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意见-鲁政办发[2006]91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意见正文:----------------------------------------------------------------------------------------------------------------------------------------------------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意见(鲁政办发〔2006〕91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鲁发〔2006〕1号)精神,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进一步加快全省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意义沼气等可再生能源作为清洁能源,是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对改善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与节约并举”的农村能源建设方针,大力发展以农村沼气为重点的可再生能源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我省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还存在发展不平衡、投入少、服务体系不完善、产业化运作水平低等问题。
各级、各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意义,切实抓紧、抓好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建设。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目录一、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 2(一)发展现状 2(二)发展趋势 2(三)发展经验 2二、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2(一)资源潜力 2(二)发展现状 2(三)存在问题 2三、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意义 2四、指导思想和原则 2(一)指导思想 2(二)基本原则 2五、发展目的 2(一)总体目的 2(二)具体发展目的 2六、重点发展领域 2(一)水电 2(二)生物质能 2(三)风电 2(四)太阳能 2(五)其它可再生能源 2(六)农村可再生能源运用 2七、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2(一)投资估算 2(二)环境和社会影响 2(三)效益分析 2八、规划实行保障措施 2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工业革命以来, 世界能源消费剧增,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消耗迅速,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 人类社会的可连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目前, 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 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很低。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能源需求将连续增长。
增长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连续发展, 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可再生能源涉及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资源潜力大, 环境污染低, 可永续运用, 是有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能源。
上世纪70年代以来, 可连续发展思想逐步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可再生能源开发运用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 许多国家将开发运用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出了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的, 制定了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和政策, 可再生能源得到迅速发展。
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 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还很低, 技术进步缓慢, 产业基础薄弱, 不能适应可连续发展的需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鲁政办发[2011]55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正文:----------------------------------------------------------------------------------------------------------------------------------------------------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鲁政办发〔2011〕55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制定实施《规划》,是巩固和扩大“十一五”节能工作成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对确保完成“十二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坚持把节能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措施,狠抓落实,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规划》落到实处,为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十月十七日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十二五”节能工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等政策法规,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节能回顾“十一五”以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围绕“十一五”期间万元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2%的目标,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16号文件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16号文件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字号】鲁政办发〔2015〕31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16号文件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5〕31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16号)精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化解产能过剩,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结合推进“山东标准”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工作目标大力实施以山东标准为核心内容的标准化战略,完善我省节能标准的研制、实施、监督工作机制,积极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节能标准的制(修)订,强化节能标准实施与监督,形成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相协调、政府标准与社会组织标准相结合、山东标准与国际标准及国家标准相衔接,具有山东特色的科学、先进、完善的节能标准体系。
发挥节能标准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政策工具作用,有效支撑国家和省节能减排制度,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到2020年,围绕健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建成指标先进、符合省情的节能标准体系,主要高耗能行业实现节能标准全覆盖,90%以上的能效、能耗限额指标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标准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
二、完善工作机制(一)建立节能标准化联合推进机制。
建立由质监、经济和信息化(节能)、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农业、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商务、环保、机关事务等部门以及科研单位、认证机构、行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组成的节能标准化联合推进机制,完善节能标准化管理工作体制。
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
