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更迫切地要求教育者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应该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第一位。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自学意识(一)强调课前预习,重视课后复习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说到教学要旨时明言:“教是为了不教”;外国有句名言:“没有求知欲的学生,就象没有翅膀的鸟儿”。
求知欲望的确很重要,然而学生的求知欲一般主要表现却在课外自学上。
学生在课内获取的知识有限,只有把课内被教师激发的热情、启示的方法用于课外自学,学取的知识才是无穷的。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自觉性方面都还有待提高,教师应该具体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特别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
在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时,教师可先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学生在独立解答中获得成就感,产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
例如,笔者在教学第三册《阳光》这篇课文时,课前提出具体要求:1.拼读生字,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认识生字,能说出字的结构。
出示如下表格作为示范让学生模仿练习;■3.知道课文讲了谁,发生了什么事。
虽然低年级学生理解自学能力有限,但解答这种问题还是能达到要求的。
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预习,解答问题,初步认识了课文,获得了部分知识,教师再给予适当的鼓励,那么学生就会形成课前预习的自学习惯。
预习情况,教师应及时检测,方式是上课三分钟,或书面检测或让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抽俩人上台板演;或口头检测,指名复述、答问。
随着学生知识水平的发展,教师不用再去具体提出预习要求,而是给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他们更大的学习空间,养成自己学习的能力。
课后复习也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其不是简单重复刚学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归纳、扩展知识结构。
教师上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复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扩大学习面。
在课后,让学生多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这也同样是依靠学生的自学能力去完成的。
语文自学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
我对《大纲》的认识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
一、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过去的语文老师只看着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
我感到: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件”。
为了确保“产品”的合格,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上每节课前一定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给学生为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及怎样训练。
我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路子是:教师引导,提示规律、辅导探索、放手实践、抓住不放、反复训练。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了走出长期以来老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老师“不扶”学生“不走”的识字教学误区。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首先我让同学们过汉语拼音关;然后在新学期开始专门上好两至三节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理论课。
讲汉字的特点规律,讲自学汉字的方法,并进行具体辅导。
我把识字方法归纳为六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利用工具书查字义)、写(连词端正书写)、默(自己默出所学生字)。
经过一段独立性学习。
学生完全养成习惯,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学生完全掌握,就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学生也主动学习掌握。
学生掌握了识字能力,学习兴趣高了,看书、作文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项细致、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
这里针对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阅读能力浅谈一些做法。
以《珍贵的教科书》为例。
这是一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学生在阅读中经常遇见,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有教育意义的事,需要记叙下来。
因此,我在备课时不仅确定在字、词、句、章方面要传授哪些知识,而且把培养阅读和写作这类记叙文的能力作为教学和重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汉字、阅读文章,更是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尤为重要,因为自学能力是学生一生受益的基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尽可能多的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解、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了热情,他们才会愿意在课余时间自觉的进行阅读、写作等练习,培养自学能力。
二、引导学生探索学习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探索语文知识,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给学生。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解析诗歌的意境和韵律,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分析和总结,自主掌握诗歌的韵律和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形成自己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他们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和总结。
老师也可以设计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培养自学能力。
四、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写作是学生表达自己思想和观点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写作,可以是作文、日记、读后感等形式。
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思考和总结,这种过程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
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可以设计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自主选择和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
