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优势效应
认知心理学术语解释(很全)
认知心理学术语解释(很全)第一章认知心理学:研究认知活动的功能、表现、内在结构和心理机制的心理学分支。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怎样学习知识、储存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学科,研究的范围包括注意、知觉、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言语、认知发展等。
它也是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创立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智能结构与成人有着质的差别。
智力发展是心理结构对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过程。
而且是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试验和发现进行的主动的、建构性的适应过程。
该理论从儿童智能发展的角度为认知心理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人因工程学:应用心理学分支之一,目的是根据人类认知和操作等方面的特点来设计仪器设备中的合理、高效的人际界面。
信息加工学说:20世纪50年代末、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推动了信息加工理论,用计算机对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过程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理论。
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的新思潮,认为人类认知是处于不同状态的认知单元联结组成的网络的功能。
神经生理学方法:CT技术、MRI(磁共振成像)和FMRI(功能性磁共振)技术、PET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ERP(事件相关电位)技术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技术CT:计算机个X线相结合的闹成像技术。
根据不同的身体组织具有不同的密度这一特征,以多个连续的层面图像的方式显示身体不同的组织。
第二章注意:注意选择和放大刺激特征,从而完成认知活动的导向和认知资源的分派功能。
注意是以刺激的一部分特征得到加强而进入意识,另一部分特征被漠视而完成它的使命。
选择性注意:注意的基本功能就是选择,选择性注意就是这一基本功能的体现。
过滤器模型:布罗德本特提出来的注意理论。
他认为,注意就是一个过滤器或是一个闸门,在信息负荷超过认知加工容量的情况下阻断一部分信息,放行另一部分信息进入加工系统。
分听任务:在分听任务中被试通过耳机接收声音刺激,左右耳朵传来的声音信息内容是不同的,并且要求被试仅注意追随耳听到的声音,对于非追随耳听到的声音不要注意。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知觉
一神经细胞反应的受刺激区域,称为 该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特征觉察器:在大脑中存在着专门负 责对外部刺激信息特征加工处理的特 殊细胞。
简单细胞: 脑中那些对投射到眼睛视网膜上各种
简单的光线模式最为敏感地作出反应的 细胞。 复杂细胞: 复杂细胞的功能与简单细胞相同,但是 它们不像简单细胞那样受视网膜上的位 置的严重影响。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复 杂线条觉察器细胞要最好地作出反应, 则只需要线条的方位和亮度合适,而线 条在视网膜上的位置则并不重要。 超复杂细胞
刺激呈现时间
呈现时间分为短、中、长3种。 短的呈现时间达到60%正确辨认率所需 的时间,长的时间为达到90%正确辨认率所 需的时间再加5ms,中等呈现时间为短-长 的呈现时间的中点值。 全部实验应用的呈现时间范围为3585ms。
认知心理学所理解的知觉
知觉是将感觉信息组成有意义的对象, 即在已贮存的知觉知识经验的参与下,理 解当前刺激的意义。
简言之,知觉就是对刺激意义的理解, 这种刺激意义的理解(获得)就是当前刺 激和已贮存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
Warren等(1970)的音素恢复效应
实验
实验时:让不同的被试分别听一个不同的句子, 如:
实验研究
Tulving, Mandler & Baumal(1964) 在 字词识别实验中,通过改变刺激呈现 时间来研究自下而上加工,而通过改 变作为上下文的字词的数目来研究自 上而下加工。
刺激材料 一些句子,如: The huge slum was filled with
dirt and disorder.
自下而上加工
1、从视觉输入开始 以视觉的再现结束。
2、视觉输入传递顺序, 分为高低阶段。
认知心理学常见的42个定义
认知:就是感觉输入的转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
(1967)范式:是一定的研究对象和特定研究思潮和方法的结合体。
范例:指一种概念的典型例子,用来规定这个概念的直接证明的定义。
抽象分析:将条件与结果加以对照即将输入和输出联系起来进行推理,以实现某以心理现象的内部心理机制。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核心是揭示认知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减法反应时:通常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种过程,这两种反应时之差即为该过程的时间。
基本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包含另一种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阶段。
相加反应时: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时以系列的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
基本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以特定的加工阶段,这样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实验,从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就可以确定这以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
出声思考:在研究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如解决问题可利用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原理: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可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使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这样就可以直接观察人的思维过程。
问题行为图:使一种分析口语记录的方法,可直观的看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操作的序列。
由两个部分组成:知识状态和操作。
认知心理学将心理过程看做是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心理加工过程,即认为信息加工方式是系列的或串行的。
部位标记说:将知觉看作刺激在神经系统湖泊脑中留下烙印,将知觉当作一种只具有直接性质的心理现象。
第二章知觉案例
【实验】 Tulving等(1964)的字词识别实验
通过改变刺激的呈现时间来研究自下而上的加工, 而通过改变上下文字词的数目来研究自上而下的加 工。
上 下 文
Countries in the United Nations form a military alliance.
The political leader was challenged by a dangerous opponent.
