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1.前言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仅有一个或少数通道进出或不便于连续活动的封闭空间内的作业。
由于有限空间的特殊性,作业人员容易受到窒息、中毒、热伤害、身体卡阻、身体撞伤等严重意外伤害的威胁。
为了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进行,特制定以下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2.安全责任2.1企业安全负责人应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责任,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和落实。
2.2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全面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
2.3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遵守现场安全管理制度,配合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和安全管理员的工作。
3.作业前准备3.1编制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计划,确定工作项目、作业装备、作业方式和应急预案等。
3.2强制所有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特殊条件、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等。
3.3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和作业程序,明确作业人员的任务分工和具体要求。
4.作业前检查4.1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对现场进行详细检查,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装备和工具完整有效。
4.2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对有限空间进行气体浓度检测和通风情况检查,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4.3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对作业人员进行身体状况检查,排除不适合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
5.作业中安全管理5.1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按照作业程序和要求进行工作,严禁随意闯入未经计划的有限空间。
5.2作业现场负责人应设置合理的限制区域,确保非作业人员不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现场。
5.3作业现场负责人应注意现场的通风、照明、出入口、连接方法等,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5.4作业现场负责人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和工具,如安全带、呼吸器、无线通讯设备等,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5.5作业现场负责人应进行现场巡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解决,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6.应急处理6.1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窒息、中毒、火灾等各类意外情况的应急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有限空间是指体积较小、通风不良,且进出口受限,存在或可能存在危险的封闭或半封闭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需要进入有限空间进行作业的工作,例如管道内作业、锅炉内清洗检修等。
由于有限空间作业的封闭性和作业难度,在实施中可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故需要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制度进行规范,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实施。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工作,涉及到的原料库、储料罐、水泵井、井下、锅炉内、发电机组内等空间,必须执行本制度。
三、管理要求1.工作前的准备1.工作前应对有限空间进行全面的勘查,确保入口与出口畅通,并有足够的光线照射。
2.工作前应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应急预案等,制定详细的计划,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3.工作前应评估有限空间内的可能存在的危险,制定应对措施,确保作业安全。
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1.进入有限空间前,应进行安全检查,检查仪器和设备是否正常运行,通风系统是否正常,作业人员是否穿着必要的防护装备。
2.进入有限空间时,必须配备足够的人员,确保有专人监察钢绳等安全设施,防止工作人员意外掉落或其他危险。
3.进入有限空间后,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作业,不得随意更改。
如需变更,必须事先与安全管理人员联系确认。
4.在有限空间内作业时,作业人员应时刻保持了解周围环境的警觉,并注意更新进出人员信息。
3.紧急事故处理1.若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危险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或其他作业源,制定应急预案并立即执行。
2.在实施应急预案后,必须通知有关方面,及时报告,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紧急救援和处理。
四、监督和管理1.有关责任人应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实施负责,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正常执行。
2.安全管理人员应进行日常的监督和检查,并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执行效果。
五、总结通过本文中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规范,能够从源头上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实施。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绪论为了保障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维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各个部门、单位及个人,执行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违反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二、作业范围有限空间作业现场是指上、下、左、右都有壁而只有一个入口的工作场所,容积较小,通风条件较差,人员进出困难,且作业环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场所。
三、作业前准备1. 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任务和作业方法,并做好相应的风险评估。
2. 前期准备需检查有限空间的进出口、通风设备、救援设备、照明设备等的完好性和可用性,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3. 需要制定详尽的作业方案,明确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点和应对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和作业设备的安全可靠。
四、作业人员安全防护1. 作业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相关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防护面具、防护手套等,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2. 在有限空间作业现场,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禁止乱闯禁区,禁止在有限空间内吸烟、吃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
3. 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了解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应对措施,减少人为错误导致事故的发生。
五、通风设备1.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设置有效的通风设备,确保作业人员呼吸的空气符合安全要求。
2. 通风设备必须经过定期检修和保养,并保持通畅。
3. 作业过程中,通风设备必须正常运行,且通风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
六、救援设备和应急预案1.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配备相应的救援设备,包括逃生绳、救援背心、救生带、救生氧气瓶等。
2. 作业现场必须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各救援设备的使用方法。
3. 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应急预案,并经常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现场监控和记录1.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设置安全监控系统,全程监控作业过程。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1、职责⑴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管理。
⑵作业现场所属部门负责订立安全措施,填写并审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
2、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全部涉及进入炉、磨、塔、罐、库、管道、烟道、下水道、沟、坑、井、池等封闭、半封闭设施或特别车辆(罐车、搅拌车、压缩车)容器内作业。