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氢能是一种来源广泛㊁清洁无碳㊁灵活高效㊁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理想互联媒介,也是实现交通运输㊁工业和建筑等领域大规模深度脱碳的最佳选择.氢能逐步成为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未来能源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山东是工业和能源大省,目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㊁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面临着煤炭消费总量和环境容量的严峻挑战.加快发展氢能产业,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㊁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必然选择,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㊁促进新旧动能转换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㊁改善生态环境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本规划根据« 十三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 2030年)»«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 2028年)»等编制.规划期限为2020 2030年.本规3划是山东省今后一个时期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地方编制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的重要依据.一㊁发展环境(一)面临形势.1 国际氢能产业发展全面提速.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进行,氢能制取㊁储运和燃料电池等技术日渐成熟,氢能战略成为未来全球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㊁日本㊁韩国㊁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将氢能纳入能源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扶持力度,重点企业在氢能技术研发㊁关键材料制造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位置.氢能由示范应用逐步走向规模化推广,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2 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在全球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有望达到18%.2 国内氢能产业加速规划布局.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十三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文件均鼓励引导氢能产业发展.国内氢能制备储运㊁燃料电池系统集成㊁加氢设施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不断进步,氢能产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30年,我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到2050年,氢能将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到410%,产业链年产值约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二)基础条件.1 发展氢能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山东氢气来源广泛,氯碱㊁焦化等行业副产氢资源丰富,化石燃料制氢规模较大.据有关机构初步测算,全省年产氢气260万吨左右,居全国首位,大部分为工业副产氢,品质较好㊁价格低,具备大规模利用的成本优势.同时,山东省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一㊁风电装机规模全国第四㊁在运在建核电装机570万千瓦,具备新能源制氢的良好条件.2 发展氢能产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优势.山东省氢能产业骨干企业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联合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制备㊁系统集成及智能化控制㊁新一代高能效制储运氢与新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体系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潍柴集团牵头开展了 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商用车产业化技术与应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积极创建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东岳集团建成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能源研究院成立氢能燃料电池功能实验室,全面开展氢能与燃料电池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3 发展氢能产业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山东省氢能产业基本覆盖氢气制取㊁储运㊁燃料电池关键材料㊁燃料电池汽车及配5套产业领域,重点企业(研究机构)达50余家.潍柴集团初步具备了 基础部件-电堆-发动机-整车 的全套研发和测评能力,形成了覆盖30-120k W的系列化燃料电池发动机产品,建成了2万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厂;东岳集团的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质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为全省氢能产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发展前景.1 氢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氢能作为一种来源广泛㊁低碳环保的二次能源,可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㊁能源㊁工业等领域.既可通过燃料电池技术,应用于汽车㊁船舶㊁轨道交通等领域,有效降低长距离㊁高负荷交通对燃油燃气的依赖,推动交通终端用能清洁化;也可与电力㊁热力等能源品种实现互联互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有效弥补电能存储性差的短板,有力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还可与炼化㊁钢铁㊁冶金等行业有机融合,在更大尺度上实现产业耦合,有效减少碳排放.2 发展氢能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山东是装备制造业大省,重型柴油发动机㊁重型卡车㊁矿山机械和工程机械等装备产业均位居全国前列;潍柴集团的发动机㊁东岳集团的功能膜㊁山东重工旗下的重型卡车和工程机械㊁中通客车的公交物流等商用车㊁冰轮集团的压缩机等产品覆盖全国,占有重要市场份额.随着氢能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氢能和燃料电池在诸多领域具有6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充分发挥全省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势,加快氢能提纯利用与储运装备产业发展,既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能够为山东省和京津冀等周边地区提供较稳定的氢源保障.同时,山东省氢能产业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制约,一是研发领军人才及专业化团队紧缺,燃料电池电堆核心技术与关键材料㊁加氢站用氢气压缩机㊁高压储氢系统关键部件以及氢气加注机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关键技术仍处于攻关期,成熟度较低,关键材料主要依靠进口,成本较高,技术标准㊁检测体系发展滞后.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在审批及运营管理等环节缺乏总体设计和政策支持,建设进展缓慢,影响了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三是规划政策体系有待建立.氢能企业缺乏规划统筹,布局分散,上下游企业联系不够紧密,缺乏集群协作效应.此外,各级政府㊁企业及公众对氢能安全方面的认知尚需进一步提高.二㊁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㊁三中㊁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遵循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山东综合优势,把发展氢能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㊁促进能源结7构调整的重要引擎,大力加强技术研发,提升装备制造水平,贯通氢能产业链条,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加快示范推广应用,夯实安全环保基础,打造山东氢能品牌,创建国家氢能及燃料电池示范区,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1 统筹布局,突出重点.