浅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摘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构建对信息的解释。
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就是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教师科学的指导下能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习变成一种自发、自觉的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主发展,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理论。
关键词:自学;兴趣;动机;习惯;方法一、增强语文自学能力是社会的需要。
(一)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十分惊人,表现之一是知识总量成倍增加有人分析。
若把1750年人类知识量计作1倍,1900年增长到4倍。
1950年增长到8倍。
1960年增至16倍。
60年代至今,人类知识总量每隔5~7年就要翻一番。
科学知识总量的增长还表现在新学科种类的迅速增长上,《美国科技界年鉴》作过一个不完全统计,从旧学科发展起来的新学科,60年代以前只有54种,到60年代末达到900种以上,而80年代以后,几乎每月都有各式各样的新学科问世,世界上的学科已达2600种之多,知识总量急剧膨胀。
因此一个人的职业知识很容易老化。
据专家统计18世纪职业知识老化周期约为80~90年,19世纪到20世纪缩短为30年,现在已缩短到5~10年。
国外,统计材料证明:发达国家1976年的大学毕业在校学到的职业知识在1986年完全陈旧。
当今时代是名副其实的“知识爆炸”的时代。
因此任何不愿被时代抛弃的人都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这就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自学能力。
有了一定的能力,即使知识更新,走向社会了。
也能适应新形势,为社会做贡献。
语文课本知识的学习对中学生来说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且语文又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样为其他学科自学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他们提供值得借鉴的方法。
(二)从现状看。
浅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从教二十二年来,逐渐认识到语文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要使语文真正成为学生终生得心应手的工具,就必须在中学阶段培养起语文自学能力。
一个教师善教之善,突出地表现在对学生自学志趣和能力的培养上。
所谓语文自学能力就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能力和其它智能去有效地获取语文新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增进其它智能的一种稳固的心理特点的结合。
语文自学能力不仅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本因素,也是发展各学科自学能力的基础。
因此,注重培养语文自学能力,既可以使学校多出人才,也有助于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自学风气。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下面谈些粗浅的看法:一、对学生进行立志自学的教育,培养自学的兴趣。
青少年在求学中容易立志,也容易丧志。
当学生缺乏自学能力,还没有养成自学习惯时,困难一大,或几次成绩欠佳,便容易动摇。
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立志自学的教育。
其方法可以在读写教学中,俯视古今在做学问、搞创作上自学成才的典型进行诱导,选抄名言警句加以晓喻,布置有关作文题目促进其领悟,读一首诗,讲一段文字,作一两分钟的发挥加以熏染等,还可以结合各项教学和学生自学任务的检查,时时面命耳提,作个别的启发,奖掖诱导。
只要围绕立志,联系学生的学习表现,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学生就能由自勉而逐渐坚定,乃至在自学上矢志不渝。
要使学生乐于自学,还要培养自学的兴趣。
教育学生立志,由理念支配行动,是培养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则产生于教学训练本身。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二者只有统一起来,才能形成持久的兴趣,也只有学生内心乐为,从而自求不止,才能达到自得的境界,自得渐积渐丰,兴趣自然渐高渐浓。
培养学生语文自学兴趣的方法很多,但归根到底是教学,训练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都应使学生看到自己学有所得。
就拿作文来说,中学生从初一到初三练写命题作文将近上百篇,然而为什么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写不好一篇文章呢?原因就在于这类学生对作文的基本规律,对语言运用很少或从来未能认真深入地自求,故而每次作文训练所得甚微或者几无所得。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自学能力培养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自学能力培养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没有老师直接指导下,能够主动、有效地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拥有了自学能力,学生才能在课堂学习之外,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课前准备、课上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自学能力。
一、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自学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上语文课之前,可以提前浏览课本内容,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提前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和重要概念,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的学习资料。
可以查找课文的扩展阅读材料,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
还可以找一些优秀的学习网站或公众号,订阅相关的内容,接收最新的学习资讯。
通过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可以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课上学习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认真听讲: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是学习的重要来源,学生应该保持专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可以将重点内容、关键词、教师的思路等记录下来,方便后续的复习和回顾。
2. 提问思考:在课堂上,学生应该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如果对某个概念或知识点不理解,可以向教师请教,或者向同学请教。
通过提问和交流,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激发思考能力。
3. 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学习和讨论。
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讲解、互相批评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三、课后复习课后复习是巩固和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课后复习,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强化记忆,提高理解能力。
1. 复习笔记:在课后,可以回顾自己在课堂上做的笔记,对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和梳理。
可以将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自己的复习笔记。
