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期末复习计划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期末复习计划

课后复习以消除遗忘、强化记忆为目标,不管老师是否留作业,都应当对照课堂笔记

与教材进行比较性复习,然后再做作业。

一、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

时间是学好历史的必要保证。要提高历史学科的复习效率,首先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以每天不少于50分钟为佳,太多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太少又没效果;时间宜安排在就

寝前的一小时(这段时间是一天中大脑的四次记忆高潮之一);而且应在50分钟的时间内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三本教材的复习时间进行合理再分配。

当老师把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串联---归纳----总结后,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

检测。一方面是对学生有更好地了解,另一方面能进行查漏补缺。

句 1)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说出句子含义 2)掌握句子不同的表达方法,体会句

子的感情色彩。 3)进行改病句练习 4)明确句子之间的关系。(如因果、转折、递进等)

记忆是历史学科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复习周期越短、记忆效果越佳。有些同学每天

虽有固定的时间复习历史,但往往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今天中国古代史、明天世界近现

代史,或者连续一段时间或复习中国古代史、或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或复习世界近现代史,周期相对较长,结果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到前面又忘了后面。因此无序或周期很长的

复习效率很低,谈不上对教材理解的深度。一般来说,在每天固定的复习时间里,对中国

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都要有明确的量的规定,具体办法如下:

1.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对教材的复习遍次,再根据每册教材内容的多少确定每天对

三本教材的复习量(即每天复习多少页)。

2.针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相对较少,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较多且理论

性较强;在固定的50分钟时间里,安排中国古代史的复习时间可用10分钟,另两本教材

各用20分钟,再根据每天所规定每本教材的复习时间、所要复习的量来确定每天每本教

材要复习多少页。

3.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复习完后,再复习这两本教材的下册,

每天所用时间、复习量、方法与上册相同。但此时《中国古代史》已经复习了一遍,是否

还要接着再复习?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史实记忆相对较多,而中国近现

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侧重于理解,因此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遍次应多一些,且每天分配的时

间只有10分钟,要记住并理解其内容也应多看。

二、每一遍复习都要有侧重点

②第二轮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运用及识图能力的练

习和提高。并查漏补缺,以及综合运用练习。

教学中我们常听到有些学生反映:我已经将教材看了好几遍,但还是记不住;有些同

学认为每天面对的都是熟悉的内容,感到很枯燥。固然,时间是记忆的保证,但记忆效果

的高低与投入的时间量并不完全成正比。就记忆而言,以理解为前提的记忆效果比单纯的

记忆要好;为此,要掌握知识应注重理解,而且每一遍次的复习不能简单地循环往复,要

有侧重点、针对性;这样可使复习以及对知识的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终达到理解

并记住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复习方法:以各种生物工程技术的过程为主线,以关键词为要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为宗旨。下面以细胞工程为例,具体说说复习的过程。

第一遍复习以教材内容为主,包括教材标题、大小子目及具体的内容,做到事无大小、轻重,均一一过目,理清各标题之间的关系。目录是知识的框架,只有把握了历史框架,

才能将零碎、非有序的具体知识点归属弄清楚。另外,每天看完规定的内容后,临睡前应

将白天复习过的内容在大脑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不要求将所有的内容都回忆出来(其

实这也是不可能的),主要是将当天复习过的大小标题及彼此间的关系回忆出来,这样既

能巩固主干知识,又不至于因精力过于集中而使大脑兴奋影响睡眠。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复习时,不能眼睛只盯着书本,在我们看一段书后,应该

抬起头来,好好思考,尝试回忆,看我们刚才看的书本的内容是否记住了,是否理解了。

也可以张开嘴大声的讲给自己听,只要你能把知识点讲出来,就说明你背过了。所以,在

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是脑筋动得最快的时期。

第二遍复习以理清历史线索并进行知识拓展为重点。从目前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看,历

史学科的试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对历史发展沿革(即历史基本线索)的考查,二是

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及创新能力。选择题一般是在同一背景材料下,对发生在不同时代但