紧贴各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系统思维,优化总体布局,明确实施路径,从最有潜力和优势的产业重点突破,推进集聚发展,不搞遍地开花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构建区域优势明显㊁上下游协同的氢能产业体系.2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对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和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和激发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在氢能产业发展上的主导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对氢能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作用,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引导市场消费,营造良好环境.3 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明确主攻方向,以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为突破口,推动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技术研发,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㊁标准和品牌,降低氢能应用成本.加快氢能多领域多场景示范推广应用,加快加氢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氢能产业规模化㊁商业化发展.4 绿色生态,安全规范.坚持 能源生产低碳化㊁能源消8费绿色化 ,合理规划引导氢能产业发展方式㊁规模,优化氢能制备工艺,推动氢能绿色化生产.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健全涵盖氢气制取㊁储运㊁加氢基础设施㊁燃料电池及其应用全产业链的安全标准和规范体系.(三)发展目标.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山东省氢能产业从小到大㊁从弱变强的突破性发展,打造 中国氢谷 东方氢岛 两大品牌,培育壮大 鲁氢经济带 (青岛 潍坊 淄博 济南 聊城 济宁),建成集氢能创新研发㊁装备制造㊁产品应用㊁商业运营于一体的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区,成为国内领先㊁国际知名的氢能产业发展高地,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2020年到2022年,为氢能产业全面起步期.产业发展制度体系逐步完善,聚集100家以上的氢能产业相关企业,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到20000台,燃料电池整车产能达到5000辆,加快布局燃料电池轨道交通㊁港口机械㊁船舶及分布式发电装备产业,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200亿元.工业副产氢纯化㊁燃料电池发动机㊁关键材料及动力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率先取得突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序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加氢站30座(含与其他能源合建站);试点示范取得初步成效,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㊁物流等商用车领域率先示范推广,省域内累计示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左右;实现燃料电池在应急9电源㊁通信基站㊁储能等领域的试点示范.2023年到2025年,为氢能产业加速发展期.氢能产业链条基本完备,培育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到50000台,燃料电池整车产能达到20000辆,燃料电池轨道交通㊁港口机械㊁船舶及分布式发电装备产业实现突破,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燃料电池发动机㊁关键材料㊁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制氢㊁储(运)氢㊁加氢及配套设施网络逐步完善,氢能在商用车㊁乘用车㊁船舶㊁分布式能源㊁储能等应用领域量化推广,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0000辆,累计建成加氢站100座,氢能在电网调峰调频㊁风光发电制氢等领域应用逐步推广.2026年到2030年,为氢能产业塑造优势期.氢能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和品牌.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综合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氢能领域形成创新引领优势.建立氢能产业与大数据㊁物联网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共享经济㊁智慧交通㊁新型智慧城市等新业态深度融合的新型智慧生态体系.01表1㊀山东省氢能产业主要发展目标2019年(基准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2030年技术研发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功率密度(千瓦/升)1 7//2 0//3 04 0燃料电池商用车平均寿命(小时)10000//12000//1500030000燃料电池乘用车平均寿命(小时)//////50008000关键部件国产化率(%)15161820304050ȡ80产业规模氢能产业总产值(亿元)/3010020040070010003000企业研发投入占比(%)3//4//610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万台)0 3//2//510燃料电池整车产能(万辆)0 2//0 5//25推广应用加氢站数量(座)61018305070100200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规模(辆)10050015003000500070001000050000燃料电池固定式发电装机容量(兆瓦)//////200100011表2㊀各市加氢站及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应用一览表地市2020-2022年产业全面起步期2023年-2025年产业加速发展期2026年-2030年产业塑造优势期加氢站(座)燃料电池汽车(辆)加氢站(座)燃料电池汽车(辆)加氢站(座)燃料电池汽车(辆)济南6600151500288000青岛6600151500288000淄博44009900154000枣庄330061000东营330082000烟台11004400123000潍坊6600121200205000济宁33009900154000泰安330071500威海220051000日照330061000临沂4400123000德州1100330071500聊城33009900154000滨州330081500菏泽330081500合计303000100100002005000021㊀㊀三㊁发展路径和空间布局(一)发展路径.氢能产业链涵盖氢气制取㊁储运㊁加氢基础设施㊁燃料电池及其应用.山东省氢能产业呈现上游制氢和下游整车制造产业整体优势明显㊁中游燃料电池技术和关键材料产业存在突出短板㊁加氢站和储氢及制氢装备亟待补强的特点.围绕健全完善全产业链氢能体系,发挥优势,补强短板,提升层次,抢占先机,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山东省氢能发展重点和方向:1 氢气制取.近期以工业副产氢就近供给为主,充分利用省内工业副产氢优势,将氢能作为实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氢气提纯技术,提高工业副产氢利用率,带动钢铁㊁煤炭和化工等传统行业不断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中远期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和核能制氢,逐步降低制氢成本.2 氢气储运.近期重点发展高压气态储氢和长管拖车运输;中远期按照低压到高压㊁气态到多相态(低温液态㊁固态㊁有机氢载体等)的方向逐步提升氢气的储存运输能力,探索推进高效㊁智能氢气输送管网的建设和运营.3 加氢站建设.按照由点及面㊁由专用向公用㊁由城市向城际发展的思路,合理配套㊁适度超前推进加氢站布局建设,优31先在氢气资源丰富㊁应用场景成熟的城市重点布局,适时向全省推广.近期重点推进城市公交㊁物流㊁环卫等专用加氢站建设,开展加油㊁加气㊁充电和加氢站合建模式试点;中远期有序推进城市和城际公共加氢站网络布局建设,规模化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4 燃料电池系统.近期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加大对核心技术㊁关键材料和高端装备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强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和含氟功能膜材料技术在国内龙头地位,尽快实现 卡脖子 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逐步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中远期自主研发为主,加强国际合作,持续开发高功率系统产品,提高产品的性能㊁寿命和国产化率,持续降低成本,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5 氢能推广应用.近期优先在城市公交㊁厢式物流等商用车及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等领域示范应用,探索燃料动力在港口㊁矿山机械等领域的应用;中远期扩展到乘用车㊁燃料电池船舶㊁叉车㊁电网调峰及海岛供电供热储能等领域.(二)空间布局.立足氢能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带头引领作用,汇聚优势资源,打造鲁氢经济带,构筑两大高地,布局两大集群,创建国家氢能及燃料电池示范区.41山东省氢能产业空间布局示意图1 构筑两大高地.在济南市依托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加快推进集 氢能科技园 氢能产业园 氢能会展商务区 三位一体的 中国氢谷 建设,合理布局加氢站,形成科学高效加氢网络和氢能供应系统,打造氢能产业创新研发㊁装备制造㊁商务会展㊁商业应用基地.在青岛市依托山东能源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打造氢能创新研发高地;合理布局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培育氢能轨道车辆及船舶研发制造基地㊁氢能港口机械及物流应用基地㊁氢能热电联供及固定式㊁分布式电源研发应用基地,全力打造 东方氢岛.