二、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
1.假设考验说 2.刺激物说
1.假设考验说
代表人物:Bruner、Gregory
主要内容: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
。人通过接受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受或搜 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 感觉剌激做出正确地解释。 论据:Rock(1983)指出,外部刺激与知觉经验
觉信息是现实刺激的信息和记忆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 。
三、知觉加工
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2.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自下而上(bottom-up)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 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 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 觉刺激的解释。
局限性
给记忆带来沉重的负担,缺少灵活性。
难以解释人何以迅速识别一个新的、不熟悉的
模式这类常见的事实。
模板说没有完全解释人的模式识别过程。
二、原型说(Prototype Theory)
在记忆中储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关系的模
板,而是原型(Prototype)。原型是一个类别或范 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反映一类客体具有基本 特征。
认知心理学1-4章
认知心理学第一章绪论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兴起于本世纪50 年代中期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对象1.研究范围: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2.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Newell 和Simon 认为无论是有生命的(人)或人工(计算机)信息加工系统都是操纵符号的,符号是模式,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一些符号通过一定联系而形成符号结构,符号和符号结构是外部事物的内部表征,一个符号结构可以标志另一个符号结构,或标志一个程序,信息加工系统得到某个符号就可得到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或进行该符号所标志的操作,信息加工系统也就是物理符号系统或符号系统。
目的在于强调这种符号系统确实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或者在现实世界中是可以实现的。
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加工器(包含 3 个因素:一组基本信息过程、短时记忆、解说器)二、认知心理学的实质1.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2.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3.认知的内部心理机制问题被称作心理学中的“心理主义”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方法抽象分析法:不管应用哪一种方法,认知心理学都强调将条件与结果加以对照,即将输入和输出联系起来进行推理,以发现某一心理现象的内部机制一、减法反应时实验1.研究快速的信息加工过程如识别、短时记忆2.由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 提出,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要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即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心加工心理学。
信息加工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推动了信息加工理论,用计算机对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过程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理论。
信息装置:即把人视为一个接受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传递装置。
信息编码:即一套信息加工的特殊规则。
(它把消息、信号、符号或事物的状态,理解为是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由一种能量媒介物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媒介物,或由一种物理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物理状态的过程。
)通道容量:即在一定时间内一个通道所能传递的信息的有限性或极限性。
符号操作系统范式;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象征的系统)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又被称为“信息处理模型”、“符号处理模型”、“串行处理模型”等。
1968年佩泊特出版《感知器》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符号操作系统范式把人看作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或者称作“符号操作系统”。
代表人物纽韦尔和西蒙等人。
符号:就是模式,任何一个模式只要它能和其他模式相区别,它就是一个符号。
信息加工系统:是指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
由记忆装置、加工器、效应器和接受器组成。
联想记忆;安德森和鲍威尔提出:首先分析简单的命题句子,并把分析后的句子输入到存储器中保持,当出现新句子时,调动已经存储在“网络知识库”中的信息来回答或解决问题。
适应性控制;即思维的适应性控制。
安德森提出的有关一般性知识存储的认知模型,用程序来说明知识的组织和表象概念的激活过程,并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进行区分。
联结主义范式:20世纪80年代兴起,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即对信息进行并行分布式的加工处理,这种联结与处理是连续变化的模拟计算。
城市集聚产生的结构效应
城市集聚产生的结构效应
城市集聚产生的结构效应是指在城市中出现的一系列特定的经济、社会和空间结构现象。
这些效应可以分为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空间效应。
经济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规模经济效应:城市集聚可以带来生产规模扩大效益,例如企业在城市中可以更容易地获得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等,从而实现更高效的生产。
2. 创新和知识溢出效应:城市集聚汇聚了大量的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促进了知识和创新的交流和传播,从而加速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3. 产业集群效应:城市集聚可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不同企业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供应链和价值链,提高了整个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社会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才集聚效应:城市集聚吸引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形成了人才密集型的经济活动和创新研发中心。
2. 教育和文化效应:城市集聚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和文化资源,包括高水平的学校、艺术机构和文化活动,提高了居民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
3. 社会交往效应:城市集聚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交网络和机会,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社会信任和社会资本的形成。
空间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扩张效应:城市集聚促使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土地的开发利用,形成城市的扩张效应,从而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就业岗位。
2. 区位优势效应:城市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网络使其具有区位优势,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商业机会。
3. 城市景观效应:城市集聚形成了特定的城市景观,包括建筑、公共空间和文化遗产等,对城市形象和认同感产生影响。
知觉
人已有语言知识对知觉的作用
1.正常句子和异常句子在知觉上的差别 说明人可应用句子的意义。 2.异常句子和非语法句子在知觉上的差 别说明人可将语法应用于知觉。
第一节 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
论据:Rock(1983) Moates(1980)
第一节 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
2、知觉的刺激物说(Gibson) 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 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 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 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Gibson结构密度级差的实验
知觉
第一节 知觉信息与直觉过程 第二节 模式识别 第三节 结构优势效应
什么是知觉?