与背景材料相关的历史现象进行设问,形成题组,各小题看似互不相属,实际上是对历史

发展基本线索的考查,2000年综合卷的松江棉纺织业、2001年综合卷的中国古代教育等

试题都是如此。在考查学生创新能力时,命题者往往会提供一个陌生的背景材料,再从历

史学科的角度设计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这类试题大都

涉及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如2000年综合卷的中东问题、巴拿马运河问题,2001年高考综

合卷从非洲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势图得出其形成及变化的原因等试题,这类试题不仅仅要求

学生对某个历史知识点的深层次分析,而且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拓展性。若平时只注意点

的复习而忽略线面的复习与深化,那么解答这些试题时便会束手无策,因此复习时要注重

对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整理并力所能及地进行学科间的知识渗透,然而学生因能力所限,

复习时很难深化与拓展。第二遍复习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复习的重点放在历史事件间的内在联系上,力求分析得出教材中各目录、标题之间

的内在联系,采用回忆法进行(即在翻开教材前,先努力回忆教材每一章的大小标题以及

每个标题下所讲的重要事件、这些事件的联系如何),回忆不出来再翻开教材,这样既抓

住了主干知识,又能在第一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知识框架的理解。

2.若觉得正在复习的内容与已复习过的内容相似时,应立即去回忆与此相似的内容是

什么。例如,看到明朝的手工业就应联想到宋朝、元朝手工业发展情况,看到景德镇制瓷

业便应想到教材中其他相关的内容,通过这种有意识的串联式回忆,逐步把握历史的基本

线索,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

3.注意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延伸与拓展的知识主要是教师补充的知识。教学中,教师

会经常就某个具体知识点,给学生提供一些新材料、新观点或进行一些学科渗透。如从历史、地理、政治等角度,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分析三大决战首战

东北,而东北战场又首战锦州的原因;如何客观地评价国民政府的整顿税务、法币政策及

改订新约运动等。对这些教材没有直接涉及的知识深层次分析,学生往往会记下来,复习

时还必须去看乃至去记忆,这是学生拓展知识较为有效的途径。考试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

教师平时补充内容相关、相似甚至相同的背景材料,虽然试题设问角度会有所不同,但由

于学生对背景材料已有所了解,因此并不会感到陌生,分析解答时也不会无从下手。

三、要有一定的练习时间

案例3在测定Na2SO4和NaCl的混合物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时,可以在混合物中加

入过量BaCl2溶液,沉淀SO,然后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到BaSO4的质量,试问:

运用掌握的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是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检验复习效果是否理

想的主要手段。因此,有选择地做一些相关练习是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必须同样要有

明确的练习时间与练习量。很多高三学生的练习是被动或盲目的(即教师发什么便做什么、发多少做多少);自主练习时只做选择题、很少甚至不做材料分析与问答题,即使做选择题

也只求量不求质,至于主观题因平时很少或根本不做,有些学生则边看书边做练习。这些

方法既不科学,效果也不高。笔者认为学生做练习应主动并有明确目的,即做什么练习、

何时做,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进行,具体办法如下:

首先,选择一本质量较高的复习资料。当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由于

商家一味的追求利润,很多资料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如印刷不清、题量少价格高、甚至

参考答案错误多多,而学生往往不辨真伪,一看到资料就买,有些学生手中甚至每门学科

往往有四五本参考资料。笔者认为,学生手中只要有一本复习资料就可以了。

其次,要有固定的练习时间。有些同学,习惯每天看点书、做些相关练习,认为这样

可以及时巩固并了解自己的复习效果,其出发点固然没错,但问题是:高三学生每天可供

自己支配的时间并不多,每门学科每天都得有一定的复习时间,其中英语、数学便要占去

较多时间,留给历史学科的时间最多也不过1个小时,而且这1小时内又有三本历史教材

要复习,那么留下做练习的时间实在少得可怜甚至根本没有。另外各教材每天所复习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