通过整理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浅谈语文教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作者:陈俊香(县级)自学能力是指学习者按照学习规律主动获取知识,不断增长才干,科学地组织自身学习活动的特殊能力。
虽然我是一位年轻教师,从这几年的语文教学让我认识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就等于有了开启语文学习大门的钥匙。
虽然当今一直在提倡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可还是有一些语文教师上课唱独角戏,只顾自己的教学进度,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这一点老师都明白,但一到具体操作,老师往往牵引太多,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对教师产生了依耐性。
阅读面、观察面、思考面等整个知识面过于狭窄,教学质量很难提高。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也是一种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强调的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因为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学生才能自主。
也只有在自主的前提下学生的创新个性才能得到发展。
所以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有机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领悟,从而获得“活”的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一、课前预习,注重培养自学能力上新课之前,让学生认真预习教材,因为教材是基础知识的源泉,是基本训练的依据,是学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长期坚持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我们要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给学生找准“切点”质疑。
达到质疑解难的目的。
我们要做到不代替,不包办。
二、明确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因为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向导,是思维的起点。
有了目标学生就能直奔课文的重点,自主寻找答案。
明确目标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
让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大胆探索,自觉动脑、动手。
浅谈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浅谈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日益重要,特别是在语文学习领域。
语文自学能力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等。
然而,如何使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自学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任务。
一、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是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首要条件之一。
教师可以在讲授语文课程的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休息时间、课余时间和周末时间阅读各类优秀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语文文艺创作活动,如写作、朗诵、演讲、表演等,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语言的表达和感染力。
同时,学校和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购买一些优秀的语文学习工具,如字典、词典、辞典、语法书等,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阅读能力也是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定期组织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增加词汇量,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在阅读作品后进行课堂讨论、作文、口头表达等活动,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三、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写作指导,教授写作技巧、常用词汇和语法知识,并且提供写作范文和示范。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模仿和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制定写作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创造,提高学生写作表达能力。
四、推广互联网和数字资源现代社会已经步入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和数字资源已经成为未来学习的趋势。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数字资源,让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文献检索、语言学习、知识分享等。
比如,可以推广语文学习网站、在线字典、语言学习软件、知识分享社区等网络资源,让学生在这些平台上进行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篇)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篇)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我们以前的语文教学主要是靠:“教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而随着素质教育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把以前的那种教育工作从“知识中心,”“应试中心”转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上来,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来。
以“少搞考试,多搞活动”为出发点,确立教育的一切工作为学生思想发展服务,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我们做为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学生的领路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必须提高认识,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努力为学好其它学科培养思维能力而服务。
“要自学,靠自己学”这说明了学习语文重在自学。
是因为语文与生活联系密切,又是生活的反映。
例如:当同学们开学初新课本发下来的时候,他们最先看、最喜欢看的就是语文课本,而且会认真的读下去,对其它课本却是打开看看而已。
这是由于语文的可读性比较强,是适合学生自学的。
因为这个原因,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当中给他们穿插一些古今中外杰出人物自学成材的故事,以使学生认识到培养自学能力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二、激发兴趣,培养自学能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说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如果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语文就一定会学好的。
人的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语文的发展中逐渐培养的。
因而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语文的坚定信念,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力争使每一节课都能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服务。
