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读后感集锦
2023年美的历程读后感(汇总13篇)
2023年美的历程读后感(汇总1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2023年美的历程读后感(汇总13篇)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
《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我读完了《美的历程》,心中仍余着散发出的书香,仿佛置身于一个美的世界之中。
《美的历程》是作者柏林斯堡的一本哲学作品,通过对美学的研究,追溯了美的历程的起源与发展,从而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什么是美。
作者在书中对美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他认为美是一种超越感官的东西,是一种灵性的享受。
美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风景与事物之中,也存在于人类创造的艺术作品中。
作者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分析,揭示了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我更加意识到美的广阔与深刻。
阅读《美的历程》不仅让我对美的定义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还让我重新思考了我对美的态度。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对美的定义越来越狭隘,只关注外表和物质享受,忽略了内涵和精神层面的美。
而《美的历程》则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提醒我们要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去发现和欣赏世界中的美。
此外,《美的历程》还对美的价值进行了思考。
作者认为,美不仅是一种感官的享受,更是一种道德的追求。
美的存在可以提高人们的品味和修养,使人们更加善良和贤明。
美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还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总的来说,《美的历程》是一本启迪思想,提高审美能力的好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从中获得了关于美的新视野,对美的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
《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二)《美的历程》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书籍,其内容涵盖了人类美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美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美的多样性和深远影响。
首先,美的历程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认识到美学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
从古代希腊到现代,美学的概念和理论不断演进,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美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还包括自然景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这让我意识到,美学是一个包容性和多元化的学科,它贯穿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美的历程》读后感(通用16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的历程》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的历程》读后感篇1终于把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看完了,从上美学课以来,一直对美学这门学科懵懵懂懂,也不知道美学具体定义是什么,“美学是研究形象的人文社会科学”这是我对美学的初步理解,不知道是否把美学的定义理解的很透彻。
在美学课堂上一直听的迷迷糊糊,美学老师推荐了几本美学书,我选择了其中的《美的历程》来认真的读,希望能够加深对美学的认识。
看完这本书我领悟到很多,作者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做了概括描述。
虽然我并未完全读透《美的历程》,但只是丰富了很多,同时弥补了很多以前一知半解甚至遗忘了的文学知识。
《美的历程》的覆盖面很广,从远古图腾讲起一直到明清时期的美学。
《美的历程》讲述了从古至今的美学。
全书一共分为十个章节,下面我把目录罗列一下,第一章龙飞凤舞,第二章青铜饕餮,第三章先秦理性精神,第四章楚汉浪漫主义,第五章魏晋风度,第六章佛陀世容,第七章盛唐之音,第八章韵外之至,第九章宋元山水意境,第十章明清文艺思潮。
从远古时期的早期美学一直到明清时期的美学,全书概括性的讲述了中华几千年的美学史。
第一章主要讲述了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和原始歌舞艺术。
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主要是对自然图腾的崇拜,华夏族对自然鸟兽虫鱼的崇拜上升到一中信仰。
第二章是青铜时期的铜器文化在到后来讲到汉子的起源,汉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并一直应用到现代。
而汉字也有着自己的美学价值,这就是书法。
自产生汉字起便有了汉字的书法艺术。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线条艺术,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并且上升到美学的价值。
第三章主要讲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