专栏1㊀ 中国氢谷㊀㊀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核心区域内,打造集氢能科技园 氢能产业园 氢能会展商务区 三位一体的 中国氢谷,在南翼钢城区㊁莱芜区发挥工业副产氢资源和产业优势,鼓励先行先试.氢能科技园:以氢能研究为核心,引进集关键材料㊁零部件㊁电堆㊁动力系统㊁整车研发㊁设备检测为主要业务的氢能创新集群.51㊀㊀氢能产业园:集聚加氢站设备㊁气体纯化设备㊁水电解制氢设备㊁储氢装备㊁燃料电池测试设备㊁智能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等产业链上的生产企业,形成产业规模集群,助力氢能产业发展.氢能会展商务区:集国际科技中介㊁交流㊁展示与商务为一体,重点推进国内外技术及产业引进㊁国际交流与展览展示㊁国际化技术和商业人才培育引进与输出.5年内实现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发中心3个,氢能产业链企业20家以上,初步建成氢能产业创新集群,具备研发集聚㊁产业化生产㊁模式化输出的能力.专栏2㊀ 东方氢岛㊀㊀在青岛市打造集氢能产业创新研发㊁装备制造㊁商业应用㊁装备检测㊁军民融合于一体的 东方氢岛 .打造氢能创新研发高地.引进布局氢能科研院所,依托山东能源研究院㊁中科院青岛能源所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科研单位,在燃料电池电堆和关键材料等核心技术上形成突破.依托青岛国际院士港氢能研究院和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项目,加快氢能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发展氢能装备制造.在西海岸新区㊁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㊁平度市㊁莱西市等地布局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布局建设氢能科技生态园和中德氢能源产业园,发展燃料电池及整车制造等,完善上下游配套;推进氢能轨道车辆产业化;以海西湾造修船基地为主打造氢能船舶研发㊁制造基地.发展氢能装备检测.依托青岛国家质检中心,探索氢能装备检测标准,开展氢能装备检测产业化试点.开展氢能应用示范.以青岛港为主打造氢燃料动力港口机械㊁物流车实验区;以公交车㊁市政车应用为主打造氢能绿色交通线路;以居民商业应用为主打造泊里氢能小镇;建设氢气储运系统试点.5年内在氢能技术研发㊁储运体系㊁装备制造㊁应用示范全链条率先突破,形成优势产业集群.2 布局两大集群.借助两大氢能高地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鲁氢经济带其他城市的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以潍坊㊁淄博市为龙头的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产业集群和以聊城㊁济宁市为龙头的燃料电池整车及氢能制储装备产业集群.其中,潍坊市重点打造世界领先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制造基地,淄博市重点打造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核心部件产业基地,聊城市重点打造燃料电池整61车研发制造基地,济宁市重点打造氢能制取储运装备产业基地.支持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做好补链强链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氢能在交通㊁能源㊁建筑㊁工业等领域的多元应用,为全省氢能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四㊁重点发展任务(一)实施创新驱动工程,掌握核心技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集中优势力量突破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推动氢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1 突破核心技术.围绕构建氢能产业链,将关键共性技术㊁前沿引领技术研发纳入省科技计划等予以支持.充分调动相关科研资源和力量,聚焦绿色规模化制氢和氢气纯化㊁氢气储运㊁车用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和燃料电池整车关键技术等4个方向,集中攻坚,确保我省在氢能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发展绿色规模化制氢技术,重点突破兆瓦级P E M电解制氢技术㊁氢气纯化和品质检测技术,研发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S O E C)技术;重点突破70M P a高压气态储氢罐制造技术,加大研发金属储氢㊁有机液体储氢和液氢相关技术;结合国内外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趋势,重点开发低成本㊁长寿命和高功率密度的车用燃料电池电堆,突破双极板批量制造技术,开发高效低成本催化剂;根据燃料电池堆的技术特点,重点突破燃料电池整车氢-电混合动力系统,优化能量管理策略,强化整车安全防护㊁氢传感器安全检测71和在线绝缘监测等,提高燃料电池整车经济性㊁安全性.专栏3㊀技术瓶颈攻克方向㊀㊀集聚省内外资源,重点在以下技术领域开展研究攻关:1 可再生能源绿色制氢技术,化石能源制氢的碳捕集和封存技术,高温水电解制氢技术.2 液态储氢㊁固态储氢㊁有机液体储氢技术,高压储(运)氢设备轻量化技术,高效液氢制备与储运技术,氢气管道输运技术.3 车载储氢系统及关键材料制造技术.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㊁质子交换膜㊁炭纸㊁膜电极㊁双极板㊁电堆等批量生产技术.5 燃料电池车用氢气纯化技术.6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部件批量生产技术.7 燃料电池无油空压机㊁氢气循环泵㊁增湿器㊁D C/D C变换器㊁并网与离网型D C/A C 逆变器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8 整车多能源匹配与管理技术,车载氢安全管理与防护技术,整车综合热管理㊁智能化控制㊁能量管理㊁故障诊断㊁容错控制以及整车轻量化等关键共性技术,高比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9 燃料电池固定式㊁分布式电源多电源管理技术,固定电站氢储能燃料电池长寿命运行管理策略及可靠性技术,热电联供系统 热-电 能量管理技术.2 搭建创新载体.依托山东能源研究院㊁山东大学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㊁青岛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㊁高等院校,按照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和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氢能前沿技术研究和重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推进一批企业为主体㊁市场为导向㊁产学研相结合的省级工程实验室㊁工程研究中心㊁重点实验室㊁企业技术中心等氢能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依托潍柴省级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联合省内外重点高校㊁科研机构及优势企业,打造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布局建设氢气制取与储存㊁燃料电池及动力系统㊁整车生产㊁燃料电池关键材料㊁检验检测㊁成果转化等创新支撑服务平台.探索组建81山东省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研究院,加强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技术创新协同研究,建立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科技服务平台.专栏4㊀创新平台㊀㊀潍柴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集聚优势研发资源,加强燃料电池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突破燃料电池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瓶颈,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基地;推进燃料电池与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建设燃料电池技术与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东岳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实施高性能长寿命燃料电池质子膜制备与产业化项目,突破高性能㊁长寿命全氟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技术,实现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批量化生产工艺与过程控制技术,解决高交换容量耐高温全氟磺酸树脂的产业化工程放大技术.兖矿集团新能源研发创新中心:建设新能源研发创新平台,以工业副产氢纯化㊁氢气液化㊁高性能储氢材料㊁燃料电池关键材料㊁氢气安全防控㊁能源综合利用等为重点研发方向,配套建设先进技术研究中心㊁氢能及燃料电池分析检测中心㊁油气电氢醇综合能源补给中心㊁产业化项目中试中心,着力打造成为省级新能源研发基地.冰轮海卓氢能技术研究院:服务氢产业链的关键装备配套,提供氢收集㊁提纯㊁储运㊁应用产业链条的各项关键装备技术与成果孵化,实现氢液化装备㊁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以及分布式能源系统和氢能热管理系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生产.3 培育创新人才.强化氢能产业创新人才集聚与培育,加强与国内外 高精尖缺 人才团队的主动对接,积极引进高层次氢能创新型团队.建立氢能产业发展专家智库,提供决策咨询㊁技术联合攻关㊁技术成果转化等合作与服务.支持国内外高校㊁科研机构在山东省设立氢能研发机构和中试基地,创新人才引进模式,支持原创技术孵化.依托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快氢能领域创新型㊁技能型人才培养.4 积极开展氢能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科研单位㊁学校和企业的全面合作,推进氢能共性关键技术联合研发和产业应用.91。