⑴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需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未办理许可证,严禁作业。
⑵《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及审批见《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⑶《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
装置全面停车检修期间,经全面检查合格后,《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有效时间不超过72小时。
⑷作业期间假如安全措施发生变动,应立刻停止作业,待处理达到作业的安全条件后,方可再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⑸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有限空间相关的试车、试压或试验等工作。
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的审批人应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必需的安全教育和作业环境交底,内容应包含:①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及应急计划;②必需的安全学问、救助方法;③便携式检测仪使用方法、急救方法等。
2)对所进入的有限空间要切实做要工艺处理,全部与有限空间相连的可燃、有毒有害介质系统,必需用盲板与有限空间隔绝,不得用关闭阀门替代,盲板应挂牌表示;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设备,必需有可视的明显断开点,配电室电源开关应挂有“有人检修、禁止合闸”标示牌,并设有监护;3)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
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分别取样分析。
应保证有限空间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含量不超过该介质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的10%(体积)。
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部门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
氧气浓度在19.5%―23.5%(体积)之间,容器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
作业期间应每隔四小时取样复查一次(特别情况下,依据实际确定检测频率),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应立刻停止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篇)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确保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内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人员,包括作业人员、监督人员、管理人员等。
第三条安全管理原则1. 生命安全第一原则,确保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2. 预防为主,防范事故发生;3. 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执行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4. 全员参与,共同维护作业现场安全。
第二章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第四条作业准备1. 作业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确定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工具设备、检查运行设备状况等;2. 确保作业人员已经进行过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具备相应的作业能力和安全意识。
第五条作业许可1. 作业前必须获得相关部门的作业许可;2. 作业许可包括明确作业人员、作业内容、时间限制等;3. 作业时必须按照许可的要求进行操作。
第六条安全措施1. 在作业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作业风险;2. 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等安全设备;3. 作业现场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照明设备、通风设备等。
第七条作业监督1. 在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设立专人进行监督,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2. 监督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监督能力;3. 监督人员有权利随时中止作业,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三章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第八条应急预案1.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2. 应急预案必须包括联络人员、应急设备、应急通道等方面的内容;3. 应急预案必须定期演练,确保紧急情况时的应对能力。
第九条事故处理1. 发生事故时,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2. 在事故发生后,必须进行详细的事故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第四章安全培训和管理评估第十条安全培训1. 作业人员必须定期接受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2. 安全培训内容必须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知识、安全操作方法等。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预防和避免有限空间作业现场事故,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工作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地下水管道、暗管、隧道等有限空间。
第三条本制度的遵守者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如作业人员、监督人员、管理人员等。
第四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
第五条本制度的制定、修改和解释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
第六条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设立专门的标识,包括作业区域标识、紧急出口标识、氧气浓度标识等。
第七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配备必要的救护设备和安全设备,如安全带、防毒面具、呼吸器等。
第八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定期进行安全培训,确保作业人员了解并遵守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规定。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违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惩罚。
第二章安全责任第十条公司有责任为有限空间作业现场提供足够的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具。
第十一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负责人须定期检查安全设备的有效性,并有权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第十二条作业人员在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有主动注意安全的责任,确保不擅自离开作业区域,不违反安全规定。
第十三条监督人员负有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的责任,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四条管理人员负有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的责任,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第十五条公司领导有义务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负有最终责任,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违规行为负有追责和惩罚的责任。
第三章安全预防第十七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入口和出口必须设置警示标识,并定期进行检查。
第十八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通风设备须保持畅通,确保空气的新鲜和充足。
第十九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气体浓度必须定期检测,如发现气体浓度超标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排除。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保证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厂区内有限空间作业管理。
三、作业申请1、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审批单》,未办理作业许可,严禁作业。
2、《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单》的申请及审批见《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3、《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单》有效期(含延期)不超过24小时。
4、作业期间如果安全措施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达到作业的安全条件后,方可再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5、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有限空间相关的试车、试压、或试验等工作。