知觉:目前认知心理学将知觉看作是感觉信息的组 织和解释,即获得感觉信息和意义的过程。 争论:知觉过程被看作是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 过程,依赖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不过这一看法存在 争论。
第一节 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
原型是否存在? Posner等(1967)实验
Reed(1972)实验
第二节 模式识别
原型匹配模型
第二节 模式识别
三、特征说
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其各种特征来表征 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 析,也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 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 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 特征:按一定关系构成模式的若干元素或成分。
第三节 结构优势效应
结构优势效应:上下文,或者严格地说,整体的结 构在模式识别中所起的有利的作用。 字词优势效应 客体优势效应
认知心理学-2-知觉
1、整体 加工:先整体 后部分 2、局部 加工:先部分 后整体
(二)实验研究
Navon(1977)的实验 P29
2013/9/24
55
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实验1(Navon,1977)
【Navon的实验】 让被试短暂注视由许多小字母组成的大字母,同 时尽快判断听到的字母是什么。 大字母代表整体特征, 小字母代表局部特征。
2013/9/24
32
2、论据 外部刺激与知觉经验并没有一一对应关系 ;感觉刺激的维量是模糊的,具有双关性 质;感觉输入也是模糊和片段的( Rock,1983)
双关图 知觉恒常性
尽管落在视网膜上的图象发生了变化,知觉到的物体 并没有改变
2013/9/24
33
2013/9/24
34
2013/9/24
2013/9/24
66
一、模式识别
什么是模式?
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 构,也可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
2013/9/24
67
一、模式识别
什么是模式识别?
确认所知觉到的模式是什么,并将它与其他模式 区分开来。
2013/9/24
68
一、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的基本种类: 按感觉通道划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按模式本身的特点:
将知觉作为一个动态的组织过程
通过研究下述问题对这个过程进行描述:图形与背景
的关系;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13/9/24
图形与背景: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我们总是有选择地把 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 景。
2013/9/24
9
2013/9/24
经验?刺激?
结构优势效应对教学的启示
结构优势效应对教学的启示王蔓知觉是个体对当前刺激意义的理解,其机制为模式识别,由于人们对过去知识经验在知觉过程中作用的看法不同,因而提出了多种模式识别的理论或模型。
但无论在哪种实验中,一个知觉过程的共有现象均被研究者注意到了。
这就是知觉过程中的结构优势效应。
结构优势效应就是指有上下文联系的模式识别更容易进行,整体结构在模式识别中所起的有利的作用。
这种结构优势效应主要表现为字词优势效应、客体优势效应以及构型优势效应等。
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
客体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该线段的现象。
构型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的一部分。
结构优势效应表明,在知觉过程,整体的结构在模式识别中可起到有利作用,位于整体结构中的对象的知觉速度高快于结构不严密的组织中知觉对象的知觉速度。
那么在教学中,新授的知识必须要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产生一定的碰撞,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再次建构,故考虑到了先行组织者的作用。
同时,新知识本身的结构对学生的建构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们就不得不考虑如何呈现知识,从而发挥结构优势效应的作用。
前面已经提到关于结构优势效应的几种类别。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数学教师在教学生认识异面直线的时候,往往都会以教室内的各条直线去讲授什么是异面直线,这种识别效果往往会高于仅在黑板上教师自己去画得效果。
这样的把异面直线放入一个整体当中,使得学生在对整体认识的前提下去认识个体,会比直接让学生去认识个体有着较好的效果。
这便是采用了客体优势效应。
同样地,反过来,有的时候却往往需要去注意整个图形结构,因为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会优于仅识别其一部分。
举个例子来说,把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很凌乱的随意摆着和摆成很规则的三角形,后者叫前者容易识别。
关于结构优势效应,另外还有,字词优势效应,很简单的来说,小时候背课文的时候,有的同学,背课文会很快就能背下来,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会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来记住整篇文章,而有的同学采用的是一句一句地背诵,也就是死记硬背,那么肯定会很难把整篇文章都记下来。
结构效应优势
结构效应优势引言:整体加工、局部加工及其相互关系是当前认知心理学中知觉和人工视觉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且存在着对立的观点。
特征分析观点(Marr[1],Selfridge[2],Treisman[3],[4])强调知觉分析从简单的、局部的特征开始,整体特征在局部特征的基础上逐次整合起来。
这个观点得到许多实验的支持,迄今在认知心理学中仍占主导地位。
与之对立的是整体分析观点,它认为整体特征优于或先于局部特征被加工,局部只在需要时才从整体中分解出来(Navon[5],pomerantz[6~8],陈霖[9])。
本世纪70年代以来发现的一系列结构优势效应,如字词优势效应(Reicher)、客体优势效应(Weisstein&Harris)、构型优势效应(Pomerantz)都支持这种整体分析观点。
结构优势效应的研究目前非常引人注目。