因为你一向对学习语文不大经意,可能有一篇课文使你特别感兴趣。
这篇课文你可能从中受到很大的教育,可能对文中主人公的精神深受鼓舞等等,使你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巨大魅力,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教给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兴趣是解决自学方面的问题,具体怎样就必须教给他们方法了。
有句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它给我们精妙的阐明了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就必须先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这样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浅谈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语文是基础工具,学好语文,不但对学好其他学科十分必要,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要真正把语文学好,单靠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尤其重要。
那么如何来培养这种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
当前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热衷注入式,没有把自己当作“主导”,而变成“主宰”,没有把学生当作“主人”,而看成“仆人”。
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再多,终究是有限的,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以后必须要“自能听话,自能读书,自能成文”。
因此,教师教学生学,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
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自如,这不仅得益于一时,而且终身受用无穷。
可见,传授学习方法比传授课本知识更为重要。
二、激发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兴趣是推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
学习语文,要掌握的东西很多,非花九牛二虎之力不可。
而这绝不是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悬梁刺股”、“磨棒成针”来等说教的,青少年有他们的特点,他们“乐嬉游”好奇心大。
把他们从“乐嬉游”引导到乐学习上来,使一般的好奇心发展为求知欲。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动力。
我们说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绝不是说可以撇开语文教学目的于不顾。
而一味地说笑话,耍滑稽,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造情境让学生领略,不断地获得新的规律性的知识。
三、启发思维,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托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没有思维能力的人根本就谈不上具备自学能力。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让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
兴趣要激发,思维更少不了启发。
谈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摘要:自学能力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能力去有效地撷取新知识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因素,也是发展各门学科自学努力的基础。
本文根据学校语文课题组的教改实践,谈谈体会。
关键词:激发兴趣教给方法拓宽渠道培养习惯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呢?我们的做法是:1、课前五分钟演讲,为激发学生自学兴趣拉开序幕。
课前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演讲训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得到提高。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2、设计恰当、新颖的导语,抓住学生的心理,是激发学生自学兴趣一个必要环节。
我们设计的导语大致有:抒情式、激疑式、定向式、助读式、趣味式等。
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向趣味无穷的知识海洋中寻珍觅宝。
3、课堂精心设疑,是培养学生自学兴趣的重要手段,是活跃学生思维触发点。
启发他们大胆质疑、释疑,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课堂设疑:一是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三是要遵循由易到难、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分散到集中的原则。
力求做到难易适度,张合有序。
尤其要保护和激发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和一般学生一样享受学习的乐趣。
4、设计言简意赅的结语,是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的必要措施。
我们设计的结语大致有:抒情型、评价型、激励型、发散型等。
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课后继续求异和发现。
二、教给方法:我们从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他们一旦掌握学习方法。
即可收益终身,从而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不教”的教育思想。
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更需要教给方法。
1、序列法。
即安排有序的自学程序,让学生定向发展。
例如:阅读课,可以安排为:自渎(课文)——自查(工具书)——自思(重点、难点)——自结(积累基础知识要点)——自评(章法技艺)——自练(各类习题)。
当然六个环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为作用。
小学语文如何培养自学能力
小学语文如何培养自学能力自学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而小学语文则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门科。
那么,小学语文如何培养自学能力呢?本文将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技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习方法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有很多种,其中,自主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就是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自己进行学习。
在学习小学语文时,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 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2. 多读书:通过阅读,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点。
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制作学习笔记: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知识点,制作笔记,记录下学习心得和体会,帮助自己更好地记忆理解。
二、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更好地养成自学能力。
在学习小学语文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善于思考:语文学习,关键在于理解,所以学生需要及时思考,认真理解。