四、安全隔离有限空间作业时,与其它系统连接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关闭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与有限空间相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的封堵。
五、作业条件有限空间作业前,应采取措施保持有限空间空气流通。
必要时,可采取强制通风。
采用管道送风时,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
禁止向有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并达到下列要求:(1)氧含量一般为19.5%-23.5%。
(2)一氧化碳浓度应小于20ppm。
(3)可燃气体浓度:小于最低爆炸极限的10%。
六、监测1、作业前30分钟内,应对有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2、分析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采样点应具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有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
4、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小时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
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应连续监测。
监测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5、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确保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作业顺利进行,制定本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
二、定义1. 有限空间:指封闭或半封闭的、非常规进出口、存在或可能存在有害物质或有害环境的作业场所。
2. 有限空间作业:指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的涉及人身安全的工作或活动。
3. 作业人员:指参与有限空间作业的所有人员,包括作业负责人、作业执行人员等。
三、管理要求1. 作业前准备(1)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编制详细的作业计划,并由相关责任人进行批准。
(2)进行作业前,应开展必要的安全培训,包括作业风险、紧急救援措施等。
(3)作业前必须进行适当的场地管理,确保有限空间内的通风良好、光线充足、无杂物、无滑倒物等。
2.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1)制定进出入有限空间的程序,确保作业人员能够安全进出。
(2)在有限空间入口处设置警示标识,并保持可见性良好。
(3)对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人员进行身体检查,确保其身体状况适合作业。
(4)在有限空间内设置必要的临时标识,标明危险区域、禁止通行区域等。
(5)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由作业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监控作业现场,以及作业人员是否遵守安全规定。
(6)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穿戴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头盔、防护眼镜、防护服等,确保人身安全。
3. 应急预案(1)编制完善的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
(2)定期组织紧急演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3)确保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络畅通。
四、安全措施1. 通风装置为确保有限空间内的空气质量,必须配备有效的通风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2. 警示标识在有限空间入口处设置显眼的警示标识,包括禁止通行标识、安全警示标识等。
3. 紧急救援设备在作业现场配备必要的紧急救援设备,包括氧气呼吸器、紧急救援绳索等。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并确保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
二、责任与义务1. 建设单位的责任与义务建设单位应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建设单位应委派专人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2. 施工单位的责任与义务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方案制定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计划,并全面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施工单位应派遣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3. 作业人员的责任与义务作业人员应经过必要的培训,并全面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要求。
作业人员应遵守作业现场的安全规定,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参与事前的安全讲解和演练。
三、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措施1. 准入控制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前,必须进行准入控制。
必须确保所有人员都被授权进入,并且持有有效的准入证件。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和安全讲解,并确保作业人员了解作业风险和应急响应措施。
2. 气体检测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对作业现场的气体进行检测。
必须确保氧气含量在适宜范围内,有害气体浓度符合安全标准。
作业人员必须携带个人气体检测仪,并根据安全规定进行气体检测。
3. 通风控制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通风控制措施。
必要时,应设置通风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通风系统必须接受定期维护和检修,以确保其有效性。
4. 操作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作业人员必须熟悉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任何非计划的操作都必须得到相关人员的批准,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5. 应急响应在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设立专门的应急响应措施。
作业人员必须了解应急响应程序,并参与应急演练。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必须立即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并报告相关人员。
四、安全培训和监督所有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在狭窄、密闭、深坑、高空或有毒、有害气体等环境下进行作业的场所,以及有可能引发人身伤害的其他特殊情况。
所有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应当遵循“事前计划、切勿冒险、注意自我保护、互相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工作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健全组织。
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二章作业前准备第五条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制定详细完备的作业计划,明确作业内容、作业方式、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措施等。
第六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进行现场勘察,了解作业环境、气体情况、通风条件等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七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配备作业人员的必要防护装备、通信设备、急救工具、应急物资等。
第八条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安全培训,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掌握安全操作技能,熟悉逃生通道和应急处理方法。
第九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设置专门的监控人员,负责监测作业现场的气体浓度、通风情况等,并及时报警处理。
第十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设有现场负责人,负责统一指挥、协调作业人员,确保作业过程安全有序。
第三章安全防护措施第十一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设置警示标识,标明作业区域、禁止通行区域、应急出口等,保证作业人员清晰了解现场情况。
第十二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按照规定配备安全绳索、氧气呼吸器、防毒面具、安全带等个人防护设备,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第十三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进行气体检测,确保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第十四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空气流通畅通,避免氧气不足或气体窒息等情况。
第十五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定期清理清除积水、杂物等,确保作业环境干净整洁,避免滑倒或被物体砸伤等事故。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4篇)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要遵循“谁负责、谁管理、谁执行、谁检查、谁处罚”的原则。