它把格式塔心理学最早提出的知觉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问题导入认知心理学的方向,使之得到实验研究,为知觉组织问题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一、研究历史在认知心理学中,字词优势效应(词优效应WSE)是指人们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
人们字母在有意义的字词中比在无意义的字词中容易识别。
心理学对文字认知的研究几乎和心理学的整个历史一样长。
词优效应最早是由Cattell提出的。
早在1885年,Cattell就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用速示器呈现字母或词,发现每10ms可以阅读3-4个无关字母,2个无关系的词,4个有联系的词。
从词中识别一个词比字母数相同的无意义的字母串中识别一个字母要快。
Erdmann等人还发现,命名一个词的时间比命名一个字母还要短,对这一现象,Cattell称之为“词优效应”。
对词优效应的解释,Cattell提出了轮廓说。
他认为人们是根据一个词的熟悉的轮廓来识别。
早期研究的实验程式是将全词一次呈现,或将组成的词一个一个地顺序呈现,结果大都验证了轮廓说。
结构优势效应
结构优势效应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客观事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按照一定规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因此人对于各种事物刺激模式的识别也总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在模式识别过程中,自上而下加工的作用随模式识别研究的深入而日益受到重视。
如字词优势效应(Word-Superiority Effect):识别字词中字母的正确率>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
客体优势效应(Object-Supriotity Effect):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正确率>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同一线段或单独该线段。
构型优势效应(Configural-Superiority Effect):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识别图形的一部分字母优势效应(Letter-Superiority Effect):识别字母中的一个组成线段>识别单独的该线段。
以上各种优势效应表明了在模式识别中,刺激模式的整体结构优于部分,整体的结构在模式识别中起有利作用,统称为结构优势效应(Structure superiority effect)。
应注意的是,这种刺激模式的整体结构和部分的区分是相对的。
如:一个单词处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中就是部分,而对于组成这个单词的字母表来说就是整体结构。
结构优势效应不仅与刺激模式的特征有关,而且与人的知觉组织活动规律有密切联系。
一、字词优势效应(Word-superiority Effect)Reicher 1969 在实验中发现。
材料:三类视觉刺激材料(卡片)(1)一个或两个字母(2)一个或两个单词(4个字母)(3)一个或两个无意义字母串(4个字母)变量:①时间(短、中、长),分别测定,即按照每个被试反应达到的正确率所需要的时间(ms),相应时间分别为:正确率达60%(短),90% +5ms(长),短长呈现时间的中点值(中)。
②有无先行信息。
有:每次实验前把将要供选择的两个字母告诉给被试听。
无:事先不告诉。
程序:速示器呈现刺激先行信息---注视点——呈现—种刺激材料---掩蔽刺激与供选择的两个字母(字母所在位置恰好对应于刺激材料中需要测试的字母位置)被试回答:哪个是前面刺激材料中在相同位置出现过的。
客体优势效应验证实验讲解学习
客体优势效应作为结构优势效应的一种,它是存在的, 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发挥着有利作用。与其他的优势效应相比 有类似和不同的地方,并具有一定特点,通过研究希望可以 找出影响客体优势效应发生的诸多因素。
自变量: 刺激呈现时间3种(与字词实验一样,根据每个被试判断能达 到的不同准确率50%、60%、70%) 因变量: 被试在3种呈现时间下的平均正确识别率
解释:
klein 随机的掩蔽刺激与上下文图形本身有某些共同成分, 以至干扰了上下文的作用。( P51 )
关于掩蔽刺激需进一步研究。Klein 和Earhard不用掩蔽刺 激;Johnston,McClelland 必须用才出现字词优势效应。 与两种效应的特点有关?
结论:
客体优势效应的确是存在的。
按此程序,两个实验: A. 6名被试用a-c和e的刺激图形 B. 9名被试 用a、d、f的刺激图形。
结果:
a识别效果最好。a与d、e 实验结果的差异达到显著水 平;a与 b、c的差异不显著。
补充实验:掩蔽刺激延缓40毫秒呈现,并只呈现40毫秒。相 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结论:
1、在一个结构严谨的三维图形中的线段识别起来要优于组 织较差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
但在不同的情况下,客体优势效应的发生是有差别的。 如上下文图形的特点、注视点的位置、掩饰刺激的有无及与 上下文图形的相似成分,都会影响客体优势效应的出现。说 明了客体优势效应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得多,所以无法肯 定或否定某一种解释。
讨论:
在研究范围方面存在局限,不仅在模式识别中会有优势 效应的表现,在其他知觉活动中也会存在类似的效应。这也 推动了在更广阔的领域对结构优势效应的研究,也加深了对 一般知觉过程的理解。
客体优势效应 (Object-Superiority Effect)
普通心理学言语心理学考研名词解释
言语语言(language):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思想的手段,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
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
语言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共同的语言又常是民族的特征。
语言就本身的机制来说,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自然语言(natural language):与“人工语言”相对。
语言的一种类型。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各种语言。
如英语、法语、汉语等。
出声语言(spoken language):能发出声音的口头语言。
即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自然语言。
是人类交际最常用的、最基本的信息传递媒介。
其特点是直接、生动活泼和便捷。
人工语言(artificial language):亦称“非自然语言系统”。
与“自然语言”相对。
语言的一种类型。
用以传递信息的、人工设计的符号系统。