包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乐精神和中国诗歌的“赋比兴”。
儒家的“仁”的思想,法家的“依法治国”,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道家的“清静无为”,等这些百家争鸣的思想演绎了先秦时期的礼乐精神。
《美的历程》读后感摘抄
《美的历程》读后感摘抄《美的历程》是一本由李泽厚著作,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6.00,页数:2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的历程》精选点评:●学术思想值得尊敬,但是广度厚度都没法没有让人感到惊奇●读完夜已深,当浮一大白。
叹世迁人归去,唯其神韵犹存。
●买了好多年,以前随手翻翻,不久前才认真通读完了。
发现有的观点、表述方式明显已经过时或者过于简化,但是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让的颇为感动。
●用幽艳的文字讲述华夏美学的博大精神,关于李杜二人的比较堪称经久不衰●刚开始看有点不习惯,可能我对历史实在是没兴趣的关系吧,硬着头皮看。
●美的回归与美的魅力。
●把数千年的中国艺术美梳理了一遍。
●这本书不得不赞!!!读了很多遍,都觉得可多次重复琢磨之。
李泽厚从宏观观景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自然主义描述和美学把握。
●书中一百多个观点我不敢苟同(主要是谁因谁果的结构性问题),然而整体内容可谓耐读●我是看插图的...《美的历程》读后感(一):美的历史刚刚看完这本书。
我想,要是中学历史用这样历史的教材,也许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投入历史研究,不会挚爱更加热爱我们的历史文化。
一本充满了思辨的书,但是作者对少数民族政权有的偏见。
《美的历程》读后感(二):除了唯物主义世界观,其余部分堪称经典除了受到侵染意识形态的主观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这一缺点之外,此书能算是中国古代艺术艺术的入门书。
从青铜器,到雕塑,到诗歌,书法,建筑,绘画,园林,瓷器,这是对包罗万象的中华文化精粹的一次集体打包。
李泽厚去了美国,现在又回来了。
敢言的赵士林教授是他的博士生。
《美的历程》读后感(三):这本书第二国际版更好天津社科院这个国际版的《美的历程》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书法它把李泽厚昌明隽永的文字与古文物书画图片结合起来,给人以全面的知晓,从前看得一头雾水也从不会费神去观察的铜鼎汉砖书法字画之类突然间就有了意义,不再是再上的艺术抑或粗鄙落后的古物。
读《美的历程》有感10篇
读《美的历程》有感读《美的历程》有感10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美的历程》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美的历程》有感1乍一看这本书真是透着一股神秘劲,美怎么会有历程的呢?难道以前美的东西现在又不美了?于是我选择了它。
想看看这位学者如何为我解疑。
这本书采用了时间顺序,从远古时期到宋元明清,将每一段时期的艺术特色结合社会背景,介绍了五花八门的东西,图腾、青铜器纹饰、诗词、小说戏曲,实在是叹为观止。
在此之前,我是不知道还可以这样说美的,如此抽象的字却被描述的这样具体真是从心底里敬佩李泽厚这位学者。
美到底是什么?从此书中看,浪漫主义是美,理性精神是美,山水意境亦是美,它是感性的,也是深刻的。
作为一个理科生,对历史了解十分有限,但也不认为此书晦涩难懂。
每一个字中都蕴含着历史文化,细细斟酌,又与之前理解的不太相同了,这便是语言的美吧。
在这张大画卷中,我仿佛看到了伟大的祖先们对美的积极追求,在社会背景这个大熔炉中,人们在适应它,承受它,却从停止过对美的探索。
第一次明白美竟然可以如此源远流长,此书中描写的都是深刻意义上的“美”,他们是鲜活的,它们身上有着历史的烙印,且大多是深不可测的,真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读后感·这与我先前理解的美大有不同。
在我看来繁花似锦是美,一枝独秀亦是美,不过是理解的层次不同罢了。
作者笔下的美是艺术的美,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这些自然也是美,既是艺术的美,更是中国历史的美,艺术精神的美。
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趣,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则是世俗人情。
那么这本书又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呢?原来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社会产生的“美学热”,它是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物,人们从长期压抑中解放出来,人们迫切希望有这样一本书出现,所以它便应势而生了。
美的历程读后感(通用29篇)
美的历程〔通用29篇〕美的历程〔通用29篇〕美的历程篇1今天,我刚在网上看了一本这样的书,名字叫《美的历程》。
书的题目就让人很想知道下面的内容是什么,很吸引人。
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
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那么,从哪里起头呢?书的一开头就用:美是关乎心灵的事情,不可复制,几近于偶然雪上留痕,一线佛里梵音。
所以记录美的历程,实在是吃力不讨好,承载它的除了美自身,更在于后来者审视的心灵敏锐度。
这样一段话为开头,同时也让我看到美的心灵是会怎样面对生活。
前不久,我通读了李泽厚先生的著作《美的历程》。
美学和哲学是我今年颇感兴趣的两门学科,虽然这与我的专业学科没有太大的必然联络,但它们却深深吸引着我。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开展。
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详细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络起来,点面结合,提醒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开展作出了概括的分析^p 与说明。