在不懂的地方,可以询问老师或者同学,但首先需要自己思考。
2. 坚持不懈:学习语文需要长期积累和坚持不懈地努力。
在学习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3. 多练习:练习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方法,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让自己更加熟练地运用语言。
三、学习技巧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学习技巧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1. 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精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而泛读则可以扩展学生的阅读量。
2. 用脑图整理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制作脑图,整理语文知识点,方便记忆和理解。
3. 培养思维逻辑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语文练习题或实践活动,培养思维逻辑能力,提升语文写作能力。
总结起来,小学语文作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科目,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时,应该充分利用学习方法、保持好的学习态度、学会一些学习技巧,逐步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挑战。
浅谈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关键词】中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靠教师传授,二是靠自学。
对于众多的学科,每天用于每个学科的学习时间很少,仅靠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他们自学,让他们能够更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一、加强课前预习引导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是对课文的初步了解,也是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引导,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课文的探讨方向。
1.初读教材,了解主要内容。
初步阅读课文后,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的“思考与练习”把握课文主题思想。
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第一题往往已经高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这里人手,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主旨。
在九年级下册《石缝间的生命》的学习中,课后“思考与练习”的第一题是“课文通过描写了石缝间的生命,赞扬了怎样的精神?”从这里可以掌握到课文的一个重点内容:石缝间的生命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顽强拼搏、战胜自我的崇高精神理解了这道题目,就能更好地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2.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线索和写作思路。
行文线索贯穿着全文,学生找出了行文的线索,就能很好地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并能更好地把明线和暗线联系起来,理解作者的意图。
在《囚绿记》中,行文线索是寻绿——恋绿——囚绿——释绿——念绿,囚绿是重点,也是惊人之笔。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发现了绿色的特征,从中得到了启示,甚至悟到了绿色的秉性与自己的心灵的相通之处,使这一短文富有强烈的象征意味。
3.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
学生在预习前对课文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因此,要帮助学生去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可以把这些重点难点设计成问题供学生探讨。
《捕蛇者说》(九年级上册)中,为什么人们不顾危险争着去捕这种剧毒的蛇?为什么蒋氏听说要“更若役,复若赋”而“汪然出涕”?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去引导,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课文重点难点,并吸收和消化。
浅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摘要: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目的是为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掌握学习的最佳方法,探究认知的最佳途径,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关键词: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应逐步学会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学生发展潜能的桥梁,还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过程小学生的知识少、能力低,他们的自学能力需要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才可能基本形成。
大体上要经历教给方法、训练辅导、独立运用和总结提高四个阶段。
(一)教给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传授给他们一系列的学习方法。
教给小学生自学方法,教师要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浅显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讲清要领,使小学生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二)训练辅导教师在给学生介绍一种自学方法后,就要及时结合课本,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针对性较强的练习,多层次、多侧面地进行训练,使他们尽快掌握这种自学方法。
(三)独立运用独立运用是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要为小学生的自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创设优越的情境,设计分量适宜的练习,布置相关的作业,提出明确的要求,尽力调动小学生独立运用自学方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在独立运用中熟练掌握各种自学方法。
(四)总结提高小学生总结自学方法的过程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但仍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总结过程中,教师要自始至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特别注重引导小学生遵循从感性到理性和”理论—实践—理论”的认识事物的规律,认真总结出自己自学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小学生自学能力差,但学习兴趣和自学潜力却是无限的,若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等于触动了学生的自学动机。
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浅谈
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浅谈一、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1.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定义“能力”是心理学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