第二章管理责任第四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的主管领导要高度重视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作业现场的安全。
主管领导应指派专人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并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
第五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建立安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安全管理机构应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第六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的主管领导应定期检查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状况,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
对于发现的违规行为,应及时进行处罚和整改。
第三章安全措施第七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有限空间作业计划,明确安全措施和操作规程。
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
第八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严格落实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安全工具和设备等。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配备专业的救援设备和应急救护人员。
第九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种危险情况的处理措施和应急疏散路线。
在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
第四章安全教育和培训第十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安全教育和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等。
第十一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检验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操作技能。
安全演练应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及时总结改进。
第十二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定期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确保其身体状况适宜从事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一、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有限空间作业前,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对作业环境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编制作业方案,并经本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审核和主要负责人批准。
二、明确人员职责根据有限空间作业方案,确定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并明确其安全职责。
根据实际情况,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员可为同一人。
三、作业审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应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未经审批不得擅自开展有限空间作业。
四、安全交底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对实施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内容、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作业安全要求及应急处置措施等,并履行签字确认手续。
五、设备检查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装备、作业设备和用具的齐备性和安全性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修复或更换。
当有限空间可能为易燃易爆环境时,设备和用具应符合防爆安全要求。
六、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设置围挡,封闭作业区域,并在进出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安全告知牌。
占道作业的,应设置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
夜间作业的,应设置警示灯,地面人员应穿着高可视警示服。
七、打开有限空间作业进出口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站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打开进出口进行自然通风。
可能存在爆炸危险的,开启时应采取防爆措施。
八、安全隔离存在可能危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设备设施、物料及能源时,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应采取封闭、封堵、切断能源等可靠的隔离(隔断)措施,并上锁挂牌或设专人看管,防止无关人员意外开启或移除隔离设施。
九、清除置换有限空间内盛装或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换。
十、气体检测有限空间作业前,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对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
垂直方向的检测由上至下,至少进行上、中、下三点检测;水平方向的检测由近至远,至少进行进出口近端点和远端点两点检测。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是指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为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规定。
以下是一个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的示例:
1. 规定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并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
2. 确定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和作业人员的责任和权限,明确各人的职责和安全要求。
3. 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前的必要培训,各人员需获得相应的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并具备相关的证书。
4. 设立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指挥部,负责指挥和协调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5. 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进行标识和警示,明确有限空间作业区域和非作业区域的界限。
6. 安排专人负责现场监护,确保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安全隐患。
7. 严格控制有限空间作业现场人员的数量和作业时间,确保不超过安全容许限制。
8. 要求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如通风设备、氧气检测器、防爆灯等。
9. 建立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各级责任单位和人员的职责和应急处置步骤。
10.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演练,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
11. 对于违反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处理和追责。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是一项具有较高危险性的作业活动,为了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防止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一、有限空间的定义与分类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可分为以下三类:1、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二、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风险评估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对作业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氧气含量、通风情况、温度、湿度、照明条件等。
2、制定作业方案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
作业方案应包括作业步骤、安全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内容。
3、安全教育培训对参与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其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性、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救援知识等。
4、设备和工具检查对作业所需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性能可靠。
如通风设备、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
5、现场准备在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清理有限空间内的杂物,确保作业通道畅通。
