指出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H-O定理是基础,属于要素禀赋理论的静态表述,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是对H-O定理的深化,属于要素禀赋理论的计较静态表述,罗伯津斯基定理则强调要素禀赋的长期改变,属于要素禀赋理论的动态表述,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区逐渐深入的分析,是有机的逻辑的统一。

13. (1)指出中国属于劳动密集型国家,利用H-O定理说明中国出口纺织品的必然性,说明一些国家的贸易政策是违背比较优势规律的。

(2)利用斯托珀-萨米尔森定理说明这些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那就是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可能会导致该国劳动密集型部门的商品价格下降,进一步影响一些集团的实际收入,从而会影响政府制定各种各样的保护措施。

(3)利用贸易的福利分析,指出贸易是双赢的结果,问题并不在于贸易,而在于贸易利益的合理分配;政府应该采取合理的贸易政策来平衡贸易利益;从而说明这些国家的做法是错误的。

14.(1)首先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厂商知识,我们很容易两种产品满足下式:X=K1/3=L1Y=K2/5= L2由此可得:K1=3X,L1=X,K2=5Y,L2=Y封闭条件下充分就业我们可得:3X+5Y=400,X+Y=100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封闭状态下的产量:X=Y=50根据消费者最优化原则,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式子:P X X=0.4M,P Y Y=0.6M,两式相比可得P X/P Y=2/3(2)在新的国际比价下,我们根据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易得,在这种国际比价下该国会专业化生产X产品,在这种情况下:X=100,Y=0假设该国消费者的消费量分别为X D,Y D首先该国的总消费等于总收入,因此100×P X+0×P Y=P X X D+P Y Y D其次两种产品的消费满足:P X X D/P Y Y D=2/3最后给定价格比为:P X/P Y=1由上面的三个等式我们可以得X D=40,Y D=60因此在该种情况下,该国出口X商品60,进口Y商品60。

(3)为了比较开放前后,国民福利的改变,我们比较一下开放前后总效用的大小即可:U=X0.4Y0.6开放前:U=500.4500.6=50开放后:U=400.4600.6=4.3734×11.6651=51.0170显然开放后的国民福利要大于开放前的国民福利。

15.(1)、案例评析:根据赫克谢尔—俄林理论,要素禀赋是国家间比较优势的源泉,在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各国的贸易模式。

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具有比较优势,其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中具有比较优势,其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正如我们所知,美国人力资本(技术)丰富,而非熟练劳动力稀缺。

相反,中国则拥有大量的非熟练劳动力。

那么根据赫克谢尔—俄林理论,美国在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将向中国出口富含大量熟练劳动力的产品,而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中具有比较优势,向美国出口包含大量非熟练劳动力的产品。

上述案例中,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集中在杂志、办公与计算机设备,客机及零部件、工业无机物,机械、涡轮机、油脂和石油等高技术产业组;而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集中于编织、羊毛、皮革加工和制成品,童装、非橡胶鞋等低技术产业组,中美之间的这一贸易模式非常符合赫克谢尔—俄林理论的预测,验证了赫克谢尔—俄林理论的结论。

(2)、案例评析:比较优势原理指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通过专业化分工,各国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和较高生产率的产品,提高了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使世界福利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