如形式逻辑系统、计算机程序语言、为专门实验需要而设计的人工语言,以及密码语言。
本族语言(native language):亦称“第一语言”、“主要语言”、“母语”。
个体通过接触同一语言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在婴幼儿时期正常掌握的第一种语言。
是个体对其出生和成长环境的文化背景进行适应的结果。
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即“本族语言”。
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个体在除本族语言之外,所掌握的另一门语言。
通常是个体通过正规的语言教学获得的。
双语(bilingualism):个体同时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
即一个人既可使用本族语,又能使用另一种非本族语言。
双语的使用对个人才智的增长和社会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亦称“体态语言”。
用姿势、脸孔、步伐、手势、手臂或身体的任何部位所显示出来的动作和表情传达要求和欲望的方式。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认知心理学复习题(课程代码 364004)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信息加工系统以()来标志其输入输出A.程序B.符号C.符号结构D.语言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就在于把心理过程看过信息加工过程B.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解释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C.认知心理学是关于智力的理论D.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是信息获得、储存、加工。
3.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的加工是()A.自动加工B.控制性加工C.记忆加工D.注意性加工ler提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在()波动。
A.5-9 B.6-10 C.7-9 D.7-115.按感觉信息的原有形式来加以保持的是()A.感觉代码B.感觉记忆C.视觉代码D.听觉代码6.Elinor模型的基本单元是()A.概念B.语义C.命题D.事件7.()是指概念的表征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
A.概念形成B.概念结构C.概念学习D.概念库8.问题行为图中的方框代表()A.知识状态B.操作C.概念D.关系9.关于主观概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主观概率和客观概率不同B.主观概率是根据事件过去出现的相对频率来确定C.主观概率仅存在于人的头脑中D.主观概率常基于人自己的经验或希望10.人能正确理解“猴子水果吃”的意思,是因为使用了()言语理解的策略。
A.语音策略B.语义策略C.词序策略D.句法策略11.认知心理学又可称作()心理学。
A.学习B.信息加工C.知觉D.记忆1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知觉过程就是对刺激的解释B.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C.知觉是富有选择性的过程D.知觉是自动的过程13.任何一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都离不开()的参与。
A.知觉B.语言C.记忆D.思维14.以下概念中,不同的一个是()A.感觉记忆B.感觉登记C.感觉滞留D.瞬时记忆15.短时记忆以()为单位。
A.字母B.字词C.比特D.组块16. 如未得到(),短时记忆的信息将迅速遗忘。
3第三章 感知觉
即过去的知识经验主要是以假设、期望或图 式的形式在知觉中起作用的。人在知觉时, 接收感觉输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形 成关于当前的刺激是什么(Bruner,1957; 成关于当前的刺激是什么(Bruner,1957; Gregory,1970),或者激活一定的知识 Gregory,1970),或者激活一定的知识 单元而形成对某种客体的期望 (Neisser, (Neisser, 1967)。知觉是在这些假设、期望等的引 1967)。知觉是在这些假设、期望等的引 导和规划下进行的。
关于客体优势效应的实验
Earhard(1980)运用了平面图形依旧发 Earhard(1980)运用了平面图形依旧发 现了客体优势效应。认为图形的三维性不 是产生客体优势效应的必要因素。 Earhard改变注视点的位置发现了不同的结 Earhard改变注视点的位置发现了不同的结 果,因此尝试用总体分析与局部分析的观 点来解释实验的结果。即客体优势效应不 依赖于图形的三维性,而是依赖总体分析 作用。
二、模式识别过程 模式识别的初级阶段——分析 模式识别的初级阶段——分析 模式识别的第二个阶段——比较 模式识别的第二个阶段——比较 模式识别的第三个阶段——决策 模式识别的第三个阶段——决策
三、模式识别理论
模板说 也叫模板匹配理论,是模式识别的最简单的 一种理论假设。 它的核心思想是,在人的长时记忆中存储着 各种各样的来自个体过去经历的各种外部 模式的拷贝或复本,即模板(Template) 模式的拷贝或复本,即模板(Template), 它们与外界刺激模式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 系。模式识别的过程就是刺激信息与脑中 某个或某些模板产生最佳匹配的过程。
当目标线段单独出现时, 当目标线段单独出现时,被试报告其方位的 正确率只有55%;而当目标线段作为封闭、 正确率只有55%;而当目标线段作为封闭、 连通的图形的组成部分时, 连通的图形的组成部分时,报告正确率却高 86%。 达86%。
结构优势效应例子
结构优势效应例子
以下是 7 条关于结构优势效应的例子:
1. 你看啊,汉字不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嘛!比如“明”字,拆分开来也许你不会一下子反应过来,但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呀,一下子就知道是明亮的意思了,这多神奇呀!
2. 想想拼图游戏呀,每一块单独看没啥特别的,但是当它们按照正确的结构拼在一起,哇,一幅美丽的图画就出现了,这不就是结构优势效应嘛!就像我们组装家具,一堆零件没啥,但组装好后那就是个实用的物件了呢!
3. 音乐的旋律也是啊!单独的音符可能平淡无奇,但是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起来,那优美的曲子不就来了嘛!像周杰伦的歌,那些音符的组合多厉害呀!
4. 建筑不也是这样嘛!一砖一瓦单独看没那么壮观,但按照特定结构搭建起来,那高楼大厦多雄伟呀!难道这还不是结构优势效应在起作用?
5. 团队合作也能体现呀!每个人单独的力量可能有限,但是大家按照合理的结构分工合作,那产生的效果简直无敌了!就如同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球员们配合得多棒呀!