“自学能力就是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他人而能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
它是有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既有心理和机能的执行部分(如一定技能),又有智力操作和心理机能的调节部分,还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等能力。
”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独立地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能力,主要表现为高效率的自读、自写、会听、会说、会思的能力。
2.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因素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是综合性能力,由自学态度、自学智能、自学技能三种成因素构成。
(1)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结构中的动力性因素——语文自学的态度。
学生只有具有自学的积极态度,才能产生强大的自学内动力,促使学生自学顺利而有效地进行。
学生认知理解了语文自学的意义、价值,从而萌发了自学语文的意向,激起了自学语文的动机。
学生通过积极自学,获得了语文学习的良好成绩,从而体会到自学的乐趣,便会形成自学语文的自信感、愉悦感。
(2)语文自学的智能。
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由多种智能因素构成。
感知与观察、记忆与思维、联想与想象都是必不可少的智能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组成综合性的智能结构,影响着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3)语文自学的技能。
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是在掌握语文自学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语文学习技能:使用工具书的能力、理解题目的能力、把握文章层次的能力、理解文章思路,提纲挈领的能力、捕捉中心句或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找出写作方法的能力、找出并读懂重点词语、句子的能力、提出疑难词语或问题解答的能力、做读书笔记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需求之一。
自学能力指的是学生在没有老师直接指导的情况下,能够独立进行学习并取得有效成果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三个方面来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 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且有趣的阅读材料,比如文学作品、报纸杂志、历史故事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知识的乐趣。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2. 指导学生阅读技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多种阅读技巧,比如速读、精读、扫读等。
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重信息的整合和归纳,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提倡多层次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阅读,比如表面文字的理解、深层次的思考、与其他知识的联系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 提供写作范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优秀的写作范例,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到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写作材料和写作任务,引导他们进行写作实践。
2.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比如定期组织一些写作比赛和作文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写作经验,提高写作能力。
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计划和写作反思,培养他们自主进行写作的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创新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创新,比如采用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1. 引导学生多维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维表达,比如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艺术表达等。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还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
”所以,为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培养自学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最大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克服过去语文教学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语文学习的需要,带领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去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然后用书面、口头或图文等各种学生喜欢的方式表达他们的观察所得。
无论是何种表达方式,也无论是表达水平的高低,只要是学生自己发现的,自己观察所得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充分保护和不断激发其主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愿学的愿望。
二、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新课标强调:自主学习“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语文规律”。
为此,我们老师就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首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
我们众多教师经常在口头上说要改变教育观念,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却保留着落后的教育模式的惯性,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认为以前讲得那么多,那么细,那么透,还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不懂,要是真放手了,岂不是更糟?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浅谈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是学生自己独立进行有效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达到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的有力保证。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溵发兴趣,积极学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能做到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迅速掌握所学知识。
1.创造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说敢问,多说多问,会说会问,产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学生们共同探讨问题。
尤其对学困生和腼腆的学生,多给发言机会,哪怕答错了我也让他把话说完。