山东省石油天然气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
(三)加快应急储备调峰设施建设..........................................22 1、LNG 接收站........................................................................ 23 2、天然气地下储气库...........................................................24 3、LNG 应急储备调峰站........................................................24 4、油库建设........................................................................... 25
(一)发展现状............................................................................ 3 (二)主要特点............................................................................ 5 二、发展要求.............................................................................. 7 (一)面临形势............................................................................ 7 (二)需求预测............................................................................ 9
山东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划(2008-2
山东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划(2008-2012)》的通知【法规类别】能源行政复议【发文字号】鲁建发[2008]10号【发布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日期】2008.12.08【实施日期】2008.12.0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山东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划(2008-2012)》的通知(鲁建发[2008]10号)各市建委(建设局):现将《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划(2008~2012)》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山东省建设厅二○○八年十二月八日附件: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划(2008~2012)能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质保障,是现代社会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
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解决建筑用能最经济合理的选择,对满足日益增长的建筑用能需求,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建筑用能效率,促进建筑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我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现状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主要是指利用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解决建筑的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等。
近年来,全省各级认真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针,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产业发展初具规模2007年,我省具有一定规模的太阳能生产企业110多家,太阳能热利用行业产值70多亿元,年产太阳能热水器200多万台,约450万平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20%左右,太阳能高硼硅真空管产量居全国首位,已形成太阳能产业的优势集团,生产和应用规模居全国领先地位。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7.14•【字号】鲁发改高技〔2021〕575号•【施行日期】2021.07.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单位:《山东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年7月14日山东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目录一、基础和形势 1(一)发展基础 1(二)发展形势 2二、总体要求 4(一)指导思想 4(二)主要原则 4(三)发展目标 5三、重点产业 6(一)发挥“五强”新兴产业引领力,构筑发展新优势 61.新一代信息技术 62.高端装备 113.新能源新材料 134.现代海洋 165.医养健康 20(二)拓展新兴产业发展领域和空间,培育壮大新动能 221.新能源汽车 222.航空航天 243.绿色环保 264.新兴服务业 27四、重大工程 28(一)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28(二)创新体系构建工程 30(三)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31(四)数字赋能升级工程 32(五)发展生态优化工程 33五、保障措施 34(一)健全推进机制 34(二)强化项目支撑 35(三)开展“双招双引” 35(四)推动示范引领 35(五)强化督导评价 35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
“十四五”时期,必须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加快培育壮大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为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提供重要支撑。
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和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省上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竞争力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站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济南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济南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3.05.23•【字号】•【施行日期】2023.05.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新能源正文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济南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济南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年5月23日济南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和《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鲁发〔2022〕19号)等文件精神,积极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形成新能源开发利用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我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结合实际,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以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总牵引,以实现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为主线,以新能源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以创新发展方式、壮大产业装备为主要支撑,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努力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市碳达峰碳中和。
(二)基本原则1.系统谋划,统筹兼顾。
充分考虑我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生态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依据不同能源品种出力特性,实现多种能源综合开发。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12.29•【字号】泰政办字〔2020〕62号•【施行日期】2020.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新能源正文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功能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省属以上驻泰单位:为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发展氢能产业,促进我市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的通知》(鲁政办字〔2020〕8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泰安比较优势,把发展氢能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大力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示范推广应用,提升装备制造水平,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市能源转型打造新的增长极。