6. 语言的语法结构不也是嘛!单个的词汇也许不难理解,但有了正确的语法结构,那表达的意思多清晰明了啊!比如英语的句子结构,学过的都知道它的重要性吧!
7. 一幅画的构图结构也很重要啊!各种色彩和线条单独存在可能普通,但是在合适的结构下,那就能成为一幅震撼的作品了!像梵高的画,那构图多厉害呀!
我觉得结构优势效应真的太神奇了,它能让普通的元素变得非凡,在很多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呢!。
结构优势效应[参考]
结构优势效应[参考]结构优势效应是指公司在行业竞争中获得优势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指出,公司的规模、规模效应、经济规模、市场份额等因素对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简单来说,该理论认为,规模较大的公司具有在市场上获得优势的更多机会,这种优势通过规模效应和经济规模的提高来实现。
结构优势效应在公司经营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方面,公司规模扩大,可推动公司业务的发展,拥有更多的资源和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结构优势效应合理利用公司规模和市场份额,提高企业效率,使企业更加高效。
下面,我们详细地介绍一下结构优势效应的基本理论及其实际效果。
一、基本理论结构优势效应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钱德勒于1962年提出的。
在其所著的《现代企业的管理》一书中,他反复探讨了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企业规模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结构优势效应等问题。
基于这些研究,钱德勒提出了结构优势效应理论。
根据钱德勒的结构优势效应理论,企业规模的变动会引起经济效益的变化。
容易理解的是,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公司通过规模效应和经济规模的提高,可推动自身的增长。
一般来说,企业在不断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如下优势:1. 经济规模效应企业规模的扩大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
例如,生产设备可以更好地利用,采购材料成本更低,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等等。
由于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一些固定成本如人员、设备、电力等可以更好地利用,单单位面积的成本降低,进而可以提高效率和实现成本的管理。
当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的程度时,其规模效应也会增强。
规模效应意味着生产和管理成本的增长速度低于销售额的增长速度。
原因是大规模生产和销售可以降低公司的平均成本。
这是由于固定成本分配给每个产品的成本下降,并且生产线数量的增加会提高工作效率。
3. 市场份额市场份额也是企业扩大规模的一大优势。
市场份额越大,可以更多地吸引客户,创造与竞争对手不同的市场地位。
在新进入市场的情况下,更大的公司可以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例如,通过价格的优惠度抑制对手的竞争等。
基于结构优势效应的实验设计
基于结构优势效应的实验设计
结构优势效应Pomcrantz1977
实验:1、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正截面破坏实验的全过程,从梁的构造、钢筋构造、配筋率、正截面计算的基本内容、受弯构件工作阶段、破坏特征,验算实验梁在不同荷载作用下控制断面(最不利截面)的应力、挠度和裂缝开展的位置及宽度,梁最大破坏荷载时相应挠度。
2、正式实验前,根据实验梁的构造、配筋和强度,估算梁的最大破坏荷载,然后估算的最大破坏荷载分五级列表算出每级荷载作用下相应测点处理论计算(应变和挠度)值,以此指导实验方案的实施。
3、实验完成后,再根据实验中实际分级的荷载重新计算每级荷载作用下相应测点处理论计算(应变和挠度)值,并将实验记录值整理,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或测试极值取舍后作为实测值再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刺激材料:两类(无、有上下文)。
每类都含有两个刺激。
无上下文:“(”和“)”
有上下文:“()”和“))”
程序:通过速示器一次呈现一个刺激。
200ms要求被试进行辨别,作出反应,记录反应时。
结果:有上下文的刺激辨别的平均反应时(421ms)快于无上下文的(444ms)。
解释:有上下文一整体。
无上下文一部分一构型优势效应:图形整体比部分易于识别,上下文与刺激构成一些新的特征。
结构效应优势范文
结构效应优势范文结构效应是指企业、组织或团队中的结构特点和模式对其工作效率、绩效和创新能力产生的积极影响。
结构效应是传统管理学中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涉及到组织结构、决策权分配、沟通渠道等方面的因素。
结构效应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工和专业化:结构效应使组织能够将工作任务进行分工,使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种专业化使组织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2.协调和合作:结构效应能够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通过明确的组织结构和沟通渠道,可以确保信息流通畅,协调各个部门和个人的工作,从而增强组织的整体协同效应。
3.激励和动力:结构效应能够通过设置清晰的目标和责任制度来激励员工,增强其工作动力。
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使员工有明确的奖励和惩罚,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4.知识共享和学习:结构效应能够促进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和学习。