这样学生没有太大的思想压力,想说就说,在口语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自信心也得到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空前高涨。
2.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办手抄报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科技征文比赛等等。
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
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也就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兴趣。
3.建立奖励机制,让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和鞭策。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我善于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和上进心。
比如以加分的形式鼓励学生,毎次竞赛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要按等级加分,学期结束将各项分数汇总,公布结果。
这样对学生有很大的促动,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培养自信心,努力学习1.现代的儿童教育观倡导对孩子鼓励。
要建立小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就要适时、适地和适当地鼓励孩子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本领,对学生在学习中所做的哪怕是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当场表扬,教师要尽可能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比如鼓励学生“你比上次进步了”、“你能做好”等等。
浅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
认 真 阅读 的 习惯
阅读 ,一般是指看或读作者用 书面语言表达 出 来 的文章。 从而获取各方面知识 , 领会作者 的写作意 图, 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这些都要求 阅读必 须注意力高度集 中 , 潜心思考 , 才能领会 。那种一 目 十行 、 囫囵吞枣的阅读是根本达不到预期 目的的。 我 要求学生读 书时做 到“ 五到” , 即眼到 、 耳到 、 口到 、 手 到、 心到 。其 中, “ 心到 ” 是 指集 中注意力 , 边读边想 。 “ 手 到” 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 书, 边读书边圈圈点点 , 写写画画 , 作摘抄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 , 我着 力指导学生去认 真读 书 , 边读边想。以心到为核心 , 促进对文章正确地理解 , 深入地领悟 , 在 此基础 上五 者协调 , 共 同作用 。 认真阅读还必须做 到“ 四读 ” , 其具体 要求为 : 1 . 读通 。一篇文章摆到面前 , 首先要做到字词通 、 语 句 通、 内容通 , 即读准字音 , 弄清词意 , 能正确流利地朗 读, 能用 自己的话说 出大意 。这是读书的初步要求 。 2 . 读懂 。即在读通 的基础上 , 深入理解课 文内容 , 掌 握文章结 构特点 , 明确 中心 , 了解 一些用词造 句 、 布 局谋篇的方法 , 这是读 书的根本要求 。3 . 读熟。它是 加强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主要途径 ,是知识转化 为能力的重要手段。 复述 、 背诵是读熟这一要求的具 体体现 。 4 . 读活 。 把这篇文章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 那篇文章上 , 熟练地进行分析 , 甚至得心应手地运用 到 自己的写作上 , 这就 叫书读活 了。 这实质是知识的 举一反三 , 能力 的迁移 。 读通是基础 , 读懂是根本 , 读 熟是深化 , 读 活是 升华 , 这 四点是对阅读全过程的各 个 阶段概括化 了的要求 。我们读书 , 不仅要读通 、 通 懂, 还要读熟 、 读活 。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浅析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1.了解、关心和信任学生,加强师生间感情的联系。
语文老师可以从日记、作文中了解学生的想法或者直接与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
通过了解学生从而理解学生,加强师生互动。
老师还要关心热爱学生,缩小师生间的感情距离,使学生乐意上语文课,愿意在教学中与教师配合。
2.“导入”诱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老师如能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提高整堂课的效果,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课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如名人名言导入、故事导入、设置悬念导入、对联导入等等。
不同的文章可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比如教学《勾践灭吴》时,可用颜迈为颂扬蒲松龄坚忍不拔的意志而作的一副对联导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副对联,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越王勾践是如何卧薪尝胆,实现心中理想的。
运用对联,置疑导入,有新意,能够很快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3.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维持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内,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或讲或辩,或议或练,或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整堂课有虚有实,有张有弛,让学生感到乐趣无穷。
比如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将声、像、文融为一体,优美的配乐朗诵再配上影像,“蓊蓊郁郁”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学生很快就沉浸在这诗情画意的荷塘月色之中。
这种学习的愉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牵动学生的思维,使之受到熏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之以渔,方能“不用扬鞭自奋蹄”
——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要改变学生习方式,即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预习自学能力导读默读读书方法
张田若先生说:“学习是学生的一项脑力劳动,通过脑力劳动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任何人的任何学习都要通过自己的脑力劳动,也就是自学。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获得,所以,阅读教学要以学生自学为主。
”鉴于以上认识,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教给预习方法,掌握自学规律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一篇课文,并不是从老师讲课开始的,而是从学生预习开始的。
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要上一、两节预习指导课,着重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一)查找与本课有关的教资料。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通过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要求边读、边想、边记,力求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正确地、经常性地利用工具书,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关键的作用,要特别重视学生对工具书的运用。