三、作业中的安全措施1、通风换气在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必须持续进行通风换气,确保有限空间内的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通风设备应采用防爆型,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2、气体检测在有限空间作业前30 分钟内,必须对有限空间内的气体进行检测。
检测内容包括氧气含量、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易燃易爆气体浓度等。
检测结果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事故风险,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有限空间作业,包括但不限于储罐、管道、沟道、井筒、坑道、地下室等封闭、半封闭空间。
第三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风险控制、综合治理、责任到人的原则。
第四条公司各级领导和部门应高度重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纳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第二章组织管理与职责第五条公司成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考核。
第六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各部门、车间、班组应设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本部门、车间、班组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职责:(一)组织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二)组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和演练;(三)组织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四)组织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督检查;(五)组织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六)组织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整改措施。
第三章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第九条有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一)有限空间的基本情况,如空间大小、形状、结构、通风条件等;(二)存在的安全风险,如有毒有害气体、缺氧、爆炸、坍塌等;(三)可能受到影响的周边环境和人员;(四)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十条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应进行监测预警,确保作业现场安全。
监测内容包括:(一)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成分、浓度、氧气含量、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二)有限空间内的温度、湿度、压力等;(三)有限空间周边环境的稳定性,如地面沉降、坍塌风险等;(四)其他可能影响作业安全的因素。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作业。
为了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1、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全面负责,应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
2、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方可许可作业。
3、监护人员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掌握急救知识,在作业期间,不得离开现场或做与监护无关的事。
4、作业人员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与监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1、有限空间作业前,作业单位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审批。
2、审批表应包括作业单位、作业区域、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危险因素、防护措施等内容。
3、安全管理部门应对作业方案和审批表进行审核,确认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批准作业。
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1、作业前准备(1)对有限空间进行通风换气,确保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2)对有限空间内的危险有害物质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3)在有限空间入口处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告知作业人员存在的危险。
(4)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设备。
2、作业过程管理(1)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作业方案和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改变作业内容和作业顺序。
(2)监护人员应密切关注作业人员的作业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5篇)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保证进入有限空间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公司相关文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术语(一)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二)有限空间分为以下三类:1、封闭、半封闭设备,如: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
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试验场所、烟道等。
(三)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第三条相关文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安全标志及其使用的导则》《安全防护报警用具管理制度》《安全检查管理制度》《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安全培训教育管理制度》《厂区动火作业管理规定》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所属各单位对有限空间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
第二章职责第五条安全办是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建立公司《有限空间及安全要求清单》(以下简称《有限空间清单》),负责对有关检测设备及应急设备的配备、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各单位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负责组织单位开展有关培训教育、制定有关应急预案,负责对检测单位开展检测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负责一级危险有限空间作业的审批,负责对公司有限空间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
第六条制造部、机修组和水电组负责协助安全办建立公司《有限空间清单》,负责组织配备、管理、检定和维护有关检测设备及应急设备,负责组织配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负责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手册(2023版)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手册(2023版)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手册(2023版)摘要本手册旨在指导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遵守安全规范,确保作业场所的安全和健康,减少事故的发生。
1. 引言有限空间作业为一项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涉及氧气含量不足、有毒有害气体积聚、易燃易爆等风险。
因此,在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妥善管理作业环境和作业人员,确保作业风险可控、人员安全。
2.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2.1 现场管理人员作为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并要负责现场管控和指导作业人员。
2.2 作业计划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对现场的风险评估、安全措施的制定、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应急预案的制定等。
2.3 作业人员所有参与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并要熟悉现场安全规程和操作程序。
2.4 作业设备所有用于有限空间作业的设备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必须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并经过专业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 安全措施3.1 通风措施在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保证通风良好,并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以保证作业环境充满新鲜气体,确保人员的安全。
3.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作业人员必须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带、头盔、呼吸器等,以保护自身安全。