通过组织内部的交流和协作,可以使员工相互借鉴、学习和共享经验,从而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5.决策效率和灵活性:结构效应能够提高组织的决策效率和灵活性。
通过明确的决策权分配和沟通渠道,可以使决策过程更加高效和迅速,同时也能够灵活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然而,结构效应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弊端和挑战:1.刚性和官僚:过于严格的组织结构和程序可能导致组织僵化和官僚化。
这种刚性结构会阻碍创新和适应性,限制组织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2.信息壁垒和沟通障碍:结构效应可能导致信息壁垒和沟通障碍。
在大型组织中,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可能受到限制,导致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困难,影响工作效率。
3.利益冲突和竞争:结构效应可能导致利益冲突和内部竞争。
在一些情况下,不同部门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彼此之间产生竞争,这可能损害整个组织的合作和协调。
4.抗改变和创新阻碍:结构效应可能对组织的改变和创新产生阻碍。
由于组织结构的固定性,一些新的想法和方法可能受到排斥和抵制,阻碍了组织的创新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优势效应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客观事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按照一定规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因此人对于各种事物刺激模式的识别也总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在模式识别过程中,自上而下加工的作用随模式识别研究的深入而日益受到重视。
如字词优势效应(Word-Superiority Effect):识别字词中字母的正确率>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
客体优势效应(Object-Supriotity Effect):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正确率>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同一线段或单独该线段。
构型优势效应(Configural-Superiority Effect):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识别图形的一部分字母优势效应(Letter-Superiority Effect):识别字母中的一个组成线段>识别单独的该线段。
以上各种优势效应表明了在模式识别中,刺激模式的整体结构优于部分,整体的结构在模式识别中起有利作用,统称为结构优势效应(Structure superiority effect)。
应注意的是,这种刺激模式的整体结构和部分的区分是相对的。
如:一个单词处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中就是部分,而对于组成这个单词的字母表来说就是整体结构。
结构优势效应不仅与刺激模式的特征有关,而且与人的知觉组织活动规律有密切联系。
一、字词优势效应(Word-superiority Effect)Reicher 1969 在实验中发现。
材料:三类视觉刺激材料(卡片)(1)一个或两个字母(2)一个或两个单词(4个字母)(3)一个或两个无意义字母串(4个字母)变量:①时间(短、中、长),分别测定,即按照每个被试反应达到的正确率所需要的时间(ms),相应时间分别为:正确率达60%(短),90% +5ms(长),短长呈现时间的中点值(中)。
②有无先行信息。
有:每次实验前把将要供选择的两个字母告诉给被试听。
无:事先不告诉。
程序:速示器呈现刺激先行信息---注视点——呈现—种刺激材料---掩蔽刺激与供选择的两个字母(字母所在位置恰好对应于刺激材料中需要测试的字母位置)被试回答:哪个是前面刺激材料中在相同位置出现过的。
主试记录:选择结果的对或错。
注:当刺激材料为一个字母、一个单词或一个无意义的字母串时,提供选择的两个字母位于在刺激材料中相对应字母位置的上方;而在使用其他刺激材料时,则两个供选择的字母中有一个在下方。
结果:不管有无先行信息,对单词中的一个字母的识别成绩均优于对一个字母或无意义字母串的识别成绩。
正确率相差约8%,达到显著。
回顾:1. Reicher限制字词的冗余信息。
Word , Work使前三个字母不会提供额外信息。
2. 引起心理学界的广泛注意和兴趣,产生了有关字词优势效应的各种解释。
① Reicher (推论说)强调以过去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自上而下的加工。
字词优势效应不能用单个字母比字词忘得快解释。
因为提供先行信息,仍然出现字词优势效应。
也不是由于字词在速示器中的刺激面积大,易看见。
因为字词与字母串面积一样大,而是由于字词具有意义。
Rumelhart 和Siple 用借助于上下文而进行推理来解释字词优势效应。
这种解释强调上下文以及有缀字规则的知识的应用。
(有上下文WOR条件下看字母D并不一定比看单个字母D 要好,而是可以更好地进行推论。
)Bargon 和Thurston 指出若无意义字母串符合缀字规则并可读,字词与字母串的正确识别率应无显著差异。
只有将呈现的几个字母看成一个词才能进行推理,否则就不可能。
②编码说。
以信息的内部表征为核心。
主要着眼于字词与字母的不同编码。
Mezrich 字词反应之前有拼读倾向单个字母较少这种倾向若要求被试将所呈现的字词或单个字母都读出来,不会出现WSE。
Johnston,McClelland 在Reicher实验中若不用掩蔽刺激,也不会出现WSE。
以上:字词优势效应是由于字词和单个字母的编码不同所致。
字词语音编码不受视觉掩蔽的干扰。
单字母视觉编码易受视觉掩蔽干扰。