(二)工作目标1.产业规模跨越提升。
到2022年,储氢关键装备实现量产,电池重要零部件基本实现自主化,氢能产业链年营业收入实现10亿元。
到2025年,培育国内领先的企业2-3家,氢能产业链年营业收入达到30亿元。
到2030年,培育国际先进龙头企业,孵化一批科技型企业,具备全产业链研发实力和工业化生产能力,形成集群带动的跨越发展势头。
2.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十四五”期间,产业创新平台实现突破,初步形成涵盖氢能产业全链条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能力,全面掌握高效、低成本的氢气制取、储运、加注和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
到2030年,燃料电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氢气“储运加”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大幅提升,实现规模化应用。
山东省新能源发展政策
山东省新能源发展政策山东省新能源发展政策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鲁政发〔2021〕140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关于促进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加快培育新能源产业,是我省在新的形势下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细化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努力把新能源产业发展成为我省的战略新兴产业,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山东省人民政府二○○九年十二月十五日关于促进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21〕77号)精神,加快把新能源产业培育成为战略新兴产业,特制定如下政策。
引导技术、人才、资金等向新能源产业聚集,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新能源企业和产业基地;加大创新体系的建设力度,打造新能源自主创新平台;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通过3年扶持,使新能源产业规模明显扩大,产业结构明显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明显增强,新能源产品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特别是在风电、光伏、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和核电设备制造等方面有大的突破,成为我省战略新兴产业。
到2021年,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400万千瓦以上,占电力装机的比重超过5%;新能源实现替代常规能源1200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4%;新能源产业增加值突破700亿元。
(一)加快发展沿海风电产业。
加快沿海陆域和海域风能资源开发,重点支持10家资金实力雄厚、管理运营经验丰富的大企业集团,紧紧围绕打造烟台、威海、东营、潍坊和滨州5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对风机年利用小时数2000小时以上的风资源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单机规模1.5兆瓦及以上、总规模不低于20万千瓦,装备技术先进的风电场。
山东能源发展规划:2020年光伏装机10GW
龙源期刊网
山东能源发展规划:2020年光伏装机
10GW
作者:
来源:《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上半月》2017年第01期
2016年12月16日,山东省发改委发布《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山东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15.1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32.7万千瓦。
山东省能源发展规划的出台,推进能源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规划提出,充分利用塌陷地、荒地、盐碱地发展集中式光伏发电,重点打造鲁西南塌陷地光伏发电基地和黄河三角洲盐碱滩涂地光伏发电基地;结合高效农业区、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建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4设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和风光、农光、渔光等综合利用示范区。
到2020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100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8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200万千瓦;到2030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250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17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800万千瓦。
(来源:山东省发改委)。
鲁发改能源〔2017〕69号附件
山东省石油天然气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7年1月目录前言 (1)一、现实基础 (3)(一)发展现状 (3)(二)主要特点 (5)二、发展要求 (7)(一)面临形势 (7)(二)需求预测 (9)1、原油需求预测 (9)2、油品需求预测 (10)3、天然气需求预测 (10)三、指导思想 (11)四、发展目标 (13)(一)勘探开发 (13)(二)基础设施 (13)(三)消费利用 (14)五、发展任务 (14)(一)稳步推进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14)(二)加快完善油气管网输配系统 (15)1、原油管道 (15)2、成品油管道 (18)3、天然气管网 (19)(三)加快应急储备调峰设施建设 (22)1、LNG接收站 (23)2、天然气地下储气库 (24)3、LNG应急储备调峰站 (24)4、油库建设 (25)(四)积极推进天然气广泛高效利用 (26)1、积极推进居民和公共服务设施用气 (26)2、逐步推进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使用天然气 (27)3、合理发展工业燃料用气 (28)4、积极稳妥推进天然气发电项目建设 (28)(五)加快炼化产业转型升级 (29)六、环境影响评价 (30)(一)环境影响分析 (30)1、勘探开发 (30)2、管道输送 (30)(二)环境保护措施 (30)(三)环境保护效果 (31)七、保障措施 (32)前言石油和天然气是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基础能源。
加快石油天然气发展,对于提高能源保障能力,优化和调整能源结构,确保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工作总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总体目标的实现,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山东省发改委开展了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修编工作。
《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
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 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省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保障能源安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必须认真贯彻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资源类型多、区域分布广、开发潜力大、环境友好、可永续利用等特点。
必须把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我省统筹能源保障与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
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早。
“十二五”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就显著,产业实力不断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明显增强,推广应用规模和围显著扩大,成为我省能源行业发展的突出亮点。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编制实施好《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于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支撑作用《规划》涵盖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水能和核能等重点领域,阐述了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任务、重点工程以及保障措施,是我省“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基准年2015年,规划期限2016-2030 年,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