于是,相应的表达在石窟艺术上,如割肉喂鸽、捐躯饲虎等悲惨的佛经故事成为壁画的主要题材,这无疑是悲惨现实的艺术写照;另外石窟佛身雕塑的造型特征却是宁静、高超、飘逸的,正是这与人世间的强烈反差,使得人们把绝望中的希望、美妙的理想都寄托在它身上。
此时的北魏雕塑,形成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美的顶峰。
初始,卢照邻骆宾王使诗歌由宫廷走向生活,刘希夷张假设虚又使之变而为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王勃等初唐四杰继而把《春江花月夜》式的少年空灵的感伤,化而为壮志满怀求建功立业的详细歌唱;终于,陈子昂喊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盛唐之音自此而始。
此后,边塞诗、田园诗各擅胜场,前者豪迈英勇,一往无前,后者优美宁静,明朗安康。
而李白,更以其狂放恣肆的气魄,天纵神授的奇才,奏出了盛唐艺术的最强音。
美的历程读书心得体会(通用26篇)
美的历程读书心得体会(通用26篇)美的历程读书篇1《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
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
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着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点面结合,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性的分析与说明。
作者认为,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决定它们的归根到底仍然是现实生活,故而考察一个时代的文艺,必先考察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况。
本书的每一章都大致遵循着这一思想构架而展开。
如第七章《盛唐之音》。
提起唐代的艺术,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最先想到唐诗。
唐诗正是盛唐艺术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诗歌艺术的顶峰。
那么,它何以出现在这一时代呢?作者的分析给出了答案。
唐代是中国古代最为辉煌的时代,帝国初始,在政治、财政、军事上都非常强盛,对外开疆拓土,军威四震,国内则是相对的安定和统一。
一方面,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另一方面,中外贸易交通发达,同样也带来了异域的文化。
这是空前的古今中外的大交流大融合。
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收,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打破框框,突破传统,这就是当时的社会氛围和思想基础。
在政治上,官阶爵禄日益代替阀阅身份,成为唐代社会视为荣誉所在。
先前的门阀士族被压制,世俗地主阶级的势力在上升与扩大,科举制度的确立,使得知识分子可由考试而做官,参与和掌握各级政权,打破了先前门阀世胄的垄断,一条充满希望前景的新道路在向他们开放。
等待着他们去开拓。
个人、民族、阶级、国家都处于欣欣向荣的上升阶段。
就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孕育出了盛唐艺术,孕育出了唐诗。
它蕴含着对有血有肉的人们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渗透着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即使是享乐、颓丧、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
《美的历程》读后感12篇
《美的历程》读后感12篇《美的历程》读后感1第一次接触到《美的历程》这本着作应该追溯到大一下半学期的自然设计课上。
由许多民间艺术的片段中逐步引申到华夏5千年的艺术的承接和脉络,让人不觉感叹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本书比较宏观简略的介绍了从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时代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社会中艺术的演变和意义。
虽然宏观简略,但又不乏精辟和独到。
从我最概况的意识中我仅把这一脉络初步分为三分,分别为图腾,精神和诗词文赋。
从这三个大的抽象事物中细分为本书中原有的具象事物,即为远古时期的图腾。
形式歌舞,青铜,先秦对的理性精神,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荣,盛唐之音,唐文化,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这些。
本书作者李泽厚就以这个脉络介绍了艺术之美。
曾经,对于民间艺术中的剪纸很感兴趣,从剪纸的内容来看,有许多以蛇,鸡,鱼等动物为载体,这种形式艺术尽然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交叉重叠了各种阶段的原始社会中,激烈战争和安定平和交错不断,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和其他符号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
根据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状态,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扩大在生产,繁衍子嗣的期望似乎就寄予在这些有很强的繁殖力的动物身上。
虽然仅是一些根据的猜测。
对于青铜器上的纹饰,我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去了解。
随着阶级的产生和等级制度的确立,青铜纹饰也随之变化。
从原始的质朴天真到随后的为了统治维护地位的权利的凌厉,这些转变和衍化都是付诸与地位权利和力量。
以凶猛的怪兽或动物为代表,象征着神秘,恐怖,突出恐惧,残酷,凶残,这是和当时混乱暴力的战争时代有关,在这些怪异形象为象征符号,指向了某种似乎超出了时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