③依据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的理论进行的分析和解释。
字词—整体先整体加工后局部加工单个字母—局部无整体加工总:都有一定合理性。
说明人的知觉在模式识别的过程中可能需经历多个不同的阶段和水平,只有合理综合起来,才可能对模式识别中的复杂规律性有比较全面的正确认识。
二.客体优势效应字词优势效应推动了心理学家们开展有关图形中线段的模式识别研究工作。
实验1 Weisstein和Harris1974进行了包含在各种图形中的直线线段的识别研究。
材料:靶子线段(a-d)长度、宽度相同。
相对于注视点的方向、位置不同。
刺激图形(f-I )含有靶子的上下文图形变量:刺激呈现时间3(与字词实验一样,根据每个被试判断能达到的不同准确率50%、60%、70%)程序:实验在暗室中进行,刺激通过显示器呈现给被试。
让被试熟悉单独的靶子线段(4个)自行操作进入测试阶段---注视点(要求被试把视线对准)——启动开关出现刺激图形——掩蔽刺激 100ms——要求被试确认在刺激图形中看到的是哪个靶子线段,按键反应——主试反馈(判断正误)。
按此程序,两个实验 A. 6名被试用a-c和e的刺激图形B. 9名被试用a、d、f的刺激图形。
因变量:被试在3种呈现时间下的平均正确识别率,结果:a识别效果最好。
a与d、e 实验结果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a与 b、c的差异不显著。
补充实验:掩蔽刺激延缓40毫秒呈现,并只呈现40毫秒。
相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一个结构严谨的三维图形中的线段识别起来要优于组织较差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
上下文图形看起来像一个三维的客体,客体优势效应。
认为“三维图形”是产生客体优势效应的重要因素。
实验2 Weisstein,Harris把客体优势与三维图形联系起来的看法引起异议。
Earhard :图形的三维性不是产生客体优势效应的必要因素。
材料:①靶子线段: c②上下文图形:表盘式(a),连通的、紧凑的图形坐标式(c),不连通的4条短线。
结果:(1)a、c 实验。
a,靶子线段的正确识别率81.3% 显著c,单个靶子线段………70.6%(2)b、c实验。
b,靶子线段的正确识别率81.3%c,单个靶子线段……….71.3% 显著结论:平面图形也出现客体优势效应。
实验3 Earhard的另一实验。
改变注视点在图形中的位置。
材料:上下图形与Weisstein和Harris一样。
改变注视点在图形中的位置。
三组:每组包含靶子线段和带靶线的上下文图形。
a组,注视点移到靶线段和另两条图形线段的交叉处。
b组,与Weisstein和Harris实验一样。
c组,注视点在远离靶线段的图形的一角。
结果:a组,有上下文靶线段正确识别率69.5%单一线段…………….. 81.7% 显著,客体劣势效应b组,有上下文靶线段正确识别率81.8%单一线段…………. 69.8% 显著,客体优势效应c组,有上下文……….单一…….. 高4.2% 未达显著,客体劣势效应。
表明:若改变注视点在上下文图形中的位置,客体优势效应将不出现。
解释:依据总体分析和局部分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结果。
客优不依赖图形的三维性,而是依赖总体分析作用。
总体先于局部分析起作用,为局部分析提供基础。
注视点的位置与局部分析操作方式有关。
局部分析从注视点开始。
注视点周围没有其它线段,分析过程按照固有程序进行,能较好掌握上下文结构和把握细节。
注视点周围有其他线段,分析过程受到干扰和损害,从而出现注视点位置的不同作用。
实验4 Klein 1978 掩蔽刺激的有无及掩蔽刺激的性质也对客优有重要影响。
材料:①上下文图形:结构严谨和结构不严谨的②掩蔽刺激:随机线段(Weisstein和Harris用有规则排列的方点)结果:有掩蔽刺激,两种上下文图形靶线段的识别率无显著差异。
无…………,有显著差异,客体优势效应。
问题:当掩蔽刺激为有规则排列的方点和有规则排列的水平线时,都出现客体优势效应。
掩蔽刺激有重要作用。
解释:klein 随机的掩蔽刺激与上下文图形本身有某些共同成分,以至干扰了上下文的作用。
他设想有两种知觉系统,特征系统和客体系统。
特征系统对视觉刺激的基本特征如方位、位置等敏感,并且它对靶子线段特征的反应,除受掩蔽刺激的影响以外,不受上下文影响。
客体系统不表征个别特征,而是将诸特征整合为三维客体的总体特征,可被三维、结构严谨的刺激所激活。
单个线段识别依赖特征系统,有上下文线段识别依赖两个系统。
因此,后者优于前者。
但,随机掩蔽刺激可破坏客体系统表征,或在客体系统提供整体信息之前就迫使识别系统做反应,这样就不会出现客体优势效应。
关于掩蔽刺激需进一步研究。
Klein不用;Earhard不用;Johnston,McClelland 必须用才出现字词优势效应。
与两种效应的特点有关?三、构型优势效应Pomerantz 1977实验:刺激材料:两类(无、有上下文)。
每类都含有两个刺激。
无上下文:“(”和“)”有上下文:“()”和“))”程序:通过速示器一次呈现一个刺激。
200 ms 。
要求被试进行辨别,作出反应,记录反应时。
结果:有上下文的刺激辨别的平均反应时(421ms)快于无上下文的(444ms)。
解释:有上下文----整体无上下文-----部分构型优势效应:图形整体比部分易于识别,上下文与刺激构成一些新的特征。
四、字母优势效应Schendel ,Shaw 1976材料:短的水平线“—”和斜线“\”附加上下文“‖”构成“H”、“N”附加上下文的辨别速度和精确性均高于辨别单独的线段。
五、句子优势效应Tulving,Mandler,Baumal 1964 (第一节P40)在一个句子中识别一个词优于识别单个的该词。
总:⑴比较成功地提出了有关知觉和模式识别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知觉组织、过去知识经验的作用、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以及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⑵未见成功地实现结构优势效应的计算机模拟。
人的模式识别不同于机器的模式识别。
⑶对结构优势效应的不同解释,无法肯定或否定某一种解释。
对结构优势效应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仅视觉通道内,其他的通道以及其他知觉活动中是否存在这种效应,需进一步探讨。
(注: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