规划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目录~、规划基础 (1)(一)资源概况 (1)(二)发展现状 (3)(三)主要特点 (7)二、发展形势 (9)三、 ....................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3(一)指导思想 (13)(二)基本原则 (13)(三)发展目标 (14)四、 ........................................ 发展任务17(一)有序推进风电发展 (17)(二)大力推进太阳能利用 (18)(三)因地制宜促进生物质能利用 (21)(四)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 (24)(五)探索发展海洋能产业 (25)(六)科学发展抽水蓄能 (26)(七)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26)五、 ........................................ 重点工程27(一)绿色电力供应工程 .. (27)(二)绿色热力保障工程 (32)(三)绿色燃料补充工程 (33)(四)区域能源转型示工程 (34)(五)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示工程 (36)(六)新能源微电网应用示工程 (36)(七)科技创新工程 (36)六、保障措施 (38)(一)加强规划组织协调 (38)(二)建立目标考核评价制度 (38)(三)深化能源领域改革 (39)(四)健全财税金融政策体系 (39)(五)提高电网保障能力 (40)(六)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41)七、环境社会效益分析 (41)(一)环境效益 (42)(二)社会效益 (43)—、规划基础(一)资源概况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全省陆域面积约1579 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64万公顷,林地面积136万公顷,未利用地面积164万公顷,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丰富;全省海域面积约1064万公顷,海岸线长3345公里,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
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前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省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保障能源安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必须认真贯彻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资源类型多、区域分布广、开发潜力大、环境友好、可永续利用等特点。
必须把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我省统筹能源保障与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
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早。
“十二五”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就显著,产业实力不断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明显增强,推广应用规模和围显著扩大,成为我省能源行业发展的突出亮点。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编制实施好《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于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支撑作用。
《规划》涵盖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水能和核能等重点领域,阐述了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任务、重点工程以及保障措施,是我省“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基准年2015年,规划期限2016-2030年,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
规划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目录一、规划基础 (1)(一)资源概况 (1)(二)发展现状 (3)(三)主要特点 (7)二、发展形势 (8)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2)(一)指导思想 (12)(二)基本原则 (12)(三)发展目标 (13)四、发展任务 (16)(一)有序推进风电发展 (16)(二)大力推进太阳能利用 (17)(三)因地制宜促进生物质能利用 (20)(四)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 (23)(五)探索发展海洋能产业 (24)(六)科学发展抽水蓄能 (24)(七)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25)五、重点工程 (25)(一)绿色电力供应工程 (26)(二)绿色热力保障工程 (29)(三)绿色燃料补充工程 (30)(四)区域能源转型示工程 (31)(五)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示工程 (32)(六)新能源微电网应用示工程 (32)(七)科技创新工程 (33)六、保障措施 (34)(一)加强规划组织协调 (34)(二)建立目标考核评价制度 (34)(三)深化能源领域改革 (35)(四)健全财税金融政策体系 (35)(五)提高电网保障能力 (36)(六)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37)七、环境社会效益分析 (38)(一)环境效益 (38)(二)社会效益 (39)一、规划基础(一)资源概况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全省陆域面积约1579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64万公顷,林地面积136万公顷,未利用地面积164万公顷,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丰富;全省海域面积约1064万公顷,海岸线长3345公里,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前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省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保障能源安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必须认真贯彻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资源类型多、区域分布广、开发潜力大、环境友好、可永续利用等特点。
必须把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我省统筹能源保障与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
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早。
“十二五”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就显著,产业实力不断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明显增强,推广应用规模和围显著扩大,成为我省能源行业发展的突出亮点。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编制实施好《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于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支撑作用。
《规划》涵盖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水能和核能等重点领域,阐述了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任务、重点工程以及保障措施,是我省“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基准年2015年,规划期限2016-2030年,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
规划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目录一、规划基础 (1)(一)资源概况 (1)(二)发展现状 (3)(三)主要特点 (7)二、发展形势 (8)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2)(一)指导思想 (12)(二)基本原则 (12)(三)发展目标 (13)四、发展任务 (16)(一)有序推进风电发展 (16)(二)大力推进太阳能利用 (17)(三)因地制宜促进生物质能利用 (20)(四)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 (23)(五)探索发展海洋能产业 (24)(六)科学发展抽水蓄能 (24)(七)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25)五、重点工程 (25)(一)绿色电力供应工程 (26)(二)绿色热力保障工程 (29)(三)绿色燃料补充工程 (30)(四)区域能源转型示工程 (31)(五)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示工程 (32)(六)新能源微电网应用示工程 (32)(七)科技创新工程 (33)六、保障措施 (34)(一)加强规划组织协调 (34)(二)建立目标考核评价制度 (34)(三)深化能源领域改革 (35)(四)健全财税金融政策体系 (35)(五)提高电网保障能力 (36)(六)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37)七、环境社会效益分析 (38)(一)环境效益 (38)(二)社会效益 (39)一、规划基础(一)资源概况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全省陆域面积约1579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64万公顷,林地面积136万公顷,未利用地面积164万公顷,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丰富;全省海域面积约1064万公顷,海岸线长3345公里,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除水能外,我省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均较为丰富;东部沿海地区拥有适合发展核电的厂址,核能发展优势明显。