他们的美并不在于装饰风味,更注重的是内在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性,配上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成功的反映了那个时代所要倾诉的精神。
整本书其实一直都是用历史的文明与实践相结合来叙述艺术的历程,试求社会对文艺的影响的规律,寻求社会根源。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1、《美的历程》读后感在本书中,以细密的考察论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在各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变,并在充足的'个例分析之下以凝练的语言指出了各个重要对代的艺术精神,“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则是世俗人情”。
但却没有把各朝代的界限分明地划分出来,反而让人感觉本书有故意化解朝代之间的隔膜的迹象。
读者在历史教科书上面读到的一直都是清晰的朝代界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在很长一段时间让普通读者曾经认为唐诗就是唐代才出现辉煌的,却不知道诗歌从内容的广度到形式的完美都经历了前代的积累;误以为宋词是不可逾越的高峰,却不知道唐朝也有不一样的“唐词”风格,清代的词却是在内容形式上臻于完美了。
的这种做法使得每个时代不同的艺术特征之间的衔接十分自然,而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到两个相邻或间隔的时代之间的历史联系。
正如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所说,“延绵不断”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放之于中国美学史的发展里自然是合理的。
李泽厚先生正是自觉地注意到了这一特点,才使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感觉到中国古代“美的历程”并不像西方艺术发展一样断断续续,而是浑然一体的。
我们从此可看出李泽厚先生在连贯性、简洁性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2、《美的历程》读后感我有幸读到这本书,并得以在炎炎夏日静下心来,以美之名游走在历史的罅隙间,流连忘返。
我从书中有了中式美学的初印象:拙而朴,简而精,韧且润。
早期的陶土容器,青铜礼器,发挥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展现最原始朴素的信仰。
诗三百是简单上口的字句,精要展示了当时的生活图景与追求。
隋唐的佛像,以刀刻入山石中,却展示出流畅的线条,塑造出慈悲温润的眉目……一路走走停停,站在当下多元化的文化洪流时代,回望过去涓涓细流汇聚成海,终于觉得自己隐隐抓住了中式文化的脉络与底蕴。
2023年美的历程读后感(精选12篇)
2023年美的历程读后感(精选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2023年美的历程读后感(精选12篇)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美的历程读后感(精选29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的历程读后感(精选29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的历程读后感篇1书中对于青铜饕餮的美的欣赏印象深刻。
饕餮之所以美,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风味,而在于这些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了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需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
因此李泽厚说,这些饕餮尽管极力夸张狰狞可怖,但其中仍然存留着某种稚气甚至妩媚的东西,有一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
至于后世的狞厉作品之所以缺乏美感,是因为青铜时期所有人都非常信奉巫师的话――包括国王和巫师自己,所以他们所创造的饕餮,饱含作者的思想情感;而后期那些造型,作者里许多人也许本身就是无神论者或怀疑论者,他们的作品即使非常夸张、恐惧,也缺少了因真情而带来的美。
创造和欣赏美都是需要真情实感的参与。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审美艺术的创造就同文学一样,“一代也有一代之审美”,读者应该抱着一种真诚了解和同情的态度去欣赏各种不一样的美,不应该以当代的标准去苛求前人,每一个时代独特的美都能够被了解被欣赏,这才是时代文明进步和艺术精神的体现。
阅读美学经典著作,需要读者自身有一定的文学素养积累,对美学相关基本概念要有清晰的认识,对中国古代的文学、雕塑、音乐、建筑、生活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最好是之前对其它的美学大家的观点也有宏观的把握,不然就无法领略本书的精妙独特所在,在比较、融汇、思考之中不仅欣赏到作者的观点,也锻炼了自己的审美死亡能力。
阅读《美的历程》,读者往往会有一番惊喜的收获,就像在别人的引导下解答了自己一直忽略或疑惑的问题。
细细回味《美的历程》,确实如书名所说,阅读的过程你自己的看法会不自觉被它所引领,作者在书中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和美学作了宏观把握,为读者梳理中国古代“美”的发展脉络,我们按照作者的思路进行了一场中国古代的“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美的历程读后感(通用28篇)美的历程读后感篇1李泽厚先生关于美学和文艺学的著作,先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熟稔和独到的分析,美的历程是一部中国美学文化的梳理和回顾,就像先生说的,只要相信事情是有因果的,历史地具体地去研究探索便可以发现,文艺的存在及发展仍有其内在逻辑。
作为美学著作却拥有非凡的文字的美,李泽厚果然是大家。
从龙飞凤舞到青铜饕餮,先秦楚汉魏晋南北朝,盛唐宋元明清,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民族的文化演变,有始终不变的内涵传承不息,而随着社会的变革新的阶级,生活方式以及个人的个性化的独创的汇聚让这条文化渊源成为汪洋肆意的文化海洋。