3.3 应急预案在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处置、疏散、救援等措施,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
4. 结论对于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同时需要加强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保证作业安全和健康。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为规范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严格履行责任的落实,防止作业时发生中毒、窒息等安全事故,特制定本制度1、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办理有限空间手续,作业负责人再次核实有限空间作业证和有限空间监护人证,由监护人持证现场监护2、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作业人员应再次对作业环境及作业过程检查核实,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落实防护措施。
3、有限空间作业前,作业负责人应对实施作业的人员进行作业安全交底(施工方案、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等)。
4、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作业设备和工具的应确保完好有效。
5、作业前应封闭作业区域,并在周边显著位置设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
6、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后检测、再作业”的原则。
通风应至少30分钟以上。
检测指标至少包括氧气、可燃气、硫化氢和一氧化碳。
7、氧气设定缺氧报警和富氧报警两级检测报警值,缺氧报警值应设定为19.5%,富氧报警值应设定为23.5%;8、可燃性气体、蒸气预警值应为爆炸下限(LEL)的5%,报警值应为爆炸下限(LEL)的10%;9、有毒有害气体、蒸气预警值应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30%,报警值应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10、有毒有害气体的预警值和报警值应符合安全值的要求。
11、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及个体防护装备,并与监护人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作业过程中应保持通风。
12、作业期间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作业者应立即中断作业,撤离有限空间:⑴作业者出现身体不适;⑵安全防护设备或个体防护装备失效;⑶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⑷监护者或作业负责人下达撤离命令;⑸其他可能危及作业者生命安全的情况。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安全。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了。
所以,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有限空间。
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没有足够空间让我们身体保持正常姿势的空间。
比如说:井、管道、隧道等等。
这些地方都有可能发生危险,所以我们在进行作业的时候必须要特别小心。
我们要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
在这些地方工作,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比如说:窒息、缺氧、爆炸等等。
这些事故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伤害甚至死亡。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呢?这就需要我们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
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制度的内容。
我们要做好准备工作。
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必须要对环境进行检查。
看看有没有有害气体或者可燃物质存在。
如果有的话,就不能进去。
还要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设备。
比如说:呼吸器、照明设备、通讯设备等等。
这些都是保证我们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作业步骤、作业时间、作业人员等等。
并且要在作业前向所有相关人员进行通知和培训。
这样可以让大家都知道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从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我们要加强现场管理。
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必须要有专人负责现场管理和监督。
他们需要时刻关注作业人员的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突发情况。
还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整个作业过程顺利进行。
我们要做好事后处理工作。
一旦发生了意外事故,必须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救援。
同时还要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才能够有效地保障我们的安全。
希望大家都能够认真学习和遵守这个制度,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安全、高效、有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
全
管
理
泽州县凯达铸造厂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1、作业前
(一)辨识:
(1)是否存在可燃气体、液休或可燃固体的粉尘,而造成火灾爆炸;
(2)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气体,而造成人员中毒;
(3)是否存在缺氧,而造成人员窒息;
(4)是否存在液体水平位置的升高,而造成人员淹涵;
(5)是否存在固体坍塌,而引起人员的掩埋或空息危险;
(6)是否存在触电、机械伤害等危险。
(二)通风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首先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2)采用机械强制通风或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应按管道内平均风速不小于0.8m/s选择通风设备;自然通风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3)在确定有限空间范围后,首先打开有限空间的门、窗、通风口、出入口、人孔、盖板等进行自然通风。
处于低洼处或密闭。
环境的有限空间,仅靠自然通风很难置换掉有毒有害气体,还必须进行强制通风以迅速排除限定范围有限空间内的有毒有杏气体。
.(4)在使用风机强制通风时,必须确认有限空间是否处于易燃易爆环境中,若检测结果显示处于易燃易爆环境中,必须使用防爆型排风机,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5)通风时通风量应足够,保证能置换稀释作业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有害物质,必须能够满足人员安全呼吸的要求。
(6)对有限空间通风时不易置换的死角,应采取有效措施。
如;你有限空间只有一个出入口,风机放在洞口往里吹,效果不好,可接一段通风软管,直接放在有限空间底部进行通风换气。
你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的有限空间进行通风换气时,气流很容易在出入口之间循环,形成一些空气不流通的死角。
此时应设置挡板或改变吹风方向,使空气充分得到置换。
※论对于不同比亚的气体应采取不同的通风方式。
有赤有害气体比重比空气重的(如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通风时应选择中下部;有毒有害气体比重比空气轻的(如甲烷、- ~氧化碳)
通风时应选择中上部。
(三)检测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不得超过30分钟),必须根据灾际情况先检测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
未经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2)氟气含量应在19. 5%~23.5%;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方可作业。
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气:检测时要做好记录,包括(3).体浓度等。
(4)检测人员应在危险环境以外进行检测,可通过采样泵和导管将危险气体样品引到检测仪器。
(5)初次进入危险环境进行检测时,胥配各隔离式呼吸防护设备。
(6)在作业环境可能发生变化时,应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2、作业中
(1)所有人员应遵守有限空间作业的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装各和个人防护用品。
(2)作业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时应保持必要的检测次数或连续检测。
(3)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
照明和手持电动工其应使用安全电压。
(4)存在可燃气体的有限空间内,严禁使用明火和非防爆设备。
(5)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封闭或半封闭设备内作业时,应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设置“禁止启动”等警告标志
(6)作业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
人员作业。
当作业人员意识到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时应立即向监护者报告或自行撤离,不得强行作业。
(7)作业现场必须设置监护人员,配备应急装备。
企业应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和危险告知牌。
.
3、作业后
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应清点人数,清理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