凡是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理解的字、词,我没有当众公布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自己查字典,自己解决。
久而久之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自学的习惯,而且掌握了自学规律,提高了自学能力。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四)根据课后问题,找出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含义深刻不易理解的句子。
(五)学会自我质疑:①依据课题提出问题;②依据人物的言行提出问题;
③依据重点段、重点词语提出问题。
二、课中精心导读,提高自学效率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积极的主导。
导得好,学生的自主作用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自主发展的效率才会最高。
1.导“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强大的内部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等,如上《长征》一文时,当学生初步学习了解课文后不急于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该用多媒体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让学生观察红军所经过的省市,并且指出“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河”、“岷山”等地所处的位置,使学生对红军长征的路线有整体的感知,从而激发理解诗句意思的兴趣。
2.导“法”。
学法指导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领悟学法,循法自学。
如领会文章主题的练习,不但要告诉学生归纳主题思想的方法,如抓住主要事件,联系课文题目,抓住中心句段,抓住故事的寓意,联系社会背景等;还要告诉学生领会文章主题思想的一般规律:写人的文章一般是歌颂人物的高贵品质,写景的文章一般是抒发作者的感情,状物的文章一般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等。
3.导“思”。
“思”即思维,思维是能力的核心。
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疑问,让学生去思考。
例如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时,笔者做了这样一个设计:课文第8自然段写了家乡灞河的柳树,是那样的婀娜多姿、风情万种,让人顿时回想起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
这一段的景色描写显然与课文中高原之柳的深沉苍郁、生命顽强的整体风格是不一致的,是不是破坏了课文的主题?学生围绕这一点展开讨论,讨论中,学生逐渐明白了对比反衬的重要作用,明白了作者写家乡之柳是衬托高原之柳品质的精妙之笔。
教师要善于在关键处设问,于无疑处设疑,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导“读”。
要指导学生读,就要教给朗读的方法。
朗读一篇文章可以从速度、感情、
语调去考虑。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录音、范读等形式,培养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出味道来。
三、训练默读技能,提高阅读水平
小学阅读教学的关键要以读为本。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进入高一级形式——默读。
默读,被人称之为“直接阅读”,它是朗读的简化、深化,具有速度快、理解深、运用广的特点,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把发展学生默读的能力,看作阅读的基本目标。
在进行默读训练时,首先要在原有的默读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默读速度,学会看得快、想得快。
看得快,是从一眼看一个字、一个词变为看一句或几句;想得快,指脑子跟着眼睛的扫视迅速思考,弄清看到的文字说的是什么。
具体可抓住两个环节:(一)眼脑并用。
讲读课文时,要提出明确要求,给学生一种阅读的导向,使他们顺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激起通过默读解决问题的愿望。
例如:讲《荷花》一课的最后一部分,我就提出: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他怎么会有这种感觉的?并配上满池荷花的图片让学生去领会。
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联系场景,在读中思考,很快就能体会其中的奥秘了。
(二)手脑并用。
阅读课中,默读是经常性的手段,如果同时辅之以手的点画操作技能,便会使默读效果更好。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看书,便是这个道理。
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这一方法的运用,在默读训练中,指导学生边读边动手画文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加深理解,提高阅读水平。
四、教给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
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1.抓特点。
《东方之珠》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描写了三个场景,各个场景的写作方
法大致相同,都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写的,根据课文特点,立足于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以一个段落为例,让学生触类旁通,自学其他段落。
2.抓重点。
《狼和鹿》是一篇关于保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文章。
文章通过记叙凯巴伯森林里人们捕杀狼保护了鹿,而森林却发生了可怕的变化,来阐述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在讲读时,教师有意识地把重点放在:(1)找出凯巴伯森林前后发生变化的句子;(2)理解其重点句的含义;(3)理解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可以先以鹿为例,找出鹿在狼没有被捕杀前是什么样的,被捕杀后又是什么样的,进行对比。
然后再自学其他事物的对比,自己归纳,悟出道理。
最后总结:这类通过对事物的描写,阐明道理的文章,应放在对全文的思路掌握上及对重点段落和句子的把握上。
慢慢地,学生就懂得了从通读全文入手,根据不同的文章的特点找出重点段落、重点词句,熟读静思的学习方法。
3.抓练笔。
《争论的故事》一课是讲故事、明道理的文章。
主要讲兄弟俩争论如何吃大雁,结果大雁飞走了。
学习时,我运用演读的方法,让学生表演故事,模仿兄弟俩争论的语气。
在不断的朗读表演中,再去体会故事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学生对他们的争论记忆记忆犹新,并注意了许多说话时的提示语,演读时语气十分恰当,表演也很出色,这样对帮助理解课文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最后当同学们意犹未尽时,我不失时机地提出在我们生活中也常常会有一些小争论,能不能说说呢,再把它写下来。
学生兴致非常高,讲了许多场合的争论,如:《电视机前的争论》《课堂上的争论》《饭桌上的争论》等等,很自然地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运用上去了。
五、严格要求,养成自学习惯
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些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
“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抄或做笔记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内外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并能长期坚持,那么,就一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张田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央编译出版社
2. 杨家丽,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特色发展[J];教育;2009年11期。
3. 吴保明,浅谈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