这是一个民族最引以为豪的`。
感谢先生为我们梳理了整个脉略,美的历程,也是国人美的意识和人的意识觉醒的颂歌。
美的历程读后感篇2美的历程,是一部中国文化史,是一部中国美学史,是一部中国哲学史,是一部中国文学史。
任何时期关于美的呈现,都是在当时经济,文化,政治等社会条件制约下,社会主流思想抑或被压抑情感的艺术再现。
它们通常是由人民大众和社会精英创作而成,在人类社会早期,劳动人民起着较为决定性的作用。
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步,人民的心智水平普遍提高,社会分工也日趋精细化,艺术逐渐成为某些职业相关的.活动,也就逐渐与日常生活分化开来。
而在任何时期,社会精英相对掌握着整个社会结构的话语权,他们的思想,对美的认知也就比较具有代表性。
美的历程就是这样一本书,作者通过人对类历史上各个时期社会文化生活及整个时期社会状态的反映,映射出不断发展与变化的美。
美的历程读后感篇3青铜的巅峰时期是从殷商后期至周成康昭穆之世(参照郭沫若对殷周青铜器的四个分期),这一时期的青铜饕餮呈现出狞厉神秘的崇高美,是奴隶制时代精神和艺术符号的象征,到春秋时,随着殷周以来远古巫术宗教观念传统的`褪去,青铜的造型和纹饰日益生活化,同一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也进入了中国第一个理性主义时期。
殷商时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甲骨文的出现,源自于甲骨文的汉字是符号,亦是绘画,绘画这一特征留给了书法艺术家极大的想象空间,通过塑造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甄选《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三例
甄选《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三例《美的历程》,在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单从书名来看,我并不知道作者要写的是何物的美,其美之处又在哪里,历程又指什么。
所以,我首先要从题目开始。
“美”在本书中指的是中国古典文艺的美;“历程”则是指从原始社会到明清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
由此,本书的内容也就凸显出来了。
即诠释各历史时期的古典文艺的独特之美以及美的发展历程。
本书有三处可圈可点。
第一:内容本书按照历史发展来写美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古典文艺的美学风格不断变化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亦在不断变化。
不同朝代的同一种艺术给人以截然不同的美。
以魏、唐、宋的雕塑为例,魏以理想胜,宋以现实胜,唐以二者结合胜。
即使同一朝代,其美学风格也迥然不同。
以唐的书法为例,初唐的书法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蝉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而盛唐则流行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
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却在同一朝代中诞生并发光发亮。
第二:结构本书的结构十分紧凑。
上一章节的内容在下一章节也会出现,甚至有的章节内容贯穿于整本书,如本书中提到的“有意味的形式”。
正是这种前后贯穿,前后紧密联系,你会惊奇地发现两个不同领域的古典文艺竟有异曲同工之妙,有相似的美学风格,从而感受到中国古典文艺是一个整体,各领域冥冥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三:写法关于写法,我要提及其写作特色和语言特色。
写作特色表现在整本书举了相当多的例子,例子虽多,然都是典型之例。
在这些例子中有耳熟能详的人物,也有闻所未闻的人物。
对于耳熟能详的人物,也许你会看到他的另一面。
如苏轼,你在品味其豪气冲天的诗句时,可曾想到他脆弱的一面。
而对于闻所未闻的人物,你也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下。
另一个特色就是比较,本书多处地方有比较。
有同一朝代的比较,不同朝代的比较,不同领域的比较。
能让你对中国古典文艺之美有个整体感受。
语言特色表现在书中大量的诗、词、古文以及作者似诗一般的语言,也许你无法完全看懂,但亦能从中感受到古人作品中的古典之美,世上独一无二的古典之美。
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3篇)
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3篇)美的历程读后感1高中时读李泽厚《美的历程》,看到作者在青铜礼器一节引用了一句话:“有虔秉钺,如火烈烈”,语出《诗经·商颂》,描绘战士出征的杀伐雄心。
大概是觉得这种状态有如高三,笔者便把这句话写下贴在桌上,半是激励半是调侃。
本以为久远的词句太过晦涩难宣,却未料穿越千年,见字如面。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正因如此,有虔秉钺,如火烈烈,是见者心火烈烈。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由克乃夫·贝尔提出,此观点否定再现,强调纯形式的审美性质。
从人首蛇身图案中,便能得到美的意味。
蛇身贴服地面,微微弯曲,粗陋原始,唯有人首预示着它将作为中国西部、北部、南部许多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一个主要的图腾旗帜而高举飘扬。
离开了绘就人首蛇身的线条,便无意义与美;离开了图腾的意义,人首蛇身图案也不成其为美。
图腾稚拙,青铜狞厉。
情感被火焰燃烧熔化,浇筑成巨大的青铜符号,渺小苍生被宛若幽冥的原始宗教情感驱策,跪伏于狞美的礼器之前。
今人唯有在想到这一层意义时,方懂得了青铜的冷与重。
而后形而下之器,发展演变为形而上之道。
青铜留存千年,原始宗教情感却逐渐淡去,情感、观念、仪式这宗教三要素,由孔子引导和消溶在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中。