同时,我省气候温和,雨量相对集中,自然灾害少发,地质稳定,电网建设较为完善,电网接入和市场消纳条件较好,具备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基本条件。
——风能。
风能是一种清洁的永续能源,我省沿海陆域、陆地区和海上风能资源均十分丰富。
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初步测算,全省风能资源可开发规模超过3000万千瓦,具备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同时,我省受台风和热带气旋影响较小,地质构造稳定,风电开发建设条件优良,适宜风电规模化发展。
——太阳能资源。
我省属于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区域,全省大部分地区为Ⅲ类太阳能资源区,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积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99-2813小时之间;年太阳辐射总量在4600-5600 兆焦/平方米之间,其中,半岛大部、鲁西北大部、鲁中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较好,属于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鲁西南、鲁东南大部、鲁西北局部地区太阳能资源相对较少一些,属于资源可利用区域。
——生物质能资源。
我省是农林业大省,生物质能资源量大面广。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作物秸秆、林木剩余物、畜禽粪便、垃圾等生物质能资源折合标准煤约14700万吨。
考虑到资源收集、运输损失以及其他途径利用等因素,全省生物质能资源可供能源化利用量折合标准煤约4500万吨。
——地热能。
我省17市均有地热资源赋存,具备分布广、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等特点,主要包括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能和干热岩三种。
经初步估算,通过热泵技术开采利用、200米以浅蕴藏的浅层地热能冬、夏两季可交换资源量为3.85×1017千焦,折合标准煤131.4亿吨,相当于我省煤炭地质储量的40%、年产煤总量的87倍。
其中,鲁西北平原区为我省浅层地热能最为丰富的地区,为开发利用潜力大区;鲁中南和鲁东大部分地区为我省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潜力中等区。
全省水热型地热资源量约为4.21×1017千焦,折合标准煤143.73亿吨;其中,鲁西北地热区可利用水热型地热资源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左右。
干热岩目前国外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开采发电技术尚不成熟,只是作为重要储备资源。
——海洋能。
我省海洋能资源丰富,主要包括海水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潮汐能、波浪能及潮流能等。
沿海潮汐能可装机容量约为12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3.75亿千瓦时,主要分布在半岛东端的乳山、海阳以及南部的荣成、胶南、日照等市县沿岸。
沿岸波浪能资源主要分布于半岛北岸的龙口和渤海海峡的北隍城两区段,为全国沿岸著名的大浪区之一。
近海潮流能资源主要分布于庙岛群岛的天然水道、成山头近海和半岛南部各海湾湾口。
——水能。
我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0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22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98.3亿立方米,属我国严重缺水省份之一,水资源主要依靠山丘区水库、河道拦蓄。
受水资源总量不足、地区分布不均、年际年变化大等因素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全省水能资源理论可开发利用总量仅为11.7万千瓦。
此外,全省拥有山丘区大型水库33座,中型水库156座,总库容125.63亿立方米,由于山丘的天然高差,具备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条件。
——核能。
我省核电厂址资源较为丰富,东部沿海地区海阳、威海荣成已启动相关项目建设,并初步筛选储备了一批潜在核电厂址,核能发展优势较为明显。
(二)发展现状“十二五”以来,在《可再生能源法》及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我省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工作部署,积极研究配套支持政策,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继续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作为重点领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步入全面、快速、规模化发展阶段。
2015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约为3%。
特别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全省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837万千瓦,累计达到1115.1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到11.5%,比“十一五”末提高7.1个百分点。
——风能。
风能发电呈现规模化发展特征,成为我省发展最快的新兴可再生能源。
截至2015年底,全省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721.5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为7.4%,比“十一五”末提高5.2个百分点。
2015年,风电全年完成发电量121.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
风电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主力机型已从千瓦级发展到兆瓦级,单机1.5兆瓦及以上的装机占全省风电总装机的90%以上。
——太阳能。
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充分利用荒山荒地、滩涂水面、建筑物屋顶等,已呈现多元化、规模化发展态势。
太阳能光热应用实现了以居民为主向工、商、民并重转变,涵盖居民住宅、工业企业、宾馆、商务楼宇、学校等多个领域。
截至2015年底,全省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累计达到132.7万千瓦,是“十一五”末的47倍,其中,光伏电站88.5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44.2万千瓦;太阳能光热产品集热面积保有量超过1亿平方米,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
——生物质能。
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各类生物质能资源呈现因地制宜、多元化利用态势。
生物质能发电走在全国前列,发电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沼气、成型燃料等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成效显著;龙力成为我省首家也是全国第五家拥有燃料乙醇定点生产资格的企业;以秸秆、玉米芯等为原料的功能糖产业居世界前列。
寿光、文登等7个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县(市)建设稳步推进,农村能源生产、消费、运营、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截至2015年底,全省各类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达到153.2万千瓦,居全国首位;全年完成发电量76.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7%;全省农村沼气用户263万户,大中型、小型沼气工程年产沼气约10亿立方米;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约50万吨;车用乙醇汽油年试点推广量约120万吨。
——地热能。
地热能开发利用快速增长,应用类型和围不断拓展,浅层地热能在建筑领域的开发利用快速发展,水热型地热能在供暖、洗浴(疗养)、养殖及种植等领域推广应用。
截至2015年底,全省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约3000万平方米,水热型地热能供暖面积约2700万平方米。
地热能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省具有一定规模的地源热泵生产企业50余家,地源热泵系统集成企业300余家,地源热泵行业有效专利多达500个,具有良好的产业、技术支撑。
——水能。
2015年底,全省已投运抽水蓄能及小水电装机容量107.7万千瓦。
其中,抽水蓄能电站1座,为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小水电装机容量7.7万千瓦,主要分布在沂河、沭河、泗河、大汶河、潍河以及滨海水系的干支流上。
《省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报告》已获国家批复,确定文登(180万千瓦)、二期(180万千瓦)、沂蒙(120万千瓦)、莱芜(100万千瓦)、海阳(100万千瓦)、潍坊(100万千瓦)6个站点作为我省2020年新建抽水蓄能电站推荐站点,其中,文登、沂蒙项目均已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