荀子又将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人生态度发展为《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另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时代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另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无论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铿锵铁誓,还是“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的缥缈清谈,都将深意蕴于文字间,寄于文字外。
后来者如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忠君爱国式伦理政治观点、韩愈“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的半哲理的儒家信念、颜真卿“忠义之节,明若日月而坚若金石”的卓越人格,无不昭示美学规范中兼有内容与形式两方面。
溯源到上古,延伸至今朝,以“美是有意味的形式”为筏,摆渡过时间的大风大浪,笔者潦草地见证了一场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读后感【优秀4篇】
美的历程读后感【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美的历程读后感【优秀4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2023年《美的历程》读后感12篇
2023年《美的历程》读后感12篇《美的历程》读后感1终于把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看完了,从上美学课以来,一直对美学这门学科懵懵懂懂,也不知道美学具体定义是什么,“美学是研究形象的人文社会科学”这是我对美学的初步理解,不知道是否把美学的定义理解的很透彻。
在美学课堂上一直听的迷迷糊糊,美学老师推荐了几本美学书,我选择了其中的《美的历程》来认真的读,希望能够加深对美学的认识。
看完这本书我领悟到很多,作者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做了概括描述。
虽然我并未完全读透《美的历程》,但只是丰富了很多,同时弥补了很多以前一知半解甚至遗忘了的文学知识。
《美的历程》的覆盖面很广,从远古图腾讲起一直到明清时期的美学。
《美的历程》讲述了从古至今的美学。
全书一共分为十个章节,下面我把目录罗列一下,第一章龙飞凤舞,第二章青铜饕餮,第三章先秦理性精神,第四章楚汉浪漫主义,第五章魏晋风度,第六章佛陀世容,第七章盛唐之音,第八章韵外之至,第九章宋元山水意境,第十章明清文艺思潮。
从远古时期的早期美学一直到明清时期的美学,全书概括性的讲述了中华几千年的美学史。
第一章主要讲述了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和原始歌舞艺术。
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主要是对自然图腾的崇拜,华夏族对自然鸟兽虫鱼的崇拜上升到一中信仰。
第二章是青铜时期的铜器文化在到后来讲到汉子的起源,汉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并一直应用到现代。
而汉字也有着自己的美学价值,这就是书法。
自产生汉字起便有了汉字的书法艺术。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线条艺术,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并且上升到美学的价值。
第三章主要讲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
包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乐精神和中国诗歌的“赋比兴”。
儒家的“仁”的思想,法家的“依法治国”,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道家的“清静无为”,等这些百家争鸣的思想演绎了先秦时期的礼乐精神。
而《诗经》这部伟大的著作更是把中国的“赋比兴”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四章讲的是楚汉文化。
屈原的《离骚》是楚文化的代表,汉赋,壁画是汉代的代表。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美的历程读后感(精选27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美的历程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的历程读后感篇1本学期,我拜读了李泽厚先生的作品《美的历程》,书中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出来,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性描述和美学把握。
带领读者对古典文艺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巡礼。
《美的历程》全书共十个章节,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的积淀过程,到青铜器饕餮纹狞厉的美,到先秦的儒道互补、建筑艺术,到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汉代的气势与古拙美,再到“人的觉醒”、“文的自觉”的魏晋南北朝,还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雕塑艺术,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
书中李泽厚先生带领我们领略了中国书法“线的艺术”美,细细品味唐诗的丰神情韵少年才气和宋词的筋骨思理、思虑深沉,聆听李白那飘逸而瑰丽的浪漫文学交响诗,深度解析杜诗颜字韩文中的“破旧”与“立新”,体味宋代艺术追求上的空灵、含蓄、平淡与自然之美……同时,让读者认识到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与韵律。
强调的更多是对立面之间的渗透与协调,而非对立面的排斥与冲突。
书中多次提到的“有意味的形式”让我印象深刻。
“有意味的形式”是贝尔提出的,他认为视觉艺术的根本在于他们都是“有意味的形式”,坚持从“美在客观”来解释美。
在远古陶器纹饰中由写实到符号化成为抽象几何纹样,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对于线条艺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常常是静止、程式化的,而失去生命感。
“有意味的形式”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的美。
而中国书法艺术则是后者。
李泽厚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阐释,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书法“线的艺术”的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的历程》读后感——关于本书的四点思考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似乎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中国美学史。
和叶朗先生的《中国美学史大纲》相比,我觉得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更是一种自我理解的心灵书写;而《中国美学史大纲》则更多的是倾向于在一种意识形态的规语境严谨客观的介绍。
所以读《美的历程》,对于我这样的初学来说,更能激发兴趣和阅读冲动。
读完《美的历程》,我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或变幻或相承的美学涵。
“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流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志,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
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历程”;“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容、真与善、和规律性与和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那么尽管如此匆忙的历史巡礼,如此粗糙的随笔札记,对于领会和把握这个局大而重要的成果,该不只是一件闲情逸致或毫无意义的事情吧?”如泽厚先生在这本书的开篇和结语所所的两段话一样,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的确有一种“匆匆巡礼”的感觉,他把自己对中国远古到明清的美学认识以最为代表性的事件、最直接的风格和手法向我们呈现出来。
但是这种“匆匆巡礼”虽匆匆但不零乱;虽巡礼但不空洞。
于我而言,泽厚先生的这部美学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我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在其启发和指引下进入美学的探究和学习。
搭乘泽厚先生的沉重列车,从苍茫神秘的远古驶来,一路的站牌是那样的斑驳而绚丽。
每一个站牌地下都工工整整地刻着两个字:“思考”。
在这列火车超时空的行驶中,我在远古时代和楚国停留的时间最长,有时候还意犹未尽,让这辆列车倒着开,反反复复。
因为在这两部分的论述和思考中,一方面,泽厚先生在他的角度上引导我进行自我思考,但在另一方面,我对其在关于楚汉浪漫主义的论述中的合理性在自我理解的角度上产生怀疑。
一、作为图腾与作为艺术在“远古图腾”中,泽厚先生说到:“对使用工具的和规律性的形体感受和在所谓‘装饰品’上的自觉加工,两者不但有着漫长的时间距离(数十万年),而且在性质上也是根本不同的”,“尽管两者似乎都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但前者是将人作为超生物存在的社会生活外化和凝练在物质生产工具上,是真正的物化活动;后者则是将人的观念和幻想外化和凝练在这些所谓的‘装饰品’的物质对象上,它们只是物态化的活动。
前者是现实的‘人的对象化’和‘自然的人化’,后者是想象中的这种‘人化’和‘对象化’”。
这段精辟的论述将远古图腾文化的形成的必然和自然趋势表达得清晰易见。
根据泽厚先生的有关论述,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这种远古图腾究竟是不是审美创造?在这种远古图腾的形成原因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远古图腾是原始人类“物化活动”和“物态化活动”的结合生成,那么从“物化活动”层面,这本不可看作是一种审美活动和创造,但是回归到“物态化”层面将其称作审美活动却又十分合理了。
图腾的最初产生不可能是一种自觉地审美创造,它是在一种特定历史环境下人类所特定持有的某种观念的外化,一种图腾的色彩和形状必然包含着原始人类某种在偶然情景之中所广为接受的含义。
从而在这种含义的延伸深化之下,一种色彩或形状就在远古人民的思想意识形态中保存下来,并在特殊的情境下(比如饥饿之时很容易地捕获了大量野兽,首领毫无征兆的突然死亡等等)激发在他们心中的那种深刻的意识观念,并不自觉地将这种意识观念赋予某种神奇的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原始的巫术就应运而生了。
这只是我自己理解的结果,不知道是否符合泽厚先生的意思。
我想象地举一个事例(在我来看来,我们几乎没法举出绝对真实的事例来说明这一状况,因为依照我以上的理解,这种图腾形成到意识观念的形成的前提,是基于我们现在根本无法把握的偶然性和原始人口类思想的主观性之上的),比如在原始人类某一天正常的生活中,突然电闪雷鸣,引发大火,引得从林中的动物全都逃跑,而这些野兽又恰好逃到他们所生活的地方,使得他们不费一丝气力就捕获很多野兽作为粮食。
那么也许他们就会把这看作是一种神秘力量的恩赐,并在恐惧与感激中接受这种恩赐,并把他们所看到的诸如闪电、大火的形状和色彩视为这种巨大神秘力量的象征,于是在他们的图腾中便出现了诸如闪电和火焰的形状,并涂上他们眼中闪电、火焰的颜色,作为图腾和巫术的仪式符号膜拜。
渐渐地,这种颜色、形状化作一种观念植入他们的心中,并外化为将其作为自身的保护神。
除了固定的图腾之外,他们可能会把兽骨、石木等物体雕成那样的形状佩戴以求赐福,久而久之,这种形状和色彩就会被普遍接受和喜爱,慢慢地添入人为的加工,形成最初的所谓的“装饰品”,那么这个时候,在图腾崇拜的前提下,对于这样的反复制造和喜爱便在一定程度上衍化成一种审美意识了。
而后,泽厚先生论述的原始歌舞,我觉得也是一样的形成过程和审美阶段。
二、“神秘浪漫主义”与“现实浪漫主义”从远古的图腾意识到夏商的青铜艺术,其在的形成过程都与之关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中国古代社会最大的激剧和变革时期”的先,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集权导致的思想活跃的特殊历史环境里,先艺术在儒道互补的大线索指引下渐趋理性。
在这样一个历史大潮中,由于发展相对滞后以及到汉朝的人类的大举胜利形成了不同现实环境所导致的浪漫主义,在“楚汉浪漫主义”的论述中,泽厚先生论述的相对简单一些,我觉得,泽厚先生在探讨楚汉浪漫主义形成的在原因时,并不是十分具体。
在这一部分的论述中,我感觉到泽厚先生在艺术审美层面将其并列论述,当然有其合理性,如对“琳琅满目的世界”和风格“气势与古拙”的概括。
但是,我看这一部分的三个标题:屈骚传统、琳琅满目的世界、气势与古拙中感到,所谓的楚汉浪漫主义,在后两个标题,似乎只是在论述汉代的浪漫风格以及审美意境。
看过后感觉将楚和汉相联系起来的这一部分的,只是在一般意义上大处相同的“浪漫主义”风格,而并没在在的精神探究来阐发这两种浪漫主义的实质性不同。
我认为在论述浪漫主义这样一个命题时,楚汉并不能并列论述。
当然,单就阐述这一审美风格的角度我没有异议。
我觉得所谓的浪漫主,在楚汉时期实质上是不同的,首先,以屈原为代表的屈骚传统形成,在社会层面是生产力相对地低下的结果;但在以汉赋、画像石、壁画等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却是生产力相对发达的结果。
由于南中国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政治存在,使得其“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绚烂鲜丽的远古传统”,“保留着远古传统的南方神话——巫术的文化体系”。
所以就屈原作品,单从审美角度,撇开所谓的政治抱负和苦恼来看,“美人香草,百亩芝田,芰荷芙蓉,芳泽衣裳,望舒飞廉,巫咸夕降,流沙毒水,八龙婉婉……”如此等等无不是在这种基础上保留而来的浪漫手法;汉代由于其政治体制的强大,生产力的发达,使得人们将更多的关注视角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你看那长袖善舞的俑,你看哪奔驰的马,你看那说书的人,你看那刺王的图景,你看那车马战斗的情节,你看那卜秋千壁画中的人物动物的行进行列……”,可见汉代的浪漫主义更是根植于由对自我的信任和战胜自然的雄心引发出来的一种“现实浪漫”情节,是一种带有“古拙”的浪漫。
而正是这种“古拙”使得汉代的艺术的运动感、速度感、韵律感变现突出,在这种由于“古拙”而导致的“自由”中弥漫着浪漫主义情调。
所以从这样一个层面就可以探讨出楚汉浪漫主义的另一个差异的地方即审美涵上的不同,楚的浪漫主义更多的根植于脱离现实的神话思想和神秘主义,我将其称之为“神秘的浪漫主义”;而汉代的浪漫主义则更多的根植于人类思想征服心态和对生活的真切感受的基础上,我将其称之为“现实的浪漫主义”。
虽然泽厚先生在论述汉代艺术所体现的浪漫情调与远古图腾的区别,但是并没有清晰阐述不同社会现实环境和思想意识形态下所导致的不同的浪漫主义的区别。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角度上,对浪漫主义的阐述,可以将远古图腾歌舞和楚域屈骚传统,将汉代画像石、壁画、汉赋艺术和盛唐诗歌、明清的浪漫洪流加以比较来探寻浪漫风格产生的两种不同的在线索和精神实质。
如在《美的历程》中泽厚先生在“佛陀世容”部分中以“悲惨世界”、“虚幻颂歌”、“走向世俗”对晋,初、盛唐,晚唐、宋以及延伸至明的宗教文化的论述。
三、艺术与诗人之死在对“佛陀世容”的三个部分的探讨中,泽厚先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以历史眼光观察艺术现象的视角。
在这一部分的阅读中,泽厚先生也引发了我对艺术家自杀命运的思考,我固执地认为这也应该是美学研究的一部分。
为什么会由此联想到这样的问题上来,主要是因为在泽厚先生在对艺术的探讨中,将三个时代人们对于的不同认识而导致的不同总文化中,我觉得在历史进程中,我们无法摆脱文化的影响,虽然进入现代社会甚至是所谓的“后工业化时代”,被解构,但是我认为,这是根本无法可以解构和回避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扎根太深的文化意识,不管你是否承认,即使你觉得自己已经摆脱了宗教,但是意识早已在意识形态层面转化为对生存信念的探寻这一永远困扰艺术家的问题。
从另一种角度关照世界,颠覆传统的现代主义以及解构一切的后现代主义同样也在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但是人生意义的价值问题一直以来是一个及其复杂而困惑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上,不管是西方古希腊传统和犹太—基督教精神,还是中国道家思想,都得出来一个命题,这就是现世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可言。
正是这种无法摆脱的思想导致了中外历史很多艺术家(特别是诗人)的自杀。
中国的超脱主义和西方的救赎主义在这个层面上似乎解决了人类的生存困境问题,但是正如小枫在《拯救于逍遥》中所说,“超脱主义并不倡导自杀,但所有的超脱主义、厌世主义在逻辑上都无法避免肯定自杀”。
既然现实本无意义可言,但是对意义的执著追寻又让这些艺术家们无法陷入了这样同一个悖论中,向世界索求意义、赋予世界以意义成为了诗人的使命所在,但是在思考生存状态的焦灼思考中,又因为无情的现实和常人的无法理解让诗人继而陷入了一种虚无主义的信念缺失状态。
既然生存的信念不复存在,自杀就是一个合情合理的方式。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写道:“……因为人类存在的秘密并不在于仅仅单纯地活着,而在于为什么活着。
当对自己为什么活着缺乏坚定的信念时,人是不愿活着的,宁可自杀,也不愿留在世上,尽管他的四周都是面包”。
屈原、叶赛宁、茨威格、马克•吐温、托勒、普拉斯、马耶科夫斯基、法捷耶夫、顾城、海子……继续罗列我们会发现一串惊人的。
小枫说:“诗人自杀不是日常事件,而是信仰危机事件。
”那么我想这一连串自杀艺术家的是否也可以在另外一个角度构成一段痛苦的“美的历程”?四、艺术大师与审美个体在《美的历程》“宋元山水意境”部分中,泽厚先生探讨了五代和北宋的“无我之境”和元代到明清的“有我之境”。
所谓“无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甚至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也并不自觉认识到”;而“突出强调笔墨”的“有我之境”侧重于“如何通过或借助某些自然景物、形象以笔墨趣味来传达艺术